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汇集4篇】
【导言】此例“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汇集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第一篇】
一、教材分析
1、说课内容
《条形统计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的内容,是统计的第二课时,是教材P41~44的内容。
2、教材的地位和意义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开始学习简单的分类整理,在二年级上册统计第一课时初步体验了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本课继续学习统计,已整理随机出现的简单数据为主要内容,并把经过整理的数据填进统计表并绘制成条形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条形统计图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解答,体会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而且这个单元的学习也为以后学习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做准备。整个单元的知识属于数学教材中新课标比较看重的统计与概率领域,并结合绿色指培养学生统计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高层次思维,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小学二年级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初步的体验,比如把收集到的信息,利用画“正”或画符号等记录下来,并绘制成简单的统计表,还能够根据统计表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低年级的学生正是发展思维的初级阶段,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新的知识都有一定的好奇感和探究精神,同时低年级的学生也很喜欢帮助人解决问题,接受能力较强。这些都是我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教材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够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2、掌握绘制一格表示1和2的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简单的、一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绘制条形统计图,认识会画一格表示1个单位或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四、教法和学法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线索。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以实际的情景进行新课。
2、合作学习,研创知识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弗赖登塔尔说过:学生学习是知识的“再创造”过程。教师设计一些探索性、合作性活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研究知识,“创造知识”。引导学生产生对于新知的研究创造过程,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体会知识的形成。
3、活动体验,运用知识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知识源于活动,没有主体对客体的活动,就不可能产生反应和认识。我还设计了“统计跳神次数”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实践和游戏活动中,运用和巩固知识,发展和深化知识,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五、设计思路
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是提供各种机会,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与探索,使之发现有规律的东西——概念、规则或原理,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的认知积极化,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探究意义,发展他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强化学习动机,都会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基于这种认识,我这节课的教学环节主要由五大板块构成。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1、首先我把准备好的各种水果的板贴,展示在黑板上,学生们看到这么多的水果,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了出来。
这是我就及时的发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今天,老师带来了几种水果,老师想知道你们最喜欢吃哪一种水果呢?”
让学 生自由发言,这时问题就出现了。
师:那么多小朋友说出了自己最喜欢的水果,老师可记不住,怎么办?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想要个办法?
2、利用全班交流的方式,思维活跃的学生不仅帮助全班同学回忆起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又活跃了整个课堂的气氛。
3、利用学生举手,老师统计的方式,来让学生体验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统计的知识。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条形统计图
完成统计表之后,老师进行适时的激励并提出新知,
师:“小朋友真聪明,帮老师完成了这张统计表。其实,除了用统计表来统计之外,还能够画成图。老师画了一张图,你看懂了什么?”
利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解决老师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再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看懂统计图。(横、竖)
小结:我们还可以把统计结果画成图,这里的横线表示水果的名称,这里的竖线表示人数,这幅图中每一方格表示一个人。
2、绘制条形统计图
学生自己独立尝试自主探究
葡萄有3人,横着看先找到葡萄,在竖着看,一个表示一个人,画3格就行了。
3、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真厉害,帮助老师把这张图画完整了,它呢也像我们的小朋友一样,需要一个名字,这样我们才能记住它,看着上面这样一条一条的图形,我们就把这张图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
4、说一说
老师简单的提几个问题,看着条形统计图,喜欢人数最多的是哪种水果?最少的呢?
最多最少学生们都能够知道。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有同学会说看数字,最大的就是最多的。转问:不看数字,你能不能知道最多和最少呢?
(只要看直条的长短就能够比较出人数的多少了)
5、比一比
师:看看统计表和统计图,哪种统计的方法能够一眼就比较出人数的谁多谁少呢?(条形统计图),这就是把统计表变成条形统计图的原因。
通过比较深化了条形统计图的作用。
小结:刚才小朋友帮助老师又完成了条形统计图,我们根据直条的长短很快就能判断哪种水果的人数最多和最少,你们真聪明!
(三)、动手操作,巩固新知
小胖想帮自己班级的学生统计一下每位同学生日的月份人数,但是小胖有点粗心,有几个月的人数他忘记画在条形统计图上了,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帮他呢?
打开学习单,补充完整。
(四)活动体验,运用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问题我们可以用统计的方法来解决。
在体育课上,我观察了一下同学们跳绳的情况,一次能够连续跳几个,并记录了这几位同学跳绳的实录,我们来看看,自己收集整理信息,自己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比比谁的本领大!
小结:条形统计图的1格不仅可以表示1个单位,也可以表示2个单位。
(五)、总结
七、说课总结
纵观整节课,从教学设计上,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发展学生的高层次思维,整节课从易到难,层次清晰。我遵循了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通过同化和顺应去建构新的知识,力求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开放、真实、平等、和谐的交流环境。
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第二篇】
说教材
《条形统计图》是西师版实验教材,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是在三年级初步认识了用1格表示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重点教学1格表示多个单位,深化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根据统计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分析,体会条形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感受其优越性,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系统学习统计知识作准备。
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较活跃,喜欢探究一些新的东西,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所提升,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
说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教材和四年级的学生实际,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根据要求完成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方法与过程:使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用条形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体验描述数据的不同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条形统计图、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2、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准确找出统计数据在纵轴上的刻度位置。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来辅助教学
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法”。
说学法
根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学法指导重在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新知。
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主要由以下几个教学环节构成。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生活化”是新课程理念之一。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上课开始,我以四年级兴趣小组人数统计表和统计图作比较,引导学生知道哪种更直观、形象。随后出示三张统计图,让学生了解统计图在各领域用途非常广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尝试学习,探究新知
教学的主要阶段,是制作条形统计图。在这一教学环节,有两个教学重难点:第一个是要解决如何确定纵轴每一格所表示的单位数量,即由一格表示1个单位到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第二个是要准确找出统计数据在纵轴上的刻度位置。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了让学生尝试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一格表示一个单位,去体验带来的困难,引导学生经历为什么要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情况,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比较,在实践中领会,在操作中感悟到应怎样来确定纵轴每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合适,体会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优势。
教学例2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外,侧重更大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时,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优势显而易见。让学生经历如何处理“7500kg”这个数据。
大家来找茬这个环节主要是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让学生加强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了解之后不要犯相同的错误。让学生要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一格究竟表示多少个单位才合适,画出来才美观,便于操作,看起来更直观。
课堂练习一,我重点是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去发现,一是观察纵轴,明确1格代表多少万吨棉花;二是观察横轴上直条间的年数,把握棉花产量的变化情况;三是设计一个开放的问题,从统计图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
(三)归纳梳理,课后延伸
这节课最后我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小结,让学生梳理和归纳本课的知识内容,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四)布置作业
准备了一道贴近学生生活的题(统计学校各年级学生人数),让学生有兴趣去完成。
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第三篇】
一、分析教材。
《统计》是课程标准中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数学知识,贯穿于整个小学教学。而本节课执教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四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也是第二学段关于“统计与概率”的起始教学。在第一学段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了复式统计表、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并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初步建立了统计观念。而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为以后学习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进一步形成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打下基础教学。
基于以上分析,我从以下三个维度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通过生活的实际例子,使学生感受产生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并能独立补充完整复式条形统计图,初步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图例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通过创设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学生尝试根据实际需要收集整理相应数据并进行描述的过程;
3、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绘制等活动,经历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培养学生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4、通过统计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应用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式来阐述观点的方法。其中,将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将体会图例的作用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介绍教法。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索——交流完善——联系生活”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同时运用“情境教学、引导交流、互相评价、拓展生活”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贴近生活而极具时代感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在老师恰到好处的点拔和引导下进行探究,在老师精心预设下让课堂的动态生成更有价值。而“教法为学法的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运用“观察、比较、迁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法来帮助学习,使学生在掌握本节课知识要点的同时,了解统计知识的本质性,初步学会一定的学习方法。
三、阐述教学过程。
1、在熟悉的教学情境中体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课标》中明确指出: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而考虑到教材中提供的素材是某地区1985年至20__年城乡人口统计情况离城市孩子的实际生活较远,不便于学生理解他的现实意义,作为新课的开场不足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我创设了“学校一日评比活动情况统计”这一素材中,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寻找到学习新知的切入点。在多媒体播放完“一日评活动”的录像,设问:如果你是这位小干部,打算用什么方式向老师汇报评比情况?随着学生的发言,引出用条形统计图来汇报评价结果直观清楚。老师立即通过直观地、按顺序呈现四(1)班三月份和四月份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统计图的名称、统计的内容”及其他发现的信息,凸现研究问题需要调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成统计图表后进行分析这一最终目的。同时,通过现时情境的呈现,不仅复习已有的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同时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新问题,“比一比一日评活动中某一项三、四两个月的变化情况”,使学生感受到用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对两个月数据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不太方便,帮助学生产生“合二为一”的想法,萌生使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的需求,任务的驱动有效地调动学生探究新的统计图的积极性,达到进一步学习的目的,渗透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作用。
2、在自主探索、交流完善的数学活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1)交流、辨析。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我组织学生先在小组中交流方法,再独立尝试绘制统计图。接下来的反馈过程可以说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要达到在交流中完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目的。而这个环节非常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水平的不同,考虑学生自主探索绘制的统计图会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教学过程在反馈成果时设计了分层递进处理学生自主探索绘制的统计图资源。学生反馈过程一共分为4个层次:
(1)用一种颜色绘制一幅统计图;
(2)用两种颜色绘制一幅统计图;
(3)用两种颜色并配以文字说明的方法绘制;
(4)用两种颜色加图例的绘制情况。根据学生反馈的这些丰富资源,老师再组织学生进行比较、优化,在四幅图中选一个最佳的,并说明理由,让学生在交流、辨析中经历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全过程,初步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并明确用两种不同颜色并配以体例说明的是最简洁、清楚地表示两个月各项分的统计图。
(2)反思、完善。
接下来,我还设计一个反思、完善的活动,让学生反思最初自己绘制的统计图,在哪方面不够完善,不够简洁,逐步完善自己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在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较清晰的认识时,立即揭示统计图的名称,“像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我们把它叫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随即对这张复式条形统计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收获信息,并解决一些相关问题。最后,围绕设问“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展开讨论,通过比较,进一步丰富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使生成资源转变为学习的资源。
3、在层次清晰的课堂练习中凸显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
本课在练习环节共安排两个练习一个欣赏,练习内容设计是递进的。第一层次的练习是“体育赛场”中的统计图,属于基本练习,通过呈现姚明、奥尼尔在20__年近四场比赛中得分情况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直接获取信息,但在呈现时老师有意只出示统计图,不出示图例,让学生产生冲突,“没办法回答下面问题”,因为没有图例,不知道哪种颜色的直条表示谁。设计统计图的“图例”后出的过程,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进一点使学生认识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例的作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巩固识图的基本技能。第二个层次则是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主题图的素材,根据复式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并解决相应的问题,让学生独立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这是综合练习的过程。
另外,教学设计时还注意到本课内容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生活中看到的素材不够丰富,所以,教师利用课的尾声,展示一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欣赏,如:近三年江西主要景点十一期间游客人数量统计图;南昌四季度空气质量一级、二级天数统计图……让学生感知到当三个项目、四个项目……需要进行比较时都可以选择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凸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体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最后一张横向复式条统计图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了伏笔。
一粒水珠当它凝固时,我们能欣赏到它的晶莹剔透;而当它流动时,我们更能感受到它滑润过的轨道所留下的痕迹。我们的课堂也是如此,流动的轨迹,生成的智慧,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正在倾心追求而为之努力的目标。
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第四篇】
一、教材分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P55-P56条形统计图。
2、学材分析:
在第八册教材中,已经教学过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学生已经知道一些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习过一些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以及一些简单的制作方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教学编制复式统计表、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认识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学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图。学过这部分内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受到国情教育。
本单元先说明统计数据经过分类整理以后,除了可以制成统计表以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通过让学生看表(或看图)回答问题,加强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同时帮助学生知道制作统计图的方法,还说明了制作各种统计图的步骤。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这个单元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统计表所提供的信息和方法是本节课学习的直接基础,同时,这节课中对统计图制作方法的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后面折线统计图的学习。
本节课的教材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编写思路,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含义,并能预测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动手制作、展示交流评价等主动探索、互动合作的学习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与用途;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制作简单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简单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加以交流,在学习中受到国情、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3)鼓励学生自主实践探究和合作活动,发展自主和创新能力。
4、教学重点: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和读图练习。
5、教学难点:
1)根据作业本的大小确定所画条形统计图的位置和大小。
2)恰当确定纵轴上的单位刻度的大小。
二、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尝试教学法教学,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了解(理性)——尝试动手制作(感性)——掌握规律(理性)——运用规律(实践)的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与学习的全过程,采用观察、动手制作等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与自学能力,能根据有关信息加以分析并作出判断和预测,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总体设想
整个教学过程首先通过创设情景,新旧知识的比较,引入新授,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相关的内容的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感知条形统计图,接着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这两个环节的设计主要为下面的教学环节打基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依照图例,根据提示步骤尝试制作,让学生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并通过师生的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强调突出重点、难点。从而进一步再次尝试并设计制作,这一次要求学生在相互协作与老师引导的基础上,能够突破难点。通过以上几个环节,学生有了理性知识与感性体验,这时通过师生交流总结出条形统计图的意义、特点、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到此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便结束。接下去的环节是实践应用、巩固拓展深化,在这个环节中的相关的内容都是学生经历过的发生在身边的与生活密切联系数学事例,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数据,并运用到课堂中,这样让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的全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进行交流,注重在具体情景中对可能性的体验,避免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
四、教学理念
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2、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五、教学过程透析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1、多媒体播放08奥运申请成功时刻的录像
这一环节是通过播放录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感情,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再一次让学生体会当时的情景,感受奥运申请成功后的骄傲自豪感。
2、出示我国往届奥运金牌数的比较调查统计,看看能发现一些什么信息?让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和描述数据,为引入新课做好准备。
3、引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与前一统计表相对应的条形统计图。
(2)比较统计表与统计图的优缺点,并做出选择。
(3)提示课题。
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引入新授,对条形统计图相关的内容的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从直观感性上感知条形统计图。
(二)观察探究、积极思考、尝试制作
1、谈话引入:大家知道了条形统计图,你还想学习它哪些方面的内容?
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研究的问题,教师尽可能不直接提出。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学生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也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有效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前提。而通过对学生问题的了解,特别是对基于学生经验的真实问题的了解,可以使教师把握正确的探究方向。从学生产生的问题出发组织教学活动,可使教学活动成为学生需要不断发展的一部分,如果再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问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这些问题所需要的条件,选出一到两个可以在课堂上利用现有条件进行研究的问题,学生当然很有兴趣,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就变得比较强烈,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探究过程之中去,学生就会很轻松的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
2、出示雅典奥运会获奖牌总数前5名的国家和地区的统计图。观察条形统计图,你能看懂什么?
3、要把这么漂亮的统计图画出来,你觉得该怎么画?(先观察再同桌合作交流)
由教师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由“幕前”到“幕后”,做一个导演。主要是安排好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由“旁听者”转变成实际参与者。
4、师课件展示制图过程。
5、现场调查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制成统计表,让学生根据统计表的内容制作成条形统计图,小组合作完成。
现代教学观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探索。在实际参与中,获得亲身体验。
上一篇:《故都的秋》教案精编3篇
下一篇:《灯光》教学实录实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