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教案【最新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涉江采芙蓉》教案【最新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教学重、难点

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其实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在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其中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诗歌鉴赏品味

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明确: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3、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4、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提示:“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她,如果诗首就开门见山地把她表出,诗就平淡无味了。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暂时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所以照例是要摆在中间的。

5、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6、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明确: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7、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明确: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四、问题探究

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统一)

这首诗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它寄托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

“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一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起首四句是平缓的叙述。“芙蓉”“兰泽”“芳草”等语,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自问自答,语气也是较为缓和的,不过“远道”一词已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出一些消息。五六两句承“远道”而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将“远道”的意思说尽。“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读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词,读起来即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故乡在哪儿?“所思”在哪儿?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极点。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最后两句也并没有顺接上面两句,而是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深的担忧是,如果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忧伤以终老”了。黯然的情绪真是令人消魂!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2、品味诗歌语言。

3、学习“对写法”这一修辞手法。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及“对写法”修辞手法的学习。

课时

一课时

方法指导

1、熟读成诵,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仔细品味诗歌的语言,通过对关键词语的正确解读来领会整首诗的含义。

3、通过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代表,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更誉其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这足见《古诗十九首》的语言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涉江采芙蓉》,感受其炉火纯青的一字千金的魅力!

二、新课探究:

1、《古诗十九首》简介:

是东汉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代表,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2、题解:

3、诗歌头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意象:

1、“芙蓉”:荷花、莲花、芙蕖、菡萏等。引入诗歌:

(1)、《爱莲说》/周敦颐

(2)、《如梦令》/李清照寓意:

以君子之花喻品质高洁、圣洁以荷花喻意境之静谧悠闲。以荷花的寓意分析其构成的意境:

提问:“芙蓉”在全诗意境的营造上有什么作用?

“芙蓉”即荷花。荷花一般作为一种情感意象来使用,表达一种纯洁、坚贞与宁静的意味,诗歌开头即以“芙蓉”为意象,为全诗营造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二、鉴赏评析:

(一)、品析“还顾”“漫浩浩”两词运用的妙处。

“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让人仿佛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的身影,徒劳地往故乡的方向张望。

“漫浩浩”一词,读起来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路途遥远,归家无望。这两个词,通过动作和画面,传达出微妙的情感。抒情主人公愁苦忧伤之情溢于言表却又不说破。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的空间,具有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表达效果。

(二)、问题探讨:

关于《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还顾”者都是男子;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三种看法:

女子采芙蓉女子还顾男子在故乡女子采芙蓉(想象)男子还顾女子在故乡

男子采芙蓉男子还顾女子在故乡

引入:《<涉江采芙蓉>赏析》/朱光潜

(三)、“对写法”修辞手法讲解:

1、引入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2、对写法:

又叫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即抒情主人公思乡怀人,却撇开自己,从对方下笔,通过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委婉含蓄地表达心中的思念和怀想。这种“主客移位”的方法,使得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怀远或思归之情,既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意境,又显得具体充实,富有深度。既深化感情,又强化主题。

3、好处:

1)扩大了诗歌意境,丰富了情感内涵。

2)使抒情更加委婉含蓄,富有含蓄之美。

三、课堂小结:

这首诗有什么写作特色?

一是情景交融、意境高洁、清幽。

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三是“对写法”的运用。

《涉江采芙蓉》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 识记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 背诵全诗。

2、能力方面

(1)领会诗歌的思想内涵。(2)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意象来赏析诗歌的能力。(4)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

3、情感方面

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诗歌的朗读;(2)诗歌的赏析;(3)诗歌的表现手法

难点:通过抓住意象来赏析诗歌。

教学方法

导读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以有关芙蓉的名句引入课题。

二、通过导学案学习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了解写作背景。

《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1篇。《古诗十九首》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语言浅近凝练,自然和谐,艺术成就很高。是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它是五言诗的发端,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三、引导赏析。

(一)初读,整体感知(听配乐朗诵,初步感知作品)

1、试为这首诗划分节奏。(学生划分,师生共同明确)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诗歌的感情基调如何?你认为全篇中哪个字浓缩了作者的情感?(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明确)

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忧伤。是“思”字浓缩了作者的情感。

3、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思”的举动是什么?这种行为在古代诗歌中常见吗?可否举例?

明确:是采摘芙蓉。这种行为在古代诗歌中常见。

4、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为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芙蓉,即荷花,为全诗营造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二)再读,讨论交流(请学生个别朗读,之后小组讨论作答,教师明确)

1、三、四句一问一答,在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明确: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黯然销魂作铺垫。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对塑造抒情主人公形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是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了主人公形象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

3、你认为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男子还是女子?

提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言之成理即可。

(三)精读,合作探究(教师指点精读个别诗句,学生讨论交流作答)

诗歌表现手法:1、借景抒情 2、白描手法 3、对写手法

(四)速背训练(教师指导方法,学生自由背诵几分钟,教师抽查)

《涉江采芙蓉》

涉江 ,兰泽 。采之 ?所思 。

还顾 ,长路 。同心 ,忧伤 。

拓展延伸

课堂练笔:扩写诗句

请同学们选取《涉江采芙蓉》中自己最喜欢的两句诗歌,扩写成一幅100字左右的语段。

要求:(1)可加小标题,要突出心理描写。(2)先阐明诗意,再发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3)要体现出情景交融的特点。(4)要体现自己对诗句的个性化解读。

示例:“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扩写。

夏秋之交,故乡江南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身处异地的我,设想我的爱人在风和日丽中,正荡着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加入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这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一大乐事呀!采莲之际,她们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回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来表达自己的真情挚意。在湖岸泽畔,还生长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被采莲的女子们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简直令人心醉!倾耳细听,我仿佛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她们阵阵银铃般的欢笑声!

课后作业

1、对比阅读: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释:①奇树:美树。②华:同“花”。 ③滋:繁盛。④荣:即上句的华。⑤贵:一作“贡”,献的意思。

思考:诗歌主要通过什么意象来抒情的?主人公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涉江采芙蓉》是否有相同之处?

2、请完成《赢在课堂》的相关习题。

附:板书设计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一、作者与背景

1、作者:汉代无名作家

2、《古诗十九首》是汉代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南朝梁萧统将之合收在《文选》中。

3、作品的主要风格:用浅近凝练,自然和谐的文字表现深厚的感情

二、思想内容赏析

1、全篇的抒情线索:“思”。

2、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表现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

3、诗句的扩写。

三、艺术特色分析

1、借景抒情 2、白描手法 3、对写的手法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第四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3、引导学生体悟“悬想”(对写法)的手法,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悟“悬想”,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

吟诵赏析法、探究与讨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组织学生,了解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文人五言诗。

(三)吟诵本诗,整体感知本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诗歌鉴赏品味。

提示:诗歌鉴赏方法与步骤:

1、读顺畅,通大意。

2、找意象,品意境。

3、找诗眼,抓主旨。

4、依景情,析手法。

(1)听读诗歌,诵读指导。

五言诗的断句:二三字格式,二一二格式

本诗歌采用二三字式断句,但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

(2)学生齐读,感知大意。

(3)学生齐读译文,再次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4)思考:

①诗中主要借助哪些意象来表达情感?

②找出本诗的“诗眼”,并概括主旨。

(五)问题探究。

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统一)

(六)拓展与巩固。

对写法(悬想的写法)

(七)作业。

1、背诵诗歌。

2、类诗比较阅读:《课时作业》。

20 29235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