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精选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10.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精选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第一篇】

第十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4、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5、理解: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6、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知识梳理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

(1)微观表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宏观表现: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增强

2.总体小康的不足: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内涵

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提出的原因:这一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改善人民生活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二、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性: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总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1)第一要义:发展

(2)核心:以人为本,

(3)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4)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3、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第二篇】

第一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

本节教材分析

(1)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表现和不足,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目标,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方面的新要求。

能力目标

通过对总体小康成就与不足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分析我国发展现状的能力。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结合对数据、材料、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解、归纳、判断能力。引导学生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增强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小康社会历史性跨越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拥护党的政策的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通过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差距的对比,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结合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描绘,激励学生为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学习、奋斗。

(2)教学重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3)教学难点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gdp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4)教学建议

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很难归纳和概括。但理论框架内的具体问题,学生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已有所了解。因此,是有一定知识基础的。现在的高中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关注社会生活,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的方式,通过课堂探究掌握知识,通过事例分析运用知识。课堂活动中要注意课堂互动的形式。通过图片、事例、问题等情境设置,提出设问,引发思考和争论。教师要控制讨论的时间、方向,把握好主题,点拨要精练。情境创设——互动探究——归纳总结——理性反思,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新课导入设计

导入一

家,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家是我们心灵的血脉,是我们生命的根。人们辛勤劳动为社会贡献的同时也在苦心经营着自己的家。家庭生活的状况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社会进步状况,认识社会就请先走进我们的家庭。

多媒体展示:课件“我们的家”(课件显示本班部分同学拍摄的家庭住房、室内摆设和装饰的照片)看到家,我们感受到温馨和幸福;畅谈家乡的变化,大家都充满着自豪和满足。大家是否想过,幸福的生活是怎么来的?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又是什么样子的?

导入二

经济生活的主题就是生产的发展。经济建设是目前我国的中心工作,从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我国目前处于何种阶段?那么,什么是小康社会?为什么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的建设的经济目标有哪些?这就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第三篇】

一、教材梳理:

(一)知识结构:              总体小康的成就

全面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总体小康的特点

建设                          全面小康的目标

小康

社会

的经

济指                    gdp方面的目标

标    经济建设的目标    工业和经济体制目标

缩小三大差别目标

人民生命方面的目标

(二)知识要点:

1、我国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              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         、          明显提高。千百年来始终困扰中国人的             从此得到解决。人们的消费结构,已经从                  消费,过渡到              消费,部分向比较                        迈进。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               大大增强。我国终于告别了                  的时代,多少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变为现实。

2、虽然我国人民生活已经在              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还是          的、

的、发展           的小康。实现全面小康需要长期的              。

(三)、解疑释难: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是实现国民生活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人均800美元)。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基本上达到小康水平

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实现全面小康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

(二)经济建设的目标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目标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XX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3)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4)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2、小康社会和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二、问题探究:

探究1:XX年2月11日,苏州市委书记王荣自豪的向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汇报:“对照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去年年底苏州已经基本完成各项考核任务。”苏州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做法是,在目标定位上,“快中求好,好中求优”;在路径选择上,“扬长避短,整体推进”;在工作方法上,“以点带面,典型示范”;在组织保障上,“全市一盘棋,凝成一股劲”。

到XX年底,苏州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已经达到54143元,比省均目标高倍。城市化水平达到6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比省均目标值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16276元,比省均目标值高27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93元,比省目标值高11%;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比省目标值高%.

(1)总体小康的特征和表现是什么?

特征: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表现: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实力大大增强。

(2)全面小康的目标是怎么样的?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是什么?

三大区别:(1)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2)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小康,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还特别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

(3)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的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

三、联系实际: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16项指标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及其目标确定的原则,建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四个方面的16项指标,经济方面4项指标。

到2020年,城市化率从现在的36%提高到55%以上,城市容量7亿到亿人口,信息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提高到全球前15名行列,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占有面积不得超过国土总面积的2%,恩格尔系数不超过35%,基尼系数35%-40%,人文发展指数不低于80%,城乡二元结构指数以下。人均预期寿命76岁,人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0年,科技创新能力指数平均达到25%,科技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

四、检测反馈:

《诗经。大雅。民劳》中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其意是讲,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的生活。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社会状况是(    )

a、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b、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

c、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d、殷实的小康社会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    )

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②人民生活同步富裕   ③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④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区别有(    )

①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 ②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  ③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 ④总体小康是我们的近期目标,而全面小康则是我们的最终奋斗目标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a、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c、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中的重要内容。这一目标的提出

①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②是由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所决定

③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④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相一致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6、(不定项)全面小康的标志之一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2005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000年全国恩格尔系数为46%,预计到2010年下降到40%,2020年前后下降到35%左右。上述材料说明

a、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有下降趋势

b、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化

c、城乡居民的消费以享受性消费为主

d、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7、简答题:

简述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答案略)

辨析: 我国已达到小康水平。

参考答案:

① 小康水平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② 我国目前达到的是总体小康水平,是我国发展史上的伟大成就,但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刚刚迈进小康社会门槛,是一个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水平

③ 在本世纪头20年,我们将实现更高水平、更加全面、更加均衡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④ 笼统地谈我国已达到小康水平是不准确的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第四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学设计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

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知道全面小康社会化的经济方面的新要求

4.知道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二)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三大区别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程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复 习      提 问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 复习旧课

引  入 教师引导:多媒体展示并讲解下列材料

“我国三步走经济建设的发展战略。”    引出课题,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课 第十课第一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板书)

探究活动:(课本p85页)

结合你个人的感受以及和同学们的交流,你认为我们的家乡近几年有什么变化?

学生讨论,发表感受。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①揭阳沿江路

②揭阳站前大道

③揭普高速公路

④揭阳华侨高级中学

教师引导:结合探究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5页内容,并联系图片思考现阶段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处于什么状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积极思考

教师点拨:到20世纪末,我国实现“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1)微观表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温饱问题得到解决。消费结构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富裕型服务类消费迈进。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XX年中国的gdp世界排名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86页“名词点击:gdp的含义”

提问:结合课本p86第一段内容,说明图片反映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2)宏观表现: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告别了商品短缺时代,国民生产总值和主要工农业产品总量居世界前列。

1.我国总体小康的表现:(板书)

①微观表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板书)

②宏观表现,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板书)

多媒体课件展示:

材料一:XX年我国的人均gdp 世界排名

图片:①水污染、环境破坏

②山区的失学儿童

③贫困儿童

材料二:东南部地区经济与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探究活动:以上材料说明了小康社会建设中存在什么问题?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归纳总结:

这说明总体小康社会的第三个表现:从总体上看,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1.我国总体小康的表现(板书)

①微观表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板书)

②宏观表现,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板书)

③从总体上看,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板书)

因此,本世纪初20年,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此,我们必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共同富裕。

2.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远景(板书)

党在xx大对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板书)

1.新要求的具体内容(板书)

①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板书)

亮点一:国内生产总值人均翻两番

xx大报告表述: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XX年翻两番。

xx大报告新要求: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XX年翻两番。

探究活动:

算一算:XX年,我国的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约为800美元,如果翻两番,是多少?

想一想:要实现202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翻,关键是做好哪方面的工作?

亮点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探究活动:由学生课收集资料,说明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人大代表谈技术创新

亮点三:新农村建设

多媒体课件展示:华西村图片

②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板书)

亮点四: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xx大报告新要求: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亮点五: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xx大报告新要求: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探究活动:由学生课收集资料,谈对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的认识

③建设生态文明(板书)

亮点六:生态文明

xx大报告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

探究活动:由学生课收集资料,说明建设生态文明重要性

2.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板书)

辨一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否等同于全面同步建设小康社会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板书 )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探究活动: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有哪些方面?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归纳总结:

区   别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标   准 低标准,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 较高标准,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

全面程度 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

不全面 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还特别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

民主权利、生活环境改善等,

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发展程度 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工农差距较大 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惠及十几亿人口

从本探究活动切入新课,让学生从家乡的变化,谈自己的亲身感受,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当前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了解总体小康社会的微观表现,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使学生了解gdp 的含义,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运用图片、说明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引导学生了解总体小康的宏观表现。

运用材料、图片说明小康社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所处总体小康社会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从而引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

对比xx大表述与xx大的新要求。

首先引导学生明白翻两番后,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二是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三是让学生更深刻感受我国经济发展的美好未来,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播放视频材料,引述代表评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新要求。

引导学生了解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探究活动比较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加深学生对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建设新要求的理解。

课堂小结和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小康社会的有关知识,知道了我国小康社会的现状和发展的前景与目标,通过学习明确了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则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更注重精神、文化、环境质量等全面的小康,一个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大为缩小的小康。

课堂练习:

①(单项)xx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a、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

b、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c、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

d、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                     答案:a

②(多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新要求是:

a、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b、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c、建设生态文明

d、人民生活同步富裕                                 答案:abc

小结本课内容,加深印象,课堂练习    巩固知识

★ 课后探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什么必须坚持贯彻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导学生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和人民生活发生的重大变化,从实践中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事实,展望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

20 9386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