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教学 案例教学方法范例汇总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范例教学 案例教学方法范例汇总8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范例教学法【第一篇】

关键词:Photoshop 教学方法 示范-模仿-探讨

中图分类号:TP3;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3-0250-01

Photoshop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经常开设的一门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软件处理和制作图形图像的能力,Photoshop是一种实践性、操作性要求非常高的过程与方法结合的知识类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模仿课本做一些图例只是教学的初级目标,而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动性和想象性,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设计出自己的作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思想。然而对该类软件的教学经常陷入注重于软件自身的概念和操作方法而对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用能力不强。课程结束后学生往往感慨到,学完以后感觉自己已经握了软件的基本功能可做不出东西来。学习者总觉得把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概念都学完了,但之后往往就停留在这水平很难再有大的提高,很难使用软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设计网页、设计广告等,笔者从事Photoshop教学多年,也曾遇到这种困境,因此在教学中做了种种尝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软件应用能力。

为了达到这种目的,笔者在数年的Photoshop教学中,对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和研究,最后以任务驱动法为基础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修改,最终发现示范-模仿-研究教学法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Photoshop课程教学中能够有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软件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

示范-模仿-研究的教学方法是由任务驱动法为基础,它的指导思想是将教学目标分为一个个不同水平的实例进行组织和实施。

教学中根据软件的应用方向来设计教学目标,让学习者能够使用它设计完整的作品来解决现实中的一个实际问题且完成的作品要符合艺术设计规则,学习者要达到这一目标既要掌握与软件应用方向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掌握一定的艺术设计规则,还要提高自身的实际应用能力。这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实施过程中则要分阶段来进行。

首先根据教学目标,通过演示和练习一些简单的基础性的实例帮助学生掌握软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然后通过演示和指导学生练习一些对基础的综合应用的实例,让学生的应用能力有所提高,学生通过模仿曾经见过练习过的方法就可以完成,既加深了他们对示范阶段学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的理解又通过模仿不断进行知识迁移从而在不同的情况运用什么方法手段有了自己的判断和把握。最后选用高于课堂或源自现实的完整实例让学生单独或分组去研究,找出完成的方法,通过这样的系列训练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一种教学方法是否可行要考虑它在实际中能否被有效应用,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种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在此笔者将示范-模仿-研究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进行总结。

首先,教师示范基础实例的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然后学生上机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让学生反思整个实例的操作过程,通过该实例的学习收获了哪些,在以后软件的使用过程中该注意些什么问题,这种操作背后的原理是什么,这样做避免走马观花式的学习,更深层次地挖掘了操作的原理,操作的用途使学习者从具体形象的学习上升到抽象的学习。

之后,教师给出给学生提供一批应用实例,这些应用实例类似于教师演示过的实例,学生挑选一个或者多个源文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思考把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这些实例的解决过程中,模仿制作出类似的作品。然后教师对实例中包含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再次强调实例的教学目的,在每次课结束时教师还要对本次课的所有内容做总结,给学生说明教学内容安排和逻辑主线。

最后,在作品模仿之后教师提出实际的问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分组或独立研究策划制作方案并进行设计创作,解决该问题研究表明通过应用实例的演示和练习,然后从模仿到创作,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示范-模仿-研究教学是基于实例实施教学的,然而什么样的实例是合适的实例,实例的选择和设计应该怎么进行,依据什么原则?笔者认为准备教学中所用的实例应该从教学目标出发,确定合适实例的主要特征,然后根据要求在现有的资源、网络素材库、实例库教材等中选择看看是否存在合适的实例,如果有便可直接拿来使用,如果没有教师需要根据要求设计制作实例。实例的取材应是和现实生活有关的,是学习者所熟悉的,符合人们生活常识,比如讲解液化工具时把一个人像照片处理的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违背人的生活常识,这是不可取的,所选择和设计的实例不能违背起码的艺术设计规则。

实例要突出教学目标中包含的本质内容,非本质内容处于弱化地位,例如使用蒙版来合成两幅图片的实例,虽然很多次用到了画笔,但是这样的实例作为用来讲解画笔的实例是不合适的,因为这样的实例主要突出的是蒙版操作原理。

所选择的实例应该有很强的示范性作用,学习和掌握了它们将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进行学习迁移和实际应用。

本教学方法建立在任务驱动法之上,因此在操作演示之前首先呈现实例效果,从而让学生对将要操作的实例有一个明确的心理期待,对该实例的学习目标有一个形象上的认识,同时唤醒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实例效果展示以后,教师要声明该实例的操作将要涉及哪些软件命令的运用,其中要学习哪些新命令,通过该实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掌握的程度如何,这些问题教师应该向学生说清楚,在上一个步骤中学生对实例的学习目标已经有一个大概形象的认识了,而在本步中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研究表明,使用示范-模仿-研究教学方法来完成Photoshop的教学是可行的,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能够用来进行软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但是这一教学试验历经时间短,参与学生人数有限,所以肯定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需要日后不断地验证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曹利敏。 在职业教育课程《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中基于项目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佟玉洁。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范例教学法【第二篇】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既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推进政法队伍自我革命的重要举措,对于纯洁队伍、优化生态、打造过硬政法铁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作为一名年轻的法院干警,以下是我参与队伍教育整顿活动的一些学习心得体会:

一要强化学习教育,深化思想武装。“学习教育”是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第一环节,要深入领会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及上级法院的相关要求与精神,自觉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端正学习态度,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队伍教育整顿学习的重要意义,避免被动学,注重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做到自主学、系统学,不断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忠诚纯洁可靠本色。

二要严守纪律规矩,做到严以律己。严格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五个过硬要求,将自己摆进去,认真对照、发现不足、及时改正,始终坚持遵守党纪国法,用党的各项纪律和规章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耐得住清苦、守得住小节、抵得住诱惑,牢固树立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思想,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严以律己,注重“八小时外”的自重、自警、自省、自律,自觉把自己置于阳光的监督下、置于法律法规的约束下。特别是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守“三个规定”相关要求,遵守办公室工作规范,做好文件的保密工作,宣传舆论工作等。

教师的课堂教学【第三篇】

关键词:数学 教师 角色 组织者 引导者 参与者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洪流中,我走进了新课程,了解了新课程。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根本区别在于理念。只有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所蕴涵的理念,我们才能认清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才能明确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然而,从理念到实践还有一个艰难的转化历程,如果“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而课堂教学依然是涛声依旧”,那么,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为了使自己在这场变革中实现新的蜕变,新的跨越,我认真深入地研究了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在鲜活的课堂教学中对新理念有了些许感悟。

21世纪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我们的教育提出强烈的变革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视为经验的观点进行重新审视,必须从传统的局限课堂45分钟传授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自己的工作。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急剧变革,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也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来,师生之间已经不完全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了,学生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取知识,有时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教师知道的还多,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了威胁,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那么单一了,教师的角色也多元化了,在现代社会,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执行者的基本职能并没有变,但他却不再直接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传递经验,而是通过见接的方式实现文化传递,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递者,而有可能同时作为学生的同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等,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标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过去的课堂教学评价重教师“教”的过程,现在重学生“学”的过程和体验,过去关注教师的行为,现在关注学生的“创造”,过去是有条不紊的程式化模式,现在是注重个体差异,突出学生个性的特点。这样,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专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我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在课堂上我们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每位学生都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愿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和学生共同承担责任。过去的数学教学在学生眼里,就是老师的事,课堂是教师的,学生只负责接受,充当知识的存储器。现在,教师就要将课堂的主阵地还给学生,让他们明白,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教学,比如,当我们上课需要实物模型时,我们就可以告诉学生,准备这些模型也是他们自己的事,老师会与他们合作一起准备,那样就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师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资源”。学生毕竟是个学习者,在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要为学生提供课堂学习所需要的“资源”。比如,为学生提供实物材料和设备供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向学生介绍电视中与数学相关的栏目,组织学生对某些内容进行交流;向学生提供数学课外书籍等等。

四、教师帮助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课堂上每位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切实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后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内容,那样就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学到有意义的数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课堂上,我总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每一个学生的成绩,让我的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当学生迷路时,引导他辩明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时,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六、教师参与学习。课堂上,我们真正抛开“师道尊严”走下神坛,和学生一道学习,教师和学生一样,再也不是绝对权威,学生也允许教师出错,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因为在这个信息瞬息万变,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时代,教师更不是万能的了。因此,师生共同学习的时代已经到来。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师生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各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因此,课堂上,我们教师在彻底转变角色的同时,也特别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1、课堂上,教师总是用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反映,注重学生的“全人”发展。2、借助笔谈从学生眼中审视自己,让自己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去教育学生。3、尊重学生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就可以在课堂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愉快学习。4、为学生提供交流发展的空间,并允许学生在课堂中畅所欲言,异口异声。5、在课堂中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挑战性

模块教学【第四篇】

根据“重点高等工科院校系列课程改革指南”,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改革,必须紧跟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突出工程技术教育的特点,同时要面向市场需求,力求培养出具有良好综合素质、体现行业特色、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而传统的机械制造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单一,知识面和专业面窄,课程难以形成完整的体系,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等。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适应当今社会对机械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造能力强、素质高的机械工程人才,调整教学内容及改革课程体系势在必行。“课程教学”是最基本的教学建设。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是通过严格学习一系列课程实现的。课程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最基本的因素,课程的选择和课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工→←程实践”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基石,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课程,强化实践训练,课程教学才能有的放矢。“课程教学+实践平台”的课程体系的实质:围绕着“厚基础、宽知识、重个性、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在制造模块机械加工过程的整体知识,通过“课堂教学”拓宽知识,通过“实践平台”包括实验、实习、设计及工厂调研来更好地体会并加深理解,提高动手能力,使学生了解产品从设计、分析、制造、装配的全过程并从中得到锻炼,有效提高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培养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实际工作所需的具有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及技术型人才。

1《.机械制造工程学》、《数控技术》课程群的构建

机械制造模块课程包括《机械制造工程学》、《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数控技术》、《专业方向课程设计》、《专业方向实践课》、《先进制造技术》等专业技术基础课及实践环节。“课程群”突破了过去单个教学过程的限制,内容上要扩展《机械制造工程学》的基础知识,根据需要重新规划、融合、调整,难点部分增加现场教学,增设必修和综合性创新实验,注重几门课程的有效衔接和消化吸收,弥补与后续课程的断层。

2.解决的关键问题

①《机械制造工程学》、《数控技术》课程群的建设。以《机械制造工程学》及《数控技术》课堂讲解为主线,扎实制造基础知识,《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本知识,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协调各门课程知识体系,增补相关知识。金属切削过程知识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增加可视切屑形成过程与切削力测量实验。在原来只讲机床概论中传动分析的基础上增加机床结构与设计基础知识,拓宽机床部分的知识面,弥补与后续课程的衔接缺陷。第二,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增加对各类机床传动及结构分析的现场教学,及柔性夹具创新性实验。第三,开展保定向阳精密机械厂与机械系共建实验室活动。(厂家生产的组合夹具、柔性夹具、精密平口钳等产品远销北美、西欧等地区。)把现代的夹具设计思想及产品引入到课堂中来。第四,培养“工艺型”应用人才。以课本中工艺学及夹具的基础知识为重点,整合本课程内容和课程设计所需知识,在生产实习之前布置课程设计的任务,提出课程设计所需知识及实习时到哪个厂家应该了解哪些东西,使学生在实习时有所看,回到课堂有所设计。

②制造模块实践平台的运用,培养应用型本三人才。第一,以“《数控技术》课程群”为基础,以《专业方向课程设计》、《专业方向实践课》为平台,培养“数控型”人才。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实际工作所需的具有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及技术型人才。《专业方向课程设计》以机床主传动结构设计为导向,培养具有一定功能的完整结构部件设计严谨的思维方式。《专业方向实践课》主要以现代设计、造型、制造等软件的学习、应用为主线,锻炼学生运用在课堂所学加工制造及数控编程知识亲手加工、实体操作的能力。第二,鼓励部分学生在学习《生产实习》和《专业方向实践课》的时间或课余时间参与国家劳动部组织的各种取证工作,以获得证书换取两门课程的优秀成绩,提高各种加工实践操作能力。

二、机械制造模块课程体系

本三的机械制造模块以《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群、《数控技术》课程为课程主线;以《生产实习》、《专业方向课程设计》、《专业方向实践课》为实践平台,构建“课程教学+实践平台”的课程体系,培育学生在制造模块机械加工过程的整体知识,通过课堂教学拓宽知识,通过实践平台包括实验、实习、设计及工厂调研来更好地体会并其加深理解,提高动手能力,使学生了解产品从设计、分析、制造、装配的全过程并从中得到锻炼,这便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其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培养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实际工作所需的具有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及技术型人才。

1.课程体系的目标。完成各课程群的内容规划调整和有机融合,出版符合课程群体系的教材及开发教学辅助资源,注重几门课程的有效衔接和消化吸收,弥补与后续课程的断层。通过课堂教学拓宽知识,通过实践平台包括实验、实习、设计及工厂调研来更好地体会、加深理解,提高动手能力,使学生了解产品从设计、分析、制造、装配的全过程并从中得到锻炼,有效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主要特色。第一,机械制造模块以《机械制造工程学》、《数控技术》课程群为主线;以《生产实习》、《专业方向课程设计》、《专业方向实践课》作为实践平台,构建“课程教学+实践平台”的课程结构体系。第二,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大力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采用课堂讲授、讨论、自学、动手创新实验等多种教学形式并与多环节考评方法相结合,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第三,尝试一种新的课堂讲解、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互补的课程群模式。通过课上讲解有目的地将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两部分衔接起来,学生通过实习了解行业的前沿知识,真实了解实际加工过程。打破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时间上固定顺序的限制,做到理解课本知识需要到实习地实习,按课程设计所需到实习地实习的新的课堂讲解、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互补的课程群模式。这样学生在生产实习时有的放矢,改变了原来走马观花、漫无目的的现象。

三、结论

新课改优秀教学案例【第五篇】

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1)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高职院校的管理学专业应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各教学环节和课程体系都应 由于管理学课程的覆盖面广、内容多样,缺乏重点实际问题。因此,其教学内容应侧重模块化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基础模块。由管理学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以及基本职能等组成。②专业模块。由企业经营、生产和财务管理等组成。(2)创新教学方法。对教学方法进行积极的探索、创新,使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使用案例教学、开放式教学、讨论式教学、项目实训以及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等方式,形成导学、助学、自学的三维教学模式,通过对国内外情景模拟和经典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增强学生对现实情况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增强实践教学比重。在实践过程中对课程教学进行延伸。例如,定期邀请企业家或校外专家对学生进行沟通,帮助学生了解、认识企业管理中的前沿问题和关注热点。建立综合实训基地,购买、研发管理学模拟软件,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习。模拟的管理工作环境能够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增强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方法

教学条件改革高职院校管理学教学条件改革包括建设教学软硬件设施和教学开展等方面进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归类收集网络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以及经典教学案例,在网络环境中提高学生的系统理论知识,增强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整理和课程内容相符合的资料,使课程教学生动化、多样化,让学生在人性化的网络环境中学到系统性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效果,既丰富学生视野,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根据实践教学基地,采用教师、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分配任务由学生分组完成。通过学生决策灵活运用管理学理论知识,行成完整的解决问题方案。在此过程中,由教师为各小组进行规则明确,角色分工,带领模拟决策等。使学生在模拟训练中掌握经营技巧、经营知识,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3)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通过校园网站,在网上呈现管理学课程中的课程大纲、课程计划以及各章节的PPT讲稿、电子讲稿等。也可以展现各公司企业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对企业的经济环境、发展状况以及政策变化等有清晰的了解。(4)建立优秀教学团队,以科研推动教学。课程组成员的年龄、学历、教学经验、职称和研究方向形成良性互补,优化学术氛围,形成科研和教学间的良性互动。同时,授课教师应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把一些好的分析思路和案例相互切磋,达到资源优化共享的目的。

教学内容改革

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适时调整教学大纲。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主,适当的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调整,重视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包括策划、组织、协调、领导和决策等能力。同时,压缩理论知识,增加实践环节,增加管理实验和案例分析等课时量。(2)加大信息量,更新教学内容。选择优秀管理学课程教材,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所接触的管理学知识处于学科前沿领域。对课程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在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原则上,针对不同对象把管理学教学文件数字化处理,在与媒体结合的基础上,形成教学课件。课件内包含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有机整合,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管理理论知识,对管理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解决。(3)避免课程重复,妥善处理后续课程。对管理学课程教学进行内容上的明确分工,把原本属于生产管理、战略管理、营销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调整到具体专业课程中。并依据国内外先进研究成果,突出管理学课程教学的重点,确保管理学的教学系统性,与后续课程建立联系,提前预留教学活动所需空间。

教学方法改革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多采用案例讨论、课堂讲授、情景模拟以及沙盘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对管理方法和理论的理解。使学生在教师引导学习的同时,重视相互学习、实践学习。(1)案例教学法,配合情景模拟进行互动式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掌握。(2)采用灵活教学方法方式,密切关注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引用当地优秀企业的实例和数据。同时,坚持团队合作,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命题考试等进行统一整合。课程组成员及时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交流沟通、研讨等。(3)通过课程论文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进行测试,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能力,也为学生毕业论文的创作奠定基础。

考核方式改革管理学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课程教学注重学生对学习的创造性、灵活性,教学活动主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素质、能力和知识等进行综合评价,把实践考核作为评价考核的核心内容。其具体做法如下:平时课堂考核(课堂出勤、案例分析参与、课堂讨论等)占20%左右。课后考核(学习汇报、课程论文以及调研报告等)占20%左右。实践考核(能力性考核、知识性考核)占60%左右。通过多样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素质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感性认识,使学生成为适应当代管理学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教材建设的完善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所使用的管理学课程教材与本科教材极为相似,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内容抽象,不易学生学习掌握,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因此,教材建设的完善对管理学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可采用具有较强权威性出版社出版或由教育部推荐的优秀教材。例如高教出版社出版的《管理学》教材,以及斯蒂芬编著的教材等。具有信息量大,内容不断更新等特点,能够使学生接触世界最前沿领域的管理学知识。同时,高职院校也可根据自身教学要求、特点,尝试编写适合本校学生需求的教材或辅助教材。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资源利用主要指充分使用师资力量、网络资源以及社会资源。优秀的师资力量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深厚的网络资源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深化,而社会资源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也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点。

2结语

范例教学法【第六篇】

关键词范例教学 高校 计算机教学 应用

目前,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Word、Excel、PowerPoint等应用软件和网络应用等,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适应企事业单位中利用计算机处理各种复杂办公信息的需求,如长文档的编辑管理(文字处理)、各种数据的统计分析(数据处理)、各种展示场合下的演讲报告和信息搜索、处理等。然而,计算机知识内容的更新之快是任何其他学科所不及的,新概念、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成果层出不穷,使得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容很可能在若干年之后就已经被淘汰,例如学生在学校时学习的内容是Word2000,而当他们工作时使用的可能是Word2003或其他更高级的版本,甚至是其他文字处理软件。因此计算机教学如何能使学生在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后,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从而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成为困扰计算机教学的难题。

一、范例教学理论

范例教学是德国著名的教学流派。在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的教育为了能跟上世界科技发展和“知识爆炸”的步伐,提高教学质量,采取不断扩充学校教学内容,搞“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其结果是教学内容越来越庞杂臃肿,学生负担越来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限制,智力活动和创造精神被扼杀。显然,这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背道而驰的,是不可能培养出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人才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联邦德国开始从课程改革入手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从理论和实践对范例教学进行了探讨和发展,使范例教学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教育改革理论流派之一。范例教学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精选具有本质的、典型的、原则性的及结构化的知识和规律,在教学中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使学习者主动积极地通过思考进行学习,学习者不仅能获得知识和技巧,还能获得继续学习的能力。范例教学的具体做法是根据好的、特别清楚的、典型的事例进行教学与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

二、范例教学理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关于范例教学理论的应用多停留在如何上好某一节课上,或者许多教师将范例教学理论等同于一般医学院和法学院所进行的案例教学,没有从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学习能力方面进行应用。 在范例教学理论中,“范例”的意思是“例子”,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好的例子”、“特别清楚的(言简意赅的)例子”、“典型的例子”。在教学中,范例既是一个“个”的阶段,又是一个向“类”迁移的台阶、起点,范例能否达到“典型例子”的目的,取决于范例的选取,范例的选取是范例教学成功的关键。

(一)计算机教学中范例的选取

范例的选取要符合三个原则。

1.要具备基本性。所选取的范例应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即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和基本科学规律。通过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产生兴趣,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规律,获得知识迁移能力。

2.要具备基础性。教学内容应适合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要适应他们的学习经验,要切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即教学内容对受教育者来说是最基础的东西。通过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3.要具备范例性。要教给学生经过精选的“基础性”和“基本性”的知识,而不是全部带有“基础性”和“基本性”的知识材料。这些精选的知识材料,应发挥范例的引导、样板和迁移的作用。使学生借助这些材料,通过与“范例”的接触,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并有助于他们举一反三地进行学习迁移和实际应用。

(二)计算机教学中“范例教学”的实例

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应用软件具有相似的界面,其操作方法一致,工具图标相同,如果采用范例的方法进行教学,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还可以使学生学习其他软件变得很容易,为将来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复制”与“粘贴”是计算机应用中最简单、最常用到的操作,因此该操作也是教师和学生最容易忽视的操作,但该操作却是计算机应用中最重要的功能,在一些复杂的图像图形处理软件中,“复制”和“粘贴”功能的应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以工作区中内容的“复制”与“粘贴”为例来分析计算机教学中的范例教学操作程序。

1.范例性的阐明“个”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精心选取典型的、能够说明本质的范例。例如,选取Word文字处理软件中的“复制”与“粘贴”功能的操作,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动手操作等方法,使学生掌握Word软件中“复制”与“粘贴”的操作方法:复制时,先选择欲复制的内容(对象),然后利用“编辑”菜单下的“复制”,或利用单击右键,选择弹出菜单中的“复制”,等等,将欲复制的内容放到剪切板中,同时使学生形成剪切板的概念。粘贴时,先选择欲粘贴的位置,然后利用“编辑”菜单下的“粘贴”,或利用单击右键,选择弹出菜单中的“粘贴”,等等,将剪切板中的内容粘贴到指定位置,完成粘贴功能。通过反复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Word软件中的此功能,完成“个”的阶段。

2.范例性的阐明“类”的阶段。这一阶段,就是对在“个”的阶段获得的知识进行归类。例如,根据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个”所获得的认识,引导学生在Excel软件和PowerPoint软件中按同样的方法进行“复制”与“粘贴”的操作,完成从“个”到“类”的迁移,使学生掌握“类”的操作方法。

3.范例地掌握规律和范畴的阶段。教师可以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在计算机教学中,这一阶段进一步对“类”进行验证。例如,教师让学生利用上一阶段得出的结论在其他应用软件中进行操作,如让学生在Photoshop、Flash,甚至其他更加陌生复杂的软件中进行操作,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应用中的共性,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4.范例性地获得有关世界经验和生活经验的阶段。通过这一阶段,学生不仅了解了客观世界,也认识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行为的自觉性。例如,通过以上阶段的学习之后,引导学生形成自觉地将学习过的不同的软件进行比较归纳的习惯,提高学生们的计算机知识的迁移能力。

四、总结

范例教学不仅能提高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效果,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将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奠定了终身学习的基础。

参考文献:

实践性教学案例【第七篇】

案例教学;有效性;对策

案例教学(CaseMethod)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哈佛大学商学院为了适应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需要采纳了案例教学,并在长期的管理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演进而使其成熟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有战略远见的福特基金会的大力赞助下,哈佛商学院办起了持续11个暑期的案例法讲习班,吸引了数以百计的院校来参加。这对于扩大与发展这种方法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的管理院校一直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工具,以帮助学生们能象管理专职人员那样来思考间题。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伴之而来的是全国教育与培训的大发展。人们意识到,在学习现代管理新概念的同时,必须大量引进在外国建立起来的模式和理论,也有必要学习不同的管理教学方法。因此,我国很多的管理院校,通过各种途径邀请外国教授按他们本国的方式讲授管理课程,以使我们博采众长,找出适合中国管理的教学方法,从此,哈佛的案例教学法在很多管理院校开始尝试。但是,案例教学法决非是排他的,唯一有效的管理教学法,而是与其他教学法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多种因素。

1.影响案例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从国内外管理院校案例教学的实践来看,案例教学能否有效实施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其一是案例的质量,即案例的适用性与创新性。原则上讲,案例应来源于工商管理实践,其情境及相关信息应是真实的而非虚构的,并留有有待考查和论证的信息或问题。案例的内容要为案例教学的目的服务,真正做到“主动参与式”。另外,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案例。其二是教师驾驭案例教学的能力。案例教学要求教员不仅对课堂所讲内容非常熟悉,而且要举一反三,上下贯通,真正主宰课堂活动。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该具备丰富而扎实的理论知识,其次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管理实践经验,再次应具备有效组织案例教学的能力。其三是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课程体系应体现管理知识的系统性、广泛性与前沿性。课程设置应符合从管理基础知识(或管理知识体系框架)到专业课知识,再到综合性课程的时间安排。其四是学生的适应性。学生的适应性取决于学生的层次与来源。本科生既缺乏系统的管理理论与知识,又缺乏管理实践及社会历练,影响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

从本科管理类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情况看,以上几个因素或多或少对案例教学的有效性都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缺乏合适的案例。国外的案例在使用中有“水土不服”之感,国内的现有的很多案例从内容上看,是真正“编”出来的,还有一些“案例”,只能当作具体的实例和演示用的例证,而不能作为“参与式”教学的案例。虽说国内有案例教学的平台,但使用案例库中的案例有一定的条件。对很多地方管理院校来讲,还未能共享其案例资源。另外,选择适合本科教学的案例较少。

教师缺乏管理实践。从目前看,大部分教师无企业工作的经历, 有关企业的运作也只是从书本上学到的,若要把管理实践的案例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去讨论,再去总结评价,确实有点力不从心。

学生缺乏主动性与参与意识。我国高等院校的学生,大都长期接受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案例教学还有一个适应过程。一些院校在尝试案例教学时发现,学生(特别是本科生)对此法虽然很感兴趣,但在课堂的具体实践中往往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意识,更缺乏辩论。最终以“提问式”结束所谓的“案例教学”。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课程的设置存在问题,这就使学生在处理一些课程案例中有关信息时,由于缺乏对一些知识系统性的了解,而导致思维紊乱,不能把所掌握的资料逻辑地组织起来,进而影响主动发言与辩论。学生缺乏实践。很多院校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受到很大的冲击,基本是流于形式。学生的“实习报告”来源于相关书本(资料),对企业管理实践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提升案例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从某种程度上讲,案例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效的实施案例教学,必须从这个“系统”中的相关要素(学生、教师、案例等)人手,使其具备相应的环境与条件,然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协调,最后达到预期的效果。

加大案例编写的投入力度。组织案例编写团队,鼓励教师到企业一线采写案例素材。案例的编写要讲求适用性,编写好的案例要经过课堂实践的检验再予以推广使用。另外,还应注意,案例需要不断的创新。

加强管理基础理论教学。案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讨论、辩论来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灵活运用。但在案例教学的实践中,由于案例分析讨论占用了课时而使理论教学缺乏系统性。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教师对课程构架体系及内容融会贯通的程度与高度概括总结的能力。否则,就会顾此失彼。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教师创造参与管理实践的机会。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寻找课题,为企业解决管理中的问题,以此来提升教师的管理实践能力。为有效驾驭案例教学奠定基础。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加大实践基地建设投入的力度,有效落实教学实践环节。改革实践环节的考核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管理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作者系长春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副教授)

[1]王 江.高职管理学教学中实施案侧教学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

[2]张 忠.我国管理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前沿,

[3]沈亚平,王 骚。公共管理案例分析[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4]卢文刚。公共行政管理教学方法改进与优化[J].中国行政管理,

教师的课堂教学【第八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而这一任务的实现离不开小学语文教师在语言规范运用上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规范语言的使用不仅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更是一个教师个性教学的体现,所以对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性的研究尤为重要,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推进学生语文素养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含义

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中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以达到更好的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增强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是一个教师综合素质的整体体现,包括教师敏锐的语言应变能力、独特的语言教学风格、机智的语言策略和深刻的语言理解力。

二、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现状

(一)教师口语化现象较为严重

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课堂上教师的讲课用语,它与平时的口语有很大不同。它要求教师语言逻辑严谨、用词准确规范等,相对于平时用语,它更精确。但是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教师不注意规范教学语言,而是随意使用生活中的口语,这就使得学生无法获得专业的语言熏陶。

(二)教师口语存在方言化现象

我国从1994年就开始实行普通话水平测试,但是不同地区测试水平标准不一样,再加上一些人为因素,我国小学还存在着部分教师口语方言化的现象。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又具有向师性,喜欢模仿学习老师的行为,试想一个教师口语方言化严重,那么在他的课堂上,他的学生极为可能口语发音不标准。

(三)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性欠缺

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化和抒情化可以起到引起学生学习语言兴趣的作用,但是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懂得教学语言艺术,更多情况下用“嗯”、“那个”等,严重影响了语言的艺术性发挥。表现在导入语过于单调,很多情况下都是开门见山;讲授语平淡无奇,讲解时一直是一种语气,没有起伏,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束语能起到升华主题、增强体会的作用,但是很多情况下结束语都是匆忙说完或者没有精心设计,根本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三、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问题解决对策

(一)规范使用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的规范使用首先体现在语言情感要丰富,我们知道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又具有极强的想得到老师认可的心理,所以教师完全可以合理利用这一特征,比如在进行诗朗诵上,教师要情感饱满地朗诵以给学生做表率;其次体现在语言风趣且生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致,这就要求教师要仔细设计导入语、提问语和结束语等;最后体现在语言要科学合理,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合理使用语言,用规范的语言教授知识,向学生传达正确的字词语音,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浅出、合理使用语言。

(二)合理运用肢体语言

教师首先要做到用眼神去说话,一个优秀的教师总能用眼神去向学生传递信息,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表达的不同情感而表现出不同的眼神,并且要时刻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其次要做到用表情沟通,教师的表情要与课文的整体感觉一致,比如课文要歌颂母爱,教师就要表现出感动的表情,但是切记表情要自然,不矫揉造作;最后还要做到用手势传情,手势可以起到指引学生注意课堂内容、理解课文思想的作用,手势语包括情感手势、指示手势等,且都要注意手指、手掌等的运用。

(三)灵活创新教学方式

语言可以运用到多种情境中,以发挥其独特的魅力。比如组织课堂比赛,可以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竞赛,小学生喜欢比赛,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再比如利用情景再现的方式教学,教师一味地讲解可能学生体会不深刻,那么适当地将语言与具体情境相结合将会起到亲身体会的作用,在具体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几个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表演,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吸引学生注意投入到课堂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体验感。

20 3156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