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五年级牛和鹅原文及教案【推荐8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北师版五年级牛和鹅原文及教案【推荐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北师版五年级牛和鹅原文及教案【第一篇】
教材简析:
“际天而来”、“吞天沃日”,这该有多么雄伟、气势磅礴啊,这就是被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潮”。课文带领学生走近浙江潮,感受那磅礴的气势,通过感受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美观书写本课生字6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好古文的读法。
3、运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通过古今文字的对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通过感受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古今文字的对比,感悟祖国语言的魅力,增强语感和对祖国语言的由衷热爱。
教学难点: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理清作者的思路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学情分析:本班有学生60人,其中男生37人女生23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够,个别学生阅读能力很差,成绩不稳定,好差生两极分化严重。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将首次接触到文言文,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2.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能说说第一次读古文的感觉吗?
3.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些困难吗?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各小组分两步来解决问题:第一,认真读课文,先把课文的大概意思读明白;第二,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顺。时间暂定五分钟。(生合作学习。教师很认真地逐组巡视辅导。)。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评价,纠错)。
3.指读课文:课文读通顺了吗?谁来试一下?(评价)。
4.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把握古文的韵律读法。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围绕着“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来感受浙江潮的伟大。
从哪里能看出浙江潮是伟观呢?请你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形:仅如银线等色:玉城雪岭等。
声:如雷霆势:震撼激射。
2.指名回答:远——近——气势—诗歌评价。
3.指导美读: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4.教师配乐范读,学生练读,指读。(古筝曲)。
5.再读古文,说说为什么称浙江潮为“天下之伟观也”?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以及自己的理解进行交流。
6.指导朗读:将你感受到的浙江潮读出来,注意读出气势读出古文特有的韵律。
四、拓展运用。
1.其实描写浙江潮的文章有很多,老师又给你带来1篇。出示《钱塘江大潮》,请你读读,感受一下这两篇课文有什么不同?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指名读,说感受。
五、课堂小结:
虽然本课只有短短四句话,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壮观的浙江潮,感受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把你的感受朗读出来吧!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古文描写的浙江潮,简洁、传神。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现代散文。
板书课题:观潮。
看看两者有哪些不同?
二、检查预习:
1、通过预习,你认为哪些生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学生进行交流,纠正读音。
2、指名朗读本课生字新词。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4、学生质疑。
三、学习课文:
1、理清课文脉络: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2、学习潮来前课文1—3自然段。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点拨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大潮来时的景象。进而理解课题《观潮》即观天下奇观。
找出写大潮来之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江面平静人们急切)。
3、精学“潮来时”,学习课文4—5节。
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中,你们的心情急不急呢?老师找来了大潮到来时的录像带你们想不想看呢?播放录像思考: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潮的声大,浪高)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读4—5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写潮的样子”的句子。
知潮声:声像什么?响声怎么样?千百万辆坦克同时开动的响声像什么?在学生回答出来之后,让回答最确切的学生将“闷雷”,“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写在黑板上。
知潮形:用以上的方法,让概括最全面又准确的学生将“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书写在黑板上。
知潮序:通过板书,你可以看出作者的观察顺序吗?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远处”,“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向前移动”、“再近些”、“越来越近”。
训其说:根据板书叙述潮来时的经过。先让全体学生按板书内容练习说,再让学生加上表示观察顺序的词练习说。
解其情: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之中,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学生理解观潮人的“喜”、“惊”之情。
小结:钱塘大潮声巨大、浪罕见令人又惊又喜,使人惊心动魄。让我们一起有感情朗读“潮来时”这一部分。
4、自学“潮过后”学习课文第六节。
潮过江面景象会是什么样?带着这一问题自学第六自然段,自学后交流。
从潮头“奔腾而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涌来”分析中理解了潮头汹涌,余威犹在。“霎时”一词的分析中,理解了潮头一眨眼就过,进一步理解了江潮速度之快。“水位上涨六米”的分析中进一步理解钱塘大潮之奇。
5、再忆“潮来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下奇观”。
四、本课小结:
这正是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你认为这里所引用的天下指什么?学生理解“天下”可以认为是中国,也可以泛指全世界。学生理解“天下无”为中国之最,也可以理解为“世界皆无,唯中国独有”,这说明钱塘水潮是世界之最。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浙江潮。
2、齐读:观潮。
二、学习写作方法:
1、从“思路线”的归纳中教给学生解词的方法,“天下奇观”中的“奇”是指特殊,声形巨大,海水倒灌异于一般。
2、从潮的“形、声、线”的归纳中让学生理解“静——动——静”的写法以及以静衬动的描写手法。
3、请三个同学有感情朗读“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其他同学听读中再次观录像。让学生的心情与作者同“急”、同“喜”、同“惊”,同“赞”。作者赞美钱塘大潮天下奇观、热爱祖国山河的笔下之情,为学生的心中之情。
4、在描写中作者运用那些修辞方法?
5、文章开头与结尾一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对比赏析:
浙江潮和观潮两篇课文的不同之处?
语言文字方面朗读感受方面内容结构方面。
四、全文总结:
同学们还曾记得,那神奇美丽的五彩池;雄伟壮丽的瀑布;四季如画的小兴安岭;还有这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这就是我们可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我们怎能不感到自豪,作者也正是把这种热爱与自豪之情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北师版五年级牛和鹅原文及教案【第二篇】
1.通过回顾与整理,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梳理,进一步建立关于圆的认知结构。
2.通过练习与运用,进一步熟练运用圆的有关知识及相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梳理,进一步建立关于圆的认知结构。
运用圆的有关知识及相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挂图。
1.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具体的知识?将你学到的圆的知识有条理地整理出来。
2.学生在小组中整理。
3.小组汇报,教师板书。
(1)圆的基本特征。
(2)圆的周长计算。
(3)圆的面积计算。
(4)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4.根据分享的“北师版五年级牛和鹅原文及教案【推荐8篇】”,指名说说每个知识点具体的内容。
5.小结:学是为了用,我们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就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一些相关的问题。
1.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题。
(l)学生独立在本子上完成。
(2)说说画圆的步骤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练习与应用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是怎样算的。
3.完成练习与应用第4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集体交流。
(3)追问: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完成练习与应用第5题。
(1)理解题意。
(2)独立计算。
(3)集体交流。
(4)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与圆有关的自然现象?
5.完成练习与应用第6题。
(1)理解题意。
(2)独立计算。
(3)集体交流。
6.完成练习与应用第7题。
(2)学生独立计算。
(3)集体交流,提问: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7.作业:练习与应用第7~13题。
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与感受,然后教师点评。
北师版五年级牛和鹅原文及教案【第三篇】
每次回家的路上,总能看见一块立在公路边上的木牌,上面写着:“桃子,自己采摘。”真有趣!终于有一天,我决定去探个究竟。
从公路拐过去不远处,出现了一片桃树林和一座小木屋。走近木屋,只见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搁着几只竹篮,篮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出口旁边的箱子里。祝您愉快!”这时,一只小狗从屋旁跑过来,友好地看着我。
我说:“喂,小家伙,你愿意去桃林吗?”小狗叫了两声,撒腿向桃林跑去。
我跟着小狗钻进桃林,一股泌人心脾的香味迎面扑来。
我沉浸在亲手采摘果实的欢悦中,不一会儿,两只篮子就装满了又香又甜的大桃子。我提着沉甸甸的篮子跟着小狗往回走。
小心翼翼地装好桃子后,我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大花猫。“难道它会数钱吗?”我想,“也许是的。”
当我要离开的时候,又有人兴高采烈地走进桃林。这时,我才发现,果园主人正埋头在桃林的边上修路。
走了好远以后,我又禁不住回过头去,久久注视着那片果林和那间小屋……。
每次去婆家的路上,总见一块立在公路边用大红漆写在黄色板上的告示:“桃子——自采——三里路”。真有趣。终于有一天,我和丈夫决定去看个究竟。
从公路拐过去不到一英里,路边出现了一块醒目的告示板,板上画着黄色的桃子,红色的箭头向右指。“没有三英里吧。”我说。只见我们前面是一条泥石小路。汽车往前又行驶了一会儿,一个红色的箭头又把我们带向野草茂盛的小路。总之,每当转个弯,眼看就要失去方向时,红箭头又出现了。
汽车行驶了大约三英里时,我们发现路边有条大黄狗,它似乎等着我们的到来。我们把车停在一棵老树的树荫下,小屋旁边有两条狗和几只猫,不远处一片桃林尽收眼底。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搁着几只竹篮,篮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怎么才知道该从哪儿开始呢?”我的先生自语道。“能啊,”我看着那几条狗大声说:“喂,小家伙们,你们愿去桃林吗?”狗在我们身边跳跃欢吠,多面手撒腿向前跑去。显然,他们是在为我们领路哩。
钻进果林,根深叶茂的果树上结满了丰实的果子,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使人馋涎欲滴。我立即向一棵大桃树跑去,先生跑向另一棵。我们沉浸在亲手采摘果实的欢愉中,不一会儿,两只大篮子装满了又香又甜的大桃子。我俩提着沉甸甸的篮子跟着小狗们往回走。
把桃子小心翼翼地装进汽车,我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大花猫。“你认为它会数钱吗?”我对丈夫说。“也许会学会的。”先生幽默地回答。
与那几条热情好客的狗说过再见后,我们上了车。这时又有一辆车朝这儿驶来,“你们住这儿吗?”开车人问道。
“不。不过。它们会带你去果园的。”我们指着那些狗说。我们见那人读了桌上的留言,提上篮子,跟着蹦蹦跳跳的小狗朝果园走去。
汽车慢慢朝来路驶去。我不禁回头,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那间小屋,那张木桌和那道木栅栏——一个朴实而又真实的地方。在那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北师版五年级牛和鹅原文及教案【第四篇】
《黄山奇松》是1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文章通过对三大名松的具体描写和对黄山松“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表现了黄山奇松的“奇”。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出示三大名松的图像,让学生仔细观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态,说说各自的特点。直观的画面唤起了学生记忆中已有的表象,学生用流畅的语句说出了名松的特点。多媒体的展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勾勒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这一处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口。我利用课件展示了几种姿态不一的黄山松。学生在和谐、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中欣赏着一幅幅的奇松图,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态的松树形象,极大丰富了课文内容。
北师版五年级牛和鹅原文及教案【第五篇】
教材分析:
《布达拉宫》是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30课,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丰富多彩的文化”。《布达拉宫》是主要从雄伟壮丽的建筑和浩瀚繁富的收藏两方面向人们介绍了布达拉宫,从而说明了布达拉宫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安排、布局课文内容,课文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青藏高原上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
第二部分(2—6)布达拉宫的外形雄伟壮丽。
这部分作者主要选取了远观和仰望两个视角进行描写,充分表现了布达拉宫的高大、富丽和神圣。除了对建筑外观的描写外,作者还从布局、面积、宫墙、颜色几个方面对布达拉宫的建筑进行了全面的介绍。特别是介绍宫墙和颜色时,融入了西藏传说和佛教知识,使读者对布达拉宫建筑的认识让升到了文化的层次。这一部分的段落主要是采用总分的形式构成的。
第三部分(7—10)布达拉宫的收藏浩瀚繁复、价值连城。
这部分作者主要向我们介绍了经卷、灵塔、帝王敕封历世_的信物和礼品,以及壁画、唐卡和佛像等。在介绍这些宝物时,从不同角度突出了他们的珍贵。
这一部分的段落主要也是采用总分的形式构成的。
第四部分(11)布达拉宫的价值不可估量。
这篇课文语言方面的特点是色彩华丽、词汇丰富。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8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理解凌空屹立、巍峨壮观、鳞次栉比、熠熠生辉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布达拉宫雄伟壮丽的建筑和浩瀚繁复的收藏,全方位、多角度理解布达拉宫无法估量的价值。
3.学习本文篇章和段落的结构方式,感受本文色彩华丽、词汇分丰富的语言表达特点,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词析句,感受布达拉宫雄伟壮丽的建筑和浩瀚繁复的收藏,全方位、多角度理解布达拉宫无法估量的价值。
2.学习本文篇章和段落的结构方式,感受本文色彩华丽、词汇分丰富的语言表达特点,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布达拉宫》的图片和资料。
2.教师制作《布达拉宫》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布达拉宫不仅外表令人叹为观止,还是一个宝物荟萃的博物馆,凡是到过布达拉宫的人,无不为它那雄伟壮丽的外形和浩瀚繁复的收藏所深深震撼,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圣殿布达拉宫,去感受它那无与伦比的独特魅力。
二、品词析句感受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到第30课,如果你对它雄伟壮丽的外形感兴趣,就请你用心默读课文2—6段,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用笔画出重点的词语和句子,并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如果你对它浩瀚繁富的艺术品和文物感兴趣,那么就请你用心研读文章的7—10段,结合着课文和查阅到的资料,一会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布达拉宫内的一种艺术品或稀世文物。
请同学们任选其一,开始自学,时间五分钟。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感受布达拉宫的雄伟:
当你走向海拔3670米的圣城拉萨的时候,远在数十里之外,就能透过高原特有的清澈透明的空气看到布达拉宫壮美的身影。
1)抓住“远在数十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距离的遥远,从而感受布达拉宫的雄伟。
2)通过朗读体会布达拉宫的雄伟壮观。
在灿烂的阳光下,在巍巍的红山之巅,布达拉宫凌空屹立,金光四射,巍峨壮观,散发着一种令人震撼的美。
1)结合“凌空屹立”和“巍峨壮观”的意思体会布达拉宫的雄伟壮观。
2)指名读、齐读体会布达拉宫的雄伟壮观。
生:布达拉宫……主楼高米,东西长360多米,南北宽270多米,建筑群占地36万多平方米。
师:请问这一段在介绍布达拉宫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生:用了很多数字。
师:这是说明事物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叫做列数字。下面我们就来好好品一品这些数字?
生:米相当于40层楼那么高,可见布达拉宫太雄伟了。
师:看着这个数字,你不有的会想起李白的一首诗——《夜宿山寺》,生背。谁再来品味一下其中的数字。
生:建筑群占地36万平方米,那就相当于50个足球场那么大。
师:置身其中,你一定会感受到自己的渺小。这些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布达拉宫的雄伟壮观,我们以后在介绍事物的时候,也可以学习作者的这样一种写法。
3.感受布达拉宫的壮丽:
宫殿外部的颜色是明亮的白、黄、红三色,与佛教传统密切相关:白色象征恬静、和平,黄色象征圆满、齐备,红色象征威严、力量。布达拉宫有用铜镀金建成的金顶,有牦牛皮、彩布林立的法幢、宝伞、旌旗。在重大吉庆的日子里,还要披上五彩的“扎西吉彩”彩幔这一切把布达拉宫装扮得流光溢彩,金碧辉煌。
师:布达拉宫都有哪些颜色,
生:明亮的白、黄、红三种颜色。
师:除此之外,布达拉宫还有那些装饰品?
生:牦牛皮、彩布林立的法幢、宝伞、旌旗和五彩的彩幔。
师:明亮的白、黄、红三种颜色,再加上各种各种装饰品五颜六色,这些颜色综合在一起,用两个词形容,那就是——流光溢彩、金碧辉煌。
师:(幻灯片出示图片)是呀,每逢重大吉庆的日子来临,在炫目的蓝天下、在微微的红山之巅、在红花绿树丛中,你会看到布达拉宫流光溢彩、金碧辉煌,向人们展示着它那美轮美奂的身姿。
师:布达拉宫不仅雄伟壮观,色彩明丽,而且布局和结构也是特别的美,起大家读一读下面这段话。
生读第三段。
站在布达拉宫广场,仰望宫殿,只见宫殿层层叠叠,红白相接——白宫呈“凹”字形,从东到西结构紧凑,由低至高鳞次栉比;红宫居中,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使整个布达拉宫形似双手捧着一座佛塔;红宫上面的金顶,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似乎显示着它的至高无上。
师:你又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布达拉宫布局和结构的美?
生:我从“鳞次栉比”这个词感受到布达拉宫很美。因为“鳞次栉比”的意思就是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说明布达拉宫的建筑排列得很整齐、看起来很美。
师:这是一种整齐之美。
生:层层叠叠“层层叠叠“这个词形容层次繁多、错综复杂。
师:这是一种重叠之美。
生: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师:这是一种错落之美。
生:笔直尖翘、圆浑厚实……。
师:这是一种风格之美。
师:同学们,为了描写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作者连用了一系列色彩华丽的词语:(幻灯片出示词语)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再一次感受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
凌空屹立巍峨壮观令人震撼至高无上。
层层叠叠结构紧凑鳞次栉比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笔直尖翘圆浑厚实。
金光四射红白相接熠熠生辉流光溢彩金碧辉煌。
师: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会用这么多色彩华丽的词语来描写布达拉宫吗?
生:因为布达拉宫的确很美、很雄伟。
生:因为布达拉宫实在太美了,作者觉得一个词不足以形容,所以用了很多词语。
师:是呀,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面对像布达拉宫这样的宏伟建筑建筑,一切语言都显得是那样的苍白无力,无论你用怎样华丽的词语都不能形容出它的壮美。那就让我们走进布达拉宫,亲眼目睹它那令人震撼的美吧!
(播放布达拉宫视频)。
三、导游介绍感受布达拉宫艺术品和稀世文物的浩瀚与珍贵。
师:欣赏完了布达拉宫雄伟壮丽的建筑,接下来让我们班的小导游带领大家进入布达拉宫的内部去探寻宝藏。
生:总分的结构,先概括介绍,再具体阐述,并且都举了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师:总分的段落结构,让人感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具体的例子,能令人更加信服。
为了使大家介绍的更好,我给大家提供一个小小的帮助(出示幻灯片)。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布达拉宫。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珍贵浩瀚的经卷。……。
有请小导游们闪亮登场。(3个学生)。
生: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珍贵浩瀚的经卷……。
师:……。
生: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价值连城的灵塔……。
师:……。
生: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栩栩如生的佛像……。
……。
……。
师:那么,布达拉宫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宫殿呢?(幻灯片出示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人说,对布达拉宫的价值,怎样估计都不会过高;而对布达拉宫的朝圣和参观,三次、五次、八次、十次都不多,因为每一次都会有新的发现和体会,都会得到令人惊喜的收获。参观的是谁?(游客)在游客的心中,布达拉宫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建筑、是一个宝物荟萃的博物馆。朝圣的又是谁?(信仰佛教的人)看,这就是前往布达拉宫的朝圣者。他们每一步都以磕头和伏地的方式前行,他们用身体捂热了前进道路上的每一块顽石,他们用坚强的意志诠释着心中那份神圣的信仰。
除此之外,人们还这样来评价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被我国列为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也是西藏人民巨大创造力的象征,是研究藏传佛教和藏文化的宝库。
布达拉宫号称“世界屋脊上的明珠”,是拉萨城的标志,是世界十大土木建筑之一,也是西藏人民巨大创造力的象征,是西藏建筑艺术的珍贵财富,也是独一无二的雪城高原上的人类文化遗产。
四、拓展延伸:
师:为使我国的这一世界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们所熟知,请你写一段话,来抒发自己对布达拉宫的赞美,可以学习作者的构段方式,还可以用上本课中学过的词语。
范例一:
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评价:
布达拉宫,坐落在拉萨河谷中心海拔3700米的红色山峰之上,是集行政、宗教、政治事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它由白宫和红宫及其附属建筑组成。布达拉宫自公元七世纪起就成为_喇嘛的冬宫,象征着西藏佛教和历代行政统治的中心。优美而又独具匠心的建筑、华美绚丽的装饰、与天然美景间的和谐融洽,使布达拉宫在历史和宗教特色之外平添几分丰采。
范例二:
那巍然屹立在悬崖峭壁上的城堡,
以其特有的造型和迷人的光彩,
照耀着美丽的青藏高原。
那悠扬而浑厚的诵经声,
让我耳边仿佛有千年的呼唤在回响,
我仿佛回到了儿时的梦境,
拾起了心灵深处的情缘。
我愿做你顶上悠闲的白云,
我愿成为轻拂你的微风,
我愿做一只盘旋于你周围的雄鹰,
如果这些都不能,
那也请你允许我成为一片你城边的落叶,
让我静静地体会你雄浑而博大的胸怀。
1.学生写话,教师巡视。
2.交流写话。
五、课堂总结:
布达拉宫是一座建筑,布达拉宫是一种艺术,布达拉宫是一段历史,布达拉宫更是一种文化!最后让我们在歌曲《啊,布达拉宫》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这节课。
播放歌曲《啊,布达拉宫》。
北师版五年级牛和鹅原文及教案【第六篇】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学生独立观察,“它们一共摘了几个桃子?”
2.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
3.试着帮他们分桃子。
4.汇报做法。
0÷4=0。
5.继续观察,这时又来了一只小猴子。
6.学生试做。0÷5=00÷7=00÷8=0。
引出:
三、拓展应用。
四、总结:你学到了什么?
北师版五年级牛和鹅原文及教案【第七篇】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初步领悟文中所采用的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契柯夫的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教师:课文录音、卡片若干。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初设疑问:
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凡卡》这篇小说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2、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你从凡卡回忆的这些往事感受到他在爷爷身边时生活得怎么样?(板书:回忆快乐)。
3、凡卡给爷爷写信,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凡卡希望爷爷把他带回村子里去。)凡卡为什么希望爷爷把他带回去?(板书:现实悲惨)。
(二)读信悟情,解答疑问:
1、快速读信,看看课文的哪几个小节最能反映凡卡生活的悲惨?
2、默读第8小节,找找反映凡卡悲惨生活的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标注在书上。
a、学生交流。
b、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凡卡吃不好,睡不好,还常常挨打,被伙计捉弄。
c、设身处地地想想,如果是你,会怎么样呢?
d、我们那可怜的凡卡正在向爷爷倾诉自己的不幸,选择最能打动你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亲爱的爷爷,……”
3、默读第10、15自然段,也找找反映凡卡悲惨生活的句子,感受深刻的地方适当地写一些标注,如有产生疑问的地方,就在旁边打个问号。
a、交流反映凡卡悲惨生活的句子和体会。
b、学生质疑(估计):“凡卡为什么不怕爷爷结结实实地打?”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体会凡卡在乡下的生活很苦,可是当学徒的生活更苦,以及凡卡失去亲人疼爱的孤独。
c、在10和15节中选一个小节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自由读、两小节各指名一人读、评读。
4、讨论第二个问题:凡卡的生活为什么这样悲惨呢?结合课文及课外查阅到的资料谈谈。
5、把信的内容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到写回忆的部分停下来想一想凡卡在爷爷身边时的快乐生活。教师质疑:这篇小说一半写苦,一半写甜,这是不是有矛盾?(引导学生讨论,领悟作者写凡卡回忆乡下生活的“快乐”,更衬托出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
(三)再问再议,拓展练笔:
1、自由读20、21两个自然段,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
2、重点讨论问题:凡卡写的这封信,他爷爷能收到吗?
a、学生联系“地址不详”,认为他爷爷不能收到信。
b、讨论:就算凡卡的爷爷能收到信,他能把凡卡带回去吗?
c、是啊,对于凡卡来说,回到爷爷身边只能是一个甜蜜的梦而已。(播放最后一节课文录音)。
3、练笔(任选一题)。
课文在凡卡睡熟并做着甜蜜的梦的地方结束了。但梦总是要醒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读了课文,你可能有很多话想对凡卡说。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如教学时间不充裕的话,就作为作业。)。
五、教学结束:
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北师版五年级牛和鹅原文及教案【第八篇】
教学目标:
1、会利用已有的知识,依据实际情况给出较经济的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感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依据实际情况给出较经济的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
能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晋城都有哪些旅游景点吗?
师:旅游中最需要准备的是什么?(钱)。
师:通常我们把旅游用的钱统称为旅游费用。(板书:旅游费用)。
师:旅游费用的多少是因人而异的,即使同一个景点花费也会不同。聪明的人往往会利用智慧节省很多钱。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有关旅游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吧。
二、研究探讨。
(一)单选方案问题探讨。
1、解决淘气一家的费用:4个大人,1个小孩。
师:淘气一家人听说我们晋城有这么多好玩的地方,也想到这边来,来个“晋城一日游”。出发之前,旅行社为他们推出这样的两种优惠方案:(出示)。
a:大人每位160元b:团体5人以上(含5人)。
小孩每位40元每位100元。
师:淘气一家人有4个大人,1个小孩(出示卡片),究竟选哪种方案比较省钱呢?
(1)小组交流。
(2)学生把想法写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
(3)指名学生板演、汇报。(师把淘气一家人数卡片移到b方案下)。
(4)小结思考过程。(板书:计算比较选择)。
2、解决淘气三个老师的各家费用。
出示卡片:-家:2个大人4个小孩。
王老师家:3个大人2个小孩。
张老师家:1个大人6个小孩。
这三个老师又该选择哪种方案比较省钱呢?来帮帮他们吧。
(1)小组分工合作,一人选择一个老师家,自己完成任务。
(2)学生汇报。(把各家人数卡片移到相应方案下面)。
3、观察各家的人数与相应的方案,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
(随学生汇报板书:小孩多大人多)。
(二)组合方案问题探讨。
1、那如果去6个大人3个孩子,又该怎样选择最划算呢?
2、如果去4个大人7个孩子,怎样选择最省钱呢?
(学生小组交流、计算、汇报后,把人数卡片移到a和b方案之间)。
师:看来我们同学都很有经济头脑,不仅掌握了基本方法,还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选择各种方案。
(三)活动二:租车问题。
生:行!
师:你从中获得那些数学信息?有什么不太明白可以提问?
生:什么是每车限乘40人?
师;就是最多座40人。还有疑问吗?
师: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讨论出的方案最多,而且租金最少?完成下列的表格(可使用计算器)。
大客车(辆)。
小客车(辆)。
乘客(人)。
租金(元)。
师:哪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说一说怎样算的?
生1:我们组想的方案是租2辆大车,2辆小车。共有130个座位。付的租金是1000×2+650×2=3300(元)。
生2:我们组想的方案是租3辆大车,不租小车。共有120个座位。付的租金是1000×3=3000(元)。
生:我们组想的方案是租1辆大车,3辆小车。共有115个座位。付的租金是1000×1+650×3=2950(元)。
生3:我们组的方案是没租大车,5辆小车。共有125个座位。付的租金是650×5=3250(元)。
师:哪种方案最省钱?
生:租1辆大车,3辆小车最省钱。
师:刚才通过同学的努力,找到了方案。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运用数学头脑,采用优化、组合和统筹等方法,用最少的钱办成同样的事情。这样既可以增强勤俭办事的意识,又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我们的数学思维能力,用我们的聪明才智更好地生活。
三、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你把今天的收获将给爸爸妈妈听,下次再在遇到这类问题你可以帮着家长多出出主意,我相信,你一定会想出一种方案。真正成为家长的小助手。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书本练一练第2题。
2、回家向家长讲一讲我们今天探讨的问题,让家长了解我们的理财本领,并允许我们参加家庭理财活动。
板书设计:
旅游费用。
计算ab。
比较小孩多大人多。
选择2大4小4大1小。
发现1大6小3大2小。
运用。
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