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技术的评课稿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关于信息技术的评课稿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信息技术评课稿【第一篇】

学期行将终了,回想这一学期,本人能够努力工作,认真学习,从多方面中止计算机教学和管理工作。有勤劳的耕耘,有收获的喜悦,也有缺乏与遗憾,现总结如下:

本学期,我担任学校的五、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经过教学工作使我深化地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位置和作用,对信息技术的展开有了正确的认识,它既是基础教育课程革新和展开的需求,又是小学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内容。

一、教学方面

1、备课

开学初,根据学校恳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早备好课,写好教案。平常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研讨教材,学习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虚心向其他教员学习、讨教。力图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特别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因此每节课前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力图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控制基础学问的前提下,使学生能做出有创新、有创意的作品。经过一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既控制学问又控制技巧,使他们有成就感,学生上了每一节课都有收获。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各台计算机前巡视,留意对后进生中止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找出缺乏。

二、个人学习:

关于课程革新环境下的教员,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教员必需具有自来水。为此在工作中,我抓住一切机遇认真学习,在不时学习、不时理论中进步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虚心、主动地向其他信息技术教员和教学阅历丰厚的教员学习,丰厚教学伎俩,抓住学校布置听课的机遇,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好的教学方法,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时理论,不时总结,不时进步。

三、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锻炼,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才干的培育,学问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2、对希望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烦,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运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只在班级集中留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则严厉约束自己。

4、应用各种方法,锻炼学生进步、集中留意力。

信息技术评课稿【第二篇】

经过8月11日至20日为期10日的信息技术培训,我们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也有很多的感悟。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使我感受到教学工作任务的艰巨。同时对我们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本知识课件的制作上。使我们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

1、通过培训使我收获最大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

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再教学生再学,老师不教学生不学的过程。未来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常规,使要学生学习变为学生要学习,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中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主动探究,掌握学习的方法。特别是董老师的个人专业成长更是一下打开了我心结“做自己的事,认清方向,执着努力,不至于在过程中丢失”“人一怒就变成猪”让我平息了内心的烦闷。

2、通过培训分清楚了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两个概念。

教育技术必须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但却并不同于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中的技术包括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而信息技术是指一切能够扩展人类有关器官功能的技术。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合理的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为我们的课堂增添情趣,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一个良好的结果奠定基础。

3、通过培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一改过去的“多媒体可有可无”的落后思想,我们积极采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并初显成效,可以说终于尝到了信息化教学的甜头。相信这些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保证。但是,信息化教学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好几年了,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面的技巧和方法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发展。那样才可以说是真正发挥到了教育信息化的优点。从而使信息技术更好地辅助我们的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4、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5、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

信息技术评课稿【第三篇】

一、知识的“更新换代”非学不可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挑战,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农村小学普及度并不高,要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尤为困难,所以知识的更新尤为重要,作为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我对这点理解尤为深刻。在这次培训中,我深刻体会到,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死板的,但作为教师的人是灵活的。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深刻的感受到了学生知识的广泛化,作为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地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识,活学活用,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经常清醒反思,而这次专家们给了我们明确的回答。从今以后,我们教师必须用全新、科学、与时代相吻合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更新自己的头脑,这次的培训无疑给我们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二、在计算机教学中要实施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实践也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学变为自觉学,心情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像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昂奋的学习劲头。作为计算机学科,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学生本来就有浓厚的兴趣。为了保持这种兴趣,我们更应该优化教学内容,精选教学软件。

(二)选择好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表现在“灌输有余,启发不足”,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力,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针对这一情况,我尝试用“任务”方式对待新授内容。具体做法是,在接触新内容时先给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学生在上机的过程中运用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来解决问题

(三)充分利用教学课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对于每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精心设计的。每堂课的教学我只安排10~15分钟的理论和演示,便提出练习要求,然后由学生按教师提出的要求去练习、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在回答学生在上机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时,要巧妙地引导和组织学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学生提出问题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屏幕和操作,聆听学生描述操作现象,然后再根据情况做出不同的反应。有些问题要示范操作过程;有些问题需要简短的讨论;有些问题则需要直接回答;而有些问题却需要教师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另外,要上好信息技术课,让学生愉快地学习,需要注意的是:

一、注重学生的学习心理

学生的学习是以认知为基础的复杂过程,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和谐的共鸣,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而教师在备课中的“备学生”这一步应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一步。教师必须对一节课全盘考虑,做好安排,诸如哪些内容由学生自学,哪些问题由教师启发学生独立解答等等。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他在学习中所付出的精力和在学习方面产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教师从预习出发,引出所要学习的。新内容,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和自学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都精心准备,全身心地投入,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发挥出极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真正体现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三、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开学后首次上课时请主动出示缴费收据给管理员或教师登记。缴费收据请家长保管好,作为日后办理转班、退费等手续的凭据。

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让课堂能够活起来,让学生也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既要注重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布置,也要注重学习的主动性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学习过程。既要追求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追求学生创新意识等心理素质的培养。努力使学习的外在驱动力与内在驱动力共同发挥作用。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帮助学生萌发创新意识,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兴趣,同时采用探索式和任务驱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愉悦

中学生普遍存在极强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要想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就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环境和条件,这才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

总之,这次培训,为我们教师营造了一种崭新的学习环境,更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新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和教学理念,为推动教师的教育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信息技术评课稿【第四篇】

或许部分教师的观点有点偏激,但说的人多了则至少代表一种意见——现在信息技术优质课的备课、上课、评课等环节有待改进。如提前半个月公布竞赛课例,让参赛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备课、试教、反思、请其他专家指导,或制作课堂教具、教学辅助软件,上课教师最终成为“演员”。另外,优质课评比过程中“求奇”、“创特”的现象屡有发生,并屡屡成为其获取高等级奖项的法宝,从而造成了大量优质课的“伪有效”现象。以下是对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的五种“伪有效”教学现象的辨析及建议。

一、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的五种“伪有效”教学辨析

1.“伪环节”的教学过程

在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中,绝大部分课程都包含“引入、新授、讲练结合(师生共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等)、小结、学生作品展示”等环节,假如实际课堂教学中的部分环节出了点意外,我们教师还是能“拨乱反正”,最终成就一堂环节完整的信息技术课。

现象:在实际的信息技术优质课评审中,我们看到的课堂环节基本都是如此,特别是多数教师都强调信息技术课最后要有作品上交环节,至于多少学生的作品是通过课堂教学后习得的技能还是本身就已掌握的,授课教师并不关心,也无法关心,授课教师最关心交了多少作品,课堂最后的环节是否完善。

辨析:这种片面追求环节完整的现象往往会挤压正常授课的“意外之美”。教无定法,教师应时刻关注课堂内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各环节,必要时应有所得、有所失。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应从过去的 “掌握软件操作技能”向“利用已有的自身信息素养去创新自己的作品”转化,在“创意”和“创作”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灵感”激发。[1] 基于上述思想的课堂设计,如果只有“创作”、“点评”两个环节,整个过程还是一堂好的信息技术课的。

2.“伪完美”的学生作品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很注重小结环节的“学生作品”成果展示,但是很多作品往往不是因为教师在本堂课中的传授而得出的必然成果。

现象:收集部分操作熟练学生的课堂作品作为整堂课的教学成果进行展示,为了迎合优质课的评审,教师自认为这堂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已达成。其实操作熟练学生的技能本身可能是自己原来已经具备的,而非本堂课的教学成果,由此得到的作品就更不是教师的成果,除非教师对这些学生的作品创作过程进行过指导和点拨。

辨析:课堂教学应针对全体学生,至少应照顾到大部分学生,我们不能为了“秀出一堂完整活泼的优质课”而忽略大部分学生的感受,如果一堂课要求学生完成作品,那么在评价这堂课的优劣时应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问题一:多少学生完成了作品?

问题二:多少学生在课前就能完成本堂课的作品?

问题三:多少学生的作品是结合本堂课的技能并有所创新?

3.“伪目标”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属于“结论”性的目标,“过程与方法”属于“过程”性目标,但是在很多课堂教学中往往把“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混同为“结论性”目标,而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升到空洞的高度,如培养爱国主义、培养热爱家乡等情感,其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更实际一点,如通过Flash动画制作的学习,学生开始喜欢利用Flash来创作作品。[2]

现象:在优质课评比前,很多教师对教学内容已精心演练了很多遍,真枪实战时,很多教师都特别喜欢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自己原先设计的轨道上,常常刻意回避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过程”。如果实际听课学生对预演的教学内容接受比较差,部分教师常常会精简“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使部分“感悟型知识”变成“接受型知识”,通过直接讲授代替原来学生的探究与感悟。这种无视“过程差异性”的教学完全背离了信息技术的三维教学目标。

辨析:在信息技术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中,各维目标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能让学生在短短的一堂课中重点感悟到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快乐,最终习得“感悟型知识”,相信会是一堂“有效”的课。

4.“伪活跃”的课堂气氛

很多教师都明白课堂气氛“活跃”的重要性。但是“活跃”的课堂教学过程应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内化了课程教学目标的活跃课堂才是有效的“活跃”,有些“活跃”环节需要视学生年龄进行相关设计。

现象一:某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中,有位教师的课例是“信息的特点”,当讲到信息具有“传递”性时,该教师设计了一个用时较多的“传话”环节,以此证明信息可以被传递,课堂气氛看上去很活跃,但实际“教学效果”如何?当教师说出“传话”这个环节时,高中生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和阅历,早就能想出了内含的意思,“传话”变成了一种娱乐、一个“游戏”,但与教学目标的达成已经毫无关系,费时费力。

现象二:在某次全国性的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中,某教师在课堂中多次拥抱学生,拥抱虽然内含了赞同与鼓励的含义,并使课堂气氛看似很活跃,但是这种“活跃”的手段用得“多”了则明显让部分学生“不自然”,笔者特意就这种现象调查了部分初中生,部分学生明确回答这种“拥抱”反而会让他们不敢回答问题。

辨析:“传话游戏”较适合低龄段的学生感悟“信息的特点”,但高中生早已具备这种知识点,他们需要的是对这种知识的“总结”。

在设计游戏环节时,如果我们能让学生在玩游戏前和游戏时都不能参透游戏的最终内涵,而玩游戏后才感悟到教师的设计意图,感悟到游戏中内化的知识,那才是一种“活跃”的课堂。

另外,课堂气氛需要教师积极主动的调节,但调节要有度,有效课堂的真正价值应该是教学内容本身能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乐学。

5.“伪有效”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有时是一种“慢的艺术”,这种“慢的艺术”需要学生自身用心体会,纯理论的讲解或指导虽然高效,虽然能让学生在“理论”化考试中获得好的分数,但对于实践性强的部分教学内容则不一定合适。

现象:如2008年“联想杯”全国初中优质课展示评比中,某教师的课例是“初识机器人”。PPT中已经有课题名称和相关要领,但该教师还是在黑板中央同步书写课题名及相关要点,这是PPT与板书之间的矛盾,因此,这里的PPT展示环节是“伪”的。双效合一有时反而是一种费时不讨好的手段。

该课在引入机器人灭火时,教师对一个学生提问,问机器人灭火分几个步骤,学生回答的步骤与教师的预想不一样,教师则直接“灭”了学生的“灭火步骤”,而重新引导到自己设想的“灭火步骤”中,然后要求学生再次“回答”——学生在强制引导下“被回答”成功,这是“伪回答”的课堂教学。

辨析:该教师的课例引用的机器人是一个竞赛型灭火机器人,整个机器人传感器数量多,结构相对复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以教和演示为主,学生缺少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作为“机器人入门”第一课,笔者认为首先应对道具进行精简,如可以把机器人精简成只有2个动轮、1个导向轮、1个主机控制模块、1~2个传感器,这种简单易理解的机器人既能满足课堂教学要求,又可以让学生有实际操作控制机器人的时间和空间,如果要在课堂上展示一些效果,则可以顺带把一些稍微复杂的智能机器人引入课堂(见图2)。如图1中的机器人只有1个控制器(大脑)、3个传感器(眼睛)、2个电机(脚),这样的机器人比较容易在课堂中教学。

二、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的四点建议

辨伪是为了防伪。为了真正让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活动起到教学示范与引领作用,笔者认为以下四点建议值得探索:

建议1:多点准备,一点抽选

多点准备:在评比前1天公布多个评比知识点。时间不易太长,防止部分教师重走以前“集体备课、集体磨课”的路子,提前公布上课内容的部分信息符合教师教学备课实际情况。

一点抽选:在评比课当天,由参赛选手在1天前公布的授课范围内抽取评比内容。

建议2:共同评课,短信打分

由专家和听课教师同时独立评课,并利用“计算机平台和手机短信”建立现场打分与公示平台。

现场打分与公示是一种较佳的监督评审机制。部分优质课评比往往采取专家集体听课打分的评价机制,从而忽略了一线教师听课的真实感受。听课评委往往不是一线教师,虽然他们教学经验、科研经验都相对丰富成熟,但纸上谈兵与实际授课则完全是两回事。

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应该引入现场打分平台,并充分发挥手机的短信功能进行现场打分与评价。目前部分地区都尝试了优质课评比过程中的现场短信互动,因此,我们完全有可能再进一步把短信评价升级为短信评价与评分,以便实现实时公布评价分数的功能。

题外话:实时公布分数可能会影响部分参赛教师的授课心理,我们也可以把实时评分结果统一在后台锁定,当所有参赛教师授课结束后再公布。

建议3:多样评价,学生参与

听课评价应摈弃传统的环节观,引导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突出“创作”教学。创作应关注两类群体:学生作品的创作和教师 “教学过程的创作”。

如新的评价指标可以关注:①“亮点指标”,授课教师亮点指标多少给定相应的分数;②“学生指标”,在课后让学生对授课教师进行评价,并根据学生评价对授课教师打分;③“成果指标”,根据教师教学情况及设定的作品任务、学生完成情况给任课教师赋分。在赋分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学生课前能力对作品的影响,即如果学生的课前能力本身就能完成作品,则本指标不得分。

建议4:感悟知识,淡化模仿

适当安排课堂教学中感悟型知识的分量,淡化传授“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型”的课堂知识,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思考中获得一些感悟型的知识。

参考文献:

[1]黎加厚。2011年10月江南大学高中信息技术国培班讲座稿。

[2]李艺。2011年10月江南大学高中信息技术国培班讲座稿。

[3]施益新。金华一校长抛出12个问题中英两国孩子会怎么回答[N].都市快报,2011-12-7(A23).

20 11902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