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评课稿 语文评课稿【参考5篇】
【导言】此例“语文评课稿 语文评课稿【参考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语文评课稿【第一篇】
王老师讲了一节语文课《雪》,我想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表述。
一、学生学习
课前王老师发了导学案,学生通过预习,已作了下面的准备:了解了作者是谁,作品有哪些,掌握了生字词。通过检测,看得出学优生与学困生都作了准备,已养成了预习的习惯。
所有学生大部分时间都能认真倾听老师讲课和同学们的发言,很多同学还边听边记笔记。师生互动,小组合作探究效果显著。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比较多,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好,预设的目标达成度高。
二、教师教学
课前,王老师精心准备了课件,找了很多雪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雪的`过程中引起共鸣。王老师的讲解清晰,结构合理,契合主题,语言简洁,语速适中,节奏均匀,边讲边板书,学生能从板书中抓住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王老师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在学生初读感知时为学生设计了:作者为我们描述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这两个地方的雪有何不同?
到了整体感知环节,王老师设计了下列问题:1、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对于江南的雪作者有没有遗憾?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这为什么是遗憾?3、在描写完江南的雪之后,转入对朔方雪的描述中,北方的雪孤独寒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通过设计这些话题,学生进行有效阅读,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非常有效,课堂效率高。
三、课程性质
《雪》这篇课文位于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散文诗单元,学习本单元,要加强朗读,注意课文中的联想与想象,学习抒情性语言,“让我们透过文字,去捕捉作家们的情感律动,去感受他们心灵的无限风光。”王老师在处理教材时注意到了这些方面。她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品味、读中领悟,对于江南雪和朔方雪的各自特点,王老师也是通过各种教学途径让学生揣摩领会,尤其是王老师带领学生反复比较作者在对南北不同雪景的描绘中所寄予的精神追求并从中感悟人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方面都很值得称道。
四、课堂文化
学习目标关注高级认知技能,教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关系紧密,学生参与课堂人数多,课堂气氛活跃,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语文评课稿【第二篇】
大家好!下面我就师维老师《遨游歇后语王国》这一课进行经典型评价。我将从三级联动,即主动,能动,互动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首先我个人认为主动与能动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将主动权越多的放出,学生的能动性就越强。主动与能动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就师老师这节课,师老师能将主动权很好的交给学生,学生能动性大大提高。从一开课开始,用趣味歇后语导入,激发了学生兴趣。
再有在第三个教学环节中,老师讲主动权交于学生,学生自主诵读,讲解自己积累的歇后语,活动中,学生积极性,课堂达到高效。
老师交出主动,学生更好发挥能动。
在互动方面,本节课单元组小动2次,大动一次。在互动的过程中,做到了动静互动的自然。单元组分工明确,能够相互关照,认真倾听,做到资源的共享。基本达到单元组活动中学生的六项指标,即,角色分工,亲和力,关注,倾听,资源利用,分享成果。
师老师在2次小动中引导收集,整理歇后语,将生生互动很好融入单元组活动。
最后我想说下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1.在交互与表达中,应该给学生多一些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以提高学生的评价,纠错,补充,表达能力。
2.关于大动和小动,不在意固定人数,而是活动的。范围。师老师在第三个环节中,分组时,提出是大动,展示时时4---5人组。而在第四环节中,成果分享,全班以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互动交流,此处为明显的大动。
以上是我谈的自己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大家多批评指正。
语文评课稿【第三篇】
聆听了迟xx老师执教的《鲸》这一课,我感受到一个鲜明的特点:用“找找说说读读”方式领悟说明方法。由于本文是1篇说明文,迟老师在本课教学时,着力于让学生辨析文中哪些语言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这一教学目标的。确落实比较到位,也比较明显地区分了说明文与其他文体课文学习的不同。比如在学习说明方法非常集中的第一自然段时,她先让孩子们回顾曾经学过的说明方法,然后从文中找出相关句,说明理由,以此对学过的说明方法进行巩固,然后再引出新的说明方法,最后进行朗读训练,一步一个脚印。在“找找说说读读”中不但落实了教学重点,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值得商榷的是,说明文这一文体,其实在三年级时学生已有接触,对于列数据、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学生都不陌生,在本课学习中,迟睿老师把重点落实于寻找句子区分运用何种方法,个人认为有点定位太低。是否可以在辨析哪些语言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之后重点体味说明方法带来的不同表达效果,然后在拓展写话时,让学生学习运用说明方法写,而不是训练把文本的第三人称式表述改成第一人称式表述。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课稿【第四篇】
听《圆明园的毁灭》:总的感觉是老师用语文的规律和特点教语文,体现了真语文的特点。一是抓住语文点训练学生,用语文的办法解决语文的问题。比如老师说副题,让学生补充主题,体现了语文知识训练,也拓展了学生思维。二是在讲课中抓住听说读写四个环节整体推进。比如学生写了一黑板字,老师问同学,哪一个字最漂亮,大家一致认为可耻的“耻”字,引导学生工整书写,再比如朗读,老师经常提醒学生,你应当用眼光与同学交流,有效指导学生有声语言与辅助语言的综合运用。三是老师引导学生在课堂进行讨论,完成让学生充分表达的功能。这是一堂展示性的课,也就是说通过这堂课,我们可以看到老师长期以来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成果,如无平时的训练,这样类型的课是很难上下来的。
这堂课存在问题主要是:课堂应体现出教师解惑的过程。试想,如果学生什么都会了,这堂课还有上下去的必要吗?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和解惑作用一定要体现出来,这是真语文之真应有的含义。还有,学生说了那么多主题,呐喊、阿Q精神、仇恨等,其中一个学生的主题是《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如果老师能抓住这个点深问一句,点拨一下,对启发学生思考会更有帮助。
语文评课稿【第五篇】
今天听了三节课,其中田霞老师执教的《景阳冈》一课,在教学设计上很有创新,
1、唱学生熟悉的喜欢的《好汉歌》,情景导入;
2、预习汇报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课文共分几部分;
3、按要求独立阅读课文,再让所有学生自个儿尽情地说一说。
4、自主研读,交流、感悟人物形象。
提出武松究竟“神”在哪里?从课文哪些地方最能表现出来?用笔读课文(默读、点划),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两处,告诉大家。
要求学生结合初读课文的感受,用一个字赞扬武松,教师把赞扬字写在黑板上。(“勇敢、机智、豪爽、倔强”等)
5学生班级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并落实训练。
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
一、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新课标指出:教材作为一个“范例”,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重新组合,灵活处理。《景阳冈》这一课,教材中的教学目标是: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4段、说说事情的起因和结果:
(1)店家只给武松师三碗酒;
(2)武松不听劝要上景阳冈;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
这个教学目标难度不大,学生经过读课文,基本上能够顺利完成。而本节课,教师则根据教材的特点,创造性地把目标定为:学习武松打虎和打虎前的内容及相互关系,学习通过语言、心理、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
二、精心设计,实施自主、合作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自主学习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经过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及合作学习,获得主动发展的过程。本节课,教师为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共铺设了4层“台阶”:
l、读武松打虎的内容,找出描写武松的。动作的字词。
2、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武松的特点。3朗读打虎前喝酒上山的情景,体会与打虎片断的关系,突出武松的语言特点和的性格的关系。
三、突出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
没有把理解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按段落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抓住重点。
1.酒量惊人。“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但凡客人来我店,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风。”
2.胆量过人。
(1)武松笑道:“……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2)武松看了看笑道:“……我怕什么!”
(3)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4)武松自言自语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武松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不怕”的?说的语气有什么变化?当时武松会是怎样的心理?你读懂了什么?)师生讨论交流。生板书“胆量过人”。
3.力量超人。“武松双手抡起哨棒,……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了下来。……把那条哨棒折成两截……”“……揪……按……提……打……”训练读第11自然段:
(1)生自读第自然段,要求读出动作词;
(2)师读“大虫”,生读“武松”,随机提示“情况紧急,武松动作要快、有力”;
(3)学生自由结对朗读;
(4)请自认为读得好的两对比赛朗读。请读“武松”力量大比较到位的选手板书“力量超人”。
4.机敏胜人。从武松三次“闪”读出“机智”或“机敏”。师点拨,“闪”’这个动作字跟哪些字比较接近?“闪”与“躲”在这里哪个字用得更好?用“闪”对表现武松的形象好在哪里?仔细读读课文第9自然段,并结合上下文,小组讨论后交流。师生小结三“闪”表现了武松“机敏胜人”,并请一生板书,全体学生自读第9自然段及上下文,体味武松的“机敏”。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统习,要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在设计上,教师注意把理解与运用紧密结合起来,把理解作为基础,突出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通过练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方法。
四、请学生结合现在环保谈谈对武松形象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不足之处:
1、教学准备不足(准备录音磁带更好)
2、在分析课文把握人物特点时抓住了语言、心理、动作描写特点,但在写作方法指导上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