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话中埋下法制的种子——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有感【范例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在对话中埋下法制的种子——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有感【范例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在对话中埋下法制的种子——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有感【第一篇】

案例:

师:我们学习1篇课文,看老师写课题。(“必须”两个字用红笔写)

(生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师:谁来读?(生读课题)和我们以前学的课题有什么不一样?

生:课文题目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的话。上边有一个双引号。

师:猜猜老师为什么用红笔写“必须”两个字?

生:是为了强调一个人说话的语气。

师:这是谁说的话?(爸爸)爸爸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放声读课文,遇到生字、生词看看课文后的生字表,画出带有生字的词。

(生读书、圈画)

师:(出示句子)爸爸___________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谁能在这句话中的横线上加一个词,表明爸爸是怎样说的?

生:爸爸语重心长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生:爸爸意味深长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师:爸爸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说了后,汤姆又是怎样做的?请你将横线上的话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___________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在还没有被允许钓鲈鱼的时候,汤姆钓到了一条大鱼。爸爸诚恳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后来,汤姆很不情愿地把鱼放掉了。

生:正当汤姆想违反规定,把大鲈鱼拖上岸的时候,爸爸斩钉截铁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从爸爸的语气中听出一点挽回的余地也没有了,只好把鱼放掉。

生:正当汤姆高兴地把大鲈鱼钓上来的时候,爸爸坚决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只好无可奈何地把鱼放掉了。

生:汤姆钓到鱼,心里乐开花的时候,爸爸语重心长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只好把鱼放回了大海。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觉得两个字特别重要。(板书:钓 放)下面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汤姆是怎样钓鱼的,课文哪几小节写汤姆钓鱼。

生:第一到第四小节。

师:自由读课文第一到第四小节,要把汤姆钓鱼的情景表现出来,让人一听就感受到汤姆在钓鱼。

(学生朗读课文)

师:大家读得很好,现在我想考考大家会不会说。

逐组出示四组词语:套上鱼钩 甩起鱼竿 抛向远处

划破水面 沉入水中 泛起涟漪

恢复平静 觉察动静 一阵惊喜

小心翼翼 拖出鲈鱼

师:读读这几组词语,看看有没有联系。谁能用上这几组词语,说说自己是怎样钓鱼的?

(学生练习说话)

师:如果老师出一个“我钓鱼”的题目,你会写吗?要注意什么?

生:要注意用上准确的动词。

生:还要注意描写周围的环境。

师:对,写一件事情一定要写清楚动作,还要写清楚周围的环境以及自己的心情,这样,才能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

(生交流小练笔)

反思:

一、 在美读中培养语感

叶老说过:“教学语文课本,几个重要项目里头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地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时,没有对文章进行分析,而只是针对课文的精彩片断,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体会语言的优美、用词的精当,然后指导美读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最后达到运用的目的。学生对课文的感情朗读,能够通过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情景,从而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

二、 在实践中培养能力

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个体的语言实践活动。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课文的特色,设计出不同的语言实践训练,使学生用新学到的语言材料,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在教学完《“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中“钓”的这部分,我出示了“我钓鱼”这一说话要求,让学生练习说话,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材料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在句式的训练中又一次体会到了作者细致的观察和精彩的描述。

在对话中埋下法制的种子——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有感【第二篇】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作者:陆凤娟

教学目标 :

1、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2、在读中感悟故事中蕴涵的道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德。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抓住关键句子

1.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画出课题所在的句子。

2.交流后出示句子:

“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齐读句子

过渡:“这条鱼”是怎样的鱼呢?昨天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知道了它是指鲈鱼,请你好好读读2——4小节,你有什么新的了解?

二、细读2——4小节

1.学生自己读2——4小节,思考:这是一条怎样的鱼,你有什么新的了解?

2.交流:那是一条汤姆从未见过的大鲈鱼。

指导学生从一些语句中体会鲈鱼的大,以及汤姆的惊喜之情。

(1)指导学生抓住“弯成了弧形”“一阵惊喜”“拖”“哇!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鲈鱼!”体会到鲈鱼的大。

(2)指导读好句子,体现出汤姆的惊喜之情:“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

3.讨论:爸爸在一旁微笑着,投来赞赏的目光。

(1)指名读,学生自己体会

(2)从爸爸的这一神态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交流体会:鱼很大,爸爸为儿子的能干聪明而高兴。

(3)指导朗读句子

4.指导朗读,读好2——4小节。

三、细读5——12小节

1.比较朗读出示的句子

“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孩子,你要把这条鱼放掉。”

(1)自己读

(2)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

(3)朗读,读出语气的不同。

让学生体会到上面一句的语气很坚决

2.你还从哪些词句看出爸爸的态度是很坚决的,语气是强烈的?请你自己读读5——12小节。

学生自己读5——12小节,读读画画。

3.学生交流:“斩钉截铁”“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4.指导朗读爸爸的话,读出斩钉截铁的语气

5.讨论:要放掉这样一条大鲈鱼,汤姆是多么舍不得呀。那么可以不放吗?谁能根据课文说说理由?

学生交流:可以不放,因为没有人看见,没有人知道是这个时候钓到了鲈鱼。

师:那么能不放吗?

生:不能,应该遵守规定

6.你觉得爸爸是个怎样的人?汤姆又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交流:自觉遵守规定、遵守社会公德的人

7.分角色朗读。

四、细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

2.出示:可是那晚的情景却一直铭刻爸爸坚定的话语在他的记忆里,爸爸坚定的话语也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

讨论:“那晚的情景”指怎样的情景?“爸爸坚定的话语”指什么话?“铭刻”是什么意思,爸爸的话语为什么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

3.引导学生交流。

五、总结课文

1.你学了课文,你想说什么?或者你有什么启发?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作业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坚定( )允许( ) 情愿( )

铭刻( )赞赏( ) 急忙( )

在对话中埋下法制的种子——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有感【第三篇】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58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小记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记叙了汤姆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下,放掉自己钓到的大鲈鱼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无条件地遵守公共规定。教这篇课文,不但要指导学生认认真真把课文读好,弄清课文讲的是怎么一回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明白课文要揭示的道理。

如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三年级语文阅读的重点训练项目,也是我们在阅读中经常进行的一项基本训练,我们说,阅读1篇文章,要善于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可以从文章中吸取主要的知识,受到深刻的感染,得到教育和启示。怎样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呢?我们采用的一般方法是:先把全文读一遍,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再一句一句认真的读,读懂每个词,每句话,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只要把每个段落大意合理地连接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止这一种方法,本课的教学,我就采取了摘句填空法,让学生抓住重点句,然后再采用填空式补足连接起因结果。这样的训练方式,即降低了难度,又能让学生有效的掌握记事类文章的概括方法,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在对话中埋下法制的种子——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有感【第四篇】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5

“浅出”、“趣出”、“巧出”——从《“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教学欣赏薛法根老师“导”的艺术

有人说:“高明的人把复杂的道理往简单了说,无能的人把简单的道理往复杂了讲。”这个说法很有道理。仿佛就是针对教师的教学而言的。教师的备课要 “深入”——力求全面、深刻地把握教材,了解学生;教师上课则要“浅出”——把深刻的道理清楚明白地说明,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收获。日前听了薛法根老师执教的《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深有感触,薛老师就是前者。

一、“浅出”,化整为零。

师:看老师写课题。(板书“你 把这条鱼放掉”!)齐读课题。

生:老师,你漏写了“必须”两个字。

师:(作奇怪而后无所谓状)啊?是吗?不就是两个字吗,意思不是一样的吗?都是把鱼放掉嘛!

生:(迫不及待状)不一样的!

师:哦?什么地方不一样啊?

生:有了“必须”是说一定要把鱼放掉 ,和没有必须不同的!

师:哦,对了。那我们把“必须”补上去一起读。齐读。

(学生自然而然就把“自己争取来”的“必须”读得特别响亮,语气也自然随之坚决坚定起来。)

师:这下对了吧?还有问题吗?

(有些学生说没问题了,老师示意再仔细看看题目。学生稍作观察后便举手)

生:你把感叹号写在引号的后面了,应该把它搬到引号里面。

师:为什么啊?

生:因为这是人物说的一句话,完整的话要有标点符号。

师:那引号表示什么呢?

生:用人物说的话来作为题目。

师:对,我们就应该这样仔细地读,对关键的词和标点符号要特别留心。我们一起把课题再读一下。

至此,学生对于课题的理解可谓深刻而全面。薛老师摈弃了传统的读题审题的套路,看似随意却精心设计了这一教学环节,避免了枯燥单一的问答式,导在教材的关键处、学生思维的碰撞点,将教学内容的难点降低到尽可能小,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求异、逆向思维,真正启动了学生的自主系统,落实了新课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从而达到“化整为零”之效。

在初读感知环节设计上,同样体现了薛老师“浅出”的艺术。薛老师将词语(词组)以“词串”的形式出示:

套上鱼钩 甩起鱼竿 抛向远处

划破水面 沉入水中 泛起涟漪

恢复平静 觉察动静 一阵惊喜

小心翼翼 拖出鲈鱼

首先让学生一组一组认读,一边读一边想想他们之间的联系,再让学生试着不看词语读。不知不觉中,学生对钓鱼的大致过程已初步了解。

这一设计一改以前“就词语而词语”的教学,将词语(词组)置于一定的语境中,不仅极自然地解决了词义的问题,更让学生能从词串所组成的整体上去把握内容,还为下文让学生“读钓鱼”、变换角色“说钓鱼”作了自然铺垫,潜移默化,不露痕迹,这是好课所追求的境界。

二、“趣出”,有效内化。

怎样才能读好课文?这是所有语文老师最关心也最头疼的问题。对此,薛老师自有办法。

在请了三名学生读钓鱼的经过这部分内容后,分别给学生打了99分(一处读错)、101分(读错主动纠正)、150分(被推荐的学生)。也许老师对学生的表现不是很满意,也许老师还有更好的方法……总之一切都显得很随意,老师提出“听老师读,看老师可以得几分?”的请求。

老师很认真地读完了这部分内容。

师:大家看看老师可以得几分?有人提出149分,因为有一个地方读得不好,当学生的回答不在点子上,

生:老师我给你打分。

师:为什么?

生:因为你读书有时慢有时快。

师:怎么有时快有时慢就不好呢?你凭什么给我打分?我不服!(这时的老师顽皮得象个孩子,但又具有巨大的亲和力。)

(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学生纷纷举手,有些学生的点评老不在点上,老师就故作生气状并大声说:“我不服!”引导他们继续寻找让老师心服口服的分数和理由)

生:我觉得你可以得150分!

师:为什么?

生:因为你读一阵惊喜的时候“哇!”你真的很惊喜!

师:谢谢!你是了解我的!惊喜的地方就应该读出惊喜来

生:老师,我给你打200分,因为你读书象讲故事!

师:谢谢你,还是你最知道我!读书就该像讲故事一样!

…………

师:请同学们自己再练习读读,老师呆会儿再请大家来读。

没有指导朗读的痕迹,但不知不觉中,学生不断地接受着老师用不同的方式传递给他们的信息:读书要抑扬顿挫,像讲故事一样,读书要读出字里行间的蕴涵的语气和感情。老师不象老师,倒象个顽皮的孩子,为了一次不公平的得分斤斤计较,直至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真正实践着“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学生在这种平等、有趣的对话甚至争论中真切地感受着课文所包含的情感,实实在在地内化着读书的要求和方法。

三、“巧出”,水到渠成。

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爸爸为什么要我把这条鱼放掉。如果让学生作为一个局外人去感受的话,很难达到一定的深度。薛老师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师:如果我是汤姆,我肯定会软硬兼施,要让爸爸同意我不放掉鱼,你们信不信?

生:我信。

师:谁愿意来做爸爸,我做汤姆。

(学生积极性特高,当汤姆的爸爸,一个“特级老师汤姆”的爸爸,机会难得呀!)

老师选了一位。

师:你要请一个你的帮手吗?他要在你最关键的时候助你一臂之力。

生:好吧。

两名学生上台。“汤姆”马上进入角色。

师(汤姆):爸爸,好大的一条鲈鱼!

生(爸爸):(迟疑片刻,马上反应过来)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师:(汤姆)凭什么放掉!这可是我从未见过的大鲈鱼呀!

生:(爸爸)因为离钓鱼的时间还差2个小时。

师:(汤姆)不就

是两个小时吗!又没人看到!这是就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生:(爸爸)没人看到也不行!我们一定要遵守规定!

师:(汤姆),“规定规定”,“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生:(爸爸) 你怎么能这样!如果大家都像你一样,那我们的社会不就乱套了吗?照这样发展下去,你将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

师:(汤姆)真的一定要放?

生:(爸爸)必须要放!

师:(汤姆)那我放了啊?(作放鱼样)

生:(爸爸)你真是爸爸的乖孩子!

创设父子对话的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到爸爸的立场上,在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一定会更投入,更积极主动地寻找理由,努力说服汤姆把鲈鱼放掉。事实证明,这样巧妙的角色转化,轻而易举地化解了本课的教学难点,而使之成为本课的一大亮点、一个高潮。

在本课结束之前,指导学生读写结合时,薛老师又自然而然地延伸刚才的话题,“如果汤姆要把对爸爸的感激、敬佩的心情写出来的话,他会写些什么呢?”此时,学生又成了“汤姆”,丰富的体验使他们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欣然提笔,一挥而就。这样的读写结合可谓水到渠成。

很钦慕薛老师“浅出”、“趣出”、“巧出”的“导”的艺术,学生在他的课上轻松愉快,学有所得。同时给我们听课的老师以莫大的启示,教师不仅要“备课进得去”,更要“上课导得出”,学习“导”的艺术是关键。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导入教

在对话中埋下法制的种子——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有感【第五篇】

课前谈话:

师:你们知道我叫什么名字?

生:薛法根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前面的宣传标语上有你的名字。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这双眼睛用来观察。

第一教时

师:我们学习1篇课文,看老师写课题。(“必须”两个字用红笔写)

(生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师:谁来读?(生读课题)和我们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生:课文题目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的话。上边有一个双引号。

师:你有一个重要的发现。

生:必须两个字是用红笔写的。

师:猜猜老师为什么用红笔写?

生:是为了强调一个人说话的语气。

师:对,这是一个人说的话,一般在说的后边加上冒号。(板书:)这是谁说的话?(爸爸)(板书:爸爸)

师:爸爸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放声读课文,遇到生字、生词看看课文后的生字表,划出带有生字的词,放声读课文,让老师听到你读书的声音。

(生自学课文)

出示生字词:必须汤姆铭刻允许从未见过钓鱼鱼钩鱼竿泛起涟漪遵守规定夜幕初垂小心翼翼斩钉截铁

师:谁来读?

(一生读,读得很正确。)

师:老师没教你就会读了,你预习得真好,真了不起。

(又一生读,声音响亮,口齿清楚。)

师:你不但读得正确,,而且每个字都读得很清晰,准确,读书就要象他这样读。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些生词。要整齐响亮。

(生齐读生词。)

师:下边我们来写写这些生字。有几个字容易写错,我们一起看一下。(师在黑板上写钓这个字,写到点时师特别强调)小朋友,看一下,这个点就表示鱼饵。(又写钩字,写到撇折和点时强调)撇折表示鱼钩,点还表示鱼饵。(学生书空写这两个字)

师:生字中哪些字也容易和我们学过的字混淆起来,你能用这种观察和比较的方法来说说这些字吗?

生:未和末

生:允和充

师:请你们把这两组字写到黑板上。

师:谁能在爸爸_____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句话中的横线上加一个词,爸爸是怎样说的?

生:爸爸低沉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生:爸爸斩钉截铁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生:爸爸语重心长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生:爸爸意味深长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防掉。”

生:爸爸坚持自己的建议说:“你必须把这条鱼防掉。”

师:自己的话叫意见,并且应该在意见后加一个逗号。请你把这句话再说一次。

生:爸爸坚持自己的意见,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生:爸爸无可奈何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师:如果是无可奈何应该这样说了:你不放就不放吧。(众笑)

师:爸爸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你必须把这条鱼防掉。说了后,汤姆又是怎样做的?请你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_____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后横线上各加一句话。快速默读课文。

(生默读课文。)

师:谁愿意交流自己的看法?生:在还没有允许钓鲈鱼的时候,汤姆钓到了一条大鱼的情况下,爸爸诚恳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后来,汤姆很不情愿地把鱼放掉了。(这个学生说得结结巴巴,不太连贯。)

师:去掉“在”和“情况下”这几个词,再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说一说。这样的表达会更清楚。(学生去掉了这几个词,说得更连贯了。)

生:正当汤姆想违反规定,把大鲈鱼拖上岸的时候,爸爸斩钉截铁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从爸爸的语气中听出一点挽回的余地也没有了,只好把鱼放掉。

师:你的记性真好,老师都没有你记得这么多。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正当汤姆高兴地把大鲈鱼钓上来的时候,爸爸坚决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只好无可奈何地把鱼放掉了。

师:无可奈何这个词用得好。

生:汤姆钓到鱼,心里乐开花的时候,爸爸语重心长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只好把鱼放回了大海。

师:小朋友,这三句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句话是起因,第二句话是经过,第三句话是结果。我们读完1篇课文,必须想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是一件事情在说主要内容的时候要说清楚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觉得两个字特别重要。(板书:钓放)下面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汤姆是怎样钓鱼的?课文哪几小节写汤姆钓鱼?

生:一到四小节。

师:自由读课文一到四小节,要把它读好了,好的标准是把汤姆钓鱼的情景读出来,让人一听就感受到汤姆在钓鱼。放声读课文。

指名一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他读得正确流利。看一下,汤姆和爸爸在什么时候钓鱼?

生:晚上。

师:我们中国人喜欢什么时候钓鱼?

生:早上。

师:外国人喜欢钓鱼,但却是在晚上,这叫浪漫,要把夜幕初垂,明月东升,汤姆和爸爸泛舟湖上的那种浪漫的情调读出来。你再来读一次,提醒你一下,“明月”、“慢慢”这两个词特别注意一下。

(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得很有感情,大有进步。)

师:你读得真好,老师要奖励你,奖励你什么呢?奖励你再读一小节。

(生笑逐言开地读第二小节。)

师:看得出你是钓鱼的新手,谁再来读这一节。

(又一生读,有明显进步。)

师:现在你是钓鱼能手,什么是涟漪?

生:鱼饵抛下水面时,荡出的一圈圈波纹。(众惊叹。)

师:有一句话叫醉翁之意不在酒,鱼翁之意不在鱼,这叫情趣,重在欣赏美景。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听得出你是钓鱼高手?

(又一生读,读得更好了。)

师:他是钓鱼高手,还不是钓鱼专家,不近看到银色的涟漪,而且要读到心里有涟漪。

(又一生读,读得更好。)

师:你读的时候心里一定有涟漪,才会读得这么好。心里有涟漪看不见,那叫情感的涟漪。谁还能有涟漪地往下读?

你读着读着,我心里也有涟漪了。

(生读第三小节。)

师:有一个词必须要读好,是哪个词?(一定)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欣喜)谁再来读这小节。

(又一生读第三小节。读得很有感情。)

师:(问该学生)谁投来赞赏的目光?(爸爸)请你再看看自己的旁边,是谁投来赞赏的目光?(老师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该生。)

生:(恍然大悟)是老师投来赞赏的目光。(众笑)

师:读书就要这样,要读到老师和大家都投来赞赏的目光,所以,请你读完后再看看老师和大家。

(此生继续往下读,越读越投入。)

生读完了第四小节。

师:听了你的朗读,让人觉得鱼很大,但还不够大,不是最大的。谁再来读。

(又请了两个学生读,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哇”这个词。学生的朗读各不相同,有的短促,有的往上扬,但老师都肯定了学生的读法。)

师:“哇”有不同的读法,只要把鱼的大读出来就可以了。好,就这样自由地读一到四小节。

学生积极地朗读课文一到四小节。

师:大家读得很好,现在想考考大家会不会说。

逐组出示四组词语:套上鱼钩甩起鱼竿抛向远处

划破水面沉入水中泛起涟漪

恢复平静察觉动静一阵惊喜

小心翼翼拖出鲈鱼

师:读读这几组词语,看看有没有联系,快速把它记住。

(生积极记背这几组词语。)

师:谁能用上这几组词语,说说我是怎样钓鱼的?

(一生用了这几组词语,基本上说清楚我是怎样钓鱼的,但用词还不够灵活,说话不连贯。最后说:我钓上了一条大鲈鱼。)

师:这位同学钓鱼的动作有点生硬,有点像木偶。最后也是说钓到大鲈鱼的,最好有点变化,因为,野生的鲈鱼是很难钓到的。谁再来说,这次,老师要把这几组词拿掉。

(又有两个学生说,一个比一个说得好,最后分别说:钓到了青鱼和鲤鱼。)

师:如果老师出一个题目:我钓鱼你会写吗?要注意什么?

生:要注意用上准确的动词。

生:还要注意周围的环境。

师:对,写一件事情一定要写清楚动作,还要有周围的变化以及自己的心情,这样,才能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

第二教时

师: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汤姆是怎样钓鱼,这一节我们重点研究汤姆是怎样放鱼的。我请一个同学读读课文6至12小节,其他同学要注意描写汤姆、神态、动作的句子。例如,你们看这句话: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你能看出汤姆的心情吗?

生:很惊讶。

生:欣喜若狂。

师:你们看到汤姆的心里了,真了不起。

(一生开始读课文,读到爸爸话的时候,语气没有力量。)

师:这是一个温柔的爸爸。(众笑)你能再读一次吗?

(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把爸爸的话读得很斩钉截铁。读到“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这句话时,师插话。)

师:这是第一次写汤姆的心情。想一想,此刻,汤姆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读到“慢吞吞”时,师打断。)

师:这是写汤姆的什么?(动作)

(生读到“汤姆叹了口气时,不自觉地加了一个“哎”。师插话)

师:你为什么哎?

生:我觉得自己就是汤姆,很难过、很伤心。

生:我还补充一点,汤姆觉得很可惜。

师:课文中一共几处写到汤姆的心情?

生:三处。

师:这三处描写汤姆心情的句子在课后练习中,让我们读读这些句子,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这句话可以看出汤姆怎样的心情?

生:不情愿。(师乘机板书:不情愿)

师“他只好慢吞吞地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鱼钩,把鱼放回水中。”可以看出汤姆怎样的心情?

生:无可奈何(师板书:无可奈何)

师:“汤姆叹了口气,心想:我这辈子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鱼了。”可以看出汤姆怎样的心情?

生:遗憾

师:你还知道遗憾这个词,真了不起。(板书:万分遗憾)

生:非常失望

师:这个词也说得很好,我也把它写下来。(板书:失望)

生:汤姆觉得很可惜

生:惋惜

生:倒霉

师:你为什么觉得汤姆倒霉?

生:因为汤姆想,如果晚来两个小时,就能把大鲈鱼带回家了,而现在,却必须放了鲈鱼,我可以用一个成语形容汤姆此刻的心情:万念俱灰(众惊叹)

师:如果我是汤姆,我也舍不得把鱼放掉。好,下边我们演一演汤姆和爸爸的对话。这次,就让你们便宜一点,我演儿子,你们演汤姆。(众笑)先读读爸爸的的话,谁先记住,谁就演爸爸。

(生积极朗读和背诵爸爸的话。师请出一名学生和老师对演。)

师:(扮演儿子)拿出一张纸当鱼,作势往上拖。

生:(扮演父亲)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师:为什么?

生:现在是晚上能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还有两个小时。

师:放心吧,爸爸,没人看见我们,也没有人知道我们这个时候钓到了鲈鱼。

生: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师:不就两个小时吗,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爸爸,不要这么死脑筋。(众笑)

生:两个小时也不行,正确的规定就要人人去执行。

师:爸爸,我是你的儿子,你在学习上对我严格要求我都听,可现在是钓鱼,你不要这么严格吗!

生:孩子,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良好的道德素养是从一件件小事中养成的。(众惊叹)

师:爸爸,今天你不让我把鱼带回家,我就和你断绝父子关系。(众笑)

生:断绝父子关系也不行,道理已跟你讲清楚了,你再不听,回家有你好受的。(众笑)

师:(做害怕的样子)爸爸,你的话是对的,我就听你的,把鲈鱼放了吧。

生:(摸摸老师的头)对了,这才是爸爸的好孩子。(众笑)

师:儿子说了那么多理由,爸爸为什么还是要坚持让儿子放掉呢?让我们一起读读爸爸的话。

(生齐读爸爸的话: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师:喜欢这样的爸爸吗?为什么?

生:我喜欢这样的爸爸,他有爱心,教育我爱护野生动物,我在爸爸的影响下,也会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生:我喜欢这样的爸爸,因为他无论什么时候,都严格遵守规定。

生:我不喜欢这样的爸爸,因为他是外国爸爸。(众笑)

(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师:汤姆有遗憾吗,后悔吗?(不)一条鱼和做人的道理哪个更重要?(做人的道理)哪一句话会铭刻在汤姆的记忆里?(板书:铭刻)

生: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板书:不管……都……)

师:生活中哪些规定要自觉遵守,请你用上“不管……都……”这组词语。

生:过马路的时候,不管有没有警察看见,都不能闯红灯。

生:在校园里,不管有没有老师看见,都不能随手乱扔垃圾。

生:在公园里,不管有没有人看见,都不能随便摘花。

生:喝了酒,不管有没有警察发现,都不能开车,否则,后果自负。(众笑)

师:生活中,有许多规定,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有没有要求,都应该自觉遵守。(板书:自觉遵守规定)

20 1656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