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 崖 边 的 树精编3篇
【导言】此例“悬 崖 边 的 树精编3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悬 崖 边 的 树1
悬 崖 边 的 树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积累词语,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反复诵读,将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结合起来,把握诗歌的主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品味诗歌的意境,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材分析:
这首诗创作于1970年,当时中国正是文革时期,社会极端动乱,诗人经受着灵魂和肉体的双重煎熬,但他并没有停止对生活的思考,没有停止抒写最真切的感受,而这首诗就是诗人面对厄运时内心的独白,表现了生活中一个强者的信念与追求。
本诗以树在困难的环境中不屈的斗争为线索,表现了乐观豁达的心态。整首诗分为三节,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塑造树的形象。悬崖边的树历尽艰辛,饱受风雨的吹掠,但它坚韧而倔强,艰难的站立,更可贵的是它坚定的信念与追求,给读者以深深的震撼。
教学策略:诵读法
教学工具:录音机、投影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近代诗歌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体诗,今天我们学习当代诗人曾卓的一首现代诗《悬崖边的树》。 学生听介绍 引出本课
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投影打出) 生读作者简介和作品写作背景。 为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
师范读
(投影出示听读要求)
1.给读不准的字注音。
2.注意老师范读时句子的节奏。
3.感知本诗所描绘的内容。
检查听读情况。 生读听读要求
生听读 初步感知诗歌的音乐美、韵律美。
自读研讨
(投影出示思考题)
1.树植根于大地,除非是连根拔起,否则是不会被风吹走的。然而在诗中,树却被风吹到了悬崖边,而且站在那里。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印证第一节诗中的哪个词?联系诗的写作背景,你想到了什么?
2.本诗写树其实是写人,第二节描绘了树的神态、处境,请你结合诗的写作背景分析树代表了哪一类人?
3.结尾两句,作者以“倾跌进深谷”和“展翅飞翔”展望了树的两种可能的结局。你如何理解这两种结局? 学生自由读
讨论思考题 理解诗歌内容
突破本课难点
小结:在文学作品创作中,作者经常借某物来喻义,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种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能更好地体现文学作品的含蓄美,更有力于表达作者的情感。 学生结合本诗进一步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使学生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以便今后运用。
指导学生朗读:
1.齐读,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读,注意诗句的节奏。
2.指导有感情朗读,提醒学生结合作者融入字里行间的感情,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朗读的重音。
3.指导配乐朗读。
生齐读
三名学生分别有感情朗读
学生配乐朗读
感受诗的气势美
感受诗歌的情感美
感受诗歌的音乐美、韵律美,发展学生语感。
指导学生背诵全诗 学生自由读、背 提升学生体验、感悟、欣赏作品的能力。
总结。学了这首诗,你对今后的生活有什么感悟。 学生谈感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板书设计:
悬崖边的树
曾 卓
树 教学反思:
诗歌的教学一定要把读放到相当重要的位置,为此本课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提高。由于学生对写作背景的情况了解较少,在课前还可有目的让学生去搜集、了解“文革”时期的情况,以便加 山草香…深对作品感情的理解。
悬 崖 边 的 树2
《悬崖边的树》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本文作者 ,是当代诗人。
2.默写出诗的第三节。
3.树植根大地,除非连根拔起,否则是不会被风吹走的。然而在诗中,树却被风吹到了悬崖边,而且站在那里。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印证第一节诗中的哪个词?
4.本诗写树其实是写人,第二节描绘了树的神态、处境,请摘出相关的语句:
写树的神态:
写树的处境:
5.根据诗的第二节,你分析一下,树代表哪一类人?
6.作者用象征的手法,含蓄地表达出什么观点?
第二部分:
总有一天我变成一棵树
纪弦
总有一天,我变成一棵树;
我的头发变成树叶;两腿变成树根;
两臂和十指成为枝条;十个足趾成为根须,
在泥土中伸延,吸收养料和水分。
总有一天,我变成一棵树。
我也许开一些特别香的,白白的,小小的花,
结几个红红的果子,那是吃了可以延年益寿的。
但是我是不繁殖的,不繁殖的,我是一种例外。
我也许徐徐地长高,比现在高些,和一般树差不多,
不是一棵侏儒般矮小的树,也不是一棵参天的古木。
我将永远不被移植到伊甸园里去,
因为我是一棵上帝所不喜欢的树。
7.第一节诗中,诗人具体展示了“我”如何变成“一棵树”,而且强调“在泥土中伸延,吸收养料和水分”,这样写,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8.第二节诗中,“我”开的花“特别香”,结的果“吃了可以延年益寿”,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9.诗人强调“我”“不繁殖”、“一般”、“不被移植到伊甸园”,表达的是什么样的追求?
10.这“一棵树”无疑采用了象征手法,请谈谈对其象征意义的理解。
悬 崖 边 的 树3
《悬崖边的树》课堂实录
顾锡凯
师:我们以前学过好多古诗,谁能说出几首诗的名字?
生:《梦江南》〈〈春晓〉〉〈〈夜雨寄北〉〉〈〈静夜思〉〉┈
师:谁能给大家背一首?(众生纷纷举手)
生:我给大家背的是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
守四方。
师:这首诗很有气势,那位女生再给大家背一首?
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师:一个刘邦的《大风歌》,一个李清照的《绝句》,真是“巾帼不让须眉”但是我们今天不学古诗,我们今天来学一首现代诗,当代诗人曾卓的《悬崖边的树》(师板书课题、作者)
师:同学们快速浏览大屏幕上本课的学习目标
师:下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本课的作者和写作背景。曾卓,湖南黄陂人当代诗人。1955年诗人被卷入所谓的“胡风反党集团”,此后的25年,他一直作为一个囚犯艰难地生活在被排斥、被重压之中,“文化大革命”使本已不见天日的生活雪上加霜,诗人经受着灵魂和肉体的双重煎熬,在这种境遇中,诗人并没有停止对生活的思考、没有停止抒写最真切的感受。本诗创作于1970年,那时的中国正处于一个极端动乱的年代,这首诗是正直而勇敢的诗人面对厄运时的内心独白,表现了生活中一个强者的信念与追求
师:请看大屏幕上悬崖边的树的图片,看了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这幅图片很逼真,让我们对悬崖边的树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
生2:看了这棵树后,我真为这棵树担心,担心它掉下悬崖去
生3:我认为这棵树是即将展翅飞翔
师:后两位同学的感受其实就是诗中的“它即将倾跌进深谷中,却又象是要展翅飞翔”(师把这两句写在黑板上)这一句也是我们理解这首诗的关键。
师:同学们先自己把诗读一读,了解一下诗的内容,试着把诗的节拍划一划,看一看那些地方该重读,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生读,教师下去指导)
生1:孤独、寂寞
生2:倔强、乐观
生3:自信、沉闷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读的时候就应该把作者的苦难、乐观、自信读出来
师:下面先让男同学读,女同学注意听(教师出示本诗节奏、重音)
师:女同学再读,男同学注意听。听完后咱们互评一下(女生读)
师:男生读的好,还是女生读的好?
生:男生!女生!(争的很激烈)
师:男女生谁能谈一下理由?
生1(女):男生声音小读得太慢。
生2(男):你们女生多,我们男生少,所以比较起来,我们声音是小了点。这首诗你们读得太快了。这首诗就该读的慢点。
生:(男生)对……(继续争论)
师:咱们男女生读得各有优点,男生把诗人那种遭受苦难的沧桑感读出来了,而女生则把诗人的那种乐观、自信读出来了。老师给同学们试着读一读后咱们男女生合读一遍怎么样?(教师给男女生划分任务)
生:好!
师:读的不错,男女生发挥各自的特长把诗的感情把握的很到位。咱们全班同学再合读一遍,再体会一下诗的感情,好不好?
生:好!
师:通过刚才的读我们初步了解了诗的内容和诗人的感情,下面同学们再读,读的过程中,看一看哪些地方不理解。这些疑问如果在小组计论中还不能解决。可以把它们提上来。然后我们共同解决(生读讨论)。
师:有哪些疑问?
生1:诗的最后一句“它们似乎即将倾跃进深谷里,却又像要展翅飞翔”,两者不矛盾吗?
生2:奇异的风究竟是什么风?
生3:风并没有形状,作者为什么说,它的弯曲的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集中到黑板上)
师:同学们开始分组讨论这些问题(老师加入同学们的讨论)
生1:倾跌和展翅飞翔说明这棵树动摇不定,一会儿想跳下去,一会儿想活下去。
生2:不对!由第二节中可以看出这棵树虽孤独、寂寞但它非常乐观、倔强。
师:说得不错,大家想一想这棵树自己会倾跌进深谷里、会展翅飞翔吗?似乎,又像说明了什么?
生:树自己不会,又像可以看出这是作者想像的,树其实是作者自己的写照。
师:这不但是一种想像,更是一种奇想,我们再看第二个问题。
生:奇异的风是指龙卷风,因为只有龙卷风才不这样的威力(众生大笑)。
师:这位同学是从自然界中的风分析的,联系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这风又指什么呢?
生:社会之风。
师:嗯,应该是特指时代的各种政治运动。我们再看第三个问题,怎样理解“风的形状”这一句。
生:老师,我知道,这一句说明风刮的次数之多。所以,它的身体才弯曲了,实际上是指作者饱经忧患,它是作者一生的真实写照。
师:老师再补充一下,弯曲的身体体现着时代风云所加给树的命运,树的形象就是中国广大爱国知识分子的形象。
师:老师再给大家出一个问题,树代表了什么形象?
生1:压迫者形象。
生2:乐观者形象。
生3:倔强者形象。
师:它更是坚强不屈的爱国知识分子形象。
师:第二次读,我们解决了这首诗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下边再读这首诗。说一下你欣赏的地方或谈一下你学这首诗后的感受
生1:我觉得这首诗的题目很好。一开始就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生2:本诗最后两句,“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这句给我印象很深,我认为这句写得非常好。
生3:读了《悬崖边的树》这首诗,我想了很多。首先想到的是诗中的那棵树,那棵树在非常残酷的条件下仍然十分坚强、乐观,对生活充满热情信心,顽强地活下去。由树,我又想到了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棵树,有的有很好的生活环境,有的则生活在悬崖边,我们应该明白:无论生在哪儿,都应该站稳脚跟,努力地生活。这样才能为自己找到一块立脚石
师:是啊!人生的旅途并不是一帆风顺,我们有时也会像这棵树一样走到悬崖边。刚才,有的同学谈了自己的感受,那么我们其它同学怎么做呢?下边我们来共同欣赏郑智化的《水手》再思考一下这一问题(放《水手》。师生随唱)
师:愿我们在遭遇风的时候,像这首歌里唱的那样,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至少我们还有梦。是呀,梦在希望在!好,下课!
后记:这堂诗歌课,教学效果还不错。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有这么几点:(一)、多媒体的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如:悬崖边的树图片的展示,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
(二)、读贯穿始终 一读了解内容 二读解决疑难 三读谈感受、认识 (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四)课快结束时,观看flash《水手》其中优美的动画设计、水手的不屈歌声再次冲击同学们的视觉、听觉,强化了学习这首诗的感受,同学们感情投入的伴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当然,本课也有些做的不足的地方,比如,教师配乐朗诵过程中音乐过大,影响了朗诵效果。对于有些学生的回答,老师缺乏规范。如,对于诗歌感情的把握,有的同学回答该“沉闷”老师没有及时的纠正。
下一篇:《储蓄人生》阅读答案(精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