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乘法教案

网友 分享 时间:

【引导】优质的范文往往能节省您大量的写作时间,让您的办公学习游刃有余,以下是由阿拉题库网友分享的“小学乘法教案”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所有,轻松搞定再也不用加班熬夜了,希望下面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

小学乘法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对乘法口诀进行归纳整理,列出乘法口诀,找出规律.

2.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

3.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乘法口诀表的结构和规律.

教学难点

乘法口诀表的结构和规律.

教具和学具

乘法口诀表.

教学过程

一、整理乘法口诀表.

1.教师谈话过去我们已整理了(*),第一横排是1的乘法口诀,只有1句;第二横排是2的乘法口诀,有2句;第三横排呢?……第六横排呢,6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2.这个阶段我们又学了7、8、9的乘法口诀,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应该排在哪里?(7的乘法口诀有7句,应排在第七横排)

8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应该排在哪里?(8的乘法口诀有8句,应排在第八横排)

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应该排在哪里?(9的乘法口诀有9句,应排在第九横排)

整理出完整的乘法口诀.

3.同学们还记得,在整理1~6的.乘法口诀时,我们可以横着背,竖着背,还可以拐弯背,由学生横着读一遍,竖着读一遍,谁还记得什么叫拐弯背.(如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九十八)

本来1的乘法口诀只有一句,2的乘法口诀有两句,3的乘法口诀有三句,……,9的乘法口诀有九句,拐弯背以后,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每部分乘法口诀都有九句)

由学生拐弯读乘法口诀,两人互相背,指名学生背,争取1分钟内背完全部口诀.

把乘法口诀的得数盖住,任意指一句口诀,由学生很快说出得数.

把乘法口诀里任意一句的乘数或被乘数盖住,指名学生很快背出这句口诀.

二、找规律

1.斜着看,也就是“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九九八十一”这九句口诀有什么特点?(每句口诀的被乘数和乘数一样)

以上每句口诀只是计算几道乘法算式和几道除法算式.(只能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如七七四十九,7×7=49,49÷7=7)

其余的口诀能计算几道乘法算式,几道除法算式?(其余的口诀能计算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在每句口诀的下面,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三七二十一 六八四十八 七八五十六

7×3=21 6×8=48 7×8=56

3×7=21 8×6=48 8×7=56

21÷3=7 48÷6=8 56÷8=7

21÷7=3 48÷8=6 56÷7=8

2.找一找,下面的数是哪些口诀的得数.

4:一四得四,二二得四;

6:一六得六,二三得六;

8:一八得八,二四得八;

12:二六十二,三四十二;

18:二九十八,三六十八;

24:三八二十四,四六二十四;

36:四九三十六,六六三十六.

3.找一找,哪几组口诀的积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对调.

:三四十二 :三七二十一

:三六十八 :九九八十一

:三八二十四 :六七四十二

:三九二十七 :八九七十二

:四九三十六 :七九六十三

:五九四十五 :六九五十四

三、利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

利用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下面81道乘法,同学们试一试,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在这些乘法中,同学们是不是觉得有关7的乘法比较难算,下面重点练习有关7的乘法.现在把乘法算式按照积的个位数1~9的顺序排列,请你把乘法算式填完全.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四、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例如,( )×4<29.

这道题的意思是几和4相乘,它的积比29小,答案就很多,1×4=4,比29小,2×4=8,比29小;3×4=12,比29小;4×4=16,比29小;5×4=20,比29小;6×4=24,比29小,7×4=28,比29小;8×4=32,比29大了.题目中要求( )里最大填几,只能填(7).

练习: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 )×8<55 ( )×6<38 7×( )<30

( )×9<32 34>5×( ) 60>( )×9

板书设计

小学乘法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能用字母表示。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重点难点:

1、 指导探索乘法分配律。

2、 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方法指导:

通过讲学练相结合,设计相应的练习题,逐步理解抽象的`乘法分配律。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约3分钟)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老师想请大家帮一个忙,我有一个朋友开了一家小公司,有4名员工,她想给公司的员工每人买一套工作服,她去商店看中了几件衣服和几条裤子,想选一套衣服做工作服。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搭配?

2、学生思考:(1)有几种搭配方案

(2)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方案,并算出总价。

(学生自己选择方案并在练习本上完成。师强调:是买4套衣服)

二、自主学习

(约7分钟)

(一)组内研讨,确定方案

1、组内研讨

(1)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案?

(2)介绍自己的方案,并说一说,你推荐的理由。

(3)说说你推荐的方案,需要花多少钱?你是怎么算的?

三、合作交流

(约10分钟)

1、汇报交流

师:哪一个同学想先来给老师推荐他的方案?

师:要想求4套这样的衣服需要多少元?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分别列式解答

师:因为总价相等,这两个算式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学生回答后,师在两个算式中间用等号连接)

师:这个等式怎么读呢?

生尝试读等式。

(预设学生读法:加上75的和乘4等于乘225乘4加75乘4

加上75的和乘4等于225和75分别与4相乘的积再相加。 )

2、研究其它方案

由学生依次汇报出其余3种不同的搭配方案,并引导说出是怎么想的。计算后分别加上等号。

教师板书

一套 4 = 4件上衣 + 4条裤子

(225+75)4 = 2254 + 754

(225+125) 4 = 2254 + 1254

小学乘法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3.通过例题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独立写出8的乘法口诀.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例1图片,乘法口诀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背诵1-7的乘法口诀.

2.说出得数,并说出所用的`乘法口诀.

3.出示准备题.

每次加8,把得数填在空格里.8

引导学生明确;第一格表示1个8,第二格表示2个8,第八格表示8个8.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演示课件8的乘法口诀

(1)学习第一句口诀:一八得八.

出示一个正方体,引导学生讨论,它表示几个8,求1个8怎样列式,怎样编一句8的乘法口诀.

使学生明确:表示1个8,列式口诀:一八得八

学生读口诀,说出口诀所表示的意义.

(2)启发学生学习第二句口诀

出示2个正方体,使学生明确所乘的数比第一个算式多1,表示2个8,列式,口诀二八十六,并填书.

(3)分组讨论,学习第3~8句乘法口诀,并填书.

①分组讨论,探究8的乘法口诀.

②填书.

2.反馈练习.

(1)读背诵8的乘法口诀.

(2)做一做1题.继续演示课件8的乘法口诀

(3)做一做2题.继续演示课件8的乘法口诀

三、全课小结.

四、随堂练习.

1.做一做3题.继续演示课件8的乘法口诀

2.练习二十二2题

(1)6个8相加是多少?(2)8乘4是多少?

分组练习,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4题

83488678

58823888

板书设计8的乘法口诀

准备题:每次加8,把得数填在空格里.1个82个83个84个85个86个87个88个8

探究活动

数台阶

假如你家住的是楼房,每上一层要走2阶,每阶楼梯都是8级.你家住八楼,那么你从一楼到八楼一共要上多少级台阶?

活动一、说一说,算一算.

1.分组讨论:可以通过计算得出结果吗?如果可以,又有几种方法?

2.每个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结果及计算结果.

3.全班评选出最佳计算方法.

活动二、走一走,数一数.

学生在课后找一座高层楼房(要求与题中一致),从一楼走到八楼.数一数一共要上多少级台阶,看是否与活动一中的计算结果相符.

8的乘法口诀

小学乘法教案【第四篇】

教学内容:积的近似值(页的例6和“做一做”,练习二1—3题。)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

+××

××××

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投影出示)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

(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

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二、尝试:

1、出示例6:

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书:×45

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5、引导学生思考:

(1)最小的单位是什么?

(2)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

6、指导看书:。

7、尝试后练习:

▲页做一做1.计算下面各题。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出:

(1)这题只有两位小数,不必再求近似数;(或保留一位小数)

(2)一定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或实际情况来判断是否要取近似数。

三、示范

1、课件出示:页1题。

2、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

教师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四、运用

1、一个长方形操场,长米,宽米。计算出这个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准确值可能是下面的哪个数?

五、体验:

谁来小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六、作业:

页2--4题。

小学乘法教案【第五篇】

教学内容:6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6的乘法口决的来源和意义。

2、熟记口诀,能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以及增强竞争的意识。

4、通过教学活动,既要使学生“学会”所学知识,又要使学生“会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下面我就要考考你们掌握的怎

么样。(课件出示读算式,想口诀,得结果,并出示算式,以开火车的形式完成)

前面的知识我们都掌握的很好了,那你们有没有信心把这节课的内容学

好?

(出示课题6的乘法口诀,学生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二、情境导入,新课讲授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深海洋里走一走。出示主题图:漂亮的鱼,出示阅读提示:

1读:图上有几条鱼?它们有什么特点?

2读: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指名回答)

3读:完成下面的表格。(集体订正,说算法)

你们说的真棒!那我再给你出个难题。出示表格和“读表格,编口诀”,自己尝试编口诀。(集体订正,学生根据口诀把算式说出)

出示“齐读口诀”,学生齐读。

你发现口诀中的数有什么规律吗?如果我背到“三六十八”忘了下一句是什么了,怎么办?(指名回答)

现在老师给你2分钟的时间,你默读口诀,争取记住。(记口诀)

下面我们一块来对一下口令吧。(师生对口令)

三、巩固练习

你们觉得这节课的知识你掌握了吗?下面我就要考考你了。

1、课件出示做一做

请你们默读一下题,把它解出来。(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小鸟回家

咱们都知道人类和小鸟一直是好朋友,今天有几只小鸟找不到家了,你能帮帮它们吗?(开小火车,最后让大家齐读口诀和算式)

3、读口诀,说算式。

五六三十、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一六得六

4、读题列算式

请你仔细读题,把算式说出来。(注意区别前两个题)

5、智力小闯关

我们一天上多少节课?那一星期上多少节课?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与意义,理解并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6的乘法口诀求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学会用类推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参与的意识,渗透函数、对应思想,感受探索的乐趣。

?目标解析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和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因此可放手让学生结合表格中的数据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和编制6的乘法口诀,加深对每句乘法口诀的'理解,以便更好地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形成抽象的数学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编制并熟记6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6的乘法口诀求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以旧引新

1.复习1~5的乘法口诀。

(1)背诵1~5的乘法口诀。

(2)根据一句口诀说出两道算式。

(3)用乘法口诀计算。

2×5= 3×2= 4×1= 1×1=

4×4= 5×3= 2×4= 5×5=

参考答案:(1)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2)3×5=15、5×3=15,2×4=8、4×2=8;(3)10,6,4,1,16,15,8,25。

2.揭示课题。

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6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鉴于学生前几课时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本节课从复习已学的乘法口诀入手,不仅巩固了已学的知识,体会了乘法口诀的实用价值,也为学习、编制6的乘法口诀做好了铺垫。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探究规律。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例6实物图。

(2)获取信息:一共有6个豆荚,每个豆荚里有6颗豆子。

(3)出示表格:

豆荚个数

1

2

3

4

5

6

豆子颗数

同桌合作交流,根据实物图填写表格。

(4)汇报交流,发现规律:1的下面为什么填6?表示什么?2的下面为什么填12?表示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2.编制口诀。

根据以上表格,你能列出算式并编出口诀吗?

学生小组合作,列算式、编口诀。

汇报整理,教师板书。

1×6=6 一六得六 6×1=6

2×6=12 二六得十二 6×2=12

3×6=18 三六十八 6×3=18

4×6=24 四六二十四 6×4=24

5×6=30 五六三十 6×5=30

6×6=36 六六三十六

集体诵读,深化理解。

3.识记口诀。

(1)比较思考:观察6的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2)先自由背诵口诀,再同桌互背。

(3)开火车背、指名背、全班背。

(4)对口诀。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基本练习。

(1)教材第61页练习十三第1题。

先独立计算,再比较每组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巩固记忆6的乘法口诀。

(2)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3)教材第61页练习十三第2题。

以摘苹果的游戏形式,运用6的乘法口诀求积。

2.综合练习。

(1)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

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材第61页练习十三第3题。

综合运用“乘加、乘减和1~6的乘法口诀”的知识进行计算。

(3)教材第61页练习十三第5题。

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先列算式再计算,然后根据结果填空。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层层深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1~6的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四)畅谈收获,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还想学习什么?

2.全班齐背1~6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为下一单元的学习埋下伏笔。全班齐背1~6的乘法口诀,感受乘法口诀朗朗上口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小学乘法教案【第六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14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编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感知3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3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进行口算。

3、能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讨论、交流、推理、归纳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迁移学习能力。

教具学具:

学具盒(小棒)。

教学过程:

一、引出新课

教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2的乘法口诀,你能说一说吗?按你的理解,知道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吗?

学生:3的乘法口诀。

(板书:3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观察例1插图,把例1补充完整。

教师: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分组的?你能根据1,2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把例1的表格算式和口诀补充完整吗?学生独立思考,把例1补充完整,教师指定一学生上台(黑板上)补充。

(2)探索口诀的编法,促进口诀理解。

课件显示完整的例1。(随机抽取图或算式、口诀)

教师:表格中的哪一个数可以表示8个组跳绳的人数?

教师:说说哪一个算式可以表示4个组跳绳的人数。

教师:7个组有几个人在跳绳?可以用哪一个算式来表示?

教师:三九二十七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它表示几个组跳绳的人数?应该用哪个算式?

三九二十七这句口诀表示9个3是27;它表示9个组跳绳的人数;应对应39=27(或93=27)这个算式。

(3)读3的乘法口诀。

学生全班拍手齐读3的乘法口诀。

(4)找特征,总结规律。

教师:3的乘法口诀有哪些特征和规律?

3的乘法口诀共有7句。

口诀的第一个字都是三。

口诀的第二个字从上到下依次增加1。

口诀的积从上到下依次增加3。

教师:为什么会有这些特征、规律?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自己找出了这么多的特征,总结出这么多的规律。你能利用这些特征和规律把下面的口诀补充完整吗?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出示:三七二十一

三四十二

三八二十四

三五十五

(5)熟记口诀。

教师:利用口诀的特征,我们可以把临时遗忘的口诀补充完整,你们能记住这么多口诀吗?

学生集体拍手背口诀一生当小老师,抽大家背同桌互相打电话背分4人小组抽背集体拍手背。

2、教学例2

教师: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来学例2。

教师板书出示例2:36=□73=□

教师:请同学们先想一想,计算这两道题各用哪句口诀?计算结果是多少?再把积填在方框里。

学生独立思考,在书上填出得数,教师指名在黑板上填写。

学生:我填出的积各是18,21,各用的三六十八、三七二十一这两句口诀。

3、小结

教师:刚才同学们合作学习了例1,自学了例2。下面老师要看小朋友们能不能熟练地、灵活地运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的第1题、第2题、练习三第5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你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你自己解决了几个问题?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学生:今天我们学习了3的乘法口诀,学会了编3的乘法口诀,了解了口诀的特征,知道了用3的乘法口诀可以求积。

五、板书

3的乘法口诀

三三得九

小学乘法教案【第七篇】

一、教学内容:

P9-10例7“做一做”练习三4-7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用于小数乘法的计算;

2、使学生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一些小数乘法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的推理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用于小数乘法的计算。

难点: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一些小数乘法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具准备:

投影仪、小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按运算定律填空:

15×12= ×

(18×4)×25=18×( × )

(36+64)×7= × + ×

2、用简便方法计算:

25×478×4 65×201

3、计算下面各题:

××4 ×201

4、引入

这两道题用竖式计算要很多时间,谁能想个办法使这两道题计算比较快呢?

(二)、教学新课

1、刚才几位同学说的对不对呢?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乘法是否适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2、出示:

下面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〇×

(×)×〇×(×)

(+)×〇×+×

学生口头回答后提问:“把上面几题与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比较,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比较简便。

3、利用运算定律计算复习中第三题。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在怎样计算简便?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三)、课堂练习

1、基本练习

完成练习三第4题。说出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把左右两边结果相等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

×89×4 65+65×

×68× ×10+×

65× 100×

78×+22× ×4×89

× ××68

(四)小结:

学生相互之间讨论,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

练习三第5、6题。

小学乘法教案【第八篇】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概括出乘法交换率、结合律,并初步理解运用乘法交换率、结合律可以进行简算。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合理猜想

复习加法运算定律。(启发学生表述,教师出示定律,并用字母公式表示)

师:我们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那么,对乘法来说,是不是也有类似的运算定律呢?这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教学乘法交换律

1、利用旧知,解决问题

创设情境,引入例1,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张邮票,让学生自行解答。

2、通过比较,体验规律

启发学生说出4×3和3×4两种算法结果相同,所以可以写成4×3=3×4(板书)。并引导学生表述等式含义(可让学生比照加法交换律进行表述)。

3、再举实例,验证规律

⑴师:其它两个数相乘,也有这样的规律吗?(出示课本中三组算式,让学生解答)

⑵再让学生举出这样的例子,教师把上述各等式对齐板书出来。

⑶师:如果告诉你44×15=660,你能不通过计算直接说出15×44的积吗?为什么?(教师把15×44=44×15板书在以上各等式下面,并指出这种例子很多很多,在该等式下面用省略号表示)

4、抽象概括,揭示规律

⑴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以上各等式,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及不同点,能得出什么规律呢?(反馈评讲时,着重说明左、右两边的算式里都是乘法,乘积相同,两个因数也分别相同,只是因数出现的次序不同)

⑵学生表述讨论得出的规律,教师出示结语(可将课头出示的加法交换律稍加改动而成),揭示乘法交换律。并用字母表示,说明这里的字母可表示任何数。

5、巩固练习,强化规律

⑴第88页“练一练”第1题中前两小题的填数练习。

⑵第88页第2题中前两小题(适当提示思考方法)。

⑶第85页第4题(说判断依据,其中第3小题说明乘法交换律的推广运用)。

6、指出用途,鼓励探究

⑴引导学生回忆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验算乘法,就是应用了乘法交换律,完成第88页“练一练”第3题。

⑵思考:在算式5×37×2及25×9×4中,你会运用乘法交换律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吗?这样计算有什么好处?(这里,主要要求学生知道5×37×2改成5×2×37,25×9×4改成25×4×9计算简便,为下节课学习简便计算作孕伏。若有学生说出5×37×2=37×5×2及25×9×4=9×25×4,别轻易否定,留在学过乘法结合律后再评讲解决。)

二、教学乘法结合律

1、实例感知,初探规律

师:我们再来看例2的这幅图,除了能计算一共有多少枝钢笔,你还能想到什么?(共花了多少钱?)你能计算吗?

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可能出现四种算法:

⑴(8×10)×2⑵8×(10×2)

⑶(8×2)×10⑷8×(2×10)

教师可启发学生说出每种算法的道理及计算顺序,算出结果。为突出⑴、⑶的计算顺序,在第一步计算处添上小括号。

引导学生比较⑴与⑵,⑶与⑷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着重说明不同在哪里,并试着用一段话进行表述。

2、再举例子,理解规律

⑴指导学生自学第89——90页。

⑵小组讨论:每组的两个等式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从这些例子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⑶组织汇报交流,教师归纳结论,并让学生按此规律举例(板书并在最后一例下用省略号表示)。

3、抽象概括,揭示规律

师:刚才讨论发现的这个规律就是乘法的另一条运算定律,叫做乘法结合律。(解释一下“结合”的含义,并出示结论)

师: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吗?(教师板书,同时指出这里的字母可表示任何数)

4、巩固练习,强化规律

⑴第91页“练一练”第1题的填数练习。

⑵第91页第2题的三小题(最后一题适当提示)。(判断对错)

⑶第91页第3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23×4×540×7×3×525×6×4×5

25×(6×4)(8×6)×1254×8×25×125

⑷第91页第4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50×26×4259+468+741+532

4060×1803700—2185—815

三、综合练习

1、说出下面的等式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⑴15×23×2=23×(15×2)

⑵25×(17×4)=25×4×17

⑶25×50×4×2=(25×4)×(50×2)

⑷9+3×5=5×3+9

2、想一想:前面的思考题5×37×2按37×(5×2)计算,25×9×4按9×(25×4)计算,也比较简便。这里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3、第91页第4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50×26×4259+468+741+532

4060×1803700—2185—815

四、全课总结。

上一篇:蝴蝶找花教案

下一篇:《跳绳》教案

20 32494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