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丰碑》的教案(最新21篇)

史莱克 分享 时间: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与历史背景,探讨坚韧精神与奉献价值,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与热爱,如何更好理解这些主题呢?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语文《丰碑》的教案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语文《丰碑》的教案

丰 碑 篇1

教学要求

1.学习军需处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会用“湿润”、“晶莹”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并按要求背诵课文。

2.学习作者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安排材料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题“丰碑”的深刻含义。知道“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的内涵。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仪、图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从审题入手先说说“碑”有几种?为什么要建碑?“丰碑”的“丰”在这里什么意思?那么这座丰碑是谁呢?是用什么雕刻的呢?我们就来看课文。

二、读课文,学字、词。

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应的问题。

2.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自学要求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字义。

(2)读通课文,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课文层次,分段。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字音: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字音。

如“劣”(li )不读(l )

2.字形: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碑”的笔顺,与“脾”“卑”“啤”区分;“倚”与“椅”区分;“豹”的偏旁不是;“润”不要多写一点;“覆”下半部的“復”注意是“一横”。

3.词义: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

4.读课后“读读写写”中词语。不理解的大家讨论。

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思考题。

(课文记叙了红军在冰天雪地里行军,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都发给了战士们,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被冻死了的感人故事。)(分3段)

四、练习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质疑,做好记号。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问:军需处长是做什么的?军需处长是管理负责分发棉衣的处长,却因为没有棉衣被冻死了。这是为什么呢?

二、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老师板书:环境恶劣残酷;军需处长被冻死;晶莹的丰碑。)

三、读讲第一段

1.自己朗读课文第一段。从哪儿看出环境恶劣残酷?读后在书上划出词、句。

2.谈理解,大家讨论。

3.这里对于环境天气的描写用的笔墨比一般的课文要多,这是为什么?(衬托红军战士的坚强。)

四、读讲第二段

1.指名读这一段,大家思考:知道有人冻死,到看到冻死的人再到知道冻死的人是军需处长后,将军的神色有什么变化?划出其神态描写的词句和动作描写的词句。

2.朗读所划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这样的神态和动作说明什么?(说明将军很关心战士们,体现了将军对战士的爱。这一点在第二段中已有所体现。)(体现了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高敬意。)(投影打出)“将军愣住了……军礼”分析此句。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体会将军感情的变化。

五、朗读第十二自然段,背诵一遍

1.问:为什么这样一个军需处长会使将军和战士们对他产生如此崇高的敬意呢?

(因为他身为军需处长,军队里有很多的棉衣,却没给自己留一件,都发给了战士们。自己却在冰天雪地里冻死。这种先人后己,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实在是感人,可歌可泣。)

2.看插图。(或打出投影图片)

那么这是怎样一个军需处长呢?我们来看。谁来把这幅图描述一下儿。

3.我们看书上是怎么描写的。齐读第七节,划出书上对军需处长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结合插图,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军需处长神态十分镇定自若,说明他心里十分坦然。因为他在这种恶劣残酷的环境里,没让一个战士冻死,而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说说中心是什么?(赞扬军需处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4.指名朗读,大家看插图,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大家齐声朗读,并背诵这一节。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背熟第7节和第12节。

第三课时

一、背诵第七自然段,引入本课时。

齐声背诵第7自然段,投影打出插图。

背完问:军需处长为什么能在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先人后己,舍己为人呢?(他忠于革命。)

二、学习最后两自然段,思考

1.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晶莹”什么意思?

(因为他有纯洁的心灵,崇高的品质。)

2.分析句子。(投影打出)讨论后进行朗读训练。

“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还会属于谁呢?”

(问:“那声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大家讨论回答。(那声音是指在军需处长精神鼓舞下,战士们充满胜利信心的坚定的脚步声。)(因为①在红军队伍中有很多像军需处长一样的干部和战士。②军需处长的精神鼓舞着大家,激励着战士们,使大家精神振奋,对胜利充满信心,有高度的凝聚力。因此一定会胜利。)

3.课文中两次出现“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各自包含什么意思?

(第一次感到很突然,不知说什么好,想着看情况再说。第二次被军需处长的精神所感动,说不出话来。)

4.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三、练习背诵(第二段是重点,详写;侧面烘托前后照应)

板书设计

( 教学设计者:张凤英)

《丰碑》的优秀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创设情景,缩短时空距离,使学生真正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学习目标:

1、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2、感知作者按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风雪交加的情景,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联系上节课所了解的内容)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析题:

同学谈了许多,但我们可以归纳成为一个大问题: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呢?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导入。课件)

三、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多媒体。课件,概括第一部分内容。

(2)为什么说红军面临的是严峻的考验,课文怎样描述的?

A、画出重点词:

可能……可能……可能……可能……

B、边读边画出描写“冰天雪地”的句子,说说笑笑自己的理解。

C、你想象一下还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3)将军思索什么,疑虑是什么?他的心情怎样?

——将军很担心,说明考验的确很严峻。这支队伍在未来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可能存在。无论哪一种可能存在,都足以摧毁我们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更何况是几种“可能”一齐出现呢!在这种情况下,将军不得不考虑这支队伍能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2、抓住重点段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

(2)将军为什么楞了一下?他什么话也没有说,快步向前走去说明了什么?他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在学生回答时引导学生看。课件感知当时的情景,了解军需处长牺牲的形象。)

——冻僵的军需处长什么样?请大家画出他的动作、神态、穿着(用不同符号),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这些充分体现出军需处长毫不利己、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3)理解将军的心情。

——你知道冻僵的老战士是军需处长,将军知道吗?他面对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心情怎样?(用。课件联系有关句子使学生感受当时的情景)

——郎读,读出将军的感受。

(4)当将军知道被冻僵的是军需处长时,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在想什么?(学生回答后听课文录音,感受军礼的庄严及将军由衷的崇敬之情。)

——比较句子,体会军礼的庄严,感悟无比崇敬之情。(见。课件)

(5)理解“丰碑”的含义。

——联系13段结合上文谈谈为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呼应开头问题)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丰碑的本义和比喻义,进一步体会军需处长的形象在将军和战士及我们的心目中已成为一座丰碑。

(6)假如让你为这位军需处长在雪山上立一座碑,你会怎样设计这个碑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为这为军需处长在心中画一座碑吧!(放。课件中的音乐)

——学生描述后出示。课件中设计的碑。

3、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结合最后一段理解战士们的'脚�

——沉重:失去军需处长心情沉重。坚定:为军需处长的精神感动且受到鼓舞,�

(2)看。课件,比较句子,进一步体会战士们无比坚定的信心,体会这个信心是军需处长的克己奉公、舍己为人、毫不理己的精神所带来的。回答了将军最出的疑问。

(3)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四、小结:

军需处长用不朽的形象回答了将军最初的疑问,这座晶莹的丰碑不仅感染了将军,坚定了这只队伍的信心,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让我们把这座碑永远牢记在心中吧!

《丰碑》的优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有条理地将思想内容表达清楚的。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配乐导入。

1、师: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英雄儿女不惜抛头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中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2、学生借助学习网站中“忆海畅游”网页自由选择浏览一下图片、录象或文字资料,加深理解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同时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讨论交流。

三、再读课文 。

1、师:让我们穿过时空的隧道,再读课文,在文章开始和结尾处找出两个带问号的句子;

2、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后齐读。

3、第一句是将军的思考,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呢?在课文中找一找。

4、学生找出四个“可能”后,师生合作读句子。

四、重点突破,精讲赏读。

1、(过渡)如此恶劣的环境,让所有人都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那么这支队伍有没有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

队伍在继续前进,展现在将军面前的是一幅感人至深的画面。

(CAI课件出示画面,教师配乐感情朗读第七自然段。)

2、 师:下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借助网页“自学天地”中“自学向导”“词语导航”的帮助进行自学,最后还可以选一段�

3、学生自由学习,自主浏览网页。

4、学习小组交流自学收获和疑难。

5、交流反馈。

6、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段。你为这段选择了什么样的音乐?

(指名读;同学推荐读;全班模仿读)

7、面对着这样的感人画面,将军的神态发生了变化,再读读课文,找出描写将军神态的有关句子。

8、学生进入“自学天地”自由复制粘贴描写将军神态的句子,并思考将军为什么发怒?

9、(广播教学)根据学生回答,调用学生机。

10、师:将军指导这位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吗?这时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课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学生齐读这一段。

11、师问:将军由发怒到现在愣住了,这时他会想些什么?

12、师:将军的千言万语只能化作一个动作:敬了一个军礼。让我们带着对这位军需处长的敬意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配乐朗读)

五、理解感悟。

1、(过渡)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同时课件出示插图)

同学们,你们见过碑吗?碑是刻着文字或图画,竖立起来作纪念物的石头。军需处长是一个人,为什么这时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同座位互相讨论。

3、交流反馈。

4、师:、同学们,可敬的军需处长,离我们远去了,并和高高的云中山化为一体,然而在人们的心中,他那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却像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高高矗立着,它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永远前进,让我们把对军需处长的深深敬意化成我们笔端的文字,请同学们打开网页中“童心飞扬”,在这儿有一座我们为军需处长建立的纪念碑,请你们为这座丰碑配上简短的题词。

(教师电脑监控学生,调用学生留言。)

5、谁能用肯定的语气来说一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6、师:对,我们的军队中有这样关心战士的将军,有这样无私忘我的军需处长,有这样勇于克服困难的战士们,胜利怎么会不属于我们呢?

六、总结拓展,升华中心

1、现在让我们进入“网海采撷”,去回顾一下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

2、生浏览网页,实现由课内向课外拓展。

3、总结:(再次出示插图)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座晶莹的丰碑。

丰 碑 篇4

一、导入  新课

1。(课件出示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情景,配乐《长征组歌》)师用低沉的声音描述: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英雄儿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哥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份飞的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中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板书22.《丰碑》

生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生质疑)

生围绕课题质疑,问题:什么是“丰碑”?文中“丰碑”是指什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二。新课

1。师: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让我们好好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去体会。

老师要交给同学们两个任务,愿意接受吗?(将原来的自学提示改为交任务,学生兴趣更浓厚,课堂更富有生趣。)生:愿意!

师:任务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勾出生字词,难读的多读几遍。

任务二: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生自学,师巡视。

2。检查自学:

生纷纷举起手。

师:看来很多同学都完成了任务,老师检查一下完成得怎么样?

(屏显生字词。)抽生认读。(生把倚靠读成了依靠,生一片哗然。)

师示意暂停,说:同学们心里都很着急,你能再读一次吗?

这一次,生读对了,生一片掌声。

师:请评价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开始读错了一个词。

生:声音有点小。

师:同学们,你们都听得很认真,给他指出了缺点。请想一想,怎样说他才乐意接受你的意见?

生:要先肯定他的优点。

师点头:说得真好!你来试试!

生:他敢站起来读说明他很大胆,而且读对了大多数词语,很不错!

生:他把"晶莹"读准了,真了不起!

师:是啊,同学们,先指出优点再来说不足,这样被评价的同学才会乐意接受。别人说话时不要打断,这是说话的艺术。

生齐读生字词。

师有什么地方要给同学们提个醒吗?比如提醒注意哪个字音,或者哪个字?

生纷纷站起来说出字音和字形的难点。

师:第一个任务孩子们完成得很棒!老师要检查第二个任务。

生纷纷举手。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发给了战士而自己却被冻死的事。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生:我不同意她的意见。我认为是"让棉衣"而不是"发棉衣".因为作为军需处长肯定有机会穿上棉衣,只是他舍己为人,把自己的棉衣给了其他战士,所以应该是"让"

生纷纷附和:对呀!

师问回答问题的同学:你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同意。

3。自学质疑

同学们刚才的任务都完成得很好,老师要再一次考验同学们,有一个更大的任务要同学们完成,有信心吗?

生齐:有!

师:这一次的任务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书上作上记号。然后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讨论,能够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组长做好记录,把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小组进行热烈的讨论,师巡视。

丰 碑 篇5

小语第十册22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

1、学习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坨、呼啸、残酷、严峻、恶劣、袭击、倚靠、湿润、覆盖、晶莹”等。

2。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确理解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志、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

三、教学难点 :

1、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认知: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军需处长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2、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受到爱国主义及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

3、能力:感情朗读,体会文中含义;勾、画、标、注重点词句;质疑、解难,想象等综合能力。

一、导入  新课

1。(课件出示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情景,配乐《长征组歌》)师用低沉的声音描述: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英雄儿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哥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份飞的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中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板书22.

生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生质疑)

生围绕课题质疑,问题可能为:什么是?文中是指什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

二。新课

1。那为什么课题是?同学们,要想理解好这层含义,就得好好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去体会这种感情。(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自学提示:a。勾出生字词,难读的多读几遍。

b。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c。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检查自学:

a。认读生字词。

b。解词

c。这篇课文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3。自学质疑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a。小组讨论:每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小组进行整理,写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大问题。

b。小组汇报,归纳整理出几个大问题让学生写在黑板上。

问题1。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问题2。将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问题3。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

4。重点研读解决第一个问题

a。以四人小组讨论,组长组织,争取每个成员都参与讨论,并选派代表发言。

b。交流讨论结果。

主要知道学生体会“环境恶劣”“装备差”以及他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启发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可能”?同时相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c。同学们想象得很合理,是啊,可能太多了,前进途中困难重重,红军所面临的考验的确非常严峻。正因如此,将军非常担心,非常忧虑,那么,在困难面前,将军是怎么做的?(让马)说明将军是个什么样的人?(爱护战士,勇敢)

三。小结

在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面前,我们的将军英勇无畏。这支队伍在前进途中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将军思索着。同学们也一定很想知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e。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将军被深深感动了。只见他(出示将军敬礼的动画图,引导看图,说图。并出示文字,比较“他敬了一个军礼”和原文的不同,体会军礼的庄严。)

f。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个军礼饱含着无限的崇敬和哀悼!(屏幕动画展示军需处长变)风更狂了,雪更大了,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生接读)

2。研读问题3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成了一座晶莹的?

a。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小组讨论交流。

b。面对此情此景,将军还用说什么呢?(引读最后一段)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疑问吗?

重点理解“沉重”“坚定”和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c。胜利当然属于这支队伍,二万五千里长征,解放战争的炮火,社会主义建设,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历史证明,他们以钢铁般的意志经受了一次又一次严峻的考验,胜利将属于这支革命的队伍!

三。作业

如果为写碑文,你想写些什么?想好后,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四。结束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重点感悟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穿着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弄懂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设想:

一。导入

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生答)

(课件展示画面,教师随着音乐和画面有感情地讲述)(略)

二、新课

回忆上节课未解决的问题

问题2。将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问题3。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

1。研读问题2

(课件展示要求:用——画出描写将军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用。标出反映将军神态变化的词语。

汇报交流:a。将军“愣了一下”是为什么?

b,将军为什么由“愣了一下”到“发怒”?我们先看看老战士冻死时的样子。(屏幕出示军需处长的画面和第七自然段的内容。)引导学生读第七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语句,思考他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神态?

c、将军看到这样的情景,认为是(引读),于是他(引读)。

d、正当他怒不可遏时,有人小声告诉他,(学生接读)。这时,将军“愣住了”。“愣住了”和“愣了一下”有什么不同?

“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在想什么?(启发学生联想)

丰碑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初步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

2、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练习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4、学习课文第一、二段,体会红军行军的艰难。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学习课文一、二段,体会红军行军的艰难。

教具准备:录音、投影

上课性质:社渚区中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

上课时间:1999/12/30

溧阳市周城中心小学五(5)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吗?

在这伟大的长征中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

2、揭题,读题:22、丰碑

3、你见过怎么样的碑?你知道丰碑是什么碑吗?

择义:丰1 高大2 容貌美3 多

4、出示投影(老红军冻死的情景):假如老师告诉你,这就是丰碑的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二、学生自学课文:

1、学生按下列要求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划一划,课文是怎样描写老战士冻死时的神态的?

(3)想一想,你觉得军需处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4)议一议,为什么要把军需处长称为一座丰碑?

2、学生讨论。

三、整体读课文:

1、假如要在这丰碑上刻一个人的名字,你准备刻谁的名字?为什么?

教师板书:军需处长舍已为人

2、速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军需处长的什么事?

3、课文哪几小节写了这件事?指名读课文3—13小节。

教师板书:壮烈牺牲

4、指名读1、2、14自然段,说一说分别讲了什么?

教师板书:艰难前进、严峻考验、必将胜利

5、指导分段。

6、:抓主要事件给课文分段。

四、学习课文一、二段:

1、放风沙录音,教师范读课文第一段。

讨论:你听到了什么?指:狂风呼啸

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指:大雪纷飞

2、我们的队伍怎样了?想象说话:装备很差,也许这支队伍没有什么?

3、齐读第一段。

4、我们队伍的将军怎样了?

他把马让给了战士,说明他关心战士,他更关心什么?

这支队伍有什么重要任务?他们又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完成这样的任务?(出示:恶劣的环境)

你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什么叫“恶劣的环境”吗?

5、出示句子: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1)指名读

(2)想象说话,还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3)接读

五、全文:

1、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得住这么严峻考验呢?谁能给将军一个明确的答案?

2、出示句子: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3、齐读。

4、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们这支队伍战胜重重困难,翻过雪山,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呢?

板书设计:

丰 碑

课堂检测

一、看拼音,写汉字(把字写在田字格内,要写得正确美观)

bei lie xi yi

丰( ) 恶( ) ( )击 ( )靠

bao run fu

( )子 ( )湿 ( )盖

二、回忆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环境 ( )的战斗

( )的考验 ( )的丰碑

三、按要求完成填空:

A: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

B:自己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

丰 碑 篇7

顺南街小学创新教学教案设计大赛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试用)第22课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中革命先烈为革命事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忘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2、通过对将军神态的几次变化来体会军需处长高尚品德的感人。

3、弄清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4、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体会“晶莹的丰碑”的含义;

2、从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讲读第一、二段。

[教学过程 ]

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讲读第三、四段。

2、通过将军神态的几次变化来体会军需处长高尚品德的感人。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教学策略

一、导语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学生读1、2段。在冰天雪地的云中山,一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在艰难地行进着。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环境是这样的恶劣。战斗也是那样的残酷,敌人随时可能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这时将军的情感是怎样的?(担心。)那么将军担心的理由是什么?(由于当时“冰天雪地”,“混沌迷蒙的飞雪”,“风像狼似的嗥叫”。)二、讲读课文(第三、四段):多媒体出示:轻声自由读第三段,思考:(1)红军在行军途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2)用“——”划出文中描写将军神态变化的词句,并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1、交流问题:(1)、红军在行军途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一位老战士冻死了。)(2)、这时将军变得如何?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他什么情感?(从“ 将军愣了一愣,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那儿走去”中可以看出将军变得着急了。)(3)、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老战士被严寒冻死的情景? 2、(多媒体出示)范读、跟读,再自由细读第七自然段,想一想:在读的过程中,哪些地方你已经读懂了?哪些地方你还读不懂?读懂的地方,请你说说你究竟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请你把你的疑问说出来。  (学生自读-交流讨论)3、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从动作、神态、衣着这三方面描写了老战士被严寒冻死的样子。此情此景,读来分外感人。怎样才能读好它呢?。  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齐读4、 除了读懂的地方,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懂吗?把你的疑问说出来?5、 抓住主要问题:老战士死了,为什么神态还那么镇定安详?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6、看到一位老战士这样冻死了,将军神态发生了什么变化:连分发御寒衣物都出现了漏洞,这支队伍的素质可想而知。并且现在已经有一个人冻死了,接下来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人被冻死,这样的队伍如何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呢?将军越想越急,不仅心痛战士,还担心任务是否能完成,于是感情又由着急变为了——(学生:愤怒)。7、课文是通过哪几个方面来写将军发怒的?(神态、语言、动作)8、将军本� 但当他得知眼前这位老战士居然就是军需处长时,他愣住了。将军的情感突然间由愤怒转为——(震惊)。那么是什么使将军如此震惊?“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此时他愣住到底在想什么?(显示两处含“愣”的句子,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将军发怒是误以为军需处长失职,实际上,军需处长非但没有失职。相反他身为红军的后勤干部,先人后己,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证其他同志御寒衣物的落实。由于这个误解的消除,将军像我们每一位读者一样没有心理准备,所以他震惊。)9、指导朗读8-13小节:指名读-评价-男生齐读。10、正是这位军需处长的忘我牺牲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周围的战士们,并使将军震惊,我们一起再将描写老战士的那一段朗读一遍,仔细体味。11、学到这儿,我们知道了这位被严寒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我们也被他那高尚的品格深深打动了,透过他那高尚的灵魂,你们现在知道军需处长为什么死得那么镇定,那么安详了吗?(老战士为了不让自己的战士受冻把衣物分给了他们,他自己受冻却感到很欣慰,所以死时的表情很从容。)12、军需处长的无私奉献精神震憾了将军的心,将军对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以示他对烈士的敬佩之意。13、有这样的好同志在,有他的事迹激励着同志们,“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将军此时的感情又变为——(坚定)。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如果要说,此时他又会说些什么?(显示两处含“什么话也没有说”的句子,小组讨论)14:课文讲完了,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题目《丰碑》,为什么不用《长征途中的故事》而用《丰碑》,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意?(小组讨论)15、 引读“风……雪……”16、”丰碑”本义是什么?从这画面上看是指什么?仅仅是指军需处长的身体吗?(小组讨论) 17、点题立碑:军需处长高大的形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战士们奋勇前进。他成了将军与战士们心中的一座丰碑。  18、带着由衷的敬意齐读第12-13小节。三、 总结:1、军需处长以他那崇高的品格鼓舞着每个人,红军队伍中更有无数像军需处长那样的将军、战士,相信他们一定会怀着坚定的信念,化悲痛为力量,去克服前进中的一切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请几位同学分角色朗读《丰碑》。2、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所以能胜利就是因为继承和发扬了老战士这种无私奉献和忘我牺牲的精神。在当时具有很大的意义。那么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不是就不需要这样的精神了呢?不,在四化建设中,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发挥这样的精神,要发扬这种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再看看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在班级体中,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对班级、对同学也要无私奉献,特别是我们的班干部更要如此。让我们一起努力,把红军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发扬光大。四、板书设计 :            丰     碑 愿意读的就站起来读。电脑屏幕出现红军过雪山情景,并配上风声。板书显示:担心板书显示 :着急老师要提示学生先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然后根据概括找出文中是如何描写的。提示学生这段描写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板书显示:愤怒板书显示:震惊抓住前后两个“愣”,体会将军内心情感的急剧变化。要同学们自己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这“久久”之中将军想了些什么?板书显示:敬佩板书显示:坚定抓住两次“什么话也没说”体会将军情感的变化。老师在学生讨论时到学生中间进行指导,让学生先注意“丰碑”的本意是什么?学生回答不完整由老师引导或补充, 板书显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电脑屏幕出现雪山景色,并配上《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的音乐。体现并加强教学目标 中的德育目标,让学生继承、发扬这一革命传统。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3、完成练习,用“湿润”、“晶莹”造句。

[教学过程 ]

略。

支玉恒教学实录——《丰碑》 篇8

设计理念:

创设情景,缩短时空距离,使学生真正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学习目标:

1、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2、感知作者按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教学难点 :

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风雪交加的情景,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联系上节课所了解的内容)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析题:

同学谈了许多,但我们可以归纳成为一个大问题: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呢?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导入  课件)

三、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多媒体课件,概括第一部分内容。

(2)为什么说红军面临的是严峻的考验,课文怎样描述的?

A、画出重点词:

可能……可能……可能……可能……

B、边读边画出描写“冰天雪地”的句子,说说笑笑自己的理解。

C、你想象一下还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3)将军思索什么,疑虑是什么?他的心情怎样?

——将军很担心,说明考验的确很严峻。这支队伍在未来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可能存在。无论哪一种可能存在,都足以摧毁我们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更何况是几种“可能”一齐出现呢!在这种情况下,将军不得不考虑这支队伍能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2、抓住重点段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

(2)将军为什么楞了一下?他什么话也没有说,快步向前走去说明了什么?他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在学生回答时引导学生看课件感知当时的情景,了解军需处长牺牲的形象。)

——冻僵的军需处长什么样?请大家画出他的动作、神态、穿着(用不同符号),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这些充分体现出军需处长毫不利己、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3)理解将军的心情。

——你知道冻僵的老战士是军需处长,将军知道吗?他面对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心情怎样?(用课件联系有关句子使学生感受当时的情景)

——郎读,读出将军的感受。

(4)当将军知道被冻僵的是军需处长时,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在想什么?(学生回答后听课文录音,感受军礼的庄严及将军由衷的崇敬之情。)

——比较句子,体会军礼的庄严,感悟无比崇敬之情。(见课件)

(5)理解“丰碑”的含义。

——联系13段结合上文谈谈为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呼应开头问题)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丰碑的本义和比喻义,进一步体会军需处长的形象在将军和战士及我们的心目中已成为一座丰碑。

(6)假如让你为这位军需处长在雪山上立一座碑,你会怎样设计这个碑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为这为军需处长在心中画一座碑吧!(放课件中的音乐)

——学生描述后出示课件中设计的碑。

3、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结合最后一段理解战士们的脚�

——沉重:失去军需处长心情沉重。坚定:为军需处长的精神感动且受到鼓舞,�

(2)看课件,比较句子,进一步体会战士们无比坚定的信心,体会这个信心是军需处长的克己奉公、舍己为人、毫不理己的精神所带来的。回答了将军最出的疑问。

(3)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四、小结:

军需处长用不朽的形象回答了将军最初的疑问,这座晶莹的丰碑不仅感染了将军,坚定了这只队伍的信心,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让我们把这座碑永远牢记在心中吧!

《丰碑》教案 篇9

上了一节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请大家给我提提意见。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丰碑》教学设计

一、配乐导入  。

1、师: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英雄儿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中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板书课题,后读题

2、学生借助学习网站中“忆海畅游”网页自由选择浏览一下图片、录象或文字资料,加深理解时代背景

[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了,今天的孩子不容易理解革命先烈们的崇高精神。借助网络丰富的信息量,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浏览,对于理解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帮助。]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同时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讨论交流。

[扫清学生学习中的障碍,培养学生自己读书的能力,同时感知课文内容。讨论这个环节打开学生相互交流的闸门,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在读中获取的信息内容表达出来。]

三、再读课文 。

1、师:让我们穿过时空的隧道,再读课文,在文章开始和结尾处找出两个带问号的句子;

2、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后齐读。

3、第一句是将军的思考,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呢?在课文中找一找。

4、学生找出四个“可能”后,师生合作读句子。

[在初读了课文之后,学生能很快地找到有关句子,同时,也有意识地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

师生合作读句子,把老师放在了学习的合作者的位置上,是学生变被动� ]

四、重点突破,精讲赏读。

1、(过渡)如此恶劣的环境,让所有人都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那么这支队伍有没有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

队伍在继续前进,展现在将军面前的是一幅感人至深的画面。

(CAI课件出示画面,教师配乐感情朗读第七自然段。)

2、  师:下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借助网页“自学天地”中“自学向导”“词语导航”的帮助进行自学,最后还可以选一段�

3、学生自由学习,自主浏览网页。

4、学习小组交流自学收获和疑难。

5、交流反馈。

6、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段。你为这段选择了什么样的音乐?

(指名读;同学推荐读;全班模仿读)

7、面对着这样的感人画面,将军的神态发生了变化,再读读课文,找出描写将军神态的有关句子。

8、学生进入“自学天地”自由复制粘贴描写将军神态的句子,并思考将军为什么发怒?

9、(广播教学)根据学生回答,调用学生机。

10、师:将军指导这位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吗?这时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课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学生齐读这一段。

11、师问:将军由发怒到现在愣住了,这时他会想些什么?

12、师:将军的千言万语只能化作一个动作:敬了一个军礼。让我们带着对这位军需处长的敬意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配乐朗读)

[两个自然段的借助网页自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本环节教学设计采取多种形式的读,

小组学习,强化了主动参与、相互交流,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思考,在相互交流中启发,情感和认识水乳交融,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群体的主体性和合作意识。体现了师生、生生、人机的多项互动。]

五、理解感悟。

1、(过渡)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同时课件出示插图)

同学们,你们见过碑吗?碑是刻着文字或图画,竖立起来作纪念物的石头。军需处长是一个人,为什么这时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同座位互相讨论。

3、交流反馈。

4、师:、同学们,可敬的军需处长,离我们远去了,并和高高的云中山化为一体,然而在人们的心中,他那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却像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高高矗立着,它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永远前进,让我们把对军需处长的深深敬意化成我们笔端的文字,请同学们打开网页中“童心飞扬”,在这儿有一座我们为军需处长建立的纪念碑,请你们为这座丰碑配上简短的题词。

(教师电脑监控学生,调用学生留言。)

5、谁能用肯定的语气来说一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6、师:对,我们的军队中有这样关心战士的将军,有这样无私忘我的军需处长,有这样勇于克服困难的战士们,胜利怎么会不属于我们呢?

[学生通过近一节课的学习、体会,对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充满了敬意,对于理解“丰碑”的含义自然是水到渠成。让他们书写题词,也使他们积淀的感情得以宣泄,同时也将写的练习落到了实处;交流题词,则使他们的情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六、总结拓展,升华中心

1、现在让我们进入“网海采撷”,去回顾一下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

2、生浏览网页,实现由课内向课外拓展。

3、总结:(再次出示插图)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座晶莹的丰碑。

[给学生们进入教师提供的网站自由浏览的时间,实现了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一种工具,并且习惯使用这种工具。]

板书设计 :

22、丰碑

处             将军:怒     愣

语文《丰碑》的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经营、丰碑”等。

2、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3、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2、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课后老师先板书一个“碑”字,让学生组词。再板书一个“丰”字,让学生查字典据词定义(多,丰富;大;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高大的石碑,高大的纪念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丰碑,用来纪念谁的?相信同学们通过朗读,自己能够明白。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

2、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

伍 坨 啸 劣 酷 袭 僵 倚 秃 塑 豹 覆 莹

特别注意:啸 (xiào ) 劣(1iè) 塑( sù )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纠正读音。

4、谁说说课文所讲的“丰碑”是什么,课文什么地方点明了?

(课文讲的“丰碑”是一位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

三、理解教材

1、这时你们头脑中又产生了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研究。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把军需处长比作一座丰碑,这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2、同样老师相信大家通过阅读思考,互相交流,一定能解决这个难题。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有什么相似之处?(画批在书旁)

4、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到的相似之处,按4人小组进行交流。

5、在全班进行交流。

丰碑语文教案 篇11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情景,配乐《长征组歌》)师用低沉的声音描述: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英雄儿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哥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份飞的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中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板书22。《丰碑》

生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生质疑)

生围绕课题质疑,问题:什么是“丰碑”?文中“丰碑”是指什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二、新课

1、师: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让我们好好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去体会。

老师要交给同学们两个任务,愿意接受吗?(将原来的自学提示改为交任务,学生兴趣更浓厚,课堂更富有生趣。)生:愿意!

师:任务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勾出生字词,难读的多读几遍。

任务二: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生自学,师巡视。

2、检查自学:

生纷纷举起手。

师:看来很多同学都完成了任务,老师检查一下完成得怎么样?

(屏显生字词。)抽生认读。(生把倚靠读成了依靠,生一片哗然。)

师示意暂停,说:同学们心里都很着急,你能再读一次吗?

这一次,生读对了,生一片掌声。

师:请评价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开始读错了一个词。

生:声音有点小。

师:同学们,你们都听得很认真,给他指出了缺点。请想一想,怎样说他才乐意接受你的意见?

生:要先肯定他的优点。

师点头:说得真好!你来试试!

生:他敢站起来读说明他很大胆,而且读对了大多数词语,很不错!

生:他把"晶莹"读准了,真了不起!

师:是啊,同学们,先指出优点再来说不足,这样被评价的。同学才会乐意接受。别人说话时不要打断,这是说话的艺术。

生齐读生字词。

师有什么地方要给同学们提个醒吗?比如提醒注意哪个字音,或者哪个字?

生纷纷站起来说出字音和字形的难点。

师:第一个任务孩子们完成得很棒!老师要检查第二个任务。

生纷纷举手。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发给了战士而自己却被冻死的事。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生:我不同意她的意见。我认为是"让棉衣"而不是"发棉衣"。因为作为军需处长肯定有机会穿上棉衣,只是他舍己为人,把自己的棉衣给了其他战士,所以应该是"让"

生纷纷附和:对呀!

师问回答问题的同学:你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同意。

3、自学质疑

同学们刚才的任务都完成得很好,老师要再一次考验同学们,有一个更大的任务要同学们完成,有信心吗?

生齐:有!

师:这一次的任务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书上作上记号。然后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讨论,能够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组长做好记录,把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小组进行热烈的讨论,师巡视。

语文教案-《丰碑》 篇12

以下是小学语文课文《丰碑》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材分析

《丰碑》是人教版第十册的第二十二课的1篇讲读课文。主要讲的是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为了把棉衣让给战友穿,而自己却被活活冻死的感人故事。课文用了大量的笔墨细致地描述了军需处长和将军的神态,有力地表现了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

二、教学目标

遵循叶圣陶先生“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通过对本单元训练目标和本课三维目标的整合,我把本课的微观目标设定为:

1、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训练学生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感受军需处长崇高的精神世界。

四、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五年级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诵读感悟法,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法:根据教学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运用“读一读、悟一悟”的学习方法逐步学习课文,入情入境,自悟自得。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酝酿情感

利用多媒体出示红军长征途中爬雪山的行军画面,播放狂风呼啸的录音。教师激情导入:“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那艰苦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板书课题“丰碑”)

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理解“丰碑”的含义,并再次引疑——“丰碑”文中指的是什么等问题。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教学时启发学生质疑,会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影片导入则能激发学生情感,达到“课未始,情已发”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体验情感

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理出文章的表达顺序。接着,让学生交流初读收获,粗略地体验情感。最后,让学生质疑问难。初读课文后,学生不难从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找到答案:“丰碑是指被大雪覆盖的冻僵的军需处长。”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思考后可能提出:“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冻僵的军需处长是一座丰碑呢?”等问题。

这样设计,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了解,而且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三)品读感悟,深化情感

圈点勾画,初步体会

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对文章主题方面的想怎么圈就怎么圈,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既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

紧扣人物的神态、动作,想象、揣摩心理活动

在学生对文字有了表层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去揣摩军需处长的心理活动,从而让学生更近地触摸人物的心灵,挖掘人物的品质。

深入理解,突破难点

这时,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小组讨论:为什么把军需处长比作“晶莹的丰碑”?在刚才品读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明白:原来,是因为军需处长的精神和丰碑一样永垂不朽啊!这样,难点自然不攻自破。

专题整合,合作探究

在学习“抓住将军的神态体会人物思想感情”这部分内容时,我引导学生采用找、品、演的学习方法进行合作探究。

找是让学生找出描写将军神态、动作和语言变化的句子,进行课文集美、教材整合;

品则是让学生运用刚才学到的“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抓住人物的神态细读品味,如:体会“肌肉抽动”和“肌肉抖动”在神态上和感情上各有什么区别;从“愣了一下”到“愣住了”这之间将军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这样学生的基础知识扎扎实实得到了训练。

演就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表演,通过学生兴趣盎然地研究人物的情感,模仿人物的神态,创造性地设计人物的对话和动作,这时我再趁热打铁,在同桌排练的基础上,推荐一名同学扮演将军,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记者采访,如:

将军,你为什么发那么大的脾气?

将军,我发现你的眼睛湿润了,为什么?

将军,你为什么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这就使学生设身处地地当了一回文中的角色,想角色所想,代角色说话,让他们在真切的情感体验中,更深刻的体察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巧妙拓展,升华情感

课堂虽已接近尾声,但此时学生内心的情感却在彭湃着,内心的激情却在涌动着,我不失时机让学生为“丰碑”写碑文和献花圈,将自己要说的话写入其中,使学生通过语言表达来倾吐他们对军需处长那份由衷的敬佩。接着,我又加以引导:“无论是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还是今天的和平时期,像军需处长这样的丰碑还是无数座,“白衣天使”“抗洪英雄”“消防战士”等等。他们的确是人们心中一座座不朽的丰碑,也是共和国的中流砥柱!请同学们在课余多找这一方面的书籍读一读吧。”

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走出了文本,而且丰富了文本解读的内涵,激起了学生读书欲望,文本解读和情感熏陶相得益彰。

六、作业设计

首先我推荐学生课后借阅红军长征的故事书,然后在班里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同时附有“推荐”和“借阅途径”来指引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活动。

(1)推荐书目:《长征故事》、《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同斯诺的谈话》、《红星照耀中国》、《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陈云的《随军西行见闻录》等;

(2)借阅途径: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或村办图书馆等均可找到相关图书。

自选题:1、观察,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等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2、摘录文中你所喜欢的词句,并把它抄写下来。

第二,我布置了两道选做题。此设计目的是落实讲练结合,大量积累的教学初衷。

以上整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抓住人物神态、语言、动作去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这一主攻目标进行探究和训练,学生学有所疑、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在师生、生生、生本的对话中,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以创新为灵魂,以发展为目的”的课堂优化目标。

丰碑语文教案 篇13

[设计理念]

l、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重视情感体验。

2、运用合作讨论式教学解决学生理解难点。

3、重视朗读体验,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加深感染。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受

1、自己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2、谁愿意自告奋勇站起来把课文读听听?

3.读了这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就说什么?可一句话,也可以几句话。

二、再读质疑

1、拿起笔来默读课文,看看有没有自己不理解或有问题的地万,请在书上做上记号。

①人被冻死是很痛苦的,为什么军需处长死的时候这样镇定、安详?

②课文中两次写到将军"愣",分别是什么意思?

③军需处长的身体怎么会成为"丰碑"?

④将军为什么庄严地向这位军需处长敬礼?

⑤为什么"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

2、全班交流自己的问题。

三、合作讨论问题

1、方法:自由组合,几人一组讨论刚才提出的自己感兴趣的1一2个问题。

第二课时

一、重点学习讨论

㈠人冻死时是十分痛苦的,为什么军需处长被冻死时那样"镇定、安详"?

1、出示第7小节,指名朗读。

2、讨论:为什么他死得这样安详、镇定呢?

3、想象一下他牺牲前的所做、所想(为什么坐下�

二、重点朗读9一13小节。

1、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2、自告奋勇展示。

3、教师点拨、指导。

三、升华情感

1、为什么被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丰碑"?

2、为什么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

3、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附板书:丰碑一尊塑像-----→一座丰碑

语文《丰碑》的教案 篇14

教材分析:

课文是根据同名小说改写的。文章记叙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队伍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

课文脉络清晰,它是以军长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通过对军长的侧面描写来烘托军需处长的品质。

学情分析:

1.课文着力运用的人物刻画、侧面描写等表现手法,适于学生学习写作。

2.课文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芒:课文塑造了两个干部形象,一个是对战士无比关怀的军长;一个是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士的军需处长。这种忘我精神的渗透利于学生情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设计理念: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整节课应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乐学、会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质疑,实现语感积淀,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在积淀语言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轻松地落实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

1. 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军长的神态描写的分析学习,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文章侧面描写等表现手法。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学习,能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及对军长的描写,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文章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大雪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媒体和资源:幻灯片 视频短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在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们爬雪山、过草地,以他们惊人的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英雄赞歌。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丰碑》讲述的就是红军途中的一个感人的故事,齐读课题

师:(课件出示红军队伍爬雪山时的视频)

看,这就是那只装备极差的红军队伍,此时的云中山早已被严寒冻成了一个大冰坨,战士们冒着刺骨的寒风在冰天雪地里艰难的跋涉着,设想一下这支队伍将会遇到怎样的困难?

生1: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好几百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激情引入和直观的视频感知,把孩子引入到文本的意境中,把学生带到了艰苦的长征路上,这样声形并茂的引入,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使他们轻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达到“课伊始,情即发”的目的。

二、重点品读,体会精神(分析军需处长)

师:在这样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面前,这支队伍在前进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3——13段,边读边想。

生: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在严寒中冻死了的一位军需处长,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板书:军需处长。

师:军需处长是做什么的?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详细地描写军需处长了?

生:是给大家发放物资,衣服的…… 第7自然段详细写了军需处长。

师:默读这一自然段,(自学要求出示):

用横线画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句子,

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句子,

用双横线画出描写军需处长穿着的句子。

在旁边做简单地批注。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引领学生自主读、画,钻研文本,推敲词句。

师: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句子是——

生: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

师: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句子是——

生: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士借火。(冒号后面表解释说明,描写他神态的样子)

从“镇定、安详“引导孩子:对于当时恶劣的环境,能活下来已经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了,对军需处长来说,他本可以凭着自己是“军需处长”的官职,穿上棉衣,不会冻死。透过“镇定、安详”那坦然自若的神态让学生明白:军需处长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为自己尽到责任,死而无憾!体会到军需处长那种“大公无私”的伟大精神。

师:描写军需处长穿着的句子是——

生: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师引导孩子:“单薄破旧”说明了他穿得既少又破,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他就是发放衣服、被褥等物资的,他本来有优势给自己穿最好的棉衣,甚至有优势多穿一件,但他却没有这么做……军需处长明明知道自己会冻死,却把棉衣让给了战友,让孩子从表面的理解词语到真正的发自内心的说出“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追问、评价,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读书、思考、品析,将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品味落到实处。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积累,推想关键词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发展语感。

师:(课件出示军需处长图和第七段文字并配上舒缓的音乐)

下面让我们怀着对军需处长无比崇敬与怀念的心情,以低沉、舒缓的语调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生:齐读7自然段

三、侧面描写,体会精神(分析军长)

师:我们对军需处长这个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你发现了吗?作者同时还详细地描写了另外一个人物,谁?

生:——军长

师:请同学们画出描写军长神态的语句,归纳一下军长神态有哪些变化?

简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并使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方法去实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师:出示填空:当军长发现有人被冻死时,军长( )

当军长知道他就是军需处长时,军长( )

当军长眼睛湿润地久久地站在雪地时,军长( )

当军长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的时候,军长( )

生:小组交流填空 (悲愤)——(震惊)——(内疚)——(敬佩)

师:军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谁来读读表现军长悲愤的语句——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生:读句子——感受到了军长脾气很大……

师:“抽动”和“抖动”有什么区别?

生:抽动没有抖动程度深,抖动说明军长悲愤到了极点……

师:读出悲愤的语气

生:读这几句

师:你还想读表现军长的那些句子?读出味道来。——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想读表现军长震惊的句子,说明军长……

我想读表现军长内疚的句子,说明军长……

师:他为什么愣住了?——前边还有一个“愣了一下”有什么区别?

生:第一个愣说明他很吃惊,第二个说明他很自责。

师:谁来读读表现军长敬佩的句子

生:读句子,谈感受?

师:谁来当一下这个军长,把军长的感情变化读出来。

生:读出来。

师:文章主要写军需处长,为什么还用了大量的笔墨写军长呢?

生:从军长的描写可以表现军需处长“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精神。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描写吗?

生:侧面描写。(介绍)

师:是呀,此时将军的心情是多么复杂呀,既有震惊又有内疚,但更多的是敬仰,你自己也来读读这段话,体会一下此时此刻将军复杂的心境吧!

生:自读。

设计意图:理清军长的情感变化后,让学生满怀激情地朗读。通过学生那浓浓的情感,深深的敬意让学生、老师、文本融为一体。那位舍己为人的军需处长的形象就像一座晶莹的丰碑耸立于每位学生的心中。至此,学生的感悟水到渠成。

四、回顾重点,深入领悟。

师:通过对军长的语言、神态的刻画,更加突出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我们再来读读描写军需处长的那个段落。(出示第七自然段)

生:配乐,师先读——生接读——生齐读

设计意图:这时学生的读比第一次分析时的朗读应该更有韵味,因为这时的朗读孩子是在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军需处长的伟大精神所在,带着的是发自内心的敬佩而读,从读中真正感悟到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伟大精神。

五、题目连接,体现中心

师生配合: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住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师板画丰碑图)同学们,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丰碑”,在这里又出现了,想一想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师引导:

1.“丰碑”本来指什么?(指的是对死去的人立一个石碑,写上一些碑文)

2.在文中指什么?(让学生感悟到军需处长冻死的画面就想一座丰碑)

3.最后讨论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设计意图:课堂虽已接近尾声,但此时学生内心的情感却在澎湃着,内心的激情却在涌动着,安排这样的环节就是要学生通过语言表达来倾吐他们对军需处长那份由衷的敬佩。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难点,使文章的中心也达到了一个提升。

师:这位军需处长为了战友们永远地长眠于雪山之中。他的战友能走出雪山、走向胜利吗?

生:能。

师:让我们带着战士那坚定、必胜的信念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话。

生:齐读最后一段话。

师:这段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句?

生:反问句

师: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改成陈述句)

生:胜利一定会属于这只队伍。

六、环境描写,衬托人物

师:作者不仅描写了两个人物,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还有大量的环境描写,从书中找一找,

生:找环境描写的句子

师:谁给大家读一读?用这么多环境描写有什么好处?

生:恶劣的环境能突出红军的品质,能突出军需处长的精神……

师:我们以后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品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的好处,有助于学生写作的积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七、总结全文,升化情感。

师:战士们走过了雪山,红军的长征也取得了胜利。但是我们的这位军需处长却长眠于雪山之中了,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你想在碑上写什么?在纸上写一写。

生: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

设计意图:这样不仅让孩子写作得到了训练,而且还锻炼了孩子语言表达概括的能力,做到了读写结合,同时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其实更是孩子们对课文内容总结的一个考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一个升华。

师:让我们记住这段感人的故事吧,记住这个伟大的军需处长吧,记住这座晶莹的丰碑。

丰 碑 篇15

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海拔2000多米的云中山上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他们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将军在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同样的思索来学习1篇课文。(教师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注意生字及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学生朗读课文

1.集体朗读,读准字音,语句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投影本课生字,让学生做填空练习。

4.正确理解下列词语:

: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

袭击:本课指出其不意的打击。

恶劣:非常不好,很坏。

严峻:严肃、严厉。

覆盖:遮盖。

晶莹:光亮而透明。

冰坨:成堆的冰块。课文把云中山比作大冰坨,说明天气非常寒冷。

安详:形容人的表情平静,动作从容不迫。

考验: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是否正确。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

5.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四)自学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可能会有这样几个问题:

(1)在整篇文章中,将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2)文章开始描写了天气的寒冷,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或: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3)为什么说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呢?

(五)研究问题

1.自读课文,思考上面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以4人为一小组,可选一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都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

(l)先通过理解第l-2自然段,明确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①先理解什么是“严峻的考验”,然后从环境恶劣、装备差这两方面理解考验的严峻。(抓重点词:个“可能”;b.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

②通过理解将军的一句话,体会他的心情。

(将军很担心,说明考验的确严峻。)

(2)了解军需处长牺牲时的形象。

a.理解“单薄破旧”的含义。

b.启发学生联系前两自然段谈。(天气冷,装备差。)

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

(3)理解将军的心情。

①结合第8-12自然段,谈谈:面对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将军的心情是怎样的?(先概括地说,将军先愤怒了,后又被感动了,再联系有关词句重点理解。主要抓“吼道”、“红着眼睛”、“豹子”、“抖动”等词。)

②感情朗读第8-10自然段。(体会将军愤怒的心清。)

③当将军知道被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时,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在想什么呢?

(4)理解描写军需处长死去时的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①再次显示大雪覆盖军需处长的画面,结合语言文字谈谈从哪儿看出来被冻死的军需处长的神态很镇定、安详?

(引导学生结合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句子来谈。)

②再谈谈他为什么会这么镇定和安详?

(5)体会军礼的庄严及将军由衷的崇敬之情。

①句子对比

a.他举起右手,敬了一个军礼。

b.他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敬了一个军礼。

②通过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体会军礼的庄严。

③感情朗读第11-12自然段。

(6)理解的含义:

①联系第13自然段,再结合上文,谈谈为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

(先理解的意思,再说说为什么是晶莹的;从外表和精神两方面来体会。)

②结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战士们的脚�

(沉重:失去军需处长心情沉重;坚定:a.为军需处长的精神感动和鼓舞;b.充满必胜的信心。)

③理解最后一句话。

(六)总结

是啊,这座晶莹的不仅感染了将军,感染了这支队伍,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让我们把这座晶莹的牢牢树在心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独自练习朗读,边读,边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一些句子深刻的含义。

2.小组内每个同学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朗读,互相评议。

3.小组推荐人选参加全班朗读比赛。

(二)学习写作方法

1.快速浏览课文,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的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并说说为什么?

2.讨论交流:

(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将军的神态变化写的详细,以突出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对红军部队的任务,所遇到的困难写得简略。)

(三)总结

分小组讲自己课下准备好的有关长征的小故事,然后每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讲,看谁讲的最感人。

(五)布置作业

1.熟记本课的生字。

2.在感情朗读全文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出示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语言文字,从军需处长的动作中理解他的神态为什么是镇定、安详的,进而体会他的献身精神,进一步理解“晶莹的”更深一层的含义是指精神崇高纯洁。课前搜集有关长征中发生的感人故事。课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共同探究不懂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

探究活动

如果为写碑文,你想写些什么?想好后,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丰 碑 篇16

22 丰碑

一、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是根据同名小说改写的。文章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

文章以将军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先写将军对红军行军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考验的思索,为下文所发生的事情作了必要的铺垫和暗示;接着写将军看到一位老战士冻僵在雪地上时的激怒和对军需处长的责备;然后写将军得知冻僵的老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的震惊和对军需处长的崇敬;最后写在军需处长崇高精神的鼓舞下,将军率领红军战士继续前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课文叙述的顺序;二是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从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重点是在读懂课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叙述顺序,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文章先抑后扬及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难点是理解“丰碑”的含义。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晶莹、丰碑”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4.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三、教学建议

1.教学开始,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能够说出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围绕“思考·练习”3,让学生重点反复朗读描写军需处长和将军神态的文字,讨论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文字集中体现在第7自然段。重点要让学生领会从军需处长那种坦然自若的神态中所表现出的坚韧刚强,把生命的希望留给战士把死亡留给自己,面对困难和死亡处之泰然的忘我精神。

描写将军神态的文字,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准确地找出来。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将军神态的变化以及这些神态变化所体现的不同思想感情。看到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将军脸色严峻,“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两腮的肌肉抖动着”。这些神态描写表现了将军两种不同的情感。有对军需处长工作的不满和责备,有对红军战士深深的爱。当得知这位冻僵的老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这些神态、动作的描写体现了将军内心的巨大震动。又体现了将军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一是因错怪军需处长而感到深深愧疚,二是对军需处长崇高的敬意。将军的不同神态及所表现的感情变化,要让学生在细读课文的过程中仔细揣摩体会。教师加强启发引导,不要一股脑和盘托出,要提倡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

3.作者为了表现军需处长克己奉公的高贵品质,采用了欲扬先抑和侧面的表现手法。将军开始责备军需处长为什么不给冻僵的战士发棉衣,我们似乎觉得军需处长没有很好尽职尽责。及至读到下文,原来冻僵的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我们不能不为军需处长的忘我精神所感动。课文的主人公虽然是军需处长,但文中对军需处长的直接描写,落墨不多,然而,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却在有关环境和将军的描写中突现出来。这样写,恐怕会比更多地直接描写军需处长产生更加感人的力量和留给人们更多的回味余地。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感悟这些表现手法。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理解这样写法的好处:假如警卫员一开始就告诉将军说,军需处长被冻死了。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在学生回答是军需处长后,再问既是主人公,作者只用了几句话写他,你是怎样体会到军需处长是文章的主人公的?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作者叙述的顺序,深刻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朗读第7自然段,要怀着对冻死的老战士的崇敬、怀念之情,读出一种庄严、悲痛的情调。语速较慢,句调平直。朗读第8—12自然段,要注意把描写将军不同神态的词句读得重一些,要从不同神态的描写中体会出将军感情的变化。第8—10自然段要读出一种激怒感,将军的几句话,要表现出斥责、威严的口吻。读第12自然段要体会将军得知冻僵的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那种震惊、内疚、敬仰的复杂心情,语速缓慢,读得深沉、 庄重。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下面词语。

冰坨:坨,是成块成堆的东西。冰坨就是冰堆。文中是说整个云中山冰封雪冻,看去简直是一座冰山,极言气候严寒,行军艰难。

严峻:意思是严厉、严格。经常和“考验”“形势”“态度”“神色”等词搭配。比如文中“严峻”一词出现了两次:一是与“考验”搭配,“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这里“严峻”含严格意,“严峻考验”指重大的、不寻常的考验,这种考验应该说是很严格的。一是与“脸色”搭配“将军脸色顿时严峻起来”。这里“严峻”指将军神情很严肃。

丰碑:本指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碑,刻着文字或图画,竖立起� 课文中的“丰碑”是指冻僵了的军需处长。文中写道:“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军需处长是负责军队所需给养的,但他自己却穿着单薄的破旧衣服,以至冻死在雪地里。军需处长的形象是我军战士无私忘我精神的活的体现,从军需处长的形象中我们体会到了红军战士为革命事业建立了怎样的丰功伟绩。所以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晶莹:光亮而透明。文中写到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晶莹”在这里有两个含义。一方面是说雪冻结后,本身光亮而透明。另一方面,它又喻指军需处长的形象光彩照人,闪闪生辉。

6.课外开展为“丰碑”写碑文的活动,各人按自己想法写好后,在班上朗读、交流。这一选做题不做统一要求。

丰碑语文教案 篇1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海拔2000多米的云中山上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他们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将军在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同样的思索来学习1篇课文“丰碑”。(教师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注意生字及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学生朗读课文

1.集体朗读,读准字音,语句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投影本课生字,让学生做填空练习。

4.正确理解下列词语:

丰碑: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

袭击:本课指出其不意的打击。

恶劣:非常不好,很坏。

严峻:严肃、严厉。

覆盖:遮盖。

晶莹:光亮而透明。

冰坨:成堆的冰块。课文把云中山比作大冰坨,说明天气非常寒冷。

安详:形容人的表情平静,动作从容不迫。

考验: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是否正确。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

5.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四)自学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可能会有这样几个问题:

(1)在整篇文章中,将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2)文章开始描写了天气的寒冷,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或: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3)为什么说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呢?

(五)研究问题

1.自读课文,思考上面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以4人为一小组,可选一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都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

(l)先通过理解第l-2自然段,明确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①先理解什么是“严峻的考验”,然后从环境恶劣、装备差这两方面理解考验的严峻。(抓重点词:a.4个“可能”;b.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

②通过理解将军的一句话,体会他的心情。

(将军很担心,说明考验的确严峻。)

(2)了解军需处长牺牲时的形象。

a.理解“单薄破旧”的含义。

b.启发学生联系前两自然段谈。(天气冷,装备差。)

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

(3)理解将军的心情。

①结合第8-12自然段,谈谈:面对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将军的心情是怎样的?(先概括地说,将军先愤怒了,后又被感动了,再联系有关词句重点理解。主要抓“吼道”、“红着眼睛”、“豹子”、“抖动”等词。)

②感情朗读第8-10自然段。(体会将军愤怒的心清。)

③当将军知道被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时,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在想什么呢?

(4)理解描写军需处长死去时的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①再次显示大雪覆盖军需处长的画面,结合语言文字谈谈从哪儿看出来被冻死的军需处长的神态很镇定、安详?

(引导学生结合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句子来谈。)

②再谈谈他为什么会这么镇定和安详?

(5)体会军礼的庄严及将军由衷的崇敬之情。

①句子对比

a.他举起右手,敬了一个军礼。

b.他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敬了一个军礼。

②通过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体会军礼的庄严。

③感情朗读第11-12自然段。

(6)理解“丰碑”的含义:

①联系第13自然段,再结合上文,谈谈为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先理解“丰碑”的意思,再说说为什么是晶莹的丰碑;从外表和精神两方面来体会。)

②结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战士们的脚�

(沉重:失去军需处长心情沉重;坚定:a.为军需处长的精神感动和鼓舞;b.充满必胜的信心。)

③理解最后一句话。

(六)。总结

是啊,这座晶莹的丰碑不仅感染了将军,感染了这支队伍,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让我们把这座晶莹的丰碑牢牢树在心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独自练习朗读,边读,边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一些句子深刻的含义。

2.小组内每个同学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朗读,互相评议。

3.小组推荐人选参加全班朗读比赛。

(二)学习。写作方法

1.快速浏览课文,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的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并说说为什么?

2.讨论交流:

(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将军的神态变化写的详细,以突出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对红军部队的任务,所遇到的困难写得简略。)

(三)。总结

分小组讲自己课下准备好的有关长征的小故事,然后每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讲,看谁讲的最感人。

(五)布置作业

1.熟记本课的生字。

2.在感情朗读全文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丰碑》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出示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语言文字,从军需处长的动作中理解他的神态为什么是镇定、安详的,进而体会他的献身精神,进一步理解“晶莹的丰碑”更深一层的含义是指精神崇高纯洁。课前搜集有关长征中发生的感人故事。课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共同探究不懂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

探究活动

如果为“丰碑”写碑文,你想写些什么?想好后,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语文《丰碑》的教案 篇18

一、教材分析

《丰碑》是人教版第十册的第二十二课的1篇讲读课文。主要讲的是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为了把棉衣让给战友穿,而自己却被活活冻死的感人故事。课文用了大量的笔墨细致地描述了军需处长和将军的神态,有力地表现了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

二、教学目标

遵循叶圣陶先生“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通过对本单元训练目标和本课三维目标的整合,我把本课的微观目标设定为:

1、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训练学生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感受军需处长崇高的精神世界。

四、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五年级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诵读感悟法,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法:根据教学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运用“读一读、悟一悟”的学习方法逐步学习课文,入情入境,自悟自得。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酝酿情感

利用多媒体出示红军长征途中爬雪山的行军画面,播放狂风呼啸的录音。教师激情导入:“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那艰苦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板书课题“丰碑”)

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理解“丰碑”的含义,并再次引疑——“丰碑”文中指的是什么等问题。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教学时启发学生质疑,会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影片导入则能激发学生情感,达到“课未始,情已发”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体验情感

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理出文章的表达顺序。接着,让学生交流初读收获,粗略地体验情感。最后,让学生质疑问难。初读课文后,学生不难从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找到答案:“丰碑是指被大雪覆盖的冻僵的'军需处长。”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思考后可能提出:“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冻僵的军需处长是一座丰碑呢?”等问题。

这样设计,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了解,而且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三)品读感悟,深化情感

圈点勾画,初步体会

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对文章主题方面的想怎么圈就怎么圈,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既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

紧扣人物的神态、动作,想象、揣摩心理活动

在学生对文字有了表层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去揣摩军需处长的心理活动,从而让学生更近地触摸人物的心灵,挖掘人物的品质。

深入理解,突破难点

这时,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小组讨论:为什么把军需处长比作“晶莹的丰碑”?在刚才品读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明白:原来,是因为军需处长的精神和丰碑一样永垂不朽啊!这样,难点自然不攻自破。

专题整合,合作探究

在学习“抓住将军的神态体会人物思想感情”这部分内容时,我引导学生采用找、品、演的学习方法进行合作探究。

找是让学生找出描写将军神态、动作和语言变化的句子,进行课文集美、教材整合;

品则是让学生运用刚才学到的“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抓住人物的神态细读品味,如:体会“肌肉抽动”和“肌肉抖动”在神态上和感情上各有什么区别;从“愣了一下”到“愣住了”这之间将军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这样学生的基础知识扎扎实实得到了训练。

演就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表演,通过学生兴趣盎然地研究人物的情感,模仿人物的神态,创造性地设计人物的对话和动作,这时我再趁热打铁,在同桌排练的基础上,推荐一名同学扮演将军,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记者采访,如:

将军,你为什么发那么大的脾气?

将军,我发现你的眼睛湿润了,为什么?

将军,你为什么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这就使学生设身处地地当了一回文中的角色,想角色所想,代角色说话,让他们在真切的情感体验中,更深刻的体察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巧妙拓展,升华情感

课堂虽已接近尾声,但此时学生内心的情感却在彭湃着,内心的激情却在涌动着,我不失时机让学生为“丰碑”写碑文和献花圈,将自己要说的话写入其中,使学生通过语言表达来倾吐他们对军需处长那份由衷的敬佩。接着,我又加以引导:“无论是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还是今天的和平时期,像军需处长这样的丰碑还是无数座,“白衣天使”“抗洪英雄”“消防战士”等等。他们的确是人们心中一座座不朽的丰碑,也是共和国的中流砥柱!请同学们在课余多找这一方面的书籍读一读吧。”

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走出了文本,而且丰富了文本解读的内涵,激起了学生读书欲望,文本解读和情感熏陶相得益彰。

六、作业设计

首先我推荐学生课后借阅红军长征的故事书,然后在班里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同时附有“推荐”和“借阅途径”来指引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活动。

(1)推荐书目:《长征故事》、《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同斯诺的谈话》、《红星照耀中国》、《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陈云的《随军西行见闻录》等;

(2)借阅途径: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或村办图书馆等均可找到相关图书。

自选题:

1、观察,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等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2、摘录文中你所喜欢的词句,并把它抄写下来。

第二,我布置了两道选做题。此设计目的是落实讲练结合,大量积累的教学初衷。

以上整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抓住人物神态、语言、动作去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这一主攻目标进行探究和训练,学生学有所疑、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在师生、生生、生本的对话中,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以创新为灵魂,以发展为目的”的课堂优化目标。

《丰碑》教案 篇19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海拔20xx多米的云中山上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他们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将军在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同样的思索来学习1篇课文“丰碑”。(教师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注意生字及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学生朗读课文

1.集体朗读,读准字音,语句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投影本课生字,让学生做填空练习。

4.正确理解下列词语:

丰碑: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

袭击:本课指出其不意的打击。

恶劣:非常不好,很坏。

严峻:严肃、严厉。

覆盖:遮盖。

晶莹:光亮而透明。

冰坨:成堆的冰块。课文把云中山比作大冰坨,说明天气非常寒冷。

安详:形容人的表情平静,动作从容不迫。

考验: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是否正确。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

5.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四)自学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可能会有这样几个问题:

(1)在整篇文章中,将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2)文章开始描写了天气的寒冷,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或: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3)为什么说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呢?

(五)研究问题

1.自读课文,思考上面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以4人为一小组,可选一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都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

(l)先通过理解第l-2自然段,明确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①先理解什么是“严峻的考验”,然后从环境恶劣、装备差这两方面理解考验的严峻。(抓重点词:a.4个“可能”;b.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

②通过理解将军的一句话,体会他的心情。

(将军很担心,说明考验的确严峻。)

(2)了解军需处长牺牲时的形象。

a.理解“单薄破旧”的含义。

b.启发学生联系前两自然段谈。(天气冷,装备差。)

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

(3)理解将军的心情。

①结合第8-12自然段,谈谈:面对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将军的心情是怎样的?(先概括地说,将军先愤怒了,后又被感动了,再联系有关词句重点理解。主要抓“吼道”、“红着眼睛”、“豹子”、“抖动”等词。)

②感情朗读第8-10自然段。(体会将军愤怒的心清。)

③当将军知道被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时,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在想什么呢?

(4)理解描写军需处长死去时的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①再次显示大雪覆盖军需处长的画面,结合语言文字谈谈从哪儿看出来被冻死的军需处长的神态很镇定、安详?

(引导学生结合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句子来谈。)

②再谈谈他为什么会这么镇定和安详?

(5)体会军礼的庄严及将军由衷的崇敬之情。

①句子对比

a.他举起右手,敬了一个军礼。

b.他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敬了一个军礼。

②通过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体会军礼的庄严。

③感情朗读第11-12自然段。

(6)理解“丰碑”的含义:

①联系第13自然段,再结合上文,谈谈为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先理解“丰碑”的意思,再说说为什么是晶莹的丰碑;从外表和精神两方面来体会。)

②结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战士们的脚�

(沉重:失去军需处长心情沉重;坚定:a.为军需处长的精神感动和鼓舞;b.充满必胜的信心。)

③理解最后一句话。

(六)总结

是啊,这座晶莹的丰碑不仅感染了将军,感染了这支队伍,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让我们把这座晶莹的丰碑牢牢树在心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独自练习朗读,边读,边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一些句子深刻的含义。

2.小组内每个同学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朗读,互相评议。

3.小组推荐人选参加全班朗读比赛。

(二)学习写作方法

1.快速浏览课文,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的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并说说为什么?

2.讨论交流:

(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将军的。神态变化写的详细,以突出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对红军部队的任务,所遇到的困难写得简略。)

(三)总结

分小组讲自己课下准备好的有关长征的小故事,然后每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讲,看谁讲的最感人。

(五)布置作业

1.熟记本课的生字。

2.在感情朗读全文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丰碑》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出示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语言文字,从军需处长的动作中理解他的神态为什么是镇定、安详的,进而体会他的献身精神,进一步理解“晶莹的丰碑”更深一层的含义是指精神崇高纯洁。课前搜集有关长征中发生的感人故事。课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共同探究不懂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

探究活动

如果为“丰碑”写碑文,你想写些什么?想好后,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语文《丰碑》的教案 篇20

教学要求: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用"湿润"、"晶莹"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态、神态和穿着中,体会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理解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具准备:

1、电脑。课件3件。

2、小黑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生字词自学情况。

3、预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三、初读课文。

1、抽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2、默读课文,按提示把文章分为四段,讨论段意。(提示:A、艰难前进B、严峻考验C、一座丰碑D、走向胜利)段意(略)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思考:"吞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这支队伍似乎要被吞掉?

2、指导感情朗读。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思考:将军在思索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索呢?

2、指导感情朗读。

六、布置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

语文教案-《丰碑》 篇21

一、 教学目的

1、 读懂课文,能体会出军需处长自我牺牲,一心为公的崇高精神和红军队伍为人民而奋斗,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的丰功伟绩。

2、 理解:严峻、思索、安详、晶莹、丰碑(本义、喻义)等重点词语,重点理解四个自然段。

3、 培养学生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从读中悟出情、重点体会军需处长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将军为失去这样一位好战士,好干部而沉痛和崇敬之情。

二、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为了新中国的胜利,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纷飞的思绪再次拉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打开书本,一齐读课题《丰碑》。

二、下面就让我们一边看课文一边用心来聆听课文范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谁?

他的什么事?结合回答(板书:军需处长)

三、细读课文,理解中心

1)读1、2小节。

2)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大雪纷飞,狂风呼啸,一支红军队伍在云中山行进,云中山位于我国江西省的北部,由于海拔很高,山峰犹如在云雾中而得名,山高路远,天寒地冻,这时队伍将面临怎样的考验?出示卡片的考验,什么是严峻?(艰难、困苦、严厉、严肃)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冰天雪地、大冰砣、装备差,可能……可能……可能……可能……)

3)作者为什么连用四个可能,这是什么句式?(说明一切都有可能发生,困难重重,困难大)。

4)红军战士在行军途中不仅遇到了恶劣的天气,还有恶劣的环境,更有可能遇到残酷的战斗,而对这样严峻的考验,将军思索着,出示(思索),思索是什么意思?

5)与其说将军在思索,还不如说将军是在担心他的部队能否经受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一齐读出将军的忧虑(稍缓疑问的口气)学完一、二小节,谁能用概括的语言说说主要写了什么?这一部分与后文写出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有什么关系呢?前因后果,写作技巧(简介伏笔)

(一) 读讲第二部分(接着,队伍中发生了一件事,自己轻读下面的课文,用笔“——”圈画出描写将军的动作和几次神态变化的词句,并想想分别表达了将军的心情和感情。

1、 听说有人冻死,将军的第一次神态、动作是怎样的?读(将军愣住了……)愣是因为……来得突然,你从将军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到了将军是怎样的心情?(急切关心战士)

2、 当他看到一位衣着单薄破旧,被严寒冻僵的老战士时将军的神情、动作又是怎样的?读(稍快)他的动作、神情,语言又说明了将军怎样的心情?(悲痛气愤认为军需处长的失职)(理解了将军的感情和心情的同学,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读)放大图片投影军需处长的形象。

引讲3、当将军要需处长跑步过来受训时,可是没有人应声,不是战士们没听见,也不是警卫员不愿顺从将军的命令,此时,战士们似乎凝固了,泪往心里流,他们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因为他们都知道眼前这冻僵的老战士,他正是负责发棉衣的,他们可敬的军需处长啊!(出示第七自然段,配乐)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高贵品质,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七自然段。

作者抓住了哪几个方面来写军需处长牺牲时的样子。

(1、 动作2、神态3、衣着)

他的动作自然(神态镇定安详)(衣着单薄破旧)出示卡片一个人当严寒逼近,被活活冻死时其痛苦不言而喻是十分大的,但军需处长的神态却十分(镇定安详)没有丝毫的痛苦和恐惧,由此,你能体会到军需处长他当时是怎样想的?他是负责发棉衣的,但自己却衣着单薄、破旧,从中,你又觉得军需处长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有着怎样可贵的品质?板书:毫不利已,专门利人,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这一小节,(敬佩、深情、崇敬、悲痛)练读。

5、当将军明白真相后,又一次愣住了,这是为什么?(震惊,没有料想到)引讲,将军震惊了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为失去这样的好战士,好干部而痛惜,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千言万语,无尽的哀思、化作了一个庄严的(军礼)。(段落出示)(拉近图片,将军的形象)

这个军礼饱含着将军怎样的思想感情?

(愧疚、激动、自豪、崇敬、追悼)

朗读指导:由悲痛激动(语速缓慢)

6、这是一个特殊的追悼会,一起读,(风更狂了,雪……)(出示段落)

板书:晶莹的“晶莹的丰碑”是什么意思?(透明洁白的石碑)为什么说……?

引讲:大雪覆盖,军需处长与高大的云中山化为一体,从形象上来看确实是晶莹洁白、高大的,更重要的是他那(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与高山同在,与日月共存,在战士们的心中,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树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二)一起读最后一段(出示段落)

此时,将军的忧虑还存在吗?(不,我们可以坚信,胜利一定会属于这样的队伍。你听(那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已经能够证明)为什么说那脚步声是沉重而又坚定的?那声音从表面上来看是(战士们的脚步声)其它是战士们怎样的心情和信念的体现?(他们既为军需处长的牺牲而悲痛,又为军需处长的精神所鼓舞,他们再也不会为严寒所畏惧,再也不会为死亡而害怕)所以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是句(反问句)它所表达的感情比肯定句来得更为强烈,更为肯定。一齐读出强烈的语气。

四、学完全文,让我们来深思本文的主题(中心)。(出示填空)

课文的中心要赞美军需处长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高尚品质,为了表达这一中心,详细描写了军需处长牺牲时的形象,并通过对将军的动作,语言和几次神态变化的描述,突出表达了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

(尽力让学生用不同的语言表述)

五、请同学选读最受感动的段落。

附:板书设计 

22丰碑(晶莹的)

军需处长

毫不利已 专门利人

20 3923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