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精编教案设计最新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孙权劝学》精编教案设计最新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孙权劝学》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2、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及“吴下阿蒙”、“刮目相看”等成语。

3、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

1、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3、讨论法。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领悟到读书有意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

1、通过多次朗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积累文言词语,揣摩体会任务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1、懂得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领悟到读书有意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2、掌握并学习应用“吴下阿蒙”“刮目相看”等成语。

教学方法:诵读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司马光的资料,掌握本文出现的生字词并结合文章下面的注释能自己疏通课文。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谁知道“吴下阿蒙”的意思?“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那么还有一个成语“刮目相待”,谁又知道它的意思呢?它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这两个成语来源于同一个故事,主人公都为三国时的吕蒙,吕蒙从不好读书的“吴下阿蒙”到让人“刮目相看”期间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了他的这种变化,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文言文《孙权劝学》来解决我们的疑问。

二、出示活动任务

1、了解作者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准确朗读课文,把握文中常用文言词语、故事内容和文中出现的成语;

3、揣摩文章的对话描写,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观点。

三、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检查课前自学情况。

2、展示搜集的作者简介。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我们熟知的司马光的故事——《司马光砸缸》。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3、展示重点词语读音,然后多种形式读写。

卿:qīng岂:qǐ涉猎:shè孰:shú遂:suì邪:yé更:gēng

四、课堂新授活动

活动一:听读课文,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认真倾听课文录音,然后结合注释,参考下面提示,把课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1、翻译提示

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删———删去无实意在意义的词,不译。

2、重点词语的意思

①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②当涂:当道,当权。

③务:事务。

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⑤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⑥涉猎:粗略地阅读。

⑦见:了解。

⑧邪(yé):通“耶”,语气词。

⑨孰若:怎么比得上。

3、文意疏通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活动二:大声朗读,整体感知内容

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地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1、孙权和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收了孙权的建议了吗?

辞学———就学

3、文章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鲁肃与吕蒙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面谈后有何反应?

大惊———结友

活动三:细读课文,探究问题

1、介绍孙权、吕蒙

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君主。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吕蒙(178—219),东吴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2、孙权为什么劝吕蒙学习?吕蒙以什么原因推辞?孙权是怎么劝说吕蒙的?

教师点拨:

孙权: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吕蒙:蒙辞以军中多务。

孙权: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通过委婉的批评、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三方面劝说吕蒙的。

3、吕蒙学习的结果怎样?课文是怎么表现吕蒙学有所成的?

教师点拨:

大有所成;

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吴国的大学识家,对吕蒙的变化都大加赞赏,足见其成就。从侧面衬托出吕蒙的学习进步之大。

4、鲁肃最后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教师点拨:

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5、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文中三个人物的形象;

孙权:关爱部下,又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鲁肃:敬才爱才,对朋友的进步,发自内心的赞赏。

吕蒙:善听别人劝告,学有所成,内心由衷的喜悦。

6、本文的写作特点

本文以对话为主,还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吕蒙和鲁肃的论议,侧面烘托出吕蒙的自信,来表现他学有所进的学习效果,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正面描写出鲁肃对吕蒙的敬意。

活动四:自主探究,积累文言文知识

1、理解文中的一字多义

乃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去后乃至才

即即更刮目相待就

即书诗四句立即,立刻

遂肃遂拜蒙母于是,就

遂不可见终于

2、成语

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

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

活动五:细细品读,体会人生感悟

读了本文,你受到哪些启示呢?

1、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2、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

3、多读书,读好书。

4、读书能提高人的知识才能。

活动六:合作交流,感受语言特点

本文主要是对话,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的语言特点。

(1)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地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活动七: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在孙权的劝说下,吕蒙通过学习由一介武夫成为学识渊博的人,由此可知学习是多么重要。写1篇读后感,谈谈学了本文后你的体会。

五、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收获。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最终由“吴下阿蒙”变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学习本文后,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

六、布置作业

假设你也有个朋友像吕蒙一样不爱学习,你要劝你的朋友学习,你会怎么说呢?写写看。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孙权吕蒙鲁肃

循循善诱辞学,就学称赞,结友

《孙权劝学》教案【第二篇】

一、教学内容分析

文言文与现实生活距离较远,学生容易产生惧怕或厌烦心理,关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确立很有难度。本节课要让学生没有丝毫畏难情绪,使课堂活跃起来,这需要教师设置问题的梯度有关,先疏通文句再设疑思考,由筛选信息到讨论概括,由浅入深,由易至难。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梳理文意。

2、分析理解比喻、对比等论证方法在文中的运用,提高阅读概括能力。

3、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掌握学习的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经过近必修一至必修三的高中语文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能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篇章。本文语言平实,言辞浅易,学生了解文意难度不大。本文的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与分析段落层次相结合,以利于学生理解论述的角度和设喻的几种形式。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其意义和用法,然后通过课堂点拨、课后“练习”、补充练习以及熟读、背诵等反复训练,才能切实掌握。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象。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一》教学设想:

本着新课改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在引领学生传承古代文化的同时,继续尝试新课堂模式教学,力争通过研究性学习,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同学们共享古文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策略:

《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主要讲的是荀子对于学习观的理解,这对于正在求学中的学生很有教育意义。文章不仅具有很强的说理性,而且大量运用比喻和排比句,因而读来脍炙人口,热情洋溢,而毫无板滞生硬之嫌。鉴于此,带领并指引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探究、品味文本,应是一条有效的教学途径。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喻、对比等论证方法在文中的运用,提高阅读概括能力。

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多听、多看,同时带领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领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深入分析课文。

六、教学过程

目标解读

新课程教学提出了三维目标,注重学生的主体活动,强调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培养,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学生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基础,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力求将文言文阅读课上成语言与内容相结合的课型,不搞串讲,疏通文句也是要学生自己进行,教师只起点拨作用。然而,这种课型给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既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要广泛涉猎与课文相关的知识,还要考虑学生情绪的调动。

预习反馈

一、学生课前自主预习:

1、阅读《导学方案》作者简介及相关背景材料。

2、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通假字、古今字等。

二、作者简介和解题:

1、由学生介绍荀子,师补充:

荀子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1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2、解题:

由学生解释。师加以肯定,使其得到认可,激发学习兴趣。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第一环节:

听录音或看多媒体课件,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准确,语句节奏的缓急和节奏的变化。

二、第二环节:

以诵读为纽带,落实以下几个步骤:

1、正音读—识文字—通文义—察语气—明文法—断句读。请四位学生分别朗读,其余同学根据注解疏通文意,找出比喻和排比句,用心读。

说明:以朗读加深对课文的体会,通过读了解文体特点和散文的韵律之美。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提示重要知识,举例:

词类活用:木直中绳,车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古今异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参:古义,验,检查;今义,加入

通假字: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文言句式: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结构后置句

三、第三环节:理清文章的思路,(学生默读,检查学生有无动笔勾画)

教师点拨:

第一段:文章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第二段:论述学习的意义(重要性)。

第三段:论述学习的作用,强调君子之所以能够超过一般人,并非先天素质优于别人,而是后天善于学习的结果。

第四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善于积累,二是坚持不懈,三是用心专一。

说明:此步骤重在倡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合作。同时也让学生体会诵读在文言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在语感上进行强化,促进课文的背诵。从读到理解文意,再从理解文意到背诵,、落实教学目标。

四、布置作业:安排下节课的讨论话题:

1、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2、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论述什么观点的?

3、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

孙权劝学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成语。

2、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3、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2、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难点:

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渲染气氛

三国时期,孙权手下有一大将军叫吕蒙,英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孙权十分器重,但他才疏学浅,还不爱学习,每次孙权劝他学习,他都推三阻四,这不今天孙权又来劝说他了,那么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去看看他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二)、资料助读,了解作品

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的资料。教师补充资料,多媒体显示如下:

司马光(1019-1086)

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陕州夏县(现山西夏县)人。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读准字音,注意句读

1、教师配乐示范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听清读音,注意句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读音和句读方面的错误。

4、展示标有正确读音的大屏幕,以学生齐读的方式读准字音。

5、展示标有正确读音和句读的大屏幕,以学生齐读的方式读准句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合作探究,疏通文意

1、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同桌之间互相讨论,疏通文意,

2、全班以分五大组的形式每组探讨两句话的翻译,小组之间开展竞赛,合作共同完成课文的翻译工作。

3、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师生共同解决。教师大屏幕展示重点字词的翻译。

(五)、再现故事,品析人物

师:文章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下面就请同学们找出你感兴趣的人物的语言自由练读。

孙权: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不悦、责备。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惊奇、赞叹

吕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深感自豪

通过指读、齐读、对比读、师生合作朗读、分角色朗读的形式体会人物的语言,从而总结出人物性格特点。最后让学生脱本进行人物对话,为背诵课文打下基础。

孙权:平易近人、关心下属、王者权威、重才、善劝

吕蒙:虚心听劝、胸怀坦荡、幽默

鲁肃:真诚、敬才、爱才、讲礼节

归纳成语:吴下阿蒙 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现在演化成一个成语,泛指缺少文才,学识的人。

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摩擦。刮目,擦擦眼。相待,相看待。

(六)、拓展迁移,比较阅读

我们学过《伤仲永》,你认为方仲永与吕蒙有何不同?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你觉得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七)、吟诵课文、结束本课

学生能背则背,不能背就读,课堂在课文的吟诵声中结束。

(八)、作业设计

文中有多处省略,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扩写《孙权劝学》,完善人物形象。语言可用文言,可用白话,也可文白夹杂,字数不限。

文中有多处空白,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话省略了许多未说的内容;“蒙乃始就学”,如何学,本文没说,尽可以让学生去想象;“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吕蒙究竟谈了些什么让鲁肃大惊?这些内容尽可以让学生去想象、去补充。学生在补充时可文言可白话,可文白夹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九)、板书设计

吕蒙 虚心 听劝

鲁肃 真诚 敬才

孙权劝学 教案【第四篇】

学习目标

1、能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3、能在熟练朗读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4、通过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5、能够从文中得到有关人生方面的启示。 投影展示的目标是对学生所定目标的规范、补充和加深,这样学生学起来才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投影设计之二 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此环节可训练学生断句和停顿之能力,且有助于熟练朗读。

投影设计之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知识就是力量。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展示相关名句可拓开学生思路,开阔视野,增大知识容量。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第五篇】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有位非常著名的大将关羽,一生战功显赫。可他最后一仗却遭到惨败,败走麦城,而且丢失了性命。打败他的叫吕蒙。可吕蒙在最早的时候却是个学问不高经常被人笑话的人,是什么让吕蒙发生了巨大变化以至于最后能打败关羽呢?让我们来看课文……

二简介《资治通鉴》及司马光

看课文注释①。

从书名推断一下,司马光编写这部书的目的是什么?(教师补充屏显:资,提供。治,治理国家。通,全部。鉴,鉴戒。目的是供封建统治阶级从历代“治乱兴亡”中取得鉴戒。)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则小故事,短小到仅仅119个字,会蕴含着什么样的让封建帝王借鉴的大道理呢?

三朗读课文,体味对话情味

我们已经学过多篇文言文了,那对文言文我们应该怎么学呢?(读)

1首先要读准,即要读得正确。(屏显)主要要注意什么问题呢?(字音、停顿)

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

同学们也来读读吧!自由练习练习。

(屏显无标点课文)大家试着看着屏幕来读。

指名读课文。

2第二步,读通,即要读得明白。(屏显)自己看看,文中一些字词句是什么意思?文章到底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当遇到阅读障碍的时候,在经过自己的一番冥思苦想之后,你有三条求助热线:一是课下24条注释;二是同组同学;三是老师。你不必举手发问,甚至可以悄悄地离开自己的位置。时间为5分钟。

屏显检测

⑴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但:只不过。

岂:难道。

孰若:与……相比如何。

遂:于是。

⑵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为何,怎么。

⑶归纳:

通假字:“邪”通“耶”

古今异义词:博士

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你能不能用文中的两个四字词语来概括被劝说者——吕蒙的变化?(讨论回答,教师板书:吴下阿蒙——刮目相看)老师想在横线上写一个字,你建议写什么?(学,读等)

读懂文章写了什么之后,再读课文,肯定不一样了!(再请同学朗读课文)

3第三步,读好,即要读出情味。(屏显)我们读书不仅要用嘴读,更要用心读。也就是说,读书时要揣摩人物说话的口吻、情态和心理,要真正走进作者心里,走进作品人物心里。

(1)看这句话:(屏显:初,权________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能不能根据对话内容和人物身份推测,孙权对吕蒙说话的口吻是什么,请在横线上填一个你认为恰当的词语。(同学添加词语,陈述理由,反复朗读。)

孙权语重心长、谆谆告诫,指出学习的必要性。

(2)吕蒙的反应是(屏显:蒙辞以军中多务)

同学们想象一下:吕蒙这样答复的时候,心里是怎样想的?请把这句话改写成心理活动描写。(学生改写,教师评价)

(吕蒙可能心里想,我学习没用,不学也能照样打仗等,总之,不愿学,借口推脱。)

板书:劝——辞

(3)看来“当涂掌事”的理由还远并未打动吕蒙。那么到底是怎样的一番话使他改变了初衷呢?(请学生朗读。看屏幕,对照和原文的区别: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引导学生揣摩:“邪”后叹号表示一种语气强烈的反问,实际上是表达一种肯定的意思:孤非欲卿治经为博士。耳,有降低事情难度、缩小事物范围的意味。意思是说,你误解了,没要求你那么高,只不过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了解往事罢了。“孤”后如用叹号,针锋相对,语气强烈,恐怕让吕蒙下不了台。)请学生反复朗读,要读得让吕蒙口服心服。

孙权又以自己的读书情况现身说法,指出学习的可能性,难怪吕蒙“乃始就学”。

板书:又劝——就学

(4)吕蒙学习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文章是以他与鲁肃之间的一番对话来表现出来的。这番对话,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品味出其中的情趣呢?能不能把这个场景表演出来呢?小组合作,有演员,有导演,试着展现出来。

(提示:就象前面分析孙吕那样,揣摩人物说话的口吻、情态和心理,并补充鲁肃情况〈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

(鲁肃:惊讶、情不自禁地赞叹。吕蒙:指责中带有自豪。)

板书:论议——结友

四理解主旨

想一想,为什么要把这个故事编在《资治通鉴》里呢?你从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屏显)

学生谈。(读书学习很重要)

五延伸拓展

同学们都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关于读书,关于学习,你还知道哪些能够给我们有益启示的人物或者名言吗?

人物:爱因斯坦、牛顿、丑小鸭、方仲永……

名言:

六作业

假如方仲永迎面碰上了吕蒙,他们可能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呢?

20 2573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