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案【优秀4篇】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雨巷》教案【优秀4篇】”教案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雨巷教案【第一篇】
教学设想:
诗歌重在朗读,体会情感,有感情的朗读也被称为“美读”。本课旨在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诗中的情感,在诵读的基础上,从意象入手分析意境,抓住情感基调,探究诗歌的内涵及艺术特色,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诗无达诂。”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力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重难点:
如何在赏析意境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探索诗歌的内涵,调动学生从多角度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上课前发一张草稿纸给学生,让学生随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以及疑问,在课堂上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留待下节课或者课后探讨。
导入课文
一、朗读体会
1、自由诵读。
2、再读一遍(可默读可有感情的读出声来),边读边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直觉感受,原初体验。读1篇文章会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和精神上的影响,请2~3名同学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教师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整体感受。
3、尝试性“美读”,揣摩朗读技巧。
学习诗歌的重要途径就是“美读”,读出感情来,读出技巧。上单元的“点击链接”里提到了“朗读的要领”,请尝试一下,揣摩朗诵的技巧,读出美感来。
①请一位同学示范朗读;(教师和学生评点)
②听录音范读;(提示学生看有没有新的感受,记在纸上)
③学生再读;(可齐读,尽量模仿范读的节奏和技巧,体会感情)
二、进入诗歌
(一)探究诗歌鉴赏的一些方法
我们前面学了几首诗歌,做题也见过很多诗歌鉴赏的题型,你是怎样阅读鉴赏一首诗歌的?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可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通过代表交流,教师做适当的补充。教师应着重引导而不是讲解,并且善于激发学生的疑问。为避免场面失控或者意外情况发生,影响课堂气氛或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准备好以下素材备用。)
1、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可制成卡片或者幻灯片)
2、诗歌意象和意境(什么是意境?什么是意象?为什么选取这些意象,其达到的表达效果?)
《雨巷》的意境分析:“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朦胧)
《雨巷》运用了哪些意象:“我”、“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篱墙”、“油纸伞”;
3、情感基调(可通过诗中的反映感情色彩的词语进行分析)
4、表达技巧(着重分析象征手法的运用,什么是象征?几个主要的意象分别象征了什么?)
5、诗歌的内涵(此诗的内涵可从多角度分析)
在梦一般凄婉迷茫的意境中塑造了一位孤独感伤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以象征的手法抒发了诗人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愁怨的失望的复杂情绪。
(可从探求“理想是什么”这一角度来发掘诗歌的无限张力:这是一首爱情诗、政治诗、哲理诗等角度探究。但无论哪一种,其凄婉迷茫的意境和那哀怨的眼神、太息一般的目光,还有那彷徨的声音,让我们无限惆怅,一代一代永远也走不出这悠长悠长的“雨巷”。)
6、艺术特色(可通过比较的方法来赏析,结合前面学的新月派的诗歌《再别康桥》和《死水》来分析,看看《雨巷》在艺术风格上有那些特点。)
着重谈谈音乐美:和谐的韵脚,押韵;双声叠韵词的运用;句式上的回环复沓;节和词的反复出现(注意第一节与最后一节的“逢着”和“飘过”,可进行探讨);流畅圆润,富于吟唱(可播放《雨巷》这首歌)
(二)配乐诗朗诵
三、作业:发挥大胆想象,把《雨巷》改编成1篇散文或者小说,并试着比较诗歌语言与散文和小说语言的异同
《雨巷》原文欣赏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教案【第二篇】
一、内容说明
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第二课。新课标特别强调语文学习的人文性,在诗歌方面,对学生而言,无疑是对其认知体系以及情感、想象力所进行的一次美的洗礼。我们的教学设计应立足于诗歌的审美和情感这一维度,覆盖到从内容到形式的方方面面。《雨巷》的教学设计也是围绕这个教学主旨,拟探讨以下两个大层面的问题:一是从诗歌的忧郁情怀中去感悟诗人情感个性的几种具体体现,如孤独、幽怨、迷惘和执着的追求等。二是分析诗歌形式的独具匠心,如意象选择的朦胧伤感、意象构成的独特性和语言的形象生动、含蓄蕴藉等特点,最后可以组织学生就诗歌的深层内蕴进行讨论,让学生从内容到形式全方位体会诗歌的美,并学会一些基本的鉴赏方法。
二、学生情况
对于贫困地区普通高中的高一学生来说,虽然基础差,但在中国古代诗歌方面,基本上也有一定程度的积累,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多半学生还是知道的。他们对中国现代诗歌也并不是一点不知道。部分学生对一些时下流行的美抒情歌曲也有所偏好,这些可以作为《雨巷》教学和激发学习兴趣的的基础。《雨巷》的古典意境美和格式音韵的和谐美,学生在诵读及教师的点拨下应该有一定程度的领会,但对于《雨巷》意象的朦胧隐曲以及深层意蕴的理解,可能会因学生的情感禀赋和语文基础的差异出现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这部分内容在教学设置上应该灵活开放一些,可创设各种情境,利用相关资料进行印证融通,多角度多方位地引导学生置身其间,疏通学生的思维路径。能理解多少是多少。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诗象征性意象的内涵和虚实相生的意境。
2、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以及诗歌主题。
四、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意象领悟意境的现代诗歌鉴赏方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语
江南多小巷,一条石板街,两排古朴的老屋,显得寂静而幽深。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春日,一位青年独自撑着油纸伞,走在这样的一条小巷,他的心里又会荡起怎样的涟漪,我们又会感知到这青年怎样的情怀呢?让我们随着录音一起走进《雨巷》,走近戴望舒。
2、品读入境
(1)教师真情范读
(2)自由大声朗读。
(3)有感情地小声读,读完之后纸上写下你听读后的感受。感受:忧伤、惆怅、凄婉、寂寥和朦胧的美。
(4)你是如何获得这种感受的?
明确:诗歌内容,具体说是语言。
3、课件展示:现代诗歌朗读要领
(1)确定情感基调
(2)确立语速
(3)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
(4)确定诗句的停顿
(学生揣摩朗读,教师作适当指导)
4、请学生朗读,教师评点,择取部分进行范读。
5、研读诗歌,把握意象。
(1)我们的忧伤、惆怅等感受来自语言,作者并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意象来表现某些情感。说说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征是什么?(小组交流)
明确:意象、特征
雨巷、悠长、寂寥
油纸伞、古朴
丁香姑娘、美丽、惆怅、寂寥
篱墙、颓圮
(2)这些意象中哪个意象是主意象?共同探讨作者选择丁香姑娘这个意象的作用。
a、作者为何选择丁香来描写姑娘?
明确:丁香的特点是高洁、美丽,古人常用丁香来表现愁思(思考和联系二),而本诗开头就定下了这样凄凉、忧伤的基调。b、读完全诗,你认为丁香姑娘存在吗?哪里看出?
明确:不存在。开头“我希望逢着”,结尾“我希望飘过”,表明丁香姑娘并未出现,她只存在于作者的心中,存在于他的想象中。c、这种并未在诗歌中实际出现的意象我们一般称为虚笔,这种手法称作象征,那么什么是象征呢?
补充象征主义的知识(略)。
d、那么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此问题让小组讨论)介绍作者戴望舒:原名朝寀,1905年3月5日出生于杭州大塔儿巷11号,上小学和中学都要走过好几条长巷,少年时期的生活为他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1927年他创作了这首《雨巷》,成为他的成名作,他也因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当时他才22岁。丁香”姑娘。诗人化用古典诗词“芭蕉不展丁香结”(李商隐《代赠》)、“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浣溪沙》)中的“丁香”形象。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我们看到,由单纯的丁香结作愁心的借喻,变成了一个含着忧愁的美好形象的化身,这个形象包含了作者对生的美感意识,这正是唯有哀伤可以安慰哀伤,唯有忧愁可以理解忧愁。“丁香”姑娘虽然“象梦一般地”飘过,“凄婉迷茫”,又“在雨的哀曲里”消散了她的芬芳和惆怅,但她的忧愁短暂地安抚了诗人的心灵。
明确:丁香姑娘的特征是美丽、惆怅、寂寥,与“我”相近,又显
得虚无缥缈。因此通过她表现了诗人自身孤独寂寞又愁苦,有所追求又迷茫无奈的心境。
丁香姑娘象征了作者追求的恋人、理想(进步知识分子对前途无望的苦闷之情)、人生(小知识分子青春期的孤独忧郁或多愁善感)。
6、再读诗歌,领悟意境。
(1)再读诗歌,尽力读出丁香姑娘的特点,也读出作者的心境。思考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意境呢?(学生齐读,有愿意单独朗读的更好)
提示:所谓意境是指一个个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的一种整体境界,它包含了诗歌的整体氛围、作者抒发的情感。
明确:孤独、寂寥、凄婉、惆怅、朦胧的意境。
(2)归纳:怎样鉴赏现代诗歌?
明确:以意象为抓手,分析意象特征,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3)在此基础归纳本诗主题。
通过丁香姑娘、雨巷、油纸伞等意象的,营造了一种孤独、凄婉而惆怅的意境,抒发了诗人追求理想中的情人而不得的苦闷惆怅之情。(这是一个主题)
六、总结本课,拓展延伸
总结:这堂课我们主要通过意象的分析,学习了《雨巷》这首诗。而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请听歌曲《丁香花》,体会一下王磊心中的你又是位怎样的姑娘?
结束语:据说这首歌的创作就受到了《雨巷》的影响。同时,这首歌的背后还有一个凄美的故事,同学们课外可去查资料了解。
七、作业
(1)背诵《雨巷》
(2)搜集戴望舒其他诗作,以《我看戴望舒》为题写1篇短论,字数400字左右。
雨巷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感受戴望舒诗歌的音韵美。
2、品味意象,体悟诗歌朦胧幽婉的意境美。
3、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教学重点
分析理解诗中“姑娘”、“我”等意象,及其象征意味。
教学难点
对作品中“姑娘”含义的解读及作者身上体现的执著美。
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题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北方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沙,上海的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江南的小巷悠长而又寂寥,走过雪月风花,走过杏花春雨,走过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有过梦,有过泪花,更有着怒放的红芍药。江南的小巷是1篇飘逸恬静的散文。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来体味江南巷之美,诗之美。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诵全诗,正音:
彷徨(páng huáng) 彳亍(chì chù) 颓圮(tuí pǐ) 寂寥(jì liáo) 惆怅(chóu chàng)
2、现在请大家再放声朗诵一下这首诗歌,请注意感情和节奏的把握。
3、提问: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读?
幽怨、低沉。
教师总结: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清丽明快,而是笼罩着一种淡淡的忧愁。
4、再请一位学生读首诗。
5、朗读指导:现在请大家欣赏一下全诗的朗读,也随着朗读来看一看怎样的江南雨巷。
注意:朗读节奏、重音、语速。
(课件播放配乐朗诵)
三、赏美品美
1、品读意象,体意境之美:
(过渡)舒缓的旋律,淡淡的忧伤,把我们带到了迷蒙的江南,如烟的雨巷。大家想一想,当你沉浸在忧伤之中时,是否想过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它的忧伤之美?
⑴ 请再放开声音朗读,边读边思考。有想法和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⑵ 学生自由发言:
点拨:丁香花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白色或紫色,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愁怨。如李商隐的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的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归纳学生发言,幻灯片:
油纸伞:复古、怀旧,迷蒙。
雨巷:悠长、寂寥、迷茫。
颓圮的篱墙:破败、荒凉。
丁香:美丽、高洁、愁怨。
教师总结:看到油纸伞我们会想起断桥,想起白娘子与许仙相会的旖旎传说,想起丹青绘就的江南烟雨,想起少女玲珑的舞姿,想起歌曲动听旋律。“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淅淅沥沥的春雨滴落在油纸上,想起寂寥的音响,自在飞花、无边丝雨之中,一个长发披肩的女子从颓圮的篱墙边袅袅走来,携着一缕丁香花的幽香,载着一怀焉然极致的心事,有叹息,但不哀伤,有顾盼,但不凄然。我们仿佛置身于江南雨巷中,感受到一种幽深空蒙、迷离缥缈的意境美。
2、诵读诗歌,感音韵之美:
(过渡)有人说,诗是情感的铀,语言的钻石。的确,诗就像一条流淌的河,像一首绕梁的歌,当我们沉浸在“雨巷诗人”为我们营造的忧郁凄美的意境中时,是否感受到另一种美呢?
⑴ 指名朗读,读出情感。
⑵ 提问:我们感受到诗的总体节奏是舒缓悠扬的,诗人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处理造成的呢?
明确:
①、每行三顿。
②、单字顿都设在行首。
③、复沓手法的运用。
④、叠词的妙用。
⑤、诗的押韵,每节押“ang”韵二、三次。
⑥、使用排比。
⑦、大量带有很浓情绪色彩的词: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
⑧、双声叠韵词:芬芳、彷徨、惆怅。
教师总结:这些手法的运用形成了一种悠长舒缓、低沉徘徊的旋律,营造了一种凄婉迷茫的意境,加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形成了一种音韵美。
3、探究意象,悟情境之美:
(过渡)文学欣赏中有一句经典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有不同的理解。这首诗中抒情主人公“我”彷徨在寂寥、悠长的雨巷就是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姑娘有何含义呢?
讨论:《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诗。人们对这首诗中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我”,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看法?
点拨:
⑴ 根据本文故事情节看:
爱情诗。
⑵ 从诗歌传统角度看:
理想。
屈原《离骚》“香草美人”象征高贵的爱国精神;
郭沫若《炉中煤》“年轻女郎”意象象征祖国。
⑶ 知人论世,课件显示背景(“我”的补充──另一层面的“我”,将来的“我”)
[NextPage]
教师总结:无论怎样理解姑娘的形象,我们看到诗人最终都没有放弃对姑娘的期望,没有放弃对美与理想的孜孜追求,尽管在诗人求索的过程中有惆怅、迷茫、失落和感伤。所以,有人说戴望舒是一名略带着一丝忧怨的寻梦者,在他身上体现着一种苦苦追梦的执著美。
四、结语
美是丰富多彩的,清丽明快是一种美,隐逸旷达是一种美,同样舒缓低沉、忧郁凄凉也是一种美,戴望舒的雨巷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别样的美。最后,让我们再次走进戴望舒,走进他的雨巷。
(课件播放朗诵)
五、作业
试依照《雨巷》一诗的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
板书设计
意境美──音韵美──执著美
《雨巷》教案【第四篇】
一、教学目标
1.品味重点语句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内涵,把握作者感情。
2.通过自主思考,探讨交流,了解诗人创作风格,品味语言,把握意象,领会表达技巧,领悟作者感情。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表达技巧,品味语言,分析意象,体会情感。
2.难点:理解“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领悟作者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在这个诗歌的王国中有异彩纷呈的各种形式的诗歌,曾有一个诗人写了一首诗叫《雨巷》,就因为他写了这首诗被冠以“雨巷诗人”的称号,大家知道这个诗人是谁吗?——“戴望舒”。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戴望舒一起走进这条《雨巷》。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听名家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
2.听完朗读有什么样的感受?
明确:诗人的哀愁与怅惘。
(三)深入研读
1.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这些优美的图景主要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的?
明确:雨巷这首诗描写了江南的梅雨时节,在一个无名小巷之中,矗立着一个彷徨孤独的人,渴望遇到一个像丁香一样的姑娘。但这位姑娘却如梦一般,出现又消失。
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姑娘、篱墙、我。
2.这个丁香姑娘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明确:这是一个忧愁迷茫,优雅的、楚楚动人的、惹人爱怜的小家碧玉,像梦一般出现又消失的姑娘。
3.作者创设的这些意象究竟指什么?(小组讨论)
明确:
雨巷:黑暗的社会现实。
油纸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
我:孤独者。
丁香姑娘:我在孤寂中的美好的希望理想。
篱墙:社会的黑暗困顿的大环境。
教师小结:所以说这首诗不仅是表达了作者的一种爱情理想也表现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虽然这个过程是痛苦惆怅的。
(四)拓展延伸
提问:你们觉得这样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是否真的存在?这个姑娘象征什么?请大家讨论一下。
明确:
①存在,象征诗人心中那美丽心爱的姑娘,年轻人爱情的苦闷和追求。
②不存在,大革命失败,1927年4月12日反革命政变发生,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者遭到屠杀,戴望舒也遭到通缉,诗人革命理想幻灭,“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了诗人美好的革命理想。
同学们自由发挥,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不同见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教师引导,跟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的感受。
(五)小结作业
在优美的画面中,我们走进了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诗人自己在其中孤独地彳亍彷徨。他在孤寂中渴望遇见“丁香一样的”姑娘。然而诗人知道,这美好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她和自己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怅,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梦一样。留下来的,只有诗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希望通过学习本文,大家都能学会用心品味诗歌,学会诗歌朗读的方法,感受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作业:背诵《雨巷》。
上一篇:《画一画》语言教案精彩4篇
下一篇:《半截蜡烛》说课稿汇总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