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公开课教案(通用9篇)
通过对《大堰河》的深入分析,探讨作品的主题、人物和情感,帮助学生理解乡土文化与个人命运的关系,激发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如何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大堰河公开课教案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大堰河公开课教案 篇1
第1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
重点难点:
1、写作背景与诗的抒情基调
2、抒情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导入、示标(略)
二、检查预习
1、艾青简介:原名蒋海澄,1910生于浙江金华现代著名诗人,《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礁石》《我爱这土地》。
他出生时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的命”,被送到一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回家读书,但受到冷遇,只准称父母为叔叔婶婶,正如他所说:是在冷漠和歧视的空气里长大。1932年被捕,在冰冷监狱里,看见晓雪飞舞,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挥笔写下这首悼念讴歌之作。
2、解释词语
典押,典当。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三、有感情地全诗。
注意抒情基调,感激与怀念,对黑暗世界的诅咒。
四、理清文章的抒情结构:
大堰河我的保姆
五、“抒情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
本文是一首抒情诗,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等于作者,但由于诗中必有我,抒情主人公有作者的影子,或者说,往往就是诗人自己。
六、布置预习:作者从哪些角度对大堰河进行塑造
第2课时学习目标:
1、分析大堰河的形象
2、分析诗歌的表现特点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讨论分析大堰河形象
1、学生讨论回答
2、明确:
A、通过精细描写大堰河怎样在地狱般的环境里,默默进行无休无止的各种劳动;°劳作之后,体现对诗人慈母般的爱,在流尽乳法后,又到地主家承担各种繁重的劳动;排比句式,像特写镜头,写出她的勤劳、纯朴和善良的品质,她劳作时含笑,说明她为了自己一家而活着,不计较劳累、辛苦,深爱自己的乳儿,一种宽厚品格跃然纸上。在表现她蒙蒙善良宽厚性格的同时,渗透着对其命运的深切同情(指导研读小节。)
B、不仅如此,还着力描写她丰富美丽的内心世界:疼爱乳儿,一往情深(作者也带着深情记叙)研读8小节
C、诗人对大堰河的歌颂,也是对旧中国千千万万劳动嫂嫂品德的歌颂,揭示她们的悲惨命运(12小节),
二、通过这一形象,要表达的主题。
通过描述大堰河悲惨的一生,抒发了对其真挚的怀念和热情的赞美(牢房阴冷,晓雪飞舞);同时,在叙述悲惨一生的.同时,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旧世界。
三、分析诗歌表现手法。
1、是抒情诗,但在叙事中抒发强烈的感情:如第4、7、8、11小节的叙述,抒发了同情、怀念、赞美、爱戴的感情。
2、修辞手法:
妙用对比:两个家庭生活对比,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两家的不同待遇对比,显示诗人的爱憎;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凄惨;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对比,深刻表现了文章主题
大量反复:表现特有的感情,使诗句一唱三叹,增强表达效果。
多次排比:既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总之,反复、排比更有助于表达强烈浓厚的感情。
四、与《词二首》比较:
在抒情上的不同特点:
1、《词二首》: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大堰河》:间接、直接抒情,借事抒情。
2、表现手法:前者,想象联想,借助神话来抒情;
后者,排比、对比、反复来抒发强烈情感
五、预习:《中国当代新诗两首》
大堰河公开课教案 篇2
教学目的: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分析
一、导入:
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
二、分析全诗诗人感情的变化:
诗歌是靠形象来表达感情的,所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提问:浏览全诗,思考,作者在这首诗表达了那样的一些感情?
现在我们就来读诗,看一看这些同学的回答是不是很好的把握了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
(一)首先我们来看诗歌的第一层,请一位同学帮我们把这一节的内容朗读一下。
问:诗人是怎样想起大堰河的?为什么艾青说“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使我想起了你呢?
答: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暇,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正因为这许多原因,艾青想起了这个给过他无限温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想起了她低下的.社会地位(她是童养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想起了她死后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长了青苔的石椅,这一切在我们的心中构成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呢?(凄凉、衰败、荒寂)这样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因此,我们在读这几节时,该用怎样的语气去朗读呢?(低沉、舒缓)好,大家一起把第三节读一下。注意把握诗人的感情。
(二)如果说第一层是作者站在现实的牢房里,那么,从第四节开始,作者就转入了对大堰河深情的回忆了。
艾青因为生他时母亲难产,后来又因为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而被送到大堰河家整整抚养了5年。那么,诗人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家庭里得到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四节。
问: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几个分镜头?主画面又是什么呢?
八个镜头,主画面是“抱在怀里,抚摩我”
诗人运用这样的手法,是为了突出她怎样的品质?
勤劳、慈爱。
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个勤劳、充满母亲般慈爱的大堰河
向我们走过来了,她的双手轻轻的抚摩着她的乳儿,这是怎样的一双手啊。大家睁开眼睛,谁能给我描述一下这双手?
是啊,正是这双勤劳的,尽管粗糙却温暖的手,使一个贫困的家庭充满了温馨,使艾青——这个被地主家庭嫌弃的孩子得到了无微不至的母爱,而我和大堰河只不过是乳儿和乳母的关系。
诗人在五岁时终于被领回了自己的家,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啊。.,但诗人心中感觉到却是——“忸怩不安”,
问:为什么会这样?(补充背景介绍)
大堰河家穷,却有爱,我家富有,但缺少爱,想到这些,诗人心中充满了——眷恋与感激。
全班同学齐读4、5、6三节,读出诗人的眷恋之情,感激之情。
(三)大堰河在流尽了她的乳汁之后,又开始劳动了,流她的血汗。大家自读第七节,思考:大堰河从事着这样又苦、又脏、又累的活儿,为什么始终含着笑呢?
大堰河的笑是有着多种原因的,有为和乳儿重新生活在一起的喜悦,有在劳动中获得的满足。这让我们想起了另一个和她有着相似命运的人——祥林嫂,当她在鲁家作着比一个男人还多的事情时,“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多么淳朴,宽厚的灵魂啊。
全班女同学齐读六个含着笑的句子。
(四)但是,诗人写到这里,认为还不足以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于是,她又带着我们走进了大堰河美丽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大家浏览第八节,看一看,作者选取了几个细节来表现大堰河对自己的深爱?
问:为什么说做梦能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呢?
大堰河的梦正是她对诗人最美好的祝愿,她期望他能长大成人,成材成家,生活幸福美满。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这个梦实现了,有一个娇媚的媳妇叫她一声“婆婆”,她会有怎样的表情呢?
(五)是啊,谁不期望美梦成真呢?如果这个梦能实现,该有多好啊。但是,大堰河流尽自己的血汗后,就过早的离开了人世,结束了自己悲苦的一生。(教师朗读9、10节)
问:大堰河死后得到的是什么?(微薄的葬礼)
她生前付出的何其多,而死后得到的又何其少啊,想到这里,诗人的心一阵阵发痛,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问:是什么造成了她的悲剧?诗人对这个社会怀着怎样的感情?齐读11节,读出诗人的憎恨之情。
(六)艾青的回忆到这里就结束了。在他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出身低微,地位低下,却有着金子般美好心灵的大堰河。她勤劳,善良,宽厚,她如同一座雕象,一直矗立在诗人的心中。诗人从回忆的大门走了出来,外面依然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依然是阴冷潮湿的牢房,但诗人却有着按捺不住的澎湃的激情,呈给大堰河由心灵而写成的赞歌。(教师范读12、13节)
问: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这首赞歌,仅仅是呈给大堰河的吗?(紫色代表着高贵,这首诗歌是献给所有勤劳的中国人民)
三、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诗,理请了诗人由现实到回忆,再到现实的抒情结构,体会诗人起伏跌宕的感情旋律。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了艾青,曾激动的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可以骄傲的说,中国有大堰河。是的,如果把诗人半个世纪的创作看成是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大堰河就是他永不枯竭的源头。
大堰河公开课教案 篇3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体会诗歌真挚的感情(2)揣摩诗歌语言艺术,培养诗歌鉴赏力(3)训练朗读能力
重点:把握诗人感情和思路发展脉络,体会诗人对保姆大堰河深切的怀念,同情,感激和赞美之情。
难点:赏析诗歌艺术特点:一是借叙事抒情,二是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的运用。朗读的声调,节奏的处理。
教具:多媒体
教程:
一,布置预习
收集有关艾青的资料,做好文学常识卡片,读好预习提示了解本诗创作背景,
听配乐朗诵寻找诗歌表达思路和感情线索。
二,导入新课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歌唱母亲,歌颂母爱是诗歌永恒的主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赏析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献给他的养母——大叶荷(大堰河)的赞美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三,明确学习目标(出示多媒体画面)
显示课题及具有雕塑效果的怀抱乳儿的大堰河的形象:大堰河——我的保姆
显示学习目标
A,体会诗歌真挚的感情
B,揣摩诗歌语言艺术,培养诗歌鉴赏力
C,训练朗读能力
四,速读全诗
(1)点拨研讨作者的思路
明确:这首诗以追忆往事为线索展开思路:雪景——大堰河被雪压着的坟墓——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死后一家人的命运——赞美诗呈给大堰河及所有劳动人民。
研讨诗的诗体特征
明确: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
体会诗中所抒发的情感,把握诗的"感情脉络,完成思考和练习一
明确:显示多媒体画面
第一部分(1——3节)怀念与痛掉
第二部分(4——8节)眷念与感激
第三部分(9——11节)同情与控诉
第四部分(12——13节)讴歌与赞美
五,朗读研讨第一部分
学生朗读概括主要内容:突出我与大堰河之间养育与被养育的关系。
着重体会第三小节:
A,景物描写的意境特征:凄凉,衰败,荒寂。
B,"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这一诗句反复的作用: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怀念之情。
C,揣摩这一小节朗读的声调(低沉,缓慢)重音及停顿的节奏
六,点拨研讨第二部分
学生概述第4节主要内容
显示多媒体画面
搭好灶火之后
拾起鸡蛋之后抱拍去炭灰之后
掐死虱子之后抚摸尝过熟饭之后
包扎伤口之后放好酱碗之后
补好破衣之后
(3)点拨讨论多组镜头以排比句式组合在一起,用反复的手法突出"抱","抚摸"的动作的表达效果
明确:增强了语气,丰富了内容,突出了重点,突出了大堰河慈爱,勤劳的形象。诗人回忆在大堰河家的生活,以"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为中心描画了8个生活镜头,表现出大堰河对乳儿深切的母爱。
(4)出示多媒体画面:(大堰河怀抱乳儿,深情,凝重的画面)
(5)学生想象描述大堰河的双手:粗糙,黑,骨节粗大,但非常温暖。
(6)激发联想:大堰河勤劳慈爱的双手使一个贫穷的家庭充满温馨,使这个被亲生父母嫌弃的孩子得到了母爱。这双手就成了母爱的象征。请同学回忆,联想一下自己母亲双手的形状,说一说在生活中有哪些细节让你深深感到母爱的深广。
朗读研讨第5,6小节
A,点拨讨论:回到生母家中的我的生活是富足豪华;但我的心情是忸怩不安,请谈谈个中缘由
明确:仅有物质生活但没有爱。
B,研讨诗人如何借助对比的表现手法来表达对大堰河的深厚感情
明确:鲜明的对比更能显示大堰河家是贫穷的,但充满了爱;我的家是富有的,但缺少爱。想起这些,诗人心里充满了眷恋与感激。
作业:
后记:
课题: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5课第课2时课型:点拨法、讨论法、朗读法、体会法
编写日期:20xx年3月6日执行日期:3月7日总序号:10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体会诗歌真挚的感情(2)揣摩诗歌语言艺术,培养诗歌鉴赏力(3)训练朗读能力
重点:把握诗人感情和思路发展脉络,体会诗人对保姆大堰河深切的怀念,同情,感激和赞美之情。
难点:赏析诗歌艺术特点:一是借叙事抒情,二是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的运用。朗读的声调,节奏的处理。
教具:多媒体
教程:
继续研读诗歌:
第7小节,讨论:大堰河在忙碌,贫困的生活中为什么总是含着笑?
显示多媒体画面:
笑
洗衣洗菜切菜喂猪炖肉晒麦
明确:大堰河纯朴,宽厚,如同祥林嫂命运悲惨但很容易满足,靠双手吃饭,并无过多的祈求,诗人对大堰河既赞美又同情。
朗读研讨第8小节
用一个词概括本节内容:深爱。
点拨讨论:诗中哪些细节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深爱
明确:切糖,贴画,赞儿,做梦。
点拨讨论:为什么说大堰河的梦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深爱
明确:这是大堰河对乳儿的祝愿,期盼乳儿长大,成人,成才,成家,生活美满。由此可见大堰河内心世界丰富美好
七,点拨研讨第三部分
(1)揣摩朗读的声调与节奏
明确:抑郁,哀伤,沉重,缓慢。
(2)显示多媒体画面:(大堰河的坟墓)
点拨讨论:大堰河的墓是多么渺小不起眼,这表明大堰河死后得到的很少很少,而大堰河一生付出却是那样的多,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社会的不公道。
指导学生用憎恨的语气朗读11小节
教师点拨:大堰河出身贫苦,地位卑微,但她勤劳,善良,淳朴,仁厚,像一座令人肃然起敬的雕像,永远矗立在诗人的心中同时也将会矗立在我们每一位读者的心中,让诗人及每一位读者情不自禁地唱一曲赞美的诗呈献给这位神圣的母亲。
鉴赏体会第四部分
(1)显示多媒体图画:(大堰河辛勤劳作的身影)
(2)播放配乐朗读录音
(3)讨论大堰河的灵魂为什么是紫色的
明确:紫色象征高贵,"紫色的灵魂",热切地赞颂了大堰河高贵美好的心灵。
(4)讨论:这首热烈,深沉的赞美诗仅仅呈给大堰河一个人吗
明确:不仅仅献给大堰河,也呈她的儿子们,呈给千千万万大堰河般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
八,总结全文
教师点拨:一个地主的儿子却把他心中最深情的赞歌唱给千千万万的如大堰河般的劳动人民,这在30年代中国文坛实属难能可贵。
显示多媒体画面
大堰河:勤劳善良仁厚慈爱
我:怀念感激憎恨赞美
教师小结:艾青的这首诗感情真挚,全诗通过一组组意象排列写了大堰河凄苦的一生的片断,构成了由怀念到感激由同情到控诉再到赞美的跌宕旋律,借助于排比,反复,对比等手法表达了诗人鲜明的爱憎。
九,布置作业
反复朗读全诗
课外阅读艾青诗作:《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手推车》《我爱这土地》《给乌兰若娃》《礁石》,谈谈你对艾青诗的认识,写1篇3四百字评论。
大堰河公开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2、引导学生通过典型细节分析认识大堰河的形象:勤劳、纯朴、善良。
3、了解排比、反复的修辞方法以及对比的写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教学重点:
1、本诗通过记事写人来抒情,这是区别一般抒情诗的最主要的特色,应作为学习的重点;
2、赏析诗歌艺术特点:一是借叙事抒情,二是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大堰河这个形象的当代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案(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一、分组轮读全诗。(10分钟)
二、研读语文必修1《示范课堂要点扫描》P14—16和语文必修1《目标素养评价》丛书P7—8,并自主完成1—6题。(14分钟)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自怨自艾()火钵()冰屑悉索()
团箕()忸怩不安()炖肉()
关云长()碾了三番()荆棘()
天伦叙乐()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酱碗抚摸凋花扭扣B、棺材叱骂漂泊咒语
C、菜蓝辉煌凌侮凄苦D、青苔虱子围裙瓦霏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为了他,常________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在师傅和地主的________声里过着日子。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________。
A、悄悄叱骂凌侮B、静静叱骂欺负
C、悄悄责骂凌侮D、静静责骂欺负
4、填空。
艾青是________年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抒情短诗和长诗________、________,情思浓郁地表现祖国、民族、人民的苦难,愤怒诅咒现实的黑暗,________;艺术上,他注重诗歌鲜明的形象性、________和语言的明快与含蓄的结合,他的诗歌具有沉郁、雄浑、朴素、隽永的艺术风格。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大堰河——我的保姆》大量描述了大堰河日常生活和劳动的场景。
B、这首诗通篇使用比喻。
C、“我”看到自己家里那些豪华的陈设时,心里还是比较高兴的。
D、这首诗叙事过多,减弱了抒情的力量。
6、关于大堰河的形象,下面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她是一个感情麻木的劳苦人。
B、她穷苦、善良,给予了“我”母亲的温情。
C、她是那个时代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
D、她一生辛勤劳作,却无力改变自己悲苦的命运。
(答案见幻灯片5)
教案(教学过程)
一、分组轮读全诗,概括每节大意,明确诗人感情变化的线索。(10分钟)
1—3组读1—3节、9—11节,4—6组读4—8节、12—13节。
(答案见幻灯片2—4)
二、问题探究,分工合作(10分钟)
1、这首诗是诗人献给他的“母亲”,一个普通中国农妇最真诚的颂歌。朗读这首诗,结合有关诗句,说说诗人笔下的大堰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体会诗人对这一形象所寄托的思想情感。(P14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2、这首抒情长诗中有许多叙事成分和细节描写。试找出几例,说说它们对表达诗人情感所起的作用。(P14研讨与练习第二题)
3、这首诗大量使用排比句式,多个诗节的首尾重复。反复朗读有关诗节,揣摩其表达效果。(P14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答案见幻灯片6—10)
四、点拨评价(2分钟)
练案
五、练习检测(5分钟)
根据诗中的细节描绘,发挥想象,给大堰河填写一份“档案”。
属相:
血型:
体型:
健康状况:
人生信条:
(幻灯片11)
六、课后作业:《目标素养评价》丛书“语文必修1”P8[自我检测]第一大题1—5小题。
教后反思
学案(学习活动)
第二课时
一、欣赏声像资料范读(MediaPlayer课件配乐朗读)。(10分钟)
二、研读语文必修1《示范课堂要点扫描》P14—16和语文必修1《目标素养评价》丛书P7—8,并自主完成1—7题。(14分钟)
阅读与品味
阅读下面两段诗节,完成1—7题。
(一)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1、大堰河的“梦”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她的“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反复说“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九节中,写大堰河的家人对死的反应又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4、这一诗段的叙事中心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简要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的定语多用数量词,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有:________。
(答案见幻灯片13)
教案(教学过程)
一、欣赏声像资料范读(MediaPlayer课件配乐朗读)分,进一步体味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10分钟)
二、问题探究,分工合作(10分钟)
1、这首诗在意象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形式上的自由表现在哪里?
3、如何理解这首诗表现出来的阶级观念?
(答案见幻灯片14—16)
四、点拨评价(2分钟)
练案
五、练习检测(5分钟)
请从你的生活中摄取一个最打动你心灵的真情片段来赞美你的母亲。
(背景材料见幻灯片17—23)
六、课后作业:《目标素养评价》丛书“语文必修1”P8[自我检测]第二至六大题。
大堰河公开课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的诵读方法,体会排比反复修辞的好处和诗歌抒发的情感。
2.通过反复诵读和揣摩诗歌语言,锻炼朗读能力,培养鉴赏能力,体会诗人的情感。
3.激发创作热情,尝试着自己动手写一写自己心中的情愫。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大堰河的感情和文中排比、反复等修辞运用的好处,激发创作热情。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关键词句赏析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与学生共同回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引导学生回忆作者对国家深沉的爱,引出作者对于其保姆——大堰河的思念之情,顺势导入本课《大堰河——我的保姆》。
(二)初读课文,学习批注阅读
1.通读全诗,标出小节,试着划分出节奏读出自己的感受。
明确:全诗共13小节,学生初步感知艾青对大堰河的情感。
2.教师范读一小节,划分节奏。(展示自己的朗读能力)
明确:以第6节为例,诗人在这一节突出的描写了地主家庭的富足以及我的不适感,与我之前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诵读时,比如“红漆雕花”“金色的花纹”“‘天伦叙乐’的匾”“丝的和贝壳的”“油漆过”“安了火钵”“碾了三番”等修饰语都应适当强调,以符合作者突出地主家庭富足这一意图。
作者自比为“新客”,比如在读“摸”“呆呆”“看着”“不认得”“不熟识”等词语时应用心诵出“忸怩不安”之态,以突出作者的不适感。
3.学生带着这个任务继续读诗:这首诗很长向我们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明确:首先,分别介绍我和大堰河;其次,雪天作者在囹圄中,触景生情,回忆起自己的保姆大堰河;最后,作者集中的抒发了对于大堰河的爱。
(三)抓住重点,理解道理
1.第4节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运用哪些修辞手法?
明确:首先,一幅充满温情的劳作画面,大堰河在一天的劳作之后抱起我、抚摸我,充满温情。其次,这样文字让每一位读到的人都会感觉到温暖,比如“厚大的手掌”“怀里”“抚摸”“灶火”“煮熟”等,与第3节的“雪”“坟墓”“枯死”等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作者在困境中(入狱)触景怀人,引起作者对于温暖美好的回忆。最后,运用“在……之后”的排比和“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这样的反复,通过排比的列举突出了“大堰河”的劳作辛苦,通过反复,突出的体现了大堰河对我的爱并不会因为繁重的生活而有所减少,给幼小的作者带来了丰富的爱的感受。
2.设置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作者后来回到了他的家里,他的感受是怎样的?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要求:小组内的成员都要积极发言并且认真倾听其他人的发言,可以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去理解作者的心理变化。
明确:“新客”将作者回到富足的自己家中的不适凸显了出来,面对家里华丽的装饰和物质生活上巨大改变,我产生了强烈的陌生感,这样的陌生感足以让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心理崩溃。
3.通过刚刚分析过的两节,你认为排比和反复的修辞在“新诗”当中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内容上,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形式上,与古体格律诗比较起来,没有严密的韵脚和整齐的句式,但是通过排比和反复的运用让全诗节奏鲜明旋律回环,体现出新诗的韵律美。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1.作者的两个家是“贫与富”“亲与疏”“简陋与华丽”的对立,如果你是作者你更喜欢哪个“家”呢,说说你的理由。
2.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试着自己写一首自由诗,内容不限,真情实感即可。
大堰河公开课教案 篇6
各位评委、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说教材:
《大堰河——我的保姆》选自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一】,是第一单元的第3篇课文。
这首诗是现代诗人艾青的成名之作,也是他走向世界诗坛的起点。诗人通过追忆大堰河短暂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对养育他的乳母的刻骨铭心的真挚怀念与赞美。
“情”是诗的内核,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因此,教学本课的一个原则就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以真情去感染学生。根据这一原则,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能力:
1、掌握借助叙事抒情的艺术手法和排比、对比、反复等表现方法的运用。
2、通过综合性研究学习,获得诗歌鉴赏的方法。
㈡、过程与方法:
1、揣摩诗歌语言,培养诗歌的鉴赏能力。
2、实践“读(诗)——品(意)——悟(方法)”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真挚而深沉的爱,感悟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鉴于本诗是叙事抒情诗,即通过撷取生活中一些典型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诗人情感。因此,抒情是本诗的侧重点。因而把“了解本诗借助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即通过品味典型意象来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定为本课教学重点,而把“体会本诗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作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1、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情感与意象,既是指单元鉴赏重点,也可以说是诗歌鉴赏的主要方法,即:一方面要注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第2/6页
另一方面要分析诗中运用的意象。
2、学习和鉴赏本诗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尽可能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还要知人论世,指导学生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或诗人的生活经历。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形式美,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品味诗歌凝练、含蓄、富有跳跃性和音乐性的语言。
3、诗歌要重在诵读,所以我要突出诵读教学。这首诗很长,但却是诗歌诵读中难得的精品,非常适合反复诵读、咀嚼。要注意的是,诗歌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学生自主阅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独特的情感体验。
三、说学法:
根据“新课标”建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主旨要求,我将“读(诗)——品(意)——悟(方法)的合作探究学习法”引入课堂,为此我设计了:
(1)朗读法。学生通过反复诵读,领会作者的情感。
(2)品鉴法。学生通过品味诗歌语言、鉴赏写作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四、说学生活动预设:
根据教学目标的设立,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的预设,我主要设立了以下四点:
1.、感受亲情。如今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每个人都是家里的宝贝。他们已经习惯于接受不求回报的父爱和母爱的呵护,他们把父母的疼爱视为理所当然,很少能去切身体会得不到亲情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是一种怎样的滋味。所以我希望借助于这首赞颂无私母爱的诗歌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和报恩之志。
2、反复诵读。“新课标”对诗歌鉴赏的要求:“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能够得到感染与启迪”。既要品人,又要品文。而好诗都能通过反复的诵读而获得精神上的感染和心灵上的巨大启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诗更是需要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入口、入脑从而入心。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作品,深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以丰富心灵,陶冶性情。
3、知恩报恩。《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虽然本文创作的时代、背景离现实较远,但诗歌的字里行间所抒发出来的人间大爱和深挚情感却是亘古永恒、历久弥新的,它依然启迪着跨世纪的孩子们,让他们学会孝道,体会善良、无私、博大的母爱父爱,学习知恩报恩,最终让自己成为一个懂得感恩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社会栋梁之材!
4、模仿练笔。在感怀、感悟、感恩的同时,真情发自于内心,我要求学生参照本诗所运用的排比、对比、反复等修辞方法,以抒发自己真实的感情为目的,模仿本诗任意诗节的的形式,写一小节诗。题目、内容等方面的自由度可以适当放宽,只要抒写出对人间善良美德的体察和感悟即可。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课堂训练让学生学会体察生活中细微的真情,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五、说教学过程预设: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第3/6页
利用古诗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引出感恩母爱的话题,导入本课的学习。
㈡、检查预习资源共享: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㈢、品味语言揣摩鉴赏〔读诗〕
1、听朗读录音,设置思考题:
2、教师配乐有感情地示范诵读(选读一至两小节);
教师指导:注意朗诵诗歌的要求,对诗歌的语音、语调、语速、节奏、情感等加以引导,
3、学生配乐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
除要求准确、清楚之外,还要注意表达出本诗的节奏和旋律。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味。边读边体会大堰河对诗人不是慈母却胜似慈母的深沉的爱。
4、师生共同评价同学们的朗读效果:
㈣、探求精要深入揣摩〔品意〕
这部分是我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本课的主要方法。
1、提问:大堰河对诗人深沉、无私的慈母般的爱主要体现在哪些诗节中?
2、思考题:
①第4节中的八个排比句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作用?
②第5节诗虽然仅有短短的四句,每每读到此处却总是会逼出我的眼泪,为什么这样简短的一个过渡段会有着这样震撼人心的力量?
③第8节里有哪些细节描写?哪一处细节描写感触最深?为什么?
3、重点研读鉴赏第1、3、7、9、10节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大堰河的形象,把握诗人的情感。
思考题:
①、为什么艾青会用这样深沉的笔触去赞美他的保姆大堰河?
②、在诗人的笔下,他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大堰河最突出最闪光的品质是什么?
基于以上问题的设置,我认为理清诗的抒情脉络,有助于把握大堰河这一形象。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大堰河这个形象的深刻意义。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让学生有启发,有收获。
4、研读第11、12、13节诗,体会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对大堰河深挚的爱戴之情。㈤、体会鉴赏拓展延伸〔悟方法〕
以第4、6、10节诗为例,把握借助叙事抒情的艺术手法和排比、对比、反复等表现方法。
1、提问:排比、对比、反复等表现方法的运用有哪些作用?
2、提问:通过诵读和鉴赏,你有哪些感悟?
在艺术形式方面,可重点向学生讲解这首诗所运用的大量排比句式和重叠反复手法对于加强抒情效果的好处,还可适当讲解诗中运用的大量描述性意象及其作用。
㈥、小结:
诗人由朴素的感恩为起点,进入到人类情感的内部,体验并升华着自己对农民、对大地、对祖国、对人类的感情,从而对爱进行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哲学沉思。在这个意义上,诗歌不仅是对人间真情的深沉咏叹,还是在哲学的层面上扩展了爱的内涵,寻找到爱的原因和力量。
第4/6页
㈦、深化主题自我完善:
课堂练笔:写一节4—6行的小诗,运用排比、对比、反复等修辞方法来表现一个人的善良美德。
㈧、结束语:
惠特曼说:“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是啊,正像大堰河给予艾青的深沉母爱温暖了诗人童稚的心灵一样,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也永远燃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当我们抬头看看那苍老的目光依旧温柔,就让这种温暖和感动一直伴随着我们前行的脚步吧!
六、说板书设计意图:
基于上述教学过程预设,配合本单元鉴赏重点的设置,我把意象的捕捉与情感的把握作为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通过“手掌、梦、笑、泪”这些典型意象的刻画,从而完成对大堰河“慈爱善良、一往情深、乐观坚强、卑微凄苦”的形象塑造,水到渠成地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沉的“怀念、讴歌、赞美”。
附:板书设计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厚大的手掌”
抚摸慈爱善良
“不能对人说的梦”深爱一往情深怀念
讴歌“含着笑”劳动乐观坚强赞美
“含泪的”死卑微凄苦
以上是我对《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歌的教学设想以及教学过程的预设,相信通过教学实践的磨练,我会对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有进一步的深刻领会和巩固。
大堰河公开课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本诗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了解本诗铺叙细节,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学会通过诵读去体会把握诗中情感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揣摩诗歌语言,培养诗歌鉴赏能力;反复诵读,体会回环、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大堰河深挚的情感,感受母爱亲情,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
揣摩语言,理解诗中形象,领会作者深沉的情感。
三、主要方法
分组比赛,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前几天,晓风来我校作报告,内容之一,就是学会感恩。我觉得这个题目选得太好了。是啊,应该学会感恩!因为人是在恩惠的阳光雨露里长大的。学会感恩是做人的起点,学会感恩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学会感恩才能去创造美好的生活。上个世纪,有个最懂得感恩的诗人,他把最真挚的感激之情献给了养育他的保姆——他就是著名诗人艾青。
(二)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深挚情感。
2.揣摩诗歌语言,培养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3.感受母爱亲情,学会感恩。
(三)分组比赛,合作探讨
1.第一轮比赛:诵读
大致过程:(1)宣布比赛规则。两组合作读一遍课文,第一、三组读1~7节,第二、四两组读8~13节;推荐代表诵读;没人读算弃权。
(2)准备两分钟。
(3)各组轮流读
(4)集体评议,奖给优胜组一个五角星。
2.第二轮比赛:各组轮流提问,自由解答
宣布规则:
(1)时间15分钟
(2)一组提问,其它组自由解答。
(3)每提一个问题或每一次正确回答,其组均加一个五角星。
(4)提的问题没人能回答,提问组再加一个五角星。
两分钟准备──开始提问──评出此轮优胜。
3.第三轮比赛:老师提问,学生抢答
此轮比赛视上一轮提问的情况而定,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较深刻,就少提问;如学生的理解还较浅,那教师就要通过一定的问题把学生引向文本的深处。安排时间大约5分钟。答对一个,其组加一个五角星。如:
(1)大堰河是怎样的形象?
(2)作者是这样塑造这一形象的?
(3)第12节最后三句如何理解?能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4)本诗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
4.算出三轮比赛各组所获得的五角星总数,确定优胜组,予以表扬。
(四)拓展延伸思考讨论,自由发言
1.问题:学了这首诗,你对自己的父母特别是母亲有没有一些深的认识?你觉得应该怎样去感恩自己的父母?
2.自由发言
五、课堂小结
学会感恩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成为一个有高尚修养、令人敬佩的人。学会感恩从感恩父母开始。
大堰河公开课教案 篇8
一、教学目的:
1、理清本诗的抒情结构。
2、学习典型的细节描写及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刻画赞美劳动妇女的崇高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保姆大堰河形象的意义及体现劳动妇女的品质。
2、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大堰河这个形象的当代意义。
三、教学时数:
2课时
一、《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诗。想要解读这首诗,我们就必须了解诗人的身世。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华畈田蒋村一个地主家庭。据说艾青出生后,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抚养。艾青在“大堰河”家里住了五年,到了读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家里。而亲生父母对他非常冷漠,他幼小的心中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艾青后来说过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只有“大堰河”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她的乳儿,给了他温暖的母爱,他们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缘。
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次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保姆,便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是个童养媳,她的名字就是她出生的那个村庄的名字。她的村庄叫大叶荷,大堰河是谐音。旧社会的童养媳都是悲苦的,连一个自己的名字都没有。他们村子里就有许多童养媳,都像大堰河一样,用出生的村庄的名字代替她们的名字。
大叶荷这个村子很小。这个女孩子从小嫁到畈田蒋做童养媳,度过了劳碌悲苦的一生,死时只有一口很简陋的棺木,一手把纸钱的灰,用几把稻草盖一盖棺材,旁边也围点稻草,就算是一个坟墓。
二、磁带诵读。
三、这种诗其实浅显易懂,他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对养母的爱)
1、具体讲解,理解全诗,学生一段段诵读。
2、分析“大堰河”的形象。
大堰河是勤劳的,她用她“厚大的手掌”洗衣、做饭、养鸡、喂猪,终日操劳;她又是善良的,她永远是“含着笑”去做每一件农活,安天乐命,质朴乐观;她又是慈爱的,纵使在终日劳作的疲惫之后,她仍然不忘记同样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她还是博大的,她像亲生母亲一样,“深爱着她的乳儿”,“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她梦想能“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这个原本不太高的希望即使只能是“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她也心满意足了。然而,她又是悲苦的,贫苦、劳累的生活过早地夺取了她的健康,年近40岁就“含泪的去了!”大堰河就是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她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她是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所以诗人才无限深情地唱出了“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诗人通过赞美大堰河,寄托对大地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3、课后练习。
四、分析
1、这首诗在意象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有比喻意象和描述意象。在《雨巷》一诗中,“丁香”可以看做是诗人迷茫的内心追求,它是比喻意象。而这首诗几乎通篇用的都是描述意象,它选择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大量细节构成一幅幅画面,由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把它们化成叙事性的诗句,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例如诗的第4节,诗人连续用8个排比句,每一句都是一个大堰河日常生活的描述意象,集中塑造了大堰河这个勤劳、善良、朴实、贫苦的农村妇女形象。
2、如何理解这首诗表现出来的阶级观念?
在阶级斗争年代里,文学作品往往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进行政治解读,在这种方法指导下,这首诗的主题解读,就变成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对自己所属阶级阵营的背叛和对被压迫阶级的同情,并坚定地成为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因为诗中也提到,诗人虽然出身地主家庭,但他是吃了劳动人民的奶而长大的,所以是与中国大地上的农民有着割不断的情缘的农民的儿子。作为地主儿子的诗人,彻底抛弃了自己的出身,把大堰河的儿子称为“我的兄弟们”。在新的时代里,阶级分析方法渐渐过时,至少已经不是惟一的文学分析方法,而是众多方法之一种。但是,是否可以因为它只是众多方法之一种就否定它呢?回答是不能。首先,诗人创作这首诗的年代,也正是那种阶级意识非常鲜明的时代,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为了革命理想,抛弃自己富有的家庭,告别自己良好的出身,投身革命运动,站到被压迫者一边,为人民的解放而战斗,这是普遍的现象。艾青也属此例。他的诗中表现出来的阶级意识和阶级观念,也是非常真诚的,不是空喊口号做出来的,所以,这一点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作实事求是的分析。其次,当今时代,社会仍然存在严重的不公,像大堰河这样勤劳善良却又命运悲苦的下层人比比皆是,需要有更多的人去关注、帮助这些弱势人群,所以,适当用阶级的眼光来看这首诗也是需要的,至少可以唤起一些人的良知。
五、引申。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大堰河这个形象的当代意义。
大家可能觉得这类题材离你们生活比较远,但事实上远吗?我们班不乏农村孩子、贫困地区的学生,在大家的身边肯定有许多像大堰河一样的勤劳、善良、贫穷的人;生活中也有许多像诗人艾青这样有着博大爱心的人。就算是城市的学生身边也是有这种人的。只是大家都习惯忽略。我们人,都是习惯在失去的时候才知道拥有的可贵。其实这是非常不可取的。象我,也经常后悔。
编教材的人呢,把这首诗放在这里,就是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大家有所启发,有所收获。
远的不说,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周围,我们的妈妈。天底下只有母爱是最理所当然的,也是最无私的,大家可能现在还体会不出来,我只希望大家偶尔可以想想,然后把感动埋在心中。
我们一起看看这几组画面。
1、月黑风高之夜,我高烧39度,母亲用大衣把我裹紧,然后抱着我就出了门。外面狂风大作,我隐隐感觉到母亲打了个寒颤。一路上,母亲深一脚浅一脚,有好几次打了趔趄,差点摔倒。我听到了母亲那急促的呼吸和剧烈的心跳。
2、冬天,晚自习放学后,我一身疲惫地回到家,站在门口等候的妈妈把我迎进屋里,然后打开取暖器,说:“丫头,你先暖和暖和,我去给你热杯牛奶。”不一会儿,妈妈端来了一杯热腾腾的牛奶。我接过牛奶捂着手,心头涌起一股暖流。
3、冬天晚自习回家,妈妈总是紧紧地握着我的手,给我捂上半天。然后给端来一碗香喷喷的面条。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妈妈笑了。她边笑边说:“慢点吃,别噎着。”
4、中午12:30,我要午休,但下午2点钟就得上学,妈妈说:“儿子,你放心地睡吧。我给你看着表。”一觉醒来,我一看床头的闹钟,才13:20。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于是我悄悄地起床,看见妈妈坐在外间的沙发上打着瞌睡。妈妈手里拿着表,强撑着,不一会,她的头低下去了,睡着了。又过了一会,墙上的大钟敲了一下,妈妈被惊醒了,她急忙睁开眼睛看表:“哟,都1:30了,儿子快起床!”我看着妈妈,鼻子酸酸的。
六、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诗,理请了诗人由现实到回忆,再到现实的抒情结构,体会诗人起伏跌宕的感情旋律。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了艾青,曾激动的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可以骄傲的说,中国有大堰河。是的,如果把诗人半个世纪的创作看成是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大堰河就是他永不枯竭的源头。
大堰河公开课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本诗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了解本诗铺叙细节,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学会通过诵读去体会把握诗中情感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揣摩诗歌语言,培养诗歌鉴赏能力;反复诵读,体会回环、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大堰河深挚的情感,感受母爱亲情,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
揣摩语言,理解诗中形象,领会作者深沉的情感。
三、主要方法
分组比赛,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前几天,晓风来我校作报告,内容之一,就是学会感恩。我觉得这个题目选得太好了。是啊,应该学会感恩!因为人是在恩惠的阳光雨露里长大的。学会感恩是做人的起点,学会感恩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学会感恩才能去创造美好的生活。上个世纪,有个最懂得感恩的诗人,他把最真挚的感激之情献给了养育他的保姆——他就是著名诗人艾青。
(二)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深挚情感。
2.揣摩诗歌语言,培养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3.感受母爱亲情,学会感恩。
(三)分组比赛,合作探讨
1.第一轮比赛:诵读
大致过程:(1)宣布比赛规则。两组合作读一遍课文,第一、三组读1~7节,第二、四两组读8~13节;推荐代表诵读;没人读算弃权。
(2)准备两分钟。
(3)各组轮流读
(4)集体评议,奖给优胜组一个五角星。
2.第二轮比赛:各组轮流提问,自由解答
宣布规则:
(1)时间15分钟
(2)一组提问,其它组自由解答。
(3)每提一个问题或每一次正确回答,其组均加一个五角星。
(4)提的问题没人能回答,提问组再加一个五角星。
两分钟准备──开始提问──评出此轮优胜。
3.第三轮比赛:老师提问,学生抢答
此轮比赛视上一轮提问的情况而定,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较深刻,就少提问;如学生的理解还较浅,那教师就要通过一定的问题把学生引向文本的深处。安排时间大约5分钟。答对一个,其组加一个五角星。如:
(1)大堰河是怎样的形象?
(2)作者是这样塑造这一形象的?
(3)第12节最后三句如何理解?能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4)本诗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
4.算出三轮比赛各组所获得的五角星总数,确定优胜组,予以表扬。
(四)拓展延伸思考讨论,自由发言
1.问题:学了这首诗,你对自己的父母特别是母亲有没有一些深的认识?你觉得应该怎样去感恩自己的父母?
2.自由发言
五、课堂小结
学会感恩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成为一个有高尚修养、令人敬佩的人。学会感恩从感恩父母开始。
附: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