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案【汇集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高中地理教案【汇集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中地理教案【第一篇】
第三节新加坡教学目的
1.了解新加坡的位置特点,领土组成及居民构成。掌握新加坡经济特点及发展原因。
2.通过对新加坡发展经济的基本条件分析,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地理事物的能力。
3.通过新加坡经济迅速发展的事实,联系我国国情对学生进行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新加坡的经济特点及发展原因。
教学方法谈话法与讲述法结合。
教学用具《东南亚地形图》、《新加坡图》、热带经济作物及新加坡城市风光景观图。
教学提纲
第三节新加坡
一、位置、领土和居民
1.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口
2.东南亚面积最小的岛国
3.世界上人口稠密国家
二、东南亚新兴的工业国
1.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主要经济
三、花园城市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前面通过第一二节的学习,我们对东南亚的位置、居民特点,自然环境及经济状况有了一个整体了解,但各国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今天我们讲东南亚的国家地理。
学习新教材
[指导阅读]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38页《东南亚国家概况》表,使学生对东南亚国家有一概括的认识。
[教师讲授]在上述国家中各国都有自己的特色,尤以新加坡更为突出,本节我们重点分析新加坡。
第三节新加坡(板书)
一、位置、领土和居民(板书)
读《东南亚地形图》
[提问]新加坡的位置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位于马来半岛南面,把守着马六甲海峡东口,处在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航运要道上。处在赤道附近。)位置特点非常突出。
1.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口
[读新加坡地图]
[提问]新加坡领土、人口有什么特点?(新加坡是由新加坡岛及附近一些小岛组成。属世界人口稠密区。)
[教师补充]新加坡为一城市岛国,面积狭小,约600多平方千米,但人口达到260万,平均每平方千米4000人以上,属人口高度密集区。居民以华人为主,约占四分之三。
2.东南亚面积最小的岛国
3.世界上人口稠密国家
上述地理特征对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新加坡发展经济的条件。
二、东南亚新兴的工业国(板书)
1.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提问]新加坡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提示从所在位置、领土、自然资源等方面考虑。
[教师讲授]新加坡国土狭小,自然资源贫乏,境内几乎没有矿藏,又无重要的经济作物。但新加坡的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东南亚中心,扼守马六甲海峡咽喉,还是太平洋、印度洋以及亚欧非和澳大利亚之间海、空航线交汇处。加上新加坡沿海水深浪静,暗礁较少,拥有天然良港。新加坡正是从本国具体情况出发,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迅速发展了本国经济,成为东南亚新兴的工业国。
2.主要经济
新加坡是怎样利用这一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阅读思考]新加坡的经济以哪些方面为主?
[教师讲授]新加坡利用位置的优势发展对外贸易和航运业。利用引进的资金、技术及进口原料,发展了许多新兴工业,如炼油、海上钻井平台制造、电子电器等。还积极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优美的城市环境发展了旅游业。
对外贸易、航运、新兴工业、旅游业(板书)
新加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很注意环境保护和城市的美化,并在城市建设中进行合理规划布局。
[阅读课文]第137页“花园城市”。
[提问]新加坡市政建设如何布局的?(可按课本归纳,并配合新加坡城市风光景观图,做简单介绍。故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称。)
三、花园城市
[读一读]指定学生朗读第137页“读一读”。
[提问]从上述新加坡经济发展特点中,可以吸取哪些对我们有益的经验?
[教师讲授]只有结合本国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才是发展经济的正确方向。我们在发展经济时,一方面要借鉴外国的经验,同时还要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经济的发展。
高中地理教案【第二篇】
学习目标
1.通过案例明确固体废弃物是如何成为大气、水、土壤的环境污染源的,明确固体废弃物通
过上述途径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2.通过观察活动,分析城市垃圾的三大特点,树立垃圾分类减量的意识。
3.查阅讨论垃圾越境转移引发的社会道德和政治问题。
课前预习
1.收集资料,了解你身边的固体垃圾物的品种和处理措施。
问题探究
1.固体废弃物的概念:
了解你身边的固体垃圾物的品种:
2.图固体废弃物的来源和特点?
3.固体废弃物的危害?评价城市垃圾处理方法?
4.怎样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
归纳总结
一、城市垃圾的特点
⑴特点:
⑵来源:图
⑶白色污染:
二、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
1.传统方式:
2.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3.城市垃圾处理方法:
三、怎样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
四、许多国家推广分类垃圾箱,其好处是:
课堂反馈
随着近代工业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垃圾数量不断增加,垃圾围城已成为严重的环境灾害之一。
据此回答1~5题。
1.城市垃圾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
A.水污染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大气污染
D.噪声污染
2.有资料统计,2000年中国城市垃圾清运量大约是13800104t,这说明城市垃圾的什么特点()
A.数量大
B.品种多
C.变化大
D.危害持久
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新产品的推广,电脑等废旧产品也加入了城市垃圾的行列。这主要反映了城市垃圾的什么特点()
A.数量不断增大
B.品种不断增多
C.变化大
D.治理越来越困难
4.下列关于垃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传统上用垃圾和粪便堆肥,再撒回土壤,使有机质回到土壤,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B.随着科技发展,人类已大大提高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难处理的垃圾种类与总量日益减少
C.垃圾占据了大量土地,并持续向水、大气释放有害物质,危及人体健康
D.由于垃圾污染不断严重,很多郊区农民已公开拒绝垃圾
5.下列关于城市垃圾产生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垃圾中的细微颗粒,在大风吹动下会随风飘逸和扩散,不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B.直接把垃圾倾倒于湖泊中使水体受到污染、湖泊的有效面积缩减,调蓄能力降低
C.垃圾若经风化、雨雪淋溶和地表径流的侵蚀后,将不会对植物造成危害
D.医院废弃物若已经经过消毒处理,则可以任意堆放,不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第三篇】
一、教材分析:
本节着重介绍了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三种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和商业贸易。教材的第一目阐述交通运输的有关内容,第二目分两块内容,首先简要介绍通信的概念,然后分别说明它的两种主要类型。第三目简要介绍商业贸易的有关内容。
二、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交通运输的概念和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
2、了解并懂得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
3、了解并能区别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的任务和特点。
4、了解商业的概念和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
能力目标:
1、学会选择正确的交通运输方式。
2、学会分析邮政网络。
德育目标:
1、让学生从思想上明确地域联系活动是人类活动最基本的范畴,认识交通运输、通信、商业等地域联系活。
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具有评价某一区域某种商品运输方式合理性的正确观念。
三、重难点:
1、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2、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
四、学情分析:
交通、通信涉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应该没有太大的难度,商业虽然同学们并没有接触过,在信息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也应该没有问题。只要老师耐心疏导,一定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五、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法、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自学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做好课前预习学案,把握基本的课文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同学们如果有亲戚朋友在外地,平时是通过什么方式联系的?
如果要见面,会选择什么样的交通运输方式?在选择运输方式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学生回答)联系方式:打电话、写信、上网等。
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
主要考虑的因素:安全、速度、价格等。
(承转)大家说了很多地域联系的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板书)第一节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刚才大家提到了现代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一些主要方式,像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那么我们先来看一下交通运输。
(板书一)交通运输
1、交通运输是一种特殊的生产部门。
(思考)与工业、农业生产相比较,交通运输是一种特殊的生产部门,为什么?
在交通运输过程中,既不生产物质产品,也不改变被运送物品的自然属性和性状,它只是实现人员和物资等位移的主要手段。
2、交通运输的发展过程。
强调科学技术进步对交通运输的重大作用。
3、当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1)指导学生完成学案探究活动1,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主要特点。
(2)社会经济活动对运输的要求是综合而全面的。
(3)各种运输方式在技术经济上各有长短,都有最适宜的使用范围。
在我们认识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以后,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2。
4、现代交通运输发展方向。
高速化:提高运输工具的运行速度,缩短时间,增加通过能力。
大型化:随着科技和汽车产业的发展,公路运输条件大为改善,栽重吨位大型化,克服了汽车运量小的缺陷。
专用化:发展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和仓库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保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网络化: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活动的要求,各种现代交通工具联合、各种交通运输线、点交织。形成了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联合,组成了交通运输网络,使当今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愈来愈密切、愈来愈方便
(板书二)、通信
(提问)如果让你一个人待在家里不出门,你会想到用哪些方式与外界联系呢?
(回答)打电话、上网、便条等方式,现在是信息时代,出门办事交通很方便,天上有飞机,地上有火车、汽车,水里有轮船,但现在有些事不用出门也能办成,这就是利用邮电通信技术。
提问:通信是什么涵义?
学生思考,教师启发:通信是把信息或消息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通信是人类的社会交往形式,起着联络和协调社会发展的作用。通信可以分成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两大部分。
经常到邮局寄信的同学可能知道,邮局以前叫邮电局,现在叫邮政局,这说明随着电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已与邮政完全脱离,成为截然不同的两大部门。下面让我们来比较一下,看看邮政通信与电信通信这两大部门的任务和特点有什么不同?
1、邮政通信:主要任务是利用交通运输工具,传递信函和包裹。
邮政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的特点,许多国家的邮政利用这一特点进而兼营某些金融业务,以及一些代理业务。通信会受到台风,暴雨、山洪,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2、电信通信:主要任务是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等电磁系统,传递符号、文字、图象、和语言。
⑴组成:电信网络是由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交换设备组成的信息传递系统。
⑵终端设备:电话机、传真机、用户电报机、数据终端和图象终端等;传输设备包括电缆、海底电缆、光缆等有线传输设备和微波收、发信机和通信卫星等无线传输设备;交换设备包括电话交换机、电报交换机等,是实现用户终端设备中信号交换、接续的装置。
⑶由于电信利用电波传递信息,因此地形障碍可使电波发生反射、吸收现象,影响通信质量。
(板书三)、商业
思考:什么是商业?商业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1、教师引导:商业是专门从事商品的收购、销售、调运和储存的行业。
2、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3
3、读商业的主要环节示意图,左边的框图是收购。购进商品,使商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是商业活动的前提;右边一个框图是销售,商品由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它最终实现了商品的价值,这社会再生产周期创造了更新的条件,又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中间一个框图是储存和调运,存、调是联结商品购销活动的必要流通纽带,因为购、销活动在时空上常常存在矛盾,例如,购进的商品,不可能立即销售出去,总需要经过一段或长或短的储存过程,其中有的商品因季节性的原因,要求保持一定数量的商品储备,有的商品为了保证连续供应,要有一个大于平均需要的储备。同时,购进商品必须经过一个由生产地到消费地的或近或远的空间转移过程,即实现商品位置的`移动,调运必须凭借交通运输来实现。因此,存、调成为购销时空矛盾的缓冲器。商业活动这四个环节是紧密相连的,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商品流通即会阻塞。
商业通过商品的买进和卖出活动,实现商品的交换和商品价值,满足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服务业通过租赁业务,使消费者得到方便和享受,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小结)以上就是今天我们讲的三种地域联系方式。当今社会,人类活动的地域范围越来越越广泛,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方式也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今天只有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将来才能适应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九、板书设计:
一)、交通运输
1、交通运输的概念。
2、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3、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
二)、通信
1、邮政通信
2、电信通信
三)、商业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对于本节的学习,难度并不大,不过这是学习第四单元的基础,所以我注重了基本概念的学习及基础内容的分析,在课堂上注意案例的应用,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做到了很好的启发,也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够完成教学任务。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
高中地理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水资源的概念,理解世界与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并能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加以说明。
②了解水资源在数量、质量上对经济活动规模、效益的影响,理解科技进步促进水资源利用的进步。
③理解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过程与方法
①立足水资源的“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办”问题,以人水关系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同时注重激励发展性评价。
②重视地理素养培养,联系社会实际与乡土地理,突出地理图象与案例的讨论分析研究,合作探究水资源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及人文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对策。
③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地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②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家乡的水资源问题,增强忧患意识,形成科学的资源观。
③通过学习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关爱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2、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按学习小组分7人一组,共10组。
2、利用网络、杂志和书籍等搜集关于水资源的内容,对水资源的概念、作用、分布有大概的了解。
3、预习教材内容,明确课本活动和案例的要求,准备以小组集体讨论的方式,试得出答案。
4、搜集城市水资源状况,在讲课时适当引用。
5、准备好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二)导入新课
以我国正在发生的春旱对农业生产的巨大影响说明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带出新课: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水资源及其分布
1、设问,引发思考。
我们知道,从宇宙中拍摄的地球照片是蔚蓝色的,因为水体总面积占全球总面积的71%。从这一点上看,水,似乎是“使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呢?
2、了解学生对水资源的理解。
和学生以谈话的方式轻松讨论对水资源的理解,快速的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入地理课堂中,为启发、引导他们深入研讨问题做好心理准备。
归纳:水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狭义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因此不能把水资源单纯的理解为广义的水资源,更应该是指人类在目前生产力水平下能够利用的水资源。
读图:读课本上的水资源构成图。
3、哪些水资源是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4、我们平常可以用这些水吗?请举例说明。
宛西河的治理。为什么要治理宛西河?因为宛西河为我们提供生活水源(河水)。
5、这些“容易利用”的水由什么补给?小组讨论,请小组的代表发言。(大气降水)
6、请把问题回到我们从化缺水这个问题上。大家一致认为,我们平常比较容易利用的水资源来自大气降水,目前这种缺水的状况是不是经常出现?(不是,仅仅出现在旱季。)
7、再举个例子,拿亚马孙平原和撒哈拉沙漠的水资源状况对比一下,两地的差别是不是很明显?(是)
8、你对水资源的理解又得出一个什么规律?(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因而产生差异。)
9、差异表现在哪里?以小组为单位计分,抢答以下题目(把题目投影出来)
(1)判断正误:影响水资源数量的因素是径流量。(错,降水量)
(2)判断正误: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多年平均降水总量。(错,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3)判断正误:降水量大、水资源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少、水循环不活跃,水资源贫乏。(对)
(4)读课本66页《世界各大洲的水资源》图抢答:按大洲说,(亚洲)最多,(南美洲)次之,(大洋洲)最少。各大洲按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由多到少的排序是(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大洋洲)
(5)抢答:我国的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是(南方)多,北方少;东部水多, (西部)水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状况是(夏秋)降水多,水资源较丰富;(冬春)降水少,水资源较贫乏。
小结小组竞赛活动,指出要养成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探讨的学习习惯。小组成员应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共同进步。
10、在答问的基础上概括水资源的分布:
(1)影响水资源数量的因素:降水量
(2)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
(3)水资源的分布规律
A、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少、水循环不活跃,水资源贫缺。
B、从世界范围看:按大洲说,亚洲最多(南极洲除外),南美洲次之,大洋洲最少;按国家说,巴西最多,俄罗斯次之,我国居第六。
C、从我国看:从地区分布上看,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东部水多,西部水少。从时间分配上看,夏秋降水多,水资源较丰富;冬春降水少,水资源较贫乏。
D、总之,水资源分布很不平衡。
(4)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也很不均衡。
第二部分 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我们从化的水资源状况怎样?各小组根据搜集的资料谈谈看法。
总的来说,从化的水资源比较丰富,年降水量达1900毫米以上。但水资源的分布也不均匀,由于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的增大,因此我市人口和农田集中的地方,在旱季比较紧张,而且今年的旱情更为严重,降水量比往年少了两成。由此可见,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十分密切。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表现哪些方面呢?(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2、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请举例说明。
南方为水田,北方为旱地。
结论:水资源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3、水资源的质量也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吗?请举例说明。(水资源的质量同样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根据学生所举的例子再作概括。)
4、根据上面所学过的总结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5、请阅读课本67页的图,小组讨论一会,请谈谈你对这些图片和文字的理解和看法。(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是不相同的。)
总结:图片主要说明人类在利用水资源上的进步。第一阶段是在2000多年前,罗马人利用地表水发展农业生产;第二阶段是在1870年,美国太平洋的移民利用地下水,灌溉农田,发展种植业;第三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海水淡化进入了商业化生产阶段。也就是说,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6、本段的文字中提到,什么是跨流域调水?
跨流域调水是指把一个流域的水通过输水工程送到另一流域的过程,例如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到黄河流域。
7、海水淡化技术是怎么一回事呢?请根据课本68页的内容,按照你的理解回答。
简要解释:海水淡化技术是利用先进的工具把海水加热蒸发,取出其中的淡水。目前世界海水淡化的日产量已经达到2700万吨,并且还在以10%~30%的速度攀升,但基本为发达国家所操控,且成本较高。
8、请派小组代表回答课本68页“活动”的题目。
(1)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很大,以色列的自然环境适合发展农业生产吗?
提示:以色列年降水量稀少,在70毫米以下,而且没有灌溉水源,因此水资源严重不足,尽管光热条件好,也不适宜发展农业。
(2)以色列是如何把水资源由“少”变“多”的?
提示:一是“开源”,把海水淡化加以利用;二是“节流”,采用先进的滴灌技术,减少浪费。
(3)从以色列发展农业的奇迹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面对我国北方严重缺水和西部内陆的严重干旱的现状,以色列的农业奇迹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应采取措施增加水资源的数量,如利用先进的器械进行滴灌,节约用水等于增加水资源的总量等。
9、通过一系列的例子,可总结出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主要表现在:
(1)在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时代,人们主要开发利用地表水。
(2)在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的近现代,人们可以开发利用各种水体和采取措施来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的矛盾。
第三部分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事实上,尽管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水资源的危机却越来越大。为什么?
小结: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一是从数量上看,工农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导致需水量的增加;二是从质量上看,人类生活排放的废弃物质增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加大,导致水体污染严重,我国上海市缺水就是污染性缺水的一个典型例子。
2、阅读课本69页《咸海的忧虑》,请小组派代表谈看法,小组成员可补充看法。
提示:
(1)咸海的面积在不断减少,原因是:人们大量引用流入咸海的阿姆河和锡尔河的河水灌溉土地,种植棉花,导致流入咸海的水量减少;气候干燥,蒸发强烈。
(2)咸海面积减少产生一系列问题,湖泊中动物物种大部分灭绝;湖泊边的城市处于沙漠之中,饮用水缺乏;传统的渔业衰落导致失业;丧失调节气候的功能,湖区环境恶化;滩地上空盐尘飞舞,对人体健康和农田危害很大。
3、从咸海的案例中看到,水资源在不断地变化,并对人类社会构成威胁,在哪方面表现出来呢?(水资源的减少导致环境的恶化、水资源数量供应不足、水体污染等)
4、由此可见,我们不仅仅要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更迫切的是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有什么措施能使水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呢?(主要是通过开源和节流两方面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5、请列举开源的措施。(包括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实行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
6、开源“五水”歌:开发地下水、蓄积洪水,跨流域调水,淡水海水,人增雨水。能马上背出来吗?
7、请列举节流的措施。(包括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等。)
8、水资源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尽管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知识,但关键还是要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面对复杂的生活环境,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看课本70页“活动”,请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
提示:
(1)西北地区的水资源供给,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解决水资源的供求矛盾应体现在:控制人口数量,减少用水规模;发展节水农业;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
(2)我国缺水问题,谈谈看法:通过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收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确定综合思维、立体思维的方法,全面多角度地寻找解决缺水的对策。
第四部分 总结本节内容:
课后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水资源,以及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不均衡性。水资源的不均衡导致了缺水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而我们知道无论是水资源的数量还是质量对社会及经济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探究更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模式,从而解决目前人们面临的水危机。
下一篇:小学美术教案实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