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乡愁》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席慕蓉《乡愁》精编3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席慕蓉《乡愁》1

教学要求

1 在已有的“诗教”基础上,扩大学生阅读视野,加深阅读印象。

2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具有质疑、解疑、归纳、综合的能力。

3 背诵《乡愁》。

教学难点

通过品位语言来鉴赏诗歌,通过个人质疑、集体解疑来理解诗歌。

教学角度

诗歌品味课

主要教学过程

欣赏--朗读--品味--迁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1 同学们,首先想请你们来倾听一段非常优美的旋律。

(播放马思聪的《思乡曲》)

这段婉转的旋律选自著名音乐家马思聪先生的《思乡曲》,他用音乐来倾诉心中的乡愁,想必已深深地打动了你们!是啊!那剪不断的乡愁总是漂泊在外的游子们永恒描写的主题。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诗人又是如何来倾吐心中的乡愁的!

(FLASH演示)

同学们还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现乡愁的诗句吗?

(生交流)

2   其实,现当代诗歌中也有很多写乡愁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中国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FLASH演示)

二  品味

1 朗读

(1)同学们不但被优美的画面感染了,更被这位先生的朗读打动了。的确,他的朗读语调深沉,语速缓慢,感情真挚。但我相信,我们班的每个同学读来,都会别有一番滋味。你可以独自一人来品位这首诗歌,也可以邀请三、两好友,一起读好他。

(多媒体出示整首诗歌。学生自由离座朗读。)

(2)指名读

(3)齐读: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这首充满离愁的诗歌,你可以看着媒体,可以看着我,也可以闭上眼睛,随着旋律,在心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 品位

(1) 乡愁写得真美啊!同学们读得也美!就像古人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 自学及小组学习

(多媒体演示学习方法

批注要求:1、品味:批注诗歌中的好词好句。

2、质疑:将疑问写在记事帖上,贴上展示板。

3、解疑:浏览展示板上的问题,选择你认为可以解答的,在兴趣组中探讨、交流。)

(3)师生互动。

学生质疑并集体解疑。

(品位,例:诗歌结构上有相似之处,有五组词语在诗歌中的位置相同,词性也相同。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名词美,形象写出了“乡愁”;

“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叠词美,美在他们增强了句子的诗意;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这些数量词美,美在他们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

“小时侯、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些时间词美,美在写出了作者人生的四个阶段;

“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写位置词美,美在虽然没有写清地点,却表现了余光中与亲人、与大陆难以逾越的距离。)

师小结:《乡愁》从语言上来说,朴素、自然、亲切。就好象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侃侃述说着思想的故事。与母亲的母子情,与妻子的夫妻情,与祖国大陆的鱼水情。从小到老,时间愈久,思乡愈切。而且每一段落的结构都相同,字数也相同,形式也一样,读起来确有音调和谐之美。如果说《静夜思》是古诗中脍炙人口的思乡名作,那么余光中的这首《乡愁》就是现代诗歌中的佼佼者。他同样是全世界华人游子的诗!让我们再一次轻声的来读一读,来细心品一品这首《乡愁》吧!

(多媒体演示)

3 拓展

读了余光中的《乡愁》后,我好象也沾上了几分诗情,突然间诗兴大发--师作诗:“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童话。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乡愁是别离时母亲依依的挥手。” 啊!我发现同学们不但钦佩曹老师的才华,好象也跃跃欲试了!好,你们也来试着表达心中的那份浓情诗意吧!请选择一、二句,写在卷子下方。

(多媒体出示:乡愁是……   母爱是……   友谊是……)

4 欣赏

每位同学都当了回小诗人,挺过瘾吧!只要积累更多的优秀作品,我们的诗歌就能更上一个层次。这里,我推荐几首同样描写乡愁,但和余先生风格迥异的佳作。有席慕容的《乡愁》,彭邦桢的《月之故乡》,舒兰的《乡色酒》。任意选择1篇轻声读一读……谁愿意先来诵读!

(指名读并请学生谈谈感受或略作赏析。)

三  结束语

优美的诗歌能陶冶人的情操,能提高人的欣赏水平!我欢迎同学们能够找到自己喜爱的诗歌,与大家共赏!

席慕蓉《乡愁》2

教学目标

1.通过抄写诗作,感知诗行、诗节等作品外观特征;

2.通过诵读诗作,体验这首诗回环往复的声韵特色;

3.通过替换喻体,探究本诗运用的表达手法和效果。

课前准备

复印余光中《乡愁》手迹及40岁左右青年照(本诗写于作者43岁时),制作PPT。(手迹和照片见百花文艺出版社《余光中集》第一卷、第五卷书前照片页)

印发本课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歌

PPT投影余光中《乡愁》手稿,导入新课,简介余光中及其创作手稿。

让学生照着手稿把诗歌抄写在笔记本上。

抄好后,要求轻声读一读,用笔勾画出最能打动自己的诗句。

二、读诗之外观

观察学生是“横抄”还是“竖抄”,借此点出现代诗歌“诗行”和“诗节”的概念,明确诗行和诗节是现代诗歌重要的表达手段。

明确:这首诗一共4小节,共16行。外观布局排列整齐,一行行、一节节排列下来,给人爽朗之感。

三、读诗之声韵

齐读诗歌,边读边感受,说说这首诗在声韵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一般回答是押韵。辨析何为押韵——韵母相同的字。)

明确:此诗并不押韵。

追问:此诗并不像常见诗歌那样采用押韵的方式,但为什么读起来会有如押韵一样的、和谐顺畅的声韵效果?

(教师带领学生勾画诗歌每小节相同的句式以及重复的诗句,圈出表明时间的词: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明确:这首诗音律上的特点是回环往复。正因如此,读起来有一种回环上升、层层推进、和谐悦耳、一唱三叹的音韵美感。

学生再读。

(教师用领“读”的方式,加以辨析,由形到声,声入心通,带领学生不断深入作品。)

四、读诗之手法

(一)请学生分享初读时勾画出的打动自己的诗句。

学生勾画圈点集中在每一节第二句,还有“这头、那头”“外头、里头”等处。

(二)重点品读四个比喻句

PPT展示四个比喻句(略)

1.展开想象,说说对这四句诗的理解,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明确:四个比喻句分别表达了对母亲的想念、对新娘的思慕、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祖国的深沉的爱意。

2.四个比喻前后顺序上的安排有什么讲究。

明确:步步扩大,层层深入,节节升华。

3.联系诗中的“这头”“那头”“里头”“外头”,体会这些词语给人怎样的感受。

明确:“这头”“那头”“外头”“里头”的用词拓宽了空间,诗人在这样的时空环境中阻隔,时空迢遥,可望而不可即,痛苦思念。乡愁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的泥石流,但是作者用四个比喻,让这种复杂的复调的情感具象化,化抽象为具体,表达自己的乡愁。乡愁是对母亲的思念,是对妻子的思念,是对逝去的亲人的思念,是希望中国台湾早日和祖国团圆的热切期盼。读完全诗,我们受到感动。

五、读诗之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寄寓了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一般都是名词性的具体事物。这四个比喻句的喻体——“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就是意象。

(一)用其他的事物来替换诗中原来的喻体,仿写一个新的比喻句(诗中其他语句可以稍做变化)。

教师示范:小时候/乡愁是一封薄薄的家书/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分组活动: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小节,仿写一个小节中的比喻句。

(学生仿写;教师巡视,及时判断,指出其正误优劣,相机指导;全班交流。)

示例:

小时候/乡愁是一辆旧旧的自行车/我在后头/母亲在前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根短短的电话线/我在这头/亲人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场旧旧的电影/我在外头/记忆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张薄薄的照片/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不恰当的示例:

小时候/乡愁是一张长长的信纸/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点拨:“长长的”不符合原诗意象前修饰语的语境。

长大后/乡愁是一封薄薄的信封/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点拨:“信封”与原诗第一节“邮票”重复,没有显示原作不同生命阶段意象选择的独特性和个性化。

后来啊/乡愁是一张黑白的遗照/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点拨:过于直白,让读者一览无余,不够含蓄。可以换成“乡愁是一个小小的镜框”。

(二)组织学生讨论将改写与原作做细致比较,引导学生感受体会原诗写作中遣词造句的创造、意象选择的精美、分寸把握的匠心。

小结:原作意象选择得精美圆熟,鲜明突出。意象前修饰语对意象的反衬,形成情感表达的张力: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作者把意象写得小巧精致,那份浓浓的乡愁却在小小的意象中自然流露。邮票小小,思念深深;船票窄窄,情愫长长;坟墓矮矮,痛苦无穷。尤其是浅浅的海峡,读到“浅浅”二字,我们似乎瞬间感受到了来自诗歌的一种虹吸,一种纠缠,一种撕裂,读到了许许多多的审美快意,这就是诗歌的张力。

(三)背诵诗歌。

六、布置课后作业

1、阅读余光中《乡愁四韵》《民歌》,运用本课学到的知识加以赏析。

2、模仿《乡愁》的格式,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首三段构成的诗歌。

选择题目:“友谊”“青春”

PPT:

友谊示例

小时候/友谊是一颗甜甜的糖果(面包、饼干)/我吃这头/好友吃那头

长大后/友谊是一本轻轻的书册/我看这头/老师看那头

后来呀/友谊是一串小小的数字/我在这头/同学在电话那头

青春示例

小时候/青春是一张五彩的画卷/我在外头/向往在里头

长大后/青春是一段长长的旅途/我在这头/理想在那头

后来啊/青春是一张斑驳的照片/我在里头/泪滴在外头

席慕蓉《乡愁》3

一、诗歌解读

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

二、作者简介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中国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 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中国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 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三、阅读目标

体验作者写作特色,体会作者思乡情怀,祈祷两岸和平统一,学习简单的诗歌写作。

四、指导过程

(一)初读诗歌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二)作者简介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中国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 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中国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 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三)分节感悟

关键词: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第一节:乡愁——邮票——母子离别,书信寄情

第二节:乡愁——船票——夫妻离别,天各一方

第三节:乡愁——坟墓——母子诀别,阴阳两隔

第四节:乡愁——海峡——同胞相望,期盼统一

(四)文风赏析

关键词:象征

(五)朗读表情

关键词:缓慢,深情,惆怅

(六)模仿创作

关键词:学习用象征的手法表现一种情感。

20 15188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