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精编教案最新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推敲》精编教案最新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推敲》公开课的教案【第一篇】
一、说课内容
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推敲》
二、教材分析
冀教版教材在编写上是以不同的文化主题来划分各个单元,四年级上册仍遵循了这一特点。本册教材的每个主题都力图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人文内涵丰富,蕴含教育价值。本册第三单元的文化主题是在学习中成长。本单元收录的5篇课文旨在结合课文的学习把学生引导到课外的语文学习上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人故事和学习故事也是数不胜数,《推敲》的故事便是这沧海中的一粟。《推敲》是1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发生在唐代贾岛与韩愈之间的故事。课文分三个部分来写,首先介绍贾岛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接着具体介绍“推敲”的来历,最后“推敲”被后人用来形容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中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在经过了阅读训练以后,已具备了一些略读的能力和习惯,在此基础上采取限时让学生读完1篇文章,同时了解内容大概、主要观点、作者意图,使每个学生深入掌握略读方法,达到让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学习的目的。同时,学生有好奇的心理特点,对故事往往情有独钟,而本课又具有故事性较强的特点,以讲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会更受欢迎
四、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提出了“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要求。综观《课程标准》各学段的要求,对略读做了整体安排和设计,体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时代性,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要。略读、精读都是阅读方法,同样重要,因此在本学段的阅读教学中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所以在本节课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理念:
1、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力求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改变以往教学中那种“略读”就是“略讲”的认识,不把略读课文的教学处理成让学生简单的读一读。
五、教学目标:
1、具体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推敲”的来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讲述《推敲》的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与态度:体会作者做事的严谨态度,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教学重点: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讲述《推敲》的故事。
六、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采用合作式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向学生渗透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学习方法。
七、课前准备
为了使学生在课上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提前布置以下预习任务:1、熟读课文,了解贾岛与韩愈。2、做推、敲的动作,体会推与敲的不同意思。3、搜集其他文人故事、学习故事及推敲的例子。
八、环节设计
1、激趣导入
课前先板书课题“推敲”让学生来读一读,接着让学生来试做“推”和“敲”的动作,感受推和敲的不同意思,从而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推敲'故事。”中年级的孩子仍存在好动的特点,特别是我班的孩子肢体语言极为丰富,课前就让孩子动起来有助于他们有较高的热情投入学习。
2、读故事、讲故事
(1)读故事、找优点
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同学们来读一读,“唐代大诗人贾岛的推敲故事早已是民间典故,今天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他的故事,”生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并为其找优点。在这首先给学生一个展示预习情况的机会,同时其他同学找优点既满足了学生渴望展示得到认可的需要,也达到了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字词把故事读正确通顺的目的,进而使每位同学大致了解整个过程。
(2)激发学生讲故事的欲望。“老师平时最爱听故事,相信同学们也一样,那么刚刚读完贾岛的故事,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呢?”出示这一问题后,会激起同学们讲故事的欲望。同时这一问题的提出有正好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提出的“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要求。
(3)明确要求、讲故事
当学生有了要讲故事这一心理准备时,我并不急于让学生来讲,而是让同学们先说一说,讲故事要注意什么,做到什么?相信此阶段的孩子对于这个问题不难解答,同时对他们能更好更快的讲清故事并且绘声绘色有很大的帮助。此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总结出以下要求:1、说普通话2、按故事的发展顺序把故事讲述完整3、入情入境,绘声绘色。(讲故事听故事是他们喜闻乐见的事情,此时又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应该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
(4)小组合作、讲故事
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是新课程改革所一直倡导的,此外读是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只有在读好读通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大意,才能讲好故事。所以,在明确了要求之后,我将另一个问题放在学生面前“要想讲好故事首先也是最基本的要做好什么?”学生会清醒地意识到老师是在提醒他们先去读。接着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去讲。
(5)全班交流、评故事
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全班交流讲、评故事。生生之间的互评互助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6)个性展示、演故事
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是不容我们忽视的,于是在讲故事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模拟表演。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能使学生更深入的领悟贾岛对语言文字的研究及其严谨的态度,同时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再次得以提高。
4、拓展延伸,放开来
(1)在领悟了贾岛做事的严谨态度的基础上,让学生来说一说其他文人故事或学习故事。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在学习中成长,旨在结合课文的学习把学生引导到课外的语文学习上来。这一环节的设计正好实现了单元教学的主旨,并且课前也让学生做了准备,相信此时学生的思维是极为活跃的,并有极大的信心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成果。学生渴望展示的要求得以满足,同时也达到让学生再次体验学习各个文人创作、学习态度的目的。
(2)读完故事、讲完故事后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第二学段的学生应该: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这一环节的设计也旨在锻炼学生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本课是1篇略读课文,略读教学应该把握到哪种程度最为合适,我们同组教师再次作了深入地研究,同时对本课进行了以上的教学设计,仍有不足之处望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课《推敲》教案【第二篇】
《推敲》教学反思
《推敲》这篇课文,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和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是“推敲”,再现了贾岛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显示了贾岛极为严肃的创作态度,是诗人赢得了“苦吟诗人”的雅号;也是“推敲”,启示人们在写诗和作文时,要反复比较,多加斟酌,使所用词语更加准确、传神。
本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所以我在教学时,结合文本内容及学生实际,多渠道引导学生感悟“推敲”的好处。
首先,在揭示课题后,我尝试着做了做“推门”和“敲门”的动作,引导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感知“推”和“敲”的不同含义。虽然是很简单的两个动作,却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也学着我的样子,伸出手比划着,思索着……然后我问:你们觉得“推”和“敲”这两个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大家纷纷举手发言。在学习课文时,我充分地运用了文中 “贾岛敲门”的插图,让他们仔细观察,看看画面上有些什么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传达了怎样的信息,同时出示句子:“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边读边想像,进入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来体会月夜的宁静,使学生对贾岛能即兴写诗的背景有了深入的理解。再看看图上贾岛的动作、表情,想像他此时的心情怎样,心里会想写什么,以此来体会他的斯文、礼貌,从而感悟出和环境、人物、事实相符的是“敲”字。然后,在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的时候,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韩愈说的话,在熟读的基础上请学生思考,韩愈的话讲了几层意思,说明了用“敲”字的几点理由。引领学生走进现场,置身其中,想人物所想,说人物所说。并与前文联系,呼应开头,让学生深切感悟“敲”字的妙用。
这样,从不同的途径感悟“推敲”, 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以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贾岛这一人物形象就逐渐地丰满、鲜活起来,人物的品格就容易充分地显露出来,学生真真切切地感悟到了贾岛严谨的创作态度,也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欣赏、认同、向往、追求“推敲”了。
《推敲》教学反思
尊重学生个性体验
在《推敲》一课的教学中,有这么一段:“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教学中我与学生进行了这样的对话:
师:大街上的人看到贾岛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你觉得可笑吗?
生1:我觉得不可笑,反而觉得很佩服他,因为他骑在毛驴上还在思考用哪个字更准确。
生2:我也觉得不好笑,我从不知不觉这个词中感受到贾岛思考非常地投入。
生3:我觉得贾岛字斟句酌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我们平常写作文也应该像他这样去修改。
生4:老师,我觉得贾岛他对自己安危太不负责了,他在大街上这样思考问题,要被撞了怎么办?
师:这位同学真细心,贾岛这样确实太危险了,我们钦佩他的这种字斟句酌的精神,但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更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安全。
……
反思: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以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个环节中学生4的回答是我课前所没有预料到的,他的感受是独特的,在这里他的体验得到了尊重,智慧得到了闪光,个性得到了张扬。
利用空白,合理延伸
在教学“留诗会友”一部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师: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让我们跟随着他来到那个夜晚。(音乐起)请大家慢慢地、轻轻地读第二自然段,在脑海中想像那情景,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吗?(学生听着音乐,很投入地读着想着)
生:我看到贾岛正在沿着山路寻找李凝的家,他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生:我看到了山路很难走。
生:我看到那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那夜晚宁静又美好。
生:我听到贾岛清脆的敲门声。
生:我看到小鸟被惊醒后,扑棱着翅膀叫着飞走了。
……
在此基础上,我投影《题李凝幽居》让学生图文结合,自读自悟。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
反思: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这里学生通过听音乐、自读品味,已经对贾岛即兴写诗时的情景有所感悟,在此基础上我拓展《题李凝幽居》让学生图文结合,理解诗文,既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推敲》教学反思
课文是关于“推敲”一词来历的典故。故事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字,不知不觉地冲撞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问促读,自主诵读。
在简单的复习导入课题之后,我便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以下填空题:
(1)贾岛去( ),不巧( ),贾岛( )写下了( )这首诗。
(2)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 )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
(3)结果他冲撞了( ),和( )商量了起来。
(4)韩愈认为还是用( )好,理由是:一、( );二、( )。
这样让学生自主诵读故事,在整体感知故事的基础上,仔细研读故事内容。
二、抓住关键语句,品读感悟
学习第2自然段时,我紧紧抓住“拜访”一词。让学生通过朗读下面的两句话,抓住“找了好久”、“才摸到”、“沉睡”等词,感悟贾岛对李凝的尊重之情以及诚意,同时感悟出两人的友谊非同一般。再请学生联系《寻隐者不遇》这首诗,学生能感受到它们是相通的。
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了贾岛为了诗中的一个字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是本文的重点段落。我让学生根据“想起、觉得、不够妥帖、或许、更恰当些”等词语来体会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通过比较句子、看图想词语来感受贾岛斟酌文字时如痴如醉的样子。
三、创设情境,以演促悟,注重口语训练。
学习贾岛专心推敲诗句一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圈出表现贾岛认真推敲的句子,认真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接着指名一大胆的男生进行即兴表演,让其他学生担任长安街百姓的角色。同时组织学生评议表演,指出优缺点,力求让表演入情入境。表演中,学生大笑,心情充分放松。时机成熟,我做起了采访者:“各位父老乡亲,你们在笑什么呀?”学生马上心领神会,说出了笑的原因。当学完下一个自然段时,再问:“各位,现在,你们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还觉得贾岛可笑么?为什么?”课堂上,通过营造宽松的交际氛围,就能使学生进入逼真的教学情境,他们的心灵就能得到解放,表达也就灵动起来。
四、深入浅出,渗透知识点
文章有一个知识点是关于“反衬”手法的运用。韩愈认为用“敲”好的第二个理由是“用‘敲’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我问学生为什么用“敲”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生心中有数,但说不出来。我便问学生:“文中还有这样的用法吗?”学生立即饶有兴趣地思索起来,然后集体讨论出:1.“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而“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2.韩愈出场,“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而“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斟酌得很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3.韩愈见贾岛冲撞自己的仪仗队质问他,后来知道原因后,也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我见学生已经理解“反衬”的用法,时机也成熟,便相机点拨:“古人很讲究字韵,“推”(tuī)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ɑo”,当然后者读起来要响亮些。月夜的“宁静”是无声的,而“敲”字读得响亮,用有声衬托无声,这叫反衬,更显环境的安静。
五、拓展延伸,学会推敲
我把课后第4题的练习适时地穿插到课堂中,从推敲文中的词语入手,教给学生推敲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学以致用。学完课文,我还尝试让学生推敲王安石的“绿”字之妙。让学生比较“绿”与“到”、“过”、“入”等词,从而感觉到“绿”字写出了春风吹后江南水乡那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节课中,学生在边学边演中兴趣浓厚,演的开心,学的灵活,相信这样的教学情景也会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推敲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生字词掌握得怎么样了,让我们一起回顾。
打开听写本。
皎洁 妥帖 闯进 莽撞 斟酌 宽恕
自改,订正一遍。
2、能不能选用这些词简要地说说课文讲了怎样的故事呢?
3、过渡:故事是感人的,引人入胜的,耐人深思的,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本,走进主人公贾岛。
二、品词析句,感受贾岛品质
1、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思考:贾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简要写下你的读书体会。
2、交流。
(1)贾岛很看重友谊。(板书)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
出示语段。品味拜访,摸,好久。
这里的拜访能用访问代替吗?
指名读,读出友谊的非同一般。
过渡:因为一次拜访,诞生了一首佳作。
出示《题李凝幽居》齐读。找到与诗句相应的文字,用铅笔勾画出来。
读了这几句,你有何感受?(景色很美)
原来诗人贾岛是欣赏到这么优雅的景色才来了作诗的兴致,立即吟诗一首:(引读)《题李凝幽居》,这种由美景而作诗就是文中的那个词?(即兴),它能换成即时吗?二者区别在哪?
(2)除了看重友谊,贾岛还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认真、锲而不舍(板书)
出示三四小节,体会“不知不觉”、“比比划划”“纷纷”、“闯”
指导:大官过街是怎样的场面?谁能描述一下?如此喧闹混乱,贾岛怎会听不到呢?(这样苦苦思索,让你想到哪些成语?)
试着读一读,读出贾岛的那份忘我。
指名读。演一演。想想贾岛会有哪些动作,哪些台词呢?
借机表扬表演形象的同学。
刚才不少同学发笑,你笑什么?此时路人会说什么呢?
是啊,看来这样一个痴痴颠颠的疯和尚免不了乱棍毒打的结果了,可结果显然不是这样,又是为何呢?
韩愈也是大文学家,对他的诗产生了兴趣,更对贾岛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如果此时你站在人群里,会想些什么呢?
带着敬佩再一次读好这两节。
(3)韩愈认为用“敲”字的理由有几点?指名说。
到底是大家,三言两语就让贾岛(茅塞顿开、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最终贾岛还是采用了敲字,这又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贾岛?(板书)
3、小结:读懂一个人,可能会有很多方面的性格,在本文中,贾岛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三、课外拓展,加深认识
1、过渡:好一个“敲”字,竟然让诗人如此入迷地斟酌,怪不得人们称他“苦吟诗人”
2、出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读懂这句诗吗?
3、师:好一个推敲的故事,他感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后人也就把。。。。。。。叫做推敲了。
四、推敲实践,提高兴趣。
1、过渡:刚才,我与同学们一道品味文字,同学们牛刀小试,看着同学们那期待的眼神,老师知道你们也很想像诗人那样推敲一番诗句,有没有兴趣?
2、出示:红杏枝头春意
你们会填那个字?
出示:红杏枝头春意(浓 、显 、厚、闹、绵)
你猜诗人会用那个字?为什么呢?
3、其实,除了贾岛,那位诗人不是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才有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呢?
出示:百炼为字,千炼成句唐 皮日休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 卢延让
五、总结
1、 百炼为字,千炼成句的故事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来读一读。
2、 好诗是推敲出来的,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今天我相信同学们的感触很深,也一定能像贾岛那样,逐步养成斟酌推敲的好习惯。
课《推敲》教案【第四篇】
一。自主探究一二三
1.重点字词大集中
吟哦(è) 苕(sháo) 撰zhuān 裨(bì)益
具对:详细回答。
推敲: 用以形容写文章反复地研究,斟酌字句。也有用来作对问题多方面考察、研究
裨益:好处。 遂:于是;就。
2.背景资料全搜索
《苕溪渔隐丛话》诗话集。南宋胡仔编。胡仔,字元任,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北宋末以父荫补迪功郎,后赴官闽中,任满后归隐苕溪,以渔钓自适,故自号"苕溪渔隐"。此书分前、后两集。前集60卷,成书于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后集40卷,成书于孝宗乾道三年(1167)。编辑体例以人为纲,按年代先后为序,上起国风汉魏六朝,下至南宋初,共列作者100多人。编辑的目的是为了续阮阅的《诗话总龟》。所采大都是史传诗话中比较有价值的资料,并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韩愈介绍
韩愈(七六八-八二四),字退之,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贞元八年(七九二)进士。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
韩愈是唐代着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
韩愈时代的诗坛,已开始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韩愈更是别开生面,也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挚电的壮观。
另外韩诗在艺术上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对后世亦有不小的影响。当然韩诗中也有追求怪诞诡谲的游戏文字,是不足取的。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
推敲故事的来历
推敲为唐代著名诗人贾岛吟诗炼句的故事。贾岛,字浪仙,苑阳(今河北涿县)人。作诗非常注意锻字炼句。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刘公嘉话》本文略有删节。
3.文章结构巧图解 略
二。课文全发散
1.整体感知
[主题]
本文记述了古代诗歌创作中炼字情况的诗话,我们从中可以学到古人作诗炼字的严谨认真,生动地说明了“: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道理。
2.问题探究
⑴文中“始欲着‘推’字”的“着”怎么讲?
明确:是用的意思。
⑵文中“遂于驴上吟哦”的“于”是什么意思?
明确:是“到”的意思。
⑶“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中的“具对” 是什么意思?
明确:是“详细回答’之意。
⑷. “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一句应怎样翻译?
明确:韩愈停住马,有很长时间,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了。”
⑸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一句应怎样翻译?
明确:(贾岛)不停的伸手做“推”和“敲”的姿势。
⑹“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运用的修辞格是什么?
明确:对偶。
⑺ 短文意在表现贾岛怎样的精神和态度?
明确:短文表现了贾岛写诗时在遣词造句方面精益求精的精神,对运用语言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
三。合作学习a与b
a.课内知识总结
贾岛的:推敲“诗”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课文译文
贾岛初次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一天骑在驴背上吟得诗句道:“深夜万簌寂静,鸟儿栖息在池塘边的树枝上,僧人晚归在月光下敲响寺院的门。”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词句,一直未能确定用哪个字更精美传神,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划“推”、“敲”的姿势。这时,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韩愈正路过此地,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仪卫队的第三部分。随从人员将贾岛推拥着带到京兆尹韩愈面前,贾岛详细解释说出自己吟得的诗句。韩愈停马伫立很久,对贾岛说道:“还是用‘敲’字更好啊。
b.课外知识拓展
1.有关《推敲》的赏析文章
(一)也说“推敲”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这首诗你可能没有读过,但“推敲”的故事却是家喻户晓。韩愈在长安任京兆尹时,一天外出巡视,路遇一僧人,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状,神情专注,竟冲撞了仪仗队。经询问得知这位僧人名叫贾岛,因”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不知是用“推”还用“敲”好,神情过于专注,才不知回避。后世人们把咬文嚼字、谴词造句、揣摩等叫做“推敲”。
韩愈是个大文学家,当然这个文字题是难不住他的。自从韩愈“敲”定之后,《题李凝幽居》一诗也因“推敲”而著名了。从此,古今大多数文人学者都称颂“敲”比“推”好。但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却怀疑“敲”的妥贴。他认为: “敲”字显示寺中不止一人,那里不是热闹的场所,至少也有些温暖的人情与“幽居”不符;若用“推”则不然,它表示孤僧踏月,兴尽而返,门须自掩,还须自推,如此孤零、冷寂,仍有心览阅月下野色,自有一副常人不及的胸襟和气度。
“推”的孤冷与“敲”的搅扰,哪一种更切合作者当时的身份、心情与情志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的身世吧:贾岛, 唐代诗人,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落拓为僧,因“推”“敲”之缘,与韩愈结为至交,后在韩愈的劝说下,蓄发还俗。可见,诗中的“僧”应指作者本人,诗所记叙的是访隐士李凝未遇的一事:僧人的好友隐居在远离人境的地方,这里不仅没有邻居,而且平日也极少有人造访,以至门前小径长满了荒草,在这里或歌或舞,或吟诗作赋 、或品茗抚琴、或阅经推枰,自在无碍,清静悠然,在这月色皎洁的夜晚,鸟儿栖息,夏虫唧唧,老僧前来拜访,一阵“笃笃”的敲门声,声响虽不大,但由于万簌俱寂,竟惊动了从未闻过如此喧嚣的宿鸟,有的“咕咕”不安,有的“扑愣愣”飞出侦察一番又折回巢中,一切又归为宁静。这响中寓静,以响衬静,使静更静的效果,用“推”字是表现不出来的。这样看来,确如韩愈所说的“以'敲'字佳矣”。
那么,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该选择“推”门还是“敲”门呢?
我们知道, “敲”应是物体间的急速作用,具有时间短、作用力大的特点,能产生较强的振动而发出声音。而“推”则为物体间的较轻缓的作用,通常具有作用时间长,作用力小等特点,既不能产生较强的振动,也不能产生声音。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使物体产生形状变化和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由胡克定律可知,作用力越大,物体形状改变越显著,甚至使发生形变的物体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力的作用效果除了与力的大小有关外,还与力和力的作用时间乘积有关(物理学中将力和力的作用时间乘积称为力的冲量),有时一个力虽然小,但由于作用时间长,也会产生较明显的运动效果,如火箭升空时对卫星产生的推力并不很大, 卫星还是能够达到很大的速度而升空。如美国在发射阿波罗12号宇宙飞船登月时,用了三级火箭,第一级火箭产生的推力大约为×107n,工作分钟,使飞船速度增加到/s,第一级火箭脱落,第二级火箭立即点火, 产生的推力大约为5×106n,工作约6分钟,使飞船速度增加到 km/s时,第二级火箭脱落,第三级火箭开始工作,产生的推力大约为×105n, 工作约2分钟,飞船速度可达到/s。
开门的目的不是使门发生形状变化,而是让门运动,即门的运动状态必须发生改变且转动一定角度。故从把门打开的角度来看,物理学告诉你:应该用“推”门而不用“敲”门。
这个故事给我们有哪些启示呢?①打开自己家的门一定要“推”。哪怕父母亲在家,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能养成依赖思想。②进别人家的门则一定要“敲”,而且还要注意轻重和节奏。非请莫入,尊重别人的隐私,这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礼貌。不能“推”,更不能“踢”,前者是小偷,后者则是强盗了。③我们在学习工作中一定要细观察、勤思考、多“推”“敲”。物理学中就有不少的偶然发现来源于观察。如1820年丹麦的奥斯特在一次课间休息时发现:通有电流的导线周围的磁针,并不指南,从而说明电流能产生磁场。没有细致观察与慎密思考,人类的电气化可能会推迟若干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克服智力平庸最正确的途径就是思考”。没有细致的观察,没有深入的思考,就不可能有所发现,自然就不会有所创新。
早期的门仅为防风御寒、防野兽闯入家中以及防止家中禽畜逃走的作用。称为柴门、柴扉。通常仅有半截,与现在农村院落外的栅栏门相似,有闩无锁,故有推敲之说。随着社会发展,科学进步,门的种类也就越来越多了,如防盗门、电动门、卷帘门、智能电子门等,可以想象,到了21世纪,如果仍有僧人去造访某位幽居者,将会是“僧按月下铃”了。
(二)炼字与炼意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诗圣杜甫著名的两句诗,一千多年来的中国诗坛尽管新旧代嬗,但是,"语不惊人死不体",却是不同时代的诗人都望凤来仪的一面艺术旗帜。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含意是丰富的,"炼字"与"炼意"即其中之一。我国的六典诗歌,在汉魏以前讲究完整的全篇,虽然也有佳句可摘,有如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的"见"字,但"炼字"、"炼句"毕竟是诗歌创作到了高度繁荣的唐代的自觉的产物。我国古代诗论中所说的"诗眼","句眼"、"一字眼"等等,就是对诗歌创作中的炼字所作的理论概括,而"吟安一个字,燃断数茎须"(卢延让)、"诗赋以一字见工拙"(苏东坡)等等,则是诗人们自道创作辛苦之辞,而熟悉"推敲"这一炼字的经典式佳话的读者,也不妨去读读元代刘秉忠《藏春集》中的《读遗山诗四首》,其中之一写道:"青云高兴入冥收,一字非工未肯休。直到雪消冰泮后,百川春水自东流。"作者以形象的诗句描绘诗创作中炼字的过程,以及诗人炼得至当至隽的字以后的美好心情。吟诵之余,我们固然可以对炼字之妙得到感性的认识,不也可以分享到诗人的艺术的喜悦吗?
(三)炼字、诗眼与古诗鉴赏
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东坡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妥帖。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差异网§ 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一着此字,满句生辉。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种手段叫炼字。炼字是古代诗人提升诗歌品位的重要手段。我国古代诗人对炼字感慨良多。老杜自称“新诗改罢自长吟”,孟郊感慨“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杜荀鹤自诩“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卢延让感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更是激动得“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炼得好的,便成了诗眼,甚至句以字名、诗以句名,千古流传。“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噪”衬“静”,以“鸣”衬“幽”,使“静”的特点更为突出,更为鲜明。“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以动态写静态,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给人以美好享受。“微风燕子斜”,一“斜”字,化动为静,刻画出一种悠然的情态。 这都是从写作的角度说的。我们今天要从鉴赏评价这个侧面,来探讨一下如何抓住诗歌的诗眼,借一般以窥全豹,牵一发而动全身,更便捷的鉴赏古代诗歌。
古代诗人炼字,总是把准确性放在首位的。他们反复推敲,反复咀嚼的目的就是为了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情意。从炼字的角度鉴赏古诗,首先得看这个字用得是否准确,从准确性的角度入手很容易一下子抓住全诗内容的牛鼻子。我们以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为例来剖析一下。写作该诗的时候诗人还不到20岁。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括述访友末遇的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到抒发了对山水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真挚的感情。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午时已过,诗人猜道士只是暂时外出,不久就要回来,决定等候下去。空暇间,便察看起道士的住处。只见房前舍后,野竹遍生,茂密修长的野竹与云雾相接,远处青翠的山峰上,一缕清泉从封顶倒挂下来。诗歌的颈联,对仗工整,意境优美,其“炼字”功力更另人叫绝。且看一个“分”字和“挂”字的妙用:野竹与云气相接,这本是一幅静景,但诗人用了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它使人联想到随山冈徐徐移动的云雾,不断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一线泉水,凌空飞泻,这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一个“挂”字,就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见到山峰的陡峭和山泉垂直落下的图景。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分析一定要结合诗句或者全诗的内容,不能就字论字,就句论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四。课后练习全解(课后题答案可以另作改动)
1.“诗话”是古代随笔的一种,是评论诗作,诗人,诗派并纪录诗人议论和行事的著述。这则诗话情节生动,故事性强。请复述故事梗概,并再班内表演。
答案 略。
2.“炼字”就是在写作时斟酌字词,是语言简洁优美。本文中“僧敲月下门”一句,韩愈说“作敲字佳”。这样说有什么根据?你同意韩愈的说法吗?
同意。在月色皎洁的夜晚,鸟儿栖息,夏虫唧唧,老僧前来拜访,一阵“笃笃”的敲门声,声响虽不大,但由于万簌俱寂,竟惊动了从未闻过如此喧嚣的宿在池边的鸟,这样响中寓静,以响衬静,达到了静中更静的效果,用“推”字是表现不出来的。这样看来,确如韩愈所说的“以'敲'字佳矣”。
3。运用炼字的方法,说说下面的诗句能不能用括号里的诗句代替。
(设题意图:古人两个炼字的例子,生动地说明了“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道理。)
⑴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又到江南岸 )
代替不好。王安石在写《泊船瓜洲》一诗时,“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最初先写“春风又到江南岸”, “到”字不会让人感到新奇、感到陌生,给人的感觉来说,认知的成分多一些,视觉的成分少一些,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而唯有"绿"字是完全视觉的。"绿"字让人感到新奇、感到陌生;正是这个“绿”字,在人眼前推出"江南水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满目春色,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享受,将江南春天的勃勃的生机形象地刻画出来。
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竟无声)
代替不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刻画了春雨的特征。春雨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趁着夜色悄悄地飘洒大地,绵绵密密,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一个“细”字把春雨“细、“密”的特点写出来了。而“竟”字却不能表现出来。
五。新中考指向标:
(一)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则,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1)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释:①漫浪:随随便便。②急。:要紧。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可以有得:
②其义自见:
③自晓其文:
2.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答) 。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_________的重要,这是因为
(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
4、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
答案1.考查解释词义能力。三个同均表明读书效果。答案:①收获②同“现”③明白 2.考查理解层意能力。解析第1、2句,从“先须”“继以”可看出句序;再从句中两个“使其言”……“使其言’,把握层意要点,最后提取相关语句,整合要点回答。答案:第一步要“熟读”,要能“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第二步要“精思”,要能“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3.考查筛选提要能力。答案:心到 心既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 4.考查概括文段主旨能力。答案:读书要熟读精思,要做到“三到”。
野菊花 陈创
①野菊花!野菊花开在山野里。
②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浓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 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
③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 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倒泼洒在这里,电叫人心灵久久震撼?
④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辽阔的绿氅(chāng),只把灰褐的脊背裸露世间 :曾经被悠悠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远的天空,也被铅灰压缩了胸臆;紫燕和鸿雁归飞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惟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和进取,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山野上,举起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向穿就黄金甲”,
⑤多少墨客骚人奉和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 名菊。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__这就是野菊花。
⑥野菊花自有野菊花不惑无悔的性格和气质。
⑦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开,有香就尽情地放。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 半个脸就开了,从茎顶,从胁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的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雨唤醒,就 一齐把眼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白天盯住太阳,晚上盯住星星月亮。那份野性,连日月星辰也只能轮番伺候。她把她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色的 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这时,假若你静下心来,你会袅袅升腾忽取忽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这《音乐狂舞》的活跃,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
⑧她不固守现状。匍匐的枝条看似软弱,却从不攀缘依附。这枝被折去,更多的牙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毛状分裂的叶子扩散开来,铺展如苍鹰翼翮(hé ),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向往,活脱是一幅潘开寿饱含金石意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垂挂到淮河水沿。当霜雪卷藏这轴宏篇巨构,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面冷静的土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求索”的浩歌冻结在心,待时以蹿发。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要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数丛,明年一定繁衍成龙,星散的,要汇集;成块的 ,要连片。然后,在荒滩野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着四面八方扩张,挺 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
⑨哦,野菊花,这野性的精灵!这野性的勇敢和进取!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想在哪儿开就在哪儿开。你根本辖制不住她,她也从不约束自己。西风里,严霜下,万工会组织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举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铸造的大纛(dào),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
⑩这是一种怎样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又以其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 和拓展的行动之中,于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叫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 界,才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
1、①②③段是从哪些角度描绘野菊花的?请概括回答。
2、从全文看,野菊花的野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④⑤段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请具体分析说明其作用。
4、⑦⑧⑨三段集中描写了野菊花的性格和气质,请从中找出一个你最喜爱的句子,并分 析其表达效果。
5、读完本文,结合你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理解,你从野菊花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案1、(考察对前三段主要内容的理解。)这三段从五个角度来描绘野菊花: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2、(考察对全文主要内容的理解与把握。)野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不任人摆布(从④⑤ 段可以看出),不禁锢自己(从⑦段内容可以看出),不固守现状(从⑧⑨段可以看出)。3、(对写作手法运用的考察。)第④段描写了秋后山野的灰褐、天空的铅灰、紫燕和鸿雁的归去、松柏的褪色、檀竹的落魄等,反衬出野菊花的勇敢和进取;第⑤段描写庭院、公园、花盆里被人驯化、供人玩赏的名菊,反衬出野菊花的桀骜不驯的野性美。 4、(考察的是对文章语言的鉴赏与品味)句子: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举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铸造的大纛,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理由:本句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刻画出野菊花鲜明的战胜者形象,语言节奏感强,富有感染力。 5、考察对全文内容的鉴赏与评价。如:人生要像野菊花一样有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要在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
《推敲》教案【第五篇】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自学生字,联系相关内容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吟哦、斟酌、饶有兴致”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推敲”一词的由来,并领悟“推敲”的含义。
3、联系上下文理解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到诗人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吟哦、斟酌、饶有兴致”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理解品味描写人物的词句,感受诗人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了解贾岛、韩愈在文学上的成就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出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板书:唐朝 贾岛
4、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5、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6、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学习课文
1、轻轻地读第二自然段,在脑海中想像那情景,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吗?A、我看到贾岛正在沿着山路寻找李凝的家,他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B、我看到那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那夜晚宁静又美好。
C、我看到贾岛正在敲门,但是没有人来开。D、我听到贾岛清脆的敲门声。
E、我看到小鸟被惊醒后,扑棱着翅膀叫着飞走了。
F、我看到贾岛正在写诗,写完后他把诗留了下来。
2、出示句子:“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评议,齐读)
4、贾岛月夜访好友,可是没有见着。美好的情境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即兴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并把它留了下来。
(板书:即兴写诗)
5、贾岛把诗留了下来。第二天他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板书:斟酌文字)
哪句话写他在斟酌文字呢?
6、出示句子“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1)读读这句话,做做贾岛的动作。
(2)贾岛吟哦什么呢?(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3)谁来台前做做贾岛呢?
7、你们这些大街上的行人啊,都笑些什么呀?(A、大家快瞧那个和尚,他在比比划划的,干什么呀?B、这个人是不是傻子呀,还是中了什么邪?C、喂,我们在笑你呢,你看见了吗?当心从毛驴上摔下来啊!D、他好滑稽呀,我们都在笑他他怎么还没有感觉到呢?)
8、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斟酌得很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竟然连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也不知道。接着,两个差人把贾岛带到韩愈面前。韩愈怎么问,贾岛怎么答?
同桌分角色读,评议(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9、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1)师述: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指名读,给“思索”找近义词。
(2)指名读韩愈说的话,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10、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有感情朗读这一小节。
五、课堂小结
1、刚才,大家和大街上的人一样,都觉得贾岛很好笑。现在,你有什么要说吗?(贾岛啊,我刚才是说你是傻子,实不应该。我不知道你其实是在斟酌文字啊!贾岛啊,你对待写作的态度是那么严肃,只是小小一个字眼儿就那么认真地斟酌,真可敬呀!)
2、是啊,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六、延伸拓展
1、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例,(出示句子)大家看,这句诗句中哪个字用的最好?
师: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到、过、入、满”这些字,经他再三推敲,他决定用“绿”,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
(春天是绿色的。“绿”字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使人联想到碧绿美好、生机勃勃的景象。“绿”字把春风写活了,说它能吹绿长江两岸。)
2、抄写《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板书设计:
32、推敲
即兴写诗 斟酌 文字 韩愈解疑
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
教学效果反馈:
通过学习本文,要让学生学习斟酌文字,养成推敲的习惯。在学习了“推敲”这则故事之后,我又补充介绍了王安石推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的故事,让学生再次感受到推敲文字会有画龙点睛的效果。然后带领学生推敲他们自己的习作,授之以渔。这样层层递进,使学生推敲的意识不断加强,为今后写作时养成认真态度和斟酌文字习惯奠定基础。
教学中也存在缺憾。如在让学生“以贾岛的口吻具体讲述作诗原因”这一环节时,要求学生联系第二、三小节,但显然没有给足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时间,老师有些操之过急了,所以学生表达的意思不够到位。
上一篇:课文《琥珀》教案3篇
下一篇:《花瓣飘香》学案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