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戏曲教案6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通过戏曲表演,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与表达能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由阿拉题库网友分享的“小学戏曲教案”,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戏曲教案

小学戏曲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走进京剧大世界》

教学目标:

1. 学习《走进京剧大世界》──著名的京剧演员,了解四大须生及四大名旦,还有净行和丑行的演员。

2. 通过学习体验京剧演唱与唱歌的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

一字多音,如唱段最后一字“秋”的演唱。

教具准备:

影片剪辑:《智取威虎山》简介;《甘洒热血写春秋》唱段。

《京剧著名演员》及其视频剪辑;马连良《草船借箭》;裘盛戎《赤桑镇》;梅兰芳《霸王别姬》;朱世慧《报药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急急风》节奏,学生采用走圆场的方式进教室。

二、互动学习

1. 播放梅兰芳《霸王别姬》片段,说一说这是哪个角色?演员属于哪个行当?你认识这个演员吗?

2. 对!这是著名旦角演员梅兰芳《霸王别姬》片段,是旦行花衫。谁能根据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一下这名京剧大师?

3. 在旦行里,还有三个人和梅兰芳齐名,你知道他们都是谁吗?四大名旦: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的四大名旦。

4. 除了著名的.四大名旦之外,你还知道京剧哪些著名演员?

5. 学生汇报上网查找的四大须生资料:30年代人们喜欢听京剧的唱腔,当时最负盛名的老生是:马连良、谭富英、杨森宝、奚啸伯,他们被誉为京剧的四大须生。

6. 欣赏马连良《草船借箭》片段。

7. 净行俗称大花脸。在京剧界有“十净九裘”的说法,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教师介绍净行演员裘盛戎,并欣赏裘盛戎《赤桑镇》片段。

8. 认识著名丑行演员:朱世慧,并欣赏朱世慧的《报药名》。

三、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布置下节课学习专题-----《京剧的行当》

小学戏曲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音乐作品,探寻戏曲音乐的魅力,树立关注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感受和体验豫剧音乐的风格特点,提高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了解豫剧戏曲音乐风格特点,能够随着录音演唱这种地方戏曲选段的一、两句唱腔并能够在若干种戏曲音乐中辨认出这个剧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中国戏曲,感受这种地方戏曲音乐的风格特点并学唱豫剧《刘大哥讲话理太偏》选段。

难点

能有韵味的边表演边唱《刘大哥讲话理太偏》选段。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音频片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并提出问题这是我国哪种传统戏曲?

(二)初步感知

1、欣赏豫剧《花木兰》中一个著名的.唱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2、教师提出问题:《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讲了什么故事?引导学生讨论作品背景,老师补充说明。

(花木兰的故事在我国久有流传。北朝民歌《木兰诗》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是豫剧《花木兰》中一个著名的唱段。剧中女主人公花木兰乔装男子替父出征,征战十三载,累建功勋,辞官回乡。贺元帅亲临,方知花木兰为女子。在奔赴战场途中,有位同行的男士口出怨言,认为天下苦事都叫男子做了,女子成天在家享清福。花木兰以男子身份,慷慨陈词,为女子摆功,直说得这位男士无言以辩。)

3、再次聆听乐曲,请同学总结分析这段唱段的特点。 (花木兰的唱腔,很质朴,很本色,没有女子的娇羞之感,我觉得很符合花木兰的身份和她的性格特点,豫剧很有地方特色,语言很生活化、平民化,用河南方言演唱。)

(三)探究学习

1、再次聆听《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探究其语言特色,学习河南方言。提问:在座的各位同学,有没有会说河南话的?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给予评价指导。(本课《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这一豫剧选段,要求我们在学唱过程中唱出豫剧的“味道”,要掌握河南方言声韵调的规律,做到字正腔圆。)

2、教师总结学习要领:河南话与普通话相近,主要是四声阴阳差异,即一声变二声,二声变四声,三声变一声,四声变三声。举例(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进行练习纠错。

3、学唱练习。

(1)教师播放《刘大哥讲话理太偏》音频,学生轻声哼唱,感受选段的唱腔特点,尽量做到字正腔圆。

(2)教师加入河南方言进行示范唱,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结合所学河南方言跟唱。

(3)教师进行点评。

(4)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加入表演演唱。

(四)拓展延伸

1、提问学生:我国的传统剧种有很多,除了我们今天所学的豫剧,你还知道哪些最具有影响力的剧种?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黄梅戏、京剧、越剧、豫剧)

2、欣赏四段唱段,判断哪段是豫剧?(根据所用方言及风格特点判断)

(五)小结作业

1、小结:提问学生:说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引导总结:《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的背景及风格特点、学唱选段,了解四大剧种)

2、作业:搜集越剧、黄梅戏、京剧等地方剧种的经典唱段,下节课交流讨论。

五、板书设计

小学戏曲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及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京剧脸谱艺术富有的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2、学习按步骤临摹京剧脸谱

3、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表现戏曲人物脸谱的特点。

2、如何把握好京剧脸谱的主要特征,解决好脸谱知识学习与刻制、印制版画的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示范

教具:

铅笔、橡皮、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讲解京剧知识

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京剧内容以惩恶扬善、孝敬长辈、忠诚国家为主,这一京剧片断唱的是李逵返乡接母亲到身边安度晚年的`故事。在京剧中人物的脸上有一些图案和颜色,是京剧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这种用来化妆的图案和颜色在京剧中叫脸谱。

二、介绍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的起源与面具关系密切,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傩舞面具、汉代百戏假面具都是戏剧脸谱的远祖。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三、京剧脸谱的谱式

①整脸:在整个面部涂一种主色,不勾花纹,而是在主色上画出眉、眼、口、鼻的纹理,这种谱式称之为“整脸”。图例:关羽

②三块瓦脸:在整脸的基础上,用黑色把眉、眼、鼻等在颜色上突出出来,而使前额、左右面颊呈现出三块明显主色,平整的如同三块瓦,称之为“三块瓦脸”。图例:晁盖

③十字门脸:从脑门顶至鼻子尖,用黑色或颜色的立柱纹与眼窝大体呈“十字”形,额头涂白,有灰色小圈眉子,此种谱式称之为“十字门脸”。图例:张飞

④碎花脸:与整脸相反,脸谱色彩、构图对称中显得复杂的称之为“碎花脸”。图例:杨七郎

⑤歪脸:色彩、构图不对称,表现人物形象反常、滑稽风趣、丑陋反面的脸谱谱式,称之为“歪脸”。

四、教师示范

五、学生作业

1、完成一副京剧脸谱版画。

2、注意事项:

①自选谱式;

②左右对称(歪脸除外)

3、根据不同角色、不同人物特点选用不同的颜色

六、教师巡回辅导

小学戏曲教案 篇4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汉字、书画的发展演变脉络

2.理解京剧形成发展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京剧艺术的特色和成就

难点:理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

[课件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图案]

教师提问:北京奥运会为什么采取这样的设计图案?学生讨论。

教师指出:这是奥运会徽史上第一次汉字字形的引入。汉字是表意文字,是象征性的符号体系。汉字中的一笔一划,充满者对生活气氛的烘托和对生命意义的隐喻。由此引入新课。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起源

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2、汉字演变的基本脉络

汉字在长期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商周的甲骨文发展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教师可以一边介绍,一边借助课件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通过图片欣赏对比的方法给学生以直观印象。

3、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书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4、书法艺术

(1)、楷书

特点: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

发展:始于东汉。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初唐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结合课件展示楷书名家的代表作。

(2)、草书

特点: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虽难于辨识,实用性不大,却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发展: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魏晋以来盛行不衰,名家辈出。

代表人物: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怀素等。

(3)、行书

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发展:经过东汉至西晋约两个多世纪的演变,书体完全成熟。

代表作:王羲之等。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三、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及特点

教师:什么是中国画?特点?

中国古代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其绘画形式、艺术风格、表现技法都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1、远古的绘画艺术

起源:早在六七千年以前,黄河流域的祖先就在陶器上绘制图案。

代表作: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2、战国时期的绘画艺术

特点: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

代表作:战国楚国帛画《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以线条勾画物象,构图简洁而有序,平面感和装饰性极强,生动的气韵,简洁的笔墨,流畅的线条,表达出完美的意境,反映出画家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它们虽然不能叫卷轴画,但可以窥见当时的绘画水平,这时确立了中国绘画艺术以线条造型的民族风格形式。

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

特点: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这一时期士族兴起,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他们文化修养很高,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有力地推动绘画艺术的提高。此时人物肖像画是主要的创作主题。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提出,要求绘画作品应重表现人物的风貌、气质。这和后来的绘画理论家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对当时绘画风格有很大的影响,也为中国画重气韵的特点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发展到晋、南北朝,中国画逐渐演变成单幅的卷轴画,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品,题材亦日益扩大。除人物,宗教题材外,初期山水画也随之出现。同时,书画理论著述的问世,指导了艺术创作的方向。

代表作: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杨子华的《北齐校书图》。

4、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

特点: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在继承魏晋以来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产生出许多画家和优秀作品。中国的绘画发展是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紧密联系的。从唐朝开始,由于是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再加上唐诗的伟大成就和影响,绘画重情趣求意境,追求一种“画中有诗”的意境,希望通过绘画来表达一种心境。文人士大夫追求的抒情性成为当时绘画的主流,文人画从此兴起。唐朝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开创了新纪元。唐代在隋代承前启后过渡的基础上,获得了全面的发展。

代表作: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初唐阎立本的《步辇图》。盛唐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此外,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5、两宋时期的绘画艺术

特点: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适应民间需要,绘画成为商品。这些因素,使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各画种全面发展,题材愈加广泛,画派并出,空前繁荣,盛极一时,其光辉璀璨,照耀百代。中期出现了以水墨写意为主体的文人画,讲求诗书画统一,注重笔墨情趣,是富有生命力的`画派新支。体备众法,流派纷呈,名家辈出是这一时期绘画艺术的特点。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代表作: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长卷。它描绘了北宋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的景象,作品充分展示了画家的写实功力,河流、物舍、舟船、城关、人群、虹桥、楼观、店铺、市街、驼队,等等,一切物象都刻画得入微传神。

6、元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

特点: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这一时期文人画开始占据画坛的主导地位。所以适合于表现文人画家意识的山水画和枯木竹石、梅、兰以及墨笔花鸟大量涌现,人物故事画的相对减少。随着文人画的繁荣,绘画作品中诗、书、画进一步密切结合而且成为普遍的风尚。这加强了中国画的文学趣味,更好地体现了中国画的民族特色。同时,绘画理论和创作实践中,特别强调了笔墨技巧的运用,讲究绘画作品要具书法韵味,将书法融入画法之中,在笔墨技巧上起了新的变化,使水墨写意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要求绘画体现书法性用笔,反对刻意求工、求似,主张神似,逸为上。追求作品的古意和“士气”,重视画家主观意兴和思想感情抒发。中国画在明代产生了许多流派,各派又在创作和理论上自成体系。清代的绘画艺术,继续着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日益占据画坛主流,山水画的创作以及水墨写意画盛行。更多的画家在文人画创作思想影响下,追求笔墨情趣,很多画家钟爱梅、兰、竹、菊等题材和泼墨大写意手法,他们的艺术对近现代花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代表作: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徐渭的《黄甲图》、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

三、京剧的出现

1、京剧的形成

清代开始,地方戏曲日趋繁盛,一批大型地方戏曲趋于定型和成熟。这些地方戏曲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和风格。

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在安徽一带很有名气的“三庆”徽戏班,来到北京演出。徽戏在北京经常和其他剧种同台演出,注意吸收和借鉴他们的长处。尤其是与以唱二黄调和西皮调为主的汉戏的合演,逐渐形成了二黄与西皮的合流,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后来徽剧又吸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逐渐形成以“皮黄”为主要声腔的京剧。到1840年左右,京剧的唱腔、念白、剧本和表演已经成熟,尤其是出现了以演“京戏”为主的一批演员,他们不再以徽戏、汉戏为名,而以演“京戏”自居。从此,诞生了一个独立的剧种──京剧。

2、京剧的发展

早期的京剧以迷人的唱腔、丰富的剧目、精彩的表演和京腔京味吸引了观众,使京城出现了京剧热。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已经被京城市民承认,成为人们最喜爱的舞台艺术。并涌现出著名的“同光十三绝”。

3、京剧走向世界

京剧来源于地方戏,有着南北方许多剧种的优点,所以很容易地被各地观众所接受。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京剧迎来了它的繁荣期。京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风靡全国,被誉为“国剧”。20世纪以来,京剧在不断革新的基础上,迅速发展,流派纷呈,新剧迭出,走向世界,达到了艺术上的顶峰时期,创造了中国戏曲史上令人振奋的辉煌。

4、京剧表演特色

京胡、二胡、笛子、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鼓、板、大锣等打击乐器伴奏;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唱、念、做、打有机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表演有程式性和虚拟性,虚实结合,形神兼备。

小结:运用知识网络概括本课基础知识

拓展:

中国文人画的精髓在于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宋代画院考试中曾出现过以下题目:踏花归去马蹄香、竹锁桥边卖酒家、嫩绿枝头红一点。结合文人画追求意境的特点,请你来构思,什么样的画面设计在当时会获得考试的好名次?

戏曲欣赏

在介绍完相关知识点后,教师可选取中国各地著名的戏曲剧种进行播放,指导学生进行欣赏,展现艺术本身的魅力,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学案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理解运用

汉字与书法艺术汉字的起源及发展脉络,书法艺术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书画同源通过了解汉字书画的发展历程特点,初步学习欣赏书画艺术感知过程、探究问题汉字书画及京剧都是祖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们要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

笔墨丹青中国画中国画的发展脉络及基本特征感知过程

京剧的出现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艺术的特点、艺术家代表京剧形成发展的原因通过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学会欣赏京剧感知过程、探究问题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演变

(1)年前,我国有了文字——一种原始的可以读出来的图画。

(2)朝,汉字形成完整体系。

(3)后来按照→→→→的脉络演变,总的趋势是。

(4)汉字的作用:加强各地的,增进中华民族的,凝聚中华民族等。

2.书法艺术

(1)产生:与相伴而生。

(2)发展阶段:阶段(魏晋以前)和阶段(魏晋开始进入)。

(3)功能:兼具功能和功能。

(4)楷书:结构形体,特别具有价值。代表人物有魏晋时期的、,唐代的

、、等人。

(5)草书:笔画,不断,线条,具有极高的价值。名家有东晋的、,唐朝的、等人。

(6)行书:兼具楷书的和草书的,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东晋的、唐朝的

、北宋的、元朝的、明朝的等人的作品都备受喜爱。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起源:原始社会的画,代表作是《》。

2.特点:注重,追求“”。

3.材料:用、、在、等材料上创作。

4.类型:画、画和画等。

5.各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与名画:

战国时期——画《》等,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秦汉时期——绘画门类丰富,有画、画、画、画等,《》堪称工笔重彩画的杰作。

魏晋时期——的总结有力地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东晋画家的《》和《》是传世佳作,注重“”。

隋唐时期——绘画名家有、、等,优秀作品有《》《》和《》等;的壁画盛极一时。

两宋时期——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画是当时的最大亮点。代表作有北宋画家的《》。

元明清时期——画成就最为突出,集、、及为一体,强调表现,讲究,追求神韵。最能反映其风貌的是画,代表作有元代的《墨梅图》、明代的《》,清代的《》。

三.京剧的出现

1.源头:中国戏曲从原始的发展而来。

2.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出现。

把中国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朝——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

清朝——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随着进京和后来“合流”,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剧,年间走向成熟,涌现出“”的著名京剧艺人。

地方戏曲如、、、和等也得到了发展。

1.下列关于汉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画B.商代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

C.是至今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D.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2.汉字发展的基本脉络是:()

A.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B.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C.甲骨文→篆书→楷书→行书→草书D.甲骨文→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3.中国古代书体中,艺术性最强的一种是:()

A.篆书B.隶书C.楷书D.草书

4.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是:()

A.钟繇的《宣示表》B.王羲之的《兰亭序》

C.王羲之的《乐毅论》D.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

5.以下作品,不属于写意画的是:()

A.《清明上河图》B.《墨梅》C.《黄甲图》D.《墨竹图》

6.隋唐时期的楷体名家是:()

①欧阳询②颜真卿③怀素④张旭⑤柳公权

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

7.元明清时期的绘画,成就最为突出的是:()

A.人物画B.山水画C.宗教画D.文人画

8.下列连线,不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彩陶画——《鹳鱼石斧图》B.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凤图》

C.唐朝时期——宗教画——《送子天王图》D.北宋时期——风俗图——《洛神赋图》

9.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的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专门以乐舞为业的艺人

C.宋朝时期,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戏曲D.明清时期,戏曲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10.杂剧在元朝时期走向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①元朝时期主义保护艺人②元朝长期停止了科举考试

③知识分子与民间艺人博采众长、融会贯通④众多作家和作品的产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1.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邀请国际友人观看了一部根据我国民间故事改编的彩色戏曲故事片,引起了很大反响,该片被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戏曲电影是:()

A.《花木兰》B.《红楼梦》C.《梁山伯与祝英台》D.《穆桂英挂帅》

12.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形成于清朝时期B.是北京地区的地方戏C.同光十三绝是京剧的著名艺人

D.是徽剧和汉剧融合并兼收其他地方戏优点形成的新剧种

13.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那么“红脸”应该表示:()

A.忠勇正义B.奸诈狡猾C.凶猛残暴D.刚直果敢

14.下列剧种不存在继承关系的是:()

A.杂剧与元杂剧B.南戏与传奇C.昆山腔与昆曲D.传奇与京剧

15.下列作品,属于明传奇中精品的是:()

A.《窦娥冤》B.《西厢记》C.《浣纱记》D.《牡丹亭》

1.(原创题)阅读下列材料:

黄金版《清明上河图》是根据故宫博物院所藏该画的真迹底片,运用特种印刷技术将原画按1:1比例精制而成。它不同于各种仿真品,是采用真迹底片直接印刷,这在《清明上河图》的制作史上是第一次,从而原汁原味地体现了原作的神韵。

黄金版《清明上河图》制作相当精美,首先将纯度高达%的黄金作成黄金“宣纸”。黄金“宣纸”具有结构细密、质地柔软不变色、防潮防蛀等特点,可以折叠不裂,为画卷印刷装帧创造了良好条件。然后再将图像直接印刷于近8米的黄金“宣纸”上,8米长的金卷是一张完整的金纸,图中无一接缝。创造目前国内金纸之最。最后再将纯金版《清明上河图》采用卷轴装裱,实现了画卷从内容到形式的完美统一。既便于欣赏又利于收藏。理论上可以保存万年以上。前故宫博物院院长谭斌亲自题词,董正贺着笔为其提跋,并加盖三枚故宫博物院绝世珍藏印章,以示其珍贵。

统一售价:每幅18600元RMB/卷

故宫宫苑策划国际收藏家协会中国收藏品有限公司策划发行

黄金宣纸检测机构: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

紫檀木盒检测机构:中国林业科学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限量发行公证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东城区公证处

请回答:

(1)《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什么时期哪位画家的名作?它属于哪种画?该画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什么特点?

(2)从文中“《清明上河图》制作史”这句话我们可以了解到自该画问世后不断有人用各种形式仿制它,你认为理由何在?

(3)现在出现黄金版的《清明上河图》,如果你有足够的条件可以买得起它,且不会因此而生活拮据,你会考虑拥有它吗?说说你的理由。

小学戏曲教案 篇5

一 导入

视频《说唱脸谱》

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中国的戏曲人物,有谁呢?(杨贵妃,穆桂英。兰脸的窦尔敦),京剧舞台上的各种角色并不是生活中的本身就有的,而是根据角色的特征,在化妆,服装等方面加以艺术概括和夸张,这是京剧中的独特的风格,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戏曲人物》

二 新授

1.行当

我们看到刚刚舞台上出现了不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通过他们化妆和服饰又能明白京剧还有行当的不同,你知道有哪些行当呢?对,京剧有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图片显示)

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行当,每个行当都有代表性的动态和表情,谁愿意站起来表演一下?

生:温文尔雅 花旦:温柔,美丽大方

花脸:威武,动作豪放(黄脸的点威) 丑角是小花脸,多指机敏滑稽之人

2.欣赏

这么多的生动形象,怎么就能把它变成一幅艺术作品呢?请欣赏叶浅予的《白蛇传》作品

①这幅画的画的是《白蛇传》中的哪个人物?

②为什么使我们感觉栩栩如生?画家抓住人物的服饰,动态,神态等特征

③画家是怎样用笔,用墨表现京剧人物的?(中锋勾线,侧锋着色,线有粗细,浓淡等多种变化)小结:艺术家对京剧人物外在特征进行了精心的刻画,也把人物内心世界表现得惟妙惟肖,艺术家把舞台上精彩的瞬间神妙地带入这永恒的丹青。

3.示范

那么到底怎样用墨色来表现戏曲人物呢?

①用笔的中锋蘸墨勾画出戏曲人物的造型(注意人物的动态,表情)

②直接用色染脸

③用颜色染服装 注意控制水份

三 学生作业

好,现在就请你们画一幅自己喜欢的戏曲人物,注意表现人物的动态,表情

四 小结

小小一方舞台,却演绎着人生百态,悲欢离合。希望你们在羊市街小学这块快乐的舞台上,上演出你自己最精彩,最快乐的童年生活。

小学戏曲教案 篇6

一、学法指导

1.绘画艺术和当时社会的关系: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由当时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例如宋朝时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增加,文化需求扩大,风俗画开始流行;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画家们多画残山剩水寄托抑郁心情。

2.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构筑了独特的透视理论,大胆而自由地打破了时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知识结构

三、重难点分析

1.书法艺术的演变过程及基本特征

(1)汉字的起源、演变及发展趋势

①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图画文字;象形字后来逐渐化,推理图画,形成汉字;至商朝,汉字形成完整体系。

②演变历程: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③演变趋势: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的演变过程及基本特征

发展阶段: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以魏晋为界限,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以后进入自觉阶段。

主要字体:

①楷书:特点──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实用价值。代表──魏晋时期的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唐代步入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成为欧体、颜体和柳体。

②草书: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代表──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③行书: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代表──东晋的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

2.中国绘画的发展特点

(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哥哥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的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3)从绘画的风格看,由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绘画不断融入晚来风格,如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就吸收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4)从绘画的功能看。回话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向商品发展。到宋代,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

3.全面认识京剧

(1)形成原因:

①北京的中心作用;

②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努力;

③广大艺人的努力;

④统治者的重视

(2)特点:

①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②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③脸谱化;

④用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伴奏;

⑤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⑥多采用虚拟动作,把生活中实有的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得到艺术的再现,取得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

⑦表演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悠扬委婉,声情并茂。

(3)艺术成就:

①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②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优秀成果,成为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遗产而代代相传;

③形成了一大批题材和表现形式多样的优秀剧目,其中相当多的一部分举目表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美好品质。

(4)特色:

①形成之初吸纳了众多的地方剧种的优点,民间地方色彩较弱;

②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式化和规范化的程式。

(5)启示:

①艺术要大胆创新,吸收借鉴,博采众长,才能有生命力,不能固守传统,因循守旧。

②开放不仅适用于发展经济,也同样用于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③民族艺术的创新还要结合实际,扎根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

(6)应对现代文化挑战的对策: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应当加以珍惜和保护。京剧更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的反映当前的现实生活,并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才能保持持久不衰的生命力。

四、易混易错点辨析

例一:下列有关隋唐时期绘画方面的表述,错误的是

A.顾恺之潜心研究绘画理论,提出“以形写神”

B.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C.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

D.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盛极一时

答案:A

辨析:A项中的顾恺之是魏晋时期东晋的着名画家。故答案为A。

例二: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是

A.远古时代彩陶画《鹳鱼石斧图》B.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

C.东汉壁画《夫妇宴饮图》D.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答案:B

辨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据所学可知,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故答案为B。

例三:下列关于楷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与其它书体相比实用价值很高

B.魏晋的钟繇、王羲之对楷书定型贡献最大

C.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天下第一楷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排第二

D.唐代步入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是其中代表

答案:C

辨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据所学可知,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为“天下第二行书”。故答案为C。

例四:下列对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状况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B.书法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

C.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D.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答案:B

辨析:通过学习可以知道,中国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故答案为B。

例五:下列对京剧形成的背景理解不正确的是

A.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B.统治者的重视

C.徽调与昆曲的融合

D.民间艺人的努力

答案:C

辨析:本题考查京剧的形成历史。乾隆年间徽班进京,道光间年间徽汉合流,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形成了京剧。故答案为C。

五、体验高考

例一:(2008年江苏单科2)“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话描述了当时以为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B.张旭C.颜真卿D.柳公权

答案:B

辨析:本题以一句唐诗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体现了高考注重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独立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解答本题应注意对材料有效信息的读取与分析,并注意运用排除法。“脱帽露顶”、“如云烟”表明该书法家行为潇洒不羁,作品酣畅淋漓;“当时”又限定了他生活在唐朝时期。王羲之是魏晋时期的书法家,唐朝杜甫这句诗当然不能描述他创作时的情景。唐朝书法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是楷书,比较严谨,只有张旭是唐朝草书大家,因此这位潇洒不羁,作品酣畅淋漓,“快如烟云”的书法家应该是张旭。故答案为B。

例二:(2008年广东文基20)京剧的“京”指的是下列哪个朝代的都城()

A.汉B.唐C.宋D.清

答案:D

辨析:京剧于清朝形成并发展,因此京剧的“京”指的应是清朝的都城北京。故答案为D。

例三:(2008年山东高考)汉藏之间自古就建立了血浓于水的紧密联系。《步辇图》(见下图)以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迎接文成公主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关于《步辇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作品是唐代风俗画②作者是阎立本③作品画风奔放、水墨淋漓④作品中的人物刻画细致、形象传神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答案:B

辨析:本题考查唐代绘画特点,可以采用排除法。从画面上看,本画明显不属于风俗画,排除①;画风奔放、水墨淋漓也没有体现,排除③。故答案为B。

例四:(2007年海南高考卷)右图是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座墓葬中出土的丝织品,上面用当时通行的字体抄写了一部典籍,他应该抄写于()

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

答案:B。

辨析:湖南长沙马王堆墓葬在时间上属于汉朝。故答案为B。

例五:(2008年高考江苏卷)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绘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金阊(今苏州城西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诚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之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家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1)娱乐演艺场所。

(2)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3)京剧。休闲娱乐功能,教育功能。

(4)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

辨析:本题以戏剧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分析、提炼、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全面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第(1)问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再现,可以结合材料一中“东京”以及所学知识判断。“瓦肆”指的是城市中的娱乐场所。第(2)问应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注意从商业、城市、阶层等全面分析。第(3)问的第一问应注意材料中“花、雅两部”的别称;第二问可以依据材料概括。材料三体现的是休闲娱乐功能,材料四体现的是教育功能。第(4)问可以与题目引言中法国历史学家的话相呼应,综合理解作答。

20 3877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