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问》教案【推荐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学与问》教案【推荐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学与问》优秀教案【第一篇】

一、导入

板书课题:学问

你们是怎么理解“学问”?

生1:学问就是既要学,又要问。

教师相机板书:与学与问

生2:学问就是知识

生3:学问就是博古通今

咱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与问,在学中问,在问中学。请大家拿出学案。

出示学案要求

二、初读课文

(一)检查读书

指名读第一小节。点评:很流利,开门红。

接着文章写了两个事例。哪两上事例?

生哥白尼沈括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写这两个名字。

指名读第二小节。点评:他和平时比有没有进步?我听出来了。

指名读第三小节。点评:读得很流畅。

指名读第四小节。

过渡:通过这两个事例我们能明白一些道理,谁来读最后一节。

指名读第五小节。

总评:同学们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读得流畅。

(二)教学生字,初步

指导写懈、翔、翱,指名说容易写错的地方。描一个写一个。

(三)了解文章内容

请同学们概括地说说文章中写了哪两个事例?

生回答。

师:把话说全面,不一定要啰嗦。

生:沈括小时候问妈妈为什么山寺中的桃花开得迟,妈妈没有予以解答,后来他自己探索出了答案。

师:学与问为什么是相辅相成的?小组合作学习。

指名读同学读学案,弄清学案中的要求。

请同学中在自己研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间为15分钟。

1、汇总《学案》中提出的不懂的问题,进行小组内的自问答。

2、弄懂了、解决了的问题就划去。

3、每组选择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写在题板上。

重点探讨:什么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每组组长、时间监督员、记录员请举手。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一块小黑板。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教师板书:发现问题讨论问题

请七个小组把小黑板贴在大黑板上。先看看有没有重复的。

拿出其中一个小组的问题:你们认为是先学再问还是先问再学?

生各抒己见。

引导学生认识到无论是先学再问还是先问再学都是一种学习,他们是相辅相成的。

第二个问题:问是得不到精确的答案的,关键要看书。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说在求知过程中要把勤学好问把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生1:沈括问了妈妈问题,这是他勤学好问的表现,妈妈没有解答出来,他最后通过观察思考解决了问题,所以要两者结合。

师追加一个问题:为什么课文中要举这两个例子呢?

生1:因为课题就是学与问,这两个例子都是学与问相结合的。

生2:哥白尼小时候非常喜欢问问题,最后才成了天学学家。

师:把从文阐述道理的句子划下来。

生1:第1小节

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道理的?

引导:可以从句式和关键词理解。

生1:把问比作金钥匙。说明要学习就必须要问,否则就没有办法走进知识的殿堂。

生3:第3小节“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

生4:第3小节“无论地位高低……”

师问个智慧含量高的:学问贵在学,贵在问,还贵在什么?

生1:实践。

生2:不懈探求的精神。

生3:思考

生4:发现问题

生5:观察

生6:勤奋

生7:写

生8:触类旁通

生9:拼博

生10:坚持

(四)观看视频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视频

(五)填写表格

《学与问》优秀教案【第二篇】

教材分析:

这是1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文章说理全面深刻,令人信服。

本课的教学中,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学”除了贵在“问”之外,还贵在哪些地方?什么样的学习者才能称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在合作探究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各抒己见,畅谈自己对学问之道的见解。学问之道既贵问,也贵勤,还贵恒,等等。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

2.把课文读熟、读正确,理清课文段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知识是怎样得来的吗?——

知识是学习得来的,也是问来的。所以有人把知识又叫做“学问”。

板书:学与问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1、 划出生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 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

3、 学与问有什么关系?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词语。

“鸡 缤 瞬 察 菲 辅 翱 翔”

“缤纷 瞬息万变 翱翔 辅导 观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词语积累情况,将生字组成新的词语或成语跟大家交流。)

2、指名朗读课文。

师:化那么短的时间能把课文中的部分段落读通顺,读流利,是一件不简单的事,谁来朗读课文(自己选择认为读得比较流利的。段)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组织评价。

4、 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感受收获。

(什么是学问?知识与学问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精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 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读句子,交流自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2、你知道哥白尼吗?(师简要介绍哥白尼)哥白尼成为一个伟大的天文学家,其最初的原由是什么?

师:虽然很多人知道,学问就是学与问,知识不仅是学得的,也是问得的。但在显示生活中。人们往往较多的重视学,而忽视“问”。殊不知“问”在知识的获得中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呀。

以什么来证明这一个观点呢?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来讲述这一个问题的呢?

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下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课文下面内容的要点。

五、指导生字书写

《学与问》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时间:

共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指名读\齐读)

钥匙 (轻声)    日新月异     坚持不懈

翱翔     瞬息万变 (翘舌音)  相辅相成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要点:先写“问”的重要性;再写向谁问;接着写怎样问?最后教育学生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二)、精读课文,深入悟解

1、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然后看看这道填空题,把它完成。

填空:知识就是指有,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常常是,是。

(指名读一读练习的答案,教师相机理解后评点,(重点讲比喻,明确问的重要性)最后齐读)把什么比作什么?

2、师:对于整篇文章来说,第一自然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文章的总起段,直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作者在下面用了一些例子来证明第一自然段所说的道理,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其中的一个事例。

让我们就一起走近哥白尼。你们了解哥白尼吗?(生自由回答)

(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情况介绍指名说)

介绍资料:杰出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是波兰人。他从小热爱科学,大学读书时萌发了地球是运动的思想。20多岁去意大利留学,攻读数学、天文学、法律学、哲学和医学,并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大部分时间是潜心于天文学的观察和研究,不论寒暑,每天,都用自己制造的天文仪器来观测、计算、研究,30年如一日。根据丰富的观测资料和细致的计算研究,写出了划时代的巨著〈天体运行论〉。哥白尼的“日心说”,第一次冲破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是啊,哥白尼能成为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侯的学习好习惯分不开的,让我们继续走进哥白尼。看课文第二段。

3、师: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作批注,及时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他从小爱问问题;他什么都爱问;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

(板书:好问)

4、师: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

(指导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

(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这一自然段,要求读出哥白尼的好奇的语气。)

不懈探求(理解“懈”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5、师:小小的哥白尼和咱们差不多大,老师相信在平时,你也一定提过问题吧?能说说你提过哪些问题吗?(指名回答)

6、师: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7、师:我想大家对这些话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8、师: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这是1篇说理性文章,议论文就是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这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就是第一段,那么列举哥白尼的例子就是为了证明第一段。

2、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导入: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1)具体举例子说明对这两个词语的感受。

(2)是啊,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3、自由读3自然段。问: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可以怎么做吗?(我们应该多提问题)

4、是呀,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指名回答,然后齐读一遍)

5、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想到什么名言?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投影出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7、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愉快地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板书:勤学)

3、自学第4段

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哥白尼的故事,下面请看沈括的故事。

1、(直接出示沈括的简介,详见附录二)师读简介。读了介绍后你有什么感受? (沈括很有成就、了不起)

师:沈括是多么优秀呀,咱们一起回到沈括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年代吧,看看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2、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试着完成屏目上的题目。(出示阅读训练题,详见附录三)

题目:

(1)、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理解诗句)

(2)、后来沈括是怎样解开这个疑问的?

(3)、从这个事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3、(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是呀,课文中列举了沈括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读第一句话)

六、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那就是:(勤学、好问)

2、那学与问是什么关系呢?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板书:学与问结合)

3、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呢?”(板书:养成习惯)

4、你知道以后你怎么做了吗?

5、同学们,刚才你们大胆地畅谈了学习〈学与问〉这一课后,自己学习的收获,情真意切。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课文,不难发现,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都在第一、第三、五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还要在文中插入两个小故事呢?好好想想,与周围的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是有力的证据,证明的作者的观点。)

是啊!这两个故事对于这篇文章很重要,这就是说理性文章所具有的写作特色,大家今后讲故事或教育帮助别人时可要多想想这篇课文的写法。

七、拓展:

1、讲故事,学生讨论,怎样帮助老二。

(可用搜集的名言、用文中的语言、用名人的事例)

2、为感谢大家的帮助,老师搜集了几句名言共享。

八、课外:结合四年级学的《说勤奋》和五年级学的《谈礼貌》,寻找说理性文章的特点。

附板书:

勤学

23、学与问              学与问结合 --养成良好习惯

好问

[1] [2]  下一页

课前阅读材料:

一、沈括的趣闻轶事

沈括处处精细观察,事事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这是他取得杰出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月桃花开”没有错

据说有一次,许多人议论白居易写的《游庐山大林寺》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诗,嘲笑白居易写错了,理由是这首诗写于唐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那时桃花都谢了。可是沈括却认为,深山里气候比较寒冷,所以桃花比平原上开得迟,白居易尊重事实,没有写错。

弹琵琶手指位置没有错

还有一次,一些人看开封相国寺里一幅壁画,壁画上画着管乐队在演奏。有人说画家画错了,理由是管乐演奏者在吹“四”字音,可是那个弹琵琶的手指不是在拨 “四”字音所在的上弦,而是掩着下弦。沈括仔细琢磨以后,钦佩地说,这位画家太高明了,很精通音乐!接着他用亲身体验作了精辟的说明:弦乐同管乐是不同 的。吹奏管乐,手指按在什么部位就发什么音,是同时的;弹琵琶就不同了,手指先拨弦,然后才发音,也就是动作要比声音早。所以,演奏管乐的人在吹“四”字 音的时候,弹琵琶的人的手指已准备拨下一个音了。在场的人无不为沈括的高见所折服。

二、学问之名言

1、疑,思之始,学之端。

2、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3、智能之上,不学不行,不问不知。

4、君子之学必好问。

5、学而知,问而广。

6、知而好问然后能成才。

7、“学问”二字需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钟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做愚人。

10、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11、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3、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

14、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15、疑惑为愚者之智慧。

16、学问=学+问

17、不耻下问。

18、三人行,必有我师。

19、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20、如果你不懂得如何去问,那你一辈子都没有办法获得知识。

课前思考:

课 文紧紧抓住“勤学好问”这一点进行叙述。先写“问”的重要性,再举例子来证实;接着写向谁“问”;然后写“问”与“思”要结合;最后有理有据的提出观点: 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任。整个课文叙述,言简意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问”的重要性,是打开知识殿堂 的金钥匙。第二自然段写哥白尼从小喜欢“问”,他对科学的不懈探求,最终成为杰出的天文学家。第三自然段写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第四自然 段写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五自然段写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做学习的主人。

课前思考:

这 是1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在教学中我们可 采用“读——思——议——读”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知道“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以读促思,读中感悟。抓住切入口——课题,环环相扣,井 然有序。

课后反思:

教 学此课时,我从谈话导入。板书“学”、“问”,人们常把有知识的人说成“有学问”,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学与问》。告诉学生这是一说明事理的课文,也就是议论文。然后与学生一起回忆学过的议论文。(《说勤奋》《谈礼貌》《滴水穿石的启示》),总结出议论文的一般特点:提出观点—— 证明观点——得出观点。

接着让学生自学,读课文,找出文章的观点,同时给文章分段。应该说这篇文章的脉络是非常清晰的。学生很快就找出了文章的中心观点: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分段也是很简单的。

授后小记:

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学会用丰富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用更多的来启发学生,向名师学习,当然我们是无法做到像他们一样,驾驭教材的能力如火纯青。多学,多像名师学习;多看,多看名人执教的课堂实录;多积累,多学习新课程理念。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够变得更加有实效。

就像文中的很多句富有哲理的句子,如果让我教我肯定会让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理解。看过名师的课堂实录后发现,更加好的是让孩子们去背,只要他记住了,自然他也就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一理论的确让人回味。

课后反思:

《学与问》是1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 学此课时,我从谈话导入。板书“学”、“问”,人们常把有知识的人说成“有学问”,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学与问》。告诉学生这是一说明事理的课文,也就是议论文。然后与学生一起回忆学过的议论文。(《说勤奋》《谈礼貌》《滴水穿石的启示》),总结出议论文的一般特点:提出观点—— 证明观点——得出观点。

接着让学生自学,读课文,找出文章的观点,同时给文章分段。应该说这篇文章的脉络是非常清晰的。学生很快就找出了文章的中心观点: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分段也是很简单的。

第 一个事例是哥白尼的例子,我引导学生抓住“经常”和“缠着”理解哥白尼非常喜欢问。“这对哥白尼后来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吗?”与下文的“不懈追求”联系起 来。“这些问题呢?”读一读这些问题,通过对哥白尼事迹的简介(《天体运行论》、“日心说”),让学生把握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与他成就的联系。

我们现在要不要多问呢?问谁呢?怎样问呢?自然过渡到对3、4两段的学习中去。(要学会发现问题,随时随地提出问题,拜能者为师。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二个事例是沈括的例子。他就是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了心中的疑团。最终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梦溪笔谈》)

最后再回到文章的中心观点上来,让学生将学与问结合起来,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课后反思:

取 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让学生进行了充分地角色体验。通过智者身份的体验,学生不仅巩固了课本知识,体验了文体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学生将自己已有的知识与新 知识进行了融合,把已积累的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了。角色体验在德育课中经常使用,已被证明是一种好方法,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不能大胆地使用了。新课标强 调学生的情感体验,角色体验不就是情感体验的基础吗?我想只要我们平时结合每篇教材的特点,多想办法,角色体验定会在语文课堂上发挥重要作用。

上一页  [1] [2]

《学与问》教案【第四篇】

师:看到同学们求知若渴的眼神,阳光灿烂的笑脸,我感觉拥有知识的冬天将不再寒冷。课前我先写一个词语,大家都认识,可以伸出手指和我一起来写——“学问”;读,声音再大点(板书时,学问两字之间留点距离)

生:读

师: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有学问的人?

生:学富五车,博古通今,博学多才,饱学之士,学贯中西

师:同学们真有学问,用了这么多的词语来形容。老师在中间加个“与”字,同学们再读读,看看“问”的读音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 “学问”的“问”,是前鼻音,读轻声。“学与问”的“问”读四声。

师:带着这位同学的提示,我们齐读课题。科学的进步源于对世界的好奇,这节课就让我们踏着《学与问》的足迹,一起探究做好学问的方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读课题,你发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怎样学,怎样问

生:学与问是什么关系?

生:怎样才能做好学问呢?

师:同学们的思考很有深度,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朗读课文。在读之前,老师先提个要求:身体坐端正,朗读要专心,圈出不懂字,括起重点句,遇到生字词请查字典。听清楚了吗?

生:读课文。

师:刚才沉浸在同学们沸沸沸扬扬的朗读中,我被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深深感染着。通过读课文,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必须多问

生: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生:……

师:同学们的眼光非常敏锐,一下子就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请同学们在文中划出这句话,谁来读一下?

生:读

师:你觉得这句话在读的时候,应重读哪几个字?

生:我认为应该把重音放在“学”和“问”上

师:你很会抓关键词语,请带着你自己的理解,再来读一下。齐读一次。

生:读

师:这篇课文举了两个有学问的人勤学好问的例子。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请把你掌握的有关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我了解哥白尼,我知道他创立了“日心说”。

师:你能具体说说什么是“日心说”吗?

生:“日心说”就是地球绕着太阳转。

师。是啊,在日心说创立之前,人们一直都认为太阳绕着地球转,这叫“地心说”,一字之差,可是整整等待了一千多年啊。

生:我还知道哥白尼写了本《天体运行论》。

生:我知道哥白尼当时写这本书,顶住了教会的巨大压力,还有别人的嘲笑。

师:是的。要想成为真正有学问的人,还需要追求真理的勇气。

生:我知道沈括写了本《梦溪笔谈》

生:我知道沈括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物理学家。

师:(微笑)你真是个有学问的人。世事洞明皆学问,勤学好问益无穷。古今中外,凡成大业者,必是勤学好问,孜孜不倦的学者。就让我们怀着对两位科学家的敬仰,再次走进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朗读,随着作者条理清晰的写作思路,品位一下文章的构思之妙。思考:课文中为我们讲述这两个故事,请用“我敬佩       ,因为他           ”的句式说一句话。

示例:我敬佩哥白尼,因为他思维敏捷。

不动笔墨不读书,请拿起手中的笔,边读边思考,边圈点。

请同学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理解。

师:同学们都很会学习,有的边读边想,并把自己的理解写在一边,在小组内同其他同学分享。哪个同学先来说一下你的理解。

生:我敬佩哥白尼,他很好问。

师:(微笑)句式很简短,却一语中的。

生:我敬佩哥白尼,他遇到事情总能问出个究竟来。

师:打破沙锅问到底,小时哥白尼提出的问题很多。

生:我敬佩沈括,他能够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师:说得真好,请你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写在黑板上好吗?

师:这位同学非常认真,一笔一画写得非常条理。写字如做人,横平竖直才会有魅力。

生:齐读这两个词语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从两个人的身上,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都有一种勤学好问的可贵品质。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哥白尼从小就拥有了这把金钥匙,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为什么……

生1:(接)太阳从东方升起

师:为什么……

生2:(接)晴朗的夜空里……

师:为什么……

生3:(接)小鸡从鸡蛋里出来……

师:为什么……

生4:(接)一年有四季……向日葵向阳开……一天有昼夜

师:(微笑)同学们有着和哥白尼一样的天赋。

师: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勤学好问+观察思考=学习的主人(板书)。哥白尼与沈括这两位来自中外的科学家,穿梭了科学数百年,以其理程碑式的成功向我们昭示着勤学好问的重要性,他们的好奇在今天看来也许是幼稚的,但正是这童真的好奇才构成了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个人的认识、科学的进步不正是从这懵懂的好奇开始的吗?要想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必需要保持浓厚的好奇心,不停的发问。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一下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生:学与问是怎样的关系?

师:谁能帮他解决?

生:我来回答。学与问是相……

师:对这个答案满意吗?

生:嗯。

师:学与问就如同我们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其他同学的问题呢?

生:如今世界日新月异,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应该怎样做呢?

生: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师:如果有了问题可以——

生:上网搜索

师:新科技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如果有了问题,你还可以请教——

生:

师:可以请教——

生:

师:爷爷奶奶可以请教吗?

生:可以

师:弟弟妹妹可以请教吗?

生:可以

师:能者为师什么意思?

生: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

师:你真会读课文。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是这个道理。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到这句话,再来齐读这句话。

生:读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今天学的课文与平时的学的课文有区别吗?

生:平时的课文都是写事情,写人的多。

生:这篇文章既不写人也不写景,这篇课文是说道理的。

师:是的,这是1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开头说出作者的观点,结尾总结,中间举例说明这个观点。

除了举例说明,还可以用引用名言等方法来证明观点,这就是此类文章的特点。

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关于勤学好问的名人故事,或名言警句,你们能够向书上一样用事例或明言来说明“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这个观点吗?注意:说的时候最后用上“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这个观点。准备一分钟。

生:准备(学生自由交谈)

师:谁来说?

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所以说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师:就这样。还有谁能像这位同学这样有理有据地说说?

生:纸上学问无遗力……

师:知行合一,才能学得知识。你很会积累,调用古诗说明事理。

生:聪明的人懂得说;智慧的人懂得听;高明的人懂得问。

在学习中,你的脑子里首先得进三个字----为什么!牛顿被树上掉下来的苹果砸到,他问了个“为什么”,于是他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看到被蒸汽鼓动的水壶盖,问了个“为什么”,发明了蒸汽机。所以说……

生:李时珍在写《本草纲目》的几十年里,读过八百多种典籍。在研究古书时,发现许多医学家的说法不一致,他便多方深入实际,亲自“采药”,同时向许多有实践经验的医生、渔夫等人请教,终于写成了《本草纲目》。所以说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生: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每次有行人路过,他就拉住他们问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辉煌巨著《聊斋志异》。所以说: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师:同学们真有学问。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故事: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小时候好奇心强,脑子里好像装满了“为什么”似的。一天,他在玩耍的时候,突然发现石板上排列着一行小坑。咦,这是谁凿的呢?凿这一溜小坑有什么用呢?他把父亲从屋里拉出来接连问了几个为什么?父亲一看笑着说:“小傻瓜,这些坑不是人凿的,是檐头水滴出来的!古人老话‘滴水穿石’呀!学知识也要靠一点一滴积累,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同学们,联系一下自己的学习,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好学问。

生:我认为在学习的时候应该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20 2568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