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数的组成》教案17篇

奥运 分享 时间:

本单元重点讲解数的组成,通过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如何更好地掌握数的关系呢?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数的组成》教案”,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大家吧!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数的组成》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数的组成》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58页准备题、例5。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解答简单的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事物是变化的、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点:

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建立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相遇问题中速度和、相遇时间和总路程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关键:

使学生弄清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

六、教具准备:

计算机及辅助软件

七、教学过程:

(一)展示设疑:

⑴复习铺垫

同学们,过去我们已经学过一些有关行程问题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在过去的知识基础上把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为了更好地掌握新知识,现在我们把一些相关知识进行复习。

1、口答:张华每分钟走65米,走了4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电脑辅助)

为什么这样列式,谁会用一个数量关系式来回答?

2、在27届奥运会中,我国体育健儿勇夺28枚金牌,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现在我提议,以热烈的掌声祝贺我国体育健儿为我们取得的荣誉。

但是,鼓掌也很有学问,你们鼓掌时两只手是怎样运动的?从开始运动的地方,时间,方向及运动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回顾,思考。

(边问、边答、边板书)

两手运动:

地点:两地结果:相遇

时间:同时

方向:相对(相向)

今天,我们就要从以前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转变为研究两个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

(二)引导思疑

1、准备题: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钟走60米,李诚每分钟70米。 (电脑辅助)

请同学们看屏幕,张华和李诚是怎样走的,结果怎样?

(电脑辅助)

2、⑴先让学生独立填写表格中走的时间是1分钟这一行。完成后利用电脑演示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分钟的过程并集体校对答案。

问:走1分钟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是怎样求出来?两人之间的距离呢?

⑵让学生把表格填完,利用电脑演示来校对

⑶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随着两人走的时间一分一分地增加,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怎样变化?两人之间的距离同时发生什么变化?

当两人的距离是0时,我们就说这时两人怎样了(相遇了)两人运动的结果就是相遇

⑷同桌讨论: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与两家距离有什么关系?(电脑辅助)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数的组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操作、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 100以内数的意义。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

接近整十数的数法。(正确数出几十九后面的一个整十数。)

教具、学具:

课件、数数用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数学课上,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

2、看看谁最会数数?(课件出示20只小羊图)这里有多少只羊?你是怎么数的?

3、(课件出示100只小羊图)这里的羊你们还能很快数出来吗?为什么?对,这里的羊比20多得多,那估一估大约有多少只呢?你是怎么想的?

二、探究新知

(一)实物数数

1、这里究竟有多少只羊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

2、老师为每位同桌准备了一袋小棒,小棒的数量与羊的只数相同,那就是说小棒有几根,小羊就有几只,同学们想不想亲自数一数?

3、同桌合作数小棒,出示合作要求:

(1)两人互相帮助,一边把小棒摆放在桌子上一边数。

(2)摆放小棒时,想办法让人容易看出数量。

(3)数完后说一说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比一比哪些同桌数的又快又准!

4、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5、全班交流: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你们是怎么数的?(多个合作小组发言)师:数100以内的'数,老师发现有的是一根一根数,有的是两根两根的数,但都是把10根小棒捆成了一捆,这是为什么呢?

6、对,在数比较多的物体时每10个放一堆容易看出数量。你们现在知道小羊有多少只吗?刚才猜出是100只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真厉害!

7、是的,这里有100只小羊,100这个数比之前学过的20多得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数的组成(板书课题)

(二)看课件数数

1、师:刚才同学们很准确的数出了小棒的数量,电脑老师也带来了一堆小棒,你们能数数吗?

(1)课件出示1-10根小棒,出示一根学生数一根,问:10个一是几?板书10个一是十。

(2)课件出示11-19根小棒,边出示边数,问:19添1是多少?

(3)课件出示21-29根小棒,边出示边数,问:29添1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三个十是多少?30里有几个十?

(4)课件直接出示39根小棒,问:39添1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四个十是多少?40里有几个十?

(5)课件依次出示49、59、69、79、89、99添1是多少?

2、我们发现这堆小棒有几个十?我们可以把这10小捆捆成一大捆(课件演示)一共是多少根?那就说10个十是多少?板书10个十是一百。问:100里有几个10?100里有几个20?100里有几个50?(生回答课件演示 )一个一个地数,100里有几个一?

(三)数的组成

同学们,数小棒你们都会了,摆小棒你们会吗?

1、请你们在桌面摆出36根小棒,(生摆)老师请那位摆的又快又准的同学说说逆时针怎么摆的?

2、生说,课件演示,问:3捆就是几个十?6根就是几个一?36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同学们表现这么好,电脑老师想带大家玩一个数学游戏,你们想玩吗?数数接龙:教师说一个数,学生分小组以接力赛的方式每个人数一个数,数到指定的数为止。

(1)从三十六数到四十三,追问43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从四十三数到五十二,追问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了52?

(3)一个一个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4)五个五个地数,从五十五数到一百。

(5)十个十个地数,从十数到一百。师指出:这些都是整十数。

三、巩固练习

1、课本35页“做一做”第2题。出示题目后问:怎样才能不重不漏的数清所有泡泡?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人容易看出数量?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2、课本39页第4题。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总结延伸

师:今天学习了什么?……

师:生活中哪些地方有100以内的数?你能说一句完整的话吗?

师:看来生活中的数学可真不少!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数的组成》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计数器认识个位、十位、百位。

2.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会读写两位数。

3.在积极参与数学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个位、十位、百位;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会读写两位数。

教学难点:

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字的意义,会读写两位数

教具准备:

计数器

学具准备:

组成计数器的学具、数位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小朋友们,在我们的桌子上有一些学具,我们动手把它们组装起来,好吗?(学生动手组装学具,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它的名字叫计数器,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吧。

二、新课讲解

1.认识计数器

我们这位新朋友它长的什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计数器,学生观察,结合计数器使学生知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们是百位,学生分小组在自己组装的计数器上指出个位、十位、百位,每个小组成员都指一启遍。

2.写数、读数

小朋友们,现在,计数器发生了一个小变化,你要仔细看呀(都是在计数器上拔珠,边拔边主学生观察计数器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观察后说出老师在个位上拔了4个珠,在十位上拔了2个珠)

我们大家一起来看,我在十位、上拔了2个珠,就在十位上写2,(板书)那么个位上拔了4个珠,就在个位上定几呢?(学生说出写4,师板书),现在十位上的2和个位上的4就组成了一个新的数,你认识它吗?(指导学生读出24,师板书读作:二十四。矸前面学习了100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24的组成:由2个十和4个一组成,再结合计数器使学生明白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

三、巩固练习

1.采取比赛的形式,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上试一试,然后教师任意拔珠,学生以抢答的形式读数。

2.同桌之间比赛,写出1题计数器上表示的数,第2题师生一起进行,读出各数。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第4题,教师先引导学生明白题意后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四、采取数学游戏巩固知识,提高兴趣

同桌之间得用数位表和数字卡片进行数学游戏,一个学生放卡片,另一个学生计数。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数的组成》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通过对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具准备:

每个小组四样奖品:糖、小星星、橡皮、铅笔各100个。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与学生自然和谐的交谈了解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的认知基础,掌握学生口头唱数的情况,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使学生感知到口头数数容易,但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可不太容易,指导学生数数时要注意手口一致。)

教师与学生交谈:

1.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谁能从0数到20?(请一名学生数。)谁能接着往后数?(预计学生能比较准确地数到100,但数到100后学生可能数得不整齐了,部分学生开始出错了。)

大家能数那么多数,真了不起啊!

2.那么你猜猜今天有多少位同学来上课吗?到底有多少位同学呢?请你们自己数一数,好吗?(学生自己数一数。)谁能说说你数的结果是多少位同学?

3.谁愿意领着大家一起数?(请一名学生边点边数,这位学生指着,大家跟他一起数。)

今天来上课的人数比我们以前学过的20多一些。

4.刚才大家数数的时候数得那么好,可是数人数的时候却遇到了困难,看来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还真不太容易!不过没关系,只要大家像刚才那位小朋友一样,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相信你们一定能数对!

二、数数活动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们为学生创造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提供充分的学具,让学生在估数和数数的活动过程中感受和理解 100以内各数的意义;体会数是数出来的;向学生渗透估数的方法,以10个一堆、20个一堆为参照标准,估计一袋物品的个数,以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使学生体会到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应该边点边数,手口一致。)

教师提问: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数。老师准备了许多奖品,想发给我们班的同学,请大家帮老师数一数,好吗?每个小组有4样奖品,谁来说说你们组都有什么?(有铅笔、橡皮、糖果、幸运星。)请每位同学选一样奖品。

请你很快地数出10个奖品。(学生数。)

仔细观察一下10个这一堆儿,10个,就这么多。

3.请你再数出10个。(学生数。)现在是多少了?再仔细观察20个这一堆,20个,就这么多。

4.请你把奖品都倒出来,想想,刚才10个一堆,20个一堆是那么多,再观察一下你面前这一大堆,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学生估数)

5.那么到底有多少呢?请你仔细数一数。(学生数奖品,请学生汇报数的结果。)

6.同学们数了这么多奖品,谁愿意数给大家看看?(请一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下边拿边数,其他学生帮他一起数,数的结果是100块橡皮。)

7.教师把100块橡皮放在实物投影下:大家看100块橡皮就是这么多!

8.还有哪些同学数的也是100?(反馈)(可能大部分同学能数对。)

其实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每个袋子里的奖品都是100,这些同学数对了。你们真了不起!这么多奖品都数对了!还没有数对的小朋友,课外多练习数一数,你一定能数对!

9.刚才数之前老师请大家估计以下你的奖品大约是多少,那么谁猜的比较接近100?

三、探索活动

(一)接数、数的组成

(设计意图:关于教学数的组成,我们认为学生的认知基础是对20以内各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迁移到学习100以内数的组成。让学生动手数出35个、42 个奖品,并思考怎样摆能让别人很容易地看出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然后抽象成小棒图,让学生理解图中所表示的'几个十几个一,再脱离实物和图象,抽象出数的组成。这三个环节是由具体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每一步都是以学生的认知经验为基础进行的,这样有利于学生透彻地理解数。)

教师说数,请学生数奖品。

先数出35个奖品。(学生数。)

大家都数出了35个奖品。那是不是35个呢,同学们看不出来,想想怎样摆能让大家很容易看出是35呢?(预计学生有的每10个分一堆,有的每10枝铅笔捆成一捆,有的每10块糖装在一个小袋子里。)

教师请一名摆铅笔的学生到前面展示。(学生从以前的学习经验中会想到:10枝铅笔捆一捆,有3捆,再放5枝。)这样摆就能很容易得看出是35枝铅笔。

教师再请一名摆其他奖品的学生展示。(10块放在一个小袋子里,有3袋,又放了5块。)

请学生相互检查看看能不能看出是35,摆错的学生改正过来。

看着你的35个奖品,同桌相互说说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请一名学生说,教师板书: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

请你从35开始继续数奖品,一直数到42个。(教师请学生展示42个奖品是怎样摆的。)

请学生看着数出的42个奖品,同桌说说4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进行口头数数:

教师说数学生数:从45数到63。

学生说数大家数。

同桌相互考一考。

全班齐数:从88数到100。(在数的过程中,请学生说说几个两位数的组成。)

3.看图说组成。

(1)教师出示汤圆图。

教师提问:图上画的是汤圆,你能看出这表示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吗?(请学生回答。)

那么一共有多少个汤圆?

(2)教师出示铅笔图。

教师提问:这表示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啊?(请学生回答。)

一共有多少枝钢笔?

(二)估数、数数、100以内数的组成

(设计意图:通过巧妙地设计小羊图的课件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羊多,猜一猜大约有多少只,不好数,想办法、(课件转换)很快数出是100只,使学生发现可以十只十只地数,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从而自然地突破知识难点。)

1.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和学生交谈:

老师这儿还有一幅难一点的图,你们想看吗?(课件出示图:草原上有一大群羊,小羊在不停地走动。)

猜猜大约有多少只羊。(预计学生开始还认真地一只一只地数,不久,有的学生会产生疑惑,发现不好数,提出质疑。)

教师引导学生:谁能想个办法,能让我们比较容易地数出一共有多少只羊?(课件出示第二幅画面:每10只羊圈在一个栅栏里。)(预计学生很快能数出羊群的只数是100只。)

教师点羊群,学生十只十只地数。

教师提问:

刚才我们十个十个地数,数了几个10?

10个十是多少?(教师板书:10个十是100)

100里面有10个十。(教师板书:100里面有10个十)

2.教师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认识的就是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数数数的组成)

四、发展活动(估数)

1.说明游戏玩法。

教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教师抓一把糖,放在实物投影下。)请学生先估一估,然后数一数,看谁估得准数得对。

2.学生同桌做游戏。

3.发展游戏。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我们上课,你们猜猜大约有多少老师。(请学生估一估。)

老师数过了,到第4排大约有一百,那么,你们再猜猜,大约有多少?

老师的人数比我们今天学习的“100”还要多,我们今后继续学习。

4.全堂小结。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数的组成》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页例3以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敝道计数单位在现实生活中的作,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计数单位在计数中的重要作。

2、苯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提高学生对数概念的掌握水平。

3、备惺芩学知识的应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知道计数单位在现实生活中的作,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数数和数的组成,现在请你们拿出小棒,数出其中的32根。

学生独立数小棒。

教师:数好了吗?谁来演示一下你是怎样数的?

要求学生一边演示一边回答:先10根10根地数,数30根小棒,再1根1根地数,数出2根小棒,合起来就是32根。(学生演示10根10根地数时,要求学生把小棒10根10根地放一堆。)

教师:你们能看着这些小棒说出3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吗?

要求学生回答:32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刚才数的是3个10根和2个1根。

教师:我们在数数时到了10根10根地数,也到了一根一根地数。同学们为什么要这两种方法数数呢?

指导学生说出10根10根地数比较快,不满10根的要一根一根地数才能准确地数出来。

教师:刚才同学们说到10根10根地数比较快,生活中很多地方也需要数数,也采了10根10根地数的方式,叔叔阿姨们是怎样应10根10根地数的方式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去了解生活中的数?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感受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价值

出示例3图。

教师:图中有哪些生活中的数?

指导学生说出有乒乓球的个数、钢笔的支数、月饼的个数。

教师:生活中在哪些情况下要数这些数呢?

教师:这些商品都是装在盒子里的,盒子上还注明了每盒的数量是多少呀?

教师:这和我们每10根小棒捆成一捆有相同的地方吗?它的目的是什么呀?

让学生理解这样做可以一十一十地数,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数出较多的商品。

出示一堆散乱的没有盒装的乒乓球。

教师:你能很快看出有多少个乒乓球吗?

直观地演示把这些乒乓球装入盒中,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是3盒零2个乒乓球。

教师:现在能一眼看出有多少个乒乓球了吗?

教师: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有32个乒乓球了呢?

教师:同学们到了前面数数的方法了吗?

让学生明白这里是到了前面的数数方法,先一十一十地数出有多少个十,再数出剩下的有多少个一,合起来就知道有多少个乒乓球了。

教师:能类似的数数的方法数一数有多少支钢笔和多少个月饼吗?这里是把钢笔放在盒子里让你们数好还是拿出来一支一支地让你们数好呢?

教师:为什么?

教师:好吧,老师还是把它装在盒子里让你们数吧。学生数后,抽学生汇报。要求学生说数出了几个十和几个一,然后问学生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师:在数月饼的时候了几种数数的方法?

让学生意识到只到10个10个地数的方法。

教师:为什么不一个一个地数的方法呀?

教师: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盒子进行包装,这不仅仅是为了携带方便,同时也是为了数数的方便,你们还能举出一些像这样包装商品的例子吗?

让学生尽可能地说生活中每10个装一盒的例子。

教师:由于每10个装一盒与数学中的10个10个地数有关,所以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要大量地到一些盒装的商品,同学们理解一些计算方法,看看你们的'教科书,后面还有月饼盒吗?把这些图打上个记号,学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们好关注今天学习的内容和后面学习内容的联系。

学生作记号,略。

教师:我们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数,知道了10个10个地数在生活中经常到,下面我们应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出示练习一第1题。

教师:小猴吹了多少个泡泡?你能一眼就看出来吗?

教师:怎样才能使我们一眼就看出小猴吹了多少个泡泡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要求学生说出把这些泡泡10个10个地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小猴吹了多少个泡泡了。

教师:同学们动手圈一圈。

学生圈后,让学生说一说圈了多少个十,然后再说一说这些泡泡的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巩固练习

1、苯炭剖榱废耙坏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数了几个十和几个一,所以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敝傅佳生做课堂活动第3题的游戏

先抽一个小组的学生来做示范,再全班进行游戏。

四、课堂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外作业

要求学生完成第6页第5题的小调查,了解生活中的数。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数的组成》教案 篇6

教材简析:本册教材中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了1-20各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二年级的认识万以内的数打基础。这个阶段的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1到例3的教学内容也是本单元教学的开端,正是牢固的掌握了数数和数的组成,才能更有助于比较数的大小和计算,所以本课的知识尤为的重要。

设计理念: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数数中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数格子时,请学生当小老师,讲自己巧数的方法,其他学生可对其随时发问,了解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地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

教学目标:

1.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的一个一个的或一十一十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3.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数位的意义。

4.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观察操作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理解100以内的组成。

教学难点:

数数过程重,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教学准备:每人100根小棒,10根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一数

从9数到20,再从20数到1.

2.填一填

1个十和3个一组成() ()个十和()个一组成17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20是()个十组成的

(板书课题:数数数的组成)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1

请同学们快速整齐的从20数到100.

请同学们拿出小棒,边数边拿,一根一根的数,数出十根用橡皮筋困一捆。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个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十根困一捆。

师:如果再接着数出九根,现在一共有几根?(29根)

29根小棒再添加一根是多少?(30根)满十根又要困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接着数到39根,再加上一根是几根?(40根)40根小棒是4捆,接着数到49,再加上一根又怎么办?(捆一捆)是多少根?(50根)为什么是50根小棒呢?如果再加4捆是多少捆?(9捆)接着数91,92,93“..99,再添1根是多少根?是几捆?(10捆)

(板书:10个十是一百)

小结:数物体的个数可以一个一个的数,还可以10个10个的数,十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学生数十捆小棒: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

用刚才学的知识,数数可以十个十个的数,这样会比较快。数百羊图,看谁能最快的数出来。

抢答:一十一十的数,从一十数到一百;从三十数到七十;从六十数到一百。

2.教学例2

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师:拿35根小棒,你怎么拿,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

42.(39再多一根是多少?)(42根是几捆又几根?)从五十六数到六十三,再从六十三数到七十二。(注意:满十根就捆成一捆)不摆小棒直接数一数,从七十八数到八十八,再数到一百。(同桌轮流数,再指名数.)问:79、89、99后面是几?

3.教学例3

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35根)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35根小棒是由3个十5个一组成的)3个十5个一组成多少?(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出示4捆又7根小棒,引导学生自己说是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师说生来口答:27、46、58、分别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三、巩固练习

1.课本33页下面的”做一做‘指导学生板演,再说想法。填一填。

2.谁是小老师(做一做,说一说)

3.连一连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你收获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数数数的组成

10个一是一个十一捆

10个十是一百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数的组成》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本节课创设了“估一估有多少只羊”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100比以前学过的数20多得多。首先,带领学生一起估测,说出自己估的方法,选择最好的方法,通过与20只羊对比,出示百羊图,通过数小棒,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的数的顺序,从整体上感受100,会数100以内的数并明确数的组成。

学情分析:

很多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已能数出100以内的数,但还未有10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及探索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100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20以内的数,谁能按照顺序从0数到20呢?

数的真是太棒啦!那谁能说一说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呢?

20里面有( )个十?1个十8个一合起来是( )?

今天老师又请来了一些数字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同学们请看,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31,67,90)你们真是太厉害了,这些数都比我们以前学习的数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 数的组成,板书课题:数数 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交流方法

春天到了,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有一群小羊他们成群结队地来到了草地上,请同学们估一估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羊?那草地上到底有多少只羊呢?请同学们数一数吧!谁能向大家说一说一共有多少只羊?(一共有20只羊)老师给大家准备与羊数量同样多的圆形,一个圆形代表一只羊,你能把你的数法展示给大家吗?(1个1个数,2个2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同学们真是太聪明啦!竟然想出了这么多办法。你认为哪种数法更好呢?(我认为10个10个数更好,因为10个10个数数得又快又准)这些是20只羊,接下来又有一群羊来到了草地上,请同学们对比一下估一估草地上有多少只羊?(生自由言论,70只,98只……)同学们说的数都比20只多得多,那我们就来数一数草地上到底有多少只羊呢?老师拿出了与羊数量同样多的小棒,一根小棒代表一只羊,请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羊?你数出了多少根小棒了吗?(100根)数的真好!

2、在数数中明确10个十是一百

(1)数小棒

那同学们现在就用满十根捆成一捆的方法再数一数小棒吧!你捆了多少捆(10捆)一捆就是1个十,我们以前学过10个一是十,那十个十又是多少呢?(10个十是一百)那我们一捆一捆的数吧!()

(2)数小羊

那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数小羊吗?羊我们不能把它捆起来?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十只十只圈起来)说的真是太好啦!那你们把小羊请出来吧,请同学们在图上数一数,圈一圈吧!谁能告诉大家你数出了多少只羊?(我是10只羊圈在一个圈,我总共圈了10个圈,10个十就是一百)同学们,他说的好不好啊?(好)我们掌声鼓励一下。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原来草地上有100只羊啊!老师这里有几道题,你们有信心挑战一下吗?

3、数的组成

我手里有6捆小棒,谁知道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呢?(60根)你是怎么知道的?(1捆小棒是10根,6捆就是60,)同学们真是太聪明啦!那在想一想60是由( )个十组成的呢?那老师想摆出46根小棒,我应该怎么摆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小棒摆一摆吧!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我先拿出4捆小棒,4捆小棒就是4个十,再拿出6根小棒,6根小棒就是6个一,合起来就是46),同学们思考一下,46添上1根小棒是多少?(47)47添上1根小棒是多少?(48)48再添上1根小棒是多少?(49)49再添上1根小棒是多少?(50)你是怎么知道的?(9根小棒添上1根小棒是10根,10根小棒就是一捆,原来有4捆,再加上现在的1捆,一共就是5捆,5捆小棒就是50)说得真是太好啦!那谁能再说一说79添1是多少?(80)99添1 是多少?(100)那同学们,我们不用小棒了,我们把小棒收回盒子里,接下来老师有个小要求,接下来我们从53数到80,不要忘记遇到整十我们就要做一个捆的动作。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原来我们班每名同学都是数数小能手啊!

三、巩固练习

1、我们有一个好朋友小猪在逛超市时由于贪玩屋里吹满了泡泡,怎么数都数不清,请同学们先估一估有多少个泡泡,你能帮它数一数到底一共有多少个泡泡吗?

2、小猪又跑到了玩具区,把货架上的口哨弄乱了,我们帮忙数一数有多少个哨子,好吗?

3、嘴馋的小猪又来到了糖果区,买了一堆的糖果,让我们先圈出10颗糖,再估一估有多少颗吧!小猪非常感谢大家帮忙。

四、总结

谁能用1——100之间的数说句话呢?(我们班有38人、彩虹有7种颜色,有12个生肖,一年有12个月,一个星期有7天,有56个民族)同学们的知识可真渊博,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每个人有10根手指,那老师想要100根手指,我应该找几个人到前面来呢?(10个人)为什么呢?(10个十是一百)真是太棒了,那老师就来找10名同学,我们开始数,数到你之后把手举起来。同学们请看这就是100根手指,同学们做得太棒啦!同学们我们掌声鼓励,看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开心吗?(开心)老师也很开心,下节课我们继续一起探索数学的奥秘,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数数 数的组成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数的组成》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教材34页例1、35页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

2.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

3.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

小棒100根、10根橡皮筋、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20是()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个十和()个一组成17

2.出示第33页百羊图。数一数,感受100有多大。

估一估、数一数、初步认识100有多大。

提出问题:

(1)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2)草地上有一群可爱的小羊,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只?(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3)小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请来了一位老朋友(将10贴在黑板上),认数的时候它可是我们的好朋友呢!

学生回答后10只10只地圈一圈,并数一数。

教师:大家都数对了,这是100只羊。100只有这么多!和我们认识的20比较,你对于100有什么感受!

二、新授新知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l0根用橡皮筋捆成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满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教师拿出一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十是一百。(板书)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l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4)做课本第35页例2上面的“做一做”。

一题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七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二题同桌互相数一数。

①们能很快地看出有多少个泡泡吗,应该怎么办?

②要想很快地看出有多少个泡泡,应该怎么办?

③请“十”来帮帮忙,学生实际圈一圈,10个10个地数一数。

2.教学例2。

(1)让学生摆出七十根和四十六根小棒,一名学生台前演示,其他学生用学具摆。老师提问:“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七十根和四十六根?”

摆七十根时,摆成7捆。摆四十六根时,先摆4捆,每捆10根,再摆6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七十里面有几个十,四十六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老师摆出一个任意两位数和一个整十数的小棒,让学生先观察,再与同桌交流,各是多少根小棒,各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5页例2下面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2.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引导学生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个十和5个一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

3.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号。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号.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号.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板书设计:

数数,数的组成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七十里面有7个十

四十六里面有4个十和6个一。

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数的组成》教案 篇9

一、教学内容

数的组成。(教材第35页例2)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重点难点

重难点: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棒、计数器。

学生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看图数数。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数出有几瓶牛奶,有几瓶酸奶的。(学生相互交流,点名回答)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00以内数的知识。

板书课题:数的组成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35页例2。

(1)让学生摆出七十根和四十六根小棒,一名学生台前演示,其他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摆。

师:怎样摆能一眼就看出是七十根和四十六根?

引导学生明确:摆七十根时,摆成七捆,每捆十根;摆四十六根时,先摆四捆,每捆十根,再摆六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七十里面有几个十,四十六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七十里面有7个十,四十六里面有4个十和6个一。

(2)老师任意摆出一个两位数和一个整十数的小棒,让学生先观察,再与同桌互相说说是多少根小棒,各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同桌进行以下活动:一人用小棒摆出一个两位数,另一人说出这个两位数及这个两位数的组成。(两个人交替进行)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35页下面的“做一做”。(学生独立思考完成,集体订正)

答案:3 5

四、课堂小结

你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了吗?

板书设计

数的组成

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反思

1.教学时首先说说生活中的100以内的数,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生活中的'数是学生都熟悉的,利用此素材作为教学的内容,不但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自己检验数的正确与否。除了一个一个地数以外,还可以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选用不同的方法数数,比较哪些方法更准更快。然后合作探究,进一步认识100以内数的组成。学生动手操作,同桌合作数数、摆小棒,汇报交流。建立10个一是十,100个一是一百,10个十是一百,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三十五,八十是由8个十组成的等意识。

2.本节课让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接受。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数的组成》教案 篇10

【学习目标】

1.能够熟练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以组成的。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在各种数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渗透数于实物对应的思想。

3.养成在活泼氛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兴趣。

【学习重点】

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

【学习难点】

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什么

【学习过程】

一、旧知引入,提出问题 自主学习

1.数出桌子上的小棒

2.怎样使人一眼看出是20根小棒

3.找数出的方法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孩子们,你们会数20到100之间的数吗?

在小组内把你的'发现与你的朋友交流一下,比一比谁发现数数的方法更多。

把你数数的方法与你的小组成员交流一下看看谁的办法多,谁的办法好

(1)一根一根的怎样数小棒?

(2)10根10根的怎样数?

(让学生展示怎样数的,便于下一步的完成)

孩子们数的不错,刚才在小组内交流了怎样数数,那么你们认为怎样数才最方便,最准确呢?

师小结:几个十就是几十,10个十是100

2、看图回答问题(说组成)

29

四个十八个一

六个十

79

(生小组讨论并动手操作 一人记录)

生展示

师小结:几十就是几个十组成的

几十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体验拓展

1.与7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2.一百里有()个十 一百里有()个一

个一和6个十组成()

4、数出32前面的5个数

5、接着数:

()、()、()、()、()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数的组成》教案 篇11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页例6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减法估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减法的估算,能解释估算的过程,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和估算的合理性。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能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解决简单的估算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3、通过数学活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导探究

情景导入:(课件展示或出示挂图)星期天,妈妈给了张强326元去买学习用品。他高高兴兴地来到商场的学习用品柜台。一会儿他就看中了两件,一件是随身听,标价为187元;一件是复读机,标价为525元。

(二)合作交流,探究方法

(1)看着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估算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

(2)学生自由汇报。(教师板书)

①随身听和复读机一共大约需要多少元?

②张强有326元,如果买1台随身听大约还剩多少元?

③如果买1台复读机,大约还差多少元?

(3)谁能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汇报)

(4)其余两个问题怎样解决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思考好了的同学把你的解决方法和同桌或自己的学习小伙伴交流一下,比一比谁的方法好,哪些组的方法多。(让学生充分交流,教师参与、巡视、指导学生的讨论)

(5)把你们组的想法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比一比哪些组的方法好,为什么好?

(6)学生汇报。

①学生1:估算326-187时,把326看作300,把187看作200,结果大约是100。估算525-326时把525看作500,把326看作300,结果大约是200。

②学生2:我们组估算326-187时,把326看作350,把187看作200,结果大约是中把525看作530,把326看作320,结果大约是210。

(7)能说一说你们组为什么这样估算吗?

(8)学生:因为买东西的.时候要带足够的钱才能买回你所需要的物品,如果你带的钱不够,那就麻烦了。所以我们在进行减法估算的时候都把被减数看大一点,这样才有足够的钱去买东西。还有其他的估算方法吗?……

(9)总结:我们在进行减法估算时,最好采用被减数、减数同补(被减数补上的不小于减数补上的)或被减数、减数同去(被减数去掉的要小于减数去掉的),这样估算的结果才比较符合实际生活的需要,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10)把你最喜欢的估算方法说给小伙伴听一听。

(11)初步练习:6页“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拓展新知

(1)完成课堂活动。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估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七相关的习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解决哪些生活中的问题?还有什么遗憾?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数的组成》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经历认识11-20各数的组成的学习过程,能够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认识计数器,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数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数位,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的组成,学会11-20各数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练习数数。

(1)从4数到19,先顺数一遍,再倒数一遍。

(2)同桌互相当小老师,先从2到20顺数一遍,再倒数一遍。

(3)两个两个地数,从0数到20。

2、读一读。

(1)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 14 2 11

20 0 19

(3)以最快的速度数一数,并且说出来。

○○○○○ ○○○○

○○○○○

□□□□□□□□□□

□□□□□□

3、提问:看着11这个数,你能用小棒表示吗?你怎样摆的?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多少?(板书:11)

二、探究交流

1、教学12的组成。

(1)认识数位。

谈话:原来有11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12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这1捆表示什么?它对的位置,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十位”。这2捆表示什么?它对着的位置我们也有一个名字,叫做 “个位”。

(2)认识计数器。

谈话:12这个数,我们还可以用计数器来表示,出示计数器,你能找到个位和十位吗?说给同桌听听。

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就是个位,第二位就是十位。

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2。

提问: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12呢?

1个十,就在十位上拨1颗珠子,这颗珠子就表示1个十。请学生拨1个十。

这是2个一,我们该怎样拨珠?学生操作后反馈,在个位上拨2颗珠子。个位上这2颗珠子就表示什么?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就是多少?

(3)教学12的写法。

2、教学11的组成。

11这个数用计数器怎样表示?同桌讨论并操作。

汇报拨珠方法:十位上拨1颗珠子,个位上拨1颗珠子。

用数字卡片摆出11。学生操作后汇报。

讨论:十位上的“1”和个位上的“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3、自学13-19各数的组成。

谈话:刚才我们先摆小棒,然后拨珠,再把数摆出来,你能用这样的`方法自学13-19的组成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汇报过程,课件演示。

14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15呢?16、17、18、19呢?

谈话:通过刚才的操作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4、教学20的组成。

谈话:出示1个十,这是多少?该放在什么位上?怎样用珠子表示它?学生操作。又添上1个十,现在是多少?

提问:十位上为什么拨2?个位上为什么没有珠子呢?

提问:20是怎样组成的?

5、教学数位表。

(1)出示数位表。

师:同学们,这是数位表,数位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

(2)问:13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有一个十,我们就在十位上写1,有3个一,我们就在个位上写3,读做十三。

问:14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有一个十,我们就在十位上写1,有4个一,我们就在个位上写4,读做十四。

想:15应该怎么写?为什么?16可以怎么写?

讨论:20怎么写?

6、小结: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11-20各数的认识。

三、反馈完善

1、抢答。

1个十和2个一是______。

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6,这个数是______。

2个十是______。

1个十和9个一是______。

2、看数拨珠。

12 13 20 15

3、猜谜游戏。教师说一句话,学生猜数。

1个十和6个一是几?

十位是2,个位是0,这个数是几?

比14大,比16小的数是几?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板书设计:

11--20的写数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创造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我们的教学就应该挖掘每一个孩子身上的创造欲望和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大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空间,真正落实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从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和教师备课的出发点。

精心设计提问。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己尝试解决问题也是这节课的一大特点,激发了学生思考、探究的动力,使课堂成为学生不断进取的空间。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数的组成》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

信息窗1、自主练习1

教学目标: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人民币的兑换。

通过教育学生要爱护人民币,对学生进行“以热爱祖国为荣”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本课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人民币的兑换是本课难点。

教具准备:

挂图、人民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是王丽小朋友七岁的生日,她要用存了一年的零花钱为妈妈买一件礼物。你知道她存了多少钱么?老师把她的存钱罐带来了,咱们一起来看看。

二、新授

1.大家知道我国的钱叫什么?(认识人民币)我们可要爱护人民币,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2.整理分类,将人民币进行分类。

(1)按面值大小分:元、角、分;

(2)按质地分:硬币、纸币;

(3)按颜色分:红色、绿色;

(4)按版别分:新版、旧版。

3.出示一张人民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辨认的,并且按照我们的分类来介绍一下这张人民币。

4.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就像一家人,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1)一张1角的能换几张1分的?(1角=10分)

(2)拿起一张1元的纸币,你能拿出与我拿的一样多的人民币吗?(1元=10角)

(3)一张5元能换几张1元?如果你有20元,你想怎样换?50元呢?

5.现在你能帮助王丽数出存钱罐中的钱吗?把它写在统计表中。

(6张1元=6元、2张5角=1元、5张2角=1元、10张1角=1元、2枚5分=1角

3枚2分=6分、2枚1分=2分,合起来一共是元,即9元1角8分)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数的组成》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20页的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1.投影仪、数字卡片、5根小棒、5个小方块。

2.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设计

复习旧知

1.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组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5,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进行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a.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不想做?准备5根小棒,看谁动作又轻又快。Listen carefull.把5根小棒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能较好地把握知识起点,采用开放教学方式,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学生到前面来展示。

①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又有点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个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教大家。

[在发散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发现。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比较扎实。]

c.全班学生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

d.小结。

通过分小棒我们得到了5的组成。L at the blacbard, please. Read tgether. Sa b urself.

e.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L carefll.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那么我们看到5能想到什么呢?(推小棒)

2.做一做

a.老师还准备了5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O?

①(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2个)Guess!右手有几个?

②右手藏1个

③右手藏2个

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有什么办法?

b.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对口令。

3.小组自学4、3、和2的组成

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棒编出了5的组成。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4、3和2的组成。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数的组成》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发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培养学生数数的兴趣和估算的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合作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数感。

2.难点:在数数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数到个位是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

教具:

100格的“棋盘”、围棋子、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一起来玩个猜一猜的游戏,好不好?

(老师拿一把棋子放在实物展台上)同学们,一共有多少个棋子?(学生猜一猜,然后数一数,逐个加到20)。看老师的棋盘,一行有多少个棋子?(10个)两行正好 20枚棋子。

二、新课:1到20枚棋子表示的'数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数。今天我们要学习更大的数。(板书:100以内的数)学生齐读课题。

1.认识100:同学们你们知道100有多大吗?

这是20枚棋子,老师这有一些棋子,加上原来的20枚棋子,你们猜一猜够不够100枚棋子,好不好?

(学生有的说比100多,有的说比100少?)你是怎么猜的?(让学生说一说猜的依据)

2.要想知道倒底有多少枚棋子,怎么办?(师生共同数到100)这是100枚棋子啊,和我们以前学过的20枚棋子相比,你有什么感受?

3.结合生活说100

生活中,你们说一说什么物体有100个?(举例说明)

4.数手指,认识整十数:同学们表现真棒,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她的一双手共有多少根手指?再找一位同学,两位同学有多少根手指?3个同学呢?

10个同学,10,20,30,40,50,60,70,80,90,100

发卡片给对应的同学,学生把卡片贴在黑板上。

老师喜欢30,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

师:“30”里面有几个十?“70”让学生提问题。学生自己找一个数提问题。哪个数里面有6个十?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通过手指、摆棋子,认识了这么多数,这些数都是整十数。

100以内只有这些数吗?

还有哪些数啊:72,83……

同学们,老师告诉你,在你们的桌位里有棋子和棋盘,你们想不想数一数有多少枚棋子啊?

学生小组合作数棋子,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数数结果,教师把数写到卡片上,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上。数数活动(从57数到63、从91数到100、从100数到91等等)

三、巩固练习:

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数。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数的组成》教案 篇16

一、教学内容

教材33,34页和35页。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了解到100以内数的顺序。

2、能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会数100以内的各数,弄清数的组成。

四、教学方法

演示法,动手操作法。

五、教学重难点

会数100以内的各数,弄清数的组成。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数一数这里有几只羊?(10只)那你们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数出来的?(一个一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

师:那这里又有多少只羊呢?(20)请同学们举手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师:在我们数学王国中,数数通常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还可以十个十个的数。

师:现在同学们数出书本33页当中有多少只羊,并圈出来,之后呢请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告诉对方自己是怎么数的。

(二)探究新知

1.数100以内的数(跟着教学PPT)

师:同学们,之前我们在茫茫的大草原上看到有100只羊,现在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从0开数到100。

(师生互动:0,1,2,3......98,99,100)

师:我们将10根小棒捆在一起就代表一个10,两捆木棒就代表20,那么三捆木棒是多少呢?(四捆,五捆,六捆......十捆呢?)

师:所以说100里面有10个十。

板书:10个十是100。

师:同学都很棒,大家一起跟着老师举起大拇指对着自己说:棒棒棒,我很棒!

2.练习巩固

书本35页做一做1、2题。

3.两位数的组成(教学例2)

师:我们刚刚说过了,一捆代表1个10,那么七捆呢?(7个十,70)四捆呢?(40)

师:那么同学们,你们告诉老师,两幅图片分别表示的数字是多少?(70,46)

4.练习巩固

书本35页做一做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很注意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了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0的.物品,培养好的数数品质,我为每位学生准备了数量在100以上的各种物品(有花生、幸运星、豆子、小棒、橡皮筋等)。选取这么多丰富的材料一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很贴近生活的,二是希望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不同的人数物品的方法是不同的,同一个人数不同的物品方法也不同,这些丰富的学具本身就刺激了学生,激起了他们求知的欲望。三是进行交换物品数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更具体的体验,有体验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交流才能落到实处。尤其是在检查别人数的过程中,学生们显得更为仔细,并且有自己的主见,会选择更好的方法来数数。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数的组成》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通过对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数感。

教学难点:

100以内数的“拐弯数”。

教具准备:

小棒、方块、回形针、珠子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骄傲的青蛙

1、老师讲故事

2、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谁能从0数到20?

二、数数活动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数。老师准备了一些物品,谁来说说你们组都有什么?(小棒、方块、回形针、珠子)

2、数出物体的个数,思考:“怎样摆放,才容易看清楚?”

3、汇报,交流数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出“先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10,在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100”

4、帮小猪数泡泡。

5、动手摆一摆

同桌合作要求:随意抓一把物品,数一数有多少个?

三、巩固练习

1、说明游戏玩法。

教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教师抓一把糖,放在实物投影下。)请学生先估一估,然后数一数,看谁估得准数得对。

2、学生同桌做游戏。

3、发展游戏。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上一篇:妇女节的教案汇总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

20 4372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