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精编教案精编3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蜜蜂》精编教案精编3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蜜蜂1
今天,我坐车来到了二姨家。二姨是个养蜂专业户,所以家里有很多蜂巢和蜜蜂。
我一到二姨家,就看到门口飞的全是蜜蜂。这时,我有点胆战心惊,要不要进去呢?还好二姨出来了,说:“不要害怕,你只要不理它们,它们就不会蜇你。”听完以后,我才稍稍放心了一点。
我进了大门,发现二姨家里有很多麻袋,麻袋上面全是蜜蜂。我一猜就知道里面肯定是蜂巢。为了近距离观察蜜蜂,我把一个麻袋打开,取出了一片蜂巢,再把麻袋系紧,把那片蜂巢放到麻袋上,然后静静地等着蜜蜂上钩。
不一会儿,蜂巢上就爬满了蜜蜂。我仔细看了看,发现蜜蜂还很漂亮呢!身上黄色和黑色相间。当我向蜜蜂头部看去,发现蜜蜂有两根触角伸进花蜜里,那是什么呀?原来是蜜蜂的嘴。它们在上面贪婪地吸花蜜,好像在说:“兄弟,这儿的花蜜比你那儿甜,我这儿的花蜜更多”
不知不觉中,太阳落山了,我到了该回家的时候,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二姨家,离开了那些嗡嗡可爱的小蜜蜂。
蜜蜂2
不知为何,总有蜜蜂喜欢来我们班做客。
严冬还好,可夏天的惨烈一下可以飞入好几只很大的蜜蜂,坐在窗边的同学太惨了。
一次英语课,那时大多数人都靠窗边坐,正当老师讲音标时,我的耳边发出了一阵嗡嗡声,起初,我以为是老师的“小蜜蜂”在作祟,但这声音在我耳边,可老师在讲台上,我提高警惕向窗边望去,我看见了两只黑黄条纹的蜜蜂,原来是蜜蜂来做客了,小时候被蜜蜂蛰过,现在特别怕。
我盼望着蜜蜂一会儿就离开,我赶紧把附近的窗子打开,蜜蜂突然飞过来,我眼睛紧闭,没有任何感觉,我睁开眼睛往四周看,我发现那可恶的蜜蜂了,它停留在后面那张桌子上,一个同学看见后,叫了出来,他显得手足无措,全班同学都知道发生什么事了,三十双眼睛齐刷刷地向他望去,他拿起了英语书开始和蜜蜂作斗争,只见书在空中挥过去挥过来,蜜蜂飞到他头周围,他一下跳起来,往后退了几步,盯准了蜜蜂狠狠地砸下去,蜜蜂被砸死了。
哪只,又有一只蜜蜂围绕着他旋转,全班哄堂大笑,他真的有那么有魅力么?我想,这不可能,蜜蜂可能是觉得太无趣了,便飞走了。这讨厌的蜜蜂好久才不能飞进来呀?
《蜜蜂》课件3
《蜜蜂》课件
《蜜蜂》课件
教学目标:
1、认识“试、验、证”等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也可制成电脑课件,生字变红)。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群小客人(板书课题:蜜蜂)你们了解蜜蜂吗?
2、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法国有个生物学家叫法布尔,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研究蜜蜂的,好吗?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1)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遇到生字新词圈起来,多读几遍。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片或展示生字词课件,检查认读情况。
(2)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相互交流知道了什么。
(3)你们有兴趣跟着作者一起去做这个试验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让学生当小小讲解员,说说“我”的试验是怎么做的。
◆先说给同桌听听。
◆再请两三名泩说给全班同学听。
(3)说说在这个试验中,哪些做法是不可少的,要陈述理由。
(4)朗读“这时候……几乎要触到地面”这句话,转换角色想一想:假如你当时看到这种情景会怎样想?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论、试、验、袋、证、概、减、阻”,组词朗读。
2、交流识记生字方法和写字的经验。
3、学生书写
4、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词卡片。
2、复述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做试验的有关内容。
二、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教师引入:这些蜜蜂能回到它们的家吗?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说说这两段告诉我们回来了几只蜜蜂?这么长的路途,它们用了多少时间?
(4)假如你当时看到这两只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会对它们说些什么?
(5)指名学生多人次地带着这种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心情朗读三、四两个自然段。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教师再引: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其他蜜蜂的下落吧,请读第五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后,再指名朗读。
(3)说说从这一段中知道,又飞回来几只蜜蜂,大概用了多少时间。
(4)如果想表达“我”对这些蜜蜂的赞赏,你觉得读时要注意哪些词语?
(5)让学生先自己一边读一边体会,然后读给大家听,评评再读读。
3、学习第六自然段。
(1)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非常佩服小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它们怎么会有这种能力的?让我们看看本文作者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是怎么说的。
(2)学生多遍朗读第六自然段。
(3)你们同意法布尔的这个结论吗?请结合他做试验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语言实践
1、教师引述:小小的蜜蜂竟有如此大的本领。下面我们来讲讲这个故事,好吗?可以一个人讲,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讲。
2、学生自由组合讲故事。
3、指名学生上台讲故事,师生共同评点。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测、括、确、误、途、超”,组词朗读。
2、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3、同桌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4、学生书写。
五、积累语言
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蜜蜂-教案,蜜蜂教学设计,蜜蜂-实录,蜜蜂,希望对你有帮助!
案例背景
《蜜蜂》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1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因为蜜蜂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种小昆虫,他们也很想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因此学习兴趣特别浓厚,课前我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蜜蜂的资料,课堂上自然就热闹多了。望着教室里林立的小手,我临时决定把课上得开放些。
案例描述
(课近尾声)我把学习的焦点引向了试验的结论: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同学们,究竟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呢?你是怎样推断出来的?”
“我觉得蜜蜂是有辨别方向的能力的,我是从作者的试验结果推断出来的,因为‘我’带出去的二十只蜜蜂有十七只准确无误的回到了家。”一位学生肯定地说。
“我也认为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而且我还知道它回到家不是靠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本能。”另一位学生马上站起来表示赞同,并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为什么这样认为呢?”我故意问道。
“因为前面写着‘我’把蜜蜂装在纸袋里,走了两里多路才放出来的。就是说蜜蜂根本没有看到我走过的路,也不可能闻到花香,它被放飞以后什么都不能依靠,可它还是回来了,说明它回来不是靠记忆力。而是它本身就具有的一种辨别方向的能力吧。”他似乎早就知道我会这么问,回答的特别流利,语气也很坚定。
“是呀,只有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才会有所发现。学习也应该这样。”我做了总结性发言。
课到这里,一切都非常顺利,我也有点惊讶,今天学生好像特别会说。正当我为今天临时改变了教学方式收效颇丰而沾沾自喜的时候,班里的“问号博士”高高的举起了手。我开始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是班里最爱挑刺的同学,下课常问这问那,上课也总提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好多次我都被他问得陷入尴尬,同学给他取了个外号叫“问好博士”。不知他今天又要搞什么名堂。望着他期待的目光我叫了他的名字。
“老师我有疑问,课文中说‘我’带出去的蜜蜂有二十只,可只飞回来十七只,那还有三只去了哪儿,法布尔太粗心了,竟然没有提到。我想它们是迷路了,我认为法布尔的实验结果不一定正确。”他边说边眨巴着眼睛,似乎想让我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
问题来得很突然,我一时有些茫然,怎么引导呢?刹那间我的头脑中闪出两套方案,一是我直接引导,这样节约时间;二是让学生讨论,在辩论中探究。
沉思片刻,我决定采用后者。我笑着说:“是啊,还有三只没有飞回来,它们去了哪里呢,真的是迷路了吗?请大家静静地思考,也可以和同学探讨一下。”我把问题抛给了学生。
不一会儿就有不少同学高高地举起了小手。
“我认为那三只蜜蜂没有迷路,它们可能是看到了更多的蜜源,在那里安了新家,不想回来了。”一位学生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
“我觉得它们会回来的,因为课文中只是说第二天又回来了十五只,他没有提后来几天的情况,也许第三天或者第四天它们回来了。”另一位学生也从课文的句子猜想出原因。
“我觉得那三只蜜蜂不是迷了路,因为我在课后的资料袋中了解到,蜜蜂会用舞蹈和同伴交流,可能它们又交了一些新朋友,去了别的地方。”一位学生用课外知识作了解释。
“老师,我也从课外看到过蜜蜂能辨别方向,但它用什么辨别我有点忘了。”
“我认为即使那三只蜜蜂没有回来,也可以证明蜜蜂是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毕竟有十七只回来了,如果他们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能回来这么多吗?那三只肯定是出什么意外了。”第五位学生辩论着。
“老师,我觉得法布尔是实事求是的,还有三只的去向他不清楚,所以他没有写出来。蜜蜂的本能他解释不了,他就说‘无法解释’。”学生进一步把重点转到了法布尔身上。
“老师,我长大了也想做个昆虫学家,专门研究蜜蜂,让更多的人了解蜜蜂!”学生竟谈起了自己的理想。
……
孩子们个个专心致志地听着,补充着,我很吃惊,想不到我的学生有这么大的潜质,怎么我以前就没有发现呢?我又很欣慰,因为我选择的方法是对的,我真正看到了学生绽开的童心。我也感谢可爱的“问号博士”,是他把我们的思维引向广处、深处。
探究反思
(一)课堂细节,留住我的美丽
“教学细节”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有了这样灵动的“细节”,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充盈着灵动的智慧,洋溢着人性的光辉。把握住了“细节”,便留住了一份精彩,营造了一份美丽,那是一种心灵奔放的美,一种生命律动的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本堂课中如果没有“问号博士”大胆的质疑,如果教师没有把握这一课堂细节,草草包办了孩子尖锐的问题,那么精彩将失之交臂。事实证明学生是充满活力的,是机敏的,当我把问题抛给学生的那一刹那,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便点燃了,一种语文课堂的动态美便产生了。
(二)课堂细节,关注你的学生
课堂教学中,往往有一些学生爱“钻牛角尖”,敢于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行为、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提出异议,给预设的课堂教学“添乱”,但这恰恰是孩子智慧创新的火花。如果老师不留意这些细节,不注重培养孩子提出独特的见解的意识,而是严加训斥,或草草应付,都有可能夭折一朵“创新的鲜花”。本课教学中我关注了学生的质疑,对学生的“挑战”巧妙地、及时有效地因势利导,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答案便在辩论中产生了,预设和课堂生成也达到了最佳点。课堂中我们是不应该也不能够忽视这样的细节的,只有被关注、被珍视,才能展现一个生命涌动的“过程”。
“教学细节”它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智慧;它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只有那些心中有爱,充满智慧,对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理解和真切眷顾的教师才能去主动创设、积极捕捉这些精妙的细节,方可于“细微之处见伟大!”所以,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就会呈现出生成的绿色。
编辑短评:本文作者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所提的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能就此引导学生合作释疑,尊重学生的合理想象与理解。这种做法体现了新的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读后能给人以启迪,对教师有参考价值。(蔡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