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人教版语文珍珠泉原文及教案(优推2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珍珠泉描绘了一处美丽的泉水景象,生动展现了自然的魅力与人们的生活情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教案中强调了阅读理解与情感体验。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三年级人教版语文珍珠泉原文及教案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珍珠泉原文及教案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珍珠泉原文及教案 篇1

主要内容:

《珍珠泉》描述了家乡珍珠泉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认识5个字(包括一个多音字“担),能用“缘故、朴素”造句。

2.练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文章大意,理解每一段的基本意思。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7个生字,用“缘故、朴素”造句。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师:说说你在什么地方看过泉,它有什么特点。我国还有很多神奇的泉,你知道吗?(学生可说“资料袋”中的内容,也可说自己搜集的内容。)作者吴然的家乡也有一眼泉,叫——板书课题《珍珠泉》。

2.学生自读课文。

师:这眼泉为什么叫珍珠泉?在作者的眼里,它是一眼怎样的泉?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课文。

同桌轮读课文,互相订正读错的字词,最后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二、招聘“导游”,模拟“游客”

播放旅游景点中导游解说场面的片段(30秒钟之内)。

思考:导游会对游客说些什么?(城市学生对导游这一职业较为熟悉,该环节可省略。)。

2.师:要当好“珍珠泉”的导游,你认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讨论后归纳。

(1)要熟悉“珍珠泉”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话把这些特点介绍给游客;。

(2)针对游客最想知道的进行解说;。

(3)解说时要富有感情。

三、品读课文,准备“应试”

1.出示“导游”招聘条件。

考题。

(1)概括介绍“珍珠泉”的特点。

(2)选择其中一个特点,详细、生动地介绍“珍珠泉”的美丽景色。

(3)能回答游客提出的问题。

要求。

(1)能主动、热情、大方地为游客作解说。

(2)介绍“珍珠泉”的特点时能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表达出对“珍珠泉”的赞美,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能认真倾听游客的提问,并认真、耐心、有礼貌地解答。

2.学生根据招聘条件中的“考题”和“要求”细读课文,四人小组内每人轮流当导游(其他当游客)进行模拟“招聘考试”。

3.教师巡视各小组“应试”情况,学生推选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师点评、指导。

(1)解说课文第2自然段内容时,要注意“水是那样绿……已经发黑的树叶”这两句话,既要突出绿的程度,又要表达出赞叹的感情。

(2)解说第3自然段中“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这句话,要突出水泡的顽皮。“开始水泡很小……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要表现出轻松、活泼的情感。“水面和潭底……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要表现出水泡色彩丰富、晶莹剔透的特点。

(3)第4自然段有一句话:“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要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在什么时候说较好,如何强调重音和停顿,如何表现出发自内心的自豪和赞美。

4.出示“珍珠泉”挂图,指导学生凭借挂图解说,并能恰当用一些手势辅助解说。

四、组内比赛,竞聘“导游”

1.组织学生分组(四人一组)进行解说比赛,推选出优胜者(每组1名)。

2.老师为优胜者颁发“导游证书”。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续。

小导游们,你们的解说尽兴吗?小游客们,你们这次“珍珠泉”之行愉快吗?

下一次旅行的目的地就是我们自己的家乡——,而且还继续招聘小“导游”。你们准备带领游客到家乡的哪个景点参观,如何解说呢?的美丽、有趣,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珍珠泉原文及教案 篇2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

2.读后讨论。

(1)“数不清”一词说明什么?(树多)。

(2)省略号表示什么?(树的品种多)你能再说出几种树的名字吗?

(3)“几百里连成一片”又说明什么?(树占据的面积很大)。

3.读后,我们的眼前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树海)。

三、学习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体会四季美。

1.你认为小兴安岭哪个季节最美?

2.指导学习“春天美”。

(1)自读本段。

(2)边读边画出:“美”表现在什么地方?

(3)找出你认为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体会。

(如:”春天,树木抽中新的枝条……”这句话,“抽出’’比“长出”好,从中体会出枝条快速地长出来,很生动形象。同时也避免了和下——分句语言的重复。学生可体会“汇成”、“淙淙’,等同语,)。

(4)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小结本段学习方法:通过读、画、找、析的方法来理解、体会。

3.运用上段学法分组选学自己认为最美的季节。

4.集体汇报,重点体会。

(1)“夏天美”: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通过换词的方法体会“封”字用得准确。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

(2)“秋天美”: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通过换词的方法体会用“飞舞”比“飘落”好。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又表达了——种活泼、快乐的情绪。)。

(3)“冬天美”: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

(“积满”,既可以想象到雪很大,又可反映出小兴安岭森林是密密层层的。)。

5.选读你认为最美的季节,要求读出它的美。(生练渎、评读)。

总结:

1.从四季景物的不同特点中,看出什么?(虽四季有不同的美,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树木,以此为中心来写,美得真是生机勃勃、实实在在,小兴安岭是美丽的,诱人的。)。

2.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从景美、物美、有价值、有贡献几方面来回答。)。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珍珠泉原文及教案 篇3

(一)、启发谈话。

简介赵州桥(播放赵州桥的图片)。

打开地图,我国东部的川流映入眼帘,对于跨越河道,有利民生的桥梁,古人有许多幻想和实践,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韩湘子,就因一天造一桥,造福人类而得到赞说。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明了建桥技术,汉代的画像砖上刻有为数不少的拱桥图形。我国现存最早的拱桥,是建于一千四百年前的赵州桥。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横跨赵州(今河北赵县)的洨河之上,全长米,拱券净跨米,桥面宽9米,是一座单孔坦拱式桥梁。赵州桥由著名工匠李春主持设计建造。李春在拱桥建造工艺上进行了重大的革新创造。他创造的坦拱式、敞肩式建桥法,在当时堪称独步,桥梁质量上乘。由于李春及其他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赵州桥结构合理,外型秀丽,富有民族风格,素有“奇巧固护,甲于天下”的美誉。

赵州桥建成之后,成为北通涿郡(今北京西南),南通东都洛阳的交通要冲。历经千年风霜以及车压人行、洪水冲击的考验,至今仍可通行车辆,成为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公元14世纪,法国在泰克河上建造过一座拱形桥,但已毁坏,赵州桥因此更加引起世人注目,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拱桥。

我国古代造桥技艺在实践中继承发扬,留下了许多杰作,如广西侗乡的风雨桥,又称廊桥;河北程阳的永济桥等等。如今,横跨江河湖海的大桥比比皆是,谱写了我国桥梁史上的崭新一页。

(二)、指导预习:带着问题自学课文。

1、标标(自然段)、圈圈(生字)、划划(用直线划出新词,用波浪线划出能回答上述问题的有关词句。)。

2、拼读生字音节,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赵州桥是怎样的一座桥”,初知课文内容(建造年代久远,坚固而且美观。)。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讲讲词语的意思。

2、指名回答查字典的结果。

3、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四)、指导阅读第1自然段。

1、齐读单元提示语第1、2记录。一段话中,有些词语或句子跟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关系密切。阅读时,要找出这些词句,想想跟其他词句的关系,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2、下面我们来看第一段,大家仔细找找这一段的重点词语是哪一句。板书: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3、讨论:为什么说这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年代久:隋朝李春建造的,已经有1300多年了。解释:“隋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距今1300多年。

设计上的独特:这座桥闻名的另一个原因是设计上的独特,我们在下一节课中将会学到。

4、指名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五)、课堂练习。

1、抄写课后习题3的词语。

2、预习课文并想想习题1、2的回答。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珍珠泉原文及教案 篇4

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

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穿的棉、麻、丝,都和太阳有密切关系。埋在地下的煤炭,看起来好像跟太阳没有关系,其实离开太阳也不能形成。因为煤炭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下变成的。

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着的时候,吸收了热,变成了无数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凝成了无数的小水滴,漂浮在空中,变成云。云层里的小水滴越聚越多,就变成雨或雪落下来。

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太阳光有杀菌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它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珍珠泉原文及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认识两个生字,熟读课文。

2、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

3、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一定见过泉水吧?泉水有什么特点?课文里的泉水又有什么特点?(相机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珍珠泉的美景。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读完课文后在你脑海里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说说作者描写的泉水是什么样子的?(先独立思考,组织语言,再小组交流,在交流中取长补短。)。

三、细读课文,交流体会。

1、指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2、文章中你最喜欢的认为最美的是哪一句?和大家一起品味品味,并体会作者用词的优美准确。

(学习作者联想和想象的并用,多种修辞写景的方法。)。

3、指导朗读。

这篇文章文笔细腻,语句生动、优美,使美丽的“珍珠泉”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把家乡的泉水写得如此之美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对泉水,对家乡深深的爱。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如果你也爱你的家乡的话,你一定能体会得到作者对珍珠泉的爱,让我们带着感情美美地读这篇文章。(可先举出具体例子让学生说应该怎么读,师再加以正确指导。具体句子的朗读指导见教参61页)。

4、举行小组朗读比赛,带着感情美美地读。

四、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学习了本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引导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写作方法上、思想品质上等方面来谈。

五、作业。

1、背诵文章中你最喜欢的句段,摘抄好词好句。

2、完成“同步”。

选做题:仿写一个景物,尽量用上课文中的修辞方法和想象的写法。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珍珠泉原文及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够运用联系生活实际、课文内容以及对比辨析、近义互解等方法理解文中“道别、叮咛、歌韵、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中描述的秋天的声音,边读边想象,感受秋天的声韵美、景色美,激发热爱秋天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边读边想象,感受秋天的特色,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教学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歌中的新词,边读边想象,感受秋天的美。

教法:情境诵读法、迁移引导法。

学法:对比练习法、阅读想象法。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自读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指名学生发言,从视觉、听觉、感觉等不同角度去了解秋天。)。

是啊,有人喜欢看秋天,看它的五彩斑斓。今天,让我们来听秋天,听秋的声音。

(板书课题)。

谁来读读?(指导朗读,读出停顿,读出静心,读出陶醉,读出号召。)。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诗,读好它就是最美的语文课。

二、学习新课:

1.自己读一读,注意带拼音的生字,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每人一节,检查是否做到了正确、流利。

3.检测朗读:

(1)指名分节朗读。

(2)词语认读检测。

4.分节朗读,读出节奏:

出示第一、二节:

老师也想来读,请你仔细听,这样读好吗?

(老师范读第一节,学生点评,指导学生读好象声词,读出秋天的幽静。学生练读第二节。)。

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这两节放在一起读吗?

(引导学生发现诗节语句结构的相似性,第一节写秋风吹树叶,第二节写蟋蟀鸣叫。)。

当你找到了规律,就可以把它读得很好。现在请你在诗中找一找,还有类似的语句吗?

(引导学生发现第三节、第五节、第六节中的近似语句,指导读出节奏和情感。)。

(1)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指导读好“暖暖的叮咛”“掠过”“歌吟”。)。

(2)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

(指导读出排比句的起伏变化。)。

(3)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

听听,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指导读好“远方”“匆匆”。)。

还有一节,谁能来试着读读?其他同学听听他是怎么读的。

再出示: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你好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

5.想象朗读,读出趣味:

听着大家的朗读,我仿佛也走进了作者眼中的秋天里。

(1)出示第一、二节:老师读,学生闭上眼睛听听,你能看到那幅画吗?

(引导学生想象秋风吹黄叶、蟋蟀擦翅的场景,补充语言训练:黄叶会说什么?蟋蟀会唱什么?)。

(2)我们把诗歌变成了图画,你能把图画变成诗歌吗?

(出示秋雨图和诗歌架构,让学生尝试填空式表达。)。

(3)出示第三小节,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你能用这样的句子再来说说吗?

(尝试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听到的雨声。)。

(4)试着自己读读,还能读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来?和同桌说一说。

(5)组织全班交流,让秋天的美丽个性化呈现。

6.一咏三叹,读好结尾:

出示: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

听听,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声音渐小,秋去秋来。)。

三、小结:

听听,秋的声音——看看,秋的风景。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珍珠泉原文及教案 篇7

上了《燕子专列》感受颇深,这是1篇发生在人和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不是太难理解,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重点语句中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对学生进行爱护鸟类的环保教育。在课前我就向王老师请教了课文中的重点,王老师说既然文章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就以爱作为主线来贯穿课文打动学生。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珍珠泉原文及教案 篇8

李四光是我国的地质学家。

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是谁把它放在哪儿的呢?”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珍珠泉原文及教案 篇9

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

战争时期,有一天,几发炮弹落在一所孤儿院里。两名儿童当场被炸死,还有几名儿童受了伤,其中有个小姑娘。

附近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接到消息,带着救护用品迅速赶到了,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输血迫在眉睫。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有几名未受伤的孤儿却可以给她输血。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一阵沉默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噢,谢谢你。”医生说,“你叫什么名字?”

“阮恒。”

叫阮恒的小男孩很快地躺在草垫上。他的胳膊用酒精擦拭后,一根针扎进他的血管,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疼吗,阮恒?”医生问道。阮恒摇摇头。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刺疼了他,他又摇了摇头。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医生问他为什么这样哭,然后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事后,医生对周围的人说:“他是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他想准会让他把所有血都给那个小姑娘,好让她活下来。”

“但是他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有人问。

医生转身向那个小男陔提出同样的问题。小男孩回答说:“她是我的朋友。”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珍珠泉原文及教案 篇10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1课时。

1、师: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师: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3、师出示图,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自学后讨论。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1、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洒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7、同桌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1、师:作者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2、为什么会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呢?

3、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4、指名汇报交流。

5、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6、生齐读这两句话。

1、师:学了这首诗歌你都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师小结。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学习写介绍长城运河的短文。

长城和运河。

奇迹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像巨龙)。

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像绸带)。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珍珠泉原文及教案 篇11

1.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积累新词:

富饶岛屿海防前哨交错五光十色异常高耸低陷。

峡谷绽开蠕动威武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庞大栖息。

重点理解带点的词语。

3.学习把句子的意思写得更具体。

4.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总起分述的记叙特点。懂得“总、分、总”、“并列”“因果”段式分层和概括段意的一般方法。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珍珠泉原文及教案 篇12

1、认识本课的生字、生词,熟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丽的和可爱。

3、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到一个小村庄,去看看那里的一眼清泉:珍珠泉。

(板书)。

二、初读课文。

1、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这眼泉水是怎样的美?

3、就以上问题全班分组讨论交流。

三、指名读课文。

1、纠正错误的读音,指出应当注意的问题。

2、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

四、读第一部分。

这段主要讲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我们村子里有一眼泉叫珍珠泉。由远及近)。

五、读第二部分。

2、泉水有什么特点?(绿、深、清)从哪个句子中可以看出来?这句话是什么句式?(排比句)。

3、泉水是如何往外冒的?扑哧一笑是把泉水当作什么来写的?(人)。

4、讨论:

这泉水为什么叫珍珠泉?第四自然段的这句话在这段中起什么作用?

(总结,概括)。

六、读第三部分。

1、讨论:

这段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珍珠泉,热爱美丽的大自然。)。

2、最后一句话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是什么意思?

珍珠泉水在我眼里就像珍珠一样,我小桶里盛满珍珠泉的水,泼洒出去,就像泼洒了珍珠一样。

七、总结。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珍珠泉原文及教案 篇13

二、作者简介。

1、图片文字简介;

2、视频简介。

三、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

四、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思考问题:

1、完成填空;

2、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用一两个词说说珍珠鸟是一种什么样的鸟?从哪里看得出来?

五、品读欣赏。

作者喜欢珍珠鸟吗?从哪里看得出来?大家再次读读课文,并用“我认为________写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因为_______________”的句式作答。

具体安排:(1)学生自读、自思(2)4人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4)示范品读:每名学生回答之后就让他读一遍,要求读出感情。

六、探讨研究。

“我”和珍珠鸟之间的信赖关系是怎样逐步建立起来的?

(1)学生自思(2)4人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

七、美文美读。

配乐自由朗读,读出你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八、课堂质疑。

请大胆提出你的疑问,我们大家一起解决,好吗?

1、“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作者为什么强调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

2、联系现实,文章的结尾有何深刻含义?

3、你认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4、作者在对小鸟神态、动作的描写之中融入了自己的喜爱之情。请你从文章中选择一两个例子,加以分析。

具体安排:(1)4人小组合作交流(3)全班交流。

九、情感体验。

1、“我”从与鸟儿的相处中感悟到了什么?

3、播放flash动画《我是一只小小鸟》,介绍人类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小鸟无处安息的故事给学生以震撼。

十、课堂小结。

十一、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它先是(     )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      )近,然后(     )到我的杯子上,(      )下头来喝茶,再(     )过脸(        )我的反应。

2、在文中找出小鸟活动的范围、小鸟的动作和神态,完成下面的表格。

3、写出关于鸟的诗句。

4、写出关于鸟的成语。

十二、课堂练笔。

“大鸟生气地叫一声”,大鸟会对小鸟讲些什么呢?小鸟又会如何对答呢?请大家展开想象,写一则大鸟与小鸟的对话。

十三、写法比较。

1、a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b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伸出来。

2、a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

b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飞到画框上去了。

3、a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b我用手摸一摸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4、a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b我笔尖一动,写下一时的感受。

十四、课外积累。

推荐阅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冯骥才的《一百个人的十年》。

十五、作业超市(二选一)。

1、这篇文章为我们描绘出很多美好的画面,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任选一个画下来。

2、你和小动物之间发生过什么故事吗?喜欢写作的同学可以把这个故事写下来。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珍珠泉原文及教案 篇14

我们村子前面的小山包,远远看去真像一个绿色的大绒团。山包上,树很密,草很深,花很多。一条石板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地穿过小山包的密林。石板小路的尽头,有一眼清泉,叫“珍珠泉”。

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一串彩色的珍珠啊!

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不用说我是多么喜欢珍珠泉了。我很想知道,它哪来这么多冒不完的水泡?在小河断流的时候,在村里的井水干涸的时候,它还是不停地冒着水泡。难道是有许乡快乐的孩子,躲在什么地方吹泡泡玩儿吗?他们一定玩得很高兴吧?每次,挑着阿爸给我做的小桶,来到珍珠泉边,我都这么想。

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珍珠泉原文及教案 篇15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理解“燕子专列”的意义。

3.了解课文内容,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珍珠泉原文及教案 篇16

1928年夏天,高尔基住在列宁格勒。他经常坐在窗子旁边工作。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正在读书,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高尔其打开纸团,上面写着:

亲爱的高尔基同志:

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想给您照张相,贴在我们的墙报上。请您让他们放我进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

高尔基从窗口向外望去,看见人行道边上坐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手里拿着一架照相机。

“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

过了一会儿,小男孩站在高尔基面前了。他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这儿看报纸。”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你怎么了?”高尔基不知出了什么事。

小男孩哭着说:“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

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跑出去了。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电车马上开走了。

晚上,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位摄影师。”

“是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

“不是。是一家杂志社的记者。”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珍珠泉原文及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习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照样子写叠词。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重叠词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扫请生字。

1.大声读课文,把生字读准确。

2.小黑板检查生字、词。

3.分段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段。

1.看图师:现在我们来欣赏下这美丽的槐花。

3.指名读。读了这句你能说说它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4.指导朗读。你们喜欢槐花吗?谁来读读。从这句花里读懂了什么?

(板书:花多色白花形可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突破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给孩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给孩子。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春光明媚的五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你能背诵描写春景或物的古诗吗?(宿新市徐公店,村居等)。

2.春天是令孩子们最兴奋的季节。读了《美丽的槐乡》,你已经有了哪些收获?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槐乡之美和槐乡孩子的美丽可爱。

出示句子: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二、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读文章的哪个地方?你最喜欢什么呢?自由板块式学习课文(根据学生的选择,学习课文)我们来自由读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

2.你读懂了什么?(槐花香气扑鼻)那些词中体会到的?(熏醉、美滋滋、卧在、)。

3.课文那些句子写了槐乡孩子热情好客?

板书:热情好客。

4.指名读。

师:谁知道槐花饭是怎样做的?(指名回答。)。

5.在槐花芬芳的季节里,槐乡孩子热情好客,槐乡旅游胜地,假如有外地的小朋友来到我们这里,你会怎样招待他们。

6.四人小组讨论。

7.交流。

三、学习第三小节。

1.思考:你看到了什么?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的内容。

2.自由读第三小节。

3.槐乡的孩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味甜纯朴可爱。

4.指导朗读。

你能读出他们纯朴可爱吗?

四、学习第四小节。

师:槐乡的五月是怎么样呢?我们来齐读最后一小节。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因为,五月的槐花盛开了,形态可爱,香味诱人,这时候孩子们非常高兴,他们采花做饭,享受花香,用槐花饭来招待客人,装扮自己,所以,五月是孩子们的季节。)。

课文的最后一段是文章的什么?

五、总结课文。

槐乡是洁白无暇的花,是芬芳四溢的花,是装孩子并让孩子大饱口福的花,槐乡的孩子是勤劳能干的孩子,是热情好客的孩子。作者巧妙地把槐花与槐乡孩子融为一体,写花又写人,自然地抒发出作者对槐乡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能进入诗人描绘的春色盎然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首诗。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

进入诗歌所描绘的蜂飞蝶舞的春天生机盎然的意境,体会诗歌中蕴涵的诗人之情感。

教学准备:

春天画面的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认识唐朝一位了不起的诗人,人称“诗圣”,他写的诗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的名字叫杜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一首描写美丽的春景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指导读正确、有节奏感。

1.老师下面要来小组读诗比赛,要求是:响亮、正确、有节奏。想获得为本组争光的机会吗?那就练习读几遍。

2.指名读,随机纠正字音、节奏。

3.齐读。

三、精读,入诗境,悟诗情。

1.诗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了,同学们,诗人来到江边,看到哪些景物?

板书:花蝶莺。

2.这些景物中你最喜欢什么?能不能结合诗句,发挥想象,把仿佛在眼前的情景用老师这里的句式说一说,结合理解词语“花满蹊”“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啼”。

啊,_______(景物)真_______啊,你看_______。

例:啊,花真多啊,你看,把小路都遮得严严实实的了。

啊,花真多啊,你看,把花枝都压弯了。

啊,花真美啊,你看,红的似火,白的如雪,黄的胜金……。

啊,花真香啊,你看,把小蝴蝶小蜜蜂都引来了呢。

3.教师放课件,边放《春到江边》的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意境。

(好一派繁花似锦的美景啊,你们看,杏花开了,远远看去,就像天边粉红的彩霞;桃花呢,笑得小脸粉粉的;梨花挤满枝头,仿佛一夜间枝头坠落了满树的白雪,香气四溢,引来了蝴蝶在花丛翩翩起舞,黄莺飞落枝头,自由自在地唱起动听的歌。

美吧,这情景让蝴蝶醉了,黄莺醉了,我们也醉了。下面同学们用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表情、动作让老师感受到你们的陶醉吧!

4.赛读。

四、深化,体会诗情。

2.是不是该把诗题再读读,读出诗人心情的欢愉。

3.让我们用自己的诵读读出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吧。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为什么“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

2、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写作的顺序,学习作者运用浅近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是秋天的硕果累累是需要在夏天里用力的生长得来的,没有夏天的生长就不会有秋日的丰收,今天我们共同体会“在夏天里成长”。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读,喜欢读那一节就读那一节。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认读词语。

2、指导写字。

四、用词说话。

1、出示词语,请学生朗读。

2、结合课文,用其中的一个词语或几个词语说一句或几句话。

五、朗读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纠错。

2、同桌配合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

4、小组配合读课文。

5、其他形式朗读课文。

六、作业设计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在夏天里成长》。

板书课题。

二、指名读文。

老师找4名同学逐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用心感受。

你看到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长大?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三、细读课文、仔细品味。

1、文章的第一句是文章的中心句,整篇文章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2、读第二自然段,仔细品味。

(1)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写了哪几样生物?

(3)作者是如何来写的?他们都有什么变化?

(4)为什么选择这几样的事物来写的?

3、读第三段,这一段有提到了什么在夏天里生长?

4、读文章的第四段,仔细品读。

你体会到了什么?

文章仅仅是告诉我们要在夏天里努力生长吗?

四、教师小结。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夏天里有力量的生长着,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自己人生当中的夏天里同样有力量的生长,等到了秋天才会有好的收成!

五、作业设计。

感悟文章。

植物人也一样。

动物要赶时候。

夏天是万物山水赶热天。

长大的时期铁轨尽量地。

马路用力量的长。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珍珠泉原文及教案 篇18

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并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指定段落。

四、教学资源和手段准备""。

课件。

五、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泉水吗?在哪里见过描述一下。

2.老师带领大家去作者的家乡珍珠泉看一看。

(1)配乐教师范读。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珍珠泉的美景。

(3)问题:你想到了什么?描写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然后用一个字来概括。

(创设情境发展想像)。

二、自读课文。

1.预习课文。

(1)通过字典、词典、结合上下文、换近义词等方法,自学生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

(1)查字词,教师抽读。

(2)不理解的字词全班帮助解决。

(3)小组进行朗读比赛(是否正确流利)。

(4)根据学生质疑解疑。

(5)文章都从哪几方面描写珍珠泉?读后说说体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

1.同学们旅行开始了,小组以旅行团的形式进行汇报。(品味语言的具体形象)。

例:泉的位置:同学张贴绘画。导游配乐朗读。游客谈体会。同学评议。(从多种角度评价,加深学生对景物特点的理解,发展思维,丰富语言)。

2.其他两个部分方法同上。

3.重点指导学习水泡儿(有难度)。

4.分四个部分进行指导背诵。

5.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我们都是小导游,让我们带领游客再一次欣赏珍珠泉的美景。(配乐、看图、加上表情动作,感受美与作者产生共鸣)。

6.评价。你这次旅行愉快吗?谈谈感受。

7.教师小结。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珍珠泉原文及教案 篇19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是怎样分别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从“绿绿的”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色”知道冬天已经降临。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这是怎样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人们解释其中的道理。

[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对一些难字难词也已经查阅过字典词典,下面一起读读课文中这几个字词。

[利用课文“预习提示”内的5组字词,让学生个别读,齐读。]。

接下来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

1.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2.“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3.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下面再通读全文。先替各自然段标上序号(一至十二),用5分钟时间快读一遍,并思考第一道练习题中的4个小题,填写段的序号。

[学生读、练后简要讨论。]各小题后括号内应填的序号为:

第1题(一至三);第2题(四至五);。

第3题(六至十);第4题(十一至十二)。

(三)理清层次,剖析条理。

说明文要把事理说明得清清楚楚,让人读了容易理解,就必须讲究条理性。请同学们围绕课文的中心——物候现象的介绍,划分段落,简要归纳段落大意。

[在解答第一题的基础上,引导讨论,然后归纳]。

第1大段(一至三段):从一年四季中自然现象的变化说明什么是物候,并进一步说明物候学和它研究的对象。

第2大段(四至五段):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3大段(六至十段):分项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4大段(十一至十二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讨论后归纳]。

说明应有条理,即使是并列的几个方面,也不能任意推测,而是要以一定的标准理清条理,依恰当的顺序逐项说明。课文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从主要(七、八、九段)到次要(十段),从空间(七、八、九段)到时间(十段)的顺序来安排的,并分别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

(四)学习编写读书摘要。

同学们通过几次通读课文和讨论内容、层次,对课文已经大致理解。在阅读实践中,为了加深理解,抓住重点,或是为了记录资料,以备日后使用,我们常常会在大致理解内容之后,做一些读书摘要。摘要,实质上就是对信息进行筛选,要把文章的要点或主要的内容摘录在卡片或笔记本上。摘录的形式,可以是分条的提纲,也可以是浓缩的文字;可以摘引原文的重要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今天我们先练习最简单的读书摘要;从课文中选出一些重要的语句,分条抄录在笔记本上,构成本文的“摘要”。第一步,先围绕课文第一道练习中的4个小题,从文章中找出答案,在有关的句子下划一条曲线。第二步,把这些句子分别摘抄在笔记本上,有时可适当调整语句或在句子前、后加上一些词语,使表达完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珍珠泉原文及教案 篇20

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打猎。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更羸说:“请让我试一下。”更羸并没有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只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本事!”更羸笑笑说:“不是我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了。”

20 3686622
");