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精编教案【参考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香菱学诗精编教案【参考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香菱学诗教案【第一篇】
一、教师应有扎实的专业功底
在大观园中,诗才最高的应推黛玉。她不仅有精深的诗歌鉴赏才能,更有精熟的诗歌创作才能。正因此,她才能对香菱的读诗和写诗作精当的指导,使香菱学诗进步迅速。叶圣陶曾说:“教师善读善作,深知其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否则,欲“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难矣!
二、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语文
在香菱开始拜黛玉为师时,黛玉就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后来探春打趣说要让香菱入诗社,香菱说:“姑娘何苦打趣我,我不过心里羡慕,才学着顽罢了。”黛玉和探春都笑道:“谁不是顽?难道我们是认真作诗呢!”好一个“顽”字,给了香菱多少信心,多少学诗的乐趣!
心理学上有一个说法,叫“目的紧张”。一个人越是急切地想达到一个目的,心里就越充满紧张感和焦虑感,反而导致行动的受挫。语文学习是丰富的、灵动的、美妙的,学生对之更应保持轻松的心态。语文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放下不必要的思想包袱,在语文之海里轻松愉快地游泳。
三、选择优秀的“教材”
作诗从读诗开始,先读什么诗就大有讲究。最初,香菱觉得陆游的诗很好,黛玉马上告诉她:“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接着黛玉推荐了三种诗让香菱读熟背熟:王维五言律一二百首,杜甫七言律一二百首,李白七言绝句一二百首。从这个诗单看,黛玉选择“教材”的眼光可谓独到。第一,这些作品都是诗中精品。学生学这样的典范之作,起步就高,能培养纯正的趣味和深厚的素养。第二,这些作品比较符合诗的规范,便于初W者入门。她为什么不选李白的古风呢?原因大概是太白的古风大多是“神来之笔”,不尽合“规范”,初学者难以掌握效仿。古人说的“取法乎上”,黛玉在选择入门“教材”时算是做到了。
黛玉说,“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旁及陶潜、应`、谢灵运、阮籍、庾信、鲍照诸家,“不用一年的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先站稳“根据地”,再求“扩展地盘”,这又是黛玉对于“教材”选择问题的真知灼见。
四、注重学生的自学体悟
教学教学,归根结底,还在于学生自己的学。叶圣陶曾说:“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自己学。”这应成为我们的共识。在这方面,黛玉也是榜样。她教香菱学诗,不是“条分缕析”、肢解零离地“讲解”,而是让香菱自己去诵读,去体味,去领悟;并不时介绍新的诗让香菱阅读,进行比较。由此,香菱迅速走进了诗的境界,不仅体味到了诗中的意境,而且在生活中发现了诗意,如由“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两句诗便回忆起上京路上的景象,觉得此景诗意盎然。设若黛玉把诗肢解开来“讲解”,就会弄得诗味全无,就难以让香菱进入诗的境界,解得诗中三味,作诗也就无从谈起。至少,效果要大打折扣。
五、注重师生间的平等讨论
黛玉曾对香菱说:“正该讲究讨论,方能长进。”可见,讨论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语文因其丰富性朦胧性“个体性”,尤需讨论。黛玉与香菱讨论“大漠孤烟直”“日落江湖白”的一段可谓经典。从后文香菱的成功诗作(如“一片砧敲千里白”)来看,这次讨论对她的影响很大,效果明显。
六、生活处处是语文
黛玉教香菱,可谓不拘一格:既让她读经典诗作,也让她读大观园里诸人的新作;既让她向自己提问,也让她请教宝钗等人;出诗题也是从生活中信手拈来:“昨夜的月很好……你竟作一首来。”生活处处是语文,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七、以读带写,强调多读多写多改
怎样才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黛玉的教学思想可以归结为:“以读带写,多读多写多改。”
首先应多读。黛玉首先给香菱指定王、杜、李三种诗须读熟背熟,再旁及陶、应、谢、阮、庾、鲍诸家。这很有讲究:量太多,嚼不烂;量少,积累不够。
香菱学诗教案范文【第二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科教学 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c)-0000-00
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形式和手段,语言文字的揣摩运用和深入挖掘是内容和目的,将两者有机结合,灵活而有效运用,做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我们可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实践、交流、改进、提高。勇于实践是关键,不断学习是重点,使用恰到好处是核心。不可为运用而运用,也不可“好事多事”而舍近求远、本末倒置。现结合具体案例介绍本人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各种手段的一些尝试和初步认识。
1 简化对语文教学的认识
《新课标》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学无非是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写字和写作)等诸方面能力,并借助文字(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各种载体,实践“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主导”理念,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 运用例谈
1、配乐朗读。朗读教学从来是并将永远是语文教学形式的经典科目之一,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朗读教学的效率和档次提高一个等级是方便易行的。读,然后配好音乐,配上图片或动画,直接追求“声情并茂、诗情画意、情景交融”。
语文老师可以选择性地下载优秀诵读视频,与学生一起欣赏,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参与和表现欲望。老师如能亲自诵读并制作出诵读音频或视频作品,其示范力量和推动力量自然是可以想象。例如,我曾经录制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朗读材料不仅受到历届学生的认可和喜爱,成为他们的收藏,而且起到良好的引领示范效果。
2、情景动画。网络音视频十分丰富,语文老师可以信手拈来作为语文教学的素材和触发点。这些素材大致可以分作四类来使用:知识讲座类,情感教育类,是非辨识类,习作训练类。
例如,《妈妈,我等了你二十年》表现当代军人献身国防的无怨无悔,引发少年学子不尽的感慨唏嘘;FLASH动画《小蚯蚓的遭遇》不仅呼唤起学生的悲怜之心,而且生发出学生对人生际遇的思考,学生观看探讨之后的习作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文体表达了自己独到的理解;每年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视频材料都是学生的精神大餐,单是里面的“颁奖词”内容就足够我们语文课堂去学习和挖掘的。
很多公益广告,小而巧,如《妈妈,我也给你洗脚》,贴近生活、贴近人情,很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请这些制作短小精良的公益广告走入课堂,往往会事半功倍。
3、影视剧片段。新课标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应成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进一步积累语言材料。根据中外名著拍摄的影视剧极其片段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以点带面,开启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热爱经典名著的大门。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香菱学诗》的教学,一句“香菱可谓是《红楼梦》里边命运最无端悲惨的女性”激起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悲怜之心。师生一起观看电视剧《红楼梦》第一集视频,了解香菱的身世。然后老师简单向同学们讲解香菱的悲惨际遇,进入“香菱学诗”。“苦难的人儿偷闲苦学诗歌”的事实激发出同学们静心研读课文的动力。可喜的是,此节课后,同学们纷纷向老师讨要《红楼梦人物关系图谱》,问《红楼梦》、谈《红楼梦》、读《红楼梦》蔚然成风,同学们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和对人物命运的关切感开始走近《红楼梦》。
结末的体会自然是:名著导读的“导”至关重要,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名著、和学生一起研讨名著,不仅是使命,更要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前提下寻求方法性和科学性。
4、看图作文。这也是传统的语文习作训练科目之一,在报纸、杂志上,在网络,在课堂内外,发现有价值的图片(情景)随手取来,作为习作素材,在目前信息技术手段日益多样的条件下实现起来真是太容易了,只需要老师是个“语文的有心人”。
本人曾经在某漫画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幅图片:年幼的孩子不畏艰险码起凳子为自己作“生日倒计时牌”,他正不辞辛劳地爬上去更换时间――273天,他的身后是不知所措的爸爸妈妈。我将此图取来,要求学生先给图片取个名字,再结合自己的理解作文。同学们的兴趣点爆炸了,不同的关注点、不同的立意、不同的人物身份角度汇集出一曲习作练习和思想教育的深情交响乐。有一次早读,学生磨蹭着不读书,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个大大的“背”字,于是有三两个同学开口了;我又在后面写了几个小字,“会了吗”,更多的同学开始读书了;我再画上一个“?”,“!”,直至“……”,教室里读书背书声震天了。下节课我制作了一张图片,先前黑板上的文字符号作背景,前面画上了讲桌和老师,取名《早读铃响过……》。我将图片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看图作文,可以想见,学生会心地怪笑之后,顺利地完成了这次“佳作”。当然,这得益于个人娴熟的电脑绘图技术了,算得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经典范例。
5、作文评改。对每名同学的每篇作文都进行精批精改是作文教学的要求,但仅仅止于“精批精改”是不够的。因为还有一个令人沮丧的现实:对老师辛辛苦苦的批阅学生并不以为然,比较麻木。他们“提笔能作文,搁笔就不管”,“你批你的,我写我的”真让老师哭笑不得。电子白板为老师提供了示范机会:错字别字、标点符号、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评点寄语的批阅过程实时展示,带领学生一起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教会学生修改作文,养成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良好文风,其作用和效率在电子白板的辅助下大幅提升。电子白板的其他演示功能这里不作赘述。
6、论坛诗社。语文课堂的延伸,搭乘信息技术手段飞速发展的快车,我们大可利用网络空间,开辟班级“论坛诗社”,培养喜爱文字的人,造就为文字而欣喜忧愁的人。班级群共享、个人主页、QQ空间、个人博客、微信、电子板报等等的层出不穷,都为语文教学的自由腾飞插上翅膀,关键看语文老师怎么“引导”和“制宜”。
7、课本剧。课本剧将课文课堂教学和德育、美育结合在舞台艺术的表演之中,既培养了学习语文课的浓厚兴趣,又使学生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对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增强审美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本人在此要表达的是,整个课本剧的排演过程可以充分发动学生的能动性,调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呈现更加精美的语文实践成果。例如本班师生共同完成的课本剧《羚羊木雕》,获得2013年集团艺术节课本剧表演第一名。《羚羊木雕》从剧本编制、场景服装、道具设计、背景图片、背景音乐、人物配音到后期完整音效,全都倚仗多媒体信息技术。
8、教师下水。语文知识和语文技巧当然离不开语文老师的精心讲解,但语文老师的“下水”实践对学生的指导性、示范性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不可忽视。电脑、网络为语文教师下水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手段。
本人多年来边教学边笔耕,不断完善充实了《个人教育文集》、《守望你的青春》、《个人散文集》等集子,供学生阅读、借鉴。“写作”是什么?简言之不过是两个词,即“记录”或“叙述”。与学生共同经历的人和事,许多的细节学生并不见得引起注意,我作了记录,演绎成了“作文”,学生阅读之后不仅兴趣盎然,而且其启发效果大大胜于枯燥讲解“作文材料的取舍技法”,很好地解决了“记录什么”“怎么叙述”的问题。看自己老师写的作文的兴趣远远高于看任何“优秀作文选”。学生是越看越有味,后来,学生们开始不甘于作“旁观者”了,也参与到这“记录生活”的行列里来,再后来,还有了讨论,甚至有了争论。哈,这样不是很好吗?过去一向提倡的“教师下水文”在这里得到很好的实践。
9、资料整理积累。语文基础知识的梳理积累,可以有计划地发动学生分工协作,达到增强学习效果和提高学习效率双重目标。例如有步骤地安排学生做好字词、修辞、语法、文学常识的整理,初中三年下来,一套完整而系统的语文资料的含金量不言而喻。本人也亲自整理《单句标准格式》、《与比较学习》等资料发送给学生保存学习。
10、表格运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好表格,便于比较学习,更有条理,更有层次。语文老师一定要学会做表格,这是语文知识提炼的重要方法之一,因为电脑为我们提供了更大的方便。本人制作的《红楼梦人物图谱》、《整理亲属关系,增强亲情体验》、《新闻结构训练》等表格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无可替代的作用。
11、网络运用。网络和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语文教学几乎随时需要利用网络进行知识检索,不必等待,信手可得。人物故事、名言词句、经典篇章、音画素材等等无不信手拈来,为我所用。更难得而可贵地是,“疑点考证”在从前的教学中往往以“等老师课后查清楚了之后再和你们讲解”终结,现代网络条件下“鼠标一点”即可完成各种说法和理解的海量参考资料,师生一起探讨、甄别、选择,将会呈现多美好的语文教学境界!
3 几点体会
语文教师做好网络资源的利用和整合,要学会“搜索”和“下载”的必要技能技巧,把握好“下载”与“下水”的关系。这也是语文教师必须的信息处理能力。由“课件”向“语文教学资源整合”提升,过去单一的课件形式已经容量有限和过于机械了。语文老师要做语文的有心人,用好手机,捕捉鲜活的生活细节和生命状态作为语文教学素材。教师还必须学会灵活运用各种小软件,助推“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比如文字处理、表格处理、PPT演示文稿、图片处理、音视频处理、GIF或SWF动画制作等等软件都是应该熟练掌握的。
4 结语
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语文教学向深度发展正经历这样的过程:由引出内容、提高兴趣,向强化重点、突破难点发展,由拓展视野、丰富积累,向参与过程、体验情感发展,向提高审美情趣、增强人文素养发展。语文老师们,让我们加强学习和交流,紧跟时展步伐,勇担信息时代重任。
参考文献
[1] 殷飞飞。 信息技术――语文教学的飞翼[J]. 学苑教育,2013,07:28-29.
香菱学诗教案【第三篇】
潘新和教授力倡语文教学要以写作为指归,但语文教学目前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写作教学了。我在困惑和痛苦中,重读“香菱学诗”,得到不少启示。
一。关注学生的写作心理
学生普遍对作文感到恐惧和厌烦,这涉及写作心理问题。关于这个方面,我们的讨论还很有限。“香菱学诗”能给我们不少启示。
首先,要消除学生的“目的紧张”。心理学上的目的紧张,指的是一个人越是急切地要达到某个目的,就越容易导致心理的紧张,进而导致行动的受挫失败。
香菱一说要学诗,黛玉就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后来探春又安慰香菱说:“谁不是顽?难道我们是认真作诗呢?”我以为不给学生太多压力,让学生以玩的心态去学习写作,是更易成功的。因为“玩”是这样一种活动:它让人兴味盎然,不计得失地沉浸其中而忘记了目的紧张。写作(尤其文学写作)是充满灵性的,一本正经太过用力有时反而写不出好文章。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多给学生松松绑。
其次,培养写作兴趣尤其是写作毅力。
香菱因为要写“咏月诗”,冥思苦想,坐卧不定,茶饭不思,连做梦还在写作,兴趣之浓让人感动。她的前两首诗失败了,依然能够“苦志学诗”,继续苦思,终于在梦中灵感闪现写出了成功之作,这是写作毅力助她成功。如果第一首失败了就放弃不写,香菱就一辈子也学不会作诗。
我们现在可能既忽视了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培养,更缺少对学生写作毅力的有力训练。潘新和教授指出过“为文三境界”:快乐——痛苦——彼岸的幸福。他说:“快乐,只能说是最低的写作境界;痛苦,对于写作上成长的意义,比快乐要大得多。”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其“快乐作文”,但“对于一个习作者而言,更需要建立的写作观念不是表层的‘快乐’,而是‘痛苦’,或是说是快乐与痛苦同在,从艰苦的劳动中获得深层的精神愉悦”。想想古今中外大文豪们的苦心为文,情形不正是如此吗?香菱三作“咏月”诗,最终成功,也是极好的证明!
二。作文的境界:规矩、词句、立意
黛玉对香菱说:“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竟不对都使得的。”香菱说:“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又说:“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里曹雪芹借黛玉之口指出了作文的三种境界:规矩、词句、立意。
诗中最差的一种应该是“打油诗”,其特点是中规中矩,从形式上看没有任何毛病,但因为没有内容,所以“没有任何毛病就是最大的毛病”(孙绍振语)。这就是作文的最低境界——规矩。以前有过“作文套路教学法”、“文体训练体系”等作文教学探索实验,其失败的原因就是重视了形式,忽视了内容,学生的作文水平并不能真正提高。
从1999年话题作文出现,放松了文体要求之后,另一种情况又集中出现了,就是文章越写越“漂亮”,但内容依旧贫乏。王荣生教授把这样的应试文章称为“小文人散文”。这就是作文的第二种境界——词句。
上述两种作文在中学生的习作里依然常见,有些教师的教学依然以此为重心,强调什么符合文体要求,写好开头结尾,多用些比喻、排比、对偶、反问等修辞手法,塞进些历史故事和名人名言(甚至不惜杜撰),抒发些看似高亢实则无病的情感,甚至一定要弄些小标题,弄个新奇文体……结果是文章“看上去很美”,读上去却寡味得很。
我以为,是强调“立意”的时候了。这里的“立意”其实是“写出自我”的意思。当然,“自我”是什么,还要去探索。孙绍振教授说,“自我”是需要培养的,需要深挖的,需要“超出平常的自我”的。写文章应该写出个性化的深刻的有文化底蕴的“自我”。
我们读鲁迅作品,能读出鲁迅的“自我”,读钱钟书、王小波、余光中……也莫不能读出其“自我”。文章写到有了“自我”的程度,其“意”就算立起来了,这就是作文的第三种境界(也即最高境界)——“立意”。这当然有些难度,但只要我们努力把好语文教学的方向,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境界就能一步步靠近。
三。学生作文的通病及解决方略
香菱的三首“咏月”诗,是曹雪芹仿效初学者笔调,展示初学者习作中易犯的通病及其在写作中逐步前进的进程,值得我们好好琢磨。
我以为雪芹为我们展示的初学写作者的毛病确实很有代表性,到今天依然如此。香菱的第一首咏“月”诗写什么?一句话就可回答:月亮很亮。这首诗内容贫乏得很,也没有个性。黛玉评价说“被他(指月——笔者注)缚住了”。我把这种毛病称作“无话可说”。香菱的第二首诗较有内容,也能用花香、夜露等来烘托“月”,但又“过于穿凿了”(黛玉评),结果不是“咏月”,而成了咏“月色”。我把这种毛病称作“瞎说乱说”。初学写作者一开始容易“无话可说”,挤牙膏一样,挤来挤去还是那么贫乏苍白。写到一定时候就容易“瞎说乱说”,现在中学生的文章大都停留在这个阶段:千人一面,堆砌词藻;套话假话满篇,胡话不少。真正的好文章是第三种:“写出自我”。香菱的第三首诗就达到了这个境界。这首诗一方面内容集中,是咏“月”而不是咏“月色”,同时又能寄情于景,写出了自己的身世及精神上的寂寞。末联“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则“人月合咏,自然双关,余韵悠长”(蔡义江评),确实是一首“写出自我”的好诗。所以众人评价说:“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何谓“新巧有意趣”,就是写出了自我。同样面对泰山,李健吾和汪曾祺写了截然不同的文章,写出了各人心目中的泰山,也即写出了“自我”,这就是“新巧有意趣”。如果写的不是“自我”,而是别人的公共的,那就是千人一面的套话假话,文章就没有价值。
作文如何能从“无话可说”、“瞎说乱说”进步到“写出自我”,我以为“香菱学诗”能启示我们的至少有以下两点。
1.多读丰富心灵修养
黛玉评香菱第一首诗时说:“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学生作文为什么“无话可说”,那真是因为“无话”,所以说不出来。怎么解决“无话”的问题?有人强调要让学生有生活,于是带学生去旅游,搞很多活动。其实生活人人有,况且经历丰富的人不一定比经历简单的人更能写出文章来。关键在于写作的“心灵修养”(马正平语):心灵修养深厚的人,触目所见皆是文章;心灵修养贫乏的人,即使眼前发生了轰轰烈烈的事,他也写不出文章来,写出来也是贫乏枯燥。心灵修养从何而来?主要从阅读来。朱光潜说,我们读文学家的作品,主要就是要培养文学家的眼光,像文学家一样看世界。大量事实也证明,没有大量阅读,要从生活中发现材料写出好文章是不可能的。
2.修改与重写
要写好文章,光有多读还不行,还需要多写,尤其要注重修改与重写。唐彪说:“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频改之方入妙耳。”验之香菱,可知此话不虚。应该说,我们现在也还注意修改,但大体上是小打小闹,改改错别字病句之类。我以为我们还应该重视另一种修改——重写,就像香菱三写“咏月”诗一样。
为什么要重写?我的回答是:因为要写出“自我”,写出个性化的深刻的“自我”,用孙绍振教授的话说叫做“超越自我”。学生写文章极易为陈规所限,写不出真正的自我。有时仿佛是写自己的真实经历和真情实感,但那种经历那种情感往往是千人一面的公共性的,没有自己的个性在其中。这样的文章既不能出彩也没有价值。孙绍振教授说,自我是需要深挖的,要超越角色化的自我,超越平常的自我,抵达个性化的深刻的自我。文章写出了“个性化的深刻的自我”,那才“新巧有意趣”。当然,要达到这个层次,前提是多读,丰富心灵修养。这一点前文已述,不赘。
香菱学诗教案范文【第四篇】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香菱笑道:“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习题:
1.写出文中提到的几位诗人所处的朝代极其原名:
陆放翁是指_______(朝代)的______
王摩诘是指________(朝代)的______
“老杜”是指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
李青莲是指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
2.唐代的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结合第一段,说说黛玉替香菱解了什么“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黛玉说香菱“不出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她是不是把写诗看的太简单了?结合课文谈谈,她为什么这样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黛玉对香菱的学习进程按程度的深浅作了合理的安排,其表现在文中哪些词语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中,作者一共写了八处“笑”,一处“笑吟吟”,七处“笑道”,这是否太啰嗦了?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谈谈你的认识(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二段香菱所引的王维的三联诗句印证了宋代(人名)对王维诗和画的评价,“,”,请在下面默写一首你所喜欢的古代诗歌,并谈谈你的体会:
诗歌: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体会:
参考答案:
1.南宋陆游;唐王维;唐杜甫;唐李白
2.律诗押韵“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看古人的诗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的”,黛玉说“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3.不是,黛玉这样讲是有前提的,一是先细心揣摩透了王维的五律一百首,再是读杜甫的七律一二百首,然后再读李白、陶渊明、应、谢、阮、庾、鲍等人的诗,加上香菱又及其聪明好学,有了这些条件,方说“不用一年的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4.且把然后再次再然后
香菱学诗教案【第五篇】
相期千载事,须读五年书。学问的积累,必然来自于持续不断大量丰富的阅读。
爱阅读的女子,身上熏染了油墨纸张的凛冽香气,灵魂长期游弋于知识里而携带着挥洒自如、通透豁达、开阔自由的独特风彩。当她迎面而来的刹那,你总是无法把眼睛从她身上轻易挪开。只是人群里偶尔望了一眼,书香女子的容颜已经深刻地在心里留下了印记。
浑噩堕落一如薛蟠那种不入流的二世祖,第一次在美女如云的大观园只是远远瞥了林黛玉一眼,就已酥倒在那里。
林黛玉到底有多美?她只要临风一哭,花亦惊鸟亦不忍听。竟是超越了人间,感染至有灵万物的。
论五官相貌、皮肤身材,薛宝钗似乎更性感。但无论是在宝玉抑或是读者心里,薛与林的美都无法相提并论,她们不在一个层次。宝钗肚里的那点墨水只是用来讨好人际、获取利益、算计别人。她那种世俗的美,适合把玩,无法珍重。
黛玉不同。这个若柳柔弱的少女实则性格绝决坚定,洁白清冽,倒有点像男孩。刘姥姥跟着贾母逛大观园时,来到潇湘馆,以为是哪个公子的书房。因见案上设着笔砚、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
宝钗对香菱学诗不冷不热,香菱更愿意来请教黛玉。黛玉是个极好的老师,细心地给她开出书单:《王摩诘全集》五言律一百首、老杜七言律一二百首、李青莲七言绝句一二百首;然后陶渊明、应、谢、阮……黛玉告诉香菱,做诗第一要紧是立意,意趣真了,连词句都不用修饰,叫“不以词害意。”林妹妹的精辟见解,适用于所有文体写作。要是穿越时空来到现在,她完全可以成为货真价实的美女作家。
仅此一斑,可见书香不仅赋予了黛玉卓绝才华、博学幽默、聪明剔透。同时亦融入了她的品格与容颜。她的美是一首经典之诗,是让人情不自禁怀着一份郑重爱慕的温柔,拿来捧读背诵而不厌的。她的至情至性,宁死亦不妥协苟且存活的强硬,是其它庸常女子难望颈背的。她是世间稀有的珍宝。
神秘低调的安妮宝贝,新浪微博仅开了几个月而矣,粉丝已飙至一百多万。与其它热衷于做秀的人相反,她极少公开露面,个人照片流到网上的亦仅几张。惟有她的几本书与世人保持着心灵的交会。现在加上她几天更新一次的微博,简洁几句话,犹如巨石投海,顿时泛起无数跟贴的浪花。在信息泛滥成灾、作家多如牛毛、微博飘飞如尘的网络世界,阅读并回复一个根本不可能认识你、注意你、甚至无暇读到你贴子的女子的微博,需要多么深厚的喜爱与甘愿。
她宁静的存在,通过文字的介质,给太多孤独迷茫的灵魂以深刻地安慰。把她的书放在枕边,重复阅读,犹如一个面目清凉、手心温暖的朋友,一次次抚摸你冰冻碎裂的脸,热量抵达每一根毛细血管。被理解、参透、同情、包容、善待。同时又带着你的思维提升到新的境界,打开新的门,让你看见之前不曾见过的风景。生命如此贫脊,感谢有你,一路倾谈与陪伴。
上一篇:《卖白菜》教案及反思汇总5篇
下一篇:杜甫诗三首精编教案【范例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