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大桥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南京长江大桥精编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南京长江大桥1

佚名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自豪之情。

2.了解作者介绍大桥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进而读懂自然段。

5.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弄清课文1、2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弄懂词义。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词,理解词义。

三、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新课。

1.出示挂图。

2.提问:谁去过南京长江大桥?请去过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3.谈话导入  。

雄伟壮丽的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下关和浦口之间,跨越长江,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双层桥梁。大桥1960年初动工,1968年全面建成通车。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加强了我国南北交通的联系,在政治、经济和战略上具有重大意义。

(二)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词及自然段序号。

2.学生通过查字典认识生字,并用填表法按要求完成自学。

例:

(三)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注意纠正读音。

(1)“塑像”的“塑”读sù,不要读成sǔ。

(2)“穿梭”的“梭”读suō,不要读作shuō。

(3)多音字可采用组词的方法分清读音的用法。

3.分析字形结构,区别形近同音字。

(1)让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轨”左右结构,右边是“九”不是“丸”;

“滔”左右结构,右下边是“臼”不要写成“白”;

“塑”上下结构,第五笔是小竖,第六笔是竖撇(丿)。

(2)可采用形近、同音字组词的方式作巩固练习。

例:

(四)理解词义。

1.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明媚——字典中有两种解释:一是鲜明可爱;二是明亮动人。前者多指景物,后者多指眼睛。因此,在本文中应取第一种解释,指天空一片碧蓝,鲜明而又可爱。

时起时伏——伏:低下去。词的意思是:有时起来,有时低下去。在文中是说长江的轮船随着滚滚的波浪时而起时而又落下去,起伏不定。

2.比较近义词,理解同义。

“壮丽”与“美丽”都含有好看的意思。不同的是“壮丽”重在“壮”字上,“美丽”重在“美”字上。“壮丽”在文中的意思是南京长江大桥在阳光下十分雄伟、美丽。

3.出示卡片、指读词语。

4.还有哪些不懂的词语?让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五)学生自读课文,巩固识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思考:本文从哪几方面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

2.指名回答。

(本文作者通过看到、听到、想到的情景的描写,从大桥的外观、结构及建造的意义等三个方面介绍南京长江大桥。)

(六)作业 。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抓住重点词句,了解句间联系,读懂自然段。

(二)了解各自然段中作者介绍大桥的顺序,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二)弄清1、2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间联系,读懂自然段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

(二)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三个观察点参观南京长江大桥的?

回答这个问题时,学生很容易从第2自然段中找出“走近大桥”、“站在大桥上”这些表示观察点的词语。但在第1自然段中都没有这样明显地指名观察点位置的词语。讲课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看图入手,思考作者怎样才能看到南京长江大桥的全貌?让学生从中领悟到站得远看得全的观察方法。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指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本段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是描写大桥的?

(本段共有7句话,其中3至7句是描写大桥的外观。)

2.指读3至7句。

(1)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雄伟、壮丽)

(2)从哪儿看出雄伟、壮丽?

(3)指名回答后,出示句子:

“正桥连接着22孔线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4)“钢铁巨龙”指的是什么?

(5)为什么把南京长江大桥比作“钢铁巨龙”?

讨论中教师可随机介绍有关南京长江大桥的资料:铁路桥长6 772米,公路桥长458米,正桥长1577米,9个巨大的桥墩高80米,这样又宽、又长、又高的大桥是用钢铁建造的,而且引桥和正桥呈“S”形,所以作者用“钢铁巨龙”来比喻南京长江大桥非常恰当。

(6)让学生反复读这句话,把大桥雄伟壮观的气势读出来。

3.开头1、2两句写得是什么?

(交待了作者来到南京长江大桥的时间及天气情况。)

4.这些内容与介绍南京长江大桥有什么关系?

经过讨论,让学生弄清因为是在“天气格外好的”“清晨”所以才阳光明媚。在明媚的阳光的照耀下,大桥才更显得“壮丽”。因此,这三句话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5.再次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大桥的?

(由远及近,先远看大桥“十分壮丽”、近看“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从结构上看,大桥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公路,下层是火车道,并且看到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走近正桥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用笔将有关词语标画出来。

2.指名回答。(板书)

(塑像、桥头堡、玉兰花灯柱)

3.出示词语搭配练习,让学生按课文内容填写。

红旗____,公路____,塑像____,桥头堡____,玉兰花灯柱____。

(1)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玉兰花灯柱”、“桥头堡”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随机介绍桥头堡高70米。

4.这样的描写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景象十分美丽、壮观。)

5.站在大桥上远望江面,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看到: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听到:火车呼啸而过。

想到:长江天堑被征服。

(1)讨论:为什么江面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扁舟”是小船。“一叶叶扁舟”就是像一片片树叶那样的小船。因为作者远望江面,看到的是江面宽阔,江水浩荡,所以看到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同时这句话也从侧面反映出桥体的高大。

(2)为什么不写看见火车?而写“侧耳倾听”?

(因为火车道在下层。火车“呼啸而过”,所以是听见而不是看见。)

(3)这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由近及远、由看到听的顺序。)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作者叙述的顺序。

(五)学习第3自然段。

1.齐读第3自然段。

2.出示句子: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谈话。

教师告诉侗学们这是毛主席诗词中的一句话,原来是用来赞美武汉长江大桥的,这里引用这句话来赞美南京长江大桥。

(2)让学生查字典解释“天堑”。

“天堑”是天然形成的大沟,本课指天然形成的隔断南北交通的长江。长江自西向东奔流,使南北两岸交通不便,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使天然形成的隔断南北的长江如今变成了畅通无阻的大道。作者引用这句话再现了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气势,又生动形象地点明了南京长江大桥的作用,同时也赞美了大桥建设者的巨大贡献。

(3)齐读这句话,体会作者情感。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南京长江大桥》,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南京长江大桥2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自豪之情。

2.了解作者介绍大桥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进而读懂自然段。

5.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弄清课文1、2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弄懂词义。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词,理解词义。

三、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新课。

1.出示挂图。

2.提问:谁去过南京长江大桥?请去过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3.谈话导入  。

雄伟壮丽的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下关和浦口之间,跨越长江,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双层桥梁。大桥1960年初动工,1968年全面建成通车。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加强了我国南北交通的联系,在政治、经济和战略上具有重大意义。

(二)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词及自然段序号。

2.学生通过查字典认识生字,并用填表法按要求完成自学。

例:

(三)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注意纠正读音。

(1)“塑像”的“塑”读sù,不要读成sǔ。

(2)“穿梭”的“梭”读suō,不要读作shuō。

(3)多音字可采用组词的方法分清读音的用法。

3.分析字形结构,区别形近同音字。

(1)让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轨”左右结构,右边是“九”不是“丸”;

“滔”左右结构,右下边是“臼”不要写成“白”;

“塑”上下结构,第五笔是小竖,第六笔是竖撇(丿)。

(2)可采用形近、同音字组词的方式作巩固练习。

例:

(四)理解词义。

1.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明媚——字典中有两种解释:一是鲜明可爱;二是明亮动人。前者多指景物,后者多指眼睛。因此,在本文中应取第一种解释,指天空一片碧蓝,鲜明而又可爱。

时起时伏——伏:低下去。词的意思是:有时起来,有时低下去。在文中是说长江的轮船随着滚滚的波浪时而起时而又落下去,起伏不定。

2.比较近义词,理解同义。

“壮丽”与“美丽”都含有好看的意思。不同的是“壮丽”重在“壮”字上,“美丽”重在“美”字上。“壮丽”在文中的意思是南京长江大桥在阳光下十分雄伟、美丽。

3.出示卡片、指读词语。

4.还有哪些不懂的词语?让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五)学生自读课文,巩固识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思考:本文从哪几方面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

2.指名回答。

(本文作者通过看到、听到、想到的情景的描写,从大桥的外观、结构及建造的意义等三个方面介绍南京长江大桥。)

(六)作业 。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抓住重点词句,了解句间联系,读懂自然段。

(二)了解各自然段中作者介绍大桥的顺序,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二)弄清1、2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间联系,读懂自然段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

(二)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三个观察点参观南京长江大桥的?

回答这个问题时,学生很容易从第2自然段中找出“走近大桥”、“站在大桥上”这些表示观察点的词语。但在第1自然段中都没有这样明显地指名观察点位置的词语。讲课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看图入手,思考作者怎样才能看到南京长江大桥的全貌?让学生从中领悟到站得远看得全的观察方法。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指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本段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是描写大桥的?

(本段共有7句话,其中3至7句是描写大桥的外观。)

2.指读3至7句。

(1)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雄伟、壮丽)

(2)从哪儿看出雄伟、壮丽?

(3)指名回答后,出示句子:

“正桥连接着22孔线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4)“钢铁巨龙”指的是什么?

(5)为什么把南京长江大桥比作“钢铁巨龙”?

讨论中教师可随机介绍有关南京长江大桥的资料:铁路桥长6 772米,公路桥长458米,正桥长1577米,9个巨大的桥墩高80米,这样又宽、又长、又高的大桥是用钢铁建造的,而且引桥和正桥呈“S”形,所以作者用“钢铁巨龙”来比喻南京长江大桥非常恰当。

(6)让学生反复读这句话,把大桥雄伟壮观的气势读出来。

3.开头1、2两句写得是什么?

(交待了作者来到南京长江大桥的时间及天气情况。)

4.这些内容与介绍南京长江大桥有什么关系?

经过讨论,让学生弄清因为是在“天气格外好的”“清晨”所以才阳光明媚。在明媚的阳光的照耀下,大桥才更显得“壮丽”。因此,这三句话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5.再次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大桥的?

(由远及近,先远看大桥“十分壮丽”、近看“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从结构上看,大桥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公路,下层是火车道,并且看到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走近正桥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用笔将有关词语标画出来。

2.指名回答。(板书)

(塑像、桥头堡、玉兰花灯柱)

3.出示词语搭配练习,让学生按课文内容填写。

红旗____,公路____,塑像____,桥头堡____,玉兰花灯柱____。

(1)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玉兰花灯柱”、“桥头堡”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随机介绍桥头堡高70米。

4.这样的描写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景象十分美丽、壮观。)

5.站在大桥上远望江面,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看到: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听到:火车呼啸而过。

想到:长江天堑被征服。

(1)讨论:为什么江面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扁舟”是小船。“一叶叶扁舟”就是像一片片树叶那样的小船。因为作者远望江面,看到的是江面宽阔,江水浩荡,所以看到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同时这句话也从侧面反映出桥体的高大。

(2)为什么不写看见火车?而写“侧耳倾听”?

(因为火车道在下层。火车“呼啸而过”,所以是听见而不是看见。)

(3)这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由近及远、由看到听的顺序。)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作者叙述的顺序。

(五)学习第3自然段。

1.齐读第3自然段。

2.出示句子: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谈话。

教师告诉侗学们这是毛主席诗词中的一句话,原来是用来赞美武汉长江大桥的,这里引用这句话来赞美南京长江大桥。

(2)让学生查字典解释“天堑”。

“天堑”是天然形成的大沟,本课指天然形成的隔断南北交通的长江。长江自西向东奔流,使南北两岸交通不便,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使天然形成的隔断南北的长江如今变成了畅通无阻的大道。作者引用这句话再现了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气势,又生动形象地点明了南京长江大桥的作用,同时也赞美了大桥建设者的巨大贡献。

(3)齐读这句话,体会作者情感。

板书设计 ◆[2003-12-6]

南京长江大桥3

教学要求:

1、认识南京长江大桥,了解祖国的建设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课文中的比喻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按一定顺序、有重点、并展开合理想象的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软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演示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这座桥叫什么名字?

板书课题,齐读。

二、预习课文。

1、提示观察方法和观察重点,提出默读课文的要求。

2、学生按要求观察、默读,自学生字读音。

三、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检查读音。

2、指名按自己的观察顺序讲述图意。

3、指名朗读课文。

四、教师按课文描写顺序指导看图。

五、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说说这一课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第二课时

一、理解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2)哪几句话描述了大桥的样子?

3、再次观察图画,从图上找出桥墩、正桥、引桥、火车道、公路、人行道。

结合观图,理解“明媚”“连接”“来来往往”等词语的意思。

4、练习朗读第一段。

5、默读后四句,启发学生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桥的。

6、让学生对照板书复述大桥的样子。

二、对照图,理解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2)这一段描述发哪些事物?

3、让学生从挂图中找出这一段所描写的事物。结合看图,理解“耸立、笔直、顶端”的意思。

4、默读第二段,思考:

(1)这一段描写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听到的?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的?

5、练习朗读第二段。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重点理解:“浩浩荡荡”“天堑”“征服”等词语和最后一句话的意思。(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四、练习感情朗读。

第三课时

一、集体朗读课文。

二、联系课文再次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南京长江大桥的样子。(先同桌互相练习说,后指名在班上说。)

三、练习朗读,指导背诵。

1、先提要求,再指名读,教师范读,集体朗读。

2、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背诵,再鼓励学生众背诵。

四、完成思考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第三题的三句话。

2、理解“像”“仿佛”“似的”这三个词。

3、说说这三句话中,分别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五、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学。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并组词。

3、指导书写。

六、布置作业 :练习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

17南京长江大桥

桥墩塑像、桥头堡

正桥、引桥 玉兰花灯柱

近看

远看 火车道、公路 江面 轮船 过 近 听

车辆 脚下火车响

天堑变通途

◆[2004-02-01]

南京长江大桥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认识南京长江大桥,初步感受大桥雄伟壮丽的特点。

2、学会15个生字及新词,2个多音字。练习给多义字据词定义。

3、通读全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练习据词定义。学习积累一些词语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录音,课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激情,引导学生入文

(1)说说中国最长的江名称。

(2)简介:中国人们南北交流,要过长江,自古以来都用了哪些方法?

(3)在所有长江大桥中,南京长江大桥是让中国人们最感骄傲的一座桥。

看图,观赏体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边听课文录音,边看录象:游览南京长江大桥。

2、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是怎样一座桥?

三、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要求:(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2)有重点的分析字形,记忆字形。

2、学生自学。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A读音难点:多音字:铺、扁(piān)舟倾征

B.字形重点:媚、铺、倾、滔、

4、练习检查。

A.多音字

扁 biǎn( ) 铺 pū( )

piān( )  pù( )

B.形近字

倾( ) 饿( ) 俄( )

顷( ) 蛾( ) 峨( )

义( ) 仪( ) 仗( )

蚁( ) 议( ) 杖( )

5、读课文中词语。

练习课后2:据词定义。

1 明媚  ①谄媚、逢迎; ②美好、可爱。

2 挺立  ①笔直; ②撑直; ③量词。

3 顶端  ①端正,不歪斜; ②东西的一头 ③用手平整地拿着。

4 检阅  ①看、察看; ②经历。

四、通读全文

指名分节朗读

光荣题:拓展练习:积累词语(学有余力的可拓展)

惊涛骇浪 无孔不入 滔滔不绝 波澜壮阔 光彩夺目

倾家荡产 南征北战 穷途末路 海阔天空 旗开得胜

教学后记:

课文一开始, 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录象进行感知,效果比较好,学生一下子进入情景体验。另外由于生字教学花了比较长的时间,所以后来据词定义没有很好完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1、2自然段,找出作者观察点的转移,理清描写的顺序。

2、通过有关词句的理解,感受南京长江大桥雄伟壮丽的特点。

3、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能力,懂得本文是按观察点的转移,有条理地描写大桥的。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词句理解体会大桥的雄伟壮丽。

2、难点:学生对这座大桥缺乏感性经验,课文综合运用各种描写顺序,学生不易把握。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引入

1、练习看拼音组词(见作业 本)

2、见第一教时的比一比组词,口头练习,再作为回家作业 进行练习。

二、通读,知大意

快速默读,找找课文哪几节是在写作者在游览、观赏大桥。

三、习课文第一节

1、自读第一段,用课后问题和自提问题思考课文意思,读后反馈自提的问题。

2、提取重要问题开展学习交流。

①这一段写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大桥?(引桥)结合板书

②再读,8个句子中哪几句介绍南京长江大桥?

③细读3—8句,说说大桥个部分是怎样的?(课后3)

④朗读有关句子,谈谈自己感受。

⑤重点理解:仿佛一条钢铁巨龙横卧在大江上面。

在学生自己提问的基础上,理解:公路两侧、宽阔、穿梭似的、双轨

3、读这一段:引导思考:正桥接引桥、上层到下层,分别说明作者是怎样观看大桥的。(横看、竖看)

4、读3—8句:看第3句和后5句的关系。

5、根据提纲介绍南京长江大桥。

公路

22孔引桥

双轨铁路

远看:大桥全貌

9 个巨大的桥墩

走近 :高大的工农兵塑像巍峨的桥头堡玉兰花灯柱

→ 轮船像扁舟

眺望

→ 火车呼啸过

倾听

(伫足):

四、积极阅读第2自然段

1、自读,提出的问题。

2、结合课文理解:眺望、扁舟、倾听、时起时伏;比较“侧耳”、“两侧”(结合完成作业 本3)

3、细读:作者站在什么地方看大桥?

4、从那些地方感受到大桥的雄伟?

找出课文中描写塑像、桥头堡、玉兰花灯的句子。

看图结合理解:巍峨、顶端、鲜艳夺目、检阅的意思(不会的可以查字典)

5、作者为什么要写“眺望江面“和”侧儿倾听“的事。

指导感情朗读,烘托大桥高大。

6、感情朗读,选一个句子重点读

7、选一个进行背诵积累。

五、朗读1、2节

六、作业 指导:穿插在课堂中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听写词语

2、学习第三段,体会作者在这一段表达的赞美之情。能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

3、理解并说出“征服”和“通途”的意思。

教学重点:理解最后一段的意思。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引入

1、写词语

2、朗读课文1、2段

二、接着老师的提示语,复述介绍南京长江大桥。

作者来到南京长江大桥,引桥上,他看见------

走在正桥上,他看见------

三、学习最后一段:

1、自读:质疑

2、查字典理解“天堑”“征服”

4、说说这一节的意思

5、细细品读:作者说这些话时,心理怎么样?

(1)朗读,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

(2)激情朗诵

(3)教师激情小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通途,这是我们祖国解放以后的骄傲,是我们中国人们的骄傲。

四、总结:

1、师生共同朗读

2、汇报学习收获

五、拓展练习:

六、1、作业 :作业 本:5、6题

2、课外资料阅读:见课件中的“课外资料”

教学后记:

在教学第三段的时候,觉得自己让学生通过读来悟,效果还是比较好的。教师说:作者观赏到了南京长江大桥雄伟壮丽的景象,此时他又想到了些什么呢?自由读课文第三段。

质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释疑:解决学生提出的关于字词的一些问题。

作者想到了什么?当时心情怎么样?(学生议论)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20 575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