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泊船瓜洲》说课稿【最新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五年级《泊船瓜洲》说课稿【最新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五年级《泊船瓜洲》说课稿【第一篇】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1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是很遥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这是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想诗,学习这首诗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说学情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我所面对的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诗已怀有一定的热情,但对于学习古诗的方法掌握不够,对诗歌深层内涵理解不透,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诵,提前预习,用心品读,感悟诗歌所写之景之情。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品词析句,体会诗人炼字的精妙,品味诗歌的优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怀,感受诗人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我确定本课的重点为: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探究,体会诗词意思,体会作者的心声;本课难点为:体会诗人思乡情怀,释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深层含义。
五、说教法学法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将结合教材特点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的学习特点,我采用的教法有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同时我采用的学法有课前预习法、课中圈点批注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主要谈谈教学过程的设计,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要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还要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
因此上课伊始,我将通过多媒体课件上展示出关于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月亮除代表月饼、嫦娥之外,还和思乡有关,接着我讲鼓励学生回顾小学所学过的关于思乡的诗歌,并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如李白的《静夜思》、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甫《月夜忆舍地》等,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关于思乡新诗,即王安石的思乡名作《泊船瓜洲》。此时我将顺势板书课题。
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方式导入,能直接切入课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让学生产生进一步了解王安石的求知欲望。
(二)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对于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习惯,整体感知的教学环节可以实现这一目的,因此在此环节,我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安排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诗句,并将学生读不准和不理解的诗词句勾画记录下来;
其次我将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用课件出示生字词,尤其是诗中出现的多音字,如“泊、间、重、还”,接着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读准字音,着重讲解课题“泊船瓜洲”的含义,并用课件出示全诗,并播放示范录音朗读,要求学生跟读,指导学生在读诗歌时注重用“/”划出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节拍,读出情感,从而感知全诗内容,走进诗歌所表描写的情境。并在此环节我将进行示范读,全班进行朗诵比赛等形式,评出本节课“最佳朗读之星”。
(三)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研读是深入地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所以我在研读部分我将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歌大意,我预设学生能够根据工具书及注释能够说出: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紧接着我将继续追问“到底是什么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从而引导学生品读这首诗,弄清楚京口、瓜洲、钟山这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并用笔简单画出来,此时我将顺势板书,通过自己的简笔画示范划出三者的方位,并追问学生“作者此刻站在什么位置,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以及黑板我的简笔画,引导学生品读全诗,首联和颔联中,“一水”“只隔”的含义,我预设学生通过了解古代交通工具是车马、船只,了解到从瓜洲到京口再到钟山实际距离很远,而心理距离却很近,正说明诗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
“那家乡一定是很美的地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通过这个问题顺势引导学生品读颈联,重点讲解“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用的妙处,并结合课后资料袋,通过将“绿”换成“满、过、入”哪一个用得好的对比讲解中,加深学生对“绿”字的理解,形容词用作动词,将春景写活了,使春风的形象更加鲜明,似乎有阵阵春风铺面而来吹绿两岸的树木。
我将继续追问“通过这个绿字你们仿佛看到什么?又听到什么?”我将预设学生会说看到碧树,听到了荡漾的春水,还有学生会想到写春的古诗词,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最后通过品读诗的尾联“明月何时照我还”设问句句式,并在PPT课件上呈现陈述句“明月照我还”,在句式的强烈对比中体会诗人的思乡心切之情。
总之通过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达到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目的。
(四)再读诗句,延伸思维
为了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此环节,先请全体学生再次朗读诗歌,接着播放《故乡的云》这首歌曲,并这样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体会情感,“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同学们,如果将来你们在未来的求学过程中离开家乡甚至出国,你会有怎样的心情?”我将采用小组讨论方式指导学生畅所欲言,在交流中感悟思乡之情。
这样的设计意图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切入,以情延伸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情感。
(五)小结作业,积累运用
一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此环节我将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结束课堂,并在作业超市里布置两道作业,学生任意选做:
1、背诵古诗,想象画面,并画一幅江南春景图;
2、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爱,写一首赞美家乡的诗或写1篇小短文介绍自己的家乡。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突出重点、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并体现简笔画的艺术美,因此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五年级《泊船瓜洲》说课稿【第二篇】
一、 说教材分析
1、教材说明: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5课,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浓浓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通篇立意含蓄悠远。
2、学习者特征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多首古诗,他们大部分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具有一些学习古诗的情感基础和知识基础,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够达到背诵,默写的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查资料的方法自学,培养运用资料解决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5、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好课件;反复朗读并背诵诗词,深层次地体会情感,透彻地理解诗意。
2)、学生:字典;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明月的诗句;搜集王安石的诗句;搜集作者的资料等等。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二、说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学情,我主要采取双主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下面,我把教法学法融合在一起谈谈本课时采取的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
教学本首诗,我准备通过导语创设情境,简笔画图片再现情境,主题音乐、情景再现、语言描绘情境等多种手段,创设各种学生乐于接收,能享受其间的情境,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感悟、诵读、表达与创新。
2、读悟教学法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必须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理解,在读中陶冶情操。所以我着重指导学生读文、能有感情地背诵,也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3、想象法:在教师的启发鼓励,配合媒体课件音视频衬托渲染,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揣摩人物内心的情感,抒发学生内心的情怀并发表独到的见解,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所以在教学中借助图片、音视频等媒体帮助学生展开想象。
三、说学习方法;
1、学生自己或者合作收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1、通过有感情朗读、背诵、欣赏情景音乐,讨论交流体会等活动,能够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提高学生情商素质修养。
2、抓好小组团队合作学习,完善运行机制,促进学生的主体性体现,逐步实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的协调运用,最终养成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我依据“读——理解——感悟—巩固延伸”这样的格局设计了以下四大教学板块:
(一)、展示搜集的资料,导入新课揭题、解题,简介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定格古诗教学的情感基调。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这个环节我准备分三步:第一步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把诗读正确,读得字正腔圆,重点指导读准“间”读jiàn(因为是“间隔”的意思);“万重山”的“重”读 сhóng;“还”读zhong;第二步通过指点学生掌握读诗规律(古诗中,一声和二声的音读得长些,三声和四声的音读得短些),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初步读出古诗的韵味;
(三)第三步指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意。
最后一步具体操作如下:先指导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即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再和同位交流自己对句诗的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针对六年级孩子对诗中出现的三个地名比较模糊,我准备在幻灯片上展现长江简图,让学生来看看三个地名,同时借助板画指导学生理解第一、二行诗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在你看来,诗人离家近还是远?学生也许有两种答案,即觉得诗人离家很远,或是诗人离家很近,师及时根据学生的回答组织教学,让学生分别说出近和远的原因,趁机引导学生抓住“一水”、“只隔”来领悟诗人实际离家的距离和他心中离家的距离,初步感悟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并引导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朗读古诗的前两行,从而理解了诗句的意思。
(四)、走进诗境,体悟诗意
这一部分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我准备采用想象、感悟、读诗、写话、资料补充等手段引领学生感悟古诗韵味及诗人对家乡的留恋和不舍之情,具体操作如下:
1、抓文眼“又”和“绿” 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出示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引导学生理解“绿”的含义,并让学生依据诗句想象江南的春天是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并用语言描述出来;接着突出“又”字蕴涵的深意:作者看到春天满目的新绿,想到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自己离开了家乡,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呢?引读:此时此刻,诗人他怎能不想——明月何时照我还。远望着美丽的故乡,遥想着难舍的亲友,诗人怎能不问——明月何时照我还。此时,学生通过诵读最后一行诗,对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依依不舍之情有了进一步的感悟。
2、指导诵读“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之隔数重山。”
本环节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走进诗人的生活中去,想象诗人在家乡度过了哪些难忘的时光?并写话,在此基础上师根据学生汇报组织引言:此时,诗人泊船在瓜洲,和家人团聚,尽享受家庭的幸福和温馨还能实现吗?
眼前只见——“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之隔数重山”;
和老朋友在一起饮酒品诗还能实现吗?
眼前只见——“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之隔数重山”;
带着家人一起去踏青、郊游还能吗?
眼前只见——“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之隔数重山”;
……
经过这样反复的吟诵,使学生深刻体悟作者的思乡之情。
3、出示资料 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在学生已深刻感悟诗人思乡、恋乡的基础上,出示诗人的相关资料,旨在引导学生明白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下了这首诗,对学生更深层次的感悟古诗、升华古诗情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并适时引读“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这句诗是全诗的精华,是诗人情感的高度浓缩。在此基础上点题:“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诗人无边的乡愁,无尽的思念。
4、诵读古诗,升华感情。
在以上分步品读古诗的基础上,再引领学生整体诵读古诗,这不但是回归到古诗的本体上来,更是学生情感的再次回归和升华。
5、背诵古诗。
(四)、拓展延伸:
1、展示有关表达思乡的诗句让学生诵读。
2、思念家乡、亲人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同学们可以通过写信、打电话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通过上述四个板块的设计,紧扣目标,层层推进,不断设置语言感悟、品读的实践点,引领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并将本课古诗辐射到其余相关诗句,升华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不仅积累和运用了诗句,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释放和表达思念家人、朋友的情感空间
五、教学评价:
本节课我主要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定性和定量评价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环节的教学中对有思维或者言语闪光的学生及时给予言语、掌声等鼓励,没有达到要求的提示、鼓励他们再动脑思考;环节学习任务告一段落后,有简单的说话、做思考题、背诵等进行总结评价,对于发言、背诵、做习题等完成得比较好的,要给予积分登记,便于每个单元教学反思和单元检测成绩统计提供补充和参考的资料。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及说课【第三篇】
▲设计理念
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古诗)转化为语感的基本实践途径是读。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把诗句深情的言语的敏感通过想象转变成形象的图画,以调动学生的稳性思维。指导学生沿着诗文简练言语的阶梯去感悟作者的精神境界,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够达到背诵,默写的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查资料的方法自学,培养运用资料解决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教学。
教学过程
一、展示搜集的资料,导入新课
二、揭题、解题,简介时代背景
三、师范读古诗
四、读古诗 (读通)
五、细读古诗 (感悟)
多读几遍这首诗,并借助书下的注释,看看你能读懂多少?并把你读懂的地方跟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六、熟读古诗
用你喜欢的方式来练读这首诗。
七、总结全文 (感情升华)
1、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共同感受一下诗人夜晚停船在瓜洲时的所见所感吧!(学生看着大屏幕,师在音乐的渲染下诵读诗意)
八、课后作业
默写古诗。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及说课【第四篇】
一、 说教材分析
1、教材说明: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5课,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浓浓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通篇立意含蓄悠远。
2、学习者特征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多首古诗,他们大部分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具有一些学习古诗的情感基础和知识基础,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够达到背诵,默写的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查资料的方法自学,培养运用资料解决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5、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好课件;反复朗读并背诵诗词,深层次地体会情感,透彻地理解诗意。
2)、学生:字典;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明月的诗句;搜集王安石的诗句;搜集作者的资料等等。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二、说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学情,我主要采取双主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下面,我把教法学法融合在一起谈谈本课时采取的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
教学本首诗,我准备通过导语创设情境,简笔画图片再现情境,主题音乐、情景再现、语言描绘情境等多种手段,创设各种学生乐于接收,能享受其间的情境,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感悟、诵读、表达与创新。
2、读悟教学法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必须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理解,在读中陶冶情操。所以我着重指导学生读文、能有感情地背诵,也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3、想象法:在教师的启发鼓励,配合媒体课件音视频衬托渲染,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揣摩人物内心的情感,抒发学生内心的情怀并发表独到的见解,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所以在教学中借助图片、音视频等媒体帮助学生展开想象。
三、说学习方法;
1、学生自己或者合作收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1、通过有感情朗读、背诵、欣赏情景音乐,讨论交流体会等活动,能够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提高学生情商素质修养。
2、抓好小组团队合作学习,完善运行机制,促进学生的主体性体现,逐步实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的协调运用,最终养成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我依据“读——理解——感悟—巩固延伸”这样的格局设计了以下四大教学板块:
(一)、展示搜集的资料,导入新课揭题、解题,简介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定格古诗教学的情感基调。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这个环节我准备分三步:第一步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把诗读正确,读得字正腔圆,重点指导读准“间”读jiàn(因为是“间隔”的意思);“万重山”的“重”读 сhóng;“还”读zhong;第二步通过指点学生掌握读诗规律(古诗中,一声和二声的音读得长些,三声和四声的音读得短些),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初步读出古诗的韵味;
(三)第三步指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意。
最后一步具体操作如下:先指导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即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再和同位交流自己对句诗的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针对六年级孩子对诗中出现的三个地名比较模糊,我准备在幻灯片上展现长江简图,让学生来看看三个地名,同时借助板画指导学生理解第一、二行诗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在你看来,诗人离家近还是远?学生也许有两种答案,即觉得诗人离家很远,或是诗人离家很近,师及时根据学生的回答组织教学,让学生分别说出近和远的原因,趁机引导学生抓住“一水”、“只隔”来领悟诗人实际离家的距离和他心中离家的距离,初步感悟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并引导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朗读古诗的前两行,从而理解了诗句的意思。
(四)、走进诗境,体悟诗意
这一部分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我准备采用想象、感悟、读诗、写话、资料补充等手段引领学生感悟古诗韵味及诗人对家乡的留恋和不舍之情,具体操作如下:
1、抓文眼“又”和“绿” 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出示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引导学生理解“绿”的含义,并让学生依据诗句想象江南的春天是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并用语言描述出来;接着突出“又”字蕴涵的深意:作者看到春天满目的新绿,想到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自己离开了家乡,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呢?引读:此时此刻,诗人他怎能不想——明月何时照我还。远望着美丽的故乡,遥想着难舍的亲友,诗人怎能不问——明月何时照我还。此时,学生通过诵读最后一行诗,对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依依不舍之情有了进一步的感悟。
2、指导诵读“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之隔数重山。”
本环节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走进诗人的生活中去,想象诗人在家乡度过了哪些难忘的时光?并写话,在此基础上师根据学生汇报组织引言:此时,诗人泊船在瓜洲,和家人团聚,尽享受家庭的幸福和温馨还能实现吗?
眼前只见——“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之隔数重山”;
和老朋友在一起饮酒品诗还能实现吗?
眼前只见——“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之隔数重山”;
带着家人一起去踏青、郊游还能吗?
眼前只见——“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之隔数重山”;
……
经过这样反复的吟诵,使学生深刻体悟作者的思乡之情。
3、出示资料 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在学生已深刻感悟诗人思乡、恋乡的基础上,出示诗人的相关资料,旨在引导学生明白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下了这首诗,对学生更深层次的感悟古诗、升华古诗情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并适时引读“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这句诗是全诗的精华,是诗人情感的高度浓缩。在此基础上点题:“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诗人无边的乡愁,无尽的思念。
4、诵读古诗,升华感情。
在以上分步品读古诗的基础上,再引领学生整体诵读古诗,这不但是回归到古诗的本体上来,更是学生情感的再次回归和升华。
5、背诵古诗。
(四)、拓展延伸:
1、展示有关表达思乡的诗句让学生诵读。通过上述四个板块的设计,紧扣目标,层层推进,不断设置语言感悟、品读的实践点,引领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并将本课古诗辐射到其余相关诗句,升华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不仅积累和运用了诗句,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释放和表达思念家人、朋友的情感空间
五、教学评价:
本节课我主要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定性和定量评价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环节的教学中对有思维或者言语闪光的学生及时给予言语、掌声等鼓励,没有达到要求的提示、鼓励他们再动脑思考;环节学习任务告一段落后,有简单的说话、做思考题、背诵等进行总结评价,对于发言、背诵、做习题等完成得比较好的,要给予积分登记,便于每个单元教学反思和单元检测成绩统计提供补充和参考的资料。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方案
1、 课题的选择。
本人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五六年级的语文教学,所以对小学高年级教材比较熟悉。对于古诗词的教学也教过了不少,但是以前的教学目标设计比较简单,大概就是读熟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古诗句的意思,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至于教学效果,只要学生能背诵默写古诗,能解释诗句意思,回答诗句中心思想就ok了,所以这次试以新课程三维目标来设计三维目标。作为一次尝试而已。
2、 采用的教学设计模式。
这节课我采用“学教并重”的模式进行教学组织,1、教师激情导入,剖析课题,与学生一起商定学习步骤和方法。 “读、说、背、做、写”的学习方法。2、学生查找资料(学生能找到资料的途径可能有限,不可能有多大效果),通过读诗,小组讨论,发言交流,跟老师一起归纳总结等系统学习活动,师生共同协作,完成学习任务。
3、 选定的教学对象的特征分析。
我班学生认知起点比较低,优等生并不多,所以学习目标还是主要考虑大部分学生,这是起码的教学公平。其次学生的学习方式习惯以“听”的方式进行,这是从一年级开始以来逐年形成的方式,为了改革这种传统方式,所以这节课要注意抓好小组的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在小组内发表意见,相信坚持小组合作学习,会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以往被动接收式转变为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来。
2、思念家乡、亲人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同学们可以通过写信、打电话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下一篇:七年级英语教学计划【汇集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