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古诗教案【优秀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春晓古诗教案【优秀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班古诗《春晓》教案【第一篇】
活动目标:
1、通过图片,理解并感受古诗的意境,初步学习古诗。
2、在音乐的伴奏下,按古诗的节律进行朗诵。
3、激发幼儿对春色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60—14,磁带。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春晓画面。
1、教师:这幅画上有什么?鸟儿喜欢什么时候在树上鸣叫?为什么花瓣落了一地?你知道这是春天的什么时候吗?(引导幼儿自由讲述)
2、教师小结:古时候有一位叫孟浩然的诗人,看到了这些景象,这位诗人写了一首古诗,古诗的名字就叫《春晓》。
二、教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
1、提问:古诗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古诗里说了什么?(帮助幼儿理解“晓”、“眠”、“闻”等)
2、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大意:春天很好睡,不知不觉就天亮了,当诗人醒来后,听到了外面都是小鸟的叫声。诗人想:昨天又是风又是雨的,不知道有多少花瓣被吹打了下来。
3、播放录音幼儿再次欣赏古诗。
三、学习朗诵古诗,感受古诗韵律。
1、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朗诵古诗2——3遍。
2、再次欣赏录音,感受古诗的韵律:请小朋友仔细听听录音里是怎么朗读古诗的。
3、教师和幼儿再次按节律朗诵古诗。
4、幼儿集体朗诵古诗,进一步感受古诗的意境。
春晓古诗教案【第二篇】
1、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怀
2、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
3、熟读背诵
一、导入:
诗人简介杜甫:字子美,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而被称为“诗圣”和“诗史”。其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为现实主义诗人。
创作背景本诗属五言律诗,作于至德二年757年,当时杜甫46岁,时值安史之乱,他羁居在沦陷后的长安。
二、学习诗词的切入点?
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感情
三、朗读理解
杜甫:忧国伤时,催人泪下
安史作乱,长安沦陷,大唐王朝盛极而衰。诗人杜甫目睹长安人民的惨祸,想到自己一家的遭遇,不禁潸然泪下,万般感慨,融于笔端,挥笔写下千古传颂的《春望》。
这首诗从“望”写起,以“愁”作结。前四句写春望之景,后四句抒春望之情。首联从大处落笔,总写眼中所见。上句蕴含山河依旧、国事全非的深沉感慨;下句极写城池残破、满目疮痍的荒芜景象,深切表达了诗人沉痛的心情。颔联两句最为感人:鸟语花香,明媚春光,往往使人心旷神怡。然而诗人却见花开而落泪,闻鸟语而惊心,春光愈是烂漫,内心愈是伤感。这里色感相连,声动相应,景随情移,情随景生,匠心独运,感人至深。颈联则更深一层写春日所感,直抒胸臆,自然真挚。尾联正面描绘诗人自我形象,收束全篇。通过白发日稀、频频搔首的外在形象,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的深广忧思。四、作者的感情
触目伤怀、忧国思家
一、诗人简介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太和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13篇。其诗多讽谕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有《樊川文集》。创作背景《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流经城内的秦淮河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7绝。二、朗读理解
杜牧:讽刺辛辣,悲痛深沉
杜牧的诗伤时忧国,洒脱俊爽,境界廓大,含义深刻。《泊秦淮》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融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点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次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由歌曲之靡靡,引出“不知亡国之恨”。这两句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可谓讽刺辛辣,悲痛深沉,感慨无限,堪称绝唱。
三、作者的感情
借古讽今,对时局的忧愤。
一、诗人简介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号放翁。一生最大抱负就是收复失地。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创作背景此诗为陆游68岁所作,此时年老体衰、闲居故乡。
二、朗读理解
陆游:国忧难忘,炽热情怀
驰骋沙场,光复河山,是陆游一生最大的抱负。在他的诗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永不衰退的爱国主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正是一首雄浑慷慨、洋溢着爱国激情的光辉诗篇。前两句写自己虽年老体衰,闲居僻野,但仍不自悲自伤,期待着江山一统。“卧”而“僵”,形体可谓衰惫;“村”而“孤”,处境也属艰难。但诗人并未沉湎于一己之荣辱,念念不忘的还是“为国戍轮台”。其拳拳忧国之心,何其感人!后两句诗气势更为高昂,显出诗人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抒发了炽热的爱国情怀。全诗感情激荡,气势轩昂,成功塑造了一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爱国老英雄的高大形象。三、作者的感情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一诗人简介文天祥(1236——1283)吉州庐陵人,原名云孙,字天祥。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抗金民族英雄。有《文山先生全集》
1275年,元军大举进攻,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次年正月,元军占领了临安,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文天祥宁死不屈。1278年元军再攻,文天祥被俘。元将强迫他写信投降,他将自己所写《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元将,当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元将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1283年,文天祥遇害。
创作背景被俘押经零丁洋时所作
二、朗读理解
文天祥:舍生取义,千古绝唱
《过零丁洋》是爱国诗人文天祥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绝不屈膝投降的民族气节的壮丽诗篇。首联两句回顾自己的战斗历程。“寥落”二字既暗示对苟且偷安者的愤激,又寄寓自己孤军奋战、孤掌难鸣的感伤。颔联两句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抒写。四年的艰苦奋战,结果仍不免山河破碎,像狂风吹散了的柳絮一样。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象鲜明,感情炽烈,读之使人怆然!五六句紧承前句进—步渲染。回想惨痛经历,不禁触景生情,内心备感凄凉。这一联将“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富含感情色彩的地名连用,语意双关,悲凉满怀,可谓诗海绝唱!最后两句豪情满怀,慷慨悲壮,气势磅礴,格调高亢,表现了诗人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坚定决心,从而凝聚成一种超越时空的不朽的民族精神。三、作者的感情?
宁死不屈
古诗教学设计《春晓》【第三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知道这些生字在诗句中的意思。认识一个多音字。
2、初步懂得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能用自身的话说说诗意。
2、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写几句话
课时布置:
两课时
优秀教案: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春雨》。
2、初步感受《春雨》的诗意,感受作者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现在正好是春天,天气暖和,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代诗人抒发自身对春天喜爱的古诗。
2、板书课题
二、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首古诗,齐读课题。
2、你们知道这首古诗是谁写的吗?
3、作者简介“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被人称为“诗史”
三、学习课文
1、自身小声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导看图,说一说春雨的特点
3、指名读第一句,边读边理解
这一句的意思就是:这真是一场好雨,你知道什么季节需要雨水吗?春天一到,就下了起来。
4、为什么春雨是好雨呢?
5、齐读第一句
6、指名读第二句,边读边理解。
这句诗的意思是:春雨往往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滋润着万物。
7、齐读第二句。
教师范读,同学自身练习。
8、有感情地背诵。
四、小结
这首诗赞美了和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5个生字,掌握“春晓、眠、觉、闻、啼鸟、知”等词语。
2、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并能用自身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4、到郊外或公园去找春天,把看到的大自然的变化,先说说,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背诵《春雨》。
2、今天,我们还将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板书课题:春晓]
二、学习《春晓》
1、范读课文,学会体会诗的意思。
2、讲解诗意。
(1)介绍诗的作者。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他写的田园山水诗很有名。
(2)逐句分析。
全诗共四行,两句话。
第一行:讲春天的晚上人们睡得很熟,很沉,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眠:睡 觉晓:天亮)
第二行:讲醒来以后,听到到处都有鸟的叫声。
(闻:听到 啼:鸟叫)
第三、四行:昨夜又刮风又下雨,不知花被打落多少。
3、问:《春晓》写了怎样的景象?
仔细看图,展开讨论
《春晓》写的是百花盛开,小鸟在枝头欢快地鸣叫,风雨过后,地上满是落花的春天清晨的景象。
4、小结
这首诗既写了春天的早晨,雨过天晴,小鸟在枝头鸣叫跳跃的欢乐局面,又抒发了作者对昨夜风雨交加,满地落花的惋惜之情。诗中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意境清新、自然,构成了一幅情景交融的春晓图。
三、朗读背诵课文。
1、范读课文,注意停顿。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请同学反复读诗,在注意停顿的基础上,注意生字读音。
3.请同学背诵课文。
4.指导生字。
(1)复习旧字。
浇 民 耳 帝
(2)请同学说出新字。
晓 眠 闻 啼
(3)指导重点字。
晓:右上角最后一笔为撇,没有点。
5、看图读诗,体会文中意境,注意语气。
四、指导练说。
1、指导同学说话。
(1)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你看到了什么变化?
(2)花、草、树有什么变化?
(3)小动物有什么变化?鸟和自身所见到的动物有何变化?
2、教给同学说话方法。
(1)注意说话次序,回忆上次《春天》看图说话的次序。
(2)要加进想象和形容词,体现出春天万物复苏的情景。
3、广泛让同学练习说话。
(1)单个说。
(2)同位子说。
(3)请同学到前面说。
五、作业
1、让同学通过观察说出春天大自然的变化,再让同学练习写一写。
2、收集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设计
5 春 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古诗《春晓》教学设计8
春晓古诗教案【第四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二教时
第一教时《春望》《泊秦淮》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二、学习第一首诗《春望》
1、听配乐朗诵。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4、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的簪针。
5、学生齐读全诗。
6、品味全诗。
⑴本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⑵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叛军焚烧军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城春草木深”。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烽火连三月”,烽火连天,杀伐不断,诗人远离家眷,由于战事紧张,音信隔绝,更觉“家书抵万金”,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岁月,一封普通的家书是多么难得、多么珍贵啊!
诗的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诗人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⑶本诗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来抒发的?
明确:全诗触景伤怀,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三、学习第二首诗《泊秦淮》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著有《樊川诗集》。此诗是作者有感于秦淮河地区浮糜豪奢的世象而作。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并背诵下来。
3、思考:
⑴最后二句作者是斥责歌女吗?为什么?
⑵“犹唱”一词有何含义?
⑶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歌女献唱,是需要有人听赏的,那些不顾国家安危,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演唱的人,才是真正的罪人。
《泊秦淮》中多年积蓄心头的兴亡感慨喷涌而出,而艺术表现上却委婉含蓄,借景以抒情,让人悟到言外之意和象外之旨,被誉之为绝唱。
4、当堂背诵诗歌。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二
第二教时
一、 学习第三首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朗读,注意字音、字形。
2、释题
讲述:陆游罢官居住家乡山阴(绍兴),抗金收复失地是他不能忘怀的事。他因风雨大作而思绪万千,既想到南宋王朝在风雨中飘摇,岌岌可危的现实,又浮起到前线作战挽救国家危亡的企望。于是,在风雨声中入梦,梦境是在前线作战。风雨声就把他所处的现实同所存的希望联系起来了。
3、理解诗意
指名朗读,讲述,然后把意思贯串:年老力衰,只能在荒僻的小村里僵卧着,但是壮怀犹在,还希望为国家到边疆去效力呢。夜深了,大风雨的声音,激起无限的思绪,为了拯救国家,连梦境也是骑着铁马奔向北方去啊。全诗写出作者至老不衰的爱国豪情。
4、朗读。
5、明确诗歌主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也饱含壮志难酬的痛切愁思。这首诗语言朴实明快、豪放流畅、通俗平易;表现方法上采用“寄情于梦”。
二、学习第四首诗《过零丁洋》
1、解题。
文天祥,字宋瑞,庐陵人。宋理宗时中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奉命至元营议和,因据理抗争而被拘,后脱险逃出,并率兵抗元,兵败而被俘。在拘囚中,经敌人多方折磨,百般诱降,但临死不屈,终被元军杀害。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宋末著名的爱国诗人。
2、教师范读后指导学生朗读。
3、学生对照注释理解诗意,提出质疑。
4、结合学生质疑疏通诗意。
5、品析鉴赏。
这首诗重在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可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诗人怎样表达国家面临危亡的沉痛心情?怎样把个人的遭际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诗人以“山河破碎”感叹国家的危亡,“风飘絮”表现出自己心已破碎;而“身世浮沉”则将个人艰难困厄的遭际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浮沉”与“破碎”,“雨”和“风”等两相呼应。
上一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篇
下一篇:粉刷匠教案(精编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