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精编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1

一、导学案的设计必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以前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主要是我讲、学生听。教室里只能听到我的声音和学生哗哗翻书或记笔记的声音,每堂课我都是固定的模式: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小结。时间长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逐渐地降低,而我也变得对学生越来越不放心,生怕哪个知识点遗漏影响学生答卷。导学案的设计,体现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及整节课的学习过程。学生知道自己在哪个环节该做什么、怎么做,而且能积极地去做,自觉自愿地去学。每一节导学案,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除了依据课标,我认为更重要的就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思想品德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在编、用导学案时,就要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延伸、拓展、整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出恰当的材料和问题,或者创设模拟化的情景,给学生搭建探究的平台,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

运用导学案之后,我的课堂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学生不再沉闷,平时不愿意学习的,也在拿着导学案思考。导学案使课堂变成学生的舞台,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

二、导学案的使用贯穿课堂的整个过程

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任务比起语、数、外还是要轻松一些,为使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走出来,也避免因学生每天要应付其他学科的预习而将思想品德学科的导学案搞丢了或出现抄袭的现象,我将导学案当堂课下发,当堂课完成。我的导学案设计的模式几经改版,现在是: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梳理归纳—拓展延伸—学习反思六个部分。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当堂课的任务都能完成。

举例八年级下册第六课第二节《珍惜学习机会》导学案的部分内容:

交流互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后组间交流)

假如遇到下列问题,你打算怎么办?

做作业时,遇到难题怎么办?

考试成绩不理想怎么办?

上自己不大喜欢的课,怎么办?

上自己不喜欢的老师的课,怎么办?

梳理归纳:(学生找出本节课的一个关键词,并用一句话说说理由。在关键词中提炼知识点,教师适时进行情感的升华)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效果很好,学生真正感觉到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走出来了,并且对学习思想品德学科的兴趣大大提高了。

三、不断改进和完善导学案的设计

以前,由于我们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师很少,一个年级只有一名教师,很少有集体备课的机会。总是自己想怎么上课就怎么编写导学案,自己想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点就让这些知识点在导学案中呈现,想让某个知识点重点掌握就在导学案中多出现几次。现在,我们教研组坚持尽量简单化的原则,用最简单的形式呈现最重要的内容。学生学起来不杂不乱、目标明确,老师使用也得心应手、方便快捷。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4篇《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2

试卷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B-0082-03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认真地研究中考,才能给学生以更科学的指导,使他们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中考考验。下面,笔者主要对2013年南宁市中考思想品德试卷进行分析。

一、试卷总述

南宁市2013年思想品德中考的范围与2012年的一样,涵盖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等4册书。整份试卷依旧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选择题部分和非选择题部分。前者共18个小题,每题2分,共36分;后者共3个大题,6个小问,共24分。试题紧扣课标,知识点覆盖率在90%以上,比较全面地考查了中学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知识。试题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紧扣时事热点,在试卷中出现了学生比较关注的“中国好声音”、网络游戏、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中国梦”等话题,充分体现了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试题设问比较严谨,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难易程度也比较适中,既能让考生有内容可答,又具有很强的选拔性。区分度较高的题目主要集中在问答题部分。今年的试题基本按照教材的顺序,即从易到难的顺序,使考生能在比较放松的心态下答题,减轻了考生的心理负担,使考生能够较好地发挥自身的真实水平。所以,总的来看,2013年南宁市中考思想品德试卷是一份比较科学、信度较高的试卷。

二、例题剖析

每年中考总有一些题目设计新颖独特,开放性强,能给考生以启发,能开阔考生的视野,这些题目让人印象非常深刻。今年的思想品德中考试卷也不例外,其中有很多非常有特点的题,给教师今后的教学工作很多启发,指引着其日常授课和中考备课。

(一)选择题部分

在18道小题中,涉及八年级下册内容的有6道小题,涉及九年级内容的有10道小题,考查知识全面,重难点突出,符合课标的要求。这些选择题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背景材料鲜活,时政性强。18道题中有11道题直接取材于新闻热点,充分展现了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的时政性。例如,第2题出现了“中国好声音”,第8题出现了“养老保险改革”,第14题出现了“中国梦”的漫画,第15题出现了“、等国家领导人的就职”,第18题出现了“2013的感动中国”等,比较全面地展现了中国近一年来发生的大事,使考生对国家大事有比较直观的认识。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突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多角度培养了考生的爱国、爱乡之情。

2.贴近考生生活,拉近与考生的距离。在题目中,有11道题选材于发生在考生身边的事情,容易激起考生的强烈共鸣。例如,第3题引用“同学间散布偷窃的谣言”,第5题引用“学生沉迷网络游戏逃学”,第7题引用“买到假冒伪劣产品”,第9题引用“南宁上林的优秀乡村教师”等。这些材料把中考试卷与考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论联系实际,并且可以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他们对思想品德学习的热情,为高中阶段的思想品德学习打下基础。

3.综合性强,迷惑性强。不少题目涵盖了2~3个知识点,有的甚至跨越了两册书,同时再加入迷惑项,十分考验学生思维的缜密性。例如第4题,不仅包含了漫画元素,答案还涉及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两册书,而且还包含了一个经典迷惑项。该题的①④选项涉及八年级上册的网络保护知识,②③选项涉及八年级下册的隐私权保护知识,②选项中包含了迷惑项“自觉制定相关法律,维护我们的隐私权”。第8题也非常有代表性,它的背景材料是社会的公平正义,属于八年级下册的内容,在选项中又结合了九年级的知识,考查了第三课的“根本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六课的“共同富裕”,能够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悉程度。

4.注重考查考生思维的逻辑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第11题考查的是“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的意义,是一道组合项选择题。这种类型的题目没有明显的错误选项,考生往往纠结于“是全选还是排除某一项”。该题的4个备选项分别谈到了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文明素养、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对外开放的形象、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形式,其中让考生有疑惑的应该是“提高对外开放的形象”和“精神文明的有效形式”这两个选项。清洁乡村怎么和对外开放扯上关系的呢?因为教材中有这样一句话:保护环境就能提高投资的吸引力和经济的竞争力。投资吸引力自然可以和对外开放联系在一起。最有迷惑性的是“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形式”选项,它没有直接考查考生知不知道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形式,而是先考查考生知不知道“清洁乡村”活动是属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给考生解题制造了障碍,不少考生因为没有理解选项与题干的内在联系,排除了这个选项,最终影响了得分。

总的来说,南宁市2013年思想品德中考的选择题相对于2012年思想品德中考的选择题来说,难度系数略有降低,只要教师在考前指导学生强化基础知识,注重相关知识的总结归纳,注重培养学生细致的解题习惯,考生应该可以很好地应对选择题的考验。

(二)问答题部分

2013年南宁市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的问答题基本上绕开了“中国梦”、生态文明、网络反腐等最热的时政热点,以开放式的问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真正了解,这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这次的问答题呈现出以下特点:

1.问法新颖。虽然历年中考问答题一直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顺序,但是今年在问法上进行了很大的调整。例如,第19题选用的材料是“食品安全问题”,其设问的角度不是“侵害了哪些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应该怎么做?列举解决此问题的解决方案”等,而是采用了全新的角度:“姚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为什么?”很多考生根据材料信息“判处姚某有期徒刑1年6个月”能很快答出是犯罪行为,但是面对“为什么”时,会因为思维惯性,从消费者权利方面入手,大谈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性。但是,这些考生忽略了这两个问题的逻辑顺序,题目第一个小问题希望考生答出犯罪行为,第二个小问题是考查考生是否能为前面的结论找出依据,主要应该从犯罪的判定依据入手。学生除要写出犯罪的三个特征,还必须表明往食物里添加福尔马林对人的生命健康有损,侵害公民的消费者权益,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若考生仅单纯写出犯罪的三个特征,没有联系材料,只能得4分。

2.设问严谨。2013年的思想品德中考试卷出题规范科学,表述严谨,充分展示了出题老师的出题水平和精心设计。例如,第21题的第(2)问“运用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知识评析材料二中交通参与者的行为”,题目一开始就为考生限定了答题的方向:“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知识”“评析交通参与者的行为”。其设问意图非常明确,只要考生认真审题,其答题方向就不会有太大偏离。首先,这是一道辨析题,考生必须得对评析对象有整体的定性,“是对还是错,是违法还是违反道德”;其次,评价方向已经为考生确立――“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交通违规者的行为很明显割裂了“一致性”,这个关键词不能少;最后,对违反交通规则的不良后果应该有明确表达。这样,考生的答案才能完整。不少考生忽视审题,一开始方向就错了,还有部分考生思考得不全面,遗漏了不良影响,造成较多的失分。

3.开放性强。本次思想品德中考试卷的问答题的最大特点是开放性很强,最突出的代表题目是第20题的第(2)问:“我国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人的城镇化有什么重要意义?”很多考生无法下笔,失分比较严重。其实,在材料中出题老师已经给出了试题的突破口――“农民不能享有平等待遇,城乡居民享有不同等的待遇”,这其实就是告诉考生:城镇化就是要解决城乡不平等。考生有很多知识点可以答,例如社会的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谐社会等。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考生要根据材料的有效信息,将陌生的名词转化为自己熟悉的内容,多角度、全方位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应对策略

教师研究中考试题会有很多收获,教师在研究的同时也是在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通过不断地研究中考真题,教师会不断修正自身对知识、问题的多元化理解,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知识,能够为来年的中考做更为充足的准备。通过分析2013年南宁市思想品德中考试题,笔者提出以下应对来年中考的策略。

(一)夯实基础,应对中考的新形势

2014年南宁市思想品德中考和近年来的思想品德中考完全不同,将会进行闭卷考试,这给学生和教师均带来很大的压力。闭卷考试意味着学生不能带着课本进入考场,这必将对未来一年内的教授新课和中考备考带来巨大影响,学生将很快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把重点放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上,提醒其不能死记硬背。在课堂上,教师必须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合理利用时间,除必要的知识讲授外,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在短时间内记忆知识,传授其记忆知识的小窍门,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在中考复习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夯实基础的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立足于教材和课标,对知识点进行逻辑归纳,重视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引导学生复习时,教师应对各课、各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使之系统化、网络化,同时,还要打破课与课、节与节和各年级知识点的界限,进行横向比较,通过归纳、对比,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基础知识。

(二)科学训练,重视传授学生答题技巧

训练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的必要手段。虽然每年中考的材料在变、设问在变,但是答题技巧却没有太大变化。笔者认为,教师传授学生答题技巧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使其能够准确地抓住材料和设问的关键词,真正理解题目意图。审题失误丢分最严重的往往不是问答题,而是选择题。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选择题中( )前面的小半句,这往往是选择题解题的关键。对于问答题,教师应提醒学生要重视材料和设问的关键字,要能够“翻译”问题,明确“问的是什么”。

2.总结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细化答题步骤,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每种题型一般都有大致的解法和相应的解题步骤。教师应当抓住适当的时机组织有针对性的训练,将相关的解题方法传授给学生。最好结合对模拟考试卷、课后重点题练习的评讲进行解题方法传授,使学生能够很快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讲评时,教师应该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利用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回答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在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答题技巧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目前,比较有效的方式是给出一段时事材料,让学生多角度地提出问题并且组织答案,教师及时进行点评,帮助学生发现思维上的不足。

3.教会学生冷静面对难题、怪题。在中考中,学生难免会遇到没有见过的题目、理解有困难的题目等,这往往是拉开学生差距的题目。教师应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利用有限的资源,组织好答案。例如,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不记得某些选择题选项所包含的知识点时,要尽可能利用所记忆的知识点,合理排除不必要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解答问答题时,没有见过相关的资料或相关知识,出现审题困难,应该充分读题,利用有限讯息将问题分类,再运用相关题型的答题技巧,若不记得相关知识点,可以试着在选择题中搜索有用的讯息,使自己有内容可以写,使自己的答案尽量接近正确答案。

4.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思想品德答卷需要书写的内容很多,用语规范、表意明确是思想品德问答题得高分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平时的授课中,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用思想品德学科专业术语答题,学会提炼和运用书本的观点,同时,还应该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规范性,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思想品德学科书面表达的规律和要求,从而使答卷的卷面整洁、规范,回答做到全面、有条理、逻辑性强。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3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学业水平考试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7-0059-02

根据云南省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意见,我省将从2009年秋季学期入学的七年级学生开始,全面实施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针对即将到来的2012年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我们该怎么办?如何应对?下面从两方面来谈一谈本人的思考和理解。

一 2011年云南省各地中考试题分析

1.题型、题量及分值

2011年云南省中考命题仍实行各州市自主命题,按全省统一的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和分值、考试方式组织考试。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全省共有九套题,即:云南八地(大理、楚雄、文山、保山、丽江、怒江、迪庆、临沧)、昆明、玉溪、曲靖、红河、昭通、德宏、版纳、普洱。

从试题题型、题量看:除昆明只有选择题(20题)、非选择题(4题)两大题型24题外,其余八套题都是四大题型,即:选择(20或21题)题、判断(10或12题)题、问答题4或5题、分析说明题2题。

从试题分值看:全卷总分值均为100分。昆明市单项选择题有20题40分,非选择题有4题60分;其余八套题中,选择题有20题或21题两类,分值为40~42分;判断题有10题或12题两类,分值为10~12分;问答题云南八地有4题24分,曲靖有5题28分,红河、昭通、德宏、版纳、普洱均为5题26分,玉溪有6题28分;分析说明题除云南八地有2题24分外,其余均为2题22分。

从题型、题量及分值看,2011年云南省九套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延续了2010年的风格,基本与2011年云南省思想品德科招生考试说明与复习指导相吻合。

2.试题特点

综观2011年云南省各地(州、市)的中考思想品德试题,我们发现各地试题都能较好地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创设情境,全面落实三维目标,凸显自主探究,倡导核心价值,呈现出全新的课改评价理念。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能力立意、注重基础、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依次设置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个维度的目标。但如何认识“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在中考复习中的地位,是思想品德教师在中考复习中普遍存在的困惑,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各地中考命题都注重对本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查,如2011年各地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突出了对“认识自我”“违法与犯罪”“未成年人保护”“权利与义务”“交往与沟通及品德”“合作与竞争”“公平、正义与责任”“国情、国策与战略”等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了考试内容的基础性;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绝不是大量书本知识的简单再现,而是创设具体的情境,让考生多角度、多层面调用所学知识灵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命题会侧重对能力的考查,由此我们也可以窥见: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的发挥是对基础知识的运用;由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很难通过某几道试题真实检测出,因此各地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往往是渗透在对知识与能力的考查之中,侧重“引导”,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在反思中明理,在明理中导行,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学生答题的过程就是一次明辨是非、自我教育的过程。

第二,关注热点问题、彰显时代亮点。2011年云南省九套中考试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国内外重大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问题。突出对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生活热点问题的考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如“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嫦娥二号”“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上海世博会的理念及主题”“第十六届亚运会”“天河一号及京沪高铁”“2010年云南省全省生产总值及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地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十二五’规划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抗战胜利65周年及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等年度重大热点,试卷洋溢着浓浓的时代气息。

第三,选材呈现乡土化、生活化。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九套中考试题选取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土材料、“触景生情”的考生现实生活情境切入,小角度切入,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和处理有效信息、多角度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亲近社会、关注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走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误区。如德宏州的19题、37题均选取泼水节为素材;普洱市的10题、11题选取发生的身边事、37题选取普洱市的人文风貌为素材;曲靖市的35题、37题均以2011年曲靖市政府工作报告为背景材料;西双版纳州38题则以“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为背景;玉溪市的15题以抚仙湖的水资源保护成绩、38题则以2010年的经济成就、“十二五”规划为背景。

第四,整合教材、选题灵活、答案综合。一个考题往往会涉及多框题、多册教材内容,注重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综合性和开放性。在设问上,一方面能够根据情境,准确表达命题意图,带有明显的指向性和限制性,即使某些开放性试题也并不是让考生漫无边际地回答;另一方面设问方式新颖、巧妙、灵活,尊重考生的主体地位。

在答案设计上,一是注意尊重课本,答案要点化、要点精练化;二是倡导和鼓励答案的多元而不唯一,采意与采点相结合,学生答题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与课改新理念。

二 2012年学业水平考试对策

1.关注变化,适时调整复习策略

从最近得到的消息看,2012年云南省初中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考试至少有以下一些变化:

第一,考试方式的变化。根据《云南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和初中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考试方式的通知》(云教基[2011]33号)的精神,从2012年起,如果是省统一抽考思想品德学科,则考试实行闭卷考试;如果各州市自己组织考试,考试方式由各地确定。

第二,时间、题型、题量及分值的变化。根据《2012年云南省初中思想品德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简称“考试说明”)的初步分析看:考试时间由120分钟调整为100分钟。题型由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及分析说明题四个大题调整为选择题、问答题、分析说明题三个大题。题量除昆明外,其余各地由37~39题调整为32题,具体说就是选择题由21题调整为25题,删除判断题,问答题仍为5题,分析说明题仍为2题。分值的变化是,选择题由42分调整为50分,问答题由26分调整为28分,分析说明题仍保持为22分,总分仍为100分。

第三,考试范围的变化。根据考试说明分析,2012年考试范围为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较之往年减少禁毒教育的有关内容。

第四,选材的变化。从2011年全省九套中考试题可以看出,德宏、普洱、曲靖、西双版纳及玉溪五套试题均有选取本地的背景材料作为载体。

2.科学规划,努力实现复习效率的最大化

在备考复习中,目前主要有两种复习模式,即:线性复习模式和立体推进式复习模式。

第一,所谓线性复习模式是将全年的复习安排为一轮或两轮,第一轮(4月底前完成)主要是围绕考试标准对教材知识进行系统梳理,这个过程主要实现夯实基础。第二轮(5月~6月)以专题复习(知识专题和热点专题)为主,实现知识重组和用热点问题带基本知识,着重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能力以及全方位的综合训练和查缺补漏,以实现全面复习、提升能力的目的。

第二,所谓立体推进式复习模式是“全面展开知识专题的复习”“科学定位时政热点的复习”“全程贯彻解题方法的指导”三位一体有序推进。

以上两种复习模式各有优缺点,在备考复习中采用何种方式关键取决于学校实际、学生实际和教师实际,以提升复习效率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即可。

3.用好三本书,逐层细化复习要求

学业水平考试备考复习要用好三本材料,一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二是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它告诉我们学科知识要考哪些、如何考,以2012年为例共规定59个考点;三是教材,考试标准与考试说明明确考点,教材则明确了每个考点的知识边界。复习时切忌照本宣科,要紧扣教材,依据考试标准突出主干,抓住重难点、梳理主干知识,做到“以干带枝、融会贯通”;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进行整合,并学会运用基础知识去认识、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现实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判断。

4.深化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要与时俱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过去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改变重知识、轻能力,重训练、轻思考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努力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5.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复习针对性和时效性

“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已成为中考思想品德命题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关注社会生活,特别是要注意收集、整理与《考试标准》中规定的主干知识紧密相关的时政、乡土和生活热点。

第一,要关注的全国性时政热点就有“党和政府的重大会议”“‘十一五’经济建设成就”“‘十二五’规划”“关注民生”“抗灾救灾”“西部大开发”“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天宫一号和神州八号的交会对接”等。

第二,乡土热点要关注年度范围内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方面的重大成就或存在的问题,如“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云南省201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云南桥头堡战略”“各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及‘十二五’规划”。

第三,生活热点需要关注“网络”“关注留守学生”“追星”“考试作弊”“生命教育”“学会依法自我保护”“正确处理与老师和父母的关系”等问题。

根据以上热点,进行合理分类,将国家、省及州市的新闻热点划分为同一类,突出一个主题。要围绕主题回归教材,引导学生对搜集到的热点作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注重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6.科学训练、提炼方法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4

关键词:教学情境;情境教学;教学实效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本人经过多年的思想品德教学实践研究,认为在思想品德课中合理运用情境教学,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具体教学中如何运用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了以下一些做法。

一、案例模拟情境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学生在课堂中具有主体性,是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的人,他们不是简单地配合老师完成课程目标的配角,不是为了教学需要的配合者,是学习的主体。案例模拟情境方式非常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知识不是单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构建的。无论从学科特点、本质要求,还是从新课程理念角度来看,案例模拟情境教学都为思想品德课添加了不少亮点和吸引力。如我在上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男生女生》这节课时,了解到该年龄段的学生对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也比较敏感,他们很想说但又不敢说。于是我提前在网上找了一些男生女生交往的模拟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心理医生或老师的角色,针对这些模拟案例为同学进行心理疏导,请学生当大夫、老师,诊断病情并开处方。这节课通过模拟情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现实生活情境

新课程基本理念强调: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因此,有效的课堂情境不单单要结合课本教学内容,更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必须是学生亲自经历的实实在在的生活或学生可以接触和了解的生活。如在上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网络交往》这一课,我设计了“甲(男)、乙(女)两个大学生的QQ聊天记录”这一情境。首先,我展示了甲、乙两人在短短的一个月内网上的聊天交流记录,从陌生人发展到在W上确定男女朋友关系,最后甲因为家里有急事要向乙借两万元钱。根据这一情境,我设置了一个问题:乙同学该不该借钱给甲呢?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同学们有三种观点:一种是钱该借,理由是甲同学家里真的有困难;一种是钱不该借,原因是甲同学可能是骗子;还有一种是乙同学应该详细了解情况后再考虑要不要借。接着,我又展示了甲、乙同学后续的QQ聊天记录,乙毫无疑问地答应了甲的请求,并通过多种方式想办法把钱借给了甲,结果甲领完钱后的第二天在网上莫名消失了,乙同学再也联系不上他。针对这种情况,我随即又抛出了以下问题:这个案例对我们今后的网络交往有何启示?因为设置的这个情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跟同学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大家很有发言欲望,都有自己的独特看法,也很渴望得到其他同学的建议,所以在本节课的讨论中,同学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热情高涨,激烈讨论后结合课本内容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三、贯穿全课情境

一节课要教学多个内容,因而应创设典型情境,贯穿全课,从而提高情境的利用率,使课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目标浑然天成。在上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师生交往》这一课时,我首先设置了一个情境:小品《教室风波》。内容大致是这样的:物理课上,物理老师因为发音错误,某同学不顾老师的面子当场指出老师的错,导致老师下不了台,结果师生之间在课堂发生口角,矛盾愈演愈烈。通过设置小品的续集(该同学在当晚与老师QQ交流并道歉),我设置了以下问题:(1)如果你是某同学,站在老师的立场上,应该怎么做?(2)老师对我们的批评对不对?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3)老师读错字能否被原谅?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老师的错误?随着情境与问题的展开,自然地展现了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师生配合默契,一个情境贯穿全课,水到渠成,把原本复杂的课本内容连成一体,各个知识板块紧密相连,使课堂教学如行云流水,不仅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而且简化了情境转化造成的时间浪费、知识连接生硬等缺点,还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的课本知识记忆更牢固,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四、服务教学目标情境

情境创设是为教学服务的,是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许多老师为了让学生开心、愉悦,过分追求“热闹的场面,创设的情境目的不明确,脱离教学目标,或是情境过于花哨,缺乏价值取向。整节课上下来,学生热情很高,但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没有实现。因此,情境创设应该摒弃浮华外表,要着眼于它的实际功效,要围绕教学目标,要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如在上八年级上册《孝敬父母长辈》这一课时,我运用了本年度最美孝心少年梁维月的视频情境。视频中的梁维月是甘肃环县一中学生,5岁的时候,梁维月的妈妈离家出走,弟弟聋哑,爸爸高位截瘫。小维月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已经瘫痪八年的爸爸没有肌肉萎缩,更没有生过一次褥疮。梁维月一边努力学习,一边用她那柔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虽然日子过得很艰难,但她咬紧牙关,始终以微笑面对生活。视频中的梁维月每天如何起早贪黑,不辞辛苦地为家人奔波的场景感动着很多学生,我看到班级不少女生偷偷地在下面抹眼泪。本节课通过设置这个情境,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看视频了解同龄人的故事,感受视频中的梁维月孝敬父母长辈的真挚情感,并以同龄人的力量影响着学生,增进学生对“孝敬父母长辈”的认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并感同身受,以梁维月作为自己的榜样,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以实际行动落实到日常的行为之中。通过这一视频情境,本节课就可以很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20 561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