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精编教案精编3篇
【导言】此例“《岳阳楼记》精编教案精编3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岳阳楼记》优秀教案1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重点难点
1.重点: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一、导入
以1篇时文作为课文教学的导言,《岳阳楼记》教案。教师先请一位同学朗诵这篇文章。文章点明了《岳阳楼记》的三大优点:写景好、政论好、人生观好。教师顺此带领学生进入课文。
二、读讲
把课文立意新(政论好、人生观好)与语言美(写景好)作为重点。采用反复朗诵课文并当堂背诵的方法,在不断吟诵中深化对重点问题的理解。
第一节: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及原因。
第二节:欣赏洞庭湖全景。体会转折句的作用。
第三节、第四节:把握景与情的关系,落实对字词、表现手法的理解。
第五节:理解全文的主旨。
以上教学过程中,朗读形式多样,背诵则结合讲析逐步进行;以读为主,读读讲讲。
三、辨异
罗列一些意见不一的解释性内容,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判断,去决定取舍。 如“而或长烟一空”有两种解释:
①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
②;雾气充满天空。 要求学生对比着结合课文分析。
四、归纳
着重从语言方面去探究,分别从词语、句式、修辞、节奏等方面去概括、归纳:
1.词语——炉火纯青,如“衔远山,吞长江”。
2.句子——精练形象,如四字句式中,有成语、对偶句、排比句等。
3.修辞——巧妙运用,如对偶,对比、排比、借代等。
4.节奏——抑扬顿挫,具有音乐美。
五、补析
教师还强调了文章开头及结尾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开头似乎平淡,其实包含了作者对滕子京的赞颂,对当时政治的不满,结尾既是对古仁人的爱慕称赞,又是作者政治理想的表白,也是对朋友的劝勉,情在意中,意在言外。
《岳阳楼记》优秀教案2
导入新课
文言总结(作业)
新课探究
一、通假字
⑴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⑵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嘱托。)
二、掌握课文注释的词语。(补充注释如下)
迁客,谪迁的,指降职远调的人。
骚人:诗人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薄暮冥冥:薄,迫近。
去国怀乡:去,离开
沙鸥翔集: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顿。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锦鳞游泳:锦鳞,指美丽的鱼儿。
连月不开 开:放晴
三、词类活用:
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四、一词多义
和: 政通人和(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通: 政通人和(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初极狭,才通人(通过)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
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色)
空: 浊浪排空(天空) 长烟一空(消散)
一: 一碧万顷(一片) 长烟一空(全)
极: 南极潇湘(尽,直通)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此乐何极(穷尽)
或: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国: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 国恒亡(国家) 则有去国怀乡(国都、朝廷)
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面山而居(居住)居十日(停了)
旷: 则有心旷神怡 (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宽广)
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因;因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凭)所以动心忍性(用来)
其: 其必曰 (代词:他,他们)其喜洋洋者矣(语气词) 必先苦其心志(代词:他的)
五、古今异义
1、气象万千(气象 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2、微斯人(微 古义:没有。今义:微小、细小。)
3、增其旧制(制 古义:规律 今义:制度)
4、前人之述备矣(备 古义:详尽 今义:准备)
5、至若春和景明(景 古义:日光 今义:景物)
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 古义:曾经 今义:品尝 )
7、越明年(明年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六、句式
⑴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
⑵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
⑶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状语后置)
⑷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定语后置)
⑸吾谁与归?(宾语前置)
七、 成语:
⑴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⑵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⑶政通人和——政事顺畅,人民和乐。形容国泰民安。
八、名句积累
1、点明主旨,抒发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表现古仁人于天下为己任的句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4、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5、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境界相似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古仁人和作者的旷达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父亲叮嘱刚创业的儿子,今后无论事业成败,都应拥有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良好心态,不因外部环境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高兴或忧伤。
8、《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指的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的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9、滕子京的政绩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0、前人之述备矣照应前文哪一句?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11、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2、从空间上形容湖面广阔浩渺的句子: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13、从时间上表现洞庭湖景色千变万化的句子: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4、总写洞庭湖气势之大,景色变化之多的句子: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5、借鸟欢鱼跃描绘清明之景的句子: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小结
一、写作特色:
1、繁简得宜,层层蓄势。
2、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骈散结合,词语富有生命力。
二、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岳阳楼记》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学习本文由叙事而写景,由写景而议论,进而点明主旨的写法;
3、理解、评价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主张和道德观念;
4、体会作者宽广的胸襟和伟大的政治抱负。
教学重点
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体会作者宽广的胸襟和伟大的政治抱负。
教学难点
理解、评价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主张和道德观念。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坐落在江苏吴县的范氏山庄,正殿中范仲淹塑像上方的匾上写有四个大字:济世良相。范仲淹入则为相,出则为将,曾带兵守边,是一位将相全才。然而他的战功、政绩并不为一般人所熟悉,而他留给后人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激励后人不要计较个人得失,努力为人民为国家作出贡献,这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二、作者及滕子京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文正是他死后封给他的谥号。
在朝廷做官时,多次上书议论国政,要求改革时弊,任副宰相时曾针对当时的政治时弊,提出了十条改革意见,主张建立严密的任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吏治,推选法制,减轻徭役等,并先后颁布了具体的方案。但不久,推行受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而失败,不幸被贬到邓州做太守。《岳阳楼记》就是他在邓州任上应好友滕子京的邀请而写。
滕子京与范仲淹是同榜的进士,两人的友谊也从此开始。滕子京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由于范的推荐,滕在泾州做知守,再在庆州做知守,在庆州任上被人诬告擅自动用官钱16万贯,终于被贬岳州,心里很有些愤慨。范仲淹担心他惹出祸来,便借“作文”之机,写出自己的理想,以规劝好友。
三、诵读
1、自由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分组按要求诵读:
诵读叙述写作缘由的段落(第1段,标志性句子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诵读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第2段,“衔远山……气象万千”;标志性句子:“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此”指代什么?)
诵读描写阴雨天气时洞庭湖景象的句子(“若夫淫雨霏霏……虎啸猿啼”)
诵读描写天晴时洞庭湖景象的句子(“至若春和景明……此乐何极”)
诵读描写由阴雨天引发的情绪句子(“登斯楼也……”)
诵读抒写天晴时喜悦心情的句子(“登斯楼也……”)
诵读议论抒怀段(标志性词语:“嗟夫”)
3、齐读全文。
四、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五、课堂练习
1、各种形式的诵读。
2、在教师指导下整理重点词、句:
通假字:具通俱,都的意思;属通嘱,嘱咐的意思。
重点实词:谪、胜状(胜景)、大观、际、涯、备、汤汤、迁客、骚人、薄(日薄西山)、去、国、偕(白头偕老)庙堂、微、进、退
虚词:然则、若夫、至若、或、是
句式:吾谁与归?(倒装句,宾语前置)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倒装名,定语后置)
成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气象万千、心旷神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揣摩文章思路
一、揣摩写作意图
结合有关资料,再次明确本文的写作意图。
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来规劝好友滕子京,希望滕子京能和自己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是无论“居庙堂”还是“处江湖”都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揣摩构思特点
基于以上写作意图,文章采用起笔于记,落脚于理,融说理于记事、状物、抒情之中的思路,不露痕迹地达到了规劝的目的。
三、探究思考
第一段的叙述交待了什么内容?属详写还是略写?
(写作缘由,包括时间、滕的遭遇与政绩、重修盛况、由于不是重点,写得异常简洁,如写滕子京的政绩就只用了八个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第二段写洞庭湖壮观的景象,哪两个词能表现这层意思?具体写景的句子是哪些?
(胜景、大观;“衔远山……气象万千”)
“前人之述备矣”怎样理解?与第一段哪里照应?
(与“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照应)补充孟浩然、李白、杜甫的诗句。
第二段中起过渡作用的是哪一句?其中哪个词可以作为理解文章的切入点?过渡启下引出了哪些文段?
(用设问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过渡,引出了第三、四段,其中“异”字可以作为理解本文的切入点)
第三、四段分别写了什么情况下洞庭湖的景色?由这不同的景色又产生了怎样的情?这两段的结构有何共同之处?
(三段由“淫雨霏霏”天气状况下萧条凄凉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的“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之悲;四段由“春和景明”天气状况下明媚怡人的景色道出迁客骚人的“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之喜;两段都是先写景,后抒情。)
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什么?“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的地方是什么?
(“二者”指因“阴”而“悲”和因“晴”而“喜”这两种心情。而古仁人则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正面说法是什么?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退”指什么?
(“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这一句是对上面的总结,并自然而然引出了问题“然则何时而乐耶?”)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谁的看法?作者同意这种观点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作者用这样的问句结束全文,有何用意?
(古仁人,由“微斯人,吾谁与归?”可以看出作者同意古仁人的观点,作者以此作结是希望滕子京能做一个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四、整理思路,帮助背诵(见板书)
五、课堂小结
本文是作者应好友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作者以简练的语言,郑重地叙说了事情的本末,准确地描述了洞庭湖的大观胜景,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意境,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寄寓了作者政治改革失败后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的痴情。
上一篇:《氓》教案 氓语文课文精编5篇
下一篇:小学语文《尊严》教案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