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教案【实用4篇】
【导言】此例“《毫米的认识》教案【实用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毫米的认识》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 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习
1. 提问:你己经知道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1厘米有多长吗?这两个长度单位中,哪一个大,哪一个小?1米等于多少厘米?
2.拿出直尺,指出直尺的0刻度线、1厘米、2厘米、3厘米。从哪里到哪里是3厘。
[评析:通过比划、找刻度等方法唤起学生对已学长度单位的回忆,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二、进行新课
1. 教学分米。
(1)出示一个文具盒(长2Ocm、宽l0cm)。提问:猜一猜,文具盒的宽是多少厘米?长呢?
(2)谈话:要准确地说出物体的长度,不能只靠眼睛看,可以用直尺量一量它们的长。
让学生动手量。
(3)讲述: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有多长?(板书:1分米=10厘米)
(4)谈话: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1分米的长度?你能用拇指和食指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吗?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互相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5)在米尺上数一数1米有几分米,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米=10分米)
(6)谈话: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说说各接近几分米?
[评析:由学生熟悉的文具盒的宽和长引出分米的概念,再通过数一数、比划比划、画一画等方法,加深对分米的认识,了解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起分米的表象。]
2.教学毫米。
(1)认识毫米。
谈话:猜一猜数学书有多厚?用尺量一量,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
讲述:这本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用厘米作单位,不能准确地量出它们的长度,接着我们认识一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
投影演示:刻度尺上每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同学们用铅笔尖指一指1毫米,看看1毫米有多长?
谈话: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1分硬币再慢慢抽掉,这时两指之间的空隙就是1毫米。你知道哪些物体厚度大约是1毫米?(电话卡、银行卡、10张纸的厚度等)
(2)理解1厘米=10毫米。
谈话:猜一猜,1厘米里有多少个1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你是怎么想的?数数看。
1枚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多少枚这样的硬币叠起来是1厘米?为什么?
(3)认识几十毫米、几十几毫米。
提问:从0刻度开始,1毫米在哪里?10毫米、20毫米80毫米在哪里?15毫米和25毫米在哪里?米尺上5毫米、15毫米等刻度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多媒体演示)
你能画一条26毫米长的线段吗?
你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评析:让学生猜测、想像、讨论、观察,可以深化学生对毫米的认识。解决的问题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学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系统地认识学过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1)提问: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从大到小排一排吗?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长度的?
(2)让学生用手势比划这些长度单位,说出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3)讲述:这几个长度单位在国际上还有统一的写法,你们想说说吗?请看第27页横线下边的文字,谁能读出这些英文字母?
指名读后,再一起读一读、写一写。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提问: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你是怎样很快看出来的?
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2. 量下列物体的长,你认为用什么单位合适。
语文书的厚度;筷子的长度;教室的长;橡皮的厚度;铅笔的长。
指名回答。
3.想想做做第5题。写在书上,同桌相互检查。
4. 游戏找朋友。大树、筷子、课桌、蚂蚁想跟长度单位交朋友,你们谁愿意做它们的朋友呢?(边唱《找朋友》边做游戏)
一棵大树高5( )
一根筷子长20( )
课桌宽3( )
小蚂蚁身长5( )
5. 选择题。
(1)哪个物体长度最接近1分米。( )
① 1根火柴
② 1枝粉笔
③ 1枝毛笔
(2)哪个物体的厚度最接近1毫米?( )
① 一本《新华字典》
② 一本语文书
③ 一张IC电话卡
在小组内说给同伴听。
6.想想做做第6题。
同桌先猜再量,看谁猜得对。
[评析:练习设计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练习形式生动、形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评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趣味性。本节课让学生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让学生感受到掌握分米和毫米是日常测量的需要,感受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价值,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接着通过猜测、验证,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运用了猜测验证的学习方法。再通过讨论、数一数、画一画、比划、举例等操作活动,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丰富了学生的感知。整节课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运用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学会学习。
《毫米的认识》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 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
3. 进一步发展同学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4. 培养同学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怎样正确使用毫米、分米丈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
课件,纸尺,直尺,卷尺,一分硬币。
公开课教案JIAOXUE SHEJI数学三年级培训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有个惊喜的发现,发现大家都长高了!你现在有多高,知道吗?
生1:我1米32厘米。
生2:我1米37厘米。
……
师:请大家估一估,××有多高?
生1:××大约有1米30厘米吧!
生2:××高1米35厘米。
……
答:答案不统一,要想准确地知道他的身高怎么办呢?
生:量一量。
师:谁能帮他丈量一下?(指名3人用卷尺丈量,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丈量结果。)
板书:1米39厘米
师:刚才谁估测的比较接近1米39厘米?
师:这里面有咱们学的几个长度单位?
生:两个,米和厘米。
师:那么1米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米长的纸条)
1厘米呢?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厘米长的'纸条)
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米等于100厘米。
[评析:本节课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教师由谈话引入,围绕着同学身高的变化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亲切、自然,切合实际,同学兴趣盎然,能集中精力参与到学习中来,不只为这节课的顺利进行做了良好的心理准备,同时,又巧妙地进行了旧知的复习,为后边的新知研讨打好了知识基础。]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三篇】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有了系统的学习,对长度单位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原来的基础上了解毫米产生的意义,理解1厘米=10毫米,感受1毫米的厚度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
二、学习目标
(一)会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厘米、毫米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三)通过自主探究,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诀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激趣
猜猜老师的身高有多少?(1米61厘米)里面出现了哪两个长度单位?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测量哪些物品用米?哪些用厘米?,我们的数学书用哪个作单位比较合适?
2.估一估
估计数学书的长大约是( )厘米,宽大约是( )厘米,厚大约是( )厘米,
3.量一量
数学书的长是( ),宽是( ),f是( )。
小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为了较准确的测量,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一毫米,
(二)学海探秘
1.汇报课前小研究。
你知道了有关毫米的哪些知识?教师出示有关毫米的知识。
2.认识毫米,感知1毫米的长度
(1)你能在尺子上找到毫米吗?找到后指给同桌看
(2)指名到投影上来找毫米。(放大尺子)
(3)小结:尺上1厘米中间还有许多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4)观察会员卡的厚度,用尺子量一量卡的厚度,用手捏住卡感知1毫米的厚度,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
3.认识1厘米=10毫米。
(1)我们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在1厘米中究竟有几毫米呢?请在自己的尺上选择任意的1厘米数一数。(出示视频)
那么2厘米是多少毫米?4厘米呢?
4.测量
(1书本第22页做一做。
(2)测量每条线段长度(以毫米为单位):
(三)巩固新知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一橡皮擦长
(2)教室的长约10( )
(3)玻璃厚约5( )
(4)玲玲的身高为125( )
2.我会算。
8厘米=( )毫米40毫米=( )厘米
10厘米=毫米3厘米4毫米=( )毫米
《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第四篇】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以及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毫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是关键。要通过丰富而具体的测量和估计活动,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强化已经形成的表象。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 数学日记导入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每天都在坚持写数学小日记,淘气最近也在向我们班的同学学习,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数学小日记。谁来读一下:今天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 床上爬起来。走进卫生间拿起2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的洗脸、吃早餐。吃完早餐后我背着书包去学校,来到教室,我拿出语文书,在7厘米高的课桌上认真的早读。
师:老师看到好多同学都在笑,你们在笑什么?
学生说出单位出现了错误。
师:那谁能告诉我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
师:淘气日记中出现的单位到底该怎么改呢?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
二、认识分米
1、初步认识
PPT出示铅笔盒。
师:铅笔盒是同学们每天都要用到的学习工具,你们知道它的长边和短边分别是多长吗?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和这个铅笔盒一样大小的纸片,同学们估一估它的。长边和短边的长?
师:你能量一量吗?看看你估计的准不准。
师:这个铅笔的长大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
指出像10厘米、20厘米这样的长度还可以用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来表示。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分米是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分米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可以用字母“dm”表示。(板书)
追问:这个文具盒的长大约是几分米?宽呢?
2、认一认
让学生拿出直尺,按照10厘米是1分米,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看看有多长。
提问:从直尺上看,1分米是几厘米?
指出:从直尺上可以看出,1分米正好是10厘米,也就是说,1分米等于10厘米。(板书)
提问:你能用手比画出1分米有多长吗?先试一试,在于同学交流。
3、画一画
让学生用直尺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提问:你是怎样画的?请同学们互相检查一下,再看看1分米的线段有多长。
4、找一找
提出要求:找找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同桌互相说一说。
组织全班交流,进一步感受1分米的实际长度。
5、数一数
让各小组的同学轮流在直尺上数一数,看1米有几分米。
三、认识毫米
1、量一量
同桌合作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有几厘米,冰河同学交流。
提问:数学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要准确表示它的厚度,怎么办?你有什么想法?
提示:直尺上1厘米中间1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板书)这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一个长度单位,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请大家观察直尺,并在直尺上指一指1毫米,看看一毫米有多长?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明确:直尺上每一个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
2、数一数
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
3、看一看
出示一些厚度大约是1毫米的物品,说明他们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然后让学生在数学书上数出10张纸,量一量它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再让同桌同学相互比划1毫米的长。
提问: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四、巩固提升
1、改正淘气的数学小日记
2、想想做做第一题
让学生看图,同桌互相说一说各是多少毫米。
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各是几毫米的?
再问:你认为怎样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3、想想做做第二题
出示三角形图,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形的边,说一说怎样测量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
学生独立完成测量和填空,并交流测量的结果,以及自己的发现。
出示平行四边形图,让学生独立完成测量和填空,并组织反馈。
提问:通过测量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长,你有什么发现?
4、想想做做第三题
完成测量后,让学生说说课桌和板凳的高各接近几分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想想做做第四题
让学生分别估计数学书和讲台的宽,说一说估计的结果,以及为什么估计数学书的宽要用厘米作单位,而估计讲台的宽度要用分米做单位。
让学生分别测量数学书和讲台的宽,并记录测量的结果。
提问:数学书的宽正好是整理米数吗?比18厘米多几毫米?可以怎样表示?
再问:讲台的宽正好是正分米数吗?可以怎样表示?
比较:估计时,一般不需要得到十分准确的结果,可以用大约是多少来表示,而测量得到的结果是比较准确的,可以用几厘米几毫米或几分米几厘米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6、阅读“你知道吗”,并进行交流。
五、交流反馈,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在授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接受的较快,讲解的页较为流程,学生的反应也很积极。我通过数学小日记的方式进行导入,即建立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在新授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课堂交给学生。在评价的部分,我非常注重评价的时效性,给予学生及时肯定的评价,以激励性的评价为主,即使学生回答不出来我也会给予一定的引导。在练习环节发现部分学生将厘米和毫米两个单位混淆,在巡视指导时分别进行了个别指导。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