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彩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彩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及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丰富的情感体验,感知数学的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堂实录
同学们看过电影吗?喜欢看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电影院看一看。
(一)创设情境
师:认真观察,说一说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知道要组织500人去看电影;还知道电影院共有21排座位,每排可坐26人。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500人看电影,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生2: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棒!请大家解决第一个问题,并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组内的小伙伴听。
(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
(二)引导探究
1.估一估
师:电影院的座位够吗?你们是怎样估算的?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
(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
(2)学生组内讨论时,教师参与到小组中,倾听学生的不同见解,对学生的各种策略做到心中有数,再组织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生1:20×25=500。假如是20排,每排25个座位,能坐500人;那么有21排,每排26个座位,能坐的人数大于500,所以够。
生2:20×26=520。假如20排,每排26个座位,能坐520人,520大于500,所以够。
生3:21×25=525。因为20排,每排25个座位,就能坐500人,再加上一排25人是525人,525大于500,所以够。
师:通过交流,我们又学到了许多估算的方法。现在,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
2.算一算
师: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请同学们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1)学生自主探索,独立解决。
(2)组内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组内的小伙伴听。
(3)小组长汇报,教师讲评。
师小结:请大家观察以上几种算法,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特别是用竖式计算时,同学们要注意进位的算法。
3.趣味练习
师:我为同学们准备了几道题,想看一看大家的计算水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是又有新的提高。
(1)试一试
24×28 5×36 35×43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教师重点指出:5×36除了用口算方法以外,还可以交换乘数的位置后用竖式计算。)
(2)抢算(教师读算式,学生抢答。)
6×30 16×70 30×12 7×90
60×7 25×60 35×20 50×12
(3)师:我们国家的部分地区正面临着严重的缺水问题,最近北京市用水管理部门明确指出规范市民的用水制度,目的就是为了节约用水。那么,大家想一想,要节约每一滴水,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做?
生1:洗完手立即把水龙头关掉。
生2:看到有浪费水的现象及时劝阻,并讲明原因。
(4)算一算
38×12 32×16 61×34 38×25
56×24 37×18 42×28 18×23
师: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A.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然后小组长组织在组内核对,并作好记录。
B.小组长汇报组员的完成情况。
C.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学生,针对共性问题,组织集体讲评。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篇】
商是几位数(被除数中没有0)
学习目标:
1.结合判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的过程,深刻理解除法的意义。
2.借助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已有经验,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笔算的方法。
3.能用除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判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的过程。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笔算的方法。
教学方法:谈话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38÷2= 52÷4= 72÷3=
58÷7= 73÷6= 49÷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强调格式书写的规范性。
二、导学新课
出示课本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问题。
1.平均每时运行多少千米?怎样列出算式?
888÷6=( )
2.估一估商是几位数?
小组交流估计的方法,汇报结果。
(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方法一:600÷6=100,800÷6的商肯定比100大;
方法二:最小的三位数100×6=600,800比600多得多,所以商一定是三位数;
方法三:888÷6,百位上的8比6大。所以商一定是个三位数。
小结: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大于或者等于除数,商就是三位数。
3.用竖式来算一算,注意书写格式。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板演
从高位到低位依次除起,除到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如果那一位计算之后有余数,就把余数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以一位数,直到除到最后。
(3)结合下面的图,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
小组合作交流,全班展示汇报。
先把600平均分成6份:600÷6=100,在竖式百位上商1。
再把240平均分成6份:240÷6=40,在竖式十位上商4。
最后把48平均分成6份:48÷6=8,在竖式个位上商8。
(4)笔算的结果对吗?比较估算与精算
(5)再次笔算。组内开展“争当小老师活动”。最后再次汇报整个竖式的计算过程和每一步的算理。
5.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算一算。找学生板演。
565÷5= 456÷3= 784÷7=
算式1:百位上5等于5,所以商是三位数。
算式2:百位上4大于3,所以商是三位数。
算式2:百位上7等于7,所以商是三位数。
算一算,再验证是否正确,规范格式书写,数位对齐。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一练的第1题。
看图结合问题说一说意思,学生先独立完成,在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练一练的第2、3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4,5页。
六、板书设计
商是几位数(被除数中没有0)
平均每小时运行多少千米?
888÷6=148(千米)
答:平均每小时运行148千米。
七、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篇】
教学内容:
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P69-70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情境,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发展统计观念,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重难点、关键:
重点:读懂统计图,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难点: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关键: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认识平均数,并能运用已学统计知识和平均数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读统计图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投篮比赛吗?你们懂得一些投篮比赛规则吧?
师简要说明一些投篮规则。
师:三(1)班同学分成四小组举行两场投篮比赛,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啊?
师:第一场比赛,准备,开始!同学们把比赛结果制成了统计图,请看!通过统计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发言,师正确评价学生的发言。
接着展示第二场比赛结果的统计表。师:这是第二场比赛的情况,谁能根据统计表帮老师把这场比赛的统计图完成呢?
然后全体进行评价。
(二)活动二:奖牌给哪组
师:两组比赛情况已经出来,下面让我们来评一评这两块奖牌分别该给哪个组?(师出示奖牌,同时展示课题:比一比)
师:我想请大家来做裁判,你们乐意接受吗?
师:同学们可以从中任选一场来评,评的时候要仔细观察,发挥小组合作优势,看谁的办法好,理由充分,我们要给优秀裁判组发奖牌,各小组加油哟!(同时出示小奖牌)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并参与活动,然后反馈意见,适时发优秀裁判奖牌。
师小结:第一场比赛两组人数相同,第一组总数20个,第二组总数19个,所以奖牌应给第一组。
问:第二场比赛中,第三组总数25个,第四组总数24个,但人数不相同,奖牌应给哪组呢?
师: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光看总数不公平,应比小组里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即平均数。(板书:平均数)你们有什么好办法算出每组的平均数吗?
激起学生再次进行讨论。
小组汇报:①移多补少
②计算平均数:第三组 (5+8+4+2+6)5=5(个)
(板书) 第四组 (6+5+6+7)4=6(个)
师生小结第二场比赛的奖牌应给第四组。
师:刚才大家在积极思考第二场比赛的奖牌应给哪组,最后是谁帮我们解决了难题?
生:平均数。
师:你们觉得平均数怎么样啊?
师生小结:像第一场比赛人数相等,我们可以求总数,也可以求平均数;但第二场比赛人数不相等,就一定要用平均数才能解决问题,这里求平均数就是用总数除以人数。同学们的裁判任务完成得真不错,我代表三(1)班同学感谢大家!
(三)活动三:试一试
师:最近小熊开了一个冷饮店,本月前三周卖出冰糕情况见统计图。(展示统计图)小熊现在有个难题,本周该进多少冰糕呢?你们能不能帮小熊解决这个难题?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反馈意见,师生共同评价,意见合理都要给与鼓励。
(四)活动四:说一说
师:生活中,有很多有关平均数的信息,比如,我了解到我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4厘米,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吗?
部分学生汇报身高,师适时强调同学们要加强锻炼,使自己的身体更健康。
师: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或用到过有关平均数的信息?说说看。
指名汇报,师及时进行表扬,并鼓励学生平时要积极思考,善于积累数学知识。
(五)实践活动
调查小组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小组的平均身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完成下列填空
2×()+3×()=18
(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
(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
(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2、导入。
谈话: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求怎样派车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实际上可以用式子2×()+3×()=18表示。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
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师: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
生: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2=4(次),刚好装完。
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运4次时符合条件,如果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
生:“载质量2吨”的车运2次,能运煤2×2=4(吨),剩余4吨需要“载质量3吨”的车运2次才能运完,但是同样的它们的总运量不能恰好等于8吨。
师:如果1次呢?0次呢?
学生独立完成。
(3)列表法解决问题。
师介绍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种方案列举出来,这样更好的简便、直观。列表如下:
派车方案载质量2吨载质量3吨运煤吨数
14次0次8吨√
23次1次9吨
32次2次10吨
41次2次8吨√
50次3次9吨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条件。
3、回顾与反思。
(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
(2)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列举的方案吗?(不适合,在能列举出所有方案的情况下选择用列表法列举)
(3)检验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
学生自我探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33页“做一做”。
(1)由题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师明确要求怎么付钱,就是求30元里面有几个5元和几个2元,同时需考虑到5元和2元的张数各自只有6张,即最多只能取6张5元或2元。试问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怎么做,加上这个条件后怎么做?这样有什么区别?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列表法把各种可能的方案列出来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案。
(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7题。
(1)求“每条船都坐满,怎样租船?”就是求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求“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怎么做?(学生把每一种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别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计算价格,然后比较大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后选择符合条件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这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下一篇:高中历史教案样例范例精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