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设计方法范例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大班数学教案设计方法范例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大班数学教案设计方法范文【第一篇】
活动主题:
再见了,亲爱的幼儿园。
活动目标:
1、体验毕业离园时,与老师、同伴、幼儿园的惜别之情。
2、通过演出表达对幼儿园生活的热爱与感恩,留下美好回忆。
活动时间:
20xx年6月30日。
活动地点:
东营区第二实验幼儿园北边户外场地、多功能活动厅。
参与对象:
毕业班全体教师、幼儿及家长。
活动准备:
2、家长:正装。
3、教师:幼儿毕业证、活动条幅、自制毕业照底板、红毯、活动音乐等。
活动流程:
当天幼儿正常时间入园(上午8:00),在家吃早饭。
一、户外部分——走红毯(上午8:30开始)。
1、播放入场音乐,以班为单位,幼儿和家长一起走红毯,其余班级列队红毯两侧。
2、走到红毯的尽头,幼儿和家长在本班的毕业照底板上将准备好的自画像贴到相应的位置,贴完后进入多功能厅。
3、制作完成的集体毕业照移至多功能厅作为活动背景。
二、室内部分——毕业典礼(上午9:00开始)。
1、由主持人带领入场的幼儿做简单的律动,直至幼儿全部坐好。各班级由一位负责老师组织幼儿入座,安排家长在后方观礼,维持本班幼儿及家长秩序。
2、典礼开始,主持人致欢迎辞。
3、园长讲话。
4、家长代表发言。
5、亲子舞蹈《爱的华尔兹》。
6、幼儿代表发言。
7、全体幼儿合唱《毕业歌》。
8、教师代表诗朗诵《永远的守巢人》。
9、以班为单位,上台由园长颁发毕业证书。
10、活动结束,组织离场、清场。
11、幼儿和家长离园,正式毕业。
任务分工:
一、班级任务。
1、将活动方案发布至班级博客,通知幼儿、家长活动时间、地点、基本流程、着装要求及注意事项。
2、每班选送三个家庭参与亲子舞蹈,舞蹈视频在网络搜索“林老师的舞动世界爱的华尔兹”即可,前期由家长和孩子自行学习,后期专人组织排练队形。
3、每班选送一名教师参与教师代表诗朗诵,按时参与排练。
4、每班幼儿学习歌唱《毕业歌》。
5、每班幼儿根据本班版本特色制作自画像。
6、每班幼儿学习活动前的小律动。
二、人员分工。
1、现场总指挥:
2、文案撰写、ppt制作:
3、幼儿毕业证准备:
4、户外红毯自制毕业照:
5、律动领操:
6、典礼主持人:
7、亲子舞蹈:
8、毕业歌钢琴伴奏:
9、毕业歌幼儿指挥:
10、教师代表诗朗诵:
11、现场音响:王。
12、拍照、摄像:
13、典礼开始前,各班多功能厅负责老师:
14、典礼开始前,各班户外负责老师:
15、典礼开始后,各班负责老师根据参与节目情况自行调整。
16、6月26日(周五)下午,各班出一名教师布置场地。
17、典礼结束后,各班两名老师组织孩子离场,一名教师组织家长将六面凳归位,清理现场。
注意事项:
1、活动当天人员较多,提前做好幼儿的安全教育,并与家长沟通好基本流程,保证活动有序、安全进行。
2、无论室内还是户外,留在班级内的负责老师要组织好幼儿和家长秩序,保持活动现场卫生,尤其是粘贴自画像撕下来的双面胶纸,提醒幼儿和家长不能乱扔。
3、若活动当天上午下雨,则活动提前至6月29日。
大班数学教案设计方法范文【第二篇】
1.激发幼儿喜欢与他人交往的美好情感。
2.大胆说一说自己好朋友的名字,增进幼儿之间的了解。
活动准备。
1.课件:照片-好朋友。
2.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找朋友》导入活动。
幼儿跟音乐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去找一找自己的朋友。
2.教师引导幼儿大胆说一说自己好朋友的名字。
教师:刚才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谁愿意告诉老师你的好朋友是谁?
3.帮助幼儿初步比较自己和好朋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师:请你告诉大家你是男孩还是女孩?
你的好朋友呢?你们两个谁高?
4.感知同伴之间交往的方法。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
两个小伙伴在路上相遇时,该怎样打招呼?
玩游戏时小朋友不小心摔倒了,你会怎么做?
教师小结:小朋友路上相遇时可以说“你好”,或直呼其名,表示打招呼。
看到小朋友有了困难,要赶快去帮助,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
5.情景表演。
幼儿和自己的好朋友相遇打招呼,两个好朋友见面后可以交换照片,
相互抱一抱,拉拉手等传递友情,教师帮助幼儿把照片贴在朋友树上。
6.出示照片。
让幼儿观看后说一说他们是不是好朋友?你怎么看出来他们是好朋友?
7.教师对活动进行小结,对表现突出的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
活动自然结束。
大班数学教案设计方法范文【第三篇】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自己制作的礼品,和弟弟妹妹一起活动,表达对弟弟妹妹的关心。
2、主动与弟妹进行交往,乐意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份自己制作的礼物,准备表演的歌舞、故事等节目。
2、与邻班联系互动事宜。
活动过程:
1、展示分享幼儿为弟妹做的礼物,并互相欣赏说说。
2、讨论如何向别人赠送礼物,练习说祝福的话语。
3、带领幼儿有秩序地来到小班、中班,鼓励幼儿大方地向弟弟妹妹赠送礼品。
(1)主动寻问弟妹的名字。
(2)向弟妹介绍自己的礼品并赠送,说祝福话语。
4、和弟弟妹妹共欢乐。
(1)给弟弟妹妹表演节目。
(2)与弟弟妹妹一起玩游戏,如"听音乐抢凳子""捉迷藏""击鼓传花"等。
5、师幼分享和弟弟妹妹一起过节的乐趣。
大班数学教案设计方法范文【第四篇】
活动目标:
1.尝试按纽扣的特征(颜色、形状、大小、纽扣上的扣眼数量等)进行配对,并愿意在同伴面前大胆表达。
2.乐意帮助别人,知道捡到的东西要归还主人。
3.体验匹配操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
2.幼儿的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起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和纽扣有关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天,天气真好,一只小老鼠出来散步,走着走着,他看见前面有个东西向他滚来,捡起来一看,哦,原来是颗纽扣。
提问:咦,这是一颗怎么样的纽扣呀?谁能来说一说?(圆形的、白色的、上面有四个洞眼)。
师:嗯,观察的真仔细,那这颗扣子会是谁的呢?小老鼠决定去问问它的朋友们。
二、观察画面,感知发现纽扣的颜色、形状、扣眼数量的不同。
(一)引导观察画面,感知发现纽扣颜色不同。
(二)引导观察画面,感知发现纽扣形状不同。
(三)引导观察画面,感知发现纽扣扣眼数量不同。
问:小老鼠这回找到了谁了?(小猫)它对小猫怎么说呢?小老鼠捡到的纽扣是小猫丢的吗?为什么?如果你是小猫,会怎么说?(要求说完整话)。
(四)引导观察画面,感知发现纽扣大小不同。
小结:大象的纽扣比小老鼠的纽扣大,蜜蜂的纽扣比小老鼠的小。
三、观察画面,感知发现小老鼠拣到的纽扣与妈妈的纽扣相同。
小结:小老鼠拣到的纽扣与妈妈纽扣的颜色一样、形状一样、扣子上的洞洞数量一样,还有大小也一样,是妈妈的纽扣。
(二)小老鼠帮妈妈找到了纽扣,妈妈心里怎么样?
四、操作感知,体验匹配活动的乐趣。
(一)出示操作图片,交代要求。
师:刚才我们帮小老鼠找到了丢纽扣的人,今天,许多小动物的纽扣丢了,想请小朋友帮它们找回来,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面都有一只小动物,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找一找它的纽扣是哪一个,然后把纽扣贴上。
(二)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根据需要择时介入指导。
(三)小组或个别分享幼儿操作作品。
五、活动延伸。
这些操作板放到区角里,我们下次还可以玩,也可以给更多的小朋友玩。
大班数学教案设计方法范文【第五篇】
1、初步学唱弱起的歌曲。尝试根据前奏的速度变化反映并歌唱。
2、发现“顺序”在记忆中的作用。
3、在根据歌词拍打自己身体部位的过程中感受韵律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会表演唱歌曲《幸福拍手歌》。
2、幼儿会唱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
活动过程:
1、音乐律动《头发肩膀膝盖脚》。
(1)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的节奏,边唱边摸自己身体的相应部位。
(2)改变音乐的速度,幼儿用缓慢、正常、快速三种速度,表演唱《头发肩膀膝盖脚》。
2、幼儿学唱歌曲《快来拍拍》。
(1)教师范唱歌曲一遍。
教师在演唱的过程中不做动作,以避免动作干扰幼儿倾听歌曲。
(2)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歌词内容。
教师:我唱的歌中,拍了身体的哪些地方?
(3)教师再次示范唱歌曲,引导幼儿找出歌词排列的规律。(从头到脚)。
(4)教师引导幼儿边唱歌边做动作。教师用点头的动作提前暗示幼儿歌曲即将开始。
3、教师尝试用与前奏一致的速度唱歌,做身体动作。
(1)引导幼儿随钢琴弹的不同速度边做动作边唱歌一遍。
(2)教师引导幼儿解决“跟不上”的困难。
教师:这次,我们不仅要把歌曲出来,还要跟着钢琴的速度做动作。如果你觉得自己跟不上,可以怎么办呢?(教师引导他们听前奏并看教师动作的暗示)。
4、教师与幼儿将歌词中的部分不唱,改成用拍手的方式玩唱歌游戏。
(1)教师指导幼儿以较慢的速度玩歌唱游戏。
教师:这个歌曲还可以玩更好玩的唱法,我们来试试吧。当唱到“脚”的时候,我们忍住不唱,而是用拍手的方法来代替。
(2)教师与幼儿尝试用正常地速度玩唱歌游戏。
教师:我们的伴奏音乐要快一点,大家试一试能不能跟得上呢?
5、音乐表演《幸福拍手歌》。
大班数学教案设计方法范文【第六篇】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
1、导入。
师:同学们,课间你们都玩些什么游戏?
生:“打乒乓”;“跳绳”;“贴大饼”;“捉迷藏”;“抓人”……。
[从学生最贴近的生活入手,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
2、初听。
师:现在老师播放一段音乐(《陀螺》),听完告诉我,你认为这段音乐表现的是你玩的什么游戏,并说出原因。
生1:我认为是跳绳,因为音乐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生2:我认为是在打乒乓,因为音乐比较活跃,打乒乓时要来回走动。
……。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现在我们来听下一首(《骑竹马》),听听看这回表现的是什么游戏,当然也要说出原因。
生:我认为是骑马,因为音乐像马蹄声。
师:同学们说得有道理,现在我们再来听一首乐曲(《跳绳》),听听看这回表现的是什么游戏,说出你的原因。
生1:我认为是跳高,因为音乐一会高一会低。
生2:我认为是捉迷藏,因为捉迷藏要逃来逃去,我觉得音乐像。
……。
师:同学们很会想象,下面我们来听最后一首乐曲(《捉迷藏》),这回表现的是什么游戏,同样请你说出原因。
生1:我认为是“贴大饼”,因为“贴大饼”要跑来跑去,音乐比较快,很象。
生2:我认为是“捉迷藏”,因为“捉迷藏”也要跑来跑去。
……。
[音乐是想象的艺术,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复听分析。
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现在请你们打开书本,看着书上的标题和插图,我们再次把刚才的音乐欣赏一遍。
(1)听《陀螺》。
师:你认为老师播放的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游戏?为什么?
生:是《陀螺》。因为音乐上下跳动,好象陀螺在旋转,开头的响声好象是在抽陀螺。
师:回答得很好!谁来说一说这首乐曲的节奏和速度是怎样的?
生:这首乐曲的节奏比较跳跃,速度是快速。
师:很好。老师这里有陀螺,请一位同学玩一玩,体验一下。
师:现在让我们跟着音乐模仿玩陀螺。
[在聆听中体验。]。
(2)听《骑竹马》。
师:这首乐曲你们刚才已经听出,是《骑竹马》。那么这首乐曲的节奏和速度是怎样的?
生:这首乐曲的节奏是比较紧凑的;速度也是快速。
师:好的。老师和你们一起玩一玩“竹马”。(播放《骑竹马》)。
[在聆听中体验。]。
(3)听《跳绳》。
生:这首乐曲是《跳绳》。
生:音乐的节奏也比较紧凑,速度是稍快。
师:你们平时跳绳有几种跳法?
生:有“双飞”、“跳长绳”、“双人跳”……。
师:我请同学们上来示范一下。
师:现在老师分四大组,你们自己商量一下,然后老师播放音乐,你们边听边跳绳。
[在聆听中体验。]。
(4)听《捉迷藏》。
师:这首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游戏?为什么?
生:是《捉迷藏》。因为音乐忽快忽慢,比较快,好象一个小朋友在抓,其他小朋友在逃。
师:音乐的节奏、速度是怎样的?
生:节奏很连贯,紧凑,速度较快。
师:现在老师再播放一遍,你们藏好了,老师可要来抓你们了!
4、小结:《跳绳》的作曲者是丁善德,是位有名的作曲家,写过许多反映儿童生活、学习的钢琴小品,是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捉迷藏》的作曲者是德国的舒曼,也是一位有名的作曲家,写过《梦幻曲》等有名的作品。
5、总听:颠乱乐曲次序,让学生听辨乐曲,并模仿游戏。
[遵循聆听——聆听——再聆听的原则,让学生通过反复聆听加深对乐曲的记忆、理解]。
三、总结:
这四首乐曲组成了《快乐的童年》的组曲,这几首乐曲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了我们游戏时的情景。音乐可以通过节奏、速度、音色、音区的不同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所以音乐的表现力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听辨、想象、思考来理解乐曲。
大班数学教案设计方法范文【第七篇】
活动目标:。
1.感知食物的特征,按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并做上相应的标记。
2.感受分类和标记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准备:绘本故事ppt;各种食物图片、竹筐图片、标记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人。
1.师:天气渐渐冷了,大熊肯尼准备了大量的食物要放到储藏室里过冬。
2.请幼儿猜猜大熊会在储藏室里放些什么食物。
二、观察大熊的食物,感知食物的外部特征。
1.师提问:大熊都准备了哪些食物?(引导幼儿说一说什么样子,什么颜色…)。
大熊准备的食物可真多啊!于是他准备把所有的食物都放进储藏室里,可。
是储藏室堆不下了,大熊决定整理一下。
2.提问:要怎么整理呢!谁来帮帮大熊把这么多的食物分分类?(有什么不同)。
三、幼儿操作1,按食物特征进行分类,共同概括食物特征。
1.让我来把所有的东西都分类放吧!(幼儿操作:你要分成几份就拿几个竹筐)。
2.师提问:你是怎么分的?按什么分类的?
3.你们真聪明,用了不同的方法把大熊的食物进行了分类,有按食物的大小分、有按食物的颜色分、有按食物的形状分、还有按食物的种类分。
四、幼儿操作2,把分类好的食物做出标记。
1.师:如果给分类好的食物加上标记,那大熊找起食物来就更方便了。
你有什么好办法标上大熊看得懂的标记呢?
2.说说标记:按食物大小分的,可以用大小标记来表示;按食物颜色分的,。
可以用颜色标记来表示,如:香蕉、小鱼干黄黄的就用黄色标记来表示…。
3.出示表格,师幼共同归纳总结。
五、延伸:观看生活中的日常物品,了解分类和标记在生活中的作用。
师:运用了分类和标记的方法,用几种好办法都能把大熊的那么多食物整。
大班数学教案设计方法范文【第八篇】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大小,引导幼儿给物体进行大小分类。
2、学说:“大苹果放到大篮子里,小苹果放到小篮子里”。
3、乐意参加数学活动,并体验其乐趣。
活动准备:
1、布置场景:挂满苹果的苹果树两棵。
2、大小篮子各一个,录音机,音乐磁带《摘苹果》。
活动过程:
1、感知苹果的大小。
师:“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农民伯伯种的苹果丰收啦!今天我们一起到果园里去看看好不好?”(出示课件1:丰收的苹果)哇,树上结了许多红苹果,农民伯伯开始摘苹果了,一摘,摘了一个苹果;再摘,又摘了一个。看!摘了几个苹果?它们一样吗?(一个大,一个小)。
2、摘苹果。
师:“刚刚,农民伯伯在果园里摘苹果了。老师这里也有两棵苹果树,我们也来摘苹果好不好?但要听好了要求:每个小朋友摘两个不一样大小的苹果,摘好了就坐到位置上(可以和边上的小朋友讲一讲你摘了几个苹果,哪个大,哪个小)。
3、分苹果。
出示两个篮子。
师:“你们说说看,这两个篮子有什么不一样?”(一个篮子大、一个篮子小)。
“我们要把摘到的苹果放进篮子里,你们说,大苹果应该放在哪个篮子里?小苹果呢?”
教师请个别小朋友来放,边放边说:“大苹果放到大篮子里,小苹果放到小篮子里。”
4、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不仅帮农民伯伯摘苹果,还会将大苹果放在大篮子里,小苹果放在小篮子里,进行分类。真能干!其实,我们的周围也有很多大的东西和小的东西,我们一起找一找,好吗?”
下一篇:有趣的昆虫教案反思【热选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