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例文(优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涵盖基础数学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促进数学技能的全面发展。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青岛版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例文(优质8篇)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例文【第一篇】

教学内容:课本第76~77页。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初步体验用一句口诀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方法。

2、经历分析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体会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相应的除法算式的方法。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观察信息窗,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墙上挂着5件标本,每件标本用了两只蝴蝶。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思考作答,师板书:一共用了几只蝴蝶?

二、探索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

师:怎样列算式?

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所用的乘法口诀。师板书:2×5=10(只)。

口诀:二五一十。

引导:根据一共用了10只蝴蝶,你还能想到求什么?

如果求做看了几件标本,怎样列式?10÷2=5(件)口诀:二()一十。

如果求每件标本用了几只蝴蝶,怎样列式?10÷5=2(件)口诀:()五一十。

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说说算式每一部分是什么意思。

体会:运用一句乘法口诀是怎样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77页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交流时,要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求的是什么问题,是用哪一句口诀来计算的。

2、课本第77页第2题。选择三个数字,列出乘除法算式。

3、课本第77页第3题。综合运用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观察画面,先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列出算式。引导学生根据一组信息提出三个数学问题,并列出三个算式。

4、课本第77页第4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分物品的活动巩固除法的计算方法。交流时,重点说明是怎样解决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例文【第二篇】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时)。

1时=60分。

1分=60秒。

时间的两种标准写法:

8时零5分:8:05。

8时55分:8:55。

注:当两个表中时针表示的时间相同时,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即可得到经过的时间。

练习题。

1、一节数学课上了40。

小红上午在校时间约4()。

2、小芳跳绳20下用了15()。

课间休息10()。

3、小明吃饭用了20()。

小明做20道口算题用了2()。

4、爸爸每天工作约8()。

王艳跑50米用了10()。

5、南京乘火车去上海用了5()。

晚间新闻联播时间大约是30()。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例文【第三篇】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学生能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学生能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观察照片,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

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3、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二、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1、给小熊“拍照”。(拿出小熊玩具)。

(1)指导“拍照”方法:请小熊“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

(2)实地“拍照”:

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小熊“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再变换角度,从小熊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3)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去。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熊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2、给小闹钟“拍照”。

(1)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给小闹钟拍照的场景及3张不同的照片。请学生判断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并在书上69页连一连。

(2)核对结果。

3、观察小木船。

出示“小桥流水人家”图,在这美丽的小河上有一条小船刚刚划过小桥,这时,有3位小朋友看到了这只小船,他们都给小朋友拍了照。

(1)请组长拿出小船模型,按老师指定的朝向放在课桌中央。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样子记。

(3)在屏幕上打出3位同学分别从上、前、侧面观察木船的场景,并出示3种不同的视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谁看到的。

(4)小组内交流,全班评议并核对结果。

4、观察大水车。

(1)出示“小桥流水人家”图。

(2)有2个小朋友看到了大水车,引导学生他们的位置关系。

(3)请一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讨论:2个小朋友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5、反思总结,加深体会。

(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观察图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视图。

1、出示一张大楼的照片,说明:这是一幢长方体的大楼。

2、引导学生想象:从大楼的前、后、左、右去观察,分别会看到什么样子呢?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想象的结果。

4、出示四张图片,请学生判断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四、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你还想观察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再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那些不同得样子?把你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交流。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板书设计:小桥流水人家。

教后反思:

1、给定一个方向能够分辨出其他三个方向,回看简单的线路图,但如果让其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学生有困难。

2、缺乏在生活中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例文【第四篇】

知识点:

1、对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初步的分析和预测。

2.通过“泡豆芽”小实验记录的数据,能在方格纸上绘制统计图并作出分析。

辨认方向。

1、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2、用八个方向的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认识路线。

1、会使用八个方向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2、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辨认方向。

知识点:

1、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地图中的其他七个方向。

认识路线。

知识点:

1、学会使用八个方向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2、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例文【第五篇】

《三角形边的关系》是在学生了解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虽然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但三角形“边”的研究却是学生首次接触,短短的四十分钟之内,要让学生从抽象的几何图形中得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个结论,并加以运用,并非易事。开课前我先观摩网上优秀视频,学习优秀案例,用两天的时间准备教案,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到底该如何引导“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因此,教学中,我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探究的过程,围绕“怎样的三根小棒能摆成一个三角形?”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有的能围成,有的不能围成,再次由学生自己找出原因,为什么能?为什么不能?初步感知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接着重点研究“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虽然本节课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在实验活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我对这节课做了如下的反思:

一、关注学生亲身经历。

本节课的一个突出特点就在于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上,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环节:一是导入部分,通过联系生活,激发兴趣。出示一组实物图片,使学生初步体验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动手操作部分,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来摆三角形,并且做好记录。这个过程必须得每个学生亲自动手,在此基础上观察、发现、比较,从而得出结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学中,我有意设置这些实际动手操作、共同探讨的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的精神需要,又让学生在浓烈的学习兴趣中学到了知识,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这个实验活动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例如:让学生到展示台展示准备得不够充分,只是简单的叫几位学生去展示,没有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实验结果,感觉只是停留在表面。怎样的三根小棒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学生实验后,我只是出示一个例子就下结论,评课后,通过老师的点评,让我明白了,一个实验活动要有两到三个例子,才能下结论。

二、练习设计层层深入。

评价一节数学课,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练习得到的反馈,而学生之间参差不齐,为了能兼顾全班学生的整体水平,练习题我设计层层深入,由浅入深。1.判断三组小棒能否围成三角形。2.用同样长的3根、4根、5根、6根小棒能不能摆成一个三角形?第1小题我要求学生除了判断能不能摆成三角形?还要求学生们写出为什么能围成一个三角形,为什么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的理由。从学生的反应,可以看出正确率很高,让我惊讶的是,他们理由说的很棒,只要比较两根较短的小棒是否大于那根长的小棒就能知道是否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有的学生用算式表示(如:3+46)等,学生们能懂得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来解决问题。第2个小题,我让学生们通过动手操作、猜想、实验、验证及同桌互相讨论等活动,来解答用3根同样长的小棒能不能摆成一个三角形,若能摆成,它是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学生都摆出了一个等边三角形出来。接下来再分别动手操作4根、5根、6根同样长的小棒是否能摆成一个三角形。若能摆成,它是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通过这个练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勇于实践、敢于发现问题,从而在动手能力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得出结论的好品质。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例文【第六篇】

听了陈老师执教的《有余数的除法》感触颇深,陈老师在课堂上的大方和稳重以及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陈老师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值得学习:

1、在进入本节课学习时,陈老师能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即年龄小,比较喜欢直观的认识,学生进行摆小棒的活动,从而引出有余数的除法横式表示方法。

2、陈老师在设计上比较合理,层层深入:在利用小棒根数的增加时,使得学生进一步思考余数的问题。从而利用实物摆小棒到抽象的一种数学思考。

3、从陈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来看,教学难点应该是在除法竖式的书写和各个部分与横式中对应关系。她首先让学生自由写写除法的竖式,然后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让学生观察横式与竖式,而没有直接提问竖式中的每一个数字从哪里来的,是表示什么意思,陈老师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来引导他们去探索和研究。而且在解释这个问题时,她不是通过自己解释,而是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来做出解释。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4、从整体来看,陈老师这节课的内容上比较充实,她让学生明白了有余数除法的由来以及其写法做了优化,再让学生掌握了除法的竖式写法及各个部分的关系,最后用练习进行了巩固。

5、最后我讲一点个人的意见,我觉得陈老师在上完9根小棒时,如果马上让学生思考用12根小棒摆几个正方形还多几根时,稍微进行点拨,在下面的练习当中学生也就可以应付了。

以上是我个人不成熟的意见,还请大家一起探讨、研究。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例文【第七篇】

《对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

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

课件、各种对称的图片,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猜一猜、激趣导入。

师:在这花儿盛开的季节里,昆虫们欢快的飞舞着,看!它们向这儿飞来了,不过它们只有半个身影。它们说:“只要你猜对它们是谁,它们就会出现。”

师:请你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课件出示:蜻蜓、蜜蜂、蝴蝶的半个身影,让学生猜一猜,猜中的就出示昆虫的另一半。)。

师:同学们真棒!那你们仔细观察这些昆虫,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两边都是一摸一样的。

师:像上面的左右两边都一样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对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更多对称的知识。

观察、感知,互议自己的发现。有的同学从图案的。形状上观察出对称的特点。

汇报自己的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轴对称图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剪一剪,教学教科书29页例1。

(1)老师示范,先将一张纸对折,再画一画,最后沿画的线剪。打开是一件上衣。

(2)学生模仿,做一个剪纸。学生动手剪时,师: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的小手。

完成后观察这件上衣有什么特点?(是对称的)。

(3)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剪对称图形的?

(4)展示学生剪的作品。(把优秀作品贴黑板)。

师:同学们剪得都很漂亮,在对称图形的中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所有图形的中间都有一条折痕。

师:对,这些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这条折痕把这个对称图形分成了左右(或上下)完全一样的两部分。那咱们能给这条折痕起一个名字吧!这条折痕在数学王国中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翻到教材29页,拿出剪刀、长方形纸,照样子剪一剪,剪好后展示自己的作品。

刚才我们发现图片里都是对称的图案,能不能通过我们的小手也来找一找对称图形呢?

2、折一折。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左右对折,打开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左右对称)再上下对折,又发现了什么?(上下对称)。

(2)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上下对称,左右对称,对角也对称。)。

(3)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折一折,你又有什么发现?(不管怎样对折,都是对称的。)。

教师小结:通过对折,我们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是对称图形。

师:先用直尺标齐,再用虚线画出对称轴。

学生自由发言。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29页,做一做。

图形中哪些是对称的,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2、下面的字母、数字和汉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1、2、3、4、5、6、7、8、9。

3、教材第33页练习七第1-3题。

四、回顾整理,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对称图形很美,是啊!只要我们用眼睛仔细去观察,用双手去创造,就能用对称图形把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例文【第八篇】

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

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画法:

(1)定顶点。

(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

(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

二、角的分类:

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

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4、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长方形与正方形。

知识点:

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4个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2、初步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与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知识点:

1、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对边相等。

2、初步了解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认识四边形)。

(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印发,每人一份)。

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

(2)小组讨论。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四条直的边。

四边形有。

四个角。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快速、正确口算的习惯:数学上低年级的口算是今后计算的基础,要养成快速、正确口算的习惯,还要在掌握一定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多练习。二年级上期重点练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法以及乘加、乘减的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的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需要老师在具体的计算方法上进行分类指导,而表内乘法以及乘加、乘减的计算就需要学生熟记乘法口诀,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采用有效的具体的记忆方法有针对性地多记、多练、熟记。课上课下也可以用扑克牌游戏的形式练习连加、连减或乘法,经常练习,熟能生巧,口算速度自然就提高了。

养成好习惯,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要想使好习惯持之以恒,刚开学的一个月很关键。作为二年级的数学老师,开学后我要时时处处提醒自己以身作则,改掉以往易冲动、处理问题简单、粗暴的坏毛病,时时处处提醒自己按上面的养成教育的要点去悉心培养学生的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因为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关系,有时习惯容易反复,所以还要和家长多沟通,教给家长具体的家庭培养方法,让家长配合老师共同抓,反复抓,抓反复,才能使习惯成自然。还需要值得一提的是班上的学困生,之所以学困,往往是学习习惯不好所致,对待他们一定要有耐心,首先把他们当成一个充满希望的好孩子来看待,多宽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教学中多关注他们,适当地对他们降低学习标准和问题的难度,延长习惯养成的时间,允许多次反复,让他们多体验成功的快乐。号召班上的其他同学多关心、帮助他们,建议家长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让他们改掉身上的坏习惯,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

20 3456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