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案样例(精彩4篇)
【导言】此例“初中数学教案样例(精彩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第一篇】
一、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了解数轴的概念,能用数轴上的点准确地表示有理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与实际操作,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数与形结合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数轴的三要素,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难点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通过实例温度计上数字的意义,引出数学中也有像温度计一样可以用来表示数的轴,它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数轴。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用画图的形式表示东西向马路上杨树,柳树,汽车站牌三者之间的关系:
提问1:上面的问题中,“东”与“西”、“左”与“右”都具有相反意义。我们知道,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么,如何用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牌的相对位置呢?
学生活动:画图表示后提问。
提问2:“0”代表什么?数的符号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对照体温计进行解答。
教师给出定义: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它满足: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代表原点;通常规定直线上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选取合适的长度为单位长度。
提问3:你是如何理解数轴三要素的?
师生共同总结:“原点”是数轴的“基准”,表示0,是表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正方向是人为规定的,要依据实际问题选取合适的单位长度。
(三)课堂练习
如图,写出数轴上点A,B,C,D,E表示的数。
(四)小结作业
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数轴的三要素,用数轴表示数。
课后作业:
课后练习题第二题;思考:到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有什么特点?
初中数学教案【第二篇】
1.初中数学教案模板
1.课题
填写课题名称(初中代数类课题)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发现、探究)的过程,提高。(分析、归纳、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加学生数学学习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知识重点
(2)教学难点:易错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4.教学方法(一般从中选择3个就可以了)
(1)讨论法
(2)情景教学法
(3)问答法
(4)发现法
(5)讲授法
5.教学过程
(1)导入
简单叙述导入课题的方式和方法(例:复习、类比、情境导出本节课的课题)
(2)新授课程(一般分为三个小步骤)
①简单讲解本节课基础知识点(例: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步骤)。
②归纳总结该课题中的重点知识内容,尤其对该注意的一些情况设置易错点,进行强调。可以设计分组讨论环节(例:分组讨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归纳总结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步骤,设置系数化为一,负号要变号的易错点)。
③拓展延伸,将所学知识拓展延伸到实际题目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设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题,学生再次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再次巩固不等式的解法)。
(3)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本节课的收获。
(4)作业提高
布置作业(尽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有所创新)。
6.教学板书
2.初中数学教案格式
课程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学时 / 周学时: /
开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至第 周
授课年级、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教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章节名称
2.教学目的
3.课时安排
4.教学重点、难点
5.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等)
6.复习巩固与作业要求
7.教学环境及教具准备
8.教学参考资料
9.教学后记
3.初中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的
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2.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重点、难点
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2.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一本笔记本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
解: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得=6
因为×5=6,所以小红能买到5本笔记本。
二、新授
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328名 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再作讲评)
算术法:(328-64)÷44=264÷44=6(辆)
列方程:设需要租用x辆客车,可得44x+64=328
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试看?
问题2: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
通过分析,列出方程:13+x=(45+x)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你能否从小敏同学的解法中得到启发?
把x=3代人方程(2),左边=13+3=16,右边=(45+3)=×48=16,
因为左边=右边,所以x=3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这种通过试验的方法得出方程的解,这也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可以据此检验一下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
问:若把例2中的“三分之一”改为“二分之一”,那么答案是多少?动手试一试,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
同样,用检验的方法也很难得到方程的解,因为这里x的值很大。另外,有的方程的解不一定是整数,该从何试起?如何试验根本无法人手,又该怎么办?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3页练习1、2。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怎样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五、作业
教科书第3页,习题第1、3题。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第三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趣味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1、小卫到文具店买文具,他买毛笔用去了所带钱的一半,买铅笔用去了剩下钱的一半,最后用去剩下的8分,问小卫原有( )钱?
2、苹苹做加法,把一个加数22错写成12,算出结果是48,问正确结果是( )。
3、小明做减法,把减数30写成20,这样他算出的得数比正确得数多( ),如果小明算出的结果是10,正确结果是( )。
4、同学们种树,要把9棵树分3行种,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几种
办法来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 )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给小刚2本后,两人本子数同样多,小刚原来
有( )本本子。
二、小组讨论
三、指名讲解
四、评价
1、同学互评
2、老师点评
五、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第四篇】
一、指导思想:
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教书育人,使每个学都能够在此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已发展的广泛空间。通过九年级数学的教学,提供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级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朴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手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所教九年级数学包括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二章《定义命题公理与证实》,第三章《相似形》,第四章《解直角三角形》。第五章《概率的计算》。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定义命题公理并学会运用:掌握相似形的相关知识及运用;会解直解三角形,掌握概率的初步计算方法。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四、教学措拖
1、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秤的教育方法。
2、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意整体推进。
3、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
4、复习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仿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认识各知识点,并能纯熟运用。
上一篇:《十五从军征》教案【汇编4篇】
下一篇:小班数学糖果教案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