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精彩8篇)

美好 分享 时间:

通过观察数列、图形和实际生活中的规律,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能否在日常中找到更多的规律呢?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确定周期问题中,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这一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

用计算的方法确定周期问题中,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的算理的理解。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规律

课件出示例1的场景图,说:“国庆节期间,公园、街道到处张灯结彩,彩旗招展,更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这是其中的一个美丽的场景。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同桌互说),指名说:“它们的排列有规律吗?有什么规律呢?谁说一说?”

师说: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象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1、教学例1。

(1)提出问题。在图中,我们看到8盆花,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自己想办法解决。

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方法。师巡视,注意小组中不同的策略,帮助学困生。

(2)全班交流,指名小组汇报结果。

①画图的方法,○●○●……○,第15盆花是蓝花,追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板书)

②列举的方法:从左边起,第1、3、5、……盆是蓝花,第2、4、6、……盆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板书)

③计算的方法:生:把每两盆花做一组,15÷2=7(组)……1(盆),第15盆花是蓝花。师:你是用计算的方法。(板书)

(3)结合课件,分析过程。

师:刚才有的同学用列举的方法,看出第1、3、5、……盆是蓝花,第2、4、6、……盆是红花,也就是说蓝花都是用奇数表示,红花都是用偶数表示,第15盆是奇数,所以是蓝花,你们同意吗?

课件演示画图的方法

课件出示方法三,15÷2=7(组)……1(盆),第15盆花是蓝花。问:为什么每2盆看作一组?算式中的每个数各是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15”表示花的总盆数,“2”表示每2盆为一组,每组情况完全相同,“7”表示15盆花里面有这样的7组(“组”读重音,在算式中用彩笔圈出),“1”表示还剩1盆(同样标出“盆”)。师:剩下的1盆就是第8组的第1盆,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颜色相同(第1盆)?是的吧?

(4)比较反思

刚才我们一起探索了这三种找规律的方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指出:三种方法都比较好,都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找出排列规律的方法,当然用除法计算的方法比较快!

2、教学“试一试”

第1题:课件出示问题。“从左边起,第17盏彩灯是什么颜色?”学生尝试解决,师巡视。

指名回答,生板书算式:17÷3=5(组)……1(盏),第17盏是紫色,生解释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第18盏灯、第100盏灯呢?”指名板演,其他在下面做。18÷3=6(组),问:没有余数说明了什么?

师:第18盏灯正好是第6组的最后一个,所以应该与每组的第3盏灯的颜色一样,是绿色。

第2题:课件出示问题。“从左边起,第21面、23面彩旗分别是什么颜色?”

师:每几面彩旗可以看作一组?怎样用计算的方法解决呢?

指两名板演,其余在下面做。

订正时问:怎样根据计算的结果确定第21面、23面彩旗分别是什么颜色?

三、巩固训练,加深理解

1、第1题,课件出示画面,“按什么规律摆的?”第21枚是白子还是黑子?

同学先猜一猜,再通过计算验证,指名回答。

2、第2题,生齐读题目,指名板演。订正时说:说说自己是怎样想?

3、第3题,按照规律在括号里画出每组的第32个图形。

生画在书上,师巡视,回答时分别说出每题的规律和计算方法。课件演示正确答案。

四、生活万象,再现规律

点击返回。师:大自然中也有许多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现象,一起看一看。(看到了什么?)

师:看完以后,同学们能否感到规律在生活中大量存在,感受到数学的美、规律的美呢?

五、全课小结,回顾与反思学习过程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会用哪些方法解决有关规律的问题?

六、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理解循环排列的概念,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图形排列规律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难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操作、推理等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设计一定的图形规律。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各种图形卡片(如五角星、方块、圆形、三角形等)、作业卡、学具袋(内含图形贴纸、正方形纸等)。

学具:学生自备的。文具,如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四季游戏:通过播放四季美景的图片,让学生举牌表示最喜欢的季节,并依次排出四季的顺序。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这种依次循环出现的现象叫做规律。

手指游戏:让学生把双手背到后面,不看手指,说出一只手上有几根手指和几个空档,引导学生发现手指数和空档数之间的关系,即手指数比空档数多1,空档数比手指数少1。由此引出规律的概念。

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墙面装饰图:出示墙面装饰图,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从横行、竖行、斜行等不同角度观察,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

小组合作: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墙面和地面装饰的瓷砖的图形排列规律,并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规律。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总结循环排列规律的概念。

三、动手实践,创造规律

设计图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图形卡片,设计有循环规律的图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出新颖、美观的图案。

展示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说明其中的规律。通过展示交流,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循环排列规律的理解。

四、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规律训练:通过设计一系列有规律的题目,如动物排队、图形循环等,让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提升学生的观察、推理和归纳能力。

设计手帕:让学生小组合作,为手帕设计有规律的花边或图案。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课堂小结,总结收获

回顾知识: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总结循环排列规律的概念和找规律的方法。

分享收获:让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规律的题目或实践活动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拓展思维。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游戏导入、情境创设、动手实践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循环排列规律的概念和找规律的方法。同时,通过设计图案、展示交流等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参与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升。

二年级下册《找规律》 篇3: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探索两个个位都是0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解释计算的过程与方法。

2.在数学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发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能根据运算规律从已知算式推出未知算式。

一、思疑——导学

(1)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30×2= 350÷7= 800÷2 48×2=

二、思学

1.试学:

(1)算一算,并说一说你又是如何计算的。

流程图: 可选过程: 5×1= 3×2= 12×4= 5×10= 3×20= 12×40= 50×10= 30×20= 120×40=

(2)师:仔细观察以上算式,按我们以前掌握的“横看、竖看”的方法,找找看,你有什么发现?(可以说一说,写一写)

(3)根据你的发现再写出出几组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6×3= 15×4= 18×2=

2.展学:

(1)把你的发现先与同伴交流,再在小组内讨论。

(2)小组选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

3.研学:根据16×3=48,你能直接推算下面算式的结果吗?

流程图: 可选过程: 16×30= 160×3= 160×30= 16×300=

师:今天学习两个个位都有0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你有什么收获或者不懂的地方,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用

1.固学

(1)算一算,照样子再写出一组算式。

北师大小学数学三下《找规律》导学案

(2)根据24×20=480,直接写出下面算是的结果。

2.延学:

(1)买运动服。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圈一圈、数一数、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

重难点:发现简单周期问题的规律并能解决问题。

突破措施: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数一数、圈一圈等方式找到方法,解决问题,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第6课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引起新的思考

师:同学们,我们从开学到现在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

生:有余数的除法。

师:你觉得这部分知识有用吗?生回答。

师:当然有用。我们学习数学知识就是为生活服务的。看一下这两个问题:

28罐饮料,每8罐装一个箱子,至少需要几个箱子?(进一法)

做一件雨衣需要2米布,11米布最多可以做几件雨衣?(去尾法)

学生回答,讲原因。

师: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远远不止这些,不信你瞧!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中的小彩旗串,同学们思考:

(1)彩旗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

(2)每几面彩旗一组?

(3)第17面是什么颜色?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

请你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数一数、画一画、圈一圈、算一算等)解答,完成后同桌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帮助学生回忆用数一数、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感知是以“几个一组”排列的,发现规律的周期性。)

2.学生汇报方法。

有没有比画一画、数一数更简便的方法?

17÷3=5(组)……2(面)

结论:第17面是第6组的第2面,是黄色的。

3.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中每一个数字的含义。

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除以3?

商5表示什么?

余数2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交流汇报。

重点明确:每3面一组,17面小旗中共有完整的5组,余数2说明第17面小旗是第6组的第2面,因为每组的第2面都是黄色的,所以第17面小旗一定是黄色的。

总结方法:圈一圈,算一算,看余数。 (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感受规律排列的周期性;通过交流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互助中共同提高)

4.方法优化: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用到几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简便些?

(设计意图:通过算法的优化,体会到计算这种方法的。简便性。)

5.试一试。

(1)第25面小旗是什么颜色的?

想:第25面小旗是第()组的第()面,每组的第()面都是()色的,所以,第25面小旗是()色的。

(2)第27面小旗是什么颜色的?

27÷3=9(组)

思考:没有余数怎么下结论?

三、巩固练习。

1.课本11页自主练习1题,照样子,动动手,动动脑。

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后进行交流,重点交流运用的方法与策略,进一步体验计算的方法。

2.课本12页自主练习3题。

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后交流自己的解决方法。

你们能用图形创造一个找规律的问题,考考同桌吗?

四、拓展提升。

1.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利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来找规律,同学们再想想老师一上课与大家讲的那句话:学习数学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生活中有没有找到像小彩旗、珠子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呢?

生思考,自由发言。

师:对了。月亮大约每隔30天圆一次,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依次更替,一天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再过24小时就到了明天的这个时刻,每星期有7天……像这种有规律的现象,我们叫它周期现象。(板书)

2.星期问题

今天是3月30日,星期三(出示日历),那七天前是周几呢?

再往前七天呢?(出示3月份所有的周三,圈出来。)

练习:想一想:一个月(按30天)一般有几个星期日?最多有几个星期日?

3.十二生肖

师:生活中还有一个每个同学都熟悉的周期现象,生肖。你属什么的?咱们班有属猪的同学吗?猪的后面是哪个属相?再往后呢?每隔12年,生肖就会重复出现,轮回一次。

师:想一想:小明一家人都属鼠,小明今年8岁,爸爸妈妈可能多少岁?

师: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有很多很多,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个勤于思考的大脑,你就会成长,就会有收获。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节课老师继续和同学们一起探究生活中有趣的数学知识。下课!

二年级下册《找规律》 篇5:

五上数学《找规律》教学反思

本课《找规律》是国标本苏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找规律主要研究的是周期现象,周期现象是有规律的现象,规律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结构,这种确定的结构是周期现象。周期现象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的精神,通过眼前预料以后、通过部分把握整体、通过有限想像无限。发现周期,体会它的确定性是认识周期现象的关键。

本课我能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提出问题:你在图上看到什么?它们是怎么摆放的?你是从哪边看起的?你发现了什么等等,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较好地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愿望。在教学例1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大部分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之后,再组织小组交流。这样,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机会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又有利于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我为学生提供了比较、交流的空间,帮助学生体会每一种方法的优劣,促使学生自觉实现方法的优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能重视引导学生体会观察、思考、归纳的方法,并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研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在本课的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了一个摆棋子的活动,这样能把巩固练习巧妙地融入游戏之中。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愉快地学习,不仅再次体验了周期现象的规律,实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还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大大的提高了,而且课堂氛围变得越来越活跃。同时我通过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简单周期现象,使学生更充分地体验周期现象的规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现象中常常蕴含着有趣的数学问题,从而产生亲近数学的情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当然,本节课还是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学生在发言回答问题的时候,举手回答的习惯有个别学生始终没有做到,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上有点前松后紧,在新授这一环节中放的还不是太开,要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

《找规律》(五上)教学反思

笔者注:3月参加了一个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课例竞赛。课后有关于白板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的一些想法,我姑且称之为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根据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特性(交互性,生成性,直观性等),通过生机交互、师机交互、师生交互等手段逐步引导学生从“感知规律->找规律->应用规律->体验规律”,在导入部分我不局限于媒体,从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纸牌游戏入手,主要设计了一个猜纸牌的游戏,紧扣教学目标,抓住学生的兴趣关注点,引领导学生初步感知了周期规律在生活中存在,顺利开始了新课的教学。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周期规律的感知,在引入部分利用白板可即时点击的特点,又设计了两个可感知周期规律的猜想游戏:“△○△○……”和“△△○□△△○□……”。而主题图的出示主要是为了让“找规律”,重点是突出一个“找”字。这个环节更能体现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越性,在对物体分组时,在白板上能直接圈圈画画,能及时对学生的汇报交流在媒体上作适时的提示与补充。在“应用规律”的两个环节中,也主要是利用白板的交互性,突出在应用规律前的“找”。其中在总结方法、优化方法这个教学环节中,借助白板的生成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操作和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索,从而顺利完成该环节的教学任务。在巩固练习这个环节中,我为了让学生能与白板“亲密接触”,设计了一个“摆一摆”的活动。解放了全体学生的手、口、脑,给学生提供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加强体验,丰富感性认识,玩得尽兴,学得轻松。通过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学生们很快就发现了:“要让第24颗子是黑子,只要让每组中的第4颗是黑子就可以了”。可以这节课尽量利用白板在教学中有优越性,合理的展现了白板在教学中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突破难点。当然我也不迷信电子白板,为了更能科学的完成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还适当的引入了前面的纸牌和最后的ppt课件。

通过应用电子白板,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突破和解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教学第2个环节“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探究简单的周期规律”中,教师的预设,通过白板的展示及学生在体验、感知、思考形成了“几个一组、重复出现”的教学主题,同时也对每组物体中每个位置上的物体也加强了感知。为后面的教学做了重要的铺垫。在“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这个环节中,白板的交互性也为学生探究多样的解题策略提供了启示与帮助,对学生 “画图、列举、计算”等策略的形成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突出了本课的一个“找”字,而在随后的“优化环节”中也使学生体会计算确实是简便的方法。最后那个“摆棋子”的活动,通过生机交互,学生的参与、体验、思考,对学生解决本课的关键问题——周期规律中每组中每个位置上的物体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找规律重在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找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形成对规律的自主认识和体验。

反思本课,在导入设计上,有层次、有对比。先由猜牌的游戏,让学生来猜后续的牌,这样做既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也使教学难点得以淡化,在不知不觉中接触规律。在新授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再通过讨论,逐步优化方法,最终得到结论:用计算法解决类似问题,比较实用、简便。接下来在处理“试一试”时,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正是这样一个学生自己尝试、自己思考、自己获得的过程,真正体现了学习不是教师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在后续的练习环节,笔者也精心设计了涵盖图形、计算、生活现象等题型,让学生加深理解,培养了应用意识及能力。

此外,为了使所有学生都能有一个思考的过程,我改进了以往所用的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同桌或小组交流的形式,并在学生研究时,留给足够的思考与实践的时间,通过自学与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对规律有着更深的认识与把握。在教学中,结合交互式电子白板,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实际提供丰富的研究材料,让学生充分开展“找”规律的活动;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激发并维持了学习热情;利用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研究、发现周期规律的过程,实现了预设的目标。

在教学中,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越性确非其它教学媒体所能比拟的,它在许多方面冲击着我们的教学理念与思想,它的出现对我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改革的内需。但也能囿于白板,毕竟白板是一个工具,是一个载体,是一个媒介,解决教学内容的关键还是应该以“师生”之间的合作最为重要,而这里面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更应该是课堂的主角。白板在教学中的介入我以为还是应以“有机、辅助、科学、发展”为主要思想,因为它代替不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

二年级下册《找规律》 篇6: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发现并描述简单的数字序列和图形排列中的规律。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数字序列和图形排列的例子)

实物教具(如彩色方块、卡片等)

工作簿和笔

教学过程:

1、引入阶段(约5分钟)

故事引入:讲述一个简短的故事,比如小猫每天吃鱼的数量(第一天1条,第二天2条,……),让学生猜测接下来的天数小猫会吃多少条鱼,引出规律的概念。

2、新知教学(约20分钟)

数字规律探索

示例演示:展示一个简单的数字序列(如2, 4, 6, 8, ?),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每次增加2)。

小组活动:分组给每组不同的数字序列,让孩子们合作找出规律,并尝试自己创造一个新的有规律的数字序列。

3、图形规律探索

直观展示:利用多媒体或实物教具展示一系列图形排列(如三角形、正方形交替出现),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变化的规律。

动手操作:提供彩色方块或卡片,让学生动手摆出有规律的`图形序列,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作品及解释其中的规律。

练习巩固(约15分钟)

练习题:设计一些简单的找规律题目,既有数字序列也有图形排列,让学生独立完成或小组讨论完成。

游戏环节:“我是规律小侦探”游戏,老师快速展示一系列有规律的图片或数字,学生抢答说出规律是什么。

4、总结与拓展(约5分钟)

总结规律的种类: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规律类型,如增减规律、重复规律等。

生活中的规律: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有规律的,比如一周七天的循环、季节变换等,增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寻找家里的物品排列或家庭日常中的规律,并记录下来,准备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密切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理解规律的概念,并能自主探索和应用规律。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学习兴趣,培养其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书第90-9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字 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寻找并发现图形与数字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图形,学生寻找规律。

⑴摆出下一组图形。(练习十六第3题)

⑵说说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

☆☆☆☆△☆☆☆☆△☆☆☆☆△☆☆☆☆

※※〓◎◎※※〓◎◎※※〓◎◎※※〓◎◎※※〓◎◎

2、出示小棒拼摆图形。(学生跟着摆)

□△□△□△

说说他们的排列规律。

如果不从他们的排列图形来寻找规律的话,还能寻找出什么有趣的规律来?(引导学生从小棒的根数来寻找规律。)

3、揭示课题:简单的数字排列规律。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6

⑴学生根据摆的小棒图写出 4、3、4、3„„这样的数字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寻找出这些数字的变化规律。

⑵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摆图形■ □□ ■ □□ ■ □□ ■ □□

你能根据所摆的图形寻找出这道题目的数字规律吗?

⑶学生独立做例6第三小题。

集体反馈。

说说你是怎样排这些数字的?是根据什么规律排列的?

⑷做一做。学生独立练习。 四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教学例7摆一摆,算一算。

⑴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数字拼摆正方形。1、2、3、4、5、6

说说这些数字是根据什么规律排列的?

数字与数字之间有什么的关系?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⑵教师直接出示数字2、4、6、8、10、 、

你知道接着要写什么数字吗?为什么?这一组数字是根据什么规律排列的?

⑶直接说出1、3、5、7、9这一组数字的排列规律。

3、教学例8找规律,填数。

⑴出示数字 5、10、15、20、25四人小组探讨,寻找这一组数字的排列规律。

集体交流。

⑵出示数字 3、6、9、12、15 学生独立解决。

集体交流。说说这一组数字的排列规律。

三、巩固练习。

1、 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集体订正。

2、练习十六 第4题、找规律填数。 学生独立练习。

集体反馈,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

3、摆一摆,算一算。

思考题。四人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你的收获是什么?你想给老师提什么要求?

教学反思:

这单元知识点学生容易掌握,不过还是存在某些问题,比如,按规律填数,学生必须准确分析每两个数字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几次的变化存在什么规律,才能正确填写后面的数,有个别较差劲的学生找不着规律,如何能正确填数呢,还得耐心交给他们分析方法。 把两节课调到一起用来测试最后三单元知识掌握情况

二年级下册《找规律》 篇8:

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115-116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的循环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过程中隐含着数学知识。

教学准备:

cai课件 、学具(贴贴画)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有关规律的知识。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装扮着我们的生活。这不,聪聪和明明这两个小朋友就运用规律的知识来装饰自己的房间。

课件出示聪聪的房间,播放语音

师:仔细观察,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可能有:

生1:窗帘的颜色排列有规律。(蓝长条和白长条一组,重复出现);

生2:灯笼排列有规律。(两个红的一个蓝的一组,重复出现);

生3:桌布的颜色排列有规律。

师给予表扬和肯定。

师:聪聪的房间已经参观过了,现在我们和聪聪一起去参观一下明明的房间。

课件出示明明的房间,播放语音。

师: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聪聪找出规律吗?

生:愿意。

师:今天我们就来帮助聪聪“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感觉比较自然亲切。学生在参观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观察、发现阶段,体现数学内容生活化,学生学习的是身边的数学。同时还可以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旧知)

二、 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 找出墙面的规律

师:我们先来找一找墙面图案的规律。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有些什么图形?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小组交流,生生互动,激发思维。师参与其中。

组织汇报,并根据学生汇报点击课件演示。

师:哪个小组把自己发现的规律和大家说一说。

预设:

生1:我是斜着看的,斜着看每一斜行的图形都相同;

生2:横着看,上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最后,其他图形都向前移了一格;

生3:竖着看,前面一排的第一个图形移到了最下面,就变成了后面一排的图案。

师激发提问:同学们斜着看,从上往下看,从左往右看,都发现了规律,我们再换一换方法,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点名回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发现规律。

师:这种规律就像我们所学的一种什么现象引发的规律?

生:平移现象。(板书:平移)

师:如果按照这个规律再变化一次的话,将会是怎样的结果?

20 3498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