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评课用语 语文评课稿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语文评课用语 语文评课稿精编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语文评课稿1

郦道元的《三峡》这篇散文,富有诗情画意,布局自然,思路清晰,摇曳多姿,融情于景,的确是1篇美文。封潇老师就以“美”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品中悟,悟中学。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读得多,说得多,老师适当的点拨,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得到美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封潇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这些亮点:

一、反复朗读,感受美景

在“诵读课文,感受美景”这个授课环节,教师授以“诵读方法”指导,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和感情。通过学生听教师范读,学生展示朗读,教师引导再读、全班齐读的形式,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构思精巧

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共四部分,识文、寻景、绘景、写作收获,教师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赏析和品味。

三、品味语言,赏析美景

“寻景”是本课教学的一个亮点,教师请学生从文章中寻找三峡的美景,由“峡”字引入,“峡”即两山夹水,奇妙引导学生明确文章的美景即山和水,然后利用“我从文中的。话看到了。景的句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寻找美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抓住句中关键词分析山水特点,指导学生朗读,并解决重点字词的意思,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突出“对话式”的教学特色。

教学建议:

1、根据学情,合作交流,理解文意这一环节不可忽视。初一学生应学会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圈点批注,补充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内提出,然后学生讨论解决,教师适当点拨,同时引导学生划出本课的重点字、句,学生读懂了文言文,理解了基本内容,才能进行分析文章内容。可是公开课上由于时间的问题,如何处理还字词和文意的理解还真是有些困惑!

2、在品味语言,赏析美景,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风景、语言三个方面来追踪“美点”,重点探究三方面的问题:

(1)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抓住了什么特征,用什么方法来写。

(2)写水时怎样安排四个季节的'顺序,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顺序?

(3)写三峡四季景色中有许多精彩的词语,你能找出这些具体的词语,以此来赏析各个季节的美景吗?学生通过这个环节对本节课的学习有系统、完整、深刻的印象。并且体会到作者在本文的多种写作技巧,更接近了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鉴赏和审美。

3、在初读课文的环节中,学生对同学的朗读进行了评价,因为是初读,所以更应该侧重于对字音、断句、节奏的把握方面。而在听了教师范读以后,可以侧重于对情感的指导。所以教师的配乐范读这一环节是不是应该放在理解文意之后,或者放在“品味语言、赏析美景”之后。这样以来学生的朗读才能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

语文评课稿2

文言文阅读是一块硬骨头,需要慢慢啃,反复练。考试技巧的训练,高三文言文复习肯定要进行,但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有针对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训练,才有效果。对翻译题,许多师生也很重视,但结果不妙。

李冬慧老师对文言文复习,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一、突出复习重点,强化翻译训练。文言文翻译题是一种综合性考查,它涉及到的文言文常见语言知识(或现象)包括实词的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常见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等等。把翻译作为文言文复习重点,能以点带面,突出重点,这是符合学生实际的。做翻译训练时,应注意

(1)重视朗读。利用早读时间,有计划地让学生多课本上的文言文,适当地读一些课外的篇目,如《史记》、《古文观止》中的篇目,多读能强化语感。

(2)重视笔头翻译。笔头翻译讲究表达的规范性,讲究表达严谨语言流畅,而口头翻译往往忽视这方面的要求。笔头翻译可以放在课前5分钟进行。

(3)重视文言文常见的语言现象的反复梳理。命题者选择文言文翻译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往往选择那些带有重要的文言现象的句子,并且将这些重要的文言现象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做翻译题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文言现象,并要求学生在答题时把它们很好地体现出来。每次答题后,应要求学生自觉归纳总结,以求强化。

(4)重视培养联系语境推断句意的能力。有的学生在做题时,会因为眼前的一片树叶而挡住一片森林,会因为一两个难词难句而不能快速顺利地理解全文的意思。训练时,老师要让学生明白句段篇的'关系,使他们能结合上下文推断句子意思。

二、精讲多练,强化解题要领。强调老师的“讲”要精,要及时。讲,要抓住要害,让学生明白失分原因。在学生明确了文言文考什么、怎么考,复习什么、如何复习,做什么题、如何做后,设法让学生多练。

三、强化文言文的解题要领。阅读文言文时,首先要整体把握文意,对个别难词难句,不要纠缠,做个标记,暂且放过。其次要善于借助语境,借助题干与选项,揣摩文意,在答题时,可以先做第4小题,再做前面的实词虚词题和信息筛选题。至于,做实词词义判断题时常用的代入法、语境脉络、字音字形、语法位置、成语比较法等判断法,做虚词题时常用的词性、位置、意义、语气、搭配等判断法,做信息筛选题时常用的排除法,做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题时常用的命题思路的判断方法等等。

李冬慧老师提出的以上建议中肯,实在,可操作行强,也为后面文言文的复习开了好头,确实值得我们借鉴。

语文评课稿3

这篇课文是1篇美文,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现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具体描绘了月亮湾从村前到村后的美丽景色,读此文犹如在文中走,从而也使人们深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借助教材,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月亮湾景色的美丽。教者利用多媒体有效地和语文教学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走进月亮湾,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语境中感悟月亮湾的美丽,体会这个小村子里到处充满欣欣向荣的景象。

侯慧娟老师这节课上的很生动活泼,能紧扣本课制定的教学目标。巧妙地突破了课文重难点,通过教者生动的语言和电教的充分运用引导学生走近月亮湾,从而一步步的体会村子的美丽。

1、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

在学习类似与写景之类的文章时,想象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光靠学生的空想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侯老师正是注意了这点,利用多媒体这个很好的渠道,采用出示图片,播放音乐、标注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帮助学生体会到文中的美景,从而自发地读出文中的美感。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也没有忽视学生自身对文本感知,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互增互补。

2、抓住关键词,通过反复读,理解课文内容。

听完侯老师课的最大感受是全文抓住了关键词“美丽”,它以这个词贯穿与整个课文。比如在讲授第二自然段时抓住“月牙一样”、“绕着”等词语,让学生了解月亮湾的地形和地名的由来,体会月亮湾依山傍水,环境十分优美。再抓住“一群群”、“清清”、“灿烂”、“开满”、“绿油油”等形容词引导学生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感受月亮湾山清水秀,相应成趣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3、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照顾差异,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侯老师在教学时注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如在教学第二段时以“你认为月亮湾还美在哪儿?”这一问题抛下去,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学习,在自由、形式各异的朗读活动中读读、议议、评评、再读读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这样较好地体现了自主学习、自悟自得的主体教育思想,同时,侯老师还能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设置不同的教学环节,层次分明,给不同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和培养。

语文评课稿4

今天有幸听了我校郭xx老师的一节课,使我感受良多,下面简单的说一说我的一些看法。本课是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语言浅近明快,亲切生动,富有儿童情趣。课文精美的插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有利于理解诗意。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利用课文情境,加以音响效果,带给学生愉快的情绪和舒畅的心情。让学生在蝈蝈的美妙声中,迅速产生对夏天的遐想。多媒体配乐范读,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了夏天的美,对课文的向往自然产生,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调动,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为课文教学创设了一个很好的“乐学”氛围,并且很快拉近了师生距离。

二、以人文本,张扬个性

郭老师充分利用文中“想变点儿什么”的一问,启开了想象的闸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想像空间。《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学生的内心感受是丰富多彩的,不尽相同的。郭老师在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通过朗读来交流,从中体会到的夏天的特点。在这一过程,展示了教师对教材的充分理解,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阅读中独特的感受。

三、理解感悟,落在实处

有这样几个亮点:例如,对“透明的雨滴”的理解,老师让孩子们观察画面,并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一阵风吹来,小雨滴在绿叶上滚来滚去,感觉怎么样?”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舒服”,然后指导朗读,学生很自然地就能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在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诗歌中优美的词句时,郭老师的教学环节中有这样几个亮点:例如,对“清凌凌”这个词的理解,郭老师没有直接用语言表述词语的意思,而是让学生通过看图描绘河水给自己的感觉,从而顺其自然理解了词意,并且送词“清请的、清澈见底”让学生积累,并读出了感受;又如,在第3自然段中,“穿梭”一词的理解是一个难点,学生仅仅凭静态的图画并不能领会,郭老师采用的是把学生带入情境的方法,由一位学生戴上“蝴蝶”,全班学生作为“花朵”,“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此时毋需多言,这一动作已经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了“穿梭”一词。同时,小“蝴蝶”们穿梭的快乐也感染了全班,使得学生得以在这想象的空间里沉醉和抒发;在对课文重点部分的`品读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体会小鱼嬉戏的自由,雨点歌唱的快乐,带给学生诗一般美好的意境,以“夏天来了,我想变成。”的句式,鼓励学生进行再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以读促悟,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提升了诗的主题。

在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郭老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通过朗读、想象、表演、阅读等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点燃学生情感之火,加上老师的投入,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状态,情不自禁地走进文中,和文本进行心灵的碰撞。

20 29533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