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精彩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精彩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3.学会倒叙与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学会倒叙与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了《燕子》这篇课文,说说燕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然而,就是这么一群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和活力的小燕子,在欧洲的瑞士却遇到了麻烦,结果怎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6 燕子列车

板书课题,质疑:看到课文题目,你们会产生哪些疑问? 下面我们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出示要求:边读边想边做记号,圈出你认为难认识的字,划出你认为难理解的词语。

2.检查自学,教师适时指点辅导。

a、说说自己难认识的字。

b、说说难理解的词。

c、归类观察,发现特点。

左右结构:欧 洲 瑞 舒 殊 骤 涉 政

半包围结构:启 疲 载

独体字:士

d、找出这些词中你认为难写的字,生说,师演示,注意观察书空。

三、感知课文,理清顺序。

1.作者是一位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人。请同学们浏览全文,看看他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2.这一问句似一座桥梁,衔接文章前后两部分。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问句前面的部分写的是什么内容?问句后面的二、三、四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

3.逐段指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教师相机板书。

第一自然段写:瑞士人们为坐在专列里的燕子送行。

第二自然段写:燕子在瑞士境内遇到麻烦。

第三自然段写:居民们纷纷去寻找冻僵的燕子。

第四自然段写:贝蒂救助冻僵的燕子。

四、明确倒叙与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1.问句前面是交代事情的结果,问句后面的是写燕子遇到麻烦——政府关心——居民寻找,还特地写了一位小姑娘如何寻找、救助一只只冻僵的燕子,这些内容属于事情的经过。像这种先交代事情的结果,后描述事情的经过的`方式是——倒叙。使用倒叙的写法增添文章的新颖性。使用倒叙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运用“倒叙” 应注意:一定要有过渡句或过渡段衔接。当倒叙的部分叙述完毕回到顺叙时要交代清楚。否则,会显得头绪不清,脉络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2. 理清层次,明确首尾呼应

3.现在请同学们再大声朗读课文,思考《燕子专列》一文究竟写了一件什么事?

五、学习第1段和第5段 训练学生语言表达

燕子唧唧喳喳地叫着,仿佛在向( )致谢:( );

六、课堂小结

多么感人的故事呀!人间处处充满爱。正因为爱,政府才会作出重大决定;正因为爱,人们才会不畏严寒;正因为爱,燕子才能从中濒临死亡的生命得以拯救。人们关爱、救助燕子,是从文中哪些语句体现出来的,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第二篇】

本单元的课文包括4篇精读课文、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除了《古诗三首》介绍了天门山、西湖、洞庭湖三处景色之外,其他3篇课文都是介绍了一处景色,分别是西沙群岛、小兴安岭、海滨小城。这些都是我国有名的景点,其山水、阴晴无不令人着迷;其丰富的物产,迷人的景色无不令我们叹为观止。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我国的地大物博,河山壮美。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版块的内容。

课题内容简说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写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饮湖上初晴后雨》通过描写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望洞庭》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富饶的西沙群岛本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优美的风景、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海滨小城作者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描述了海滨小城的美景,突出了这座海滨小城的整洁与美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描述了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和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1.认识43个字,会写51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潋滟、空蒙、西子、相宜、成群结队、各种各样”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默写《望天门山》。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地大物博的特点。

4.初步学会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湖光山色的美。了解西沙群岛、小兴安岭、海滨小城的物产和景色,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掌握本单元的字词,积累词语。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技巧。

3.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壮美河山。

17.《古诗三首》…………………………………………………………………3~4课时

18.《富饶的西沙群岛》…………………………………………………………2~3课时

19.《海滨小城》…………………………………………………………………2~3课时

20.《美丽的小兴安岭》…………………………………………………………2~3课时

习作·语文园地……………………………………………………………………4~5课时

学习古诗,要引导学生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内容。如《望天门山》要看到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读《饮湖上初晴后雨》,则知道西湖在阴、晴天气中的不同风姿。品《望洞庭湖》则要看到洞庭湖的湖面风光,学习其他3篇文章,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各个地方的物产。引导学生搜索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我国山河风光的壮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17.古诗三首

课题古诗三首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古诗教学应是教师携学生之手共进的一次审美旅行。在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对文字、音乐、绘画的赏析,锤炼学生的艺术思维。在声情并茂的描述中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引导孩子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古诗的神韵,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学前准备1.搜集有关诗人的资料,预习古诗,制作生字卡。(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3.朗读伴奏音乐。(教师)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会写5个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境。

学前准备1.积累李白的诗歌,预习古诗。(学生)

2.制作《望天门山》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激趣导入(用时:5分钟)1.师画简笔画,高高的山,并叙述天门山的来历。

2.板书课题和作者。 1.学生观赏老师画画,并倾听故事。

2.齐读课题。 1.请默写一首你学过的李白的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了解作者,初识古诗(用时:10分钟)1.老师介绍李白。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指导书写:断、楚、至、孤、帆。

3.学生听范读,画出节奏,比赛朗读。

4.初步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 2.辨字组词。

至()断()

到()继()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用时:10分钟)1.借助书本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用笔写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

2.想一想每句诗里的哪个字用的好,好在哪里?1.学生自主学习,并在书上批注。

2.学生交流收获和疑问,并说说诗句里用的好的词语。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中断:_________________

回:___________________

相对出:________________

孤帆:__________________

四、交流分析,理解悟情(用时:15分钟)1.课件出示第一句思考:

(1)这句写了什么山,哪里的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从画面中你感受到天门山怎样?又感受到水怎么样?

(2)哪些字给你感受最深?

2.课件出示第二句,思考:

这一句主要写了什么?水流到这里发生了什么?通过“回”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指导学生朗读。

4.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四句。

5.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学生读诗句,结合注释和教师展示的课件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2.学生自主交流,体会和感受。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了解孩子们是怎样放风筝的,激发开展丰富多彩课外活动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和怎样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叙述清楚的。

3、会本课生字新词。

4、看图,读课文,把描写图画内容的`句子多读几遍。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范读课文。这篇课文有7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三部分。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读准字音。

2、记忆字形。

3、理解词义。

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

2、看图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理解第一段内容。

1、读课文,这段说的是什么?

2、高高兴兴地去干什么?

二、理解第二段内容。

1、哪句话具体写放风筝的人很多?

2、哪句话具体写放风筝的式样很多?

3、我跟哥哥说什么?表现“我”的什么心情?

三、理解第三段内容。

1、读课文,这段说的是什么?

2、第一句话说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3、第二句话说的是什么?“赶紧”说明什么?

4、此时的“大蜻蜓”怎么样了?

5、第四句讲了什么?

四、学习第四至第六自然段。

1、读课文,说说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讲了什么?

2、我一边拍手一边嚷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嚷?说明什么?

3、小鸟好象在奇怪地说什么?这叫什么写法?

4、“大蜻蜓”放上去以后,天空中有哪些风筝?这些都是作者的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

1、读课文,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2、说说“五颜六色”包括哪些颜色?想象“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六、巩固练习。

1、看图读课文,说说哪些语句是写画面内容的。

2、分辨哪些风筝是先放上去的,哪些风筝是后放上去的。

板书设计:

星期天 体育场 我和哥哥

放风筝 一人“举”着 一人“跑” 边跑边“放”线

喊放 松手 又跑一阵

“小蜜蜂”

作者想象 “大金鱼”

“小卫星”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哈哈大笑、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相似、受用”等词语。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4.继续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讲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题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例:(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三)检查自学。

(四)理解词义。

1.查字典理解词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五)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知道本文写的是“我”在图画课上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学们大笑。老师仔细观察后,肯定了我画的内容是对的,并讲明了道理。

2.让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提出质疑。

(六)作业。

1.写词语。

2.熟读课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第五篇】

教学目标:

1、学习《揠苗助长》,学会本课8个生字以及一些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寓意。

教学重、难点:

体悟寓意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举起你们的右手,跟老师一起来写一个词(板书:“寓言”),认得吗?谁来读?有谁知道“寓言”是什么?

小结:“寓”在这里是“寄托”的意思,“寓言”简单的来说,就是寄托着一个大道理的小故事。我们一起来把它响亮地读一遍。

2、继续和老师一起往下写(板书:“两则”),连起来会读吗?齐读“寓言两则”,它是什么意思呢?

对,“则”是个量词,有“条、个”的意思,“寓言两则”就是寓言两条。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则寓言。这个成语呀就是它的题目,谁能响亮地读一读?

(出示:揠苗助长)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寓言,了解大意。

1、《揠苗助长》讲了一个怎样的小故事呢,我们就来读课文。要求有3个:

第一、标自然段的序号;

第二、读准生字的读音;

第三、读通顺课文。

2、检查朗读,了解故事。

(1)、大家读得很认真。课文中有几个很难读的词,老师想先听听大家读得怎样。(依次出示下列词,读出意思)

“巴望”:是什么意思?你能读好它吗?

“焦急”:第二个词我们二年级时就学过了,一起读,与它意思相近的是——“着急”

“筋疲力尽”:这第三个词可最难读了,谁来读?它是什么意思呢?哪个字就是“没有了”的意思?

“兴致勃勃”:这个词该怎么读?和它意思最相近的词就是——“兴高采烈”

“纳闷”:最后这个词谁来读,什么意思?你能读出它的意思吗?

(2)、词语读得很不错,课文读得怎样呢?哪四位同学自告奋勇地来读,每人只要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帮他们读故事的题目。(指名4人各读一小节)

(3)、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很高兴。因为你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读书方法,很会学习。老师还想看看:有哪些同学更棒,已经能猜猜“揠苗助长”的意思了?

小结:对,“揠苗”就是拔苗,“揠”就是拔的意思。刚才我们说的就是这个成语的本来的意思!

(4)、那它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就让我们来填一填吧!(完成填空后齐读)

出示:宋国有个农夫,因为巴望禾苗,就把禾苗,结果。

小结:这就是故事的大概,它讲明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因而课文就可以依此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第二部分呢?第三部分呢?

三、感受农夫,品读课文。

1、再读课文,感受农夫。

接下来,我们就要进一步深入课文,感受农夫的形象,来把课文读得更好。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或轻读,或默看,说说(出示:读了课文,我觉得这个农夫很。),老师相信,在课文的每一个部分,农夫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感受。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把它写在给你感受深刻的`地方。

2、交流汇报,朗读品味。

我们来交流一下。同学们有了各自不同的发现和感受,可见大家读书很投入,很认真。

(1)、[很焦急]

首先请刚才那位感受到农夫焦急的同学来说一说,第一部分中有哪些给你感受特别深刻的词吗?

★结合回答,扣住“巴望”。这个“巴望”仿佛让人看到农夫正眼巴巴地看着、盼着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指导朗读。整个第一自然段该怎样读,才能读出农夫焦急的心情呢?自由练炼。

★指名读。听了你的朗读,仿佛能看到农夫……还仿佛听到他在说……

★齐读。大家想象得多么真切呀!我们读课文呀,就要带着想象去读。来,把我们的想象送入课文,好好读读!

(2)、[很辛苦、很高兴]

大家读得多投入呀,把农夫焦急的样子读得活灵活现!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一边抓住关键词,一边展开丰富的想象来读好第二部分,读出农夫很辛苦、很高兴的样子。大家自由练练吧。

谁能给大家展示一下?

你那个“终于”让老师听出了农夫好不容易想出办法后的喜悦,你能把这种喜悦读得更充分些,更鲜明些吗?请你继续往下读。

★(出示图片)看,有多少棵禾苗需要他一棵一棵地往上拔呀!(一望无际、不计其数……)所以“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从这句话里你知道了什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想象那番情景吧:中午,烈日当空,农夫正弯着腰,弓着腿,在田里“将禾苗……”;两个小时过去了,农夫满头大汗,顾不得一擦,还在田里“将禾苗……”;有是三个小时过去了,太阳落山了,可农夫仍在田里“将禾苗……”;天已经完全黑了,农夫的衣衫早已湿透,可他还在田里“将禾苗……”多么辛苦啊!因此他累得——“筋疲力尽”

★农夫的辛苦我们已经读得淋漓尽致了,但更大的挑战还在后头。谁来继续往下读?

你读出了“兴致勃勃”样子,但农夫早已筋疲力尽,哪还来的力气这么大嗓门地说话呀?可他的心情绝对是兴奋的,所以老师要说读好这一段是个挑战嘛!老师给大家出了个主意(出示填空),你们先想想该怎样填,再往下读。能把填的动作做出来就更了不起了!

★让我们把整个第二部分连起来读一读。

(3)[很可怜、好愚蠢]

“他的儿子很纳闷,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此时,你觉得农夫又傻又可怜。

四、表演想象,体悟寓意。

1、可农夫自己还不明白呢。不信,我们来演演。老师来做你们认为的傻农夫,聪明的同学们就做农夫的邻居、村长、儿子、父亲……或是禾苗都可以。先想好:你扮演谁?农夫傻在哪里,该怎样劝他?边想可以边和同桌交流一下。

2、现在开始表演:

师:老农我呀姓俞,认识我的人都叫我“老俞”。我可真倒霉呀,种了一大片的禾苗,长都不长,真是急死我了。好不容易想了个办法,辛辛苦苦拔了大半天的禾苗,没想到禾苗居然都枯死了。大伙儿光是笑我傻,有谁知道我老俞的心有多酸!我多么希望有个好心的人来跟我说说,好让我明白我究竟傻在那儿,错在哪里呀!

生:……

师:听了这么多好心人的话呀,我这颗榆木脑袋也似乎开窍了。原来我这样做违背了禾苗的生长规律,反而把事情办坏了,我急于求成,反而欲速不达呀!谢谢大家!谢谢大家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

3、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小故事学完,大道理也不知不觉悟出来了。这就是《揠苗助长》这个小故事里蕴含的大道理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其实,它还是成语“揠苗助长”的比喻义呢,我们再来读一读。在生活中,我们通常把那些为了急于求成而违背规律的做法叫做——“揠苗助长”(指着板书读)

五、联系生活,升华思想。

1、这里,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故事)。听完这个真实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吗?

2、大家谈得真好!看,只是一则小小的寓言,就让我们的同学变得聪明了,会用头脑去思考、辨别生活中的事件了。因为,寓言虽然短小,却蕴含着人类的智慧。多读寓言,学会思考,一定会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老师还要向大家推荐两本书(出示:《新编寓言故事》、《伊索寓言》)

作业安排:

1、完成补充习题。

2、回家把《揠苗助长》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附板书:

揠苗助长

违背生长规律急于求成事情弄糟

20 2843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