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 乘减》数学教案(最新10篇)
乘加是数学中重要的运算方式,通过将多个相同的数相加,简化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如何更好地掌握这些运算呢?下面由阿拉题库网友分享的“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 乘减》数学教案”,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二年级上册《乘加 乘减》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们学会乘加、乘减的简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
3.渗透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要从多种角度去考虑”的`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2+2+2+2+3=(2)2×4+3=
3+3+3+1=3×3+1=
2.问:这两组口算题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
二、新授
1.引入新知(教学例5)
出示实物
教师依次摆出下面物体(也可以用磁贴代替)
摆一个盘子,然后在这个盘子里摆上3个桃子。如此重复3次。再摆一个盘子,在这个盘子里摆上2个桃子。
问:谁来说说,老师都摆了些什么,是怎么摆的?
问:谁能根据老师摆的这些物体,提出一个问题?
(可以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问:这个问题可以怎么解答?(讨论)
(3+3+3+2=3×3+2=)
分别说说这两个算式的意思,请你与周围的同学一起评价一下,这两个算式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3×3+2=这个算式里,先算的3×3表示什么意思?
(生:先算的3×3表示前三个盘子里共有多少个桃子。)
2.发展提高(教学例6)
(1)出示例64×3-2=
(2)提问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4乘3这一步。)
这个算式该怎么读?
(这个算式读作:4乘3的积,再减去2,差是多少?)
(3)讨论:这个算式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方法一:先算4乘3得12,再用12减去2得10.
方法二:还可以先算4乘4得16,再用16减去2,再减去4,也就是用16减去6得10.
方法三:还可以先算4乘2得8,再加4减2,也就是用8加2得10.)
3.初步归纳
问:我们刚才所学习的这两个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每一道题都有两步;
每一道题都是先做乘法。
不同点:例5是乘加的两步题,例6是乘减的两步题。
三、巩固练习
+3=43+4=
32-3=44-9=
2.(1)3和2相乘是(),再加17得()。
(2)4个3想8加是(),再减5得()。
(3)一个因数是4,一个因数是2,积是(),再加25得()。
四、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布置作业(略)
二年级上册《乘加 乘减》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9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1,2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口算1,2的乘法算式。
2、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类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初步感受乘法口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教师出示例1的情境图
教师:小兔家来客人了,看,小兔正在干什么?学生:正在摆筷子。
教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学生1:小兔正在数有几根筷子——1双2根、2双4根……9双18根。
学生2:桌子上摆了8双筷子,小兔的手里还有1双筷子,一共有9双筷子。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在家里也摆过筷子吗?今天我们也来摆一摆,好吗?
二、探究新知
1、摆一摆,填一填
教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筷子,1双1双地摆,一边摆,一边说出摆的'双数和一共的根数。
学生操作小棒后,教师出示例1下面的表格。
教师:小兔把它摆的筷子的双数和筷子的根数列成了表格,你能帮它填完整吗?学生填写书上的表格后,抽学生说一说7双筷子有多少根,是怎么想的。
教师:根据刚才摆筷子的过程,你能用算式来表示2双、3双……9双筷子有多少根吗?
(1)学生独立写出算式。
(2)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2+2=4
2+2+2=6
……
2+2+2+2+2+2+2+2+2=18
2、列乘法算式,编口诀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你们能把这些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试一试。
学生写,写后展示:2×2=42×3=6……2×9=18
教师:这些乘法算式的积,你是怎样得到的?
教师:还有一种方法,你想知道吗?那就是利用乘法口诀来算。
(板书:2的乘法口诀)
教师:2×2=4,可以用“二二得四”这句口诀表示,“二二”表示2乘2,“得四”表示2和2相乘的结果是4。
(板书:二二得四)
教师:请同学们按这个方法试着说一说2×3=6,2×4=8,2×5=10可以用怎样的口诀去算。学生试说,并交流。
(板书:二四得八,二五得一十)
教师:请同学们听一听:“二五得一十”与“二五一十”哪句顺口易记?
学生:第二句。
教师:从2×5=10开始,乘积是两位数,为了说得顺口,便于记忆,我们不再用“得”字,直接说成“二五一十”。试着说说2×6=12……2×9=18的口诀。
学生试说并板书。
教师:观察黑板上的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思考、讨论后汇报。
每一句口诀的第一个数都是“二”。
每一句口诀的第二个数是按照从2~9的顺序来写的。(后一个比前一个多1)
得数一个比一个多2。
教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出了这么多的联系,以后你就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记住这些口诀。
3、教学例2
教师出示滑冰图,引导学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说出:2个小朋友一组,有4组小朋友,共有几人在滑冰?
教师:你能用乘法来计算吗?
学生:2×4=8。教师:用哪句乘法口诀算?学生:用“二四得八”。
教师:还有别的乘法算式吗?学生:4×2=8。
教师:这个式子用哪句口诀算?
引导学生说出:还是用“二四得八”。
4、深化理解
(1)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摆一摆(每次摆2根小棒),边摆边说乘法算式和口诀。
(2)游戏:对口令。同桌两人合作,第一种玩法:一生说口诀的前两字,另一生说口诀的后两个字;第二种玩法:一生说乘法口诀,另一生说一个或两个乘法算式。学生活动略。
三、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用什么方法记忆1,2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编1,2的乘法口诀,那么3的乘法口诀呢?课后想一想,下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五、板书
2的乘法口诀
2+2=2×2=4 二二得四
二年级上册《乘加 乘减》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3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和编制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3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情境中,使学生经历编制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口诀规律,寻找的记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运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独立编出3的乘法口诀。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小棒若干 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小猴吃桃情境图。
师:贪嘴的小猴子想要吃桃子,它该怎么办呀?(生:爬楼梯)
师:瞧,楼梯多高呀,小猴子爬一会就累了要休息一会,(课件演示小猴子爬前3段楼梯的动画)你发现了什么?
生1:它休息的楼梯上的数字分别是3,6,9
生2:上面的数字是3个3个往上加的
生3:楼梯上的数字依次增加了3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下一次小猴子会在那个数字休息呢?
生1:12
生2:9+3=12,所以应该在数字12休息
师课件展示
师:12里面有几个3呢?
生:4个3
谁愿意上台来数一数?(请1名同学上讲台指给大家看,同学们齐声读出:1个3,2个个3,4个3。)
师:接着会在数字几休息?它里面有几个3?
生1:12+3=15,15里面有5个3
师课件展示
师:多完整,谁能像他一样清楚完整的表达出来?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展示猴子上楼梯过程。
生1:15+3=18,18里面有6个3。
生2:18+3=21,21里面有7个3。
生3:21+3=24,24里面有8个3。
生4:24+3=27,27里面有9个3。
师:小猴子终于吃上美味的桃子了。现在请仔细观察楼梯上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1:依次增加了3。
生2:后一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3。
师:也就是说,这组数字都和数字几有关系?
生:数字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3个乘法口诀。师板书课题:3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兴趣是的老师,通过有趣的小猴吃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猴爬楼梯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小猴休息的数字都是3个3个往上递增的,楼梯上的数字和3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为下一步编制3的乘法口诀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小棒,小组活动摆一摆。小猴每上3节楼梯休息一次,我们就摆一个三角形,再上3节楼梯休息一次,我们就再摆一个三角形,然后根据你摆的三角形的个数和所用的小棒的根数,完成统计表。
学生活动交流,根据课件摆小棒,并填写统计表。
活动结束请几名学生汇报统计结果,师引导学生总结出:1个3是3,2个3是6,3个3是9……
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2和5的乘法口诀,现在就请大家试着自己编出3的乘法口诀,编完后同桌之间交流,看看你们谁编的更合理一些。
学生活动,编制3个乘法口诀,老师巡视,对个别学生给予指导,学生编制完成后同桌之间交流完善。
请3名学生汇报自己编制的乘法口诀,学生点评。
师:3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
生:9句
看看你编制的口诀和老师的是否一样?师课件出示3的乘法口诀,学生齐读。
师:观察口诀,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生1:从第3句分开,前2句的“3”在后面,后面几句的“3”在前面。
生2:结果满十的没有“得”字,没有满十的有“得”字
生3:从上往下看,结果依次加3;从下往上看,结果依次减3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掌握了得数的变化规律,能够帮助我们更轻松的记忆口诀。比如老师忘了“三五”是多少,怎么办呢?
生1:它的前面是三四十二,给十二加三是十五,所以三五十五
生2:也可是想三六十八,十八减三是十五,这样也能得到三五十五
师:你们的方法真不错,现在就用自己的方法快速记住3的乘法口诀吧!
学生自行记忆后齐读口诀两遍。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独立的编制3的乘法口诀,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去思考和创造,然后通过小组交流想法,全班交流寻求最合理的口诀形式。在此过程中,不仅体现了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学到了基本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练习巩固
1、想一想,填一填
学生填空将口诀补充完整,使进一步熟悉有关3的乘法口诀。
2、摸石头过河
将乘法口诀和计算相融合,在计算表内乘法的同时,让学生说说用到的是哪句乘法口诀,掌握3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
3、列示计算,并说出乘法口诀。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汇报交流。
4、解决问题
一条小船可以坐3人,25人要坐船,8条这样的小船够吗?
先让学生分析题意,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5、数学故事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故事的情节,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故事中的数学问题,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和交流的过程中。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题,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形式多样的联系,不但巩固了所学的基本知识,提高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全课总结
师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本节课的归纳总结和反思,也是对知识的再次复习巩固,提高了学生的梳理知识脉络,总结知识要点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乘加 乘减》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58页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并通过计算帮助自己记忆乘法口诀。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难点:
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群小朋友在玩旋转木马,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呀!
出示课本图片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学习乘加和乘减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小朋友从画面上你能收集到那些信息和同桌交流一下。
2、引导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一共坐了多少人?
3、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
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3+3+2
3×3+2
4×3-1
教师小结。乘加或乘减的算式都是先做乘法,然后再做加减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乘加或乘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58页做一做1、2题。
58页1题在引导学生看清图意后,列出不同的算式,明确运算的.顺序。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巩固对乘加法和乘减法的运算顺序的认识和理解。
四、拓展性学习
1、 在口里填上正确的数。
8+9=口×口+口 7+5=口×口+口 9+7=口×口+2
=口×口-口 =口×口-口 8×6=口×口-2
4+6+8=口×3 3+4+5+6+7=口×口
[设计意图]给学生有一定的展示场地,发挥他们的智能。
二年级上册《乘加 乘减》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连乘、乘加、乘减和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结果。
2.理解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3.提高学生的类推能力,培养学生知识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的思想。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法,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新知识,看哪位同学学得快,掌握得好。
(一)复习旧知
1.出示投影,先回答问题,再计算。
(1)12×5×60 (2)30×7+85 (3)250×4-200
教师提问:每个式题各含什么运算?是什么式题?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在练习本上计算结果。
订正:(1)3600 (2)295 (3)800
教师说明:小数的'这些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教学意图:本环节通过三个式题复习整数连乘、乘加和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向学生说明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为下面学生将整数运算顺序迁移到小数作准备。
(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
1.初步尝试。
出示例6:
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在校园里种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千克,每千克可榨油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全班学生默读题目后,指名让学生说出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然后让学生独立尝试把这道题做完,教师指名板书计算过程:
××300
=×300
=(千克)
答:一共可榨油千克。
二年级上册《乘加 乘减》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页例5。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用多种方法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性。
4.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探究精神。
5.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就紧紧围绕这一理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和与众不同的方法,鼓励创新思维,用恰当的评价为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激趣引入,巩固旧知
教师出示小熊图片并贴到黑板上,亲切地说:瞧,多可爱的小熊啊,今天就和小熊一起走进数学乐园吧!来,先和小熊做个对口令的游戏。
1.对口令:2、3、4、5的乘法口诀。(有节奏地进行对口令:师生对、生生对)
小熊还想用几道题来了解一下咱们班谁是聪明孩子呢。
2.口算:33=42=(计算前两题时,要说说用的是哪句口诀。)
23=54=14=34=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我们和小熊到它的农庄科技园去参观。
1.图1(在板书上画简笔画):(4棵玉米,每棵结3个)请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列式:34=43=3333=
2.图2:小熊掰走了一个。
请学生结合图意提出问题:还剩几个玉米?
怎样解决?小组商量讨论。可以借助学具。
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聆听学生的不同想法。列式:
12-1=3332=332=43-1=233=
如果学生列出最后一个算式,告诉学生要先算乘法。
教师把学生的方法写在板书上,板书方法:先画一个伸着大拇指的大手,谁思考出来的方法,就把谁的名字写在手上,然后在大拇指的一旁写出他的算式,有几种方法,就画几只这样的大手。
3.图3:小熊掰走两个。
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把式子独立写下来再互相交流。
三、趣味练习,拓展延伸
1.第56页的做一做。
第1题,看图列式,用不同方法列式。
第2题摘桃子:把式子写在桃子上,指名计算并集体订正。
2.开放题:小熊要和同学们做朋友,想知道咱们班有多少同学。我们有多少种告诉它的办法?
如:数;直接说;乘加、乘减(每个小组有几人,有几个这样的小组,还剩下几人)。
3.数田格本中同学们所写出来的字数。(打开准备好的一页,都是几行零几个,每个人写的行数不同,零几个的个数也不相同)能解决的可以当堂解决,暂时有困难可以等学完6、7、8的口诀后再解决。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知道运用乘加、乘减的方法比数数快得多。
四、课堂总结,引导实践
教师总结:我们和小熊一起探究数学问题,可真有趣,把你的收获和大家说说吧?同学们要做个有心人,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试试去吧。
二年级上册《乘加 乘减》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根据图形列出乘加与乘减算式,初步体验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2.能力目标:了解算式各步的含义,算式的意义。
3.情感目标:能够用乘加乘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数学产生积极地情感体验。
教学对象:
小学二年级
教学重点:
从图形中列出乘加与乘减算式
教学难点:
乘减的认识
教学准备:
幻灯片、教案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那么你一定能根据1个乘法口诀写出2个乘法算式,我们一起试试看!大家举手回答。(出示PPT)
(生答)注意点明:四四十六只有一个乘法算式。
师:看来大家对口诀已经掌握得很好了。同学们,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秋天到了,我们的苹果熟了,说出苹果上算式的得数,算对了,苹果才能摘下来!举手回答!
(生答)
二、传授新知
师:同学们,经过大家的努力,所有的苹果都摘下来了。秋天里,不仅苹果熟了,小熊地里的玉米也熟了。我们去小熊的玉米地里看看,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个玉米杆上有3个玉米,有4个玉米杆。
师:哦,也就是说,一个玉米杆上有3个玉米,这是1个3,有4个玉米杆,就是?
生:4个3。
师:那么根据同学们发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多少玉米?
师:很有价值的问题,我们一起解决一下***提出的问题!在本子上写出算式。
生:3+3+3+3=1234=1243=12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么列式子吗?
(生答)
师:你们都列对了吗?列对的举手!好!那我们继续看看小熊地里发生了什么故事!玉米一天天成熟了,小熊把一个成熟的玉米掰了下来。大家看!现在这个玉米杆上有几个玉米?
生:2个
师:那么你能解决小熊的问题吗?现在一共有多少玉米?在本子上,列出算式,算出结果!列好的请坐好,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你做好了!
(师巡视,寻找学生典型作品)
(呈现学生成果1,教师先展示连加和加减混合运算的做法。让学生首先理解算理,同时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向学生呈现假设原来最后一个玉米杆上有3个玉米,而现实只有2个,多加了1个,要减掉。的数学思维。)
师:除了这种做法,你们还能列出其他的式子吗?
(呈现学生成果2,教师选取乘加、乘减分布运算的作品,让学生体会为什么从3+3+3=9转化为33=9,加强学生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加法与乘法的'阶梯式联系。)
师:大家真是太聪明了!同学们,刚刚我们用了2步解决了小熊的问题,2步麻不麻烦啊?
生:麻烦!
师:那么你能列出比他跟简单的算式吗?
(生做)
(呈现学生成果3,33+2=1134-1=11,第一,此时学生已经能够理解算理以及乘加、乘减的由来,需要锻炼学生写出综合算式的能力。第二,还需要进一步锻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思维。让学生阐述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乘加、乘减算式怎样列出的?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此环节要进一步让学生发现乘加乘减综合算式与前面两种算式的区别与联系,发现综合算式比较简单方便。)
师:同学们,看着两个算式33+2=11,34-1=11,他们与我们以前学习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式子既有乘法,也有加法减法。
师:同学们的眼睛雪亮雪亮的,观察的真仔细,我们把这种有乘有加的算式称作乘加,那你们猜猜有乘有减的算式称作什么?
生:乘减!
师:同学们真棒都快成为数学家了!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乘加乘减!
师:好!看大屏幕,小熊的玉米地里又有一个玉米成熟了,小熊把它掰下来了,现在这个玉米杆上还有几个玉米?
生:1个。
师:那么,请你列出乘加乘减算式,我们比比看,谁列的式子又快又正确!
生:33+1=10
34-2=10
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生答,规范学生的表达,理顺学生的解题思路。)
师:列出这2个式子的同学骄傲的举起小手给大家看看!你们真棒!
三、巩固练习
师:明天就是中秋节了,这次我们来到了旅游景点的停车场上,观察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停车场上一共有多少小汽车?
(此处,直接出示图片,不必模拟小汽车开走了两辆,让学生直接看图列出乘加、乘减算式,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师:那么你能求出现在一共有多少小汽车吗?自己静静的思考一下,举手回答,怎么列乘加、乘减算式!
生:2x4+2=10
3x4-2=10
师:同学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一会找人起来说。
生:2x4+2=10先求前两排一共多少辆车,再加上最后一排的2辆。
3x4-2=10假设原来有3排汽车,每排4辆,而实际最后一排只有2辆,多算了2,所以减去2辆。
师:都会了吗?我们做个题试试好不好?(出示PPT)
师:同学们,屏幕上一共有多少个圆形?
生:4X4+3=19
4X5-1=19
师:各部分表示什么含义?
(生答)
之后做题!
四、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相信大家肯定收获不少,那么我们就来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吧!
二年级上册《乘加 乘减》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页例5、练习十二第1、4、5题。
教学目标
1、认识乘加、乘减算式。
2、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3、结合实际运用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列出乘加、乘减算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的`智慧乐园吗?在这个游乐园里我们解决了一些数学问题,还有很多我们没有解决,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些问题。(出示3匹小木马,每匹小木马上有3人)
教师:仔细观察,每匹小木马上有几个人?(引导学生说出有3人)
一共有多少人?你能列出算式解答吗?
加法算式:3+3+3=9(个)
乘法算式:3×3=9(个)
复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可以写成几乘几。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小木马可好玩了,你瞧,又来了2个小朋友,他们也坐上了小木马,现在一共有多少人?能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吗?请同学们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总结算法。
方法1:根据每匹小木马上的认识,用连加计算。列式:3+3+3+2=11(个)。
方法2:前面3匹的人数一样,可以列乘法算式,加上另外2个人。列式:3×3+2=11(个)。
方法3:假设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是3人,那就是4个3,我们在假设时多加了一个人。因此,算完后要把这个人拿走。列式:3×4-1=11(个)。
(3)观察算式。
类似3×3+2,3×4-1的这些有乘又有加减的算式就是乘加、乘减算式。
这两个算式怎么算呢?先算乘法还是先算加法呢?为什么?
小组讨论、回答。
(4)小结。
乘加乘减的算式都是先算乘法,然后再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点名回答。
2、教师出示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2题。
通过摆小棒的的方式进一步认识乘加、乘减。每堆摆5根小棒,摆4堆,在第4堆里拿走4根。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
其他题目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列出算式,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的第1、4、5题。
小组讨论,集体订正。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上册《乘加 乘减》数学教案 篇9
课题:
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页例5,“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方法。
(2)通过乘加、乘减算式帮助学生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类比、迁移能力及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方法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乘加、乘减算式题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讨论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学校组织秋游,游乐场里热火朝天。(多媒体出示:教材58页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看到有4个旋转木马,每个木马上可坐3人……)
二、探究新知
(1)根据这个画图,你想提出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2)小组讨论。
(3)交流汇报。
(4)观察算式说说自己的'想法。
如:4×3-1=11
这个算式先算什么?4×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减1
3×3+2=11
这个算式先算什么?3×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5)板书课题:“乘加乘减”
三、积累应用,巩固提高
(1)课件出示教材58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2)动手操作。
展开自己的想象,并用学具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用乘加、乘减的算式算出你一共用了多少个学具。
(3)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二年级上册《乘加 乘减》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的例6及做一做,练习三第1~4题
教学目的:
知道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和类推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小数连乘、乘加、乘减
教学难点:
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先想一想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5×6030×7+85250×4-
问:①每个式题各含什么运算?是什么式题?
②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③指名口答
2、引入新课:小数的运算顺序同整数一样
板书课题:小数连乘乘加乘减
二、进行新课
(一)教学例6
1、出示例6
(1)读题
(2)列出算式
(3)问:算式中有几步计算?是什么式题?每个数目都是小数吗?
(4)这个含有小数的连乘式题应该先算什么?
(5)运算
2、练习
P9做一做
(1)先指名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2)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二)教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1、准备题
下面简算中用到了哪些运算定律?
7×12=12×7
8×5×4=8×(5×4)
(24+36)×5=24×5+36×5
指名口述各定律内容
问:这些乘法运算定律中交换律中两个数的范围是什么?结合律中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分配律中的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
2、过渡:那么小数乘法中是否也有这样的定律呢?我们一起来研究。
3、下面每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
(×)○×(×)
(+)○×+×
(1)集体观察一下×与×相等吗?为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看看、想想、算算的方法解决下面两题
(3)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4)说明: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5)问:现在乘法运算定律中的数的适用范围包括哪些数?
4、练习
P11(3)填在书上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P11(2)
自练后评讲,说出对错的理由
2、计算下面各题
××
×-
四、全课
今天你新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P11(1)下面两行
下一篇:音乐教案好朋友(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