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单元教案例文模板【参考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互动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应用意识。课堂氛围活跃,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六年级数学单元教案例文模板【参考8篇】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六年级数学单元教案例文【第一篇】

使学生会解答两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的不同思路,提高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检验习惯。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解答,并说一说题中的数量关系。

让学生画出线段图独立解答,指名说一说数量关系。

1、教学例1。

出示例1。(把复习题第1题中的“18”改为“13”,“2”改为“”)。

(1)引导学生用方程解。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得出: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长)列出方程:

解:设乙每小时行x千米。

让学生检验,写答语。

启发学生思考:根据以前学过的求总路程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引导学生列出方程,并解答出来。

解:设乙每小时行x千米。

答:(略)。

(2)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用算术方法解答?

答:乙每小时行千米。

学生独立思考,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共同订正。

(3)引导学生把两种解法进行对比。

让学生想一想: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思路有什么不同?

(4)完成课本第63页“做一做”题目。

2、教学例2。

出示例2。(把复习题改为例2。)。

(1)启发学生画出线段图。

“谁是单位`1`,数量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使学生明白:这段公路的等于两周修的长度和。

(2)学生列方程解答。

解:设这段公路全长x千米。

(让学生检验,再写上答案。)。

(3)订正后想一想:怎样用算术方法解答。学生列式计算。

答:(略)。

(4)完成课本第78页的“做一做”题目。

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用方程和算术解法思路有什么不同?

五、作业。

完成练习十六第1、3题。

六年级数学单元教案例文【第二篇】

使学生会解答两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的不同思路,提高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检验习惯。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解答,并说一说题中的数量关系。

让学生画出线段图独立解答,指名说一说数量关系。

1.教学例1。

出示例1。(把复习题第1题中的“18”改为“13”,“2”改为“”)。

(1)引导学生用方程解。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得出: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长)列出方程:

解:设乙每小时行x千米。

让学生检验,写答语。

启发学生思考:根据以前学过的求总路程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引导学生列出方程,并解答出来。

解:设乙每小时行x千米。

答:(略)。

(2)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用算术方法解答?

答:乙每小时行千米。

学生独立思考,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共同订正。

(3)引导学生把两种解法进行对比。

让学生想一想: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思路有什么不同?

(4)完成课本第63页“做一做”题目。

2.教学例2。

出示例2。(把复习题改为例2。)。

(1)启发学生画出线段图。

“谁是单位`1`,数量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使学生明白:这段公路的等于两周修的长度和。

(2)学生列方程解答。

解:设这段公路全长x千米。

(让学生检验,再写上答案。)。

(3)订正后想一想:怎样用算术方法解答。学生列式计算。

答:(略)。

(4)完成课本第78页的“做一做”题目。

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用方程和算术解法思路有什么不同?

完成练习十六第1、3题。

六年级数学单元教案例文【第三篇】

一、填一填。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计算比较简便。

=(),读作(),用口诀()来计算。

+4+4+4+4=1+1+1+1+1+1=。

4.在里填上+-或。

55=1073=5226=12。

5.根据口诀三六十八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

6.请写出4道积是12的乘法算式:()、()、()、()。

二、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四()()十五()四十二()十六。

()三十六()六十八五六()()五二十五。

三、计算题。

1.算一算。

53=42=66=36=。

44=61=23=55=。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12分)。

4()=24()6=183()=3。

()5=156()=304()=16。

四、看图列式计算。

五、解决问题。

1.一共有多少只蚂蚁在过河。

2.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1)一共有多少人在做操。

(2)踢毽子和跳绳的各有多少人。

3.

3元/盒6元/个2元/本5元/支。

(1)买4个文具盒需要多少钱。

(2)买5盒蜡笔和一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

(3)你还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试着解答出来。

六年级数学单元教案例文【第四篇】

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直线是()长的,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

2.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这个点叫做它的(),这两条射线叫做它的()。

3.角的两条边成一条直线,这时所成的角叫做(),是()度。

°的角是()角,57°的角是()角。

5.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是35°,另一个锐角应是()度。

周角=()平角=()直角。

7.直线、线段和射线中,可以量出长度的.是(),没有端点的是(),只有一个端点的是()。

8.钟面上有12个大格,时针走1大格是()度,1时整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较小角是()度,4时整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较大角是()度。

9.锐角()90°,钝角()90°而小于(),直角()90°。

二、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

1.同一平面内,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这三点可以画()条线段。

无数。

2.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

无数。

3.度量角的大小要用()。

a.三角尺b.直尺c.量角器。

六年级数学单元教案例文【第五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2、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进一步学习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从统计表里收集信息,并能用这些信息分析问题。

如何根据信息绘制统计图

一.基础练习,全班交流

1、练功房。

基础练习,了解统计图的种类。分辨什么数据用什么统计图描述更清楚更直观。

2、智慧树

(1)这是什么统计图?

(2)分析图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3)第3题,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3、实践大本营

提高练习。

让学生选择一题来绘制统计图:

(1)绘制统计图需要哪些数据?

(2)绘制统计图你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二、变式练习题

课件出示练习题。

学生看题,先集体分析题目,一起探讨数学问题。

1、这是什么统计图?

2、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3、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4、你还有什么疑问?

小结:

通过这次练习,你有什么收获?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结复式统计图的理解与掌握

通过自主交流与探索,让学生自主选择。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六年级数学单元教案例文【第六篇】

一、请你填一填。

×7表示。13×45表示()。

+38+38=()()×()=()()。

千米的25是()千米,12米的47是()米。

4.一袋瓜子的重量是120千克,15袋这样的瓜子重()千克。

时=()分2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6.一瓶饮料310升,淘气喝了23,他喝了()升。

7.苹果个数的45是梨的个数,把()看作单位“1”;若苹果有。

40个,则梨有()个。

米增加它的14后是()米,比20米少15是()米。

9.一堆煤9吨,用去23吨,还剩()吨;一堆煤9吨,用去它的`23,还剩()吨。

×45○2758×109○58213×10○10×213。

二、请你来判断。

米的16和6米的17一样长。()。

2.男生比女生多14,那么女生就比男生少14。()。

3.两个真分数的和一定大于这两个真分数的积。()。

4.一瓶果汁58升,喝了38,还剩28升。()。

5.现在的体重比原来增加了211,是把“原来的体重”看作单位“1”。()。

六年级数学单元教案例文【第七篇】

第一节最大公因数。

本节知识点:

如果数a能被数b(b不能为0)整除,a就叫做b的。

(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

2.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3.最大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总结:

a.列举法:1.先找各个数的因数。

2.找出两个数公有的因数。

3.确定最大公因数。

b.用倍数关系找: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较小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c.用互质数找:两个不相等的质数,最大的公因数是1。

d.用相邻两个自然数找:相邻两个自然数(0除外)的最大公因数是1。

第二节最小公倍数。

本节知识点:

1.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解法二:短除法。

所以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2×3×3×5=90。

求最小公倍数方法总结:

2.如果较大的.数是较小的数的倍数,那么较大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

最小公倍数。

例如:9和27的最小公倍就是27;。

27和54的最小公倍数就是54。

3.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9和5的最小公倍数就是45;。

27和8的最大公约数也是216。

第三节最大公因数和。

最小公倍数比较。

本节知识点:

求两个数的。

最大公约数求两个数的。

最小公倍数。

相同点。

用短除的形式分解质因数,直到两个商是互质数为止。同左不同点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左边数相乘)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一圈数相乘)。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区别:

希望提供的北师大版五年级上数学二单元复习要点,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

六年级数学单元教案例文【第八篇】

教学内容:

冀教版六年级72、7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了解税收的意义、解决有关税收实际问题的过程。

2、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3、体会税收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依法纳税的意识。

重点难点:

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学生课前去进行各种税种的调查,初步了解它们的含义。

教学过程:

对,这个餐厅知法、守法,开发票对谁有好处?

开发票减少了餐厅的利润,但却增加了国家的税收,看来越来越多的人具有了纳税意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纳税的知识。

板书:纳税。

1、你知道哪些纳税的知识?

2、那今天这节课你还想学习哪些纳税方面的知识?

(什么是纳税?为什么要纳税?怎样纳税?……)。

3、要想更多更准确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或途径来学习呢?

(看书、查资料、上网、去税务局或向税务局的亲戚朋友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4、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纳税就是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纳税是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只要人人都有纳税意识,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

5、说得很好,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什么是纳税,为什么纳税,可作为小学生,光了解这些还不够,还应争当小纳税人,学会怎样纳税!

教师介绍上网查询内容,纳税有哪几个步骤?

在这几个步骤中,哪个与数学密切相关?要运用到哪部分数学知识?

(百分数、百分数的计算)。

究竟怎样运用这部分知识呢?谁知道如何纳税?怎样计算税款?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税率。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板书公式:各种收入×税率=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简单的说就是指什么?(应交的税款)。

各种收入呢?是一定的吗?税率是一定的吗?你了解哪些税率(不同的税率)。

那我选这个3%的来还!为什么不行?(根据税种选择税率来还。)。

那你会哪种税种的计算方法?(消费税、营业税……)。

都会算了吗?看这道题会算吗?(例1)。

可能说,什么是应纳税所得额。

师:谁能帮助他?个人所得税怎样计算?

师:对,只要有工资收入的公民都有可能要交个人所得税!

(出示:个人所得税图表)。

能看懂吗?什么意思?

帮我算算好吗?(猜猜我的工资收入?)。

板书:2100+380—20xx=480(元)480×5%=24(元)。

谢谢大家,我一定会依法纳税的!

练一练1—4题。

如果没有,那老师这有几个话题想和同学们一起探讨!

主题。

1、你能为自觉纳税设计一句广告语吗?

2、如果我是税务稽查员,如何防止偷税、漏税行为?

3、我们能为纳税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纳税。

各种收入×税率=应纳税额。

230×5%=(万元)。

20 35361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