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一画》语言教案(精彩4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画一画》语言教案(精彩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摸一摸画一画》的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掌握色彩基本知识,了解明度、纯度的概念和纯度渐变的调配方法。
2、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通过色彩纯度渐变的调配练习,学会色彩,掌握其绘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色彩对比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培养对色彩的渐变的兴趣,体验出纯度渐变的艺术风格,提高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纯度的概念,感受纯度渐变的构成规律,练习掌握其绘制的方法。教学难点:探索纯度渐变的规律,绘制丰富的纯度渐变图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做好学习准备。
二、导入新课:
1、师吟诵《论语》中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我们都学过哪些色彩方面的知识?板出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复习巩固已学知识。
三、讲授新课:
1、师介绍纯度、色相、明度合称为色彩三要素。
2、师吟诵唐代杜牧的“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色彩的纯度的理解,派代表进行汇报。
4、阅读小知识,了解纯度的概念。
5、师吟诵南朝刘勰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6、欣赏书中的画家作品,感受色彩的纯度在作品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7、小组讨论:A、说说书中红颜色和黄颜色的纯度是如何变化的?B、什么是复色?C、色彩的纯度与调色时颜色的数量有什么关系?D、对比纯度变化的作品,哪一幅纯度高,哪一幅纯度低?分别给人怎样的美感?E、使一种颜色的纯度发生变化,有哪些方法?
四、艺术实践:
用色彩纯度的变化画一幅画,要正确调色、涂色,保持作品的干净、整洁。设计意图:知道色彩三要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正确认识色彩的纯度,体会纯度所产生的画面效果。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鼓励学生多练、多看,重视合作学习。
1、学生艺术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2、渗透《弟子规》中的“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课堂总结:分组展评优秀作品。
六、板书设计:
课题
高纯度(加入灰色或其他色)→低纯度
七、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对比的形式美感,运用色彩的对比完成一幅有动感的作业。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中色彩的对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如何用色彩的对比关系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对比色的运用及画面动感的表现。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讲解、作品欣赏和教师演示来突破。
教学准备:图画纸或彩色复印纸、剪刀、胶水、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几幅利用对比色制作的有动感的纸贴画作品。
提问:这些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讲授新课
出示课题:让色彩动起来
1、欣赏课本上法国安德烈德兰的作品《查灵克罗大桥》。
(1)课件介绍画家
野兽派画家的艺术共性是色彩明朗、笔触粗犷。这幅作品正是画家时断时续的追随野兽派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2)组织小组探究以下问题:
作品中运用了哪些颜色对比?给你什么感受?这幅画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分组讨论小组反馈
2、分析课本第11页左上角第三、四、五幅作品。
3、提问:这几幅画是如何利用色纸产生色彩对比的?我们如果要用对比色作贴画可以怎样利用色彩或彩纸?
学生讨论:如表现风景,可以选择红色的底。用绿色的纸剪贴一些树,再用其他对比色剪贴一些形象?
4、这些作品能给我们动感,除了色彩还和其他什么因素有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如何对比色纸剪出有动感的形象。
三、作业设计:
利用对比色制作有动感的纸贴画作品或画一幅色彩画。
学生作画,教师个别指导。
四、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作品展并评价。出示部分用对比色画的水粉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画一画》语言教案【第二篇】
活动目标:
1、观察教师直观演示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并正确讲述各种色彩的名称。
2、根据幼儿儿歌的两段体的结构特征,尝试用画一画、说一说的方式仿编儿歌。
3、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4、领会儿歌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图片、油画棒,纸
活动过程:
一、通过演示儿歌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儿歌内容。
1、教师出示一盒油画棒:这是什么?你知道笔有什么用吗?
2、教师拿出一支粉红色的油画棒:这是什么颜色?"粉红色,画一画",请你们看一看我画的是什么?
3、教师相应贴出长满桃花的桃树的图片。
4、出示桔红色笔,采用同样的方法,边演示太阳,边念儿歌,同上方法,表现儿歌的第三、四、五段。
(在出示一支支油画棒的时候,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油画棒的名称。)
二、学习朗诵儿歌
1、教师完整地朗诵儿歌,启发幼儿跟随老师一起看图朗诵儿歌。
2、带领幼儿重点帮助正确讲述油画棒色彩的名称。
3、引导幼儿与教师轮流接说儿歌,教师念第一句,幼儿念第二句;然后交换念儿歌。
三、引导幼儿仿编儿歌1、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彩色笔,你想用什么颜色的彩色笔画什么?
2、幼儿创编儿歌。
活动延伸:
幼儿操作活动启发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在纸上画画,并与同伴交流。
活动反思:
但是诗歌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即句式不够工整,不方便记忆。因此幼儿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今后可以考虑将诗句的句式稍作改动,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摸一摸画一画》的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与第七课成为一个色彩知识单元。本课在学生了解色彩调和知识的基础上,了解邻近色相关知识,学习运用邻近色进行创作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什么是邻近色,学习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内容的基本方法。
2、技能:学会使用邻近色画一幅画。
3、情感:感受运用邻近色给人带来的美感,激发学生运用邻近色表现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邻近色的知识,掌握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的方法,感受邻近色的色彩美。
教学难点:
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水粉用具等。
教学活动:
一、学习邻近色的知识。
1、用色彩表达感受。
今天,天气虽然有些寒冷,但有这么多老师来到我们学校,给我们的美术学习以指导帮助,老师的心里感到很温暖,谁能用颜色来表达老师此时的心情,请你快速地涂在这张纸片上。
2、这些颜色都是不同的,为什么都可以表达老师此时的感受呢?
3、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蓝、蓝与紫、紫与红等。 邻近色,会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色彩世界是奇妙的世界,而自然是最伟大的色彩家。
二、欣赏,感受邻近色的美,揭示课题。10’
1、欣赏自然图片:这是大自然中邻近色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
——自然是美丽的,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是美丽的。不同的邻近色带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2、欣赏画家作品:
●欣赏《红土地》
有一位著名的版画家,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自己生活的土地的热爱,我们一起来走近他:
(1)《红土地》,著名版画家李成忠创作,1996年获“第十三届全国版画展”银奖。作品中运用了哪些颜色?给你怎样的感受?
(2)李成忠的版画作品,都是想从人和宇宙之间找到一种和谐的对应。他通过对人的思考、对自己所生存的这块土地的思考,深深悟出了人和高山白云间的关系。《红土地》就是最好的例证——画面色彩明亮且空间广阔,显示了他对滇东红土地真诚热爱之情,所以这张画为版画中的精品。
●欣赏《顾盼》:
(1)画中描绘了什么内容?
——画面的大部分是一层覆一层的大叶片,有如荷叶般大小,由于光线原因,每片叶片都绿得不一。在画面的左下角,密密覆盖的树叶片下现出一个大空隙,有一根粗壮的枝干伸出,枝干上还伸出一条条小枝,小枝上挂满了野果,仿佛饱满得要压着枝干下垂的样势。有两只娇小、可人的鸟儿分别停栖在大叶片的茎与杆干上伸出的小枝条上,它们歪着头相互对视着。
(2)画面以绿为主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寂静、深幽)
3、揭示课题: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出示课题。
三、学习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的方法。
1、谈话:邻近色并不是相临的两个颜色,而是不同深浅的颜色组的颜色。和谐的邻近色不仅可以描绘自然的真实美,还可以表达情感或意境,如果是你,想用这个邻近色画一幅怎样的画?
2、老师这里有一张还没来得及涂色的画,请你们根据要求任选一个讨论一下,用怎样的邻近色比较好。
要求:
(1)表达节日的喜庆
(2)追求安静的环境
3、示范。
四、学生实践创作。
1、我们先来看一下同学们画的色彩和谐的画。
2、根据自己的想法,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评。
1、说说自己的作品,
2、说说今天的学习感受。
六、拓展。
我们不仅要让我们的作品给人带来和谐的感受,我们也要让建立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最后,让我们在一组和谐的居室环境中结束本课的学习。下一次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怎样用好邻近色。
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摸一摸画一画》的教学设计【第四篇】
知识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合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发展数学思维,渗透探索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教学难点:
1、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2、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养成教育训练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自学、独立思考、作业认真、与人合作交流善于表达的良好习惯。
教法学法:
实验法、演示法、探究法、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活动一;判断下面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1、每行人数一定,总人数和行数。
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
3、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
4、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
5、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
6、一个自然数和它的倒数。
7、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
8、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
9、圆的半径与周长。
10、圆的面积与半径。
11、什么样的两个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通过复习,提高了学生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的能力。
二、新授
活动二:探索一个数与它的5倍之间的关系。
1、求出一个数的5倍,填写书上表格。自己独立完成。
2、判断一个数的5倍和这个数有怎样的关系?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小结:一个数和它的5倍之间具有正比例关系。
3、根据上表,说出下图中各点的含义。(图见书上)。请观察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然后说说各点表示的含义。
4、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注:所描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5、利用书上的图,把下表填完整。
6、估计并找一找这组数据在统计图上的位置。
自己独立完成。
在统计图上估计一下,看看自己估计地是否准确
要引导学生将估算的结果与运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三、练习
活动三:试一试。
1、在下图中描点,表示第20页两个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2、思考;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四:练一练。
1、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教师讲解:因为圆的面积和半径的比值不是一个常数。
2、乘船的人数与所付船费为:(数据见书上)
(1)将书上的图补充完整。
(2)说说哪个量没有变?
(3)乘船人数与船费有什么关系?
(4)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每人所需的乘船费用没有变化。
乘船费用与人数成正比例。
所有的点都在一条直线上。
3、回答下列问题:
(1)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关系。
(2)根据右图,先估计圆的周长,再实际计算。
(3)直径为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实际计算值为()。
(4)直径为1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实际计算值为()。
4、把下表填写完整。试着在第一题的图上描点,并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表格见书上)所有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课后反思:
画一画这节课实际上是对正比例图像的教学,对课标要求和前一节课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的掌握,本节课进一步引导学生从表格——关系式——图像来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与掌握。对正比例图像的学习,把它看做是理解正比例意义的一种途径,通过分析图像,更好的理解成正比例的两个量之间的变化规律,进行函数思想的渗透。
所以在教学时,我没有简单地停留在描点、连线和机械叙述等技能训练上,而是引导学生观察图像、分析图像,加深了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减少学生枯燥的学习,节省了时间。
上一篇:数学公开课教案【热选4篇】
下一篇:《火车开啦》音乐教案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