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雷雨》教案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高中语文《雷雨》教案精编3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雷雨》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认读四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了解大自然的各种变化,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媒体:

课件1:播放雷雨整个过程录音,激趣导入;

课件2:播放雷雨前的情景动画,给学生视觉冲击,激发兴趣,促进理解 ;课件3:播放下雷雨时的情景动画,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促发形象思维活动的展开;

课件4 :播放雷雨过后的情景动画,将抽象变为直观,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

课件5:奇特的自然现象:日出、日落、浓雾、秋霜、冬雪,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投影仪:出示投影片(雷雨后)、出示投影片(填空),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及积累语言、表达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听,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了?(课件播放雷雨整个过程录音)

说说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答)

2、大家听得真仔细、说得真好!对,这是一场雷雨。(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雷雨场景多么热闹、壮观呀!课文中,小作者是怎么描述这场雷雨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场雷雨的?

2、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畅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过渡:雷雨前的天气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学习课文的1—3自然段。

三、细读,品味。

(一)指名读1---3自然段,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想:雷雨前的景象是什么样的?

1、学生回答,老师引读(板书:蝉不叫、大风 、蜘蛛 、闪电、雷声。)

2、现在我们知道了雷雨前会出现这些景象,那么你觉得作者用哪些词语把这景象写的更具体的呢?我们一块来读一读,找找看吧!

①学生自读,用自己喜欢的符号作上记号。

②学生汇报。边引导学生理解词义,边指导朗读。

黑沉沉:ABB式、你能说出像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垂下来:风很大,蜘蛛顺着蛛丝垂下来逃走。说明蜘蛛心里害怕。(师用小铅锤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垂”。)

乱摆:说明风很大。请学生用手做动作,帮助理解。

3、能用朗读把这些景物的特点表现出来吗?

①学生自由练读;

②指名读,评议;

③齐读。

4、拓展:刚才我们知道了下雨之前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除了这些,你能想到还有哪些其它的现象也是表示要下雨了呢?(提示:① 燕子低飞。②蚂蚁搬家……)

5、乌云压下来了,叶子一动不动,蝉不叫了,蚂蚁都在忙碌地搬家,燕子在低飞。让我们去看看雷雨前的景象吧!(出示课件:雷雨前的情景)

(二)品读4-6自然段。

过渡: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哗哗哗,雨下起来了。(出示课件:雷雨中的情景)

1、看图,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随机板书:雨大、看不清。)

2、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课文中是怎么写的,把描写雷雨中的段落读一读。

3、课文中写雷雨是怎样变化的?指名说。(雨下起来---雨越下越大----雨渐渐变小)

4、指名读,指导学生把雨中的变化读出来。

5、先自由读,再小组赛读,最后齐读。

(三)品读7-8自然段。

过渡:雨的变化可真大,刚才还哗哗哗地下着,可没一会儿工夫,雨渐渐地小了,嘿,天晴了!雨过天晴的景色可美了,赶紧来读一读吧!

1、学生自由读。

2、你觉得你最喜欢哪一句,就读哪句吧!指名读。(师随机板书:雨停、太阳出来、彩虹挂、蝉叫了、蜘蛛坐、青蛙叫。)

3、现在我们就来看看雷雨过后那充满生机的美景。(出示课件:雷雨过后的情景)

4、看图说: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5、拓展:假如你就是图中的小朋友,想想看,雷雨后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你最想做什么?

四、拓展练习,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过渡:雷雨是神奇莫测而壮观的,大自然还有很多如雷雨般奇妙的自然景象。

1、课件出示奇特的自然景象:日出、日落、浓雾、秋霜、冬雪

2、学生看后,师问:刚才看到了些什么?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最感兴趣的景象。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夏季的一场雷雨。雷雨的整个过程,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自然是一幅神奇而又多姿多彩的画卷,让我们留心去观察、用心去感受,你一定会有更妙的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上就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3篇高中语文《雷雨》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雷雨教案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雷雨》教案2

[教学要点]

1.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

2.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

1.自开头至“周朴园:……这一点钱你不收下,将来你会后悔的”为第一场。指定一名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第一场的情节。要求叙述时尽量详细点。

2.提问:30年前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婚恋情形如何?侍萍因何遭遗弃并于大年三十的晚上投河?

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然后讨论、分析,教师点拨。

明确:30年前的周朴园是一个风流倜傥的阔少爷,凭他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人品、才学,以及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世俗理念等方面来看,他和侍萍都是极不般配的。但他却偏偏看重了“知书达理、聪明伶俐、年轻漂亮、贤慧体贴”的侍萍,“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侍萍也以善良的心态来看待一切,因此两个年轻人不顾一切地相爱并生子。但恩格斯说过:“婚姻都是由双方的阶级地位来决定的。”他们的不顾一切,尤其在周朴园一方是不理智的,一旦激情消失(尽管他的爱还存在),世俗理念占了上风,门第观念、阶级地位等因素就会使他又一次不顾一切地抛弃侍萍。因此,当作为阔少爷的周朴园看中作为下层人民的侍萍时,侍萍的悲剧命运已经注定了。

3.提问:周朴园对“死去”和活着的鲁侍萍有怎样的变化?这反映了怎样的阶级矛盾?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体会前后的变化,感受其间存在的阶级矛盾。

明确:在自认为侍萍已“死去”的三十年里,周朴园到处打听无锡“梅小姐”的情况,准备为她修坟。当年侍萍住过的房间依然保持原样,记着她的习惯,记着她的生日等等。他经常怀念与侍萍在一起的“甜美”生活,对那个美丽温柔的“小姐”继续倾注着思念与感情。一旦得知了侍萍还活着,周朴园的惊愕异常明显,他此时的心情应该是复杂的。因为几十年来他刻意修饰的角色并不是生活中那个真实的人,也因为他将可能被人掀起盖头,露出庐山的真面目,所以当侍萍问到“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时,他(连忙)“不,不,不用”。而当他清楚三十年来“朝思暮想”的侍萍就站在自己面前时,便一连串地发问道:“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等,他前后的表现判若两人,因为鲁侍萍是他的罪恶历史的见证人,是受他凌辱、压迫的当事人。她的意外出现,事实上成为周朴园的严重威胁,可能致使他的声誉和地位遭受重大的损失,所以他立即采取种种手段来消除隐患。这一切都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本性,揭露了周朴园罪恶的私生活和卑污的灵魂。

4.品读鲁侍萍与周萍母子相见的段落,思考侍萍因何欲言又止?

明确:在周萍打了鲁大海两个嘴巴后,鲁侍萍对周萍说:“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这断断续续的一句话,道出了人物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鲁侍萍迫切想见到自己阔别三十年的儿子,却没想到竟看到了如此令人痛心的场面。她的感情由“想念”一下变成了“愤慨”。因为一道森严的阶级壁垒已经横在她面前。阶级的对立,使她再也不能叫出“萍儿”这个长久在心底呼唤的名字了。

5.学生默读周朴园与鲁大海相见的场面,思考父子因何反目成仇?

明确:鲁大海是作为工人代表来同资本家周朴园谈判的。尽管周朴园已知道他是自己的儿子,但在亲情与阶级利益面前,他选择了阶级利益。于是他摆出了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傲慢而冷酷的面孔。见到大海后,他不愠不躁,故意用挑逗的口吻戏弄大海:“你叫什么名字?”“你有什么事吧?”接着,又亮出电报、合同,证明矿工已复工,谈判代表已签字,并狠狠地宣布开除大海。由此可看出,周朴园对待鲁大海的态度完全是一个阴险的资本家欺压工人的态度。这说明,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关系,他们的矛盾自然就是两个阶级的矛盾。

6.本文以“雷雨”为题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中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1.精读有关周朴园的对话部分,找出能体现其性格特点的话,分小组讨论。每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并把对周朴园性格特点概括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师生共同梳理。

明确:①第一场中,我们看到,周朴园向鲁侍萍打听“梅小姐”的“坟墓”等,让人感到他依然怀念已死的侍萍,但在对话中他却谎称侍萍是“贤慧、规矩”的“小姐”,而且只跟他“有点亲戚”关系。从这前后矛盾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周朴园实际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高贵门第”和“老爷”的“尊严”,为了美化自己,并掩盖其对侍萍始乱终弃的卑鄙行径。因为在他看来,同女仆有点什么“关系”是可耻的,有损自己高贵的门第。

②当周朴园认出面前站着的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侍萍后,就立即扯下虚假的面具,由对侍萍一片“深情”转而凶相毕露。“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等一连串的对话就足以说明,他是一个卑鄙的伪君子,一个浑身散发着铜臭味的冷酷的资本家。当然周朴园的性格也有其复杂性,他对鲁侍萍的感情不全是虚假的,他不忘旧情,保留旧家具、旧习惯,穿旧雨衣、旧衬衫,一听到侍萍的无锡口音,便急于打听“梅小姐”的事情等,在某种程度上看,这是他感情的真实流露。因为他后来的家庭生活很不如意,妻、儿都对他敬而远之,使他备感孤单寂寞,他只能用回忆跟侍萍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来填补心灵上的空虚。

2.精读有关鲁侍萍的对话部分,找出能体现其性格特点的话,分小组讨论。

明确: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她善良、正直、刚毅、倔强,一直在死亡线上挣扎,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是痛苦的经历把她磨炼得坚强勇敢,同时使她对现实的残酷有了较清醒的认识。虽然她对周朴园的真正了解有一个发展过程,她的善良的天性曾使她一度对其产生过某种程度的轻信和谅解。但是,她从周朴园的前后行为的变化中,终于看清了周朴园的险恶本性,清醒地意识到周、鲁两家人之间横亘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阶级的鸿沟。于是她毅然撕碎支票,表示了她对周朴园这个卑鄙的伪君子以及对不公平的阶级社会的蔑视和抗议,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表现了无产阶级的觉醒。

3.细读有关鲁大海的语句,体会鲁大海的性格特征。

明确:鲁大海是工人阶级的真正代表。他忠心耿耿地为工人弟兄争取权利,同资本家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他是觉醒的工人阶级,通过周朴园的行为看清了其为赚钱什么都干得出来的资产阶级的本性。面对虚伪冷酷的周朴园,他彻底地、义正辞严地揭露了其灭绝人性的滔天罪行。他顽强地同周公馆的一群打手对打,痛骂周家的人是一群强盗。尽管在这场斗争中他是失败者,被工厂开除,但他却表现出了工人阶级的骨气和英勇、刚强的反抗性格。当然,他也有斗争经验不足,勇敢却又鲁莽等弱点。

三、课堂小结

无论是从故事层面、戏剧效果,还是从更深的人生哲理意蕴,不管从哪种角度而言,《雷雨》都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精彩之作。这里有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有着最“雷雨”的女人,也有着如“一棵弱不禁风的草”般的男人,有在岁月中历练得冷酷但仍然存着一丝温情的老人,也有对生活尚充满幻想的孩子。在这最浓缩的时间与空间里,所有的人都在纠缠着,挣扎着,或为了实现救赎,或为了追求梦想,或为了保持一点眼前的平静。可一切的努力都是无力的,最终的毁灭是无可避免的。

四、布置作业

1.继续准备表演全剧。

2.自行组织小组,准备“周朴园是否爱鲁侍萍”的辩论资料。

《雷雨》教案3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1 . 初学戏剧,应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有关戏剧的基础知识。

2 . 《雷雨》是一部现代剧、话剧、多幕剧 ( 四幕 ) 、悲剧,反映的是20年代正在酝酿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老师要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简介当时的社会现状和社会矛盾。

3 . 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文下关于《雷雨》前后情节的介绍,把本文与其衔接起来。

4 . 戏剧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因此,学习本文要认真把握本文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复杂矛盾,通过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来分析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

5 . 戏剧中人物语言常常有潜台词,要认真分析矛盾冲突过程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便于把握人物个性。

6 .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握全局,即把大的背景材料 ( 比如社会背景、本文前后的情节背景 ) 向学生作必要的交代后,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逐层分析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特别是对典型化的细节描写进行深入挖掘,这个挖掘的过程,就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过程。

7 . 文章应以周朴园这个典型人物为核心,联络情节结构,寻找矛盾发端,挖掘人物性格,归纳文章主旨,学习写作特色。

指点迷津

1 . 关于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 (即台词) 和舞台说明。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 ( 如《雷雨》 ) 、歌剧 ( 如《白毛女》 ) 、舞剧 ( 如《丝路花雨》 ) ;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 如《雷雨》 ) ;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 ( 如《屈原》 ) 、现代剧 ( 如《雷雨》 ) ;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 ( 如《屈原》 ) 、喜剧 ( 如《威尼斯商人》 ) 、正剧 ( 如《白毛女》 )

2 . 本文以“雷雨”为题的含义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阻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3 . 本文的情节结构

本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这一部分又以侍萍说明自己的身份为界,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主要写他们过去的矛盾。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揭露周朴园的冷酷;第二层写他们现在的矛盾,通过周朴园认出待萍后态度的变化和侍萍的表现,暴露周朴园的伪善面目。

第二部分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会面,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提露周朴园贪婪、冷酷的本性,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反抗斗争。

4 . 本文的矛盾冲突

冲突是戏剧的主要特点之一。课文中出现的四个人之间有交叉的多重矛盾;

( 1 ) 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根本利益的冲突。

( 2 ) 周朴园同鲁大海 —— 父与子的矛盾冲突。

( 3 )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根本利益的冲突。

( 4 ) 鲁大海与周萍 —— 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

( 5 ) 鲁侍萍与周萍 —— 母与子的矛盾冲突。

( 6 ) 资本家的冷酷、虚伪、自私和下层劳动妇女的善良、正直、坚韧两种思想性格的对立冲突。根本性质的冲突。

5 . 本文的艺术特点

( 1 ) 个性化的对话语言。

( 2 ) 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把“现在的戏剧”和“过去的戏剧”交织起来,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 3 ) 用必要的“舞台说明”更完整地塑造人物,更深刻地表现主题。

艺术特点部分可贯穿在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中。

二、学海导航

学法指要

1 . 课文前面的“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又渲染了舞台气氛,烘托了悲剧色彩,同时暗示一场雷雨即将来临。

2 . 读下面几句话,回答问题。

周朴园: ( 指窗 ) 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哦。 ( 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

周朴园: ( 看她关好窗户了,忽然觉得她很奇怪 ) 你站一站。

这段动作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为了推动情节发展。鲁侍萍被赶出周家已三十多年了,从面貌上看,周朴园已认不出来了,但她熟练的动作和变化较慢的背影,却使周朴园觉得似曾相识,所以引起他的追问,推动了情节发展。

3 . 读下面的一段话,回答问题。

周: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 ① )

鲁: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 ② )

周 ( 汗涔涔地 ) 哦。

鲁: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 ( 抬起头来 ) 你姓什么?

鲁:我姓鲁,老爷。

周: ( 喘了一口气、沉思地 ) 侍萍,侍萍,对了……你可以打听她的坟在哪儿么?

鲁:这个现在还活着。

周 ( 惊 ) 什么? ( ③ )

①对周朴园的这番话应如何理解?

提示:这是周朴园假心假意的赞语,并非赞赏她的贤慧规矩,他是借前面的好话,掩饰其希望了解真相的目的,是周朴园虚伪、圆滑的表现。

②鲁侍萍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嘲笑、讽刺周朴园的卑鄙无耻。

③周朴园“惊愕”说明了他什么心态?

提示:梅小姐还活着,对他是很不愿意知道的消息,这对他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他担心这对他的名誉和地位会构成影响。

4 . 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 周朴园与鲁侍萍在下节录中简称“周”“鲁” )

周: ( 惊愕 ) 梅花?①

鲁: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 ( 徐徐立起 ) 哦,你,你,你是 —— ②

鲁:我是从前伺侯过老爷的下人。

周:哦,侍萍! ( 低声 ) 是你?③

鲁: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望侍萍,半响。

周: ( 忽然严厉地 ) 你来干什么?④

鲁:不是我要来的。

周:谁指使你来的?⑤

鲁: ( 悲愤 ) 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⑥

周: ( 冷冷地 ) 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 ( 怨愤 ) 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你可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 1 ) ①处周朴园“惊愕”是因为:

提示:侍萍突然提起那绣在袖襟上的周朴园本人几乎已经忘记的梅花,使周感到意外。

( 2 ) ②处一台词言不达意,表现周的什么心理?

提示:周的恐慌的心理。

( 3 ) ③处表现周朴园的什么心理和性格?

提示:表现周朴园害怕丑事外扬于己不利的虚伪。

( 4 ) ④处“你来干什么?”该如何理解?

提示:周料定鲁此次来是来者不善,她肯定要有所图,所以才这样发问。

( 5 ) ⑤处周为什么要问“谁指使你来的?”

提示:周对鲁的性格相当了解,他认为鲁此来的背后一定有人出谋策划。表现了周的奸诈多疑的性格。

对⑥⑦两句台词和舞台说明该怎样理解?

提示:由“悲愤”这个潜台词表现出鲁的性格不只是软弱,她对周的所做所为的不满表现了她性格中刚直的一面;她说“命”说“天”表现出她对自己的悲惨遭遇的根源尚缺乏足够深刻的认识;她说“我没有找你,我认为你早死了”,说明侍萍早已看透周这个伪君子的真面目,并对他恨之入骨。

5 . 体味本文的潜如词。

潜台词就是演员所扮演的角色虽然嘴上未说,但心中已想;或嘴上这样说,而心中却那样想;或嘴上已说完,而心中意未尽。潜台词丰富内涵大大扩展了舞台语言艺术的延衍性深广性。它常常借助舞台提示并通过演员心神化一的表演而让人体味、咀嚼。鲁侍萍找女儿来到周家,似曾相识的厅堂布置使她仿佛踏进旧梦,而柜上那张“死去的太太的照片”使她明白命运确实让她又跨进了三十年前同一个周家的门槛。这时周朴园走出来问她“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么?”鲁侍萍不由自主地“看着他”回答,这“看着他”三字提示,平静的笔底 隐含着内心复杂的情感:三十年未见,容颜上还能找到当年的痕迹吗?他还供着我的照片,保留着我当年生活的旧物,他真的还未忘旧情吗?而我现在就站在他的面前,他真的就认不出来了吗?鲁侍萍虽然知道面前就是三十年同她生了两个孩子的周朴园,但她很自持,她没有采取过激的行为举动,她只是似乎身不由已地想在这间房子里呆一会儿,于是几次将要下场又鬼使神差地被话头牵住。当她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时,周朴园却喊住她:“你站一站。”周朴园觉得她关窗户的动作很眼熟:真像一个人,哦,真像三十年前的侍萍!这时,他内心开始将面前的“她”与三十年前的“她”互相比照,忽然生疑,忽又释疑,心驰神荡,心迷神乱,在略带沉思的交谈中使迷雾逐步消散,真相逐渐明朗。动作、口音、生活地点、生活时间、生活秘事,每一次交谈,内心认定的份量愈趋沉重。终于,侍萍情不由已地挑出只有他们两个知道的以丝线梅花补衬衣窟窿的隐私,于是,周朴园“徐徐立起”,“低声”地说出“哦,侍萍!是你?”以上这一段时间中的台词,未曾说出口的心理内容大大超过了舞台上所能耳闻的对白。三十年前的生活经历奇迹般寄殖在短的意外重逢的交谈中。而潜台词的心理脉流时而奔流恣肆,时而受抑阻涩,时而回旋往复,令人心弦震颤,回味无穷。

6 . 体味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雷雨》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所塑造的人物性格相当复杂。周朴园除了资本家的冷酷无情,社会上层人物的道貌岸然,儿子面前的庄重严肃以外,他的内心似乎还具有怀旧的温情,他的厅堂里的旧家具,他要找的旧雨衣、旧衬衣,似乎并不全是故作姿态。在他的心灵深处,对美丽、温顺的侍萍还保留了一处思念的角落。尤其是当他在家庭中遇到诸多不如意之事时,他更想逃避到这处角落来寻找慰藉。但周朴园毕竟是周朴园,他的主导性格毕竟与他的阶级地位和资本家的身份一致。所以当侍萍的身份被认定以后,他的几缕温情立即消逝,他立即想以严厉冷漠、安抚软化、金钱兑现等惯用以对付下等人的手法来打发这个他刚才还在深深怀念追思的女人。周朴园心理的变化自有其符合性格内在逻辑的合理性,所以这个人物才不单薄,才真实可信。

鲁侍萍属于那种外表文静内心刚强的女子。她对周朴园有恨,所以她曾发誓不再走到周家的门。但三十年后的今天鬼使神差她又见到了那个“周大少爷”时,她竟情不能禁,自不由已地露出了真实的身份,而且她还向周朴园承诺不把这段隐情告诉鲁贵。她在周朴园悠悠怀旧之情面前也不禁有所触动:“老爷,你想见一见她么?”“ ( 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 ”这似乎又有点软弱。但她毕竟是刚强的女性,他控诉周朴园的罪愆,拒绝周朴园的施舍,使她的主导性格得到了升华。刚强中有软弱,怨恨中有情丝,这些都构成了她性格的复杂性。

妙文赏析

风 筝

终于做完了作业 ,一个星期天,又这样的坐了一整天。站起身,活动着手脚,走到窗前仰望天空,发现远处有一点黑影。哦,那是一只高飞的风筝。

那风筝飘来飘去,在自由地飞翔,在风中出生,在风中成长,被风哺育,被风培养,靠线绳的牵引,它高高地飞翔,去探索那未知的世界。

忽然间,我觉得自己就是那高飞的风筝,翱翔在广阔的蓝天中。父母殷切的期望,宛如那风总把风筝高高托起那样,希望我能够在那蓝蓝的天空中高高飞翔。老师给我认识,教我待人处事,就像那线绳为风筝指点迷途,带着风筝飞向天空。

风筝又是不幸的,它就像一只鸟一样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但它又不及鸟儿那样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往来于各处。当风筝高飞于苍穹之中的时候,身后总是有一条长长的线绳束缚着它的创造欲,束缚着它的激情,使它不能自由自在地飞翔。此时,风筝似乎说:“放松这紧绷的线绳,让我自由高飞吧!”

天渐黑了,风筝被慢慢地收回去了。唉,它总是要受到牵制的,但它也是幸福的,有人无微不至的呵护。风筝看不见了,一身的疲惫也已经消散,我要继续复习了。

夜里,我梦见自己变做一只飞翔的风筝,但那是自由的,可以让我展翅高飞,蓝天是属于我的,未来也属于我……

翱翔在天空上的感觉,真好!

赏析:这则生活片断十分典型,因为它反映出了学生课业负担沉重这一事实,全国的高三同学大多如此吧。

可喜的是,这位同学有自已调节的方法,从风筝那里得到启迪 —— “一身的疲惫也已经消散” —— 富有哲理。

另外,这则短文语言流畅,表意清楚,真实地反映生活感受,难能可贵。

思维体操

仿照下列句子,再把“人生”比喻成“大海”“天空”,造两个句子。 ( 不超过60字 )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

答案提示:

( 参考 ) 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飘浮的淡淡的白云。

三、智能显示

心中有数

学习本文掌握两点:

1 . 课文中的矛盾冲突有哪些,在文中是怎样逐层展开的。

2 . 根据舞台说明和台词分析人物不同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

如果考试涉及的话,涉及到第2点的可能性较大。

动手动脑

系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一系列言行,“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对周朴园的评价、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 尽管周朴园怀念侍萍,但侍萍的出现毕竟太突然,因此周朴园语无伦次,语多逆理,这是感情激动所致,是可以理解的。

B . 前后判若两人的不同态度,充分揭示了周朴园伪善、丑恶的心理:金钱可以收买人心,可以化解仇恨,可以赎回良心,可以解除威胁,充分显示了他满脑子的拜金主义思想。

C . 周朴园对鲁侍萍仍然一往情深,但几十年的分离,两人都建立了各自的家庭,如果感情用事,必然会使双方家人受到伤害,周朴园的冷酷态度只是表面的,他的内心肯定十分痛苦,由此可以看出周朴园是一个懂感情,重理智,刚强,勇于自我牺牲的人。

D . 周朴园既珍视和侍萍的感情,也热爱自己的家人;为了家人,他苦苦劝解侍萍;为了侍萍,他又不惜拿出五千块帮她解决问题。这充分说明周朴园是一个有血有肉有良心且善于处理家庭事务的人。

答案提示:B

[1]

20 938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