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教案实用5篇
【导言】此例“读书的教案实用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谈读书》教案设计 古人谈读书教案1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安排1课时
一、检查预习情况。
分小组比赛,检查积累材料的情况。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讲出,以多者为胜方。
(1)名言警句: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2)名人论读书: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3)名人读书的趣事:
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
列宁读书趣闻
马克思读书趣闻
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的刻苦读书。
……
二、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2、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学生集体回答)
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
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学生通过看书迅速作答)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5)提问体会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体会:
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
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
阐述读书的方法。
(1)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这一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
延伸: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
(2)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
明确:学生找出语句,明确作者主张采用的不同的读书方法。
(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的那些句子。
明确: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
读书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浒、传”等16个生字,会写“津、豪”等13个生字。掌握“津津有味、索][然无味”等词语。
2.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把握文章要点,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
4.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掌握多音字。
2.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浒、传”等16个生字,会写“津、豪”等13个生字。掌握“津津有味、索然无味”等词语。
2.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把握文章要点,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
教具准备
课件
一、激趣导入:
1.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住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书)
2.我们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生畅所欲言
师:不同的人读书有不同的感受。冰心的感受是什么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板书:忆读书
3.简介作者
冰心(1900 —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冰心的作品体裁广泛,在小说、诗歌、散文等方面均有建树;但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还是散文。作品有:《梦》、《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散文集《往事》。
二、初步阅读,整体感知(出示课件4)
小组活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圈出不懂的词语。
2.借助工具书或向别人请教的方式,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在默读的。时候思考,把握全文的结构。
生小组合作解决生字词,师巡回指导。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出示课件5)
全文1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说。突出作者对读书的感受和体会的强烈。
第二部分(2—11):先分说后总说,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的最大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第三部分(12、13):侧重谈“读书好”,以作者八十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
第四部分(14、15):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
四、教师小结(出示课件6)
概括课文内容:作者通过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告诉我们读书有好处,要多读书,读好书。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7)
掌握生字词。
继续阅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在阅读中体会读书的好处,以及自己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谈读书》教案3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
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时数:
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分小组比赛,检查积累材料的情况。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讲出,以多者为胜方。
(1)名言警句: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2)名人论读书: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3)名人读书的趣事:
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
列宁读书趣闻
马克思读书趣闻
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的刻苦读书。
……
二、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2、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学生集体回答)
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
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学生通过看书迅速作答)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5)提问体会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体会:
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
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
阐述读书的方法。
(1)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这一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
延伸: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
(2)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
明确:学生找出语句,明确作者主张采用的不同的读书方法。
(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的那些句子。
明确: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
《谈读书》教案设计 古人谈读书教案4
孩子们在前面有了学习文言文的经验,但是本篇课文由两则则文言文组成,尤其是第一则文言文的后三句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文中注释,抓住重点词扩词,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式学习,给孩子们明确的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为学生学习和理解这篇文章打好基础,同时也为孩子们将来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
1、认识“耻、矣”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够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读懂课文内容,并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够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读懂课文内容,并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引导发现法以读代讲法
品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课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耻”等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2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一则文言文,并尝试背诵。
3、能够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读懂课文内容,并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课前交流:
同学们,你最近读过哪些书?读书的过程中你是怎么做的?
一、名言导入,激发兴趣
1、关于读书,苏轼这样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2、古人到底是怎样读书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25课《古人谈读书》。
3、板书课题,齐读。
4、课题质疑。
二、初读古文,读通读顺
1、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则文言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读文情况,相机纠正、及时评价。
3、指导朗读。
三、再读古文,了解大意
1、明确学习要求。
(1)默读第一则文言文,同桌合作,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大意。
(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小组讨论。
2、学生交流反馈,教师释疑点拨。
3、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语感。
四、分享读书体会,交流读书方法
1、孔子的这几句话是想告诉我们什么?你是从哪一句话中读出来的?
2、小结。
3、学生齐读。
4、这几句话中哪一句令你感触最深?
5、指导背诵。
(1)师说前半句,生接后半句。
(2)镂空背诵。
五、课堂留疑,积累延伸
1、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了《古人谈读书》的第一则文言文,知道了读书要(谦虚、求实、勤奋),这则文言文选自《论语》,《论语》是最重要的儒家经典之一,两千年来对中华民族有非常大的影响。虽然全书仅仅一万多字,却涉及生活、社会的方方面面,非常广泛,光出自其中的成语就有一百多个。同学们,去读《论语》吧,多看看关于读书的言论,相信会给你更多的启发。
2、第二则文言文中古人朱熹又是如何谈读书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接着学习。
3、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论语》,读读书中的言论,看看对你又有哪些启发。(选做)
(2)背诵第一则文言文,并用自己的话说给爸爸妈妈听。(必做)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谈读书》教案优质5
一、导入新课。
鲁迅是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共写了33篇白话小说。有一次,他的好朋友孙伏园问他:“在先生的小说中,你最喜欢的是哪1篇?”同学们,你知道鲁迅先生回答是哪篇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孔乙己》——板书:孔乙己(鲁迅)
展示目标。
二、整体感知。
读了课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乙己?
1.孔乙己最大的爱好是什么?
2.孔乙己最大的弱点是什么?
3.孔乙己最大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4.孔乙己最珍爱的一样东西是什么?
5.孔乙己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6.哪句话最能看出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通过刚才的检查,老师看出同学们预习得很充分,对孔乙己的了解也很全面。但是,这些只是对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的粗略的、大致的理解,要想更加细致、更加准确地理解这篇文章的主题,还需要我们深入地解读文本。
三、深入分析。
1.首先请同学们思考:我,酒店的小伙计能够记得孔乙己的原因是什么?
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用一个字概括呢?笑。
对于孔乙己,除了我在笑之外,还有谁在笑?
酒客、掌柜的、孩子
2.酒客们第一次笑是在哪一部分当中?分角色朗读一下。(幻灯片展示)
(1)第一位嘲笑孔乙己的酒客,你觉得你自己读得怎么样?为什么?
你觉得读这句话的时候,声调要高还是要低?
高——叫!
这样喊的目的是什么?这可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呀!
目的是让所有人都听到。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都来看啊,孔乙己又偷东西遭人打了!
(2)第二位嘲笑孔乙己的酒客,你觉得读这句话的时候,声调要高还是要低?
高——高声嚷道
目的呢?
唯恐天下人不知
(3)第三位嘲笑孔乙己的酒客,你觉得重音应该放在哪里?
亲眼、吊
重音放在这上面,目的是为了突出什么?
证据确凿,让孔乙己无可辩驳。
他们达到这个目的了吗?
达到了,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这些酒客是希望孔乙己争辩呢?还是不希望孔乙己争辩?
老师发现:这三句取笑的话其实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第一句是说“孔乙己,你又偷东西了”,第二句是说“你一定又偷人家东西了”,第三句则是说“我亲眼看见你偷东西了”,为什么这些酒客不直接说“我亲眼看见你偷东西了”呢?
先让他争辩,然后拿出确凿的证据击败他,从而让他尴尬,让他难堪,让他无地自容。鲁迅先生在他的作品《狗·猫·鼠》中有一句话:
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
——《狗·猫·鼠》
3.刚才是众酒客取笑孔乙己偷东西这一弱点,后文当中他们还取笑过孔乙己的哪个方面?齐读这一段。
没有进学——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当别人问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的时候,孔乙己的内心是怎样的?哪个词语表现了这一点?
得意——不屑置辩
他们希望孔乙己得意吗?为什么?
希望——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飞得越高,摔得越重,他们先把孔乙己高高地抬起来,然后再重重地摔下去。
酒客们的这两次嘲笑,你觉得哪一次才是孔乙己致命的弱点?为什么?
第二次,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
4.前面取笑他偷东西,,他还能睁大眼睛,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跟人家争辩,现在却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也就是说,孔乙己最大的悲哀就是,作为一个读书人,在科举的道路上失败了,那么,在本文当中,有没有提到过一个成功的读书人呢?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幻灯片展示)
从这段话中,我们看出丁举人这个成功的读书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狠毒——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 再打折了腿。 先写服辩,后来是打
你觉得他是故意打断孔乙己的腿,还是无意的?
故意的——再、写服辩
去掉“再”比较一下:打了大半夜,打折了腿。
说明丁举人在打孔乙己之前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要把他的腿打断。
“我”关心孔乙己吗?掌柜的关心孔乙己吗?
我不关心——“才”也觉得
不,他只关心他的十九个钱。
在掌柜的眼里,孔乙己还不如十九个钱重要啊!
5.非但如此,掌柜的甚至在孔乙己断腿之后,依然嘲笑他。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一部分。(幻灯片)
掌柜的在孔乙己断腿之后,见面后的第一句话是“孔乙己,你还欠十九个钱呢!”这句话你觉得合适吗?为什么?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呀!表明掌柜的怎样的性格特点?
不合适,冷酷无情(或冷漠亦可)
掌柜的这一次嘲笑,跟前两次的嘲笑一样吗?
预设一:不一样。则问:为什么?不是“同平常一样”吗?
因为此时的孔乙己已经被打断了腿。
预设二:一样。则问:证据呢?——同平常一样
则继续问:孔乙己跟以前一样吗?
不一样,被打断了腿,从此再也无法穿他的长衫了。丁举人不但打断了他的腿,还打断了他赖以生存下去的精神支柱——读书人的形象。
而掌柜的这最后一声嘲笑,就像压在骆驼上的最后一根稻草,使孔乙己最终没有了活路。这一声笑,是多么的没有人性啊!
请同学们抬起头来,看一下孔乙己的生活状态,
孔乙己的一生中,被何家打,被丁举人打,遭酒客们笑,遭小伙计笑,遭掌柜的笑,甚至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也在笑,孔乙己的一生,是多么的可怜又可悲呀!
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你就在咸享酒店里,你还笑得出来吗?
笑不出来了。
可是掌柜的还在笑,酒客们还在笑,那么,掌柜的,还有这些酒客们,他们都是一些坏人吗?不是,从本质上说,他们都是一些善良的百姓,都是被像孔乙己一样被奴役被欺压的下层劳动人民,对于自己的同胞,他们非但不伸手帮一把,反而嘲笑他、讽刺他、挖苦他,他们是多么的愚昧、荒。唐、无知、麻木啊!鲁迅先生说:“暴君的臣民,只愿暴政落在他人的头上,他却看着高兴,拿残酷做娱乐,拿他人的‘苦’做赏玩,做慰安。”这种看客的心理是多么的可怕呀!
机动环节:同学们,如果孔乙己此刻就在我们的面前,你会对他说句什么话呢?
时隔多年,我们的周围还有没有这种“看客”存在呢?请同学们看录像。
总结:同学们,希望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碰到有人跌倒、有人受伤、有人难过、有人悲伤的时候,不要做一个冷漠的“看客”,而是伸出自己温暖的手帮他们一把。
上一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推5篇】
下一篇:教案重难点【实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