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教案【汇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一分钟教案【汇编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一分钟》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时、分、秒》第二课时《一分能干什么》。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时与分”之间的关系后进行的。学生已经对时间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1时=60分。但是对1分的长短没有一个具体的感悟,教材通过体验、感知、估测等一系列具体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一分、一秒有多长。同时学好本节课也能为今后继续学习“年、月、日”和“12时、24时计时法”做好铺垫。

学生分析: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爱动、好奇心强,课堂中容易疲劳,注意力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我采用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他们的兴趣与好奇心,让学生在所创设的情境中快乐学习,通过观察、合作交流发现分与秒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一分能干什么”的实践活动,体验1分的长短,知道1分=60秒,能进行简单的实践单位换算。

2.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认清计量时间的能力,并初步培养时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觉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体验1分的长短;掌握分与秒的换算关系,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感受1分有多长,并掌握分秒的换算关系。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节目里整点报时的情景吗?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段新闻播放前报时的视频。(课件播放)请同学们注意了:在刚才的视频里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我听到了滴滴滴的声音

师:这滴滴滴的声音是秒针走动的声音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比分钟更小的时间单位,它就是秒。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秒,大家跟老师一起来看下面两幅图。展示图片(1、红绿灯;2、体育比赛)。

二、实践感知

1、体验1秒有多长:

师:生活中这么多地方都用到了秒,那1秒究竟有多久呢?我们来感受一下(播放1秒)

师:刚才滴一声所用的时间就是1秒,这一秒的声音可真短啊,在这短短的一秒中我们能干些什么呢?

生:拍一下手。

师:你示范给大家看看,不错!谁还想到别的动作?

生2:敲一下桌子。

师:你的想法也不错,动脑筋思考了。谁还能说?

生3:眨一下眼睛。

师:这个想法真好。

生4:跺一下脚。

师:很有创意。摇头点头耸肩膀……

师:你们想到的动作可真多,现在让我们一起用你喜欢的动作再次感受一秒好吗?(跟着课件感受)

师:现在大家一定对一秒有了新的认识。

师:秒针在钟面上走动1小格是1秒,那秒针走动5小格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播放5秒)

师:秒针走5小格就是5秒,那走1圈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课件)

2、体验分和秒的关系

师:秒针走一圈是60秒,(板书)在60秒的时间里,分针有什么变化?生:分针走了一小格。

师:分针走一小格就是多长时间?(板书:1分)

师:那1分和60秒有什么关系呢?

生:他们的时间是一样长的。(60秒=1分)

师:你的小脑袋真聪明,的确,他们表示相等的时间。

[板书:1分=60秒](齐读)

师:1分=60秒,2分等于多少秒呢?

生:120秒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知道1分=60秒,2分就是2个60秒,合起来也就等于120秒。师:说的真好,我们一定要把分与秒的关系记好,1分=60秒。

三、活动体验

1、学生活动:一分能干什么

师:那1分我们能干什么呢?(板书:1分能干什么)

师:让我们亲自来试试。

师:请同学们在老师准备的几个活动项目中选择一项你最喜欢的活动,看一看你一分钟里能干什么?(数数、画太阳、背口诀、写汉字、读书、拍手)

师:大家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看着钟面,听老师的指挥。预备———开始———停师:请大家迅速统计你的完成情况。

师:谁来汇报一下?

生1:我一分大约数了60个数。

生2:我1分大约画了16个太阳。

生3:我一分钟背了2遍口诀。

生4:我一分钟写了34个字。

生5:我一分钟读了34个字。

2、估计一分有多长

师:现在我们做个游戏轻松一下。

师:你们可以跟着音乐想怎么跳就怎么跳,想怎么扭就怎么扭,估计到了1分就坐下,比比看,谁估计的最准确。准备好了吗?预备———开始。

(教师观察第一个坐下的同学)

师:你是第一个坐下的,请问你是怎么感觉这一分钟的?

生:我背了2次乘法口诀,因为刚才一分能干什么时,我也背了两次。师:请问你是用什么方法估计?

生:我从1数到60,数的不快也不慢。

3、资料展示(课件展示,师相应进行解说)

师:同学们在一分钟里能做这么多的事情,我真为你们骄傲,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点小资料,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世界上一分钟的威力吧:

(1)一分,银行点钞机大约可以点1500张人民币。

(2)一分,中央电视台播音员大约可以播240个字。

(3)地球上平均每一秒生下4个小孩,一分240个。

(4)一分,汽车大约可以跑1200米

(5)第14届世界杯足球赛中,德国队在最后一分时间进了一球,从而赢得了冠军。

(6)1997年6月30日11点59分,也就是香港回归倒计时的最后一分,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

师:一分能干的事情太多了,我们可不能小看它,一定要珍惜每一分。

四、拓展思维,课堂回顾。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了1分钟,了解了1分钟,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请看题。

挑战第一关:下面的时间你们认识吗?

挑战第二关:填空:

1时=()分1时30分=( )分

1分=()秒1分20秒=( )秒

70分=( )时( )分90秒=( )分( )秒

挑战第三关:填一填

小华每天睡9(),跳绳10下用7(),

小亮吃饭用了20(),小明跑50米用了12()

《一分钟》教案【第二篇】

活动背景

我们班很多孩子干事磨磨蹭蹭,我们对孩子一日生活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发现或多或少有磨蹭习惯的幼儿高达78%。在家中,幼儿磨蹭的行为习惯更为严重。早晨起床让家长很头痛。大班孩子将要升入小学,孩子没有时间观念的现状急需改变,于是,我设计组织了“一分钟”的社会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时间的价值,初步树立时间概念。

2、体会一分钟的长短,懂得珍惜时间。做事不磨蹭。

3、学习制订作息时间计划,并能按计划执行。

活动过程

1、在理解故事中初步感受时间

活动开始,我给幼儿讲述了故事《一分钟》,孩子们都被元元的慌张、忙乱逗笑了。“为什么元元只是在床上懒了一分钟,最后到学校却迟到了20分钟?”当我的问题一提出,孩子们有的说:“因为元元太懒了!”有的说:“因为元元碰到了红灯!”还有的说:“因为元元没有挤上公共汽车。”他们的认识都停留在元元做的事情上,没有把元元的行为与浪费时间挂钩,同时也充分表明孩子们没有时间概念。我在肯定了幼儿的回答之后,出示了一副图:晚起床一分钟一十字路口遇红灯耽误时间一没赶上公共汽车走着上学,耽误时间一上课迟到20分钟。

在图的提示下,幼儿明白了由于元元晚起床一分钟,导致了在十字路口和车站都耽误了时间,于是一分钟就变成了20分钟。但是,一分钟到底是多长呢。从孩子的目光中我觉得他们的理解仍然是混沌的,于是引出了下面的环节。

2、在操作实验中体会一分钟的长短

我先请幼儿进行猜想“一一分钟可以干多少事情”?孩子的猜想五花八门:“一分钟看一本书、一分钟可以看电视、一分钟可以玩儿电脑、一分钟能听一首歌、眨一下眼”……一分钟到底是多长?可以做哪些事情呢?我计时,幼儿开始做实验,并把做事的结果记录下来。一分钟后,

幼儿开始交流自己记录的实验结果。“我一分钟眺了87个绳、我用一分钟涮完了牙;我用一分钟洗干净了脸;我用一分钟穿好了大衣、戴好了帽子;我用一分钟时间叠好了被子;我用一分钟看了3页书”……“一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干这么多事情,我们小朋友生活中一定要珍惜每一分钟的时间!”我及时进行了小结。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在操作和实验中真正体会了一分钟时间的长短。

3、在制定计划中理解时间与做事情之间的联系

幼儿有了对一分钟长短的经验,我就开始引导幼儿制定作息时间计划。首先,我们一起讨论:每天早晨起床、叠被子用几分钟时间,从家到幼儿园需要多长时间等。然后,幼儿开始制定自己的作息时间计划。由于幼儿尚不认识时间,只是对多长时间能干多少事情有初步的体验。因此,我们选择了图表形式制定作息计划。

在做计划的过程中,孩子们真正把自己的实际生活和时间紧紧联系在一起了。计划完成以后,我们进行了小组内交流,每个幼儿都能够把早晨需要做的事情和需要的时间说给同伴听。最后,孩子们自己提出要把这份时间计划贴到家里,并决心每天早晨严格按照计划做事,不浪费一分钟时间。我从孩子的表现中欣喜的发现:孩子体验到了自己制定作息时间计划的重要性,从内心产生了自己做决定的需要。经过家园的共同努力,必将慢慢内化成他们的行为。

《一分钟》教案【第三篇】

设计意图:

时间对儿童来说比较抽象,他们脑海中时间的概念是模糊的,他们不知道一分钟到底有多长,能做多少事?做事磨蹭、浪费时间的现象随处可见。因此这次社会活动《一分钟》从儿童的"体验"为主,让他们通过亲自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和感知一分钟的时长,知道抓紧时间就能做很多事情,从而珍惜一分一秒,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为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打好基础。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导向作用,根据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本次活动设计了以下两个目标:

1、在游戏和操作中感知体验一分钟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概念。

2、了解时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活动的重点是感知体验一分钟时间的长短,难点是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新《纲要》指出:教学活动的组织要注重儿童的过程体验,这是唤起儿童主体意识的核心,是引导儿童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学会学习的关键。这次活动以"一分钟"为线索,引导儿童多方参与,从而培养儿童的表现力。活动首先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去感受一分钟,认识一分钟的概念,然后在操作中体验一分钟,感悟时间的重要,从而懂得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懂得珍惜时间。

活动目标:

1、在游戏和操作中感知体验一分钟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概念。

2、了解时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3、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如串珠,胶泥,弹珠和筷子,包糖材料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保洁奶奶不快乐的画面。

提问:这是谁,她怎么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可是一分钟后,情况忽然就变了。(出示保洁奶奶露出笑脸的画面)提问:奇怪呀,这一分钟发生了什么事,保洁奶奶一下子变得高兴起来了?

3、出示小朋友帮保洁奶奶捶背的画面,揭开谜底。

4、小结:一分钟,小朋友的一个举动,就能让保洁奶奶高兴起来了,你们觉得一分钟神奇吗?那你们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吗?

二、在游戏中认识一分钟长短。

1、我们来玩个"金鸡独立"游戏,看看一分钟有多长?

提问:大家觉得一分钟是长还是短?

2、下面请大家看一分钟时间的动画片。

提问:现在大家觉得一分钟时间长还是短。

3、讨论:玩"金鸡独立"游戏和看动画片都是一分钟的时间,可是有的小朋友却觉得玩"金鸡独立"时间长,看动画片时间短,这是为什么?那么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时钟。

4、大出示时钟,小朋友们看钟面上有什么?

5、一分钟就是这根又细又长的秒针走一圈,等会秒针开始走的时候我们试着数一数秒针走一圈一共响了几个滴答?好,仔细听,预备,开始。

6、说说一共响了几个滴答?(60个)

7、教师小结:秒针走一圈响了60个滴答表示60秒,也就是一分钟。

8、提问:小朋友觉得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做什么事情?

三、在操作中感受一分钟的长短。

1、教师介绍操作内容,让幼儿知道每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搓团圆、串珠、夹珠子、包糖、插花、贴画)

2、教师介绍操作规则:时钟开始走我们才可以开始操作,时钟停,停止操作。然后把你的操作结果录到表格里。比如说你夹了10个弹珠,就用数字10记录下来。看看大家一分钟里大家能干些什么?

3、幼儿分组操作。

4、交流一分钟游戏。

向大家介绍大家在一分钟里做了什么事情?

5、讨论:每组做一样的工作,为什么结果不同呢?

四、讨论交流:如何珍惜时间?

1、交流:一分钟很短,但是如果我们抓紧时间的话可以做很多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人能在一分钟里做一件有了不起的事情。

2、观看多媒体课件《可贵的一分钟》

3、讨论:只要我们珍惜时间,就能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那我们怎样来珍惜时间呢?

4、师总结:做事专心,不拖拉,今天的事情今天完成,都是珍惜时间的好方法。其实时间是很宝贵的,这一分钟过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的时间,不要让它白白地浪费,让自己学习好、生活好,精彩度过每一分、每一天。

五、结束活动:体验一分钟能走多远的路。

《一分钟》优秀教案【第四篇】

设计意图:

时间对儿童来说比较抽象,他们脑海中时间的概念是模糊的,他们不知道一分钟到底有多长,能做多少事?做事磨蹭、浪费时间的现象随处可见。因此这次社会活动《一分钟》从儿童的"体验"为主,让他们通过亲自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和感知一分钟的时长,知道抓紧时间就能做很多事情,从而珍惜一分一秒,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为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打好基础。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导向作用,根据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本次活动设计了以下两个目标:

1、在游戏和操作中感知体验一分钟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概念。

2、了解时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活动的重点是感知体验一分钟时间的长短,难点是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新《纲要》指出:教学活动的组织要注重儿童的过程体验,这是唤起儿童主体意识的核心,是引导儿童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学会学习的关键。这次活动以"一分钟"为线索,引导儿童多方参与,从而培养儿童的表现力。活动首先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去感受一分钟,认识一分钟的概念,然后在操作中体验一分钟,感悟时间的重要,从而懂得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懂得珍惜时间。

活动目标:

1、在游戏和操作中感知体验一分钟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概念。

2、了解时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3、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如串珠,胶泥,弹珠和筷子,包糖材料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ppt出示保洁奶奶不快乐的画面。

提问:这是谁,她怎么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可是一分钟后,情况忽然就变了。(出示保洁奶奶露出笑脸的画面)提问:奇怪呀,这一分钟发生了什么事,保洁奶奶一下子变得高兴起来了?

3、出示小朋友帮保洁奶奶捶背的画面,揭开谜底。

4、小结:一分钟,小朋友的一个举动,就能让保洁奶奶高兴起来了,你们觉得一分钟神奇吗?那你们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吗?

二、在游戏中认识一分钟长短。

1、我们来玩个"金鸡独立"游戏,看看一分钟有多长?

提问:大家觉得一分钟是长还是短?

2、下面请大家看一分钟时间的动画片。

提问:现在大家觉得一分钟时间长还是短。

3、讨论:玩"金鸡独立"游戏和看动画片都是一分钟的时间,可是有的小朋友却觉得玩"金鸡独立"时间长,看动画片时间短,这是为什么?那么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时钟。

4、大出示时钟,小朋友们看钟面上有什么?

5、一分钟就是这根又细又长的秒针走一圈,等会秒针开始走的时候我们试着数一数秒针走一圈一共响了几个滴答?好,仔细听,预备,开始。

6、说说一共响了几个滴答?(60个)

7、教师小结:秒针走一圈响了60个滴答表示60秒,也就是一分钟。

8、提问:小朋友觉得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做什么事情?

三、在操作中感受一分钟的长短。

1、教师介绍操作内容,让幼儿知道每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搓团圆、串珠、夹珠子、包糖、插花、贴画)

2、教师介绍操作规则:时钟开始走我们才可以开始操作,时钟停,停止操作。然后把你的操作结果录到表格里。比如说你夹了10个弹珠,就用数字10记录下来。看看大家一分钟里大家能干些什么?

3、幼儿分组操作。

4、交流一分钟游戏。

向大家介绍大家在一分钟里做了什么事情?

5、讨论:每组做一样的工作,为什么结果不同呢?

四、讨论交流:如何珍惜时间?

1、交流:一分钟很短,但是如果我们抓紧时间的话可以做很多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人能在一分钟里做一件有了不起的事情。

2、观看多媒体课件《可贵的一分钟》

3、讨论:只要我们珍惜时间,就能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那我们怎样来珍惜时间呢?

4、师总结:做事专心,不拖拉,今天的事情今天完成,都是珍惜时间的好方法。其实时间是很宝贵的,这一分钟过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的时间,不要让它白白地浪费,让自己学习好、生活好,精彩度过每一分、每一天。

五、结束活动:体验一分钟能走多远的路。

反思:

1、《一分钟》活动目标,主要来源于生活,在儿童已有的一些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知道一分钟很短,但可做很多有意义的事,目标达成较好。

2、活动中的材料与环境的投放,为本次活动目标的达成创设了一定的条件。如孩子在看大钟体验一分钟中,了解到了一分钟就是60秒,在尝试做一件事体验一分钟时,孩子通过自己做事,体验到了短短的一分钟,却可以做许多自己想做的事,同时在活动中我又为孩子创设了许多体验后的交流时间,让孩子们毫不拘泥的大胆讲述,扩展了已有目标的涵义。

活动反思:

为了调动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我在知识和材料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用课件时钟帮助幼儿体验一分钟,使幼儿很直观地看到了一分钟的运转,帮助幼儿认识一分钟,这样孩子对于一分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给老师在教学中也提供了方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同样一分钟为什么结果会不一样,从而体验出一分钟的长短,幼儿能明白在同一时间里做的事情的快和慢会影响结果,熟练程度不一样所有结果也会不一样。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很公平的,做同样的事情,动作慢了,就会花很长时间,动作抓紧了,同样一分钟就会做很多事情。学会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钟。

《一分钟》教案【第五篇】

设计思路: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随着省级课题《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大班幼儿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对我们的课题探索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让大班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又能让幼儿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和生活中某些简单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运用数学,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内容。

近阶段,我们班围绕主题《一切都在变》与幼儿一起结合其周围生活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学习,其中在探索时间的变化这一活动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幼儿存在时间观念差、做事拖拉的现象。于是生成了《我和时钟交朋友》系列活动,《一分钟有多长》是其中的活动之一。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时间的存在,体验时间的长短及时间与我们生活节奏的关系,从而增强大班幼儿的时间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活动目标:

1、体验时间的长短,感受时间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关系,尝试对自己的活动情况进行记录并简单分析。

2、增强幼儿的时间意识,懂得无论做任何事都要专心,不拖拉,抓紧时间。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

2、物质材料准备:教育挂图、大时钟1个、小时钟5个、记录表、笔、橡皮泥、皮球、串珠等。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出示挂图,教师讲述生活小故事〈〈一分钟〉〉。

2、引导幼儿思考、讨论:“为什么明明上学会迟到?”

二、引发猜想:一分钟有多长?

请幼儿说说:你觉得一分钟有多长?

三、亲身探究与体验。

1、在时钟的协助下,请全体幼儿静坐一分钟,感受一分钟有多长。(懂得一分钟是秒针绕钟面一圈)引导讨论:一分钟你能做好哪些事情?

2、游戏:“一分钟穿衣服”, 初步感受动作节奏与时间的关系。

(1)请全班幼儿脱下衣服,听教师口令,大家同时把脱下的衣服穿好,时间为一分钟。教师帮助幼儿统计、记录第一次穿好衣服的幼儿人数。

(2)继续第二次游戏,同样统计、记录完成任务的幼儿人数。

(3)请幼儿对前后两次游戏结果进行对比。并请两次活动结果不同的幼儿说说为什么第一次时间不够,第二次时间就够了。

3、分组探究:玩“一分钟”游戏比赛:

分五个小组进行,每组请一名幼儿当记时员,其余幼儿自由选择游戏项目参加游戏:①一分钟画画;②一分钟串项链;③一分钟拍球;④一分钟跳绳;⑤一分钟搓汤圆;要求幼儿对自已前后两次的游戏结果进行记录、比较。

四、分享交流:

展示幼儿游戏活动记录表,引导幼儿进行交流、讨论。重点讨论前后两次不同的游戏结果。进一步让幼儿感受时间与生活节奏的关系,懂得做事情要专心、抓紧时间不拖拉、动作就快了。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开展“一分钟”游戏比赛活动,进一步增强幼儿的时间观念。

活动反思:

1、整个活动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数学活动的生活化、游戏化,环节安排合理、层层递进。目标定位和教玩具材料的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及能力水平。教师能仔细、用心观察,发现孩子们生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借助生活中的小故事和游戏情节,并以一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幼儿亲身去体验、感受。从发现问题、猜想到动静结合的验证、交流与讨论,让幼儿思维从具体形像自然向抽象过度,逐步获得数学感性经验。从而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一步步感受了时间与动作节奏的关系,玩得十分开心。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2、活动过程中教师能较好地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为幼儿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有效地引导幼儿参与尝试,支持、鼓励幼儿大胆交流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幼儿在活动中形成一种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氛围,真正做到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附故事:

《一分钟》

丁零零,闹钟响了。明明打了个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过了一分钟,明明起床了。他很快地洗了脸,吃了早点,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他等了好一会儿,才走过十字路口。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要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他等呀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明明决定走到学校去。到了学校,已经上课了。老师看了看时钟,说“明明,今天你迟到了20分钟。明明红着脸,低着头,非常后悔。

20 31916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