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教案: 大象的生态与保护实用【通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一年级科学教案: 大象的生态与保护实用【通用8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一年级科学教案: 大象的生态与保护【第一篇】

1、了解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鳃、鳍、鳞片等身体结构,具有呼吸、运动等生命体基本特征。

2、知道鱼用鳍运动,用鳃呼吸。

科学探究目标。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小动物的探究过程。

2、能用图画、文字(或拼音)、语言等方式记录、描述鱼的主要特点。科学态度目标发展学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观察结束后把小动物放归大自然,学会保护小动物。

教学重点:观察鱼的身体特征,用画简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教学难点:观察鱼的运动和呼吸。

学生:鱼、鱼缸、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备用鱼养在鱼缸里、教学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一、聚焦新课。

1、课件出示谜语:没胳膊没腿,从来不离水。走路不用脚,摇头又摆尾。(谜底:鱼)。

3、教师:大家发现了没有,能看到鱼的这些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点——水。鱼的生活离不开水,它为什么能生活在水中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鱼,探索鱼身上的秘密。(板书:观察鱼)。

二、观察描述鲫鱼。

(一)观察与画鱼。

1、教师导入:鲫鱼是我们常见的鱼类,今天老师带来了鲫鱼跟我们一起来学习科学,你了解鲫鱼吗?知道它的身体特征吗?观察你们小组的鲫鱼,并将观察的鲫鱼画在活动手册上,看谁画得像。教师示范,边观察边画:先画出躯干(呈梭形,两头较尖),再画出头、眼睛和鳍等,最后画鳞。请你也将你们小组的鱼画在活动手册上。

教师提示。

(1)从侧面观察鱼,边观察边画,画得越像越好。

(2)不打扰小鱼,观察过程中保持安静,不可用手及其他物体触碰水和鱼。

2、学生观察并记录下鱼的外形特征,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展示交流。学生边展示边介绍自己观察到的鱼的身体特征,教师适当追问并补充。

预设:

(2)鱼的身体上有很多鳍。追问:鱼有几个鳍?分别长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教师介绍:鱼长有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和尾鳍。

(3)鱼的身上有鳞片,鳞片呈半圆形,有光泽。

4、交流之后学生再观察,完善自己画的鱼。

5、通过比较鱼和蜗牛身体的软硬不同,引出鱼长有骨骼的知识。鱼的骨骼坚硬,课件出示鱼化石的图片,再一次突出鱼有骨骼且坚硬的特征。

(二)观察鱼是怎样呼吸的。

1、教师:鱼嘴和鳃盖不停地一开一合,这是在干什么?

2、引导学生说出鱼在呼吸。

3、设问:你知道我们人是靠什么来呼吸的?鱼又是靠什么来呼吸的?

4、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自己的呼吸和鱼的呼吸的不同之处,讨论鱼在水中是如何依靠鳃呼吸的。

5、教师课件展示鱼鳃的图片,并播放鱼的呼吸的微视频,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鱼的呼吸过程。

(三)观察鱼是怎样运动的。

1、教师:鱼没有脚,在水中是靠什么来运动的?请你仔细观察,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们。

2、学生观察,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提示:如果鱼在此过程中比较安静,可用棉签轻轻触碰鱼的身体,再观察其运动。

3、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然后用手模仿鱼鳍的运动。

4、小结:鱼是靠身体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运动的。

三、研讨小结。

1、今天我们观察了鲫鱼,说说你对鲫鱼有哪些新的认识。

2、说说鱼在水中是靠什么运动、靠什么呼吸的。

一年级科学教案: 大象的生态与保护【第二篇】

这篇课文写王宁在班会上选自己当劳动委员的事。赞扬了王宁虚心好学、乐意为大家服务的好品质。希望你们向王宁学习,热爱劳关心集体、乐意为集体做好事,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我选我》教学设计5,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年级科学教案: 大象的生态与保护【第三篇】

1、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2、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认识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2、了解给物体分类时,依据的特征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科学态度目标。

1、继续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2、认同物体可以根据某一特征被归类。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人们可以利用分类的方法整理身边的各种信息。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了解科学准确的分类需要将标准细化。

乒乓球、大木块和小木块、与木块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塑料块、大螺母和小螺母、大橡皮和小橡皮、塑料杯、泡沫块、玻璃珠、纸片、不干胶贴纸、记号笔、印有圆圈的白纸、学生活动手册、若干个带有两个大圆圈的小组记录单、班级记录单等。

一、聚焦。

1、小朋友到超市想买酸奶,你能帮他找到酸奶吗?(播放课件,选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超市怎样找到酸奶的)。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找酸奶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分类,体会分类对于人们生活的帮助,分类可以让人们更便捷的生活。

2、我们也观察了许多物体的特征,你能描述一下吗?这些不同物体的特征有相同的方面吗?(学生根据前几节的活动手册和班级记录单描述前几节课上观察的物体特征)。

设计意图:从物体特征入手,聚焦分类标准指向的是物体的特征,并贯穿全课。

3、我们能不能用一种特征作为标准给它们分类,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板书:给物体分类)设计意图:聚焦话题,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教师利用任务驱动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二、给物体分类。

1、描述物体特征,确定分类标准。

(1)教师分发活动器材,学生拿出活动手册。

(2)说说自己计划以什么特征作为标准进行分类,并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理解分类是以特征作为标准的,而且标准有很多,为开展分类活动明确主线和目的。

2、初次体验分类并为物体编号。

(1)引导学生根据制订的分类标准进行首次分类活动(全班统一确定一种相对简单的分类标准,如:大小),将物体放在小组记录单的圆圈中。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利用直观实物进行初次分类,帮助学生明确分类活动的目的和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指导全班同学按照统一标准为物体进行编号。我们有什么办法进行编号呢?上学期,我们在比较恐龙大小的时候,有个编号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我们也来给这些物体进行编号吧。(学生按照相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编号)。

3、开展小组分类活动。

(1)小组总结物体特征。观察前几节的记录单,你们都发现了物体哪些方面的特征?(学生发现有大小、形状、轻重、粗糙或光滑、透明或不透明等方面的特征,根据物体大小进行分类的活动已经做过,不再重复)。

(2)根据特征制订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上。(学生制订分类标准,明确分类标准,将小组制订的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一张记录单填一种标准)。

(3)小组合作开展给物体分类的活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将分类结果以物体编号的形式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不同的圆圈里)。

(4)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填写小组记录单。

(5)学生悬挂展示小组记录单,并遮挡住分类标准部分。(学生遮挡住分类标准,并向全班同学展示小组记录单)。

4、解密活动。

(1)全班共同解密各组的分类标准。通过观察小组记录单的分类结果,逆向分析分类标准是哪种特征,并说明理由。

(2)相应小组进行展示揭秘,说说自己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

三、交流研讨。

1、大家是根据物体的哪些特征分类的?学生通过交流发现分类有很多方式,但是不管哪种方式分类的标准,都是物体比较典型的、有共性的特征。

2、根据同一特征分类,分类结果有哪些不同?你发现在哪个相同标准的分类中有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大家统一?学生通过交流发现,有些相同分类标准的分类结果要想达成一致,还要有相同的细化标准界限。以轻重这一特征为标准的分类,不同于大小的比较。同样的物体有大有小,可以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但是对于轻重这一特征,在制订标准的同时还要细化轻重标准的界限,也就是说只有将标准制订得更准确,才能进行更准确科学的分类3、根据发现细化小组记录单的分类标准,确定关于轻重的分类界限,再次调整轻重的分类。

设计意图:学生在上一活动的交流中已经发现这一问题。本环节是让学生对于相同标准,分类结果却不同的现象进行研讨交流,进而发现分类的标准除了特征之外还要有细化的标准,从而掌握科学分类的正确方法。

四、完成个人、小组、班级记录单内容。

1、学生完成个人活动手册。

2、各小组共同完善小组记录单。

3、师生完善班级记录单。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学生填写并修改完善记录的过程就是梳理和总结本课知识的过程,从而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4、观察生活中身边的分类。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分类给我们带来帮助呢?是哪些方面的分类?是如何给我们带来帮助的?(播放课件,学生根据课件演示分别说说是哪些方面的分类,又是如何帮助我们便捷生活的)。

设计意图:理解分类的意义不仅是更好地了解特征,还能帮助我们便捷生活。

一年级科学教案: 大象的生态与保护【第四篇】

1、科学概念目标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物体,物体具有形状,大小,轻重等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他们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1、教学重点:能较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1、小组: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每组一套。

2、全班:《发现物体的特征》班级记录表。

3、个人:“轻重”两字打印。

一、聚焦(预设5分钟)。

1、教师随便拿起粉笔、课本等,告诉学生这就是物体,并板书“物体”。

2、提问:我们周围还有些什么物体?你会怎样描述它?(比如铅笔细长,橡皮白色,桌子很大等)。

3、学生自由描述,教师随机板书,记录学生交流产生的词汇或短语。

二、探索1:单个物体观察(预设10分钟)。

1、认识几种常见的物体过渡:老师今天准备了8种物体,让我们来看看都是谁?(出示幻灯)根据图片的顺序,学生口答完成名称连线,认识8种常见的物体。

2、激趣:老师今天把这些物体都带来了,你们想不想好好观察一下?

3、说明要求:每人选择一种物体进行观察。讨论:万一几个人要观察同一种物体,那该怎么办?(引导:可共同观察,但若能分类观察更好。)。

4、组长领取实验器材,组员每人选择一种物体进察。

5、组织交流:怎么观察,发现什么特征?(板书揭题:发现物体的特征)。

三、探索2:两个物体比较观察(预设18分钟)。

2、活动手册指导说明翻开活动手册第1面,要求学生先写上日期,再说明“水”和“空气”这两列以后再补充,然后指导贴图,并提示可以更改物体的名称,把“木块”改成自己观察的其他物体。

3、强调活动要求:小组合作,比较观察。扶:抽2个学生进行对比观察演示,并指导粘贴或书写记录。

4、学生进行对比观察和记录。

四、研讨(预设7分钟)。

1、展示学生的活动记录,填到全班记录表上,有争议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

2、机动:你有什么收获?还想研究什么?

一年级科学教案: 大象的生态与保护【第五篇】

(一)导入:

1.师朗读小诗:“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

2.学生猜这首诗是赞美谁的?为什么呢?

3.揭示单元主题:“生命之源——水”

(二)自主学习:

1.生命离不开水。

(1)师生讨论:水有些什么用途?

(2)引导学生认识动物、植物和人都离不开水。

2.哪些地方有水。

(1)师生讨论:哪些地方有水?

(2)认识植物体内有水。

(3)学生想办法把带来的植物体内的水挤出来,看看它们含有多少水?比一比,谁想的办法好。比如手挤、刀拍、捣碎、压汁机等等。

(4)让学生感受植物体内有水。

(5)让学生比较哪种植物体内含的水多?哪种植物体内含的水少?

(6)我们在吃食物时也补充了大量的水。还补充了大量的维生素等等营养。

(7)注意事项:注意安全。小刀不要伤着手、损坏桌子等。

3.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三)课后作业:

课后观察比较哪些动植物体的含有水分多?哪些含有的水分少?(可以让家长帮忙)。

一年级科学教案: 大象的生态与保护【第六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1、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2、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科学态度目标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掂量、称量等方法的准确程度不同。

教学重点:

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2、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教学难点:用称量的办法进行测量并记录。

一、复习导入,聚焦概念展示上节课用到的各种物体(乒乓球、木块、橡皮……)的图片,提问:“看一看我们观察过的这些物体,我们怎样知道它们的轻重呢?”让学生说说如何知道物体的轻重。设计意图:调查学生对比较轻重方法的原有认知水平,了解学习前的概念掌握程度,为认识并实践科学的比较方法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二、围绕概念,实践探究用不同的方法比较5个物体的轻重并排序。

1、预测物体的重量。

(3)对每组的排序进行比较,将学生的讨论聚焦在“对于两块橡皮,你们是如何预测的?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你们又是如何预测的?”这类问题上,以引发他们的进一步思考。适当时,做简要的小结,说明预测有可能不准,我们可以用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轻重,比如,掂量和称量。设计意图:借此活动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比如,对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现状但大小不同的橡皮,它们轻重学生是如何判断的。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继续指导、落实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

2、掂量不同物体的轻重。

(2)掂重后,先小组研讨,再围绕数据全班研讨。设计意图:通过数据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掂重的方法并不完全准确。

3、称量物体的重量。

(1)首先要确定标准物。教师通过多媒体屏幕呈现几个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该选什么样的物体作为标准物呢?“比较重的物体可以吗?比如玻璃珠。”“比较大的物体可以吗?比如乒乓球。”通过这样的引导,促使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应该选择比较轻的、小的、容易放在盘子中的物体作为称量的标准物。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证明,回形针的大小和轻重比较适合作为标准物。

(2)说明称重方法。将一个物体放在简易天平的左端,在天平的右端逐个放入回形针(虽然这里不强调“左物右码”,但仍建议给学生养成“左物右码”的习惯),直到天平平衡。数出放入的回形针数量,根据回形针的数量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记录称量结果。称量后,学生要根据回形针的个数来给5个物体的轻重排序并记录下来。

(3)再发给学生一张新的记录单进行记录,然后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比较。

三、研讨数据,获得概念。

1、班级汇总完成后,要先组织学生分别查看三次排序的结果,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将小组的数据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可能会发现,自己小组三次结果可能都不一样,其他小组三次排序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2、接下来,小组内要先讨论三种比较轻重的方法中,“哪种方法的排序结果更准确”,从而转入对不同测量方法准确程度的探讨。预测是猜的,不太准确;不同的人感觉可能不同,掂量也不准;掂量次数多了,容易乱;用简易天平称量是比较准确、比较科学的方法。

四、应用概念,拓展延伸。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发现了大小相同的木块和塑料块,轻重是不一样的。以此为基础给出问题情境:相同大小的瓷碗和金属碗一样重吗?学生先相互交流,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联系之前的实验结果说出判断的理由,再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比如不同材料做成的椅子轻重可能不同等。设计意图:问题指向核心概念“大小相同材质不同的物体,轻重可能不同”,比较出“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大小相同的碗,它们的轻重有可能不同”。

五、小结。

今天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回想一下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在班级记录单上做记录。

设计意图:对一整节课进行归纳总结,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一年级科学教案: 大象的生态与保护【第七篇】

1、水有许多可被感知的特征,如无颜色、无气味、会流动、透明等。

2、水和洗发液一样,都可以被盛放在容器中。与木块等物体相比,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观察水的方法,能用眼看、鼻闻、手摸等方法比较水与洗发液、木块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2、能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能用语音简单描述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4、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他人观点,乐于讲述自己观点。

2、乐于参与小组合作探究,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水是珍贵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教学重点: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教学难点:水无固定形状,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也是固体与液体的主要区别。

水、乳白色洗发液、不同形状的透明容器、木块、活动手册、观察记录单。

一、聚焦导入:教师出示一瓶矿泉水,请同学们说一说瓶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关于水你都知道什么?然后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板书:观察一瓶水)(学生观察矿泉水)。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对水的认知和激发新的兴趣,了解学生对水的概念掌握情况。

二、观察比较水与洗发液。

1、观察方法的研究出示洗发液的瓶子(撕掉上面的标签),请学生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学生可能会猜是沐浴露、洗手液,适当表扬生活中善于观察的同学,告诉学生是洗发液)。怎样比较观察水和洗发液?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学习中用了哪些观察方法学生提议可以用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因为洗发液不能食用,在此教师要及时提醒不能用“尝”的方法,强调任何场合都不能用“尝”的方法)。(学生观察比较矿泉水与洗发液并回答老实的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观察方法,教师提示注意事项和安全要求,再次对前四课观察活动做了巩固和发展。

出处

2、学生观察水和洗发液的不同和相同。

(1)看一看教师提问:大家一起来观察水和洗发液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学生分组观察并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它们颜色的不同,以及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知道。(乳白色与无色,透明与不透明,对比观察)教师记录学生的汇报。

(2)闻一闻教师提问:水和洗发液还有什么不同?怎样才能知道它们的气味不同呢?学生提议闻一闻。教师示范闻的标准操作方法,并指出这样做对安全的重要意义。(闻的标准操作方法:打开瓶盖,左手持瓶身,右手从瓶口上方将空气扇向鼻子,闻到气味即可盖上瓶盖。)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教师记录学生的汇报。

(3)摸一摸教师提示:水和洗发液除了颜色、气味不同,它们用手摸起来一样吗?怎样证明洗发液要比水光滑?再用拇指摸一摸。教师讲解手摸对比方法:用玻璃棒在洗发液中沾一下,滴到食指上,再用拇指搓捻;用同样的方法把水滴在另一只手的食指上,搓捻后进行对比。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教师记录学生的汇报。

3、总结水与洗发液的异同。

三、观察比较水、洗发液和木块的不同和相同。

1、不同教师把洗发液和水分别倒入不同形状的瓶子里让学生与木块对比观察。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1)它们放进容器的方式不同,水与洗发液能流动,木块不能流动。

(2)水和洗发液的形状随容器形状发生变化,没有固定形状,木块的形状不随容器的变化发生改变。

2、相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水、洗发液、木块有没有相同之处。学生观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上面的现象,发现尽管水和洗发液在不同容器里形状不同,但它们仍然有形状,只是形状不固定。

3、总结水、洗发液与木块的不同和相同教师请同学根据板书总结它们的不同和相同。学生发表观点:我们发现尽管水、洗发液的形状可以变化,木块形状不变,但它们都有形状。

四、完成班级观察记录单和活动手册。

1、教师请一位同学到台上执笔,全班同学一起根据观察结果共同完成班级记录单。

2、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班级记录单,完善自己的活动手册第1课内容。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用图表进行信息交流。从课堂环节二、三开始教师帮助学生记录观察结果,课堂环节四有同学将自己的观察结果整理后形成班级记录单,再从班级记录单中抽取相应信息填写自己第1课的活动手册,使各节课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3、拓展延伸回家后完成活动手册上“看谁流得快”活动。

一年级科学教案: 大象的生态与保护【第八篇】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认识生活和学会生活的能力。

1、课件。

2、作业本。

1、教师:厨房是干什么用的?你觉得厨房应该是什么样的?

2、学生回答。

3、出示厨房图片:你观察过你们家的厨房吗?你知道厨房里都有些什么物品?

4、学生讨论、汇报。

5、厨房里管线多,电器多,风、水、火、电样样俱全。管线有水管、燃气管、排气管、暖气管等;五金电器少不了燃气灶台、抽油烟机、水池龙头三大样。现在又添了微波炉、干燥消毒碗柜、洗碗机、粉碎机、各种炊具等新品种。当然还少不了米面油盐。

6、教师根据图片画出厨房的布局简图,学生观察。

7、学生活动:画出自己家厨房的布局简图。

8、评价活动。

9、出示水池图片。

10、教师:厨房中水池的作用非常大,如果处理不好水池,会给家庭生活带来很多不方便。

11、介绍水池的结构。

12、作业:观察家中的水池并向家长提出自己的问题、意见和建议。

20 2395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