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风筝》【优质15篇】
通过风筝的制作与放飞,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感受春天的气息,激发对自然的好奇与探索,如何在活动中提升创造力呢?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大班教案《风筝》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大班《风筝》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根据A段音乐欢快、B段音乐悠扬的特点,表现做、放风筝。
2、尝试与同伴合作放风筝,体验活动的快乐。
3、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有做、放风筝的经验、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和幼儿一起回忆做、放风筝的情景。
二、随A段音乐“做风筝”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喜欢的风筝。
2、教师随音乐表演“剪扎风筝”。
3、提问:风筝是怎么做出来的?剪几下?扎几下?
4、师幼一起随音乐“剪扎风筝”。
三、随B段音乐“放风筝”
1、观看动画,提问:风筝在天上是怎么飞的?
2、学小风筝飞一飞。
3、老师当放风筝的人,幼儿当风筝,师生共放风筝。
四、随AB段音乐做、放风筝,创编风筝造型
1、随AB段音乐做、放风筝。
2、观看课件,自选内容创编风筝造型。
3、师生合作做、放风筝。
五、改变放飞方向,合作放风筝
1、师生合作:幼儿当放风筝的人,老师当风筝合作表演。
2、生生合作:一人当放风筝的人,一人当风筝合作表演。
六、师生合作随音乐放飞巨龙风筝
老师当放风筝的人,幼儿合作当巨龙风筝,随音乐游戏。
教学反思:
作品的语言简洁明快,多重复,富有韵律感,其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声词,更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因此,非常适合小班幼儿学习和理解。
童话《放风筝》描绘的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日常生活中放风筝的游戏,非常巧妙的将小白云想象成风筝,又有着无穷无尽变化的风筝,既符合幼儿的思维的特点,富有童趣,又使故事内容具有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小兔在放一只胡萝卜风筝,小猫在放一只金鱼放在风筝,小猪空着手跑来,如果没有风筝他会多么不开心呀! 小白云的帮助,让他获得了最有意思的、最会变化的风筝,极大的满足了小猪放风筝的心愿,也留给小读者无限的遐想。
活动设计的第1环节,教师以提问的方式与幼儿交流春天里玩的游戏,自然的将“放风筝“引入活动,引发幼儿对“放风筝”经验的联想。第2环节,引导幼儿边看画面边听教师将故事,同时让幼儿通过动作参与,初步感知故事的内容。第3环节,教师运用留空让幼儿填充的方式,引导幼儿较完整的讲述故事。第4环节,教师应积极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引导幼儿创编新的故事内容。
在最后一环节中,可能由于教师的语言不够生动活泼,无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以致于幼儿的思想开小差,活动无法顺利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在这方面多多加强
风筝教案 篇2:
背景描述:
最近中班在进行综合主题活动《春天来了》。活动前期,幼儿通过和爸爸妈妈们一起制作风筝比赛,亲子远足春游等多种活动,对“春天的景色”“风筝的特点”都有了初步的认识。
放风筝是孩子们春天最喜爱的游戏活动之一。现如今风筝的图案、样式真是种类繁多,有很多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可爱形象,例如小猪佩奇、机器猫、蝴蝶、章鱼等等。孩子们在与爸爸妈妈亲子制作风筝时,在风筝上涂涂画画,进一步感知了风筝图案的特点,那么风筝的结构是什么样子的?如何设计出自己喜爱的风筝?风筝的图案有什么规律呢?于是,我们开展了“美丽的风筝”的美术活动,促进幼儿更进一步了解风筝。
作品分析:
在本次活动中,我只提供了黑色记号笔、卡纸、排笔、喷壶、棉签、吸管、水彩笔、油画棒、水粉颜料、彩泥,先出示孩子们收集来的风筝,引导孩子们观看风筝图案的特点和规律,说一说自己发现的秘密,经过观察、比较、交流、总结,孩子们能总结出风筝的图案是对称的,所以绘画要求也只有一点,那就是在风筝上设计出对称的图案,让孩子们自由想象创作。看了孩子的作品我很吃惊,因为所有孩子画的风筝都很美,而且孩子们画的风筝在对称的基础上各有特色,各不相同。
1、幼儿自主选择绘画工具进行风筝的绘画。线条较熟练、流畅。
在桌面上整齐摆放了各种绘画材料和工具,幼儿在绘画之前,先观察了实物风筝,启发了他们思考,并开始在大脑中设想自己喜欢的大致的风筝图案,迁移了生活中感知风筝图案的经验,将其更好地运用到接下来的绘画活动中,让孩子们想画,有兴趣画,知道怎么去画。
每个风筝图案特点的不同,幼儿自主选择绘画工具,大胆尝试中可以发现什么工具适合用来画什么,比如:水彩笔和黑色记号笔适合画图案的边框和图案里的线描装饰;喷壶适合用来最后喷上底色,排笔和水粉搭配适合用来涂色或画小河、天空。孩子们尝试后基本能选用适合的绘画工具画风筝。每个风筝都是不一样的,每一种线条都是不同的,有的运用了螺旋线,有的运用了波浪线,有的运用了锯齿线。由此分析:幼儿的想象力非常丰富,都有着独一无二的设计想法,也有一定的图形、线条绘画搭配的基础,又加上绘画材料种类多样,幼儿可以多种选择,不局限一种绘画形式,所以,在创作时,孩子们能尽情展示自己的想象,大胆的构思,最后展现出一个个精美、独特的风筝。
2、幼儿的作品中,体现了对称图形的设计。
具体表现在:卡通形象、动物形象风筝的头部、身体、着装的等部分。还表现在幼儿的画面总体感觉较满,不象以往那么单调,因为每个大图形里又添上了很多排列规律的小形状,让画面一下丰富了起来。有的孩子喜欢画了公主的图案,在公主的大裙子里填上了一排爱心形状,或者左右都画上一样的花边。有的孩子画了汽车,他在三角形风筝的中线两边各画了一辆汽车,车子开得方向也都是对称的。有些在对称图形方面理解稍弱的孩子,我引导他们先从简单的对称图形尝试,比如左右相同地方各画一朵小花,;左上方和右上方画上相同的直线、斜线。在这个不断由简到难的过程中,孩子们培养了自信心,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了更多的进步,基本都能画出对称图案的风筝,同时在绘画中培养了孩子们设计画面的美感。
教育对策:
在本次活动中,发现了孩子们的很多亮点。
1、本次活动是很好地完成了幼儿对对称图案的理解,并将自己理解和想象融进了绘画创作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
我想,在以后的区角活动中,教师可组织孩子们自己发现还有哪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绘画工具,适合用来绘画,展开幼儿的想象,将收集来的绘画工具,投放在美工区,与同伴商讨设计更多精美风筝。可以在其他区域进行售卖风筝活动,也可以在幼儿园或家里跟老师伙伴和爸爸妈妈一起放自己画的。风筝。
2、在最近的一些美术活动中,发现孩子们对线描画有了一些意识和能力。
老师就要及时地让幼儿欣赏同伴好的作品,使他们知道,怎样用一种颜色的笔更好的将画面画满和装饰。让他们知道原来一种颜色的笔也能画出很美的画来。然后,在以后的美术活动中,老师更要有意识地逐步递进、循序渐进地将线描的表现手法传递给幼儿,使他们的线描技能不断提高,从而促进幼儿的装饰能力和美术创造能力。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新课改提倡“以幼儿发展为本”。今天关于风筝的主题绘画,幼儿是真正的主人,绘画水平没有好或不好、像或不像,每个孩子都展现出自己独特的想象。不管幼儿画的如何,我们都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应予以肯定。今天的活动内容取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而且也回归于生活。而幼儿表现的也是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这些稚嫩的画中透露着幼儿对风筝的喜爱。这就是幼儿眼中的生活。因此,今天作画的过程就是幼儿对生活的再现,老师提供的材料和引导方法助推了孩子们自主创作的激情,激发了孩子们绘画创作的兴趣。
《风筝》教学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刮蜡”的表现方法,体会不同性能工具的使用对配色所产生的效果,并提手不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
2、在玩风筝、画风筝的活动中,感受艺术活动的乐趣。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牙签刻出花纹。
难点:控制手部动作的力度。
材料及环境创设
材料:油画棒、牙签、淡颜色的水粉颜料(淡绿、淡黄、淡兰、淡紫等)小毛笔。
活动流程
1、放风筝——讨论——示范——创作棗评价——延伸活动
放风筝,了解风筝,引起兴趣。
2、通过放风筝,教师应引导幼儿去观察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介绍放风筝的一些基本方法,鼓励幼儿去尝试,激发幼儿对风筝的兴趣。
3、讨论(1)观察她们各个相同的整体造型,体会用对称的方法画轮廓。
(2)欣赏、讨论风筝上对称的、五彩缤纷的图案,激发表现美的欲望。
4、示范。
(1)建议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意愿示范画一只风筝。
(2)介绍刮蜡的方法:建议先让幼儿思考刮蜡的部位,再在此部位用一支细画棒颜色涂均匀,然后用另一种颜色覆盖式涂在上面,最后用牙签“刮”出花纹。
5、创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创作不同的造型、花纹,并引导幼儿相互学习各种不同的刮蜡部位及方法。
6、讲评
找找有几种不同的风筝造型,看看谁大胆尝试过“刮蜡”大方法。鼓励幼儿大胆创作与尝试。
7、延伸活动建议放在自选活动中去完成,有了背景色使幼儿更能体会到画面的整体美、体验成功感。
活动反思
在“美丽的风筝”这个活动中,我主要是让幼儿能在欣赏风筝的基础上,感知风筝图案的对称美;能利用对称的方法来装饰风筝。这次活动的重点放在对称装饰上,这一点我觉得孩子们完成的很好,已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在活动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具体反思以下几点:
1.活动前给幼儿提供的图形存在局限性,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及创作空间。
2.活动开始的导入过程要简单明了,直接点题。
3.欣赏图片风筝这个环节要做适当的调整。
4.教师的语言要精练,出示的教具要有针对性。
此次活动结束后,我将结合老师们所提出的建议和自己的反思,进行全面的调整,并组织开展第二次活动,希望能在每次的研讨中不断地提高自己。
幼儿园风筝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孩子们在谈话的时候,很多孩子说到公园、广场放风筝,风筝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享受溢于言表。《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于是我抓住孩子们的兴趣,设计了《风筝》这节活动,让幼儿了解风筝的相关知识,知道风筝是中国人发明的,增强幼儿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风筝的起源。
2、鼓励幼儿大胆地在同伴面前表述自己的情感。
3、让幼儿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
1、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风筝,并把场地布置成"风筝展"。
2、风筝幻灯片、音乐。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的风筝。
1、幼儿和教师走进活动室欣赏风筝展。教师:孩子们,这儿是我们大家制作的风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幼儿介绍自己和爸爸妈妈制作风筝的情况。
(教师先请大家说出自己喜欢那一只风筝,再请风筝的制作者介绍自己和爸爸妈妈制作风筝的一些情况,增强幼儿的自豪感。)二、让幼儿了解风筝的起源。
1、教师出示"龙"形风筝的幻灯片。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样的风筝?(龙形风筝)龙代表什么?(代表中国)教师:没错,"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风筝就诞生在我们中国,是我们的祖先发明创造的。
2、故事《风筝的起源》
教师讲故事《风筝的起源》后,提问:是谁发明了风筝是在很久很久教师小结:风筝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叫墨子的人发明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艺术。
三、幼儿欣赏风筝的幻灯片。
1、教师:很多年过去了,到了现在,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们喜欢到大自然里放风筝。你们有放过风筝吗?老师这里有一些风筝图片,一来欣赏一下。
2、幼儿欣赏风筝图片。
图一:蝴蝶风筝教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蝴蝶风筝?(五颜六色的、好看的……)它的形状左右是一样的,有什么特点?(对称)是的,这是一只五颜六色的对称的蝴蝶风筝。
图二:鱼形风筝教师:这只风筝上有什么?(可爱的胖娃娃抱着一条红鲤鱼、荷叶、荷花……)人们在制作风筝时为什么会画上这样的图案?
教师:这是一只具有年画特点的风筝。红鲤鱼在我们中国代表着吉祥、富裕,人们把对生活的美好愿望画在风筝上,是希望年年有余,日子过的一天比一天好。
图三:小狗风筝教师:这只风筝是有几只小狗组成的?(三只)这种象糖葫芦一样由几只串在一起的叫串形风筝。
图四:夜光风筝教师:这只风筝很特别,上面有什么?(一亮一亮的小灯)这叫夜光风筝。它适合在白天放还是晚上放?(晚上)为什么?图五:最大的风筝教师:这只风筝长不长?这是世界上最长的风筝,有3500米长,这样的风筝一个人能放起来吗?(不能)怎么办?(需要很多人帮忙、合作、团结)那我们平时做事情想把事情做得更好也要这么样?(齐心协力、图六:最小的风筝教师:看见风筝在哪了吗?这是世界上最小的风筝,只有零点几厘米长,比我们平时用的硬币还要小。
教师:你们知道吗,世界上最长的风筝和最小的风筝是谁做出来的?都是咱中国人制造的,你觉得中国人怎么样?(聪明、能干……)作为一名中国人你有何感想?(骄傲、自豪……)是的,我也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3、幼儿说说自己见过的风筝教师:看了刚才的风筝,你还见过和它们不一样的风筝吗?(幼儿答)四、风筝的用处1、幼儿观看风筝节幻灯片。
教师:现在制作的风筝样式可真多。春天到了,人们便喜欢聚集在一起举办风筝节,进行放风筝比赛。
2、风筝的用处。
教师:为什么大家这么喜欢风筝,对风筝感兴趣?
3、教师小结:风筝很美,可以装饰环境;放风筝给我们带来快乐;风筝还可以帮我们传递信息,放飞心愿。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有这样的习俗,把心中美好的愿望寄托在风筝上,在放风筝的时候把风筝线剪断,让心中美好的愿望随风筝一起放飞。
五、放飞心愿。
1、教师拿出自己制作的京剧脸谱风筝。
教师:我也制作了一只风筝,我喜欢京剧,因为它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艺术。我把自己的心愿寄托在风筝上。
2、幼儿相互讨论自己的心愿,并说一说。
教师:你们的愿望是什么?
3、教师:孩子们,带着我们的心愿,拿着我们的风筝,一起放飞心愿吧!
活动延伸:
1、幼儿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到户外放风筝。
2、把放风筝时的情景画下来。鼓励幼儿助人为乐:
《风筝》教学设计 篇5:
活动目标:
1、回忆、交流、模仿自己与他人放风筝的精彩片段,体验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2、尝试表现放风筝的动态和情景,会借用参照物来表现高飞的风筝。
3、在创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放风筝的喜悦。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制作的美丽的风筝的图片。
2、学具准备:蜡笔、黑色水彩笔、画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起兴趣。
1、回忆与他人放风筝的生动片段。
教师:你见过哪些风筝?它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放风筝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呀?
(二)观察风筝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和表达。
1、出示风筝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风筝,它是什么颜色的,形状又是怎样的呀?
教师小结:风筝的颜色有很多种,形状也是各种各样的。
2、共同探讨表现风筝高飞的方法。
教师:怎样来表现抬起头来的人呢?
教师:示范画。
(三)指导幼儿绘画。
1、幼儿指导创作。
教师:放风筝的时候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幼儿借用参照物(如云朵、树梢、楼房)等来表现高飞的风筝。
2、幼儿绘画。
(四)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
1、师幼共同评价。
教师:你觉得哪幅作品能表现我们放风筝时的愉快心情?
教师: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教师对好的作品给予表扬鼓励。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在美工区,可以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活动中的方法表现自己的生活,如看星星、升国旗等。
2、家园共育:家长外出游玩时可以和孩子一起放风筝。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从幼儿喜欢的活动——放风筝贯穿始终,环节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幼儿感兴趣的放风筝活动引入谈话,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观看小朋友放风筝时因为不注意安全或放风筝的地点不对而发生事故的情景,从而体会到放风筝时因为不注意安全或放风筝的地点不对所带来的后果。
风筝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放风筝的正确方法,体会其中的乐趣,练习快速跑。
2、学会按一定的规则放风筝。
3、培养幼儿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协调与他人的距离。
4、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5、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材料准备:
三组幼儿斜坡跑道
自制风筝六只奖品
活动过程:
1、活动幼儿的全身:头部、上肢、下肢、腹背
教师用语:春暖花开了,我们来学学花草树木在风中点头、摇晃的姿势好吗?
2、练习追逐跑,为放风筝做身体上的准备。
二基本部分。
幼儿放风筝,让幼儿尝试错误。
教师用语:春天到了,你们自制的这些风筝真漂亮,我们来放风筝,好吗?
幼儿放风筝
2、就幼儿在放风筝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学习正确的方法。
提问:他们六个人谁的风筝放得好?谁的风筝没有放起� 快速奔跑,让风速将风筝托起。
3、请第二组幼儿再次尝试,就秩序问题再讨论。
提问两位相互撞击的幼儿:你们撞到对方后,疼不疼?你为什么会撞到别人?用什么方法可以避免与人相撞?
总结:从斜坡的右边跑上去,从左边跑下来,这样就不会两人迎面相撞了解。奔跑时,注意前面小朋友,与他们保持适当距离,当前面的人停住时要能及时刹住脚步。
4、提问:如果风筝被树枝刮住了,怎么办?怎样可以避免呢?
《风筝》教学设计 篇7: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文章是围绕什么来写的?
2、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两个人之间?
3、请简单的复述情节
明确:风筝
明确:“我”和弟弟
明确:写作者小时候不让弟弟放风筝,还弄坏了弟弟苦心孤诣做好的风筝,中年时,看到外国一本讲论儿童的书后很内疚,希望得到弟弟的宽恕。
二、研读课文,深入研究
请按时间顺序,将课文分成四个部分
1—2:写了北京和故乡的风筝时节,引出下文。
3—4:写童年往事。
5—11:写中年反省。
12:写“我”看着眼前北京的风筝,心情十分悲哀沉重。
三、研读第一部分
1、作者为什么说“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明确:惊异的是北京的风筝时节,悲哀的是童年的往事。
2、在这一部分,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明确:对比的手法。
四、研读第二部分
1、作者是从哪个角度写小兄弟对风筝的喜爱的?
明确:神态描写,对比手法。
2、“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这是对小兄弟的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神态描写,写出了被虐杀者的麻木。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的粗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自己?
明确:动作和神态,表达了作者对小兄弟的同情和对自己行为的深深自责。
明确:对比的手法。
五、研读第三部分
1、“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应该提倡新的教学模式。
2、“精神的虐杀的的一幕”是哪一幕?
明确:第四段,暴虐的毁坏风筝。
3、作者想到了哪些补救的方法?
明确:送风筝,讨宽恕。
4、“我”懂得游戏的意义后,心情沉重,总想补过,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作者具有剖析自我,自我反省的精神。
5、作者对弟弟不记得童年的往事有什么感触?
明确:因为被虐杀者的麻木,虐杀者会因此而更加的肆无忌惮。
六、研读第四部分
“我”讨弟弟的宽恕,弟弟却全然忘记,为什么“我”的心情“只得沉重着”,只感到世界的“肃杀”和“寒威”?
明确:被虐杀者
《风筝》教案 篇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精读课文,找出本文中难以理解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知到课文的内容,把握作者写作的初衷。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玩过风筝吗?风筝是报春的天使,孩子
二、简介作者。(课件3-8)
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1.老师示范读。
2.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学生自学:辨明字形以及词义。(课件出示)
生字:
倘、寞、柄、恍、鄙、掷、惩罚、恕
多音字:
模、什、恶
释词: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嫌恶:嫌弃厌恶。课文里指厌恶的意思。
惊惶:惊慌。
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过来、觉悟过来。
4.齐读课文
四、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课件10)
根据课文的内容,快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的吗?(不是)
②风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线索)
④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我”毁掉了弟弟的风筝,后来我知道自己错了,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不记得了。)
五、默读课文,理解本文结构。
一(1)点题,引起下文。
二(2-3)“我”不准弟弟放风筝。
三(4-7)想补过,却无法补过。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对文章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和深层探讨。
2.感受文中浓浓的手足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小兄弟对风筝入迷的情状的语句,说说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我对风筝是一种什么态度?“我”为什么嫌恶放风筝?
3.找出我毁坏小兄弟苦心制作即将成功的风筝的动作、神态,体会这些句子的作用。
动作:伸手、折断、掷、踏
神态:傲然
作用:写出自己毁坏风筝时动作粗鲁,毁坏后得意洋洋,同时也流露出后悔、自责。
4.面对我的行为,弟弟是怎样反应的?
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5.“于是幼小事候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对于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p13
6.我为什么总想补过?为了补过,我想到了哪些方案?你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P13
“我”善于反省和自责,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7.课文结尾时,“我”叙道风筝这一节,弟弟的态度怎样?说明了说明?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我”讨弟弟的宽恕,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的心因而不得轻松,只得沉重着。更深一层理解,弟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却视为合情合理,做风筝要偷着做,一旦被兄长发现,自认该罚。被虐杀者的麻木使虐杀者可以恣意妄为,这是尤其令人悲哀的。
8.文中哪些地方用了,对比手法?
我(嫌恶)和弟弟(喜爱)对风筝的态度;我踏碎风筝时的傲慢与后来的沉痛。
三、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在自由研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章作综合评价和深层探究
提问:综观全文,作者是如何在误解冲突中表现浓浓的亲情的?
学生思考,回答。
明确:本文叙写的是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甚至十分粗暴地把小兄弟苦心孤诣制作即将成功的一只风筝撕破、踏碎的一件往事,显然,写的是兄弟间的矛盾、冲突。但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却是手足深情: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为小兄弟有出息,那气恨,是恨铁不成钢;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一心想补过,讨小兄弟的宽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四、总结升华。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接触了这篇课文我才去试着真正去解读鲁迅的作品,但短短几天时间,如同临阵磨枪,收到效果甚微,支零破碎的了解是万万使不得的,就要像王得敏老师一样,想真正有一种学者风范。功夫必须在平时,挤时间多看书,要学生预习,教师何尝不是呢。不过我相信 “问题的暴露,恰恰是成功的经验”。
《风筝》大班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通过预习和教师强调,学生掌握本文重要字词。
2、通过阅读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抓住1篇课文主要事件的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能够抓住本文叙述的主要事情。
2、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明确本文的亲情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三)情感目标
通过讨论学生能够明白为父母者虐杀小孩的天性是可悲的,而更可悲的是社会使得人们慢慢的忘却的这种可悲,于是这种可悲可能会一直延续下去。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文中的思想
作业内容
1.抄写生字和常用词语。
2、你有过类似的父爱经历吗,请你写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儿时的回忆多半是美好的,不过如果因为你的父母曾经粗暴的干涉过你的喜好的时候你的回忆会带些苦涩,你可曾想过许多年后的父母想起这样的事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今天我就一起来感受一下。
二、朗读课文,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板书重要字词。
2、教师稍微讲讲重要字词。
3、指名学生示范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思考:作者叙述了他曾经做过的一件错事,是什么?对此他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说明:因为鲁迅的语言不易理解,因而设计学生分两次朗读课文,有利于学生很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把握故事内容
1、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采用鼓励和表扬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对不同的意见要及时评价和分析。
方法指导:人物是谁?什么事件?最后的结果怎么样了?
2、对这样的错事,作者鲁迅一开始的态度怎样?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分析。
说明:从概括文章情节到把握人物情感,难度加大,锻炼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方法指导:做错了事,作者有没有感到愧疚,有没有后悔的?文中什么地方告诉了我们?
注意把握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四、分析人物
1、结合上一个问题:大家对作者的这种做法如何评价?
说明:同学的答案各不相同,引领学生分析,各自陈述自己的看法,以此引出另一个问题。
2、许多年后作者的弟弟对这件事又是什么态度啊?
说明:以此引领学生读出鲁迅悲哀的情感与弟弟的忘却的对比,对作者这是一种更大的惩罚,对弟弟呢这是一种忘却的幸福还是人生成长中的不幸哪,儿时的天真、游戏天性为何全然忘却呢?
五、领悟情感
在学生对上述问题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提出本文的难点:这是1篇反映亲情的文章吗?如果是,你从哪儿读出来了?如果不是,为什么?
教师总结:作者对儿时的弟弟做了一件“精神虐杀”的事,这对小弟弟是一种残忍,这可以看出当时的时代为父母者对子女不合适的期望,但这也是一种亲情,只不过没顾忌儿童的天性;待后来作者幡然醒悟,可悲的是弟弟已全然忘却,这对作者更是一种沉重的悲哀,表现了哥哥对弟弟的眷顾之情,也是亲情的表现。
板书设计
风筝
鲁迅
人物:我————弟弟严厉的的亲情
事件:毁坏风筝——想补救眷顾之情
《风筝》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3个生字,学会其中1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风筝、阳光明媚、体育场、各式各样、老鹰、仙鹤、线轴、拽着、稳稳当当、骨碌碌、橘红色、墨绿、精致、宇宙”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孩子们在放风筝时的喜悦心情,激发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兴趣。
4、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把事情叙述清楚、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对放风筝具体过程的描写,感受孩子们的喜悦心情。
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对天空中的风筝进行想象。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写风筝的诗或文章。
2、自制或买风筝准备参加放风筝活动。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过的古诗导入,在学生对风筝的历史有了简单了解之后,先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掌握观察图画的一般顺序,在理解图画的基础上图文对照,学习课文,理清“大蜻蜓”飞上天之前、之时、之后的情景,并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兄弟俩当时高兴的心情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为巩固理解,加深印象,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交流搜集材料,拓展阅读(最好也应该要求学生读熟。为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带学生外出放一次风筝,最后,写1篇日记,将这种感受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启发导入
以古诗《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导入,揭题并简介风筝。
二、观察图画,自学探究
1、指导按“从上到下、从景物到人物”的顺序观察图画。自由发言。
2、图文对照,自读课文,学习本课中的生字并画出生词。重点指导以下生字词:“鹦鹉、老鹰、仙鹤、蜈蚣”等,联系事物,观察特点,说出记忆方法。用手书写记忆生字。
3、图文对照,再读课文,畅所欲言说说课文大意。
三、深入探究,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1、同桌齐读课文,讨论作者在课文中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又写了什么。理清文章思路,重点讨论作者是怎样把放风筝的过程写具体的。
2、重点讨论朗读“我”和哥哥把“大蜻蜓”放上天空一段,指导读出当时“我”高兴的心情。
3、自由朗读课文,谈自己对课文感受最深的地方,谈谈自己的感受。重点讨论课文中作者在描写体育场的欢快情景时都用了哪些词语?这些词语在表现人物的心情上起到了什么作用?(画出这些词语,集体讨论)
四、朗读比赛,体验感悟课文内容。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分组读;
4、师生比赛读。(根据情况再做安排)
通过朗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体育场的欢乐景象和同学们放风筝时喜悦的心情。读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五、记忆生词
展开记忆生词比赛,学生自由到黑板上写出自己记住的生词(每次四名,其他同学补充)。错误较多的重点指导,并要求同学更正。
六、小结
作者把放风筝时看到的情景写得比较详细、生动,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同学们应该学习这种写法,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认并默写生词。
2、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大致内容。
二、朗读课文,思维拓展。
1、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风筝花花绿绿,各式各样……”除了文中写到的风筝,还会有哪些风筝?为什么作者没把这些风筝全写进课文中?
“天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热闹极了”一段,讨论:作者把那些没有生命的风筝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为什么?你能做到吗?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你搜集到的作者写风筝的文章都有哪些,同桌或小组共同交换阅读,争取读得流利有感情。
3、抄写并试背描写天空中各种各样风筝的句子。
4、抄写生词,巩固生字。
教师重点指导。
三、布置作业
1、自制或买风筝,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去临淄区广场放风筝(注意指导放风筝的方法和对空中风筝的观察)。
2、写日记。
《风筝》大班教案 篇11:
歌唱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优美轻巧的声音唱歌。
2、通过符号掌握和表现歌曲中的连贯与停顿。
3、能正确地对待评价,并从同伴的表演中获取信息。
活动准备:
1、对风筝的形状、特征、玩法有一定的了解。
2、两种不同符号的条形卡纸。
3、打击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在《化蝶》的乐曲的伴奏下,做“蝴蝶飞”进教室,每句句末做采花蜜动作,表现乐句的起止。
二、 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1、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歌曲,谁会用优美和活泼的唱法演唱歌曲。
2、全体幼儿分成两组,用唱衬词的方法,练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
三、 学习唱新歌《放风筝》。
1、春天到了,一阵阵春风吹来,小朋友都到田野去玩,有的小朋友还放起了风筝,你们有没有见过风筝呀?幼儿学习新歌词,教师说出歌词后,与幼儿一起有节奏的念歌词。
2、教师范唱歌曲,幼儿感受歌词优美的情绪。
3、我们来听钢琴是怎么唱歌的,钢琴唱一句我们就跟着唱一句哦,幼儿跟随教师轻声学唱曲。
4、教师出示条形卡纸。比较两种符号的表现方法。(连贯与断顿)
教师出示波浪线问:“你们知道这代表什么吗?”
幼儿自由猜测。教师,这个符号在唱歌中表示连贯,就是我们要一直唱。
教师出示小三角形的卡纸,这在唱歌中会表示什么呢?
哦,这在唱歌中表示要短顿的唱。
5、倾听歌曲伴奏,体会歌曲的什么地方要连贯的唱,什么地方要短顿的唱。
6、边看教师(幼儿)指符号,边唱歌曲。
我们来看着图来唱歌,我来请唱歌好听的小朋友做小老师,指图我们唱歌。
四、 有表情的唱歌。
1、讨论:用怎样的歌声表现风筝在天空中飘盈?
用怎样的歌声表现放风筝时的快乐?
2、根据讨论的结论,进行练习。(优美连贯;活泼轻巧的)
五、 轮流到教室前面进行表演,其余幼儿学做评论员,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学习他人的长处,正确对待同伴的评价。
六、 复习活动:打击乐《拔跟芦柴花》。
1、在教师与幼儿的指挥下,分别演奏两次,注意演奏时用合适的力度,与同伴合作表演。
2、正确的收拾活动室,整理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篇1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感知小棕熊和红松鼠之间的友情。
2、借助图片理解故事内容,并根据前半段故事尝试续编故事情节。
3、体验宽容和谅解别人的情感,感受道歉所需要的勇气。
活动准备:
1、小棕熊和红松鼠的手偶或图片。
2、教学挂图:《49只风筝和49只纸船》。
3、已学会唱歌曲《好朋友》。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小棕熊和红松鼠手偶。讲述《49只风筝和49只纸船》故事前半段。
1、教师:今天,来了两位新朋友,他们是谁呢?
2、教师:故事里有谁?小棕熊和红松鼠住在哪里?他们会做什么事让朋友高兴?)教师讲述故事前半部分。
二、教师引导幼儿尝试仿编故事。
1、教师:可是有一天,两个好朋友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结果,谁也不让谁。山坡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也不再有漂流的纸船。小朋友,你有什么办法能让他们俩和好呢?
2、教师组织幼儿讨论,鼓励幼儿想出各种让小棕熊和红松鼠和好的办法,尝试编故事结尾。
三、欣赏故事结尾,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讲述故事结尾,鼓励幼儿说说:小棕熊和红松鼠后来是怎样和好的?
2、教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3、教师简单小结:两个小朋友遇到不开心的事,要互相关心、互相体谅,那样大家才能快乐。
四、出示教学挂图,带领幼儿完整地欣赏和阅读故事。
引导幼儿看图阅读故事,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和教师的身体语言参与讲述故事内容。
分角色表演
五、表演音乐活动“好朋友”。
随着音乐的节奏,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边唱歌边两两结伴表演“好朋友”,让幼儿感知体验同伴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快乐情感。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在美工区,提供正方形纸、长方形纸、糨糊、细线、彩色笔,让幼儿进行折纸船、做风筝等活动。
2、游戏活动:将头饰和表演中的场景图片投放至表演区,幼儿继续表演故事。
大班《风筝》教案 篇13:
1、游戏:"我演你猜。"
(1)教师做动作请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小动物?(教师分别用左右手和左右脚做孔雀、鳄鱼、大象和小马的动作。)
(2)幼儿模仿老师用相应手、脚坐相应的动作。
(3)教师出示菱形格,把四中动物分别放在菱形格里相应的位置。
2、游戏开始。
(1)教师在菱形格的'某个位置出示小动物图片,幼儿看到什么动物就对应某个部位做相应的动作。
(2)慢慢过渡到只在菱形格某个位置打√,幼儿看到那个位置有√就做什么动作。即将菱形格相应的位置和动作建立起对应的关系。
(3)复习几种常见的图形,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菱形,将√换成各种形状继续游戏。
(4)复习几种常见的颜色,再将图形换成颜色继续游戏。
3、打开幼儿用书或观看挂图,完成连线联系、
(1)教师交代题意并示范做题方法,请幼儿按照要求进行连线。
(2)教师指导帮助能力较差,或没有弄清楚题意的幼儿。
大班《风筝》教案 篇14:
20.纸船和风筝
一、 教学要求:
1、认识“坏、扎”等生字,会写“坏、松”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学习课文,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二、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学会交友。
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 教具:字卡、课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折纸船和放风筝吗?它们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却引发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课《纸船和风筝》。(板题)
二、 读课题,初读课文,划出难读的句子
三、 读带有本课生字的四个句子
1、小组交流读
2、指名读
四、 识记生字(我会读)
1、显示生字
2、说说识字的好办法
3、摆字卡读
五、 做识字游戏
1、抛魔方,读字,举字卡
2、摘苹果
六、 我的发现:扎、抓
七、 我会写(范写扎、抓),学生练写
八、 我能读好(“乐坏了”的两段话)
1、读第一句话,看小熊的表情,师画简笔画板书,并贴图。
2、看松鼠的表情(乐坏了),师画简笔画板书,并贴图。
3、生齐读第二段,学生齐读这两段(体会“乐坏了”)。
九、 师:是啊,这纸船和风筝为他俩带来了多少快乐呀,让他们成了好朋友,等他们沉浸在这幸福和快乐之中的时候,这快乐却没有了。(音乐响,师范读7-11自然段)
1、学生读7-11段,边读边体会
2、读“漂流”、“漂荡”这两个词,指名贴在黑板上,说说为什么这么贴(达到理解词语的意思)。
3、读课件上显示的“漂荡的风筝”、“漂流的纸船”,读“山顶上再也……”取“纸船”与“风筝”,引导体会感悟。
4、指读自己喜欢的段。
5、你能想象出松鼠每放一只纸船在心里会为小熊说些什么?(指名说)
《风筝》教案 篇15:
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学会交朋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会交朋友,每个人都有交友的美好回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0课《纸船和风筝》,看到这个课题,你会想问什么呢 (学生回答)我们一起到文中去找找答案。
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3,再读,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并能放大嗓子读几遍。
4,同桌进行"你猜我读"的游戏,看谁读的有准又快。
①,检查: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接龙读,齐读。
②,指名分段读:巩固生字的读音。
学习理解课文。
通过读课文,你们知道纸船和风筝都是谁的吗
小松鼠和小熊是好朋友,他们是怎� )
他们是怎样祝福的 请你们找到相关句子来读一读。(课件出示找到的句子,读一读。)
松鼠和小熊拿到对方的礼物,看到上面的字怎么样了
你能把这种内心的高兴读出来吗 谁能用赞美的语言对他俩说点什么
可是有一天,因为一点小事他们吵了一架,纸船和风筝还存在吗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读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感觉
你能用伤心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吗
你们难过,小熊和松鼠怎样 从哪几句话看出他们都很难过 小组互相交流,体会一下他们难过的心情。
后来他俩怎样了呢 他俩和好了吗 你从哪儿知道的 找出相关的句子货段落读一读。(教师重点指导读出语气。)
读了这句话后,你知道了什么 (理解两种小动物的心情都想和好)
如果你是小松鼠,你会怎么做
请你猜一猜小熊放风筝吗
(1),松鼠看到风筝怎么样了 (找书中的句子回答)
(2),高兴应该笑,怎么会哭呢
(3),于是松鼠做了什么
(4),看看这幅图,松鼠怎么样了 谁来读一读
10,同学们,虽然这只是一只普通的纸船和风筝,但他却维系着小熊和小松鼠之间的友谊,你们喜欢小熊和小松鼠吗 为什么
四,小结。
当我们之间的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赌气只会使"裂缝"扩大,容忍和谅解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纸船和风筝》谁能把这个将给爸妈听。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字,新词。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新词卡认读。(开火车)
幸福 祝福 抓住 松树 扎根 乐坏
2,说一说你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
3,猜字。(根据字形字义特点自编意思,根据意思猜字)
字形比较:辛——幸 坏——怀 抓——狐 扎——乱
指导书写。
认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看老师范写。
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回检查。
给生字开花。(1)指名说,老师板书。(2)指名读,齐读。
认读新词卡片:山顶 山脚 小溪 风筝 纸船
松果 草莓 纸条 屋顶 门口
幸福 快乐 愿意 漂流 飘荡
作业设计。
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比一比,再组词。
爱( )在( )纸( )坐( )连( )
受( )再( )低( )座( )迎( )
填量词。
一( )风筝 一( )山 一( )房子
两( )衣服 一( )船 三( )松鼠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教案通用8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