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教案精彩4篇
【导言】此例“离子反应教案精彩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离子反应教案范文【第一篇】
1、掌握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
2、能熟练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3、会由离子反应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
4、会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去理解新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努力进取的优良品质。
3、使学生学会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指导阅读]课本第16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提问]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举例说明。
[回答]复分解反应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反应,这类反应必须在生成物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的物质出现之一者才能发生。
例:(1)生成难溶物质,如Cu(OH)2、BaSO4、AgCl等。CuSO4+BaCl2=BaSO4+CuCl2
(2)生成气态物质,如:H2S、CO2、SO2等。CaCO3+2HCl=CaCl2+H2O+CO2
(3)生成难电离物质,如弱酸、弱碱、水等。NaOH+HCl=NaCl+H2O
[提问]生成沉淀、气体或难电离的物质时,离子浓度如何变化?
[回答]离子浓度减小。
[板书]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气体或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等),即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2、氧化还原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取决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即要依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来判断。
[练习]1、判断下列离子反应能否发生,说明理由。
(1)、硝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混合(2)、碳酸钙和硝酸银溶液
(3)、硫化氢气体通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4)、碘水和溴化钠溶液混合
2、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对不正确的指明原因
A、硫酸铜溶液与硫化钾溶液反应:CuSO4+S2—=CuS+SO42—
B、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反应:Ag++Cl—=AgCl
C、碳酸钡放入稀盐酸中:BaCO3+2H+=Ba2++H2O+CO2
D、铁片放入稀盐酸中:2Fe+6H+=2Fe3++3H2
E、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OH—=H2O
[板书]六、将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
[讲述]能否将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关键在于能否选准方程式中各离子对应的物质,现将有关规律总结如下:离子方程式中如有H+存在,应选择强酸,但要注意同时有还原性离子存在,不要选用HNO3(如2H++S2-=H2S);如有OH-,应选择可溶性强碱;如有酸根离子,一般应选择钾、钠、铵盐;如有金属阳离子,一般选择强酸盐。
[板书]H+——强酸
OH-——可溶性强碱
酸根离子——钾、钠、铵盐
金属阳离子——强酸盐
[练习]将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
(1)2H++S2-=H2S(2)CO32-+2H+=H2O+CO2
(3)Cu2++2OH—=Cu(OH)2(4)Zn+2H+=Zn2++H2
[过渡]接下来讨论本节最后一个问题,有关溶液中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板书]七、关于离子大量共存问题:
[讲述]离子共存是指离子之间不能发生离子反应。反之如离子之间发生反应则离子不能共存。
[练习]判断下列各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ANa+、HS-、Cu2+、Cl-BHS-、Na+、+CK+、MnO4-、Cl-、H+
DH+、Cl-、Na+、SO32-EK+、S2-、Cl-、Na+FK+、SO42-、SO32-、H+、
[拓展]1、因生成气体而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CO32-、SO32-、S2-、HSO3-、HCO3-、HS-等不能大量共存;
2、因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如Ag+与Cl-;Ba2+与CO32-、SO32-等;
3、因生成难电离物质而不能大量共存。如NH4+与OH-等;
4、因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I-等。
5、受酸碱性环境的影响而不能大量共存。如弱酸根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存在;弱酸的酸式根离子在酸性、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存在。
[练习]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环境下能大量共存的是C
=1的溶液中Na+,S2―,K+,MnO4―
=7的溶液中Al3+,Cl―,SO42―,HCO3―
>10的溶液中Na+,AlO2―,SO42―,K+
新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第二篇】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内容,本节课着重介绍“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正确书写”。这在中学阶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此之前学生学习到电解质的概念,明确了电离的过程,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后面《氧化还原反应》内容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刚步入高中,未能完全适应高中的教学方法,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乐于机械接受,特别是本节内容抽象难于理解,为了避免这些情况,使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得到积极发挥,我采用实验和播放离子反应的动画来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让抽象的事物变得直观,使学生融入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但由于学生学习方法还不够完善,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注意以下几方面:
1.着重突出教法对学法的指导作用。在教学双边活动中,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个别到一般。用旧知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2.用实验来导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从实验中了解反应实质,归纳反应的特点,使学生了解学习化学学科的方法,从实验中去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授课过程中一系列发散性的问题,质疑,使学生明确理论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能够养成类比归纳的习惯,从而能够整体把握知识。
4.拓展课堂,结合网络教学资源,播放离子反应动画使学生了解化学世界的奥秘。
三、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由于本节内容属于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只有把微观的概念转换到宏观的现象才易于理解,首先,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了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因此通过复习电解质的知识引入新课,同时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积极的思考,以引出新课离子反应的相关内容。另外,通过播放离子反应的动画让学生明白离子反应的微观过程。
离子反应教案设计【第三篇】
离子反应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对中和反应、碳酸根离子检验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建议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建议
离子反应是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或在溶液里生成电解质的反应。
要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必须掌握电解质、电离、电离方程式和酸、碱、盐的溶解性等知识。
教学过程可采用: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具体建议如下:
一、精心设计,并做好强弱电解质水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再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理,是建立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关键。教师要强调比较导电性强弱时,必须条件相同。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灯光的亮度,讨论推断:灯光亮度不同→溶液的导电性不同→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不同→电解质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从而为理解离子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由于学生学过的化学反应不太多,本节只要求学生掌握离子互换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置换反应两类离子反应,不要再扩大。
做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电离方程式等知识进行分析,并联系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得出“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这一新课题。理解离子反应总是向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道理。最后过渡到为表示反应的本质,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化学反应,即离子方程式的教学。
三、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是本节的难点。
建议1.初学时按书写步骤进行训练。2.步骤中的第二步是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关键。学生的主要错误是不熟悉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教师可帮助学生抓住若干条规律,记住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这样有利于教学。3.强调离子反应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加强读出离子方程式正确含义的训练。学生练习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和由离子方程式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创调情境→提出问题→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分析归纳→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实验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投影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不同的反应类型。如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若根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又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板书]第二节 离子反应
[复习提问]回顾初中物质导电性实验——第一组物质是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磷酸固体、蔗糖固体、无水酒精,第二组是
溶液、溶液、溶液、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
[学生回答]还记得吗?哪些物质能导电?哪些物质不能导电?干燥的固体、固体、固体、固体不导电,而
溶液、溶液、溶液、溶液都能导电。蔗糖和蔗糖溶液,无水酒精及其水溶液均不导电。
[复习提问]为什么有些物质如、、、在干燥的固体时不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了呢?
[学生回答]是因为这些物质的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当它们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使这些物质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从而能够导电。
[教师总结]可见酸、碱、盐的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引出新课]
[板书]
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概念:
[投影](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如:、、等。
(2)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蔗糖、酒精等。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那么,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实验1-1
[引导思考]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分析、讨论。
[学生回答]根据灯泡发光明暗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知道相同条件下,它们的导电能力不同。
[结论]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板书]
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投影]图1-10,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示意图。
[讲述]离子化合物与某些共价化合物能够在水分子作用下完全电离成离子,而某些共价化合物只能部分电离成离子。
[投影]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类。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
[学生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
三、离子反应:
[引导分析]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就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1.概念:离子之间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学生总结]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板书] ①生成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
②生成挥发性物质,如
③生成难溶性物质,如
[引导分析]由上述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我们来分析离子反应的特征是什么?
[总结]3.离子反应的特征:
[投影]向着减少某些离子的方向进行,反应速率快,部分离子反应有明显的现象。
4.离子反应类型:
①离子之间交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②离子和分子之间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③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
[板书]
四、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实验][实验1-2]中的实验Ⅰ、Ⅱ、Ⅲ,并要求学生们仔细观察,记录现象,思考原因。
[投影]
[提问]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实验Ⅰ无明显现象。
实验Ⅱ中出现白色沉淀,滤液为蓝色。
实验Ⅲ中生成不溶于稀
的白色沉淀。[引导思考]实验Ⅰ中无明显现象,原因[学生回答]只是
?
溶液电离上的和
与
溶液电离出的的简单混和。
[引导思考]实验Ⅱ和Ⅲ中反应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实验Ⅱ和Ⅲ说明了
溶液电离出的和
溶液电离出的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
白色沉淀。而
溶液电离出的与
溶液电离出的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在溶液中仍以
和的离子形式存在。
[学生总结]实验Ⅱ中反应实质为
实验Ⅲ中反应实质为
[讲述]由以上实验Ⅱ和Ⅲ我们看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电离出的离子并没有全部发生化学反应,而只有部分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其它物质。
[引出]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板书] [讲述]2.书写:
溶液和
以
(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第四篇】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组马玉霞
一、设计思想
化学新课程标准倡导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手段,以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学习或实验方法为目标的新理念,而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起着连接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既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化学重要内容的复习,又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为避免枯燥,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微观粒子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
1、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本节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并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根据要求在新教材中删去了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有关概念及应用,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对学生准确理解知识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离子方程式中弱酸的处理问题等等。
2、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进入高中,自觉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乐于机械接受,为了避免这些情况,使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得到积极发挥,我采用实验、启发、讨论、对比、归纳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确实成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设计时遵循由感性→理性→实践的认识规律。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情况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会写电离方程式。
2、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
3、会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根据离子反应学会判断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酸、碱、盐电离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 思维方法。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探究、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反应和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带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和唯物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离子反应是高中重要的理论之一,也是对化学反应本质的重要理解,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现状来确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复分解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知道常见的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并会写这些物质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难点:知道哪些物质是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并据此学会判断离子大量共存问题
四、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启发、对比、归纳多种方法相结合。
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让学生的眼(观察)、手(实验)、口(讨论)、脑(思考)处于多功能协同动作的状态,来达到牢固掌握知识,启迪思维,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
五、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安排(本节需3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导入] 我们在初中的时候观察过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实验现象,现在我们来判断一下下列哪种物质是能导电的?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NaCl溶液、Cu。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能导电的是: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铜片、石墨;
不能导电的是:NaCl固体、蔗糖溶液、酒精溶液。
[提问] 既然大家都了解这些物质能够导电,那么它们导电的原理是什么?
Cu、石墨能导电原因是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能导电原因是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NaCl固体、蔗糖溶液、酒精溶液不能导电原因是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从而引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在水中发生电离,以氯化钠溶解并电离为例,说明自由离子的形成,并书写电离方程式。并从电离角度重新定义酸、碱、盐。
[课堂练习]练习册P22—23活学活用1,4
[小结]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铜(单质)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导电必须是化合物本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CO2水溶液导电是因为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电离。
3、电解质主要包括酸、碱、盐、水及其金属氧化物,非电解质包括大多数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
[作业] 课本习题1、3、4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复习提问] 回顾初中我们所学的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哪种类型的反应几乎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并思考这类反应各物质的特点。
[总结]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是酸碱中和反应。酸碱盐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离子反应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究下它们的关系吧
1、导入:酸、碱、盐在水溶液可以发生电离,以离子形式存在,那么将不同的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的离子仍然存在吗?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2、实验探究:
完成实验〔2-1〕
[实验操作1]:向盛有2ml 1mo1/L的Na2SO4溶液中加入2ml 1mo1/L的KCl溶液,观察现象。由实验现象分析溶液中离子在混合前后发生的变化并填表小结:
现象:
小结:通过表格可以看出混合前后Na+、SO42-、K+、Cl-均无变化,没有发生反应。
[实验操作2]:向盛有2ml 1mo1/L的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 1mo1/LBaCl2溶液,观察
现象,并填表小结。
现象:
小结:通过表格及分析,我们认为混合后Ba2+和SO42-相结合,溶液不再有大量的Ba2+和SO42-,而Cu2+和Cl-仍存在于溶液中。
[探究实验]: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Ba2+、SO42-和Cl-。(学生已学习过SO42-和Cl-的检验,并强调在操作过程中应分别取出上层清液进行实验,不要在原试管中直接滴加)。
3、总结出相关概念: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用离子符号来表示这种变化:
这种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并从而引出Na2SO4 与BaCl2反应的实质是Ba2++SO42-=BaSO4 ,得出离子方程式的概念。
4、知识延伸:首先阅读教材32页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教师要强调易溶、易电离的物质主要就是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的盐)。
[课堂练习]
1、练习册24-26页 例1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
(2)烧碱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4)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5)实验室制取氢气
(6)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
完成〔实验2-2〕并填表:
填表后全班交流,并总结出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区别,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一类化学反应,从这个过程中也让同学知道研究事物从个别到一般的思想方法。最后,通过完成〔实验2-3〕并填表:
实验现象:
离子方程式:
填表后全班交流,总结出复分解反应类型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和水,并从而总结出能结合成沉淀、气体和水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5、课本33页思考与交流:离子反应的应用。
举例:1)如何分离KCl和FeCl3的混合溶液?
2)如何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
3)如何鉴定溶液中是否存在Cl-或SO42-?
6、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本节内容,构筑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7、布置作业:34页第6题、第9题和第10题
第三课时:离子共存
[复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NaCl溶液和AgNO3溶液反应
(2)Fe和CuSO4溶液反应
(3)NaOH和H2SO4反应
[新课]离子共存
一、若离子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生成沉淀
2、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的物质
3、生成水及难电离物质
[典例1]练习册 26页 例
2二、外界条件,及题目要求的限制条件
1、强酸性溶液
2、强碱性溶液
3、无色溶液
[典例2]在PH=1的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为()A: Al3+Ag+NO3-Cl-B: Mg2+Ba2+NO3-Cl-C: Na+K+SO42-CO32-D: Cu2+Na+NO3-SO42-
[练习] 活学活用4、5
[作业] 练习册 课后作业95页 明天交
上一篇:实用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案精编5篇
下一篇: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