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卫与葫芦通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清兵卫与葫芦通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清兵卫与葫芦【第一篇】

“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小说的结尾意犹未尽,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清兵卫的父亲、老师对他的新爱好会不会像先前那样粗暴地干涉?清兵卫能守住这个爱好吗?后来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充分展开想象,续写这篇小说。

要求:

1、要符合续写的一般要求,比如,人物性格、语言风格要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情节发展要合理等。

2、要展开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求有创意。

3、情节要相对完整,要写出人物性格。

4、描写要具体生动,尤其要注意细节描写。

写作方法讲解 徐 亮

本单元写作的形式是续写,怎样才能写好续写呢?

首先,要知道续写的含义。续写就是别人文章写得好,但自己感到言尚未尽、意更无穷,有许多话要接着说下去,方感透彻、痛快,这就有续写的需要。如《清兵卫与葫芦》这篇文章,“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这样的结尾意犹未尽,我们不禁会问,清兵卫这个爱好能否坚持下去呢?他的父亲、老师是否继续干涉呢?在这以后会有什么故事呢?故事的最终结局是怎样呢?这就有了续写的需要,同学们都有兴趣把这个故事延伸下去。

其次,要了解续写的特点。续写不是简单的延伸,而是在原材料基础上再创造。说到创造,同学们就会联想到作文的创新。创新就是独辟蹊径、不落窠臼、别出心裁、匠心独运。大凡优秀的作文,都是有新意有特色的作文。而创新又离不开想象,可以说想象是续写的灵魂,没有想象,就没有续写可言。在续写中的想象也是有限度的。不能任意思维、天马行空,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续写中的想象要在原文基础上展开,这就要求续写内容中的人物性格、语言风格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而情节的发展也要合理。

再次、要明确续写的要求。不同的年级,对续写有不同的要求。如小学阶段的续写,只要求把某个故事写完整;到中学阶段,要求把一个相对完整的但又余意未尽的故事有创造地延伸。例如《清兵卫与葫芦》这篇文章的续写,针对九年级同学的写作水平而提出以下的写作要求:1、续写要符合小说的特点,情节要相对完整,力求有波澜。2、要写出人物的性格,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要与原文保持连续性。3、想象要合理,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考虑情节发展的多种可能,力求有创意。4、要有明确的中心,应与原文保持一致。5、描写要具体生动,尤其要注意细节描写。

针对这次的作文要求,我们去探讨下这篇续写要注意的问题。

一、要注重与原文的联系。

续写是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创造,那我们必须要了解原文。

1、了解原文的主题。《清兵卫与葫芦》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批判了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这要求同学们要续写时不要偏离原文的主题。

2、了解原文的人物性格。文章中刻画一个痴迷葫芦,但又无力反抗大人对自己爱好扼杀的少年形象。而在续写中既可以坚持这个人物形象,也可以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人物性格也随之变化。

3、了解原文的描写。如文中写清兵卫痴迷葫芦,错把老头子的秃光头误是葫芦的细节描写,真是神来之笔,令人忍俊不禁。同学们在续写时可以借鉴。

4、了解原文的故事情节。了解原文的故事情节有利于同学们在设计续写情节的合理性。

总之,通篇了解原文,把原文熟记于心,有利于同学们写好续写。

二、要充分发挥想象,构架全文的写作思路。

在续写前,我们一定要进行通篇构思,理清写作思路。一般的写作程序可以是这样:确立中心→编写提纲→写作→修改→成篇。在此,我们对这次续写的重要环节可以这样构思:

1、情节的设计。情节是否曲折动人、波澜起伏,直接影响文章的可读性,而续写小说的情节设计要在原文情节的基础上合理展开。如这次续写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情节:酷爱绘画→再次遭到扼杀→最终放弃绘画,这样的设计是参照原文的情节。又或者这样设计:酷爱绘画→再次遭到扼杀→偶遇画家得其赏识→作品获奖轰动全国→父亲、老师支持绘画。这样的情节设计就有了创意。

2、人物形象的塑造。对清兵卫这个人物性格的塑造,一定要在原性格基础上进行。人物性格可以随着情节的发展而改变。如可以把清兵卫塑造成一个敢于反抗、善于反抗的人物;也可以把父亲和老师塑造成认识孩子、支持孩子个性发展的形象。

总之,续写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要保持人物性格和语言风格的一致;二是情节发展要符合原故事的发展脉络;三是要有创造性。同时动笔前进行整体构思,找准切入点,大胆想象,写完即自然收束,这样的作文必然成功。

名段示例与赏析

[名段示例1]

今天上场的是小李。棋友们给他的外号是“程咬金”。据说他既有开局“三斧头”,在遇到逆境时,又常常会像“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一样,走出一些出其不意的妙着,使对手防不胜防。两局下来,厂长就被他凌厉的攻势逼得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了。第三局,下到得意处,小李一扫初进门时的拘谨,竟然拍起厂长的肩膀来:“老史,十步之内,解决战斗。”

“唔?”厂长不买帐“要是赢不了呢?”

“这辈子不下棋!”

“一言为定?”

“当然!”

厂长毕竟还有两下子,他在太阳穴上抹了点儿清凉油,抖擞精神,沉着应战,几起几落,终于和了这一局。他笑吟吟地开始收摊,小李猛然抓住他的手:“慢,再来一盘。”

“不是说这辈子不下棋了么?”厂长用含笑的眼睛端详着小李,意味深长地问。

小李不服气地说:“不行!刚才漏了一着,不补回来睡不着。”

厂长朗声大笑:“你睡着睡不着我不管,反正今天我可以睡个好觉了。”

他把小李送出门外,径自朝汪科长家走去……

(选自张新民《落棋有声》)

[赏析] 这片段非常精彩。构思巧妙,文段写了厂长通过下棋去了解工人的气质和作风,以备提拔。俗语说:“棋风如人格”“一着之差,全盘皆输”,作者就是抓住这一点去行文。语言精辟,如“第三局,下到得意处,小李一扫初进门时的拘谨,竟然拍起厂长的肩膀来”句中的“竟然”,点明了小李胜棋得意忘形,甚至目无上级。再如“笑吟吟”、“含笑的眼睛”、“朗声大笑”,这三个笑的细节描写,含蓄地表现了厂长对小李的不同态度。

[名段示例2]

祥子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从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就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明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巴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的。他已经不知喝了几次凉水,可是又跑到茶馆去。

两壶热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静了些。茶从嘴里进去,汗马上从身上出来,好像身子已经是空膛的,不会再储藏一点水分。他不敢再动了。

坐了好久,他心里腻烦了。既不敢出去,又没事可作,他觉得天气仿佛成心跟他过不去。想出去,可是腿真懒得动,身上非常软,好像洗澡没洗痛快那样,汗虽然出了不少,心里还是不舒畅。又坐了会儿,他再也坐不住了,反正坐着也是出汗,不如爽性出去试试。

(选自老 舍《骆驼祥子》)

[赏析] 这片段选自老舍的《骆驼祥子》。老舍不愧是个语言大师,他用娴熟的笔法,从祥子的眼睛和感觉,写尽了祥子的无限痛苦。这个片段,作者更注重通过心理活动描写去刻画人物性格。如“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这句话表面是祥子在自我安慰,实际上他是迫于生计,一天不拉车就没有饭吃。又如“反正坐着也是出汗”这句表面是写祥子自我安慰,实质上他是无比痛苦的。这些心理活动描写都是刻画了祥子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在烈日下拉车卖命的形象。

片段作文导练与点评

[片段作文]

●题目

根据续写《清兵卫与葫芦》的写作要求,续写一个片段,重点突出对清兵卫性格的刻画,要注重细节描写。

●思路导引

要刻画清兵卫的性格,首先要了解原文清兵卫的性格。在原文中,清兵卫表现出痴迷葫芦,具有独立的个性及执拗的性格,那我们在续写中不能丢掉这些性格特点,特别是他的独立个性这一点。当然,根据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性格也可以随之改变。原文中清兵卫具有不敢反抗的性格,我们在续写中可以刻画他具有敢于反抗的性格。再者,找准切入点。原文中所有的大人都对清兵卫这个孩子不理解,那么我们在续写中可以设计有个大人理解他、支持他爱好的情节。原文中父亲粗暴扼杀了清兵卫的个性,即清兵卫长大后有没有心理阴影?我们可以从这点切入,写好片段。

●例文片段

清兵卫陆续的一些爱好,都被父亲以不务正业为名阻止了。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过了许多年,不知不觉清兵卫已经是一个四岁男孩的父亲了。可他却因没有一技之长而一直过着碌碌无为的日子。

一天,他乘公交车回家,眼睛茫然地向窗外看去,忽然一个急刹车,他猛一抬头,一个光彩熠熠的大脑袋映入他的眼帘,这个寸草不生的脑袋他似曾相识。“葫芦!”他不禁脱口而出。那个人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可此时的清兵卫哪还会留意这些,他回忆起了以前的点点滴滴,葫芦、画……他不禁对父亲产生了一些怨恨。清兵卫到家后,正看见父亲在训斥自己的儿子。儿子哭得脸都花了。问明了原因,才知道儿子的小朋友送他一个小葫芦,被父亲发现后抢去扔了。见他回来,儿子哭得更厉害了,不依不饶地让爷爷赔。

“爸,你也是的,他喜欢就让他玩嘛,干什么扔了?让他哭成这样。”清兵卫一边说,一边给儿子擦眼泪。他父亲见他们父子同心,又气又急,破口大骂:“你这个小王八羔子,竟然敢教训起老子来了。你以为你是什么东西?你们两个一路货色,没出色!就会摆弄这些垃圾!”清兵卫听到了父亲的话,压抑在心中多年的怒火终于被点燃了,“那你又算什么?我小时候你就干涉我的自由,不让我有任何爱好,我弄到今天这个地步,还不是拜你所赐!这也就算了,反正都过去了,可现在又来干涉我的儿子,我可真是忍无可忍了。以后,我儿子的事,你少管!”“好!我不管,我走!”清兵卫的父亲显然没有想到儿子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也没有想到自己当年的一个决定竟造成了儿子一辈子的遗憾。

●点评

这个片段非常精彩,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大胆设计了“清兵卫的儿子玩葫芦遭到清兵卫父亲的训斥,而最终清兵卫与父亲闹翻了”的故事情节,这个情节出乎人之意料。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刻画了清兵卫勇于反抗父亲,维护儿子的爱好的觉醒形象。同时,作者也擅长抓住细节描写。如“葫芦!他不禁脱口而出”这一句,又不禁让我们想起原文中那段清兵卫错把光秃顶看成葫芦的精彩描写,仿得妙。

整篇作文导练与点评

[作文训练1]

●题目

“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自从有了新的寄托,他早已不怨恨教员和用锤子打破了他十多只葫芦的父亲了。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小说的结尾留给我们广阔的想象空问,请你发挥丰富的想象续写这篇小说。

●思路导引

关于续写,写作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续写是要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而给出了原文材料又是单一的,写作的内容虽然走不出这个局限,但我们可以在情节的设计上,人物性格发展及故事的结局等方面展开想象,大胆构思。如在情节设计方面,应从原文中找准切入点,设计合理的情节。当然,在情节设计上,不要过多地参照原文情节,应大胆构思,尽量做到千人千面。总的来说,续写不同于其他作文写法,但只要大家烂熟原文,放开思维,大胆想象,也能写出奇文。

●范文1

对于绘画,他的热情绝不亚于对葫芦的喜爱,只要一有空,他就拿出画夹,在上面勾勒着。他专注于他的爱好,留意身边的每一种事物。

他父母还会不时唠叨一两句,但这对于他喜爱绘画却没有太大的影响,倒是在学校里教员那副让人生厌的面孔和那些刺耳的话,让他恨得什么似的,可是他却没有能力,也不敢去反抗,只是看着他的画在教员的手下变成废纸,心里刀割似的疼。

然而他并没有像先前放弃葫芦一样轻易放弃绘画,因为在他心中,一个很茫远却日渐清晰的梦已经开始慢慢萌发出青绿的嫩芽……他喜欢自然风光,还是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父亲带他去看真正的森林,从那时起,他就爱上了那起伏荡漾、连绵不绝的林海,所以,他特别喜欢写生。

那次听一个同学说, 离他住的不远处有一个小岛,上面的景色“让人陶醉”,他便动了心,暗暗决定去造访那个小岛。

于是,第二天学校里就少了一个背画夹的男孩,取而代之的是教员尖利的怒吼声。而此时,他正躲在船舱的角落里,紧抱着画夹,听着大海的波涛声和忽远忽近的脚步声。

在船停在一个还算不错的小岛边时,他下了船,坐在一块石头上,支起画夹,开始描绘他的梦。他准备下一艘船经过这儿时,就回去。

作品完成了,他只等船来回家了,他天真地望着茫茫的大海,不知不觉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醒来时,他已经躺在自己的床上,身边围着一大群人。母亲坐在床边抽泣着,父亲正满面愁容地踱来踱去,手里拿着那幅画,他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很自然想到了它的下场……看见他醒过来,父亲急忙坐到他身边,把那幅画在他眼前晃晃: “这是你画的?”他神情木然地点了点头, “这位先生要高价收购这幅画,并且要你和他一起学画!”父亲指着身旁一位穿着讲究的先生,语调已经兴奋得不能抑制。

清兵卫被这突如其来的好运惊呆了,他机械地扫视了一下周围的人。“哇!”的一声叫出来,发疯地向外跑去……

以后,再也没有人见过这位叫清兵卫的男孩了。

●点评

文章结构完整,在本文里清兵卫对绘画没有轻言放弃,而是专注于自己的爱好,并取得成功。小说在此本应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但作者却别出心裁——清兵卫承受不住巨大的惊喜,疯了。这个结局令人深思。文章的语言流畅、生动,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母亲坐在床边抽泣着,父亲正满面愁容地踱来踱去,手里拿着那幅画,他不禁打了个寒战,很自然想到它的下场……”句中的“不禁打了个寒战”,刻画出清兵卫非常害怕,为下文的“喜疯了”蓄势。

●范文2

自从清兵卫的父亲砸碎了他十几个葫芦以后,清兵卫就再也没有接触过葫芦。他又迷上了绘画,就像当

初迷上葫芦一样,这下他的父亲又开始嘀咕了。

清兵卫失去他心爱的葫芦后,有好些天他都像丢了魂一样,整天呆呆地坐着,叫他,他也不搭理。直到一天,他在放学回家的途中,看见一个海边写生的画家,他的生活才又发生了变化。清兵卫站在画家身后,看到碧蓝的大海、雪白的浪花和天空飞翔的海鸥,在画家的笔下犹如赋予了生命一样。他激动得脸颊通红,两眼放光,着魔地看着画家行云流水般地挥舞着画笔。直到夕阳收起最后一抹余晖,那画家收拾好画具离开,他才若有所思地回家了。

自那以后,小镇上的人们常常看见一个孩子在海边、码头画画,那个孩子就是清兵卫,他是那样的着迷,几乎天天放学都要去写生,回到家里就端着画报,一个人躲在屋里。他父亲常常嘀咕说这孩子又中邪了,好几次要拿筷子吃饭,可伸手抓过去却像是在拿画笔。

清兵卫走在路上,只要看见有画,他就会停下来看个仔细,常常忘了时间,若遇见有人在写生,更是诸事忘到脑后,非要看到人家收拾好画具走了以后,他才肯回家,为这他没少挨父亲的骂。他为了画好暴风雨时的大海,一有暴风雨来临,他就披上雨衣,躲到海边的岩洞里专注地观察大海的咆哮,直到他画了一幅画,即是一只海燕在暴风雨中与大海搏击,他将画送给了那位卖给他葫芦的老婆婆。

清兵卫还喜欢画人物肖像,他喜欢观察各种人的特征与他们的职业特点,所以小镇街头的小贩、渔民和许许多多劳动的人都成了他的素材。然而,一次上课时,他一边观察讲台上的教员,一边给他画素描。不幸的是,他被发现了,当教员看到自己在讲台上的形象,被如此生动地表现在纸上时,他怒不可遏了。当晚,清兵卫的家里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即教员带着那素描家访来了,清兵卫的父亲当着教员的面用斧子劈碎了清兵卫所有的画具,那教员满意地离开了清兵卫的家。清兵卫面无血色,默默地收拾好画具的残骸,准备将它们葬在海边。从此,小镇上的人们再见不到那背着画夹的熟悉背影。

清兵卫的绘画生涯仿佛就此结束,然而他给老婆婆的那幅画,后来却被一个旅游的画商看中了,卖了个高价钱。据说,当你盯着海浪看时,海燕仿佛就要被吞噬了,可是当你盯着海燕看时,海燕却像是冲出海浪,冲上云霄了。听那画商说那是利用了视觉误差的效果。

●点评

文章抓住了清兵卫因父亲砸碎了他的葫芦而像丢了魂一样切入,写清兵卫在这时遇上了画家写生并深深地触动了他,从此以后,他就迷上了绘画,但结局和原文一样,爱好最终被父亲和老师扼杀了。作者还抓住细节描写去刻画人物性格。如“好几次要拿筷子吃饭,可伸手抓过去却像是在拿画笔。”这句刻画了清兵卫爱绘画已达到如痴的地步。

●范文3

自从清兵卫的父亲用锤子把葫芦打碎以后,清兵卫又迷上画画,而且画得栩栩如生,可父亲好像又不满意似的,又嘟囔了起来。每当清兵卫画画时,他父亲少不了那句话:“这个没出息的孩子,以前痴迷葫芦,现在又迷上绘画,真不知道你哪根神经接错了!”这时,清兵卫不言不语,只是瞪眼望望父亲,然后继续画他的画。

孩子毕竟是孩子,由于他在课上画画,又被那位教员发现了,那位教员自然更是火冒三丈,“好啊,你个清兵卫,上次上课你弄葫芦,这次你又画画……”自然和上次一样,教员没收了他的画,自然又把这件事告诉了清兵卫的父亲。

父亲自然对他又是痛打一顿,之后抓起桌子上清兵卫画的一沓沓的画,撕了个粉碎扔到了门外。清兵卫站在门口,眼望着被父亲撒得满地的碎片,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硬是没有往外流。他知道他的爱好没有发展下去的可能了,父亲撕碎了他的画,也撕碎了他的梦。他瘫坐在地上,望着满眼的纸片发呆,他决定放弃。

这时,一双脚出现在清兵卫的眼帘,清兵卫无力地抬起头,是一位美丽的姑娘,她身穿粉红色的衣服,宛如枝头上正在绽放的樱花。她正弯下腰去捡地上的碎纸片,清兵卫看着她,姑娘冲他微微一笑,清兵卫勉强地回了一笑。

“小朋友,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呢?”姑娘和蔼地问。

“我想学绘画,”清兵卫慢吞吞地说。

“既然想学,就学呗,干嘛还把这些撕得粉碎呢?是画得不满意吗?”姑娘又问。

“那是我父亲撕的,他不让我画,我干什么他都不同意,他说这是没出息。”清兵卫沮丧地说。

“哦!是吗?那你一定受了不少的委屈吧,可以跟我说说吗?”姑娘轻轻地问,她说话的声音很动听,像银铃一般。

“好吧,不过我们别在这儿,在这儿让我父亲看见就糟了。”清兵卫说。于是,他俩向河边走去,他们找了一块草地坐下,清兵卫把这段日子里他与葫芦、父亲、教员之间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全说了出来,然后痛快地哭了一场,把憋在肚子里的委屈全都哭了出来。姑娘被打动了,她同情他、可怜他。过了一会儿,姑娘打破了沉寂:“我去去就来,你等着我。”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不一会,姑娘回来了,一手拿着画笔、水彩,一手拿着纸,对清兵卫说:“你可以为我画一张画吗?”

“当然可以。”清兵卫痛快地回答,那声音里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你想让我为你画什么?”清兵卫问道。

“什么都可以,不过你可要尽你最大的努力去画这幅画。”姑娘说。

清兵卫动手画了起来,等他画完,姑娘拿起画满意地点点头,并留下了清兵卫的姓名,地址。说了声谢谢就走了。

一个月很快过去了,给姑娘绘画的事儿清兵卫早已忘却了。一天他收到一封信,拆开一看是两张门票。还附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欢迎到美术馆参观,我的孩子,×月×日上午9点我在美术馆门口等你,别忘了一定要和你父亲一块来。署名是美术馆馆长。

在清兵卫的再三恳求下,父亲终于答应和他一起去。当他们走到美术馆门口时,那位好心的姑娘向他招手、冲他微笑,她依旧穿着那身粉红色的衣服,依旧和樱花绽放般美丽。“是你?你是美术馆馆长?”清兵卫不解地问。“怎么了,不相信吗?”姑娘笑着说,“哦,这位是你父亲吧!”

“是的。”

“我说这位姑娘,我真不明白你为什么让我们来这儿,,我的孩子刚刚放弃绘画,绘画是最没出息的孩子做的事,你还想让他执迷不悟吗?”清兵卫的父亲板着脸说。样子怪吓人的。

姑娘并没有生气,依旧微笑说:“先进去吧!”

来看画展的人很多,他们随着人群慢慢地往前移动着,不知不觉地,他们在一幅画面前停住了,清兵卫痴痴地望着那幅画,父亲的眼光却停在了画的落款上:一等奖作品获奖者:清兵卫。父亲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还用说吗,你儿子的作品得了一等奖,这是奖金。”姑娘说着,把一个信封递到了清兵卫父亲的手里。清兵卫的父亲打开一看:500块钱!

“天啊!”他顿时脸上笑开了花,拉着儿子说:“我的好儿子,我太高兴了,我居然有这么一个有出息的儿子。”清兵卫也被搞得糊里糊涂,好不容易才回过神来,连声说:“谢谢,谢谢。”

“别谢了,如果你愿意,可以在这儿上学,以后继续学画。”姑娘说。

父亲当然同意了,清兵卫高兴极了。

消息很快传开了,不多久,清兵卫发现:孩子们个个都拿着葫芦玩。孩子们都说,他们父母说了玩葫芦的孩子有出息。教员也逢人便说:“瞧瞧我的学生多有出息。”而且给了清兵卫一个大葫芦,比上次没收的那个还大……

●点评

这篇续写符合小说的特点,情节完整,波澜迭出。文章一开头就与原文衔接,通过父亲的怨言,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笑。人物语言符合人物性格,且人物性格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如“天啊!我的好儿子,我太高兴了,我居然有这么一个有出息的儿子。”这句话点明了清兵卫父亲因为见到钱终于“觉醒”,这非常符合清兵卫父亲那种唯利是图,能赚钱才是正当爱好的小资本市民的身份。作者想象大胆,创造性强,一改原文悲剧的结局,天才终于被伯乐发现了。

[1] [2] 下一页  

清兵卫与葫芦【第二篇】

志贺直哉

教学目标

1. 正确对待待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个性发展。

2. 从不同角度解读小说。

3. 心理活动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重点难点

1. 重点:学习如何善待他们

2. 难点:体味传神的心理描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 预习

读课文,掌握课文出现的生词。

二、 导入

作者简介

三、 感知——研读

1. 阅读课文,理清小说脉络。

故事采用倒叙的方法。

第一段中说“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卫兵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课文中间部分叙述了“这件事”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对葫芦的痴迷。

第二部分:写坚持自己的审美标准而被父亲呵叱。

第三部分:写父亲砸碎了他心爱的葫芦,也彻底毁了一个孩子了兴趣爱好。

2. 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他对葫芦的痴迷?你认为哪个地方写得最传神?

讨论并归纳:

他对卖葫芦的店铺特别钟情,总是呆呆地站在门前望,他所居住的小镇,所有的葫芦都已被他一一看过;他制作加工葫芦的技术很娴熟;把秃头当成葫芦;能在二十来个当中发现一个特别的。

3. 花一毛钱最张以六百元的高价卖出,这说明了什么?这个结果与前文的哪些内容构成对比?

讨论并归纳:

这说明他具有独到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与前面父亲对他的审美观的否定构成对比,同时批判了长辈的专断行为使一个孩子失去了自己原有的爱好和能力。

4. 如何理解文末父亲对其新爱好的态度?

父亲仍无法理解他的爱好,使我们不得不担心,他的这项喜好又能坚持多久?

5. 从文中找出清兵神态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6. 请谈谈你读完这篇小说后的感受

四、 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清兵卫与葫芦【第三篇】

授课 教师:沈阳市第47中学 田 鹤

授课 班级:初三•三班

授课 时间:2005年9月8日 第二节

[教材分析]《清兵卫与葫芦》是日本小说家志贺直哉写的1篇主张尊重个性的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异国的悲剧性故事,揭露封建家长专制思想对青少年的扼杀。文章叙述直白,易于理解,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是对学生进行小说的阅读欣赏与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用心读课文,把握关键词句;体会作品运用简练传神的描写表现人物 复杂的心理塑造人物的方法;指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情感态度,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使之获得人生的感悟。

[学情分析] 初三•三班是我这学期新接的一个班级,对学生的情况还不了解,通过一周的教学,我感觉这应是个中等水平的班级,课前有约半数的学生能够预习,上课的秩序井然,学习的热情较高,与教师配合较好,在学习上尚需教师的引导、启发与点拨。

[教学环节1:导入  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理清了这篇小说的情节。作者以故事的结局开头,然后依次展开情节,巧妙的匠心见诸笔端。小说是围绕什么物件展开情节、塑造人物、表现主旨的呢?

生:(异口同声) 是葫芦。

师:[在黑板中心画一只葫芦,进一步引导,创设争论氛围] 老师画了一只葫芦,这只葫芦是清兵卫喜欢的吗?

生:(七嘴八舌)是。

不是。

师:[顺势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什么呢?

生:(争先恐后地)清兵卫喜欢的是外形周正的平常葫芦,这只就是他喜欢的那种。

生:这只葫芦有点大,清兵卫不会喜欢的。

(在争论中学生已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的情境)

师:[结束争论,适时点拨] 每个人的审美都不同,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我们就当这只葫芦是清兵卫喜欢的,是那只惹了祸的葫芦吧!

(学生点头认同)

[教学环节2:从众多人物中找出主人公,根据文中传神的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师:全文围绕葫芦展开情节、刻画人物,都塑造了哪些人物?

生:有清兵卫、清兵卫的爸爸、教员。

生: 还有客人、古董店老板、买葫芦的富家、校役。

生:还有清兵卫的母亲、卖柿子的老太太、秃脑袋老头儿。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全面,那主人公是谁呢?

生:(齐答)是清兵卫。

师:[板书“清兵卫”,追问] 为什么?

生:因为全文的事件都是围绕清兵卫来写,而且对清兵卫的描写细致、传神。

师:[启发] 他只答出了部分原因,那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通过对清兵卫的遭遇的叙述,可以表现作者的态度、文章的主旨。

师:[点拨] 以上两名同学说的合在一起,答的也就全面了。故事中主人公清兵卫对葫芦的感情怎样?

生:喜爱、热衷。

生:痴迷、专心。

师:[板书“喜爱、热衷、痴迷”] 你是怎样知道的?找出关键的语句,指出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清兵卫怎样的性格特点?

(分组讨论,共四大组,每一大组围绕情节的一部分;再分小组,组与组讨论的内容可以交叉。同学们争先发言,彼此交流。教师巡查,针对各部分内容指导、启发,与学生交流看法。)

师:[宣布讨论结束] 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第4段写清兵卫“对葫芦热衷得这么厉害……每次上街的时候……总是呆呆地站在门前望。”这是动作描写,表现清兵卫喜爱葫芦。

生:第5段写“清兵卫是一个才十二岁的小学生……每天学校里放学回来,他也不跟别的孩子一起玩,常常一个人到街上去看葫芦。”是动作描写。

生:第5段“一到晚上,就坐在起居室里收拾葫芦……第二天早晨起来,立刻又打开罐子看……他永远不倦地看着,看过之后……然后上学校去。”通过动作描写表现清兵卫喜欢葫芦。

师:[点拨] 清兵卫除了上学、吃饭、睡觉,几乎全部的心思都用在葫芦上,真是喜欢到了极点,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作者对清兵卫的刻画还有哪些?表现他什么特点?

生:第2段对清兵卫制作葫芦的动作进行描写,表明他做事很认真的特点。

(教师给予肯定,同时板书“认真”)

生:第3段写清兵卫错把一个老头儿的秃脑袋当成了葫芦这件事,通过对人物的心理、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表现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

(学生的回答集中在开端部分,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局限在对葫芦的喜爱、痴迷上}

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课文的其它部分有怎样的描写?清兵卫还有哪方面的性格呢?

生:在发展部分,当爸爸、客人批评清兵卫喜欢的葫芦不好时,清兵卫说:“这样的好呀。”、“那种葫芦我可不喜欢,不过大了一点就是了。”这是语言描写,表现了清兵卫有独特的爱好。

师:[及时肯定,点拨] 这就是说清兵卫很有个性吧![板书“个性”]

师:[参与发言] 第22、23段,当清兵卫在卖柿子的老太太那发现一个喜欢的葫芦,“他却喜欢得什么似的。”;“他心里发着跳。”是对清兵卫喜欢葫芦的激动心理的描写。

生:第29、30段写清兵卫的葫芦被教员没收后“哭也没哭一声”;”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通过这样的神态、动作描写,写出了清兵卫的恐惧、害怕、无可奈何。

师:[点拨] 这是通过神态、动作来揣摩人物的心理,能表现清兵卫什么性格特点?

生:对葫芦的喜爱,喜爱得很执著。

师:[板书“执著”,并提示] 清兵卫花一毛钱买的葫芦,校役卖了五十元,而古董店的老板又以六百元卖给了富家,葫芦的价钱变成了原来的6000倍,以后,这只葫芦还将卖多高的价钱是不可估量的。从这么高的增值率来看,清兵卫有怎样的能力?

生:鉴赏葫芦的能力。

师:[板书“独特鉴赏能力”] 这部分的叙写就与上文客人、爸爸对清兵卫的批评形成……

生:(紧接着答)对比。

师:表现大人们什么特点?

生:不懂装懂、虚伪。

师:他们自以为会鉴赏葫芦,其实根本不会,真是自以为是呀!

师:[放慢教学节奏,小结] 作者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的描写,还有细节的刻画,塑造了一个有独特的兴趣爱好的清兵卫。可这样一个有天分的孩子,一个有可能成为葫芦鉴赏家的孩子,却因为大人们的干涉阻止,和葫芦“断了联系”,有了“新的寄托”。[板书“断关系”、“新寄托”]

(学生陷入沉思)

[教学环节3:揣摩客人、教员、爸爸对清兵卫的爱好的做法与态度]

师:清兵卫的天性被扼杀了,[短暂的停顿后,引入下一步教与学]在扼杀清兵卫志趣爱好的大人中,有一位客人,作者是怎样刻画他的?

生:有语言描写“真是小孩子呢”。

生:第10段“再去买几个奇特点的来呀”。

师:[点拨] 客人认为清兵卫很幼稚,喜欢的葫芦太普通,不够特别,不够大,也就是对清兵卫的爱好持什么态度?

生:不赞同 。

师:[板书“不赞同”]

师:教员在整个的扼杀行动中,起了不小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他对清兵卫喜欢葫芦、上课玩葫芦持什么态度?文中如何描写的?

生:不赞同。文中写教员的心理“对本地人爱好葫芦的风气心里本来就不舒服”。

生:很生气。教员说“这种小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并且没收了清兵卫的葫芦。

生:他还去清兵卫家家访,说“家里应该干涉他……”。

生;教员到清兵卫家“训斥了一顿之后”才走。

师:[点拨] 他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表明了他的态度,借原文的关键词,教员对清兵卫喜欢葫芦持的态度是:要干涉。[板书“要干涉”]

师:最终迫使清兵卫放弃自己的爱好的最关键人物当数他的爸爸了,爸爸在和客人的对话中,在教员家访后怎么表现的?

生:第9段写“他爸爸很不高兴……”。

师:[参与课堂,带动课堂气氛] 第18段,听到清兵卫的反驳,表现为“圆睁着眼呵叱”。

生:教员家访后,爸爸回来了,“使劲揍了一顿”,“就拿起锤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

师:可以说他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明他对清兵卫的态度是……?

生:(马上接)不理解。

不支持。

反对。

师:[板书“反对”]

[教学环节4:理解小说的现实意义,揣摩作者的情感与态度,深刻体会文章的主旨]

师:小说中的人物是有代表性的,文中的人物绝不仅仅是他们自己,本文中的这些人各代表了哪种人呢?

生:清兵卫代表那些有个性,有爱好,有追求的孩子。

生:爸爸代表的是那些强迫孩子放弃自己爱好的家长。

生:教员代表的是那些不理解孩子的教育者。

生:客人代表的是除家长、教师以外的大人们。

师:[小结,并进一步引导] 他们构成了孩子所接触到的整个社会。作者在文中明显地表明了自己对他们的态度,各是怎样的态度呢?

生:作者对清兵卫是同情的。

生:作者对爸爸、教员、客人的做法是批评、揭露。

生:是否定的。

师:清兵卫喜爱葫芦,可在大人们的干涉、阻止下,他的志趣、个性被无情地扼杀了,这种悲剧不仅在过去,而且也在现在;不仅在日本,而且在世界上其他国家不断地上演。小说的现实意义非常深刻,作者不仅在批判,也在呼吁,本文的主旨至此清楚地透露出来,请同学们总结一下。

生:本文批判了大人们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生:本文通过记叙清兵卫喜欢葫芦,可是这种爱好被爸爸扼杀,后又热衷上绘画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清兵卫的同情,批判了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人们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教学环节5:拓展反思,体验感悟]

师:总结得很恰当。[放慢语速,给学生回顾时间] 以上我们通过作者在文中的描写,体会了人物复杂的心理,分析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揣摩了作者的态度,深刻地理解了小说的主题。学了这篇小说后你有什么体会、感想或受到什么启发?

(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启发思路,寻找发现其中有代表性、有个性的结论)

师:[结束讨论,启发] 你们中有喜爱葫芦的吗?

生:没有。

师:那你们喜欢什么呢?让我们调查一下。

(抽两行同学调查他们的爱好、兴趣。)

生:(一个接一个的答)看电视;

上网;

看小说;

听音乐;

画画;

打篮球;

玩四驱车,参加比赛;

追星;

书法;

看动画片……

师:这些爱好在中学生中较有代表性。那你们受到了怎样的对待呢?你们想让家长老师怎样做呢?

生:(齐答 )限制;

制止;

不许……

生:我喜欢玩四驱车,可是父母不同意,于是我节省零花钱偷偷的买,并且参加了比赛获得了名次。后来,爸妈知道后,坚决反对,不让我再玩四驱车。在我的再三请求下,他们来到赛场,看我比赛,当他们看我成功时,非常高兴,并且允许我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玩一玩。

师:他通过努力,用实际行动说服了爸爸妈妈,这可以算是一个好办法。

生:我的爱好,被父母绝对禁止,我想我们应该向他们夺回我们的权利。

生:父母的话都是为孩子好,我会听从他们的意见的。

生:我呼吁广大家长对孩子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支持、鼓励,甚至是资金上的帮助,而不是干涉、扼杀。

师:刚才在讨论时有个同学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听听他是怎么认识的。

生:我喜欢上网。

师:上网都干什么呢?

生:打游戏、聊天、也看新闻。

师:那你希望老师家长怎么对待你和你的爱好呢?

生:不要过于干涉,也不要过于放纵完全不管。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因为上网可以查到资料,了解很多的知识,开阔视野,它有有利的一面,过于干涉会让双方有矛盾,形成敌我关系,产生逆反心理。

师:那为什么又不能放纵不管呢?

生:网上的诱惑力太强了,我们的控制力不强,控制不了自己时,就应该让父母来督促、教育、说服我们。

[教学环节6: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是的,有追求、有爱好是孩子的天性,但发展自己的天性应在一定的前提下。你喜欢打篮球,就可以24小时玩吗?你爱上网,就能不分时间,不选内容,无节制的上吗?你爱看小说,就可以上课看吗?这样还能要求家长老师理解支持吗?发展个性应该在完成学习任务,不影响身心健康,不违反法律,不侵害他人利益,不违背道德的前提下,在合适的时间、场合进行。同时,老师家长和社会也应提高认识,对孩子的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给予理解和支持,并应该正确的指导、调控,给孩子以自由的空间,发展自己,健康成长。

[教学环节7:布置作业 ]

师:小说的结尾意犹未尽,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被扼杀后,又热衷于绘画了,他的这一新的爱好能守住吗?后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合理展开想像,续写这篇小说。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上的很流畅、很舒服,争论、讨论、合作、交流、

调查、回顾、展望交替进行,基本实现了课前的设想,完成了本节

课的教学内容,突破了重点和难点,达到了感悟人生、教育思想的

目的。学生对课文内容很感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作品的认识

和体会深入了一层。在课堂上学生发言踊跃,活动面较广,尤其令

我高兴的是,学生说出了一些有创意、有个性的见解,虽然不十分

正确,但这是他们积极思考的结果,是很珍贵的。

[听课评价] 备课充分,熟悉教材,程序合理,训练扎实;自信、亲切

微笑、互动,教学有艺术性,收放自如;板书设计 精巧,重点突出;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设计,很好地实现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

标。对主人公脸色的变化可进一步挖掘。建议此课全区观摩。

[1]

清兵卫与葫芦【第四篇】

“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小说的结尾意犹未尽,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清兵卫的父亲、老师对他的新爱好会不会像先前那样粗暴地干涉?清兵卫能守住这个爱好吗?后来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充分展开想象,续写这篇小说。

要求:

1、要符合续写的一般要求,比如,人物性格、语言风格要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情节发展要合理等。

2、要展开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求有创意。

3、情节要相对完整,要写出人物性格。

4、描写要具体生动,尤其要注意细节描写。

写作方法讲解 徐 亮

本单元写作的形式是续写,怎样才能写好续写呢?

首先,要知道续写的含义。续写就是别人文章写得好,但自己感到言尚未尽、意更无穷,有许多话要接着说下去,方感透彻、痛快,这就有续写的需要。如《清兵卫与葫芦》这篇文章,“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这样的结尾意犹未尽,我们不禁会问,清兵卫这个爱好能否坚持下去呢?他的父亲、老师是否继续干涉呢?在这以后会有什么故事呢?故事的最终结局是怎样呢?这就有了续写的需要,同学们都有兴趣把这个故事延伸下去。

其次,要了解续写的特点。续写不是简单的延伸,而是在原材料基础上再创造。说到创造,同学们就会联想到作文的创新。创新就是独辟蹊径、不落窠臼、别出心裁、匠心独运。大凡优秀的作文,都是有新意有特色的作文。而创新又离不开想象,可以说想象是续写的灵魂,没有想象,就没有续写可言。在续写中的想象也是有限度的。不能任意思维、天马行空,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续写中的想象要在原文基础上展开,这就要求续写内容中的人物性格、语言风格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而情节的发展也要合理。

再次、要明确续写的要求。不同的年级,对续写有不同的要求。如小学阶段的续写,只要求把某个故事写完整;到中学阶段,要求把一个相对完整的但又余意未尽的故事有创造地延伸。例如《清兵卫与葫芦》这篇文章的续写,针对九年级同学的写作水平而提出以下的写作要求:1、续写要符合小说的特点,情节要相对完整,力求有波澜。2、要写出人物的性格,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要与原文保持连续性。3、想象要合理,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考虑情节发展的多种可能,力求有创意。4、要有明确的中心,应与原文保持一致。5、描写要具体生动,尤其要注意细节描写。

针对这次的作文要求,我们去探讨下这篇续写要注意的问题。

一、要注重与原文的联系。

续写是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创造,那我们必须要了解原文。

1、了解原文的主题。《清兵卫与葫芦》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批判了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这要求同学们要续写时不要偏离原文的主题。

2、了解原文的人物性格。文章中刻画一个痴迷葫芦,但又无力反抗大人对自己爱好扼杀的少年形象。而在续写中既可以坚持这个人物形象,也可以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人物性格也随之变化。

3、了解原文的描写。如文中写清兵卫痴迷葫芦,错把老头子的秃光头误是葫芦的细节描写,真是神来之笔,令人忍俊不禁。同学们在续写时可以借鉴。

4、了解原文的故事情节。了解原文的故事情节有利于同学们在设计续写情节的合理性。

总之,通篇了解原文,把原文熟记于心,有利于同学们写好续写。

二、要充分发挥想象,构架全文的写作思路。

在续写前,我们一定要进行通篇构思,理清写作思路。一般的写作程序可以是这样:确立中心→编写提纲→写作→修改→成篇。在此,我们对这次续写的重要环节可以这样构思:

1、情节的设计。情节是否曲折动人、波澜起伏,直接影响文章的可读性,而续写小说的情节设计要在原文情节的基础上合理展开。如这次续写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情节:酷爱绘画→再次遭到扼杀→最终放弃绘画,这样的设计是参照原文的情节。又或者这样设计:酷爱绘画→再次遭到扼杀→偶遇画家得其赏识→作品获奖轰动全国→父亲、老师支持绘画。这样的情节设计就有了创意。

2、人物形象的塑造。对清兵卫这个人物性格的塑造,一定要在原性格基础上进行。人物性格可以随着情节的发展而改变。如可以把清兵卫塑造成一个敢于反抗、善于反抗的人物;也可以把父亲和老师塑造成认识孩子、支持孩子个性发展的形象。

总之,续写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要保持人物性格和语言风格的一致;二是情节发展要符合原故事的发展脉络;三是要有创造性。同时动笔前进行整体构思,找准切入点,大胆想象,写完即自然收束,这样的作文必然成功。

名段示例与赏析

[名段示例1]

今天上场的是小李。棋友们给他的外号是“程咬金”。据说他既有开局“三斧头”,在遇到逆境时,又常常会像“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一样,走出一些出其不意的妙着,使对手防不胜防。两局下来,厂长就被他凌厉的攻势逼得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了。第三局,下到得意处,小李一扫初进门时的拘谨,竟然拍起厂长的肩膀来:“老史,十步之内,解决战斗。”

“唔?”厂长不买帐“要是赢不了呢?”

“这辈子不下棋!”

“一言为定?”

“当然!”

厂长毕竟还有两下子,他在太阳穴上抹了点儿清凉油,抖擞精神,沉着应战,几起几落,终于和了这一局。他笑吟吟地开始收摊,小李猛然抓住他的手:“慢,再来一盘。”

“不是说这辈子不下棋了么?”厂长用含笑的眼睛端详着小李,意味深长地问。

小李不服气地说:“不行!刚才漏了一着,不补回来睡不着。”

厂长朗声大笑:“你睡着睡不着我不管,反正今天我可以睡个好觉了。”

他把小李送出门外,径自朝汪科长家走去……

(选自张新民《落棋有声》)

[赏析] 这片段非常精彩。构思巧妙,文段写了厂长通过下棋去了解工人的气质和作风,以备提拔。俗语说:“棋风如人格”“一着之差,全盘皆输”,作者就是抓住这一点去行文。语言精辟,如“第三局,下到得意处,小李一扫初进门时的拘谨,竟然拍起厂长的肩膀来”句中的“竟然”,点明了小李胜棋得意忘形,甚至目无上级。再如“笑吟吟”、“含笑的眼睛”、“朗声大笑”,这三个笑的细节描写,含蓄地表现了厂长对小李的不同态度。

[名段示例2]

祥子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从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就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明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巴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的。他已经不知喝了几次凉水,可是又跑到茶馆去。

两壶热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静了些。茶从嘴里进去,汗马上从身上出来,好像身子已经是空膛的,不会再储藏一点水分。他不敢再动了。

坐了好久,他心里腻烦了。既不敢出去,又没事可作,他觉得天气仿佛成心跟他过不去。想出去,可是腿真懒得动,身上非常软,好像洗澡没洗痛快那样,汗虽然出了不少,心里还是不舒畅。又坐了会儿,他再也坐不住了,反正坐着也是出汗,不如爽性出去试试。

(选自老 舍《骆驼祥子》)

[赏析] 这片段选自老舍的《骆驼祥子》。老舍不愧是个语言大师,他用娴熟的笔法,从祥子的眼睛和感觉,写尽了祥子的无限痛苦。这个片段,作者更注重通过心理活动描写去刻画人物性格。如“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这句话表面是祥子在自我安慰,实际上他是迫于生计,一天不拉车就没有饭吃。又如“反正坐着也是出汗”这句表面是写祥子自我安慰,实质上他是无比痛苦的。这些心理活动描写都是刻画了祥子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在烈日下拉车卖命的形象。

片段作文导练与点评

[片段作文]

●题目

根据续写《清兵卫与葫芦》的写作要求,续写一个片段,重点突出对清兵卫性格的刻画,要注重细节描写。

●思路导引

要刻画清兵卫的性格,首先要了解原文清兵卫的性格。在原文中,清兵卫表现出痴迷葫芦,具有独立的个性及执拗的性格,那我们在续写中不能丢掉这些性格特点,特别是他的独立个性这一点。当然,根据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性格也可以随之改变。原文中清兵卫具有不敢反抗的性格,我们在续写中可以刻画他具有敢于反抗的性格。再者,找准切入点。原文中所有的大人都对清兵卫这个孩子不理解,那么我们在续写中可以设计有个大人理解他、支持他爱好的情节。原文中父亲粗暴扼杀了清兵卫的个性,即清兵卫长大后有没有心理阴影?我们可以从这点切入,写好片段。

●例文片段

清兵卫陆续的一些爱好,都被父亲以不务正业为名阻止了。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过了许多年,不知不觉清兵卫已经是一个四岁男孩的父亲了。可他却因没有一技之长而一直过着碌碌无为的日子。

一天,他乘公交车回家,眼睛茫然地向窗外看去,忽然一个急刹车,他猛一抬头,一个光彩熠熠的大脑袋映入他的眼帘,这个寸草不生的脑袋他似曾相识。“葫芦!”他不禁脱口而出。那个人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可此时的清兵卫哪还会留意这些,他回忆起了以前的点点滴滴,葫芦、画……他不禁对父亲产生了一些怨恨。清兵卫到家后,正看见父亲在训斥自己的儿子。儿子哭得脸都花了。问明了原因,才知道儿子的小朋友送他一个小葫芦,被父亲发现后抢去扔了。见他回来,儿子哭得更厉害了,不依不饶地让爷爷赔。

“爸,你也是的,他喜欢就让他玩嘛,干什么扔了?让他哭成这样。”清兵卫一边说,一边给儿子擦眼泪。他父亲见他们父子同心,又气又急,破口大骂:“你这个小王八羔子,竟然敢教训起老子来了。你以为你是什么东西?你们两个一路货色,没出色!就会摆弄这些垃圾!”清兵卫听到了父亲的话,压抑在心中多年的怒火终于被点燃了,“那你又算什么?我小时候你就干涉我的自由,不让我有任何爱好,我弄到今天这个地步,还不是拜你所赐!这也就算了,反正都过去了,可现在又来干涉我的儿子,我可真是忍无可忍了。以后,我儿子的事,你少管!”“好!我不管,我走!”清兵卫的父亲显然没有想到儿子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也没有想到自己当年的一个决定竟造成了儿子一辈子的遗憾。

●点评

这个片段非常精彩,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大胆设计了“清兵卫的儿子玩葫芦遭到清兵卫父亲的训斥,而最终清兵卫与父亲闹翻了”的故事情节,这个情节出乎人之意料。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刻画了清兵卫勇于反抗父亲,维护儿子的爱好的觉醒形象。同时,作者也擅长抓住细节描写。如“葫芦!他不禁脱口而出”这一句,又不禁让我们想起原文中那段清兵卫错把光秃顶看成葫芦的精彩描写,仿得妙。

整篇作文导练与点评

[作文训练1]

●题目

“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自从有了新的寄托,他早已不怨恨教员和用锤子打破了他十多只葫芦的父亲了。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小说的结尾留给我们广阔的想象空问,请你发挥丰富的想象续写这篇小说。

●思路导引

关于续写,写作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续写是要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而给出了原文材料又是单一的,写作的内容虽然走不出这个局限,但我们可以在情节的设计上,人物性格发展及故事的结局等方面展开想象,大胆构思。如在情节设计方面,应从原文中找准切入点,设计合理的情节。当然,在情节设计上,不要过多地参照原文情节,应大胆构思,尽量做到千人千面。总的来说,续写不同于其他作文写法,但只要大家烂熟原文,放开思维,大胆想象,也能写出奇文。

●范文1

对于绘画,他的热情绝不亚于对葫芦的喜爱,只要一有空,他就拿出画夹,在上面勾勒着。他专注于他的爱好,留意身边的每一种事物。

他父母还会不时唠叨一两句,但这对于他喜爱绘画却没有太大的影响,倒是在学校里教员那副让人生厌的面孔和那些刺耳的话,让他恨得什么似的,可是他却没有能力,也不敢去反抗,只是看着他的画在教员的手下变成废纸,心里刀割似的疼。

然而他并没有像先前放弃葫芦一样轻易放弃绘画,因为在他心中,一个很茫远却日渐清晰的梦已经开始慢慢萌发出青绿的嫩芽……他喜欢自然风光,还是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父亲带他去看真正的森林,从那时起,他就爱上了那起伏荡漾、连绵不绝的林海,所以,他特别喜欢写生。

那次听一个同学说, 离他住的不远处有一个小岛,上面的景色“让人陶醉”,他便动了心,暗暗决定去造访那个小岛。

于是,第二天学校里就少了一个背画夹的男孩,取而代之的是教员尖利的怒吼声。而此时,他正躲在船舱的角落里,紧抱着画夹,听着大海的波涛声和忽远忽近的脚步声。

在船停在一个还算不错的小岛边时,他下了船,坐在一块石头上,支起画夹,开始描绘他的梦。他准备下一艘船经过这儿时,就回去。

作品完成了,他只等船来回家了,他天真地望着茫茫的大海,不知不觉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醒来时,他已经躺在自己的床上,身边围着一大群人。母亲坐在床边抽泣着,父亲正满面愁容地踱来踱去,手里拿着那幅画,他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很自然想到了它的下场……看见他醒过来,父亲急忙坐到他身边,把那幅画在他眼前晃晃: “这是你画的?”他神情木然地点了点头, “这位先生要高价收购这幅画,并且要你和他一起学画!”父亲指着身旁一位穿着讲究的先生,语调已经兴奋得不能抑制。

清兵卫被这突如其来的好运惊呆了,他机械地扫视了一下周围的人。“哇!”的一声叫出来,发疯地向外跑去……

以后,再也没有人见过这位叫清兵卫的男孩了。

●点评

文章结构完整,在本文里清兵卫对绘画没有轻言放弃,而是专注于自己的爱好,并取得成功。小说在此本应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但作者却别出心裁——清兵卫承受不住巨大的惊喜,疯了。这个结局令人深思。文章的语言流畅、生动,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母亲坐在床边抽泣着,父亲正满面愁容地踱来踱去,手里拿着那幅画,他不禁打了个寒战,很自然想到它的下场……”句中的“不禁打了个寒战”,刻画出清兵卫非常害怕,为下文的“喜疯了”蓄势。

●范文2

自从清兵卫的父亲砸碎了他十几个葫芦以后,清兵卫就再也没有接触过葫芦。他又迷上了绘画,就像当

初迷上葫芦一样,这下他的父亲又开始嘀咕了。

清兵卫失去他心爱的葫芦后,有好些天他都像丢了魂一样,整天呆呆地坐着,叫他,他也不搭理。直到一天,他在放学回家的途中,看见一个海边写生的画家,他的生活才又发生了变化。清兵卫站在画家身后,看到碧蓝的大海、雪白的浪花和天空飞翔的海鸥,在画家的笔下犹如赋予了生命一样。他激动得脸颊通红,两眼放光,着魔地看着画家行云流水般地挥舞着画笔。直到夕阳收起最后一抹余晖,那画家收拾好画具离开,他才若有所思地回家了。

自那以后,小镇上的人们常常看见一个孩子在海边、码头画画,那个孩子就是清兵卫,他是那样的着迷,几乎天天放学都要去写生,回到家里就端着画报,一个人躲在屋里。他父亲常常嘀咕说这孩子又中邪了,好几次要拿筷子吃饭,可伸手抓过去却像是在拿画笔。

清兵卫走在路上,只要看见有画,他就会停下来看个仔细,常常忘了时间,若遇见有人在写生,更是诸事忘到脑后,非要看到人家收拾好画具走了以后,他才肯回家,为这他没少挨父亲的骂。他为了画好暴风雨时的大海,一有暴风雨来临,他就披上雨衣,躲到海边的岩洞里专注地观察大海的咆哮,直到他画了一幅画,即是一只海燕在暴风雨中与大海搏击,他将画送给了那位卖给他葫芦的老婆婆。

清兵卫还喜欢画人物肖像,他喜欢观察各种人的特征与他们的职业特点,所以小镇街头的小贩、渔民和许许多多劳动的人都成了他的素材。然而,一次上课时,他一边观察讲台上的教员,一边给他画素描。不幸的是,他被发现了,当教员看到自己在讲台上的形象,被如此生动地表现在纸上时,他怒不可遏了。当晚,清兵卫的家里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即教员带着那素描家访来了,清兵卫的父亲当着教员的面用斧子劈碎了清兵卫所有的画具,那教员满意地离开了清兵卫的家。清兵卫面无血色,默默地收拾好画具的残骸,准备将它们葬在海边。从此,小镇上的人们再见不到那背着画夹的熟悉背影。

清兵卫的绘画生涯仿佛就此结束,然而他给老婆婆的那幅画,后来却被一个旅游的画商看中了,卖了个高价钱。据说,当你盯着海浪看时,海燕仿佛就要被吞噬了,可是当你盯着海燕看时,海燕却像是冲出海浪,冲上云霄了。听那画商说那是利用了视觉误差的效果。

●点评

文章抓住了清兵卫因父亲砸碎了他的葫芦而像丢了魂一样切入,写清兵卫在这时遇上了画家写生并深深地触动了他,从此以后,他就迷上了绘画,但结局和原文一样,爱好最终被父亲和老师扼杀了。作者还抓住细节描写去刻画人物性格。如“好几次要拿筷子吃饭,可伸手抓过去却像是在拿画笔。”这句刻画了清兵卫爱绘画已达到如痴的地步。

●范文3

自从清兵卫的父亲用锤子把葫芦打碎以后,清兵卫又迷上画画,而且画得栩栩如生,可父亲好像又不满意似的,又嘟囔了起来。每当清兵卫画画时,他父亲少不了那句话:“这个没出息的孩子,以前痴迷葫芦,现在又迷上绘画,真不知道你哪根神经接错了!”这时,清兵卫不言不语,只是瞪眼望望父亲,然后继续画他的画。

孩子毕竟是孩子,由于他在课上画画,又被那位教员发现了,那位教员自然更是火冒三丈,“好啊,你个清兵卫,上次上课你弄葫芦,这次你又画画……”自然和上次一样,教员没收了他的画,自然又把这件事告诉了清兵卫的父亲。

父亲自然对他又是痛打一顿,之后抓起桌子上清兵卫画的一沓沓的画,撕了个粉碎扔到了门外。清兵卫站在门口,眼望着被父亲撒得满地的碎片,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硬是没有往外流。他知道他的爱好没有发展下去的可能了,父亲撕碎了他的画,也撕碎了他的梦。他瘫坐在地上,望着满眼的纸片发呆,他决定放弃。

这时,一双脚出现在清兵卫的眼帘,清兵卫无力地抬起头,是一位美丽的姑娘,她身穿粉红色的衣服,宛如枝头上正在绽放的樱花。她正弯下腰去捡地上的碎纸片,清兵卫看着她,姑娘冲他微微一笑,清兵卫勉强地回了一笑。

“小朋友,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呢?”姑娘和蔼地问。

“我想学绘画,”清兵卫慢吞吞地说。

“既然想学,就学呗,干嘛还把这些撕得粉碎呢?是画得不满意吗?”姑娘又问。

“那是我父亲撕的,他不让我画,我干什么他都不同意,他说这是没出息。”清兵卫沮丧地说。

“哦!是吗?那你一定受了不少的委屈吧,可以跟我说说吗?”姑娘轻轻地问,她说话的声音很动听,像银铃一般。

“好吧,不过我们别在这儿,在这儿让我父亲看见就糟了。”清兵卫说。于是,他俩向河边走去,他们找了一块草地坐下,清兵卫把这段日子里他与葫芦、父亲、教员之间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全说了出来,然后痛快地哭了一场,把憋在肚子里的委屈全都哭了出来。姑娘被打动了,她同情他、可怜他。过了一会儿,姑娘打破了沉寂:“我去去就来,你等着我。”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不一会,姑娘回来了,一手拿着画笔、水彩,一手拿着纸,对清兵卫说:“你可以为我画一张画吗?”

“当然可以。”清兵卫痛快地回答,那声音里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你想让我为你画什么?”清兵卫问道。

“什么都可以,不过你可要尽你最大的努力去画这幅画。”姑娘说。

清兵卫动手画了起来,等他画完,姑娘拿起画满意地点点头,并留下了清兵卫的姓名,地址。说了声谢谢就走了。

一个月很快过去了,给姑娘绘画的事儿清兵卫早已忘却了。一天他收到一封信,拆开一看是两张门票。还附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欢迎到美术馆参观,我的孩子,×月×日上午9点我在美术馆门口等你,别忘了一定要和你父亲一块来。署名是美术馆馆长。

在清兵卫的再三恳求下,父亲终于答应和他一起去。当他们走到美术馆门口时,那位好心的姑娘向他招手、冲他微笑,她依旧穿着那身粉红色的衣服,依旧和樱花绽放般美丽。“是你?你是美术馆馆长?”清兵卫不解地问。“怎么了,不相信吗?”姑娘笑着说,“哦,这位是你父亲吧!”

“是的。”

“我说这位姑娘,我真不明白你为什么让我们来这儿,,我的孩子刚刚放弃绘画,绘画是最没出息的孩子做的事,你还想让他执迷不悟吗?”清兵卫的父亲板着脸说。样子怪吓人的。

姑娘并没有生气,依旧微笑说:“先进去吧!”

来看画展的人很多,他们随着人群慢慢地往前移动着,不知不觉地,他们在一幅画面前停住了,清兵卫痴痴地望着那幅画,父亲的眼光却停在了画的落款上:一等奖作品获奖者:清兵卫。父亲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还用说吗,你儿子的作品得了一等奖,这是奖金。”姑娘说着,把一个信封递到了清兵卫父亲的手里。清兵卫的父亲打开一看:500块钱!

“天啊!”他顿时脸上笑开了花,拉着儿子说:“我的好儿子,我太高兴了,我居然有这么一个有出息的儿子。”清兵卫也被搞得糊里糊涂,好不容易才回过神来,连声说:“谢谢,谢谢。”

“别谢了,如果你愿意,可以在这儿上学,以后继续学画。”姑娘说。

父亲当然同意了,清兵卫高兴极了。

消息很快传开了,不多久,清兵卫发现:孩子们个个都拿着葫芦玩。孩子们都说,他们父母说了玩葫芦的孩子有出息。教员也逢人便说:“瞧瞧我的学生多有出息。”而且给了清兵卫一个大葫芦,比上次没收的那个还大……

●点评

这篇续写符合小说的特点,情节完整,波澜迭出。文章一开头就与原文衔接,通过父亲的怨言,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笑。人物语言符合人物性格,且人物性格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如“天啊!我的好儿子,我太高兴了,我居然有这么一个有出息的儿子。”这句话点明了清兵卫父亲因为见到钱终于“觉醒”,这非常符合清兵卫父亲那种唯利是图,能赚钱才是正当爱好的小资本市民的身份。作者想象大胆,创造性强,一改原文悲剧的结局,天才终于被伯乐发现了。

●范文4

清兵卫对画画的痴迷程度绝对不减于对葫芦的喜爱,他每天一放学,就钻进屋里,开始专心致志地画画。他虽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因勤奋练习的缘故,画得也像模像样。而且只要有一点钱,他就立刻到街上去买画画用的纸或颜料。清兵卫的父母虽然不支持他,但觉得动动笔杆子总比摆弄那些无用的葫芦好。也就

只是时不时地发点牢骚,并没有极力反对。

日子就这样过了一个月左右。一天,清兵卫的爷爷到他家来串门,老人很想念孙子。可清兵卫却因只顾着画画儿疏远了爷爷,爷爷终于按捺不住,一下子把清兵卫的画具全掀了。清兵卫愣在那里,正在想发生了什么事,爷爷又说道: “成天弄这些东西,有什么用?难道将来想*它吃饭!”

此时,清兵卫的父亲闻声赶来,见老爷子气得气喘吁吁的,就不问青红皂白地揍了清兵卫一顿。还警告他,以后再不务正业,弄这些无用的事,就把他扔进河里喂鱼……

清兵卫受了委屈挨了打,却连一声也不敢吱。还眼睁睁地看着父亲把他的那些书和画全都扔进火里烧掉了。此刻他的心就好像打翻了五味瓶一般,真不是滋味。

此后,他陆续又有了一些爱好,不过都被父亲以不务正业为名阻止了。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过了许多年,不知不觉清兵卫已经是一个四岁男孩的父亲了。可他却因没有一技之长而一直过着碌碌无为的日子。

一天,他乘公交车回家,眼睛茫然地向窗外看去,忽然一个急刹车,他猛一抬头,一个光彩熠熠的大脑袋映入他的眼帘,这个寸草不生的脑袋他似曾相识。“葫芦!”他不禁脱口而出。那个人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可此时的清兵卫哪还会留意这些,他回忆起了以前的点点滴滴,葫芦、画……他不禁对父亲产生了一些怨恨。清兵卫到家后,看见父亲在训斥自己的儿子。儿子哭得脸都花了。问明了原因,才知道是儿子的小朋友送他一个小葫芦,被父亲发现后抢去扔了。见他回来,儿子哭得更厉害了,不依不饶地让爷爷赔。

“爸,你也是的,他喜欢就让他玩嘛,干什么扔了?让他哭成这样。”清兵卫一边说,一边给儿子擦眼泪。他父亲见他们父子同心,又气又急,破口大骂:“你这个小王八羔子,竟然敢教训起老子来了。你以为你是什么东西?你们两个一路货色,没出息!就会摆弄这些垃圾!”清兵卫听到了父亲的话,压抑在心中多年的怒火终于被点燃了, “那你又算什么?我小时候你就干涉我的自由,不让我有任何爱好,我弄到今天这个地步,还不是拜你所赐!这也就算了,反正都过去了,可你现在又来干涉我的儿子,我可真是忍无可忍了。以后,我儿子的事,你少管!” “好!我不管,我走!”清兵卫的父亲显然没有想到儿子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也没有想到自己当年的一个决定竟造成了儿子一辈子的遗憾。

从那次吵架以后,清兵卫的父亲就搬回自己的小房去了,而清兵卫觉得儿子简直就是当年的自己,若是自己当年有勇气和父母反抗,还会造成今天的悲剧吗?谁对谁错他不知道

20 375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