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教案最新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所见》教案最新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古诗《所见》的教案【第一篇】

目标:

1、 在欣赏与游戏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古诗的意境。

2、 能用较完整的语句大胆表述图画。

准备:

相关图片,树林、蝉等背景图。

过程:

一、 引导讲述

1、师:今天我班要来一个小朋友,我们一起看看是谁好哇。(出示牧童图片)

2、提问:认识吗?和我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从服饰、头发上辨认)。教师讲解:这是一个很久很久以前的小孩,所以和我们的穿戴都不一样。

3、(出示牧童骑牛图)提问:这个小孩在干什么?教师解释什么是牧童。并引出第一句:牧童骑黄牛。

4、他开心吗?从哪里看出来?你开心了会干什么?

5、出示第三幅图片,引出第二句:歌声振林樾。师小结:这个牧童骑着黄牛也很开心,大声的唱着歌,把树林里的小鸟也惊醒了。师念:歌声振林樾。

6、出示第四幅,师:突然,牧童看见了什么?认识蝉(播放蝉鸣的声音)。哎呀,鸣蝉唱得这么好听,你想不想去抓它?抓了它干嘛?

7、师:牧童也想去抓这只鸣蝉呢,抓住了养在家里,让它天天给牧童唱歌。引出第三句:意欲捕鸣蝉。

8、怎么去抓?你有什么办法?(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表述去要轻轻地没有声音的去抓)。让幼儿学学怎么样才是轻轻地没有声音的。引出第四句:忽然闭口立。

二、学念古诗

1、师:我们学了很多古诗,刚才的故事也是一首古诗,名字叫《所见》,听陈老师念一遍。

2、师完整念古诗,引导孩子一起念2—3次。

三、情景游戏

1、(播放鸣蝉叫声)听,我们这里也有鸣蝉,快找找在哪里?引导幼儿观察树林背景图,上面也有许多鸣蝉。

2、想不想抓住它们?要怎么抓?(引导幼儿说出轻轻的没有声音的去抓、或者捂住嘴巴等)

3、师幼一起边念古诗边把椅子当黄牛游戏,念到最后一句时下椅子站立,没有声音,轻轻地走向背景图去抓鸣蝉。分享抓住后成功的喜悦。

《所见》教案【第二篇】

知识目标

1、学会“所、振、欲,蝉、忽、闭”这6个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诗句理解“欲、捕、鸣”的意思。

3、能用自己的思维,理解诗句的意思。

4、能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培训观察、想象能力,在讲解古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描写的情景。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古诗,品味古诗,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句的意思,井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2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对诗的意境理解。

教学方法

通过有感隋地朗读体会古诗韵味及语言美,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观察课文配图

1、请看图上都画着什么?(儿童、牛,大树、蝉)

2、仔细观察图画,看看这个儿重是什么时候的人?是干什么的?

二、揭示课题

解题:牧童骑牛唱歌,忽然听到蝉叫,停住歌声,跳下牛,准备捕蝉。这景象被诗人袁枚看见了,觉得非常有趣,就把它写下来成为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三、读诗歌

1、复习有关音节。(出示卡片、指名读)

2.掌握生字读音,并在诗中用笔画出来。

3.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指名读。(让识字差的学生多读)

4.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读。

5.检查读的情况:采取指名读,全班通读等形式。

6.教师范读。(指导学生领会诗句中的停顿)

四、初步了解诗文

1.看插图,读课文,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2.指名学生朗读全诗。学生边听边思考:起初牧童骑在牛背上做什么?后来呢?

3.读诗文,帮助学生了解词意。

“欲”:在诗中的意思是“想要”。

“鹊”:“树阴”的意思。“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看插图)

“鸣”:“叫”的意思。

“捕”:“捉”的意思。

4.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熟读课文

二、了解诗句的意思 (打出幻灯片、边看图边了解)

1.读第一、二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 说说第一句的意思。(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上。他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中振荡。)

(2) 指导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读全句,边读边想象牧童骑牛唱歌的情景。

(3) 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2.读第三、四句。(看图或幻灯,思考)

(1) 齐读第三、四句。牧童在干什么?(观察他的表情)

(2) 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知了? (学生找到“鸣”字)

(3) 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怎样?(活泼、顽皮、机敏、愉快、可爱)

(4) 牧童捉到蝉了吗?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三、朗读全诗

1.自由读,边读边体会诗的意思。

2.大声朗读,想象涛人当时所见到的情景。

四、背诵全诗

五、分析指导字形及写字

1.读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边读边组词。

2.读下面的字,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可联系学过的字记忆。

所  牧  振  欲  鸣  闭

3.指导写字。

(1) 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起笔、落笔,照样子在田字格中每字写两遍。(教师行间巡视)

(2)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指导。例如:“所”字的两部分要写平;“振”右半部要宽,上下要匀称;“鸣”口字旁要靠上一点;“蝉”的“虫”不要写得太向下要写在“单”的一横上面。

4.听写生字新词。

古诗《所见》的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爱美情趣,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想象美景。

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读诗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清代诗人査慎行经常畅游于山水之间。他饱览过无数奇观异景。一个宁静的夜晚,游玩了一天的他独自坐在船上休息,没想到却被此时河上美景深深吸引。他不禁诗兴大发,提笔写下:

板书课题:舟夜书所见

2、师:听了老师的介绍,同学们也预习了,你们知道诗人坐在船上写下的是什么吗?

解读诗题

3、齐读课题

4、师配乐范读

二、读准读顺,过好语言关

1、师述:想去看看这美景吗?走,让我们到诗中去感受吧!打开书,轻声读读诗,注意把生字读准。

2、师:读给同桌听听,字没读准帮她纠正过来。

3、师:谁愿意第一个试试读给我们听听。

4、全班齐读

三、营造氛围,体验情感美

1、师:诗人此时正被这河上美景深深吸引,同学们现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好吗?

2、师范读学生听读想象[配乐]

3、同位互说诗意

四、以画为媒,感悟语言美

1、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带劲!有位小朋友看到书上为这首诗画了一幅画,他也忍不住按照自己的理解画了一幅,我把画带来了,你们来看看!

2、CAI:出示画面

3、师:看!这就是她的画。她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

4、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指导第一句: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一)理解“月黑”

1、 指名说

2、 指导理解诗意

3、 生谈体会,指出画出月亮的错误

4、 师描述:你真会读书。哦,诗中写“月黑”,原来是一个漆黑的,没有月亮的夜晚呀!

5、师相机板书:月黑

[CAI:师操作(隐去月亮)]

6、指导朗读

(二)理解“孤光”

1、师:这么宁静的夜晚,瞧,岸边还有点点灯火呢!是这样的吗?

2、生谈体会。指出“点点灯火”的错误

3、师:你抓住了“孤光”,原来诗人看到的只有小船上的一盏渔灯。难怪诗人称它为“孤光”。(板书:孤光)

4、指名读

(三)理解“一点萤”

1、师:那你们还从哪知道是一盏渔灯呢?

2、生谈体会

3、师:原来那盏渔灯的光太弱了,就像萤火虫的光似的。好,我们来一起看一看。(板书:一点萤)

CAI:隐去岸边灯光

4、指导朗读

师:天地一片漆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盏渔灯静静地映在河面上。可是它的光虽然微弱但是在漆黑的夜晚却显得特别明亮。难怪诗人说“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能把这样的景象读出来吗?自己试试读读吧!

五、放飞想象,领悟意境美

指导第二句:“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1、师:这时,一阵微风吹来,河面起风了。看看这幅画,你还想说什么

2、生描述画面生读第二句

师:你们说的景象小朋友没有画出来啊,怎么办呢?他没有画,我们可以闭上眼睛去想象啊。

3、师配乐范读,生闭眼想象

师:你们看到什么了?把你看到的美美的说给大家听听。

4、师CAI:微风拂过,那倒映在河面上的一点渔火呀,一下子被细浪搅碎了,散向远方,河面的灯光好像漫天的星星向我们眨眼呢。你们能把看到的景象读出来吗?同桌之间试着读读这句。

5、同位互读

6、指导朗读

师:那点点像萤火一样的渔灯在风的吹动下,散开成满河的星星。(板书:散作---满河星)

7、师:是啊,在诗人的眼中,满河的灯光如同星星闪动,那么在你的眼中像什么?

六、悦纳语言,倾吐心语

师:经过我们的想象,这幅画面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看,夜深了,岸边农户家的灯火熄灭了,只剩下一盏渔灯,起风了,渔火随风摇晃,满河的灯光闪动。来,请一个同学读诗助兴吧!指名读诗(配乐,全过程)

师:我们都陶醉了!让我们站起来随着画面一起吟诵吧!(全班配乐吟诵)

七、拓展实践,发现创造美

1、师:现在老师还要给大家推荐一首描写夜景的诗,看看这首《枫桥夜泊》

2、师:你们还收集了哪些描写夜景的诗,让我们一同欣赏。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特别美,老师要给大家布置一个很有意思的作业:(音乐)大家都很喜欢这首诗,那你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这首诗的喜爱吗?可以画一画,也可以说一说,甚至为它谱上曲子唱一唱。咱们武汉的夜晚越来越美了,看看江滩,看看长江大桥,尝试着去写写武汉的夜景,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像小诗人一样写首小诗。

板书设计

舟 夜 书 所见

月黑

↓见

渔灯

一点萤→满河星

散作

古诗《所见》的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很多同学学过很多的古诗,也会背很多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

展示学生平时的古诗积累。

2、揭题,释题。

齐读课题。“所见”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指名说说)

小结:所见——所看见的事物(东西)

3、读课文插图。

《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物。让我们也来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

1、齐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4、学习生字。

(1)预习好了,你能把古诗中的生字读出来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老师相信你们不用看拼音也能读出来。(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

(3)同桌对读,检查。

三、理解诗意

1、出示课文插图。

(1)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牧童骑黄牛)

(2)放录音(牧童歌唱的声音)听!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3) 齐读诗句。

(4)演示“牧童捕蝉”的动作及“蝉叫声”。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

心里想捕捉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出示诗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齐读诗句。

(5)你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小组合作完成)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心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

(6)挑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读一读。(指名读)

(7)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四、读诗想画面

1、教师配乐朗诵(也可播放的的范读),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

3、从“林樾”、“蝉鸣”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指名说说)

2、说说你认为最好记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呢?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林:左边的木的捺改成点。

黄、童: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

范写“黄”、“童”。

4、评价、指导

六、编故事

学完了这首诗,你觉得牧童捕到蝉了吗?小组里讨论一下,试着编一个故事。

七、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20 1825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