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一称》中班教案通用14篇
通过称重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激发他们对物体重量的兴趣与探索,促进动手实践与思考能力的发展,如何更好地进行称重?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称一称》中班教案”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称一称》中班优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比一比、掂一掂、秤一秤的方法感知物体的重量,并能说出“XX和XX相比,X更重(X更轻)”。
2、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猜想和推断。
3、能和同伴合作使用天平秤比较物品轻重,并尝试记录。
活动准备:
PPT课件,统计表格,天平秤,皮球,实心球,每组操作材料一盒。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动物们在比轻重,看看都有谁?(牛,马,鸡)牛妈妈说:“我最重”。小朋友们,谁来给两个动物做裁判:
牛妈妈和鸡妈妈谁更轻?
小朋友都说了自己的想法,可是鸡妈妈很不服气,她说:“一定是小朋友弄错了,跟牛妈妈相比,我更重”。这可怎么办呢?怎么给鸡妈妈讲道理呢?
二、探索比轻重的方法。
1、讨论比一比的方法。
(1)跟同伴讨论(提示听取他人的意见)。
现在请小朋友跟小组的同伴商量,看看怎么说能让鸡妈妈心服口服,只要老师拍手,小朋友就要停止讨论哦!
(2)汇报讨论结果(提示说完整话、选取同一参照物)。
(3)教师小结:我们可以这样告诉鸡妈妈:跟牛妈妈相比,你不是比较重的,因为牛妈妈看起来比你大多了,你的身体跟牛妈妈的头差不多大,所以牛妈妈更重。
鸡妈妈好像明白了这个道理,但是它又很困惑,它说:“那比较轻重的时候看起来大的物体就更重吗?我有两种球,想让小朋友告诉它,皮球和实心球相比较哪个更重?”
2、尝试掂一掂的方法
教师出示皮球、实心球(皮球—最大、实心球—最小)。
幼儿观察猜测,引导幼儿使用“掂”的方法。
3、和同伴一起使用天平秤。
咦!你们看跷跷板上的鸡妈妈真的高高地翘上天了,为什么牛妈妈不能翘上天呢?(鸡妈妈和牛妈妈相比,牛妈妈更重)
小结:原来跷跷板也能比较出物体的轻重!看看!鸡妈妈知道了这些比轻重的方法后想考一考小朋友们:它说小柿子和小橘子,谁更重?
(1)幼儿说说自己的理由(比一比,掂一掂)。
(2)引出天平秤(要是能让小柿子和小橘子坐跷跷板就好了)。
(3)认识天平秤,教师演示使用方法,记录实验结果。
(4)与同伴合作使用天平秤材料盒中提供的物品,并记录实验结果。(材料盒中至少提供6种及以上物品)
教师提出称量要求:请你和小伙伴友好合作,共同完成称量并做好记录。
小朋友要爱惜天平秤,轻拿轻放。
(5)教师在幼儿分组操作时查看各组情况并及时在组内处理出现的问题。
《称一称》中班优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轻重。
2、知道物体的大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
活动重点:
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
难点:操作发现物体的大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
活动准备:
纸盒、天平、积木、玻璃球、棉花等物品。
活动过程:
1、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1)、这些物体是一样重吗?(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去比较)
用手去掂分量或其他方法。
(2)、帮助幼儿发现物体的轻重是相对的。有的物体的轻重差别很小,很难用手掂出。
2、介绍测量工具——天平。
(1)、幼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轻重。
猜猜这两样东西哪个重哪个轻?
3、选择体积相同质地不同的物品比轻重,理解物体大小与轻重不成正比。
(1)、出示大小不同的盒子比轻重。
(2)、幼儿自由比比其他一些物体。
4、收拾整理物体。
《称一称》中班优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幼儿学习比较轻重的方法并初步学会记录。
2.使幼儿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大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1、动物背景图:草地一幅;动物图片:马、大象、小兔、小狗、小老鼠、跷跷板各一;箭头若干。
2、实物:教学书,文具盒及其他能比轻重的食物各一。
3、重量相似的苹果与梨;自制天平称一个,苹果,梨,橘子各一,
4、。每两个幼儿一架自制天平称、一个小篮(笔、纸,记录单若干,内装玻璃珠、木珠、积塑等)笔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师:
师:星期天,草原可热闹了,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图片出示情境图。)
1、动物乐园来了哪些小动物?它们都在干什么?(噢,有马、大象、小兔,还有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呢!)
2、 你知道小熊和小猴谁轻谁重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轻重。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看一看,猜一猜,比一比:
师:(1)草地上有那么多动物,你知道谁轻谁重呢?
(2)你们又是怎么标记的轻重的呢?(箭头)
2、掂一掂,比一比:出示各种玩具、材料,让幼儿分组用各种方法比出它们的轻重。
(1)数学书和文具盒你们能看出它们谁轻谁重吗?(你们都认为不能用眼睛看出来)那么,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比较它们的轻重呢?
(2)师:现在请一幼儿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数学书和文具盒的轻重老师这还有好多东西,你们用什么方法分出它的轻重?(端一端、提一提、掂一掂)
(3)有幼儿说,他反复掂了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它们的轻重不是很明确,你们想一想,该怎么办呢?(对了,我们可以借助秤这种工具称一称,现在,我们用天平这种秤称一称。
4、称一称,比一比
(1)(教师示范称一称苹果和梨)师:谁轻谁重呢?你怎么看出来的.?(很多同学都看出来了,放苹果的这边矮,说明苹果重垂下去了,放梨的这边高,说明梨轻翘起来了。(这边是垂、这边是翘)
5、幼儿第一次分组操作活动—-比较两种物体轻重。
(1) “要想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还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请幼儿每两人一组从篮子里拿两样东西比轻重,轮流操作。
(2) 请幼儿与同伴交流操作结果。
6、教师出示三种水果:“老师这儿有三个水果:苹果、梨,柑橘它们谁重、谁轻?老师请一名幼儿用老师的天平称,共同得出结论后,教师在黑板的记录纸上示范记录结果。(学习词语:不轻不重)
7、幼儿第二次分组操作活动—-比较三种物体的轻重。
(1) 请幼儿没两人一组从小篮子里拿三样东西比轻重、一个幼儿记录,一个幼儿操作。
(2) 请幼儿记录操作结果。
8、结束:
师:小朋友们回顾一下,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比较物体的轻重一般用哪些方法?在哪种情况下用哪种方法?
(比较物体的轻重有很多的办法,一眼就能看出轻重的物体,我们可以用看一看的方法;当看不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当掂不出又看不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
《称一称》中班优秀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感知比较2~3样物体的轻重。
2、会自己选择和操作物体。
二、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1把多用尺,大回形针、蜡笔、不同大小塑料图形片、一样大小的橡皮泥若干,天平秤1台。
三、活动过程
1、做做。
幼儿将6只大回形针两两相连,分别挂在多用尺的中间和两端,制成一杆秤。
2、掂掂。
幼儿轮流将塑料图形片或橡皮泥分别在两只手中掂掂,哪块重、哪块轻,还是一样重。
3、捏捏。
幼儿将橡皮泥捏成与图形片相仿的形状和大小。
4、称称。
幼儿用多用秤轮流称大小不同的塑料图形片或橡皮泥,比较它们的轻重,谁最重?谁最轻?
建议
1、让幼儿知道一样大小的东西不一定一样重,例如一样大小的橡皮泥图形片比塑料图形片重。
2、可以让幼儿把在自制秤上称出的结果再用天平称量。
3、可启发幼儿思考:要使轻的一头变重或重的一头变轻,有什么办法。
《称一称》中班优秀教案 篇5
活动名称:比较轻重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轻重。
2、知道物体的大不一定重,物体小的不一定轻。
活动准备:纸盒、天平、积木、子、塑料球、皮球、铁球等物品。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在众多的物品中,运用已有经验比较物体的轻重。
“这些物体是一样重的吗?”鼓励幼儿用手去掂分量。
2、帮助幼儿发现物体的轻重是相对的。
请幼儿比较塑料球和皮球谁轻谁重,然后再比较皮球和铁球谁轻谁重。帮幼儿建立相对的概念:皮球和塑料球比,皮球重;皮球和铁球比皮球轻。
3、启发幼儿动脑子:有的物体的轻重差别很小,很难用手掂出。怎么办?
出示两件重量接近的物品:“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件东西哪个重哪个轻呢?”(启发幼儿自由发言,肯定幼儿的想像和发言。)
4、介绍测量工具——天平。
幼儿尝试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轻重,介绍天平的用法,准星必须居中,拿放要轻。
5、“猜一猜这两样东西哪个轻,哪个重?”请幼儿用天平测量验。
6、选择体积相同质地不同的物品比轻重,理解体积大的不一不重,体积小的不一定轻的道理。
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盒子让幼儿猜哪个轻哪个重,然后用天平验。如:大盒子里放棉花,小盒子里放铁块。
7、请幼儿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例子?
活动建议:在班级放置一天平,引导幼儿对天平产生兴趣并探索这种物体的功能。
活动延伸:
1、带幼儿在室内或室外寻找可以比较的两个物体进行轻重比较。
2、请家长和幼儿一起看幼儿用书做智力游戏:比比谁轻谁重。
《称一称》中班优秀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亲自参与活动,知道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懂得自己的身体是在不断生长 的。
2.培养孩子关心自己的身体变化,发展自我意识。
二、活动准备:
儿童入园时的体长图和体重图。
三、活动过程:
(1)展示宝宝刚入园时的身长图和体重图,引起幼儿的观察和讨论。
1、这些图片上的娃娃是谁?(贴有照片的幼儿外形)
2、上面有些什么?(表示身高的竹子和体重的小称砣)
总结:这些是我们刚上幼儿园的时候,保健老师给我们的手表。一根竹子和上面的一个小秤砣表明了我们当时的身高和体重。
(二)通过操作活动的比较,让孩子感知变化,知道自己在成长。
1、小朋友,现在你们的身高和体重有没有变化?
2.让孩子现场量体重,然后贴上竹签和小砝码标明身高。
3.让孩子观察比较,了解变化。
总结:刚才我们发现小朋友在原来的竹子上加了一根小竹。竹子越长越高,说明孩子长高了,小体重越来越多,说明孩子变重了。我们已经长大了。
(3)通过讨论,我们知道自己长大了,学会了很多技能。
“现在,我们长大了,在幼儿园学会了哪些本领?”(从生活自理能力、学习、游戏等方面去讨论)
总结:长大后,我们学会了自己吃饭,开心的去幼儿园,讲故事,读儿歌,拍球,玩各种游戏。我们会成长,以后会学到更多的技能。
四、亲子活动
建议家长在家中一角,为孩子做两颗生长树,一棵记录身高的变化,一棵记录体重的变化,并定期为孩子测量。
五、活动评价:
1、知道自己在不断地长大;
2、逐步学会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
《称一称》中班优秀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幼儿学习比较轻重的方法并初步学会记录。
2.使幼儿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大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天枰、记录纸、笔、大皮球和小皮球、泡沫积木、磁铁、梨、苹果等幼儿每组一份材料:天枰、幼儿记录表、笔、实物若干份(塑料蛋壳与铁质小汽车、磁铁与橡胶玩具、橘子与香蕉、积木与乒乓球)
活动过程:
一、了解天平秤的名称及使用方法。
出示天平秤:让幼儿观察,并知道天平秤的原理。
二、探究新知识
1、看一看,猜一猜,比一比:(两个物体的轻重)师:出示一个大皮球和一个小皮球,你知道谁轻谁重呢?
用句子”……重,……轻”和”……比……重轻”来说明物品的轻重。
你们又是怎么标记的轻重的呢?(箭头)
2、掂一掂,比一比:(两个物体的轻重)
(1)教师出示1块泡沫积木和1块磁铁,让幼儿分组用各种方法比出它们的轻重。(你们都认为不能用眼睛看出来)那么,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比较它们的’轻重呢?
(2)师:现在请一个幼儿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泡沫积木和磁铁的轻重。老师这还有好多东西,你们用什么方法分出它的轻重?(端一端、提一提、掂一掂)
(3)有幼儿说,他反复掂了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它们的轻重不是很明确,你们想一想,该怎么办呢?(对了,我们可以借助秤这种工具称一称,现在,我们用天平这种秤称一称。
4、称一称,比一比。
(教师示范称一称苹果和梨)师:谁轻谁重呢?你怎么看出来的?(很多同学都看出来了,放苹果的这边矮,说明苹果重垂下去了,放梨的这边高,说明梨轻翘起来了。(这边是垂、这边是翘)
三、幼儿分组操作活动————比较两种物体轻重。
(1)”要想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还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请幼儿每两人一组从篮子里拿两样东西比轻重,轮流操作。
(2)请幼儿与同伴交流操作结果。
四、活动小结:
师:小朋友们回顾一下,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比较物体的轻重一般用哪些方法?在哪种情况下用哪种方法?
(比较物体的轻重有很多的办法,一眼就能看出轻重的物体,我们可以用看一看的方法;当看不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当掂不出又看不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极力引导孩子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质疑,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幼儿正处在好奇又好动的年龄,课中我极力鼓励他们多动手,多表达,多思考,引导幼儿利用生活和游戏的实际情景感知和理解事物的轻重特征,并用相应的词语描述。我认为本次活动的不足是活动时间较长,下次活动各环节应更紧凑。
《称一称》中班优秀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体的重量,知道物体有轻重之分。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感知并分辨物体轻重,并能大胆地用语言讲述:xxx轻,xxx重。
3、学习整理操作材料,保持桌面整齐。
活动准备:
1、教具:玩具天平一个。实物:大小橡皮泥,棉花,积木,玻璃球。
2、学具,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观察实物,感知轻重。
出示大小橡皮泥,引导幼儿观察并猜猜:这是什么?有什么不同?哪个重,那个轻?请个别幼儿上来掂一掂,摸一摸,正确感知棉花和玻璃球的轻重。
(2)观察天平器的变化,认识物体的轻重。
出示天平器,告诉幼儿天平器市衡量两个物体轻重的一种工具。然后,在天平的两边分别放上大小不同的橡皮泥。让幼儿观察天平的 变化,并说说:天平器有什么变化?天平翘起的 一边表示什么?天平沉下去的一边又表示什么?也可以先让幼儿说一说谁重谁轻,再在天平器上演示验证,从而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物体的轻重。
出示棉花和积木,让幼儿比较。
2、操作活动。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 什么?想一想:哪个重?哪个轻?你是怎么知道得?请你圈出重的动物。
(2)观察天平和水果,想一想,连一连使天平的两边一个重,一个轻,以及一样重。
(3)小熊和小老鼠要秤体重了,想一想,谁重谁轻,请你圈出重的小动物。
3、教师做总结。
《称一称》中班优秀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册第3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参与称一称的实践活动,经历称物体的过程,形成有关质量单位的观念,感受到千克的实际意义。
2、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通过称量自己的体重,了解自己的身体发育情况,促进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教学重点:
加深对千克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
感受千克的实际意义。
教具准备;
大小近似的苹果、西红柿、黄瓜等水果、蔬菜若干;托盘秤;体重秤
课前调查:
请同学们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去商店调查一下,看看哪些商品的重量是用千克作单位,哪些商品的重量是用克作单位的,体会一下用千克或克作单位的道理。举例说明,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一、调查汇报
老师请同学们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去商店调查,看看哪些商品的重量是用千克作单位,哪些商品的重量是用克作单位,并体会一下用千克或克作单位的道理。现在请同学们汇报调查的情况。(重点讲解用千克或克作单位的道理)
指名学生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二、实践操作
1、谈话导入
2、动手实践
(1)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现在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有哪些水果正在成熟吗?今天你带来了什么水果?(如果有的同学带来的是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则及时让学生区别是水果还是蔬菜。)
(2)想知道有多少个水果怎么办?(数一数)如果想知道有多少千克水果怎么办?(称一称)板书课题:称一称。
(1)讲清活动要求:看情境图,同学们在干什么?他们称的是什么水果?你们知道他们称的苹果是多少千克吗?图上的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你们能数一数吗?同学们想知道自己带来的水果或蔬菜1千克大约有多少个吗?你能先估一估大约1千克有多少个吗?
(2)分组活动:各小组把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让小组里的记录员记录在表格里。
(3)汇报活动结果。
(4)集体交流: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分别称出了1千克苹果、橘子、西红柿、黄瓜,知道了它们各有多少个。看着这个表格,
学生展示带来的水果、蔬菜。
学生适当讨论一下。
学生看图回答。
学生在小组内估一估。
指导学生按同一种类的分组,明确成员的分工。
学生动手称物,记录数据。
各组在黑板上展示记录数据。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3、称体重
4、介绍小知识
你们发现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1千克的`水果、蔬菜的个数不一样的?为什么同样是苹果,几个组的同学得出的结论又不一样呢?
同学们想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
(1)先估一估自己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
(2)介绍体重秤的使用方法。
老师重点讲清看数据的方法。(不是整千克数的学生用“重一些”、“轻一些”来描述)谁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3)分组称一称每人的体重,记录员记录下来,在组内比一比,谁最重,谁最轻。
(4)班内交流,把各组的记录数据展示到黑板上。
全班同学的体重在多少千克到多少千克之间,最重的是多少千克?最轻的是多少千克?多少千克范围里的同学最多?从这些数据里你想到了什么?你的体重正常吗?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我们的体重可以用秤来称,还可以用一种方法算一算,你想知道是什么方法吗?请同学们看书上的“你知道吗”,书上会告诉你一种方法。
学生组内讨论、得出结论、汇报。
学生在组内看一看体重秤的构造、数据的读法。
学生用“重一些”、“轻一些”讲出大约的重量。
在组里每人都说清楚自己的体重在小组里所处的位置。
学生看书上的小知识介绍。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板书:
实足年龄×2+7(或8)=体重
同学们算一算你自己的体重,和刚才称的实际体重比一比,看这种方法准不准。
讲述:一般情况下是差不多的,但是有的同学就可能有很大的差距,相差很大的同学不是小胖墩,就是豆芽菜,这样的同学平时的饮食可要注意哟!
学生用公式计算自己的体重,和自己的实际体重比较,讨论原因
三、全课总结
这节活动课,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样的发现?懂得了什么道理?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把交流的情况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四、课外延伸
在第28界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奋勇拼搏,一共取得了32枚金牌,为祖国争光!请同学们通过上网浏览、看书查找资料等方法,看看奥运会的比赛中,那些项目要用到千克的知识。
教学设计说明: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形成质量单位的观念,感受到千克的实际意义,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操作,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探究的能力。
3、通过对自身体重的关注,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促进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称一称》中班优秀教案 篇10
游戏目标:
1、幼儿在摆弄、操作天平游戏中感受物体的平衡。
2、用天平秤称出轻重,并且学着用不同的标记记录轻重不同的材料。
3、引导幼儿能单独或与同伴进行合作游戏,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游戏准备:
娃娃天平秤、一些轻重不同的材料、塑封的记录纸、记录笔。
游戏玩法:
1、幼儿随意摆弄天平,感受空天平的平衡。
2、在天平内装进各种材料,如积木、小石块等,让天平两端保持平衡。
3、幼儿寻找办法,鼓励幼儿合作解决。
4、幼儿两两结合进行比轻重并记录。
教学反思:
《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样一个道理。浅显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但他们在生活中能否养成爱观察,思考的习惯呢?由于这节课安排了比较多的`重点词语和口头表达训练,所以,在拓展的环节,我做得显然是仓促的,不深入的。如果我能结合实际,问一问学生: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难题?你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从课文中悟出的会更多。
《称一称》中班优秀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称一称活动,让学生经历称物体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千克与克的实际意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3、通过计算和称体重,了解自己的身体发育情况,促进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
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
一、调查汇报
最近我们认识了新的计量单位——千克和克。
昨天大家到超市调查,哪些商品用“千克”做单位,哪些商品用“克”做单位,各是多少?谁来说一说?
生1:一袋大米20千克。
生2:一袋盐500克。
生3:一包饼干100克。
生4: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
总结:只要你留心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实践操作
(一)导入
1、师:今天同学们带来了很多水果和蔬菜,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黄瓜。
生:西红柿。
生:苹果。
生:橘子。
师:1千克的水果和蔬菜各有多少个呢?
师:让我们来称一称。
板书课题:称一称
课件:称一称
(二)称水果蔬菜
课件:称一称
1、分组活动
师:请先看活动要求。
师:谁来读一读。
(1)称——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
(2)数——数一数各有多少个。
(3)记——把数的个数填在表格里。
2、哪两人称?哪两人数?哪个人记,请组长在小组里,先带领组员进行分工。
3、下面请各小组分组活动。
4、请小组长来上黑板填一下,称的结果。
5、师:观察每个组的记录,你发现了什么?
师:对了,同样是1千克的苹果有的个数多,为什么有的个数多,有的个数少?
我们来看一看,验证一下。
6、讲述:都是1千克的苹果,苹果大,个数就少,苹果小,个数就多。
(三)估一估
师:刚才我们称了1千克的水果和蔬菜,请大家再拎一拎,感觉一下1千克有多重。下面我们做一个估一估的小游戏。
活动二:估一估
1、我这有一个袋子,待会儿会从前往后从每个人的手中传过,请你掂一掂,估一估袋子有多重,请第一组起立,开始传。
2、请你估一估有多重?轻轻地告诉你的同桌。
3、出示答案——一袋重5千克的大米。
4、猜对的同学请举手,大家给他们一点掌声。
(四)称体重
1、谈话: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在你们小组中,谁最重,谁最轻?下面我们就来进行称体重的活动。
课件:称体重
2、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秤面。
师:观察秤面你看到了什么?
生:千克,刻度线,数字,指针。
师:看到KG,表示什么?这个秤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介绍:在我们称体重之前,请检查指针有没有对准0刻度。如果没有就必须借助一小旋钮来调整。要不然就称不准。
3、谁来说说这个小朋友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
4、下面分小组称一称每人的体重,称好后每人把自己的体重汇报给组长,组长把组员称出的体重记录在表格里。
5、小组交流
师: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体重。
师:你们小组谁最轻?谁最重?
(五)教学你知道吗?
1、师:你们都知道了自己的体重,想不想知道你的.体重比一般人重还是轻呢?
课件:
2、师:计算6—10岁儿童一般体重的方法是什么?
师:怎样算实足年龄呢?
师:用今年的年份减去你出生的年份就可以算出你的实足年龄。
今年是2007年,你是哪一年生的?1998
板书:200719989
19998
3、请你根据公式算出自己的体重,再和自己的体重比一比。
4、你称得的体重与一般体重相差多少?在小组内交流。
(1)算一算你的体重:2+7=(千克)
()2+8=(千克)
(2)算一算:你称的体重和算出的体重相差多少?
5、交流
师:你的体重和一般体重差不多,你的身材很匀称。
你的体重比算出的体重重得很多,你就要注意多吃蔬菜,少吃鸡蛋,肥肉加强锻炼;你的体重比算出的体重轻很多,说明你太瘦了,就要不挑食,加强营养和锻炼让身体长的更壮些。
(六)动物的体重。
师:我们了解了自己的体重,下面再来了解一下动物朋友的体重吧!
《称一称》中班优秀教案 篇12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简便的方法区别和记录物体的轻重,初步了解轻重与大小、多少、资料等的辨证关系。
2、培养幼儿好探究、敢实践的科学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两、三个小件物体、一张记录单、一张操作单、一支水彩笔。
2、分组资料:用裤架改制的”天平秤”、一次性透明水杯、牛皮筋若干。
3、音乐磁带”大桶与小桶”。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扮演哑剧”举重”,引出课题:
1、我在干什么?举了几次?每一次的结果怎样?你觉得为什么会这样?
2、说明:物体、人都有轻重之分,轻重是相对而言的,需要进行比较。你们知道平常都有哪些比较轻重的方法吗?假如没有秤,你会用别的方法代替吗?假如将”轻重”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怎么表示?怎样表示最简单、最清楚?
(二)幼儿尝试用各种日常的资料比较物体的轻重并加以记录。
介绍操作方法和记录要领:
1、请大家先看一看、猜一猜自身盆子里两个物体的轻重,并把结果记在对应方法栏的下面;然后到后面的桌上选择一种或几种资料,试试:用它能不能比较物体的轻重?结果又是怎样的?请你也将结果记在相应的方法栏下面;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你几次比较的结果是否一致?
2、幼儿尝试用目测和其他各种简便的方法比较盆中物体的轻重并加以记录。
3、汇报并交流:你用了什么资料、怎样比较物体的轻重的?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的结果是否一致?你觉得问题在哪里?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为什么?
4、操作练习:印章婴幼儿也想玩跷跷板比轻重的游戏,请根据纸上跷跷板的平衡情况在两边敲上一定数量的印章。
(三)听音乐”大桶与小桶”想象搬很重或很轻的东西自然离开活动室。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尊重幼儿的发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与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思想。活动一开始,教师以游戏的方式引入活动,选用压跷跷板这一生活场景,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对比较轻重产生了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幼儿比较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通过对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较,进行多角度顺向与逆向的提问,激发了幼儿积极思考,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整节活动设计紧凑,环环紧扣,幼儿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过程中,比较了物体的轻重,体验了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
以上是《称一称》中班优秀教案大全的内容,这些精编的优质范文可以在大家需要时提供一些帮助或是灵感上的启发,希望大家都能从上述模板中摘取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如果对大家有用,也请多关注本站。
《称一称》中班优秀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知道邮局包裹的称重方式。
2、了解重量的概念。
3、学习使用秤。
活动准备:
1、电子秤、普通秤、体重秤、天平秤和其他秤。
2、信件、包裹、几只玩具熊(或雪花片等)。
活动过程:
1、准备大小不同的包裹及一堆信件,问幼儿:“这些包裹大小不一,怎么知道每件有多重呢?”“去邮局参观时,邮局的人怎么做呢?”
2、自由谈论,并将幼儿的想法记在白板上,还可以让幼儿尝试自己所说的方法。
1、当听完幼儿的后,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天平,请幼儿作,让包裹与熊“坐跷跷板”,看看需要几只熊才能保持平衡。
2、用表格记录每一个包裹的重量,然后作比较,如:
红包裹
4只熊
绿包裹
2只熊
黑包裹
3只熊
3、等幼儿熟悉天平的作之后,再拿出市场上用的秤,让幼儿拿不同的包裹称称看,观察指针的变化,并请教师帮忙读刻度、做记录。
4、比较哪一个包裹最重。
5、将秤移至科学区,并增加其它的秤,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秤试试看,称的结果会如何。
6、请幼儿交流称包裹的心得。
《称一称》中班优秀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体的重量,知道物体有轻重之分。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感知并分辨物体轻重,并能大胆地用语言讲述:xxx轻,xxx重。
3、学习整理操作材料,保持桌面整齐。
活动准备:
1、教具:玩具天平一个。实物:大小橡皮泥,棉花,积木,玻璃球。
2、学具,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观察实物,感知轻重。
出示大小橡皮泥,引导幼儿观察并猜猜:这是什么?有什么不同?哪个重,那个轻?请个别幼儿上来掂一掂,摸一摸,正确感知棉花和玻璃球的轻重。
(2)观察天平器的变化,认识物体的轻重。
出示天平器,告诉幼儿天平器市衡量两个物体轻重的一种工具。然后,在天平的两边分别放上大小不同的橡皮泥。让幼儿观察天平的 变化,并说说:天平器有什么变化?天平翘起的 一边表示什么?天平沉下去的一边又表示什么?也可以先让幼儿说一说谁重谁轻,再在天平器上演示验证,从而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物体的轻重。
出示棉花和积木,让幼儿比较。
2、操作活动。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 什么?想一想:哪个重?哪个轻?你是怎么知道得?请你圈出重的动物。
(2)观察天平和水果,想一想,连一连使天平的两边一个重,一个轻,以及一样重。
(3)小熊和小老鼠要秤体重了,想一想,谁重谁轻,请你圈出重的小动物。
3、教师做总结。
上一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设计(汇总6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