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精编4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范文【第一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大学计算机基础;PowerPoint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1-2529-02
The Research of Case method in Computer-based Teaching
CAI Li-yan, CAI Jing-ying, WU Yu-hua, DING Ru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udanjiang Teachers College, Mudanjiang 157000, China)
Abstract: Explains the meaning of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combined with a case study example of PowerPoint, discusses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university computer-based teaching basic process. Summarized the case study in the significance of computer-based teaching.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computer-based case method teaching, teaching to achieve good resul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can be improved.
Key words: case method; computer-based; PowerPoint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面向全体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它的目标不是单纯的理论课程的学习,而是通过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培养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使计算机成为大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胜任工作岗位的有利工具。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着教学方式落伍、教学理念陈旧、教学内容更新缓慢等问题,因此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是值得尝试和探索的。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最早起源于上世纪初美国的哈佛大学,最早是应用在法学、医学、管理学等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领域。案例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之下,通过一系列由教学精心编制的案例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归纳和总结,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从而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并不注重得出最终得出的答案是否正确,而是注重得出结论的分析过程,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案例的分析总结,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够真正达到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目标。
2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要根据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从实际的例子入手,从具体实例到理论知识,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进而上升到理论、适当讲解理论知识或者是相应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点。在案例教学法的使用过程中,提倡将学生的被动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变为主动学习,因此要求教师应该从实际问题出发,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提炼和分析,进而建立围绕某些知识点而布置的案例,结合教学任务和案例实例进行教学。
设计教学案例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对每一个案例要做到精选精做,每一个案例应该能够反映一个具体的问题,因此要求教师设计的每一个案例要具有综合性、针对性、实用性、系统性。综合性主要是要求案例要围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的内容、重点和难点选取案例,所设计的案例尽量做到能够覆盖所学章节的大多数知识点,并且能够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和解剖,让学生掌握本章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知识、Word、Excel、PowPoint,可以根据本校的具体教学学时安排编写设计案例,将每个章节的知识点恰当地融入到案例的分析和制作过程中。在设计案例时,应贴近实际,解决真正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使案例更具有实用性,例如设计Word字处理软件的案例时,可以设计一些制作求职简历、毕业论文排版、系刊等应用性很强的案例。学生通过解决和分析这些案例,就可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而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设计一个案例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进度,要完成一个案例,学生应具备哪些基本技能,还要注意各个知识点的前后衔接,并且案例的设计能够对后续章节的学习具有一些指导意义。总之,教师在设计案例时,要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具有典型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很强的操作技能,教师通过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案例分析和解决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今后学习和工作中所需的计算机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
案例教学过程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应用是本门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其中包括了Word、Excel、PowerPonit三个部分,下面根据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围绕PowerPoint部分进行案例教学为例概要介绍案例教学的基本过程。
展示并讲解案例
教师首先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知识点,然后开始讲解案例的基本情况,在这个过程中结合幻灯片的演示,向学生展示由5张幻灯片组成的“我的家乡”为主题的演示文稿。该演示文稿涵盖了幻灯片版式、幻灯片设计模板、动画方案、自定义动画、插入声音、视频、配色方案、动作按钮、超链接、幻灯片切换、幻灯片放映方式等知识点。
案例分析
当学生看到由教师精心设计的“我的家乡”的演示文稿,就会激发学生想自己动手制作关于自己家乡介绍的演示文稿的兴趣,在这样一个氛围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想制作这样唯美的演示文稿需要掌握哪些关于演示文稿的操作技能和知识点,将演示文稿中的每一张幻灯片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对于“我的家乡”这个案例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包括:1)建立演示文稿,其中建立演示文稿有4种方法,最常用的一种是“建立空演示文稿”,这样建立的幻灯片没有任何背景和内容,需要学生自己选择幻灯片版式。2)输入文字,主要由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在占位符中添加文字。另一种是通过“插入”菜单中的“文本框”命令插入文字。3)应用幻灯片模板。使演示文稿中的每张幻灯片都具有相同的背景和颜色,形成演示文稿的风格统一,可以通过“格式”菜单中的“幻灯片设计”中的“设计模板”选取自己喜欢的模板。4)超链接,实现超链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选中要超链接的对象,选择“插入”菜单中的“超链接”进行设置,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动作按钮”设置。学生可根据自己要制作的演示文稿的风格自主选择超链接的方式。5)背景音乐。通过“插入”菜单中的“影片和声音”中的“文件中的声音……”,并且还要通过“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自定义动画”设置计时效果,实现在整个演示文稿的放映过程中一直有背景音乐播放的效果。6)幻灯片中的各种元素都以变幻多彩的动画效果出现,通过“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动画方案”和“自定义动画”两种方式进行设置。
案例讨论
通过案例分析,教师和学生共同将本案例设计的知识点进行了逐一讲解和分析。而对于案例中可以进行个性发挥的部分和以及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案例讨论阶段。教师可以围绕如何让演示文稿更具个性为目标,提出一些讨论问题:1)怎样使自己制作的演示文稿中的设计模板与众不同?2)如何搜集关于“我的家乡”的图片、文字、音乐、视频等素材?3)怎样使自己的幻灯片具有很炫的动画效果,使之与众不同?对于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学生们既可以现在课堂中进行分组讨论,并提出很多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上机操作,边操作边解决问题。在实验室,学生们就可以开始着手制作关于“我的家乡”为主题的演示文稿的制作阶段。在制作阶段,对于学生面临的一些关于操作方面的问题,可以进行必要的指导,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总之,在案例讨论阶段,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将讨论式教学和案例教学有机地结合,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成果展示
学生们通过案例分析、案例讨论、实验操作等阶段,完成了各自的演示文稿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每个作品的展示过程,也是学生们介绍自己家乡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学生们可以自由发言,指出别人作品中的亮点以及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地方。这个过程往往是学生们最愿意参与的部分,课堂气氛浓烈,使学生们在一种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操作技能,并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总结
最后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难点以及学生作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都要进行详尽的总结和评价。在总结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案例的总结分析,可以为下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埋下伏笔,引导学生对下一次课程更有探究的兴趣。例如,关于“我的家乡”演示文稿的素材搜集部分,学生们都是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技术搜集到关于自己家乡的一些素材,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些关于“如何利用网络帮我们解决问题?”、“网络的含义是什么?”等问题,为下一次关于“网络基础与应用”部分的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3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能用计算机处理日常事务问题的能力。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符合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师单向理论灌输的方式,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丰富有趣的案例提出具体任务,由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成果展示等一系列活动,将知识点、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具体的实例讲解之中,最后得出案例中演绎的结论。案例教学法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案例的展示、分析、讨论、成果演示等过程都是在师生共同的参与下完成的,对于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案例,学生们会有一种跃跃欲试、想自己制作案例的强烈愿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带着这样的积极性进行上机操作,制作模仿案例,整个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课堂的真正“主人公”是学生。在研究案例、分析案例、成果展示等环节,课堂气氛会很活跃,也会出现分歧和辩论,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使得学生从以前的传统教学中的被动学习转变成自动学习,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2)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着眼点在于对案例的分析、研究、讨论、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案例反映的教学知识点和操作技能,而且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的机会,相互促进,教学相长,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综上所述,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作为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补充,在教学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朱秀丽,陈劲松。案例教学法在Access数据库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煤炭技术,2010(4).
[2]胡洪都。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1(11).
[3]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8[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第二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 计算机基础 高职学生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也发生了重要的变革,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以及案例教学等等,越来越引起教师的重视,尤其是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案例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结论或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一、案例教学的特点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而且其内容在实践中可能不实用,且非常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但案例教学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
2.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
现在的人都知道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听没听、听懂多少,要到最后的测试时才知道,而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不能灵活运用。计算机的本身是重实践重效益的,学生一味的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障碍。案例教学正是为此而生,为此而发展的。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案例教学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是先学习具体的知识点,最后才进行综合应用,而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的特点,可以先展示综合应用效果,让学生真实形象的看到并应用学习成果,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图文混排讲授过程中,先把提前做好的并且涵盖本节课的知识点的图文混排案例展示给学生,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以及注意力,通过对展示案例的分析、引导、讲解帮助学生对图文混排的基本知识的学习、理解及应用。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真正掌握只是的目的。例如教师通过教学案例的演示,让学生看到所学习的知识的具体应用,明确“做什么”,以激发学生产生“怎么做”的学习欲望。
2.根据高职学生的需求,计算机基础课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通对案例资料的收集、分析和总结能够进一步的加深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的理解,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三、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课前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实施的基础,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寻找合适的案例是比较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在选择案例时教师首先要关注、了解教学的对象,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样。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例如表格制作教学中可以选择的案例很多,但是选取个人简历为教学案例更加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2.课堂上案例展示,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展示案例作为案例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案例课堂教学的开始,选择合理的展示方式既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又可以在上课伊始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教学中留意学生身边发生的事,通过恰当的提问,引出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对案例开展讨论实践工作。例如在讲表格制作时,了解到学生准备参加寻找兼职工作,我就向学生提问:“寻找兼职工作,你们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工作”。学生告诉我:“需要准备个人简历”。这时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个个人简历,展示给学生。
在提出案例后,教师先让学生自由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同一个案例,不同的学生允许提出不同的分析结果和实现方法。有的学生找到的方法比较繁杂但容易理解,有的学生则能发现较为简易的实现途径但难以理解等。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滤除掉案例中次要的细节,发现案例中主要的结构和案例与理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是进行点拨并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思考。例如展示了个人简历的案例后,必定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地独立思考,大胆地交流研究。对学生的大胆回答及时加以鼓励,即使学生的回答有点偏离正确答案,也不急于评判,让他们自己反省,自我更正,使学生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训练了实际应用能力。在实例中掌握表格的一些知识点,学生以后也能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3.课后讨论总结存在的问题
课后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总结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选一个案例操作完成得较好的来展示,总结案例作品的操作技巧,可以对其他同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教师的总结,使学生对案例问题的论在原有讨论分析的基础上有所升华。教师不只是指出哪些方案是可行的,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其依据是什么,从而使学生在案例教学中所获得的知识更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即便是没有定论也应提出值得大家应该思考的问题,做到每学习一个案例都有收获。
四、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1.国内案例教学资源匮乏
目前我国的案例教学正处于起步阶段,计算机基础的案例还比较的少,虽然现在有些教师已经开始设计和制作计算机基础案例,但是由于缺少专家的指导,案例水平都偏低。
2.有些知识点不适合案例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范文【第三篇】
论文摘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启发学员研究实际问题,注重能力培养的现代化教学方法。本文主要根据我院士官学员任职教育的特点,将案例教学应用于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对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一轮士官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士官队伍在部队全面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如今各部队都在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士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士官人才信息素质和综合工作能力,从而影响部队的信息化进程。计算机类相关课程属于我院所培养档案保密士官任职教育中开设的基础性课程。如何不断提高授课质量是我们教员一直思考与研究的课题。
1 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模式
相对其重要性而言,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总体人才培养计划中所占的学时量不多,但教学内容丰富,任课教员不仅需要讲授大量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还要完成计算机的具体应用及实际操作等实践教学环节。在学时量相对较少而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下,如果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举例说明—归纳总结”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难以出彩。
士官学员学历层次普遍不高,加上他们入伍几年后才入学,初高中知识遗忘较多,文化基础薄弱。对于计算机,多数学员入学前或多或少接触过,但他们的计算机基础因家庭经济条件、城乡差异、个人爱好和原部队单位信息化建设程度而存在着明显差异。有基础的学员听课时会觉得课程内容过于简单而提不起兴趣,而基础差的学员因为平时很少甚至没有接触过电脑,往往跟不上进度。想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员在讲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时候通常都是以教材为蓝本,逐项进行讲解和演示,然后学员上机遵循教员的操作步骤练习,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学员对操作的结果没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操作过程变成一个十分机械的过程。当真正让学员独立作出一项完整的任务时他们却又无从下手,缺乏用计算机解决生活中实际办公事务的能力。
2 “案例教学法”在士官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依据士官学员计算机基础类各课程具体《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相关知识点构成知识模块,以易于理解的实际学习生活和部队工作的实例为原型,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并加以实施。案例既是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也是计算机操作技能培养的延伸及拓展。
案例的选择与设计
在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全过程中,案例的选择与设计是最重要的环节,案例的选择要适应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学案例的类型很多,体现内容也很复杂,选取或设计什么样的案例应根据教学目的,有针对性。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相对而言最容易做到的。
同时,案例的选择要贴近学员现实工作与生活。首先要了解学员目前的生活状态。他们是一名普通的保密档案专业在校学员,要服从队干部的统一管理,要完成队里的各项公差勤务。我在教授Word中实用文体模板时,先以学院门诊部的名义给该队生病学员开具了去上级部队医院就诊的转诊介绍信,然后引导学员触类旁通,独立完成一份请柬,内容设定为开学初邀请队里各任课教员参加本队的教学联系会,要求在传达准确意思的基础上对请柬进行美化设计。这样的案例激发了学员的兴趣,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比直接一个一个按部就班地介绍协议书、介绍信、申请书、聘书的效果要好得多。再次要把握学员毕业回到部队后绝大多数是从事保密员或者机关工勤人员工作的情况,案例的设计就要以他们工作岗位为中心,从任职的需要出发。考虑到将领导写的稿子按军队公文格式编辑并打印下发是他们今后最常见的一项工作,学习Word文字编辑时,就按照这项实际工作设置一个案例,这样学员学习时更有针对性、目的性,学后也具备了一项实际工作的能力,这也更符合任职教育的要求。
此外,在案例规模方面,根据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案例的设计要跟课程的进度相一致,大小要适中。刚进入某一专题时,适宜选取知识点比较少的案例,有利于学员理解和接受,否则容易引发畏难情绪,丧失学习兴趣;当课程进入到一定深度后,适宜采用综合性较高,赋有启发性的案例,将新知识点的学习与旧知识点的复习结合起来,温故知新,培养学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案例无论规模大小,都不是简单的操作习题,都必须包括一定需要思考的内容和问题。
“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在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对教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员在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具体情况,灵活有效的使用案例教学。教学中既注重理论性教学环节,又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案例教学与其他传统教学方法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员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灵活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其次,应从注重教学方面向注重引导方面转化。这样教员备课的压力更大了,尤其是案例的选择与设计环节上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课堂上,教员要更好地发挥引导启发的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员发表不同的意见,形成学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型学习和发现性学习的学习氛围,有效提高课堂效果。
3 结语
目前,案例教学已经在我院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中普遍使用,在我们教员集思广益共同努力下,紧密贴近学员实际的案例也越来越丰富。随着对经典案例的积累总结,案例教学一定会更加成熟完善。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唐名华,陈尹立.适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案例教学法[J].计算机教育,2011(11).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第四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学案;教案;学案导学法;学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017-03
职业教育就是把教学、求知、做事与技能结合在一起。只有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只有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做中学,做中教”已经成为反映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规律和本质特征的经典概念,一针见血地揭示了目前中国中职教育改革的方向。如何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变“单调乏味”的讲授型课堂为“生趣盎然”的学习型课堂,变“要我学”的被动学习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理念,让学生真正抬起头来听课已经成为我们每个职业教育者认真探索和努力实践的课题。下面笔者从自己的实践、探索过程出发,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浅谈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案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一、什么是学案导学法
“学案导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精心编写学案,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开展的学习活动,采用学案导学法,能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怎么讲,而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智慧,调动学生积极性,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教案重在教,学案重在学;教案以教师为中心,学案以学生为中心;教案强调“给予”,学案强调“拿来”;教案侧重“学会”,学案侧重“会学”;二者虽密切相连,最终目标一致,但在课堂角色、教育观念、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根据学案要求自主学习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案导学法”的目的与意义
中职学生在校期间的技能学习是为就业做准备,引入“学案导学法”教学模式,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其真正融入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中职学校的“学案导学法”,应该坚持以“工作过程导向”为原则,引导学生确立“为工作而学习”的意性对话框的处理、对齐方式的设置、边框与底纹的处识,在“工作情境”中学习。这样,学生既作为学习者,又作为“准工作者”,从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到所学即所能,所得即所用,真正解决职业情境和生活情境中的现实问题,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逐步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传统教学以教案为本,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则被培养成了“知识存储器”或“技能机器人”。现代社会,信息爆炸催化一次性学习向终身学习越迁,竞争机制迫使终身职业向多种职业嬗变,因此以培养拥有专业技能劳动者为任务的职业教育尤其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进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学案导学法” 是一种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 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如此,“学案导学法”还有利于把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分解为一系列任务,更加贴近实际地开展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学案的编制
“学案导学法”以学案为主要学习媒介,因此学案的编制至关重要。首先,学案的编制要以教案为依据,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但不是任意教学内容均可用此法;学案要清楚完整地反映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一个较为合理与完整的学案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1、学习目标
制定的目标,既要切实可行,又要使学生感到跳一下能摸得着。
2、知识构成
计算机学科知识构成可以分成基本线索、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三部分。线索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如基本理论等。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印证的材料(典型范例)等。如WORD中表格的种类,绘制表格的常用方法等等。基本操作技能则是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相关操作的一般要求。如表格属理等等。上述要素的编排要体现教师的授课意图。
其次,学案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的原则
1、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通过实施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系列学案,实现关键能力和信息技术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传授一种职业的专业能力以及与社会工作相联系的能力,即职业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公共性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就业后使用计算机进行日常办公事务处理,其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信息化应用能力程度。因此有必要从广义的工作情景中认真提取学生必须掌握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经过科学的模块分解,串联工作过程中的实例系列,通过“学案导学法”方式整体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和信息技术综合能力。
2、创设实践可行的问题情境
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教师设计问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活动学习知识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的能力;同时促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中,甚至间接或直接地参与到社会生产的各项活动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不断结合实际生活,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自学。
以EXCEL学案 “成绩表制作”为例,从工作技能层面上要求学生进一步熟练EXCEL的基本编辑技巧,包括建立电表格及表格格式的设置方法,基本数据的输入方法等;从岗位知识上使学生理解函数与公式的作用,熟悉EXCEL操作的各个要素。这样不仅扩展了知识的广度,并使之成为有意义的任务目标。
3、以项目为学习的主线
好的学习任务,首先应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其思考,使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欲望。同时提出的学习任务应该适应不同的学生,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项目设计质量直接决定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首先要强调的是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要注重学生通用能力(方法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社会能力等)的培养;其次,项目的难易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要结合单元内容并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设计出难易度适中的单元项目;最后,项目要被大多数学生喜爱,并可以用某一标准(正确答案,美感等)公平准确地给予评价,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来确立最合适的项目。如PPT《网站制作》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我把《网站制作》这一项目确定为开发一个具有动态效果的班级网站。完成此项目所包含的能力有: 应用设计模板设置背景的能力,设计动态的切换效果及动画的能力,创建超链接的能力等。根据能力的要求,将《网站设计》单元级项目划分为若干个模块项目,每个模块项目中根据需要再划分为若干个由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构成的实验项目。
4、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职校生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智力特点,避免因为过分强调“是什么”、“为什么”等陈述性知识,而造成学生对学习的恐惧和反感情绪,应更多提供涉及经验、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回答“怎么做”的经验和“怎样做更好”的策略。进一步而言,还应该看到职校生内部仍然存在“吃不了”或“吃不饱”的差异现象,在此基础上,学案设计就应该找准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别通过基础知识、巩固强化、拓展创新等阶梯性任务,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参与获取知识,进而培养主动学习的个性和习惯。如我在PPT学案《电子相册》中为能力较强的同学规定了拓展性任务:独立设计并完成几个具有动态效果的动画,如树叶纷飞效果,蝴蝶飞舞效果,字幕滚动的效果等。
四、“学案导学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基本形式与过程
1、“学案”教学的基本形式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一般是复习导入——传授新知——巩固练习——教学总结——布置作业。这样的课堂教学安排,注重于教的过程,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也总是着重考虑如何教,而忽略了学生如何学。而“学案导学法”的基本形式如下:
情境导入——明确要求——分组学习——知识构建——巩固拓展——总结反馈
2、学案导学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基本过程
“学案导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
在以工作过程导向的学案设计原则的指导下实施“学案导学法”的过程为:
1、情境导入,明确要求
教师以办公实务案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出发,从构建良好的知识准备、方法准备和心理准备入手,组织学生开展“短、平、快”的学习热身运动,给学生创设认知矛盾,提出仅依靠已有知识或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诱发学生完成目标的欲望。
2、分组学习
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法的核心部分,在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激情后,顺势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运用学案这个主动学习的工具,根据学案中“任务单”的要求独立自学或分组学习,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启发学生主动质疑。
3、知识构建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巩固拓展
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总结反馈
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让学生限时完成,以检查学生对目标的掌握程度。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重新审视教材,学案,并进一步完善,归纳,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领悟,最终达到巩固掌握甚至于熟练应用的目的。
五、问题与思考
“基于工作工程导向的学案导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还在初期探索阶段,在课堂上,我努力遵循“放手”的原则,只要是学生能通过学案、课本等学习资料自学、讨论完成的任务就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通过点拨引导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思考、理解和掌握。一段时间下来,同学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不少,睡觉和不做作业等情况有了明显改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不少学生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对自己更加有信心!作为教师也深刻感受到学生的巨大潜能,放手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实践证明,“基于工作工程导向的学案导学法”的应用能为课堂教学带来积极的效果,而如何更加巧妙而有效地发挥“学案导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和实践。
首先,学案设计就是一个十分考验我们教师的工作,需要我们转变观念,从学生学的角度,从养成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角度,从“学生的发展”出发,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不同班级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等进行个性化设计,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改进完善的长期工程。
其次,在“学案导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恰到好处地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如何组织学生开展高效的小组合作与探究活动?如何突出学案中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如何设计全面客观有效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调整自己努力做到更好?如何充分发挥课堂认可展示的舞台,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还有就是如何把握课堂学习节奏、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性等……
六、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案导学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填鸭”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老师的地位相比传统教学中更重要,任务更艰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老师的引导作用在于,要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与方向。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并抓住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启发;对于学生经过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提示点拨。
通过重视“工作过程”精心设计学案,以项目为学习主线,实施“学案导学”,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了教学过程的互动、对话,让职业学校的学生也体验到了尝试成功的快乐,逐渐改变了学习方式,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如何利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构建学习型课堂,变“要我学”的被动学习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让学生乐学会学,真正成为计算机课堂的主人,我们的研究之路还很漫长,有待我们每一位中职计算机教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2]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北京:科学出版社。
[3] 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 周新源。现代职教课程观与模块化教学[J].职教通讯。2007
下一篇:《推敲》精编教案(精编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