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精编4篇】
【导言】此例“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精编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第一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学生43人,男生29人,女生14人。经过两年读书活动的开展,我班同学已对读书产生了兴趣,为了进一步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我班将继续开展 “读书”活动,让学生在读书中找到颜如玉、找到黄金屋,让课外书为同学们打开一扇扇知识的大门,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真正使他们体验到:好书伴我快乐成长!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喜欢读书,和书成为好朋友,让他们的童年时时与好书相伴。
2、通过阅读,使学生增长知识,拓展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3、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爱书、爱读书的习惯,陶冶情操,获得愉悦,感受成长。
三、读书口号: “好书伴我快乐成长!”
四、教学准备:
1.对学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开展读书活动的意义,明确读书活动的目标、任务。
2.调查学生拥有图书和阅读的情况,建立班级图书角,推选好班级图书管理员,在班中营造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
3.学生自己从家里带书,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带哪些方面的书,如童话、故事书、科幻等等,百科全书等等。
五、教学措施:
(一)宣传发动,制定计划
1、使学生明确活动的意义和任务。
2、让每位学生制定个人的读书计划,使他们充分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来读书。如:安排早读的时间,晚上完成家庭作业后的时间,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每天读书不得少于半小时。
3、做好家长的宣传工作。提倡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引导孩子按本身的兴趣选择合适的读物,慢慢引导孩子扩大阅读范围。
(二)实施行动
1、让学生充分利用早晨、每周阅览课、少先队活动课的时间进行阅读,保证学生每天在校至少有二十分钟的阅读时间(平时,允许学生来校带课外书)。让学生每天晚上在家里安排二十分钟阅读时间,双休日、节假日,更要做到读书、休息两不误,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乐趣。
2、开展交流活动,如读学生选取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分享。还可以把自己认为好看的书介绍给大家。开展好书大家看活动,建立班级图书角,学生之间和班级间学生互相交换看书等。可以把这些作文、读书笔记贴在班级中,供大家欣赏。
3、老师在课上做好导读工作,引导学生阅读方法。提倡个性阅读,初步教给学生读书做记号,读书做笔记的简单读书方法。要求学生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摘录在“采蜜本“中,鼓励学生多写读后感日记。
4、老师和学生一起共读一本书或上网共享读书资源,在网上阅读好书,谈谈读书心得。
5、运用教材进行拓展阅读从教材扩展延伸。为了提高应考能力,在用好教材以外,安排一些相关的读物。例如,学习课文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收集有关资料、借阅有关书籍或网上搜集资料、图片进行研究。这样既可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又将课外知识融入课堂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对自己的帮助。
6、利用黑板报、古诗天天诵活动等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通过给画配诗,给诗配画,做书签、古诗文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7、开展家庭读书乐活动。提倡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让家长引导孩子选择合适的读物或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共议一本书,进而扩大阅读范围。
(三)总结评比。
1、开展讲故事演讲比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活动。
2、定期进行班级评比,每月评选出“阅读大王”、“背诵大王”。
六、具体活动安排:
20xx年9月:
1、宣传发动,学习有关读书活动的目的意义。
2、制定班级读书计划、学生个人读书计划。
3、帮助布置读书任务。
4、召开读书主题班会(讲成语故事、古诗背诵比赛)。
20xx年10月:
1、学生读书小结。
2、评比、表彰。
3、布置学生读书内容。。
4、学生参加班级读书征文比赛。
20xx年11月:
1、召开读书主题班会。
2、学生参加班级古诗文表演赛。
20xx年12月:
1、读书专题板报比赛(手抄报、优秀读书笔记、优秀读后感日记等)。
2、师生同读一本书活动。
20xx年1月
1、学生读书总结。
2、评比出年度“阅读大王”、“背诵大王”。
人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设计表
课题名称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1、遇困求知、导出分数
(1)把4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
(2)把2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
(3)把1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
设计意图:这一阶段的教学,复习平均分,从每份是整数过渡到每份不是整数,自然引出分数。(1)(2)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4)题对学生发出了挑战,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自主创造,探究分数
(1)这半块饼怎样表示?请大家想一个办法。设计意图:(学生自由创造)(指名学生汇报所想符号,并说出意思)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在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来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原来学的数不能表示这半个,需要创造一种新的数-分数。(出示课题)
(3)你想知道分数的哪些情况?
(4)你准备怎样学习?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对课题和遇到的新的数学问题,提出所想知道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和问题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就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策略意识。(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重点筛选以下三个问题作为本课目标:1、分数表示什么?2、怎样读?3、怎样写?)
(5)现在就请同学们借助于学具和课本自主探索。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不局限于课本上的正方形和线段,引导学生与其它同学争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自抒自己的观点。让学生通过学具的折叠、涂色、不仅自己学会了什么是,什么样的结果是。在学习过程中,借助于讨论、交流,还能把分数的意义向完整的整体均分推进,体现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6)教学。
①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在横线下面写2,要表示这样的一份,在横线上面写1,读作二分之一。
②有了分数,我们就可以解决许多问题。这块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得这块饼的( )这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得这块饼的(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适当总结,促使学生经厉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过程。
3、自主探索,扩展认识
(1)请同学们自己说几个分数,再想办法表示。
(2)小组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集体辨论。
(4)练习运用。练习的1、2、3设计意图:本阶段的教学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学生通过自学和教师讲解已经初步理解了分数的含义。在这里让学生想办法表示分数。学生去进行自主创造、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学生的办法也许五花八门,但只要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就应该给予肯定。在这里,难点得以突破,教学的各项目标得以集中实现。
4、形成概念,明确认识。
(1)像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读写分数。练习的4、5题。设计意图:这一阶段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认识,形成分数的完整的概念。
5、实践探讨妈妈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怎么吃呢?方方说:妈妈吃一块,我吃一块,奶奶吃2块。他们各吃了这个西瓜的多少呢?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的?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第四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91、9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比较、判断等能力。
3.促进学生提高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教具准备:
月饼实物图、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诱趣激学
导语:“同学们,孙老师早就知道我们学校的学生个个聪明机智,反应很快。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个小比赛:比比谁的手势快。”(听问题出手势。)
师说问题。
1.有6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块?手势表示。
2.把两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又分几块呢?手势表示。
3.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多少呢?手势表示。
[第3个问题学生可能知道,但在用手势表示时可能不知所措。]
引导:我看到大家的手势有点乱,有的同学可能知道,但不能用手式表示出来,是不是这样呀?好,别急,先用语言告诉我每人分多少?
生: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这块月饼的一半。
[如果学生表述不清楚,教师进行引导]
板书:一块月饼 一半
引导:那我们先来看看这块月饼的一半是怎么得来的?
课件演示:将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块。
问:是这样分吧?谁能说一说我们是怎样分的,得到的是这块月饼的一半呢?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关键是认识“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引导:把这块月饼平均分,也就是使分得的两块大小相等,这样就得到这块月饼的一半。那这块月饼的一半还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
学生会回答:不能。
引导:像这样的“一半”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表示了,这就是刚才同学们不能用手式表示的原因。有谁知道这个数怎么表示吗?
学生能答出:二分之一。
板书:二分之一。
引导:二分之一,用数字可以怎样写呢?老师在黑板上写,看和你想得一样吗?
教师板演。
问:谁看清了老师是怎样写的?指导学生书写,适当指导。
引导:知道这是什么数吗?(生:分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情境教学,在复习“平均分”的基础上,从每份是整数过渡到每份不是整数,自然引出分数。前两个问题是为了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后一个问题对学生发出了挑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所以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物体的“一半”。]
二、凸现主体,顺思导学
1.认识图形的。
引导: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表示。(出示一个圆形)老师这有一个圆形,谁能表示出它的呢?
指名尝试,用阴影表示其中的,并写在圆上。
引导这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得到圆的的,加深学生的认识。
2.创造图形的。
引导:在同学们的桌上有一个长方形,请你想办法表示出它的。
学生自主尝试。
指名汇报、展示不同的折法,强化认识。
引导:同学们想一想,虽然我们折的方法不同,得到的每一份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能用表示呢?
重点理解: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
问:在刚才同学们的回答过程中,有一个词是很重要的,谁听出来了?
随学生回答重点标注“平均分”。
问:为什么这个词最重要呢?说说你的想法。
重点强调:只有平均分才能得到分数。
3.判断:下面图形中涂色部分用表示对吗?
注重学生说理的指导。
[设计意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顺应学生的思维,回味并理解的意思,进而引导学生由对具体月饼的认知过渡到对图形的的认知,提高了学生抽象概括能力。这样安排既遵从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也适合儿童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把知识的教学以恰当的活动形式作为载体,形象直观,一举多得。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学习新知,在学习新知中锻炼了能力。以游戏自创的形式折出不同形状图形的,建立的表象。巩固了对所学分数的进一步认识,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
三、迁移类推,引导探学
1.认识。
引导:刚才把一个月饼、一个圆平均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出示一个圆,通过对折平均分成4份,贴到黑板上)像这样,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给其中一份涂色)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呢?
学生能答出。
指导学生叙述完整: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板书:四分之一。)
问:写成数字形式谁会写?(指名板书。)
问:谁能上来指一指哪里也是这个圆的呢?(学生上前指。)
2.探究。
引导:同学们现在又认识了,如果让你们自己表示出一个图形的,能不能做到?老师有两个要求,一是从纸袋中任选一种图形,表示出它的;二是折完后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学生先独立思考,之后在小组交流。
指名代表小组汇报、展示。
重点理解:只要是把图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迁移类推。应用刚才的得来,推导得到。这一环节可以说教师顺思而导,学生顺思而学,既引导学生学会“思”,再顺着学生的“思”进行指导、点拨,让学生的“思”得到升华和提高,从而使知识得以解决。通过学生的“思”而发挥学生的学,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只靠观察和思考是不够的,往往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来领会书本上的概念、公式、意义和法则。学生的实践操作安排,其最大的特点是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手脑并用的活动中去,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思维的广阔空间,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本环节中,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让他们的创造性尽可能地发挥出来。]
四、自主探究,应用促学
1.判断分数。
师:(指黑板上的分数)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那你们能不能判断下图的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如果能是多少?
2.写分数。
下图涂色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
3.看分数涂色。
4.找分数。
同学们不仅认识了分数,还会判断分数。现在我们去游乐园,看看在那里能不能找到分数。(课件出示主体图,指明学说,其他学生评判。)
你还能再说出这样的一个分数吗?
5.创分数。
引导:拿出长方形纸,先想一想你能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然后试一试。
6.动脑筋。图中的各涂色部分分别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情况。以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生活信息为主要内容。练习形式由简到难,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生活性、研究型和参与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尽量让学生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加深对分数的认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五、全课总结,疏理评学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通过这节课,疏理一下自己在知识、能力方面都有哪些提高。
[设计意图:总结部分好比一幕话剧的结尾,其意义与序幕、高潮一样,画龙点睛更是丝毫不能忽视。让学生疏理一下在知识、能力方面有哪些提高和收获。把课堂内容和课堂总结融为一体,使课堂的开始引人入胜,总结扣人心弦,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协调完美。]
上一篇: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